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ppt 人教课标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让……进 去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界 太子迟之: 迟,以之为迟
群臣怪之: 怪,认为……奇怪,不正常
词类活用
.
被动用法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杀害或收为奴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凌辱的耻辱
古今异义词
行李之往来: 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携物。
指出下面词语的活用现象
1.晋军函陵(驻军,名词作动词)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向东,向西,名词 作状语;使……成为边境,使动用法)
3.越国以鄙远(以……为鄙,意动用法;远地,形 容词作名词)
4.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形容词作动 词)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使动用法)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减少,使动用法)
古今异义、词语的活用现象和 偏义复词现象);
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 还要注意 文言固定句式。
当堂训练 理解积累
文章取自课外 词汇源于课内
活学活用 举一反三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失其所与,不知。
(
)
3. 秦王必说而见臣
(
)
4.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
5.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 今,鼻涕。
诸郎中执兵: 古,宫廷的侍卫; 今,中医。 断其左股: 古,大腿;
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古今异义词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男女结婚。
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之所以; 今,表结果。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很,表程度的副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使……疲敝【重点虚词】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
鼎城三中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相关复习资料,供大家学习和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高语第一册文言基础知识一.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皇岛失其所与,不知共其乏困2.《勾践灭吴(节选)》南至于句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将免者以告三月释其政令壮者无取老妇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必勿使反5.《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直不百步耳涂有饿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6.《劝学》虽有槁暴君子生非异也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今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今义:3.行李之往来。
古义:今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今义: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今义: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今义:古义:今义:8.丈夫二十不取。
古义:今义:9.今地方千里古义:今义:10.河内凶古义:今义: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古义:今义:1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今义: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14.假舆马者古义:今义:15.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16.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三.常见实词归类1.〈〈烛之武退秦师〉〉微:则名微而众寡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微闻鼠有作作索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秦伯说,与郑人盟停数日,辞去不辞劳苦2.〈〈勾践灭吴(节选)〉〉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孰为汝多知乎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劝:果行,国人皆劝劝君更尽一杯酒遂: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自杀未遂遂使之行成于吴3.〈〈邹忌讽齐王纳谏〉〉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可忍。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古典诗文10-27 0534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整理《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烛之武退秦师》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6.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二)古今异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烛之武退秦师》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烛之武退秦师》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
今义:指儿子)——《烛之武退秦师》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烛之武退秦师》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烛之武退秦师》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烛之武退秦师》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烛之武退秦师》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烛之武退秦师》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烛之武退秦师》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烛之武退秦师》(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烛之武退秦师》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1、看着___红遍,层林尽染,鹰在长空中翱翔,鱼在浅水中跳跃。
2、和同学们一起青春年少,互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你还记得吗?那些日子多么美好。
3、她就像那盛开的丁香花一样,在雨中哀怨地低垂着。
4、她在这寂静的雨巷里徘徊,像我一样,迷茫不知所措。
5、她就像夕阳中的新娘一样美丽,波光中的艳影令人陶醉。
6、这不是清泉,而是天上的彩虹。
7、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长在软泥上青荇的旁边。
8、没有仁义之心,就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没有武力之时,就会被人欺负。
9、高渐离击筑,所有的士兵都流泪哭泣。
他再次前行唱道:“___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的声音激昂慷慨,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10、大事不能忽视细节,否则会犯错误。
11、真正的勇士,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12、沉默哦,沉默哦!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掌握加点字词的意思1、___和___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不礼貌,同时也与楚国勾结。
2、即使我年轻时很强壮,现在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
3、我不能早早地使用你,现在急需你,这是我的过错。
4、如果丧失了郑国,有益于君主,我敢于冒烦扰之事。
___离得很远,君主知道这很困难。
5、与邻国的关系很亲密,而与君主的关系很淡薄。
6、如果放弃郑国,作为东道主,我们共同面对行李来往的困难,君主也不会有所损失。
7、晋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8、既然东封了郑国,又想西封,如果不失去秦国的话,将会怎样取得呢?9、为了利益晋国,只有君主考虑。
10、剥夺别人的力量,不是仁德;失去了自己的力量,不是明智;以混乱代替秩序,不是武力。
11、现在___被___用千金买下来了,他的家乡有万家之多。
12、太子说,我想去拜访他。
如果现在去了却不履行诺言,那么秦国还不能亲近我们。
13、___因为穷困而归降丹国,___不忍心因为私人原因伤害老者的感情,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
14、秦国对待将军非常残忍。
他的父母和亲戚都被杀害了。
15、我经常想起这件事,痛苦得入骨,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文言文复习共86页文档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文言文复习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知识归纳
人教版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知识归纳教师版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重要实词1、贰: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越国以鄙远: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jue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本文: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微:假如没有。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敝:①坏,破旧。
例:敝帚自珍,民生凋敝,视之如敝屣。
②谦词敝人。
③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而敝之。
