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构想
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差距及对策分析.doc
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差距及对策分析一、沿海与内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比较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并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各地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因此,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不可能同步搞改革,同步对开放。
东部沿海地区濒临海洋,海陆交通方便,处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交接地带,投资环境较内地优越;经济基础好,农业和加工业比较发达,具有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条件。
8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让东部沿海地区率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国际竞争机制来改造国内企业,使之建立起一种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要求、高效北高效益的新型管理体制。
十多年来,沿海地区在实行外向型经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沿海地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带动了全国经济的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和内地相结全的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内地在改革和开放方面走在了沿海地区的后面,其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内地的资金、人才、技术(如发明)等生产要表不断地向沿海地区集聚,这不利于内地经济的发展,加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内地经济发展将面临着来自沿海地区和国际市场双重竞争的压力,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从总体上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内地,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仍将扩大,这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如何缩小地区差距,促过沿海和内地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制定有利于沿海与内地共同发展,全方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策(一)大力发展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协作关系,通过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经济发展1.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和桥梁作用,促进内地经济发展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对外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条件使得该地区具有一些明显的经济特点。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外贸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来探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多样化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其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而这也为其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在东部沿海地区,既有一些传统的重工业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等;同时也有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高科技制造、信息技术等。
这种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不仅提高了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韧性,还为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二、外贸发展突出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其外贸发展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东部沿海地区的港口、物流和海关系统比较完善,这为地区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该地区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的外贸发展。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东部沿海地区不断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这也为其赢得了更高的国际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优势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该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众多,这为地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东部沿海地区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不仅为地区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同时也注入了活力和创新的要素。
四、城市化水平高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规模大、人口密度高,这也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城市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和人口集聚效应,也为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
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物流和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增长。
五、区域协调发展尽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迅猛,但地区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以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互利合作与交流。
沿海开发六大行动方案
沿海开发六大行动方案引言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加快沿海地区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沿海地区的发展,制定一系列行动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沿海开发的六大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沿海地区的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1 发展沿海港口为了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交流和贸易活动,需要加强沿海港口的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港口的容量,提高装卸效率,优化港口的运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设现代化的港口设施。
1.2 建设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沿海地区的交通网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需要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接能力,加快货物和信息的流通速度。
二、推动产业升级2.1 发展高技术产业沿海地区应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吸引人才等。
2.2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沿海地区应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引导资金投入,培养人才,推动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沿海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三、加强环境保护3.1 治理海洋污染沿海地区应采取措施治理海洋污染,加强水域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减少海洋生态破坏,提升海洋环境质量。
3.2 推动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沿海地区应加大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动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措施包括: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四、促进对外开放4.1 扩大对外贸易沿海地区应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提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和服务,吸引外国投资和提升出口竞争力。
4.2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沿海地区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加大人文交流和科技合作。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设立合作平台,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人才培养5.1 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沿海地区应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现状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现状、问题与建议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
这种转变将进一步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一、加快产业转移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和要素威本的全面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体制机制优势基本消失,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竞争优势趋于弱化。
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制成品高度依赖出口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订单大幅减少,出口增速迅速回落,经济增速明显下降。
2008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四省市GDP增长率分别比2007年下降4.4、2.3、4.5、3.6个百分点。
今年1-4月,广东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7.8%,浙江省同比下降18%。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这既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产业梯度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经济潮流。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被视为"世界制造墓地",但目前产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获得竞争优势,产业内、区域问同质化现象严重。
如珠三角地区2007年工业行业完成产值前10位的主要工业大类,广州与深圳的同构率达60%,与区内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同构率都超过60%。
这种产业结构既不符合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区域分工申的地位,也难以支撑其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
