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日益普及。
肠内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危重病患者和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指导,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二章适应症与禁忌症2.1 适应症(1)恶性肿瘤手术后:对于经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损、无法摄入足够食物的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的应用。
(2)消化道出血:对于严重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内或肠外营养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支持,维持身体功能。
(3)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患者在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时,肠内或肠外营养可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第三章肠内营养应用指南3.1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生理状态的肠内营养配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常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标准多肽肠内营养配方、氨基酸肠内营养配方以及特殊病例下的特殊配方等。
3.2 肠内营养管理......第四章肠外营养应用指南4.1 肠外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肠外营养适用于病患存在以下情况时:消化道无法吸收营养、肠道功能丧失、消化道出口受阻等。
禁忌症包括高凝血风险、严重感染、严重肝功能损害等。
4.2 肠外营养管理......第五章营养监测与评价为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判断肠内肠外营养应用的效果,营养监测与评价不可或缺。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第六章不良反应与处理肠内肠外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不耐受、电解质紊乱等。
在遇到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该适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第七章结论通过本指南,希望能够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肠内营养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为了确保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理人员需遵循专业的操作指南。
本指南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了详尽的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肠内营养概述1.1 定义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治疗方法,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康复。
1.2 适应症- 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 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 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1.3 禁忌症- 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 严重水电解质失衡的患者- 严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的患者二、肠内营养准备2.1 营养评估-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 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包括胃肠道吸收能力、肠道菌群状况等。
2.2 营养配方- 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配方。
- 确保营养配方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
2.3 营养输注设备- 选择合适的营养输注设备,如鼻饲管、胃管、空肠管等。
- 确保营养输注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肠内营养操作步骤3.1 营养输注前准备- 洗手,戴口罩,准备操作环境。
- 检查营养液的质量和完整性。
- 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用品,如注射器、针头、导管等。
3.2 营养输注- 将营养液倒入输液袋中,确保营养液的温度适宜(通常为37°C)。
- 使用注射器或输液泵将营养液输注到患者的胃肠道中。
- 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注。
3.3 营养输注后处理- 输注结束后,清洁并消毒营养输注设备。
- 记录营养输注的时间、剂量和患者的情况。
四、肠内营养护理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 定期检查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如胃肠道吸收能力、肠道菌群状况等。
-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配方。
- 观察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定期进行营养教育,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认识和依从性。
肠内营养指南
肠内营养指南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肠道的功能不仅仅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还与身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肠内营养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肠内营养的基本知识和指南,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了解和照顾自己的肠道健康。
一、肠内菌群肠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
有益菌可以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和生长。
因此,保持肠内菌群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保持肠内有益菌的数量?首先,需要摄入足够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可以增加肠内有益菌数量的微生物。
酸奶、酸奶饮料、酪乳、酸柿子、酵素饮料、泡菜、奶酪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肠内菌群。
其次,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一种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增加有益菌数量的营养素。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全麦米饭、糙米和各种蔬菜。
最后,要控制肠内有害菌的数量。
有害菌的繁殖和生长需要营养和水分,我们需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防止有害菌的繁殖。
例如,减少精细加工的食品和高糖高脂肪的食品,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保持食品卫生等。
二、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肠内菌群平衡并促进肠道健康的营养素。
膳食纤维包括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内有益菌数量,还可以吸附胆固醇和糖分,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水平。
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燕麦、豆类、水果和蔬菜中。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并有助于预防结肠癌等肠道疾病。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全麦面包、全麦米饭、糙米和各种蔬菜中。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至少25克膳食纤维。
如果我们的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可以通过补充膳食纤维的方式来维持肠道健康。
三、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可以帮助维持肠内菌群平衡的微生物。
