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发改委关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发改委关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近期发布了《发改委关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旨在引领经济发展新方向,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本文对该指导意见的概述和解读。
一、指导意见背景和目标指导意见首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进行了阐述。
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加速作用下,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针对这一背景,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
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指导意见中,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鼓励优先发展科技创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指导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增强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优化和升级。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意见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
鼓励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节能减排,加强对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的监管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
指导意见还强调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五、深化改革开放指导意见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制度,降低市场准入壁垒,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鼓励外商投资和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动贸易便利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深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值 首 次 跃 居 全 省 第 一 和 第 二 ,分 别
达 到 1 4亿 元 和 6 1亿 元 ,1 3 5 2年 免 费 教育 、 村 新 一轮 卫 生事 业 改革 、 农 社 会 保 障 全 覆 盖 体 系 、行 政 事 业 性 收 费减 免 缓停 等 “ 福 民生 4 幸 0条 ” 系 列 新 创 举 率 先 实 施 。在 具 体 的 实 践 中 , 持 “ 外 联 动 ” 着 力 强 化 外 坚 四 , 资 驱 动 力 、 贸 拉 动 力 、 经 引 导 力 外 外 和 外 包 新 生力 。
作 交 流 平 台 等 方 式 ,大 力 推 动 企 业
二 是 优 化 多 元 商 品 结 构 , 进 “ 出去 ” 推 走 。全 区 累 计 兴 办 境 外 企 业 由传 统产 品 向 高 附加值 产 品 转移 。
1 5家 , 外 投 资 累 计 2亿 美 元 , 3 对 对 外 经 济 合 作 经 营 额 达 4 3亿 美 元 。 _ 去 年 荣 获 宁 波 市 外 经 工 作 银 奖 ,雅 戈 尔 集 团 实 施 了全 国服 装 业 界 最 大 的 海 外 并 购 案
现 代 服 务 业 作 为招 商 引 资 的重 点 ,
带 动 战 略 ,始 终 坚 持 内源 发 展 与 外 向 拓 展 并 重 、存 量 优 化 与 增 量 投 入 并 举 ,全 面 推 进 开 放 型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 出一 条鄞 州特 色 的 发展 道路 。 走 先 后 实 现 招 商 引 资 和 外 贸 出 口全 省 “ 连冠” 三 ,去 年 又 荣 获 全 市 开 放 型
业 8家 。
一
推 出 民营 企 业 嫁 接 外 资 的 扶 持 政 策 ,建 立 民 企 合 资 合 作 、产 权 转 让 的 项 目 信 息 库 , 划 包 装 符 合 国 际 策
中国未来5年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5年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将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更加依靠创新和科技。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中国将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内需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政府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和扩大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3. 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国将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和生产方式转变,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4. 扩大开放和促进全球化:中国将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扩大开放领域和程度。
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互利合作。
同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5. 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中国将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鼓励创新创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
养力度,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将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扩大开放和促进全球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展开。
这些变化将推动中国实现持续、稳定、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进步。
如何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如何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前全球发展的热点话题,我国也在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如何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构建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
各级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素质,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从个人层面上推动绿色发展。
二、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加强环境保护
政府应该加强环保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产和生活的环保水平。
三、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并鼓励公众投身于节能环保产业中。
四、推进建设新型城市,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推进建设新型城市,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政府可以鼓励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模式的普及,促进城市的
绿色发展。
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保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促进生态环保和复苏。
政府可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鼓励公众绿化环保,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结论:
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
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建设新型城市,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
调研报告:加快民间投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调研报告:加快民间投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把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出台实施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市民间投资发展,对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活力,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地主要做法(一)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范围在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方面,温州市提出支持农村合作银行通过升格改制、增资扩股方法尽快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改善服务,鼓励自然人参与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增资扩股,适当提高比例至2%;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消费贷款公司,引导和支持在海外温州人资本回乡创办侨资银行业机构;探索在民间借贷活跃地区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团”组织试点。