)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来,用来,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目的连词,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⑥以乱易整:用⑦阙秦以利晋:用来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兼词,从哪里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还是5、之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的③行李之往来:主谓间,取独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取独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间,取独⑧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⑨辍耕之垄上:动词,到6.封①既东封郑:动词,使......成为边界②肆其西封:名词,疆界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动,军是驻扎的意思3夜缒而出:名状,在夜晚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使......灭亡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7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8君亦无所害:动词作名词,害处9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状朝,在早上;夕,在晚上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状,向东;名动,使动,使......成为疆界11若不阙秦:使动,使……减少12阙秦以利晋:使动.使.....获利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动,损害通假字⒈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⒉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⒊秦伯说(说,通“悦”,赞同,高兴)⒋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⒌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复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复习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题目。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夜缒而出(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3)形容词使动用法阙秦以利晋(使……受益)(4)形容词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6)动词使动用法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7)名词的使动用法既东封郑(封:使…成为边界)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利)4、一词多义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稍微,略微)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二、文言虚词1、以(1)介词,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介词,拿,用敢以烦执事(3)连词,因为以其无礼于晋(4)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越国以鄙远(5)连词,表目的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2、而(1)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2)连词,表修饰夜缒而出(3)连词,表转折朝济而夕设版焉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夫晋,何厌之有(3)助词,的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4)代词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5)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6)君将哀而生之乎(我)(7)顷之,烟炎张天(调节音节,不译)(8)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4、焉(1)语气助词,表陈述子亦有不利焉(2)疑问代词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3)兼词,于之朝济而夕设版焉(在那里)5、其(1)代词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指代自己)(2)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吾其还也6、且(1)连词,表并列,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连词,表递进,况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君之所知也(语气词“也”,表判断)(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判断)(4)邻之厚,君之薄也(5)失其所与,不知2、疑问句(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表反问)(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焉”,表疑问)(3)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焉”,表疑问)3、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4、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2、古今异义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②名词作动词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同上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衣服,戴帽子)乃朝服(朝服:穿上朝服)③动词使动用法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④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⑤形容词意动用法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群臣怪之(怪:以、、为怪)(6)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亲,亲近,接近)荆轲废(废:倒下)4、一词多义①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②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③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④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⑤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计日以还:动词,归还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⑥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⑦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⑧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⑨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二、文言虚词【之】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②结构助词,“的”/不译: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③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而】①连词,表转折: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②连词,表并列: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③连词,表修饰: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④连词,表承接: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⑤连词,表递进: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以】①介词,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②介词,用: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③介词,按照:以次进④已经:日以尽矣⑤连词,表目的,“来”/不译: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⑥连词,表修饰:箕踞以骂曰【为】①动词,做,整治:乃为装遣荆轲②介词,被: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③介词,替: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其】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②指示代词,那:其人居远未来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 )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 )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同上)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献(于)秦王(省略介词)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而(按)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3、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顾计不知所出耳(所出,宾语前置)4、固定结构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将奈何(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荆轲有所待(有所: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将军岂有意乎(岂&8226;&8226;&8226;乎:表反问,是否……呢)荆卿岂无意哉(岂&8226;&8226;哉:表反问,难道……吗)仆所以留者/事所以不成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四、重要词义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请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诚】①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②的确,确实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唯大王命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以次进:【次】顺序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殿前的台阶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五、成语典故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发上指冠:语出《庄子&8226;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变徵之声:语出本文:“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鸿门宴》——司马迁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内:同“纳”,纳入)(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上)(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隙)(6)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7)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丝毫)(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10)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11)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1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这样)2、古今异义(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指意外之事今义:十分,很)(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细说:(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今义:详细叙说)(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4)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省名)(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对南地区今义:省名)(6)持剑盾步走(走:古:跑今:步行)(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今:鱼上的肉)(9)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两次今:又一次)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吾得兄事之(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一样用翅膀)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在当夜)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2)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扎)/道芷阳间行(道:取道)/籍吏民(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3)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豪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