益生菌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并能够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疾病。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常用名词定义(Clinical Nutrition, 2006)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整蛋白型EN和氨基酸型EN。
根据给于EN途径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肠外营养(perenteral nutrition ,PN)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
导致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
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通常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BMI < 18.5者, Alb< 30 g/L 者。
重度营养风险(severe nutritional risk)是因疾病或手术造成的急性或潜在营养代谢受损,营养支持对这类患者能带来好的临床结局机会较大。
NRS 2002评分≥3分者(包括已经有营养不足者)。
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NRS )由ESPEN 2002 年发表的为医护人员实际应用的简便方法,用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支持。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 优点。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吞咽和咀嚼困难、意识障碍或昏迷。 消化道瘘。 短肠综合症。 炎性肠道疾病。 急性胰腺炎。 慢性消耗性疾病 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 其他特殊疾病。
肠内营养禁忌症
肠内营养监测
临床观察 实验室监测
临床观察
临床表现:生命体征、黄疸、水肿或脱水、 胃潴留、排便情况、腹部体征。
体重:可评价营养支持效果。 摄入量及出入水量:每日能量、蛋白质及微
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判断体液平衡状况 输入管道:喂养管位置是否正确、是否阻塞
、有无污染。
实验室监测1
血常规:反映机体感染、贫血、细胞免疫等 状况,判断有无感染性并发症。总淋巴细胞 常作为营养评价指标之一。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概念
临床营养支持是指经口、胃肠道或肠外途径 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包括肠内营养 和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 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 要的营养要素。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
代谢并发症
脱水 高血糖 低血糖 高血钾 低血钾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肝功能异常
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预防、治疗) 管饲污染 输液器械管道污染 造口旁皮肤污染
机械并发症
鼻、咽及食管损伤 喂养管阻塞 喂养管拔出困难 造口并发症
精神心理并发症
焦虑 消极态度
与管饲喂养有关的腹胀、腹泻、肠蠕 动亢进的原因与预防处理
由于衰竭、严重感染及手术后消化道麻痹所 致的肠功能障碍。
完全性肠梗阻。 无法经肠道给予营养,如高流量的小瘘。 各种肠内营养入径(鼻-胃-肠、胃-空肠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 (1)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组织我国老年医学、循证医学、公共卫生、临床营养领域工作的学者以及临床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
一、营养支持团队营养支持团队(NST)组成中,老年医学专家发挥协助组建和管理的作用,营养(医)师、临床药师、物理康复师和护士作为团队的主要成员,外科、口腔科、神经科、心理医学科等临床专科医师为管理团队提供技术保障。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NST的存在的确能提高营养支持的效价比,尤其在降低营养支持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NST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老年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包括:(1)识别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2)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3)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4)监测及评价营养支持的效果。
推荐1:NST需要多学科人员构成,由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牵头,建立包括临床专科护士、营养师、药师等在内的NST(证据B,强推荐,97%)。
二、确定能量与蛋白质目标推荐2:老年住院患者的能量需求可通过间接测热法进行个体化测定(证据C,弱推荐,90%)。
一般老年患者可将20~30 kcal·kg-1·d-1作为能量供给的目标(证据B,弱推荐,96%)。
老年住院患者的蛋白质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计,每日可达到1.0~1.5 g/kg蛋白质目标摄入量,乳清蛋白制剂更易消化利用(证据C,弱推荐,82%)。
推荐3:接受EN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应结合疾病状态及胃肠道耐受能力,选择适宜脂肪供能比的制剂(证据A,强推荐,99%)。
推荐接受PN治疗住院老年患者的脂肪供能可适当增加(一般不超过非蛋白质热卡的50%)(证据C,弱推荐,99%)。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营养指南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营养指南-饮食保健加入时间:2006-5-25 15:09:16 胥明群点击:623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
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
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
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
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一、适应证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
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s 病等;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
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10cm 以上,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10、慢性营养不足:如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等;11、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12、某些特殊疾病:急性放射病,各种脏器移植者,包括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骨髓移植等;13、肠外营养治疗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补充或过渡。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决策和实施。
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口服或管道输送营养物质至肠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的方法。
本指南将介绍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实施方法和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肠内营养适用于以下情况:- 消化道功能正常,但无法通过口饮食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 术后或创伤患者,需要辅助营养支持- 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如炎症性肠病等- 营养摄入不足的老年人或营养不良患者3.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肠内营养不适用于以下情况:- 消化道功能严重障碍,如肠梗阻、肠瘘等- 严重胃肠道出血或穿孔- 严重胃肠道炎症或感染- 肠道功能衰竭- 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肠内营养4.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肠道功能状态、营养需求和制剂的特点。