只有把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以及环保要求较高的产业转移出去,才能使高技术、高层次的企业在本地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强的要素供给保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沿海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它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考察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几个可行的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一、沿海城市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沿海城市以发展速度快、经济规模大、产业结构先进、国际竞争力强等特点而闻名于世,然而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产业升级的推进,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其次,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沿海城市面临着资源环境的限制,大气污染和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再次,人口持续增加。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沿海城市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此外,城市发展不平衡也无法得到缓解。
二、沿海城市发展的对策面对这些问题,沿海城市需要采取富有前瞻性的对策,以确保其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加强创新发展,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发文化及旅游产业,拓展服务贸易,增加服务和消费的比重。
2. 推进与协调发展沿海城市应加强自身的内部协调,尤其是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同时,应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联系,实现共同发展。
各城市间应该互相开放市场,加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沿海城市也应该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沿海城市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加强海洋环境、大气环境以及水资源管理。
制定环保标准,对企业进行明确的监督和指导,鼓励采用清洁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创新技术。
4. 做好人口政策和城市规划加强人口计划管理,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的速度;实施新型城镇化,改善城市内部布局和居住环境;保障住房,加快修建廉租房公寓;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总体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让城市更美好。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以及较好的交通和通讯设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沿海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升级方向、政策支持及障碍、发展路径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
一、产业升级方向产业升级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由低效益产业向高效益产业转变的过程。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实现产业升级中,应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高端制造业方面,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备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这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制造业升级中,应特别关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积极鼓励高科技企业发展,加强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服务业方面,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规模较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应积极发展金融、文化、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业,特别是与制造业配套的服务业,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支持。
二、政策支持及障碍政策支持是实现沿海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如“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撑。
然而,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
一方面,有些政策还存在着缺乏明确的执行细则、层层转发等问题,导致政策的贯彻执行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地方政府对政策支持措施把握不够精准,或仅仅是口号喊得响,实际工作中难以真正推进政策执行的现象。
因此,政策执行过程需要加强政策落实监督、完善相关配套细则、促进政策协调解密与推进等方面。
三、发展路径产业升级既然是一条漫长的发展路径,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如何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升级,成为其中最实际的问题。
在发展路径中,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深入发掘区域内部优势产业。
东部沿海地区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优势产业,如上海的金融业、江苏的制造业、福建的外贸等。
“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重塑中国经济地理
“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作者:陈钰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第12期陈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两个大局” 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战略思想的区域版。
它有效解决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动力、途径和根本目标等重大问题。
在“第一个大局” 思想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区位优势以及内陆中西部腹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迅速崛起,带动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在“第二个大局” 思想指导下,我国形成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通过投资倾斜、产业梯度转移以及对口支援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未来一个时期内,须坚持以“两个大局” 战略思想为指导,在制度化保障机制、系统的政策体系以及市场化手段方面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系统性保障。
关键词:两个大局;区域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12-0072-07收稿日期: 2014-05-13网络出版网址:/kcms/doi/10.13253/ki.ddjjgl.2014.12.01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30 16:32:59作者简介:陈钰(1983-),男,江西石城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科技指标。
“两个大局” 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战略思想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的格局。
一、“两个大局” 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战略的区域版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本上受着前苏联均衡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理论”的影响和支配,片面追求平衡发展目标,过度强调生产力的平衡布局和缩小地区差别。
这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
(一)“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战略思想的提出20 世纪70 年代末,理论界、中央决策层开始反思建国后30 年经济发展战略的经验教训。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近年来,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促进沿海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目前,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相当大比重,GDP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沿海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污染、滨海湿地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一些地区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因此,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沿海经济开发的规划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一方面,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沿海地区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沿海地区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沿海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沿海地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恢复和修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5. 加强对外开放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引言江苏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份详细的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1. 发展背景江苏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便捷的港口设施。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不平衡,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 现状分析2.1 经济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一直以工业为主导,特别是制造业和重工业。
这些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
此外,由于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2 社会发展尽管江苏沿海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较好,但由于受到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些城市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居民收入差异大等问题。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困问题。
2.3 环境保护江苏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大量工业废水和家庭污水排放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3. 发展目标基于对现状的分析,为了促进江苏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发展目标: - 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改善城乡基础设施; -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发展策略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 4.1 经济发展策略 - 制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并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 -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和信息网络,促进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4.2 社会发展策略•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引言海西经济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四个省份。
该经济区位于中国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1. 规划背景海西经济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东临太平洋,南界南海,地理位置优越。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海西经济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沿海经济区域。