在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方面,杭州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兴办学前教育、高校教育、成人业余培训类教育等机构;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兴办列入省、市医疗资源配置规划的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以及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疗休养保健等机构;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各类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育中介、体育培训等项目。
在开放市政公用设施特许经营方面,沈阳市通过对市政公用设施补偿收费立法,允许民间资本以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参与城市供水、污水污泥处理、垃圾处理、采暖热源、煤气开发输送与供应、轨道交通等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项目建设和运营。
在创新民间投资进入途径方面,江苏省提出政府出资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新建的重大交通、能源项目,要吸收一定比例的民间资本参股,向民间资本出让部分股权;组建投资基金,对投资额较大,规模门槛较高的铁路、港口码头、民营航空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组建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以基金形式参股建设。
(二)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北京市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民营总部经济,着重引进和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总部,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研发、营销、结算等职能总部,培育壮大本土优势产业企业总部。
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023年,我国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依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推进科技创新成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一、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科技和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个背景下,加强科技创新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为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我国政府在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的同时,也实施更为灵活和多元化的创新方式。
短短几年时间,一批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影响力的科技公司相继诞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开始转型升级,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方向转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总体趋势看,推进科技创新有助于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对于传统行业而言,通过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可以解决经济效益下降的问题,同时推动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提高附加值。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目前整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而开发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我国政府也在加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不断开拓市场空间,助力汽车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三、科技投入加大促进科技创新为了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政府也不断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
尤其是对于创新型企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等,让企业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投入科技创新。
同时,我国政府也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进一步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和生态。
如开放式研发创新,鼓励产学研联合,形成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合作的“三位一体”创新体系,让市场资源和技术资源有效衔接,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四、市场需求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在以前,很多企业的创新是被动的,即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不能不进行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和中心环节 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结 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 0 0 7年 , 全社会 科技 投入 5 6 7 亿元 , 2 0 1. 8 是 0 2年 的 25 , 中研 发投入 .倍 其
年位 居全 国第 2 , 目前全省共有 中国驰名商标 16 位 8 件, 中国名牌 产品 20个 , 9 分别列全 国第 一、 第二位 , 其
中“ 潮 ’ 向节被评 为 中国世界名 牌产 品 ; 钱 万 工业 劳动
2 - F 娃 20. 科 0 l 0 譬 ≯ 誊i l 筹 搿 l 亭
糯
马克 思主 义 政 治经 济 学告 诉 我们 , 产 决定 消 费 , 费反作 用 生 消 于生 产 ,生 产方 式 和生 产 水 平 决 定 了消 费方 式 、 消 费 内容 以 及 消 费水平 , 而消 费和 市场 又 为 生产 提 供 不 竭需 求 ,拉 动和 促 进 生产 的发展 。 邓小平 同志提 出, 科学技 术是 第 一生 产 力 。科 学技 术 的迅
19 9 5年 ,党 的十 四届 五 中全 断提 升 。 美 国以不到 2 的农 业人 % 口, 不仅 养 活 了 1 0 的 国民 , 0% 而且 会 提 出,要 实现 两个 具有 全 局 意 成 为 全 球 最 大 的 农 产 品 出 口 国 。 义 的根 本 转 变 :一 是 经 济体 制 从 至今 , 国、 美 日本 、 欧洲 仍 然 占据 传 统 的计 划 经 济体 制 向社 会 主 义 着 全球 制 造 业 的 高端 ,引领 制 造 市 场 经济体 制转 变 ;二是 经 济增 业 的发展 。 科技 培 育产 业 、 创新 提 长 方 式从 粗 放 型 向 集 约 型 转 变 。 0多年 来 ,我 国成 功地 实现 了第 高效 率 ,科技 创 新 是 促进 经 济增 1 长 由依 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 靠第 个转 变 ,但 是 第二 个 转 变任 务 第 二 、 三 产 业协 同带 动转 变 远 远 没 有 完成 ,其根 本原 因在 于 第 的根 本 动 力。 自主创 新 能 力薄 弱 ,经 济增 长 仍 上世 纪 中叶 , 美 、 欧 日本 等发 然主 要依 靠投 资驱 动 、 资 源依 赖 达 国 家都是 环境 严 重 污 染 的 国 和 技 术模仿 。面对 2 世 纪的机 遇 1 家。 几 十年来 , 们通 过 不断地 和 挑 战, 总结 国 内外 经济 发 展 的 近 他 科 技 创 新 , 实现 了发 展 方 式 的转 经 验教 训 , 我 国 的 国情 出发 , 从 党 变 , 幅度提 高 了能源 、 源的 利 中央 、 国务 院 作 出 了提 高 自主创 大 资 用效 率 , 行 清 洁生 产 , 理 环境 新 能力 ,建 设 创新 型 国 家 的重 大 推 治 污染 , 时把 高污 染 、 消耗 的产 战略决策 ,并且强调把提 高 自 同 高 主 业 向发 展 中 国 家转移 。我们 不 能 创 新 能 力作 为 转 变发展 方 式 的 中 走 发 达 国 家 曾经走 过 的先 污 染后 心 环 节 。我 们在 贯 彻 落 实 中一定 治 理 的 老路 ,也 不 能 简单 的把 高 要 努 力使投 资 方 式逐 步 由以基 本 污染 、高 消耗 的产 业 向 中西部 地 建设 和 技 术 改造 为主 转 向 以技 术 区转 移 , 而要从 根 本 上 走新 型 工 改造 和 研 究 开发 为主 , 引导企 业 业 化 道路 , 快 科技 进 步 , 幅度 不 断加 大科技 投入 , 力提 高 R D 加 大 努 & 提 高能 源 、资 源 节约 和 环境 保 护 占销 售 收入 的 比重 , 而提 高 R D 进 & 的 科技创 新 能 力 。 科技 节 约 资源 、 占生产 总值 的 比重 ,提 高企 业和 创新 促 进 环保 ,科技 创 新 是促 进 全 社 会 的 自主 创 新 能 力 ,促 进 经 经 济增 长 由依 靠增加 物 质 资 源 消 济发展 方 式转 变和 经 济结 构 转 型 耗 向依 靠科 技 进 步 、 劳动 者 素质 升 级 。 提 高、 管理 创新 转 变 的根 本 途径 。
经济转型升级政策解读
经济转型升级政策解读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与发展,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随着该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经济模式的挑战也逐渐浮现。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促进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了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通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强产能过剩行业的整合,以减少无效产能。
其次,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资源配置的监管,鼓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创新驱动发展为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