常见的肠内营养制剂有:- 多肽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需要高蛋白质摄入的患者- 多肽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需要高脂肪摄入的患者- 多肽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需要高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患者5. 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团队的建议进行选择。
常见的实施方法有:- 口服肠内营养:适用于消化道功能正常,能够正常进食但不能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 经鼻胃管肠内营养:适用于需要短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适用于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6. 肠内营养的监测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内营养的效果。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体重和身高的变化- 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等- 营养摄入量和排泄情况- 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7.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包括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实施方法和监测等内容。
医务人员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时,应独立做出决策,遵循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并在没有用户协助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
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
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
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引言: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管理的基础,在临床实践中,肠内及肠外营养是常用的方法。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鼻饲管、胃管、肠造瘘管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肠道,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输入血液,供给患者全身所需的营养。
一、适应证:1.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包括口服困难、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瘘口、肠损伤等病情。
2.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包括胃肠道完全性功能失调、吸收不良、重大手术后等病情。
二、操作步骤:1.肠内营养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选择。
(2)准备好营养配方,按照医嘱进行浓度调整和温度调节。
(3)选择合适的营养导管,根据口腔、食管、胃、肠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
(4)准备好导管,插入导管到合适的位置,固定好导管。
(5)将营养配方逐渐注入导管,注意调整注入速度和容量。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反应,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2.肠外营养操作步骤:(1)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选择。
(2)准备好肠外营养配方,按照医嘱进行浓度调整和温度调节。
(3)选择合适的静脉途径,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途径。
(4)准备好静脉输液装置,将肠外营养配方连接到输液装置。
(5)将输液装置连接到静脉途径,按照医嘱调整输液速度。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肠外营养的耐受性反应,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三、操作注意事项:1.营养物质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配方。
2.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导管或途径的通畅性和完整性,并消毒操作区域,避免感染的发生。
3.操作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温度应适中,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对肠道或血管造成不良刺激。
4.营养物质的注入速度要缓慢逐渐增加,避免急性肠道反应的发生。
5.患者在接受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调整营养配方和操作方式。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美国营养学会(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是一个专门研究和推广营养学知识的组织,其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为临床医师和营养师提供了有关患者膳食治疗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指导方针。
该指南旨在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肠外肠内营养是指通过食管喂养管、胃肠道或静脉输液给予患者适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身体所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医生和营养师合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计划,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免疫力、增强身体功能和促进康复。
首先,该指南强调了临床团队的重要性。
肠外肠内营养治疗需要由医生、营养师、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
通过合作配合,充分了解患者的状况,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计划。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适合患者的不同营养治疗方式。
例如,对于能够通过消化道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肠内营养可以是口服饮食补充剂或以鼻饲管或PEG管直接输入。
而对于无法消化吸收的患者,应考虑采用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提供营养物质。
此外,指南还针对不同疾病提供了特定的营养治疗建议。
比如,对于癌症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制定适量的膳食治疗计划,并通过结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来提供额外的营养。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同时监测血糖水平。
此外,该指南提供了营养治疗的评估和监测指标。
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体重、血压、血糖、营养素摄入量等指标,可以调整和改进营养治疗计划,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
总的来说,在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的指导下,临床医师和营养师能够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和需求,并与多学科团队合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肠外营养精选全文
院内肠外营养弱的适应征
营养良好的病人于轻度应激或创伤 情况下,消化道功能10天内可恢复 肝脏,小肠等脏器移植后功能尚未 恢复期间
电解质---钙
总量700-1200g,99.7%以骨盐存在,消 化道排泄占80%,肾排占20%。 成人需钙0.6-1g/d(口服),TPN时200400mg(0.5-1g CaCl2)及维生素D200IU。 (10%葡萄糖酸钙20ML.) 血清总钙正常值:2.1-2.55 mmol/L。 (血气钙离子参考值 1.12-1.32 mmol/L)
生物素(μg) ——
3 150~300
其他成分
美国 医学会 3300
200 100 溶维生 素注射液 0.99mg
5μg 9.1mg
K1,大豆 油,卵磷 脂,甘油
水溶维生素注射 液
100
3 3.6 4.0 40 15 400 5 60 甘氨酸,乙二酸 四乙酸二钠,对 羟基苯甲酸甲脂
成人不同病生理状态下每日需要
水 热量 氨基酸 葡萄糖 脂肪 钠 钾 钙 镁
ml/kg kcal/kg g/kg g/kg g/kg mmol/ mmol/ mmol/ mmol/ kg kg kg kg
基 30 30 本
0.7 2
2 1~1.4 0.7~0. 0.11 0.04 9
消 50 50 耗
THANKS!