4)形容词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5)动词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6)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4、一词多义(1)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故遣将守关者(副诃,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故交,老交情)(2)如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如同)不如因善遇之(动词,及,比得上)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固不如也(比得上)万事如意(顺、随)(3)意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动词,料想)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神情,神态)(4)举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孙叔敖举于海(推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5)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使君谢罗敷(告诉)(6)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時間名詞之后表示停頓,助詞)亞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并起判断作用,助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代词)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在数词后,有个或种的意思)二、文言虚词1、以(1)介词,把:具告以事(2)介词,用:请以剑舞(3)介词,凭:不然,籍何以至此(4)连词,来:项王未有以应(5)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樊哙侧其盾以撞2、为(1)动词: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使子婴为相(做)/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2)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我为鱼肉(3)介词,被:吾属今为之虏矣(4)介词,替、给:君为我呼入(5)介词,对,对于:为之奈何(6))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何辞为3、因(1)动词,趁机:不如因善遇之(2)副词,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且(1)副词,将: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为之奈何(2)连词,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之(1)代词立而饮之(指代“酒”)(2)动词,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助词,的:今日之事何如(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6、于(1)介词,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介词,对于:贪于财货(3)介词,比:长于臣(4)介词,在:得复见将军于此7、与(1)介词,同:未得与项羽相见/欲呼张良与俱去(2)连词,和: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动词,送与,给:则与斗卮酒/欲与亚父8、而(1)连词,表并列:劳苦而功高如此(2)连词,表修饰:项王按剑而跽(3)连词,表承接:拔剑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9、然(1)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沛公默然(2)代词,这样:不然,籍何以至此(3)连词,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表判断)(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者……也”表判断)(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5)此亡秦之续耳(语气词“耳”,表判断)(6)客何为者(动词“为”表判断,相当于“是”)(7)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2、疑问句(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代词“谁”,表疑问)(2)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代词“安”,表疑问)(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疑问语气词“为”,用在句末,表疑问)(4)能复饮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5)公岂敢入乎(副词“岂”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1)毋从(之)俱死也(前面省去主语“你”,后面省去动词宾语“之”)(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省去介词“于”)(3)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去介词宾语“之”)(4)拔剑撞(之)而破之(省去动词宾语“之”)(5)则与(之)斗卮酒(6)竖子不足与(之)谋!(7)沛公军(于)霸上(8)卫士仆(于)地(9)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4、倒装句(1)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2)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3)客何为者(为何,宾语前置)(4)因击沛公于坐(于坐击沛公,状语后置)(5)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宾语前置)(6)贪于财货(于财货,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7)良曰:‘长于臣;(于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8)具告以事(以事,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5、被动句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为”表被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单元复习精选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单元复习检测一.高考目标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单元复习本单元内容是古代记叙散文。
关于此单元,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是体会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而朗读、背诵、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和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记公元前630年晋、秦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使秦国撤兵的事。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军,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的说辞,有条有理,分析利害关系透彻精辟,历代评论家十分赞赏。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评论说:“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整理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字音1、壬戌(rénxū)10、酾酒(shī)2、桂棹(zhào)11、横槊(shuò)3、余音袅袅(niǎo)12、渔樵(qiáo)4、幽壑(hè)13、扁舟(piān)5、嫠妇(lí)14、匏樽(páo)6、愀然(qiǎo)15、蜉蝣(fúyóu)7、山川相缪(liáo)16、无尽藏(zàng)8、舳舻千里(zhúlú)17、狼籍(jí)9、旌旗(jīng)18、枕藉(ji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五、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篇:古代文学常识1. 文言文基本功:古文阅读技巧、词语解释、古文翻译。
2.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
3. 唐宋词:词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唐宋词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4. 宋元话本小说:话本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5. 传统戏剧:元曲、元杂剧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6. 古代散文:散文的定义、特点,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五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七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3. 诗歌写景: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技巧。
4. 唐人的爱情诗:唐代爱情诗的特点、写情一般技巧。
5. 唐咏史诗:唐代咏史诗的特点、写史的一般技巧。
第三篇:现代文学常识1. 白话文阅读:现代白话文阅读技巧、文学鉴赏方法。
2. 新诗:新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新诗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3. 小说: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家,小说鉴赏方法。
4. 戏剧: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作家。
5. 散文:现代散文的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散文鉴赏方法。
第四篇: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对比1. 古代诗歌的构造方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构造方式。
2. 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自由诗与固定诗的构造方式。
3. 句式与篇章结构: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句式与篇章结构上的对比。
4. 诗歌语言与意象: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语言与意象上的对比。
第五篇:现代新表达形式分析1. 新闻报道与特写报道:新闻报道的定义及特点,特写报道的定义及特点。
2. 读后感与观后感: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观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3. 书信:书信的种类与格式,书信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4. 广告语:广告语的构造特点,广告语的鉴赏方法。
5. 网络语言与宣传文案:网络语言特点与宣传文案的写作技巧。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5)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6)动词作名词,恩
惠
(7)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8)名词作状
语,用匣子(9)名词作状语,早晚(10)动词使 动用法,使……听到(11)名词作动词,驻扎
(12)名词作动词,取道(13)名词作状语,像翅
膀一样(14)名词作动词,登记在册(15)形容
词作动词,接触、沾染(16)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破
三、文言虚词(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作用)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斧斤以时入山林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丹不忍以己之私
8使工以药淬之
9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1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焉用亡郑以陪
2•朝济(
3.既(
4•唯(
5•使杞子、
6•微(
(
7•失其所与.(
8•以(
9•臣与将军戮力10•然不自意(
11•若属(
12.哙遂入,披.