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2. 发展目标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加快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 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地区GDP和人均收入; -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加大现代产业的布局;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和通信网络的发达程度; - 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 构建良好的人口和社会发展机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 发展重点3.1 经济结构调整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西经济区需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重点包括: -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附加值; -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 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优化,提升产业集群效应。
3.2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 加快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的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 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 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
3.3 生态环境保护海西经济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发展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包括: - 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划定合理的保护范围; - 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 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转型与创新发展
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转型与创新发展1. 引言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板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制造业的转型与创新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2. 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现状2.1 产业规模沿江经济带涵盖了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省市,拥有庞大的制造业规模。
据统计,2019年沿江经济带制造业总产值超过40万亿元,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
2.2 产业结构沿江经济带制造业产业结构较为丰富,涵盖了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化工、钢铁等多个行业。
其中,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2.3 区域协同发展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产业互补性强,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
例如,江苏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浙江在纺织、服装等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上海则在金融、研发、设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3. 制造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必要性3.1 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沿江经济带制造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与创新。
3.2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制造业发展也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3.3 满足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制造业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4. 制造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路径4.1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制造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4.2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业链的优化配置。
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
沿海地区不仅拥有良好的港口、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投资环境,还拥有比较完善的科技产业和企业体系。
因此,沿海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沿海经济带的范围沿海经济带是指以黄海、东海和南海为主的我国沿海地区。
具体来说,沿海经济带包括从辽东湾到珠江口地区以及福建沿海地区。
这一带地区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区域。
沿海经济带的优势沿海经济带地区,不仅有很好的港口和物流环境,还拥有成熟的科技产业和企业体系。
同时,沿海经济带地区的人口也比较密集,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比较充足。
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对于企业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此,沿海经济带成为了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热土。
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要实现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战略。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战略:1. 发挥物流优势。
沿海地区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物流集散地之一,需要发挥好这一优势。
推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加强物流与交通、制造业等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是非常重要的。
2. 加强创新驱动。
沿海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需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和激励力度,创新机制和体制,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等,可以大大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3. 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沿海经济带多年来一直以高速发展为主,但这种速度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
要实现有质量的发展,需要加强环保和资源节约。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沿海经济带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促进沿海经济带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个政策:1. 鼓励海外投资。
政府可以加大对沿海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规模,加快国际市场占有率。
2.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
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差距
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显著。
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对中国的经济升级和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东部沿海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一、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拥有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和较先进的技术水平。
这些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国内外投资的重点区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和技术。
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较为成熟。
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劣势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资源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到了相对较少的关注,导致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此外,中西部地区还面临着人口较多、教育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1. 政策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成为经济特区,享受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导致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不足。
2. 资金和人才流动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有更为成熟的产业链和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高端人才向该地区集聚。
这种资金和人才的流失势必削弱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3. 地理因素中国辽阔的土地面积使得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物流成本较高,而水陆相对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则更容易形成经济聚集效应。
这种地理差异直接影响到两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效益。
由于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了就业机会的相对不足,进而引发了人口外流问题。
其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使得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沿海经济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沿海经济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为了进一步加快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战略和政策,以促进沿海经济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围绕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研究和探讨,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沿海经济区的定义和发展现状沿海经济区是指以沿海为依托,辐射内陆的一片经济区域。
目前,我国的沿海经济区主要包括东北沿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几个主要区域。
这些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据统计,沿海经济区的GDP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而且,这些地区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企业落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沿海经济区正在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二、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了进一步推动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这些规划纲要明确了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首先,发展模式要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和转移,沿海经济区需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要加强创新驱动,提高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与内陆地区的协同发展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区域联动效应。