其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此外,政府还鼓励大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优化营商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中国政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简化企业注册流程,缩减审批时间,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其次,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提高执法效果,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市场秩序的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人才培养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中国政府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宣传思想工作者要用实际行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 是 增 强 绩 效 意 识 ,做 到 特 色推 动 。为 彻 底 走 出 国 际金 融 危 机 和 国 内
强 化 “ 个 意 识 ” 为 宏 观 经 济 环 境 变 化 带 来 的 困境 ,解 决 崛起 ,推动 了文化 传播手段 、方 式和体 三 ,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提 供 强 大 的 思 想 经 济 保 持 平 稳 较 快 增 长带 来 的 问题 和 系 的改变 ,为 文化 内容和 形式创新 提供 困难 ,积 极 努 力 有 特 色 地 做 好 宣 传 思 了新 的动力 和技术 基础 ,牢牢树立 高新 保证
转 型升级 中的重要职 责 , 自觉把宣 传思 想 工作放 到市 委 、市 政府 的工作大 局 中
去认 识 、去谋 划 、去 部署 、去推进 ,努
全 面 把 握 推 进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对 宣 传 思
回顾 世 界 经 济 发展 历 程 ,应该 说
想 工 作 提 出的 新 任 务 新 要 求 ,选 准 结
实力 ,推 动文化大 发展大 繁荣 。深刻认 识 随着 现代 科技 的迅猛发展 ,高新 技术 广泛 运用于 文化生 产 、服务 、营销 、管 理等各 个环 节 ,引发 了新 兴文化 形态的
生重 要影 响 ,具有 极其 重大 的现实意 义 用 ,充分 调动 各方 面的积极 性 ,进一 步
又J 展的 浓厚氛 围 ,在 全市上 下形成 陕发
世界经济 时时 刻刻都处 在转型 之 中。生 合 点 、 找 准 切 入 点 、 明 确 立 足 点 ,使 产 力发展 的进 步性决 定了经济 发展必 须
宣 传 思 想 工 作 更 好 地 紧 贴 中心 、 融 人 不 断 克服 自身发 展遇 到 的矛 盾 和 问题 ,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四举措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四举措新年伊始,如皋市瞄准奋力跨江争八强的总体目标,聚焦重点,开阔思路,创新举措,确定了坚持增量优化和存量提升并举,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快发展,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的方针,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在做大做强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突出先进制造业的主体地位,吸聚增量促优化,改造存量促提升,加快推动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转变。
着力加快主导产业高端化。
通过外引内强,大力推动船舶制造及配套、石化及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销售等“微笑曲线”两端攀升,致力打造一批规模主导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强力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
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改造提升钢铁、机械、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支持企业引入文化包装设计,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努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
大力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新传感网等新兴产业,注重光伏、光热、风电等低碳经济板块的发展,加快培育壮大以九鼎风电为龙头的200亿风电板块,以神马为龙头的500亿新材料板块,以元升太阳能为龙头的100亿光热板块,以爱康太阳能为龙头的100亿光伏板块,以赛福特为龙头的100亿新传感网板块,加大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力度,努力引进一批对转型升级有带动作用的龙头型、基地型企业,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做大一批有核心技术、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基地。
二、在放大优势中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围绕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占比35%以上、税收增长40%以上的目标,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为方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提供支撑。
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代,中国已经迎来了许多重要举措,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该举措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在过去,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供给过剩和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政府着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劳动生产率。
二、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将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
通过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经济可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致力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通过推行环保产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中国经济可以实现从高耗能、高污染向低碳、绿色发展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提出了城镇化发展战略,意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经济可以实现城乡之间的合作和互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发展。
五、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外资限制、改革国有企业等方面,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活跃性和韧性。
六、加强国际合作: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制造业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体系,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其次,加大绿色发展力度。
绿色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
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形成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力。
此外,还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再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是深化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要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一系列措施,优化供给结构。
在去产能方面,要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退出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防止资源浪费和经济陷入“僵尸企业”困境。
在去库存方面,要加快房地产库存去化,同时加大对长租市场和经济适用住房市场的支持。
在去杠杆方面,要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最后,提高产业链水平。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要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要加强对产业链的布局规划,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企业在价值链上向上游延伸。
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培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地方政府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地方政府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目前社会的经济形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各地政府的共同选择,然而,新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得到政策支持和投资扶持。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采取更多及时有效的措施,以及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经济转型升级战略。
一、完善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市场体系的完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才能够保障产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因此,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提高营商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来投资发展。
首先,要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如税收优惠政策、产业集聚区建设等等。