D(IU)
100 200~300
C(mg)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
附录1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第一章制定指南的“指南”引言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
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支持的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
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药剂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1月- 9月,是我们分会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CSPEN常委们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了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工作者及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
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参比国内国外的临床研究报告,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指南。
在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的“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周”大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后,又做了大范围的修正和大范围的补充,于当年12月完成了第2005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虽然该指南范围窄,仅是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业者的重视。
已经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等三本核心期刊杂志登载。
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也为2006年完善方法学和扩大内容打下了基础。
一、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在2005年适应症指南的基础上,2006年1月CSPEN《肠外和肠内营养临床指南》编委会和支持小组就启动了文献复习工作,在不同场合广泛听取和收集国内同行意见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1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第一章制定指南的“指南”引言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
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支持的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
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药剂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1月- 9月,是我们分会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CSPEN常委们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了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工作者及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
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参比国内国外的临床研究报告,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指南。
在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的“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周”大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后,又做了大范围的修正和大范围的补充,于当年12月完成了第2005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虽然该指南范围窄,仅是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业者的重视。
已经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等三本核心期刊杂志登载。
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也为2006年完善方法学和扩大内容打下了基础。
一、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在2005年适应症指南的基础上,2006年1月CSPEN《肠外和肠内营养临床指南》编委会和支持小组就启动了文献复习工作,在不同场合广泛听取和收集国内同行意见和建议。
2006年4月,召开了2006版指南第一次“共识工作会议”,讨论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的适应症共识。
2006年5月,CSPEN在武汉召开了第二次―共识工作会议‖,讨论血管入径(Vascular Access),胃肠道入径(G-I Access)和营养液输注系统(Tubing, Pump)共识。
裘法祖出席了该次会议,并且就指南编写的意义和方向做了指导,建议定期修订和核对,及时开展解读和普及工作。
来自肠外肠内营养学、儿科、外科、内科、护理、肿瘤科、烧伤科等专业的52位专家和特邀两位二级医院的医师和护士,组成8个编写组,分别进行指南草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4月至8月间,有七个编写组先后召开了九次―共识‖会议。