要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区域发展瓶颈,降低交通和运输成本。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沿海经济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基地,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要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制定和实施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平衡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发展。
东部沿海产业结构发展建议
东部沿海产业结构发展建议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产业结构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过多等。
为了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下面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新兴产业发展1. 鼓励研发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2. 推动数字经济: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育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3. 发展绿色产业:鼓励投资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领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保证经济可持续性。
二、优化传统产业升级1. 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强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推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 促进服务业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地区经济收入。
3. 加强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科技和特色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
三、加强产业协同发展1. 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2. 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
3. 建立产业联盟: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建设,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1. 增加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提供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措施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沿海地区工作。
2.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对技术工人和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3. 建立人才交流机制: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国际间的人才交流合作,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
五、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1. 完善产业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化传统产业。
2.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便利条件。
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借鉴与启示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沿海城市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在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城市率先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技术,快速发展经济。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从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一些可供借鉴和启示的建议。
一、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当前,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 经济总量大、增速低:沿海城市的经济总量通常是内陆城市的几倍以上,但是增速却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沿海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3. 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沿海城市的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城市集群不断形成;4. 资源约束增强,环境压力加大:沿海城市的资源约束越来越严格,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二、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面临如下的挑战和机遇:1. 挑战: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压力增大、外部不稳定因素影响、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
2. 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机遇、“一带一路”合作机遇、东北振兴和中西部崛起机遇、自贸区建设机遇等。
三、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借鉴和启示为了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沿海城市需要借鉴和启示:1. 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新动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2.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3. 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城市间合作,形成城市群,发挥集群效应,实现区域协调发展;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环境保护,实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5. 进一步对外开放:积极利用自贸区等平台,扩大外贸规模,改善外贸结构,加强区域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发展向海经济的建议
发展向海经济的建议
1.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加大对海洋科技研究的投入,支持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工作,鼓励企业进行海洋技术创新。
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科技人才,加强国际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2.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推动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培育和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和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和监管。
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深化海洋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组织和机制,加强与沿海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向海经济的融合,拓展海外市场,促进海洋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
5.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向海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向海经济领域。
同时,建立健全的海洋经济统计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向海经济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海洋环境、深化国际合作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措施,可以推动我国向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东部沿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立体”路径构想
东部沿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立体”路径构想摘要:近年东部沿海农业的发展不尽人意,制约了沿海经济的整体发展。
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构筑了一个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三维立体”模式: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业态的优化、发展动力机制的优化。
找到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动力、结构等方面的答案。
关键词:沿海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的产业,如果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就不会有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不断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村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难题,即使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韩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我们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样板;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经历了农村聚落、农业生产布局、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几个阶段,尽管曲折艰辛,但是还是推动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一、东部沿海农业近年发展情况概述(一)东部沿海省份农业对沿海经济的贡献率偏低从上图可以看出,即使是农业产值最高的山东省,2011年全省也才3900多亿,而以经济发达著称的浙江省,全省农业总值区区1500多亿,和福建不相上下。
东部沿海的农业产值偏低,在gdp中的贡献不强,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匹配。
(二)东部沿海农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东部沿海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0个省市,但是由于京、沪、津三个直辖市农业比重更小,以城市为主,故不采用三市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东部沿海7省农业平均增长速度在4.0%——4.4%之间,除海南省因为基数较低而增长速度稍微好一点(均速6.56%)以外,其余6省平均增长速度只有近4%,落后于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农业发展问题:系统论的视角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在1932年提出的。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
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前景
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前景中国沿海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与内陆省份相比,沿海城市拥有更加发达的物流、金融、信息等基础设施,以及更加便捷的海外贸易渠道。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沿海城市在国内经济大局和对外经济联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前景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后,沿海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之一,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以广东省为例,2019年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万亿,超过全国GDP总量的4.3%。
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沿海城市的经济实力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
与此同时,沿海城市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沿海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土地资源的供给面临不足。