13.瞋目( 目眦(
14.拔剑切而啖.
15.杀人如不能举(
(
16.故(
17.坐须臾
18.今闻购
19.樊将军以穷困
20.图穷(
(三)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5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6烟涛微.茫信难求
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公为都御使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替/做 担任、作为 是 被 因为、为了 向、和、跟
为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不足为外人道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语气
P6-(9)
• 相如顾召赵御史 •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 词性活用 • 特殊句式
背诵 ‚夜缒而 出……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遂拔以击荆轲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重 • 轲自知事不就 点 • 箕踞以骂曰 词 语 •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通假字
• 秦王还柱而走
• 卒起不意 • 箕踞以骂曰
词性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 左右既前 • 左右乃曰:‚王负剑‛ • 群臣侍殿上者
•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作《师说》以贻之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承接关系 修饰关系
• 木欣欣以向荣
P19-(2)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 向 到
•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 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
跟、和
在 比 被 被
• 得复见将军于此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不能容于远近
• 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 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 秦王还柱而走
• 不得持尺兵
重 • 以故荆轲逐秦王 点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词 语 • 而乃以手共搏之
•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 顷之 凑足音节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夫晋,何厌之有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P7-(5)
• 因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依靠 通过 趁机
•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因 • 因击沛公于座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
• 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
v.承袭
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 无能为也已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 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 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 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 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 不可立拔。
• 进兵北略地
•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重 点 词 语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诚能得樊将军首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丹不忍以己之私 • 愿足下更虑之
通假字
• 秦王必说
古今异义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而伤长者之意
词性活用
• 进兵北略地
• 共其乏困
古今异义
• 敢以烦执事 • 行李之往来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秦伯说
词性活用
• 晋军函陵 • 越国以鄙远 • 共其乏困
特殊句式
• 无礼于晋
• 有益于君
• 何厌之有
• 既东封郑
• 邻之厚,君之薄也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课 前 提 问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 是寡人之过也 4.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5. 敢以烦执事 6. 越国以 鄙 远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越国以 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孙、杨孙戍之,乃还。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见 • 汝真女子之见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图穷而匕首见
显现
•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我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看见的东西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 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 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 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 而为留待。
• 顷之未发
重 点 词 语
• 荆卿岂无意哉
• 仆 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 请辞决矣 • 皆白衣冠以送之 • 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特殊句式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词性活用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皆白衣冠以送之
• 又前而为歌曰
• 发尽上指冠
通假字
• 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 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 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 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 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 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 见燕使者咸阳宫。
兵器 士兵、军队 战略战术
兵
• 秦兵旦暮渡易水
• 公不论兵,必大困 • 左右欲兵之
P6-(7)
v.用兵器杀人
词性活用.总结
• 进兵北略地 • 函封
• 樊於期乃前曰
• 函封之 • 太子迟之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道歉、谢罪 道歉、谢罪 辞去、辞别 感谢
•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谢
• 谢家来贵门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 及花之既谢
•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劝告
问 凋谢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 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 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 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 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P6-(1)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因为、由于
• 乃入见,问,何以战
• 余船以次俱进
凭借、依据
按照
把 用、拿 来、用来 递进关系
• 秦亦不以城予赵
以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乃遂私见樊於期
• 秦之 遇将军,可谓深矣
•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重 点 词 语
• 顾计不知所出耳
•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 樊於期乃前曰 • 乃今得闻教
词性活用
• 樊於期乃前曰
特殊句式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固定句式
• 何如
• 为之奈何
P7-(4)
• 既已,无可奈何
重 点 词 语
•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使工以药淬之
• 以试人,血濡缕
词性活用
•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 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 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 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 之强秦,仆 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 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 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 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重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点 •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词 语 • 比诸侯之列
•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 • 使使 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通假字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词性活用
• 函封 • 使使以闻大王 • 乃朝服,设九宾
特殊句式
• 燕王拜送于庭
20. 以乱易整,不武
21. 吾其还也
• 弦高犒师
•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燮
• ‚位卑未敢忘忧国” ——杜甫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 勰
《荆轲刺秦王》
• 翻译
• 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 词性活用
• 特殊句式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 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 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 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 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 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 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 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 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