同时,政府还要落实承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
二、加强金融支持和投资引导金融领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地方政府可以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贷款和融资支持力度,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发展的实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更加灵活和创造性的融资政策,如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资金支持。
三、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地方政府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推手,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当然,整个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但本文所着重探讨事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
具体而言,应该立足于当前发展趋势,主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前景清晰的新兴产业,尤其是那些与国家战略、民生服务、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地方政府需要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完善相关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四、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现今时代,人才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和基础资源。
地方政府需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创业人才,调配和维护好一流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注重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至关重要。
正因如此,我们国家大力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旨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
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石。
实体经济是指实际存在的企业和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实质。
在以往的发展中,我国曾过度重视金融和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
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实体经济的实际意义,并向其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
其次,加大创新力度是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和技术的不断突破。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加强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得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同时,还要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结构长期以来过分依赖于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大胆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和配套,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整体竞争力。
第四,积极促进企业创新与发展。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实力的企业作为支撑。
我们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创新和发展环境,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最后,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健全的监管政策和法规,确保企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避免经济风险的积累和爆发。
海门大力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信息技 术外 包和 业务流 程外 包 , 力打 设 区域 新城 转型升 级 ; 倾 由依靠 政策 优惠 职称人才 。
造苏中特色服务外 包产业基地 。提 升生 向打造 综 合环境 转型 升级 , 力将 园区 努
实施 “ 名校 揽才 ” 工程 , 面向全国 的
活服务 业水 平。加 快韩 国乐 天 、 法国 欧 作为转型升 级的主战 场、 示范 区。同时 , “ 8 9 5工程”上海和江苏 的 “ 1 工程” 、 2 1 高
江苏省海 门市结合 总书记对江 苏提 出的 “ 六个着力推进”的要求 , 强规 划引导 , 加
突出战略重 点, 明确主 要任务 , 把发展创
新型经济作为主 攻方 向, 把调结构 、 抓创
新、 促转型 作为工作 主线 , 努力在重点领
域求突破 , 在薄弱环 节下力气 , 争取在新
一
轮发展中赢 得新 优势 、 实现新突破 。
坚 持 把 率 先发 展 与 加 快 转 型 相 结
合。发展是主题 , 转型 是主线 , 两者相 互 依存 、 有机统一 。回顾改革 开放 3 0多年 来 的发展 历程 , 门经 历过两 次 经济转 海 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 乡镇企业为标志 , 实现 了从农 业经济向工业 经济的历 史转 变。 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 , 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 的转 型。
尚等重 大外资 商 贸项 目建设 , 全面 提升 不 断完 善 园区 乡镇产 业规 划 , 全项 目 健 校 , 5 时 间 招录 10名左 右 的全 日 用 年 0
商贸业发展层次 。 引进 和建设 体 系, 到特 色产业 向 特色 制 计划 内应往 届硕 士 、 士研 究 生以及 做 博
三是提升产业 品质 , 重点实施 “ 两大 园区集 中、 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 中。
以“四大战略”为抓手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以“四大战略”为抓手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浙江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依托市场、集聚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浙江模式”催生的“浙江奇迹”广受瞩目。
目前,浙江正进入人均GDP由6000美元向1万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而此时国务院相继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规划,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浙江经济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必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四大国家战略是浙江转型发展新的重要引擎1.启动和推进四大战略是培育浙江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选择。
当前浙江陆地要素资源对经济发展制约越来越明显,而浙江海岛、港口、渔业、旅游等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浙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浙江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加快推进四大战略,既可以缓解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要素制约,又可以通过实施四大战略,集聚全球生产要素,开拓世界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启动和推进四大战略是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启动和推进四大战略,既有利于发挥浙江专业市场已有的优势,又有利于探索建立新型贸易方式和现代流通新方式,保持专业市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既有利于提升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又有利于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既有利于发展船舶、石化、钢铁等临港工业,又有利于促进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发展产业集群,改变“小、低、散、弱”的局面,又有利于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
3.启动和推进四大战略是统筹海陆、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
建设一个“海上浙江”必将会推动一个“山上浙江”建设。
一方面海洋经济发展需要陆地腹地支撑,另一方面,海洋产业延伸、外贸港航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会给陆域发展带来新机遇。
通过统筹陆海,海陆联动,必将进一步提升浙江“山海协作”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四大战略启动和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有利于更大范围的组织配置要素资源,提高经济综合开发效益;有利于在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合作,提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
重 园区 内、外 资源综合 利用 的结 合,
提 高 资 源 的 共 享 水 平 。深 入 挖 掘 企 业 余 能 、再 生 水 和 废 弃 物 的 开 发 和 利用
出来 。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 开放的视角规划园区 ,避免封 闭建园。 不够 ,自我发展 的机制 尚未形成 。
二 是 政 策 合 力 有 待 进 一 步加 强 。
产 实 施 ,还 是 企 业 之 间 的 循 环 产
。…
雌
构建 ,都是在政府 的强力主推 下进行 园 区的产 业结 构不 断优 化 。