此外,随着物价、用工成本不断攀升,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内部资源有限的问题。
二、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沿海城市将聚焦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沿海城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变:1. 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市化进程将会继续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沿海城市也将迎来大批新移民。
这将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创新力,并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加强创新能力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沿海城市需要加强研发能力并培育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创新能力。
这对于加快城市发展和实现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3. 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沿海城市还需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步。
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增加城市收入、创造就业机会,还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内外部的文化交流。
4. 推动数字化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展以数字化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的发展,将在沿海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
地域产业发展趋势
地域产业发展趋势地域产业发展趋势地域产业发展是指特定区域内行业结构、产业组织规模和产业链条的发展。
不同地域的发展趋势往往有所差异,受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为例,探讨地域产业发展趋势。
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趋势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外资。
因此,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较快。
1. 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然而,随着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和技术革新,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逐渐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转移。
为了保持竞争力,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需要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例如,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高技术制造业、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也将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发展方向。
2. 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教育、旅游、文化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尤其是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金融业继续发展壮大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金融业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未来,东部沿海地区仍将是金融业的重要节点和创新驱动的主力军。
同时,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将为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东部沿海地区将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二、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趋势中部地区融合了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的一些特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1.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部地区的制造业在过去主要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如钢铁、煤炭等。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中部地区的重工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构想作者:张晓萌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9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转型升级的战略方针。
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资源升级,企业的产业经济结构升级,区域的合作能力升级,从此来提升我国东部沿海的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具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交通方便,自然环境良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高的生产水平,适合商业的投资。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厦门、广东、浙江等地区,在改革到开放以后,这些地区积极的响应国家对沿海地区采用的经济政策,并发展外贸交易,从而使其成为经济外贸区域的龙头城市。
从而在经济上拓宽了中国的领域,并促进了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向有重点、多层次深入,形成全方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新经济发展格局。
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征主要是以FDI形式进入企业,这些企业多为外资,还有少量本土企业。
它以代工贴牌方式和加工贸易为主,并且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多是与全球价值经济链相关,是由跨国公司和国际买家主导并控制。
它的优势就是采用一般的低级要素发挥其产业效果。
因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低端生产业、加工业、制造业、装配业等组装市场环节。
因此,就带来了一般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的大增长,而这种为外企代工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首先,虽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代工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得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增长,从税收、外汇、土地的使用费用和企业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在看,我国东部地区的代工企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他们的企业中普遍地存在着设计和研发能力低,与市场、品牌、营销的链条脱节,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加工、装配制造等环节出现低附加值特征,也使得代工困境的产生。
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所呈现的新特征。
其次,在全球经济链条的发展中,东部地区要将低级的经济发展要素切入到全球的经济链中,从而抑制住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企业的发展与转型,也缩小了企业升级的自主选择空间。
当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大部分都向全球经济价值链的方向发展,例如:研发、设计新品牌,营销等高端经济功能等。
升级的方向也是向高端发展方向,这种升级
的企业也只有少量的能取得成功,大部分的企业仍然被其生产功能所局限。
所建设的企业以大规模、低成本、低价格取胜,直接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这也是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是全球价值链条的低端,它也因此对中国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的限制,也是形成中国中、西、东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圈的企业相同结构现象严重
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为大力推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企业都有吸引大量外资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就忽视了区域的协调与合作。
并且,在东部沿海的三大经济圈中,其内部的产业结构相同的现象非常严重。
并且,这种情况主要出现于企业的能源业与企业的制造业中。
如今,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种产业同构现象并未能使各大企业出现规模化,而是分布零散。
因此,这也就使得各企业之间出现经济的恶性竞争,出现产品价格压低的现象,从而浪费了资源。
(二)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经济过度依赖
以日本、美国等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依赖程度就普遍偏高。
就2007年,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经济来看,就达到83%。
因为,沿海地区对外贸经济的重视,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而这也就意味着东部沿海地区在外贸的依存度上与国际市场的经济波动捆绑在一起。
(三)东部沿海地区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严重
从东部沿海的制造业区域来看,我国的制造业也在此集中分布着,并且,在对各行各业进行资源浪费的排列中,制造业的各种资源浪费的平均排名均在第三位。
而在对各行各业进行外商直接投资中,占的比重最大的也是制造业。
其比例在73%。
因此,可以说在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并且,根据2009年对东部沿海的资料分析,我国的最大出口贸易额的工业制造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占出口贸易额的80%。
这些产业大部分都是高度污染和污染密集的产业,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也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
制约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资源利用率短缺、区域协调性不足,因此,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一)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源升级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带多变,在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固体矿产、旅游方面的资源丰富。
并且,东部沿海地区也以形成传统的捕捞业、海盐业和港口的运输业等相关企业。
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应做好沿海地区的规划,要根据海洋地区资源的功能和结构对其开发性进行调整,并根据海洋开发资源的相遇相关活动,例如:海水养殖、石油勘探、渔业捕捞等港口的开发活动。
(二)加强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能力
首先,要加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圈之间的合作,加快经济合作一体化,并从政策和体制上进行有效的推进,从而避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并且,在经济圈加强和调整、优化企业,使企业做到降耗、节能、减少污染,加强东部地区经济圈的带动作用,加强它与中、西部地区开发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增强地区的经济示范项目,并且,在企业中发挥互补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产业转型有利于提高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大科技的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主的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
推动产业转移,从而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工业经济,2007,(3):28-35
[2]郭腾云,陆大道,甘国辉.中国开放政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N].经济地学报,2001,(9):58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