的 。政 府 主 导 作 用 强 ,政 策 激 励 成 为 统 筹 规 划 ,开放 建 设 。统 筹 规 划 主动 力 ,而 市 场 机 制 作 用 远 没有 发 挥 设 施建设、信息 建设 和制度建设 ,用
二 、宁 波开 发 区 ( 园区 : 环 经济 发展 面 临新 问题
必 须 承 认 的 是 ,与 国 内先 进 发区 ( 园区 )相 比还 有 差 距 , 我 平衡 ,特 别 是 在 发 展 中出 现 的 一
建 力 度 ,积 极 进 行 循 环 经 济 模 式 的 探 开 发 区 ( 区 )循 环 经 济 的 发展 园
潜力,构建与资源循环利用紧密结合
( )加 强管理服 务 ,实现经 济和 四
尤其是在利用好区 内、外现有 生产 能 的基 础设 施 网络 。 力 和建设 信息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
生 态 效 益 的 统一 。循环 经 济 的发 展 追
“ 一 五 ”时 期 ,我 国大 力推 进 节能 减 有 效的建设 和管 理模 式,提高循环经 十 排 ,促 进 了能 源 有 效 利 用 率 和 污 染 物 济发展的效率。 排 放 控 制 的提 高 。但 也 存 在 着 将 节 能
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与支持措施
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与支持措施一、引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与支持措施。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首要条件是健全基础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方面,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培养农民创新意识与技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农民的创新与创业。
政府应提供培训机会,加强农民的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
政府应采取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乡村教育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农村电商是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建设电商物流网络,培训农村电商人才,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六、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支持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七、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产权,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八、加强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农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对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供各类人才支持政策,吸引人才回流乡村发展。
九、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之一。
政府应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包括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提升农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十、建立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监测机制建立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监测机制,对推进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内容: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与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同时,数字经济还能够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新的业态,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拓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相关从业人员。
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提供高薪岗位和创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就业结构。
三、促进消费升级和提升生活品质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推动消费升级,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数字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加快了商品和服务的流通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提高了消费体验。
四、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民众需求,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数字化也能够提升社会管理的精细程度,改善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
五、加强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加强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数字技术是全球竞争的核心要素,掌握数字经济的制高点,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合作和规则制定,为我国的利益和观点提供更多的表达渠道。
总之,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还能够促进消费升级和提升生活品质,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广东2017作文
广东2017作文广东2017。
2017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6万亿元,增长8.0%,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美丽广东,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科技创新方面,广东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创新型省份。
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广东省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平台。
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广东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实体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广东省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广东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广东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广东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一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示范区和样板区。
2017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广东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梁保华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希望江苏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江苏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
一、江苏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江苏已经经历过两次经济转型。
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
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
现在我省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苏南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处在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这次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无论是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来分析,还是从江苏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倒逼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严重萎缩,外需不足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很大冲击,依靠出口大幅度上升带动经济增长受到制约,国际需求减弱对出口形成的约束短期内很难改观,加快转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与以往相比,这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
二是新的科技革命推动转型升级。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推动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
如果说前两轮产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水到渠成”,现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和环境两个硬约束的倒逼,更具有“强制性”。
这一轮新的科技革命,突出表现在新能源发展、生物技术进步、新材料开发和信息技术突破,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江苏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扩大经济规模,产品、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有些领域比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产业等,我们有一定基础,只要抓住机遇,就有可能形成与发达国家同发的优势,大大缩短差距,实现跨越发展。
我们要跟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努力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抢占先机,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
三是国内外环境变化有利于转型升级。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全球产业大调整大重组,不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同时出现软件、服务外包等加快转移的新趋势,进口资源、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成本明显降低,为我们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务院颁布了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批准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我们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新兴产业等的支持力度,为我们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
我们要抓住并用好这些机遇,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更大进展,做到早转早得益、转得好多得益。
二、集中力量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着力点是调整结构、自主创新。
要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占领制高点,以集约发展增强竞争力,大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建设“三个高地”,即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实现“三个提升”,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发展理念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要进一步转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
1.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接续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
2006年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上,我们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要有新的主导产业来引领。
发展新的主导产业,一要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二要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三要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江苏发展的基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一是新能源和智能电网。
新能源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要围绕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更为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是新材料。
新材料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支撑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江苏新材料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纳米材料、碳纤维、硅材料等已形成特色和优势。
要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
三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生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给新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要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
四是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是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
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节能新技术,开发环保新产品,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五是软件和服务外包。
近年来,我省软件和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
要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软件园和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从一般外包向品牌外包转变,着力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
六是物联网。
互联网加物联网形成“智慧地球”,是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课题。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革命,这一技术将发展成为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无锡微纳传感网发展已经捷足先登,有了很好的基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推动物联网产业大发展。
围绕上述六大新兴产业,要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尽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江苏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江苏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制造业大多还处于中低端环节,另一个是服务业比重偏低。
近几年,全省服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2008年达到38.5%,但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空间,需要有一个大的突破,大幅度提高三个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一是围绕制造业升级,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既对现代服务业提出多样化、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也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加快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大型服务业企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二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消费领域不断拓展。
适应这些新变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对新兴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务等,市场空间大,就业潜力大,但发展还很不充分,要加强引导,加快发展。
三是面向人民群众***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和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
要充分发挥江苏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旅游业与会展、商务服务等结合起来,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把旅游业培育成江苏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着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
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江苏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抓好“三个一批”:围绕重点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组织联合攻关,开发重大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提高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点,力争在太阳能、风电设备、智能电网、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以技术领先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
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并不少,但缺乏像华为、中兴这样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
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双百”工程,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使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
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建设,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使各类科技园区成为科技人员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成长的基地。
4.进一步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核心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主要路径是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
从整体上提升集约发展水平,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大而全不行,小而全更不行,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形成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