就本版指南的结构、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分级,以及文献检索策略等方法学问题展开讨论,确定了工作方案,并就完成共识编写的时间表达成一致。
各组完成的“共识(指南)”提交至编写委员会的支持小组。
由支持小组统稿后,经2006年9月2日常委审稿会审查和修订后,完成指南(草案)。
指南(草案)提交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常委,并于2006年9月14日召开CSPEN常委、顾问、指南编委和特邀的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共同参加的常委扩大会议,按议事规投票表决。
表决通过后,指南在2006年9月15日至16日的全国指南工作会议上,向公众介绍。
制订过程的时间进度,见表1-1(略)。
二、制定2006年版指南的指南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WHO指南编写指南》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况,建立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在AGREE协作网对全球18个临床指南项目质量评价所得到的方法学结果基础上,最终确立方法学细节。
(一)文献检索策略经支持小组讨论决定:1.检索文献为近十年发表文献。
2.二级数据库为4个:Guideline Clearing House, Cochrane Library, Sum Search ; 一级数据库4个:Medline,EMBASE,SCI,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3.统一的推荐分级. 以牛津分类(Oxfor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CEBM)为基础的A, B, C, D四级分类。
详细限定条件见表1-2。
表1-2 证据检索——数据库和关键词(二)证据级别与推荐意见分级标准2005版指南推荐意见分级标准采用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成人和儿科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三级推荐意见分级,但遗憾的是,ASPEN指南文中没有详细叙述证据级别和推荐分级的联系。
2006版ESPEN肠内营养指南采用苏格兰学院间指南协作网S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 )分级标准,将证据分级转化为推荐分级。
见表1-3。
表1-3 苏格兰学院间指南协作网(S I G N)分级体系2006年版指南修订工作启动伊始,支持小组即对推荐意见分级作了充分的研讨与论证。
分级工作组(GRADE working group) 于2004年发表的一个对六种指南―推荐意见分级‖的分析评价。
根据这一研究的结果,结合肠外肠内营养领域临床实际,支持小组发现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CEBM)分级系统在操作的可重复性、清晰性等方面有优势。
与ESPEN所采用的SIGN分级相比较,OCEBM分级包括的证据类型更完全,在易用性相似的条件下,更准确。
例如,对于严重的短肠综合征患者,肠外营养是“维持生命”措施,不能用随机对照研究来评价。
这类治疗措施在OCEBM分级中,被划入1c类证据,从而能够转化为A级推荐。
而按照SIGN分类,则此类治疗措施难以归类,亦可能被归入低级证据。
支持小组认为,这样的分类和证据本身的强度不相适宜。
综上,结合OCEBM分级系统,对照GRADE工作组发展的―推荐意见分级系统评价标准‖原则,最终确立了本版指南的推荐意见分级标准,见表1-4。
表1-4 牛津推荐意见分级(OCEBM)本指南的结构(structure)参照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成人和儿科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肠内营养临床指南》。
除总论外每一章节均按照“背景”、“证据”、“推荐意见”的结构进行编撰。
背景部分包括该章节有关内容基本概念、研究和临床实践历史简述。
证据部分对检索文献进行描述和评价。
推荐意见部分,总结纳入证据,列出主要推荐意见,每条意见后标明推荐等级。
有条件时对同类型研究进行Meta-分析。
根据证据级别,结合编写组专家的判断形成共识后,最终给出相应推荐意见。
(四)“共识”,“指南”(草案)和“规范”(草案)形成过程总论及各论均由相应编写组完成。
严格按照以上方法学进行编撰工作,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收集支持证据(检索数据库见表1-2)。
按照表1-4评价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分级。
分级系统基于证据力度,结合研究设计、质量以及临床一致性和实用性的评估,把证据等级转化成推荐意见分级。
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
不同推荐意见分级的内容,都尽可能将证据与专家讨论共识相结合,通过各工作组―循证共识会议‖解决分歧。
流程图(一)指导裘法祖,钟南山(二)顾问樊代明成员:纪立农,李幼平,刘大为,孙永华,姚晨,翟所迪(三)编写人员蔡东联、蔡威、曹伟新、陈良安、陈鄢津、陈伟、崔丽英、董光龙、贾汝梅、蒋朱明、江华、刘洋,牛玉坚、石俊、石莹、汤庆娅、陶晔璇、韦军民、夏宁、许媛、张澍田、周业平、朱明炜、朱峰(四)编写支持小组成员:蒋朱明、江华、陶晔璇、陈伟功能:负责本领域国内国外临床研究文献支持。
参加编委会,承担技术评估和更新建议。
(五)参与“指南”和“规范”撰写和审稿的二级医院医护人员代表汪远碧(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李玉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四、利益冲突声明以上参加人员均声明:未与任何利益相关公司签订顾问或咨询合同。
未持有任何利益相关公司的股票。
未持有任何与本指南涉及领域的专利。
五、资金来源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提供研究费。
包括:翻译英文至中文的费用,网络通讯费用,支持小组的办公用品费用,部分参加会议人员的交通费用。
―共识会议‖的会场等费用由工业界联络委员会(ILC) 成员提供, 用于租用会场、参加会议专家部分的住宿费用和部分参加会议人员的交通费用。
工业界联络委员会的成员不影响指南制订的过程,不影响指南的主题或内容。
所有参与共识会议,指南和规范编写的人员均基于志愿工作. 不从此项工作中领取现金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报酬。
六、“指南”2006版文本的产生为确保每位编写成员都能充分、平等地表达个人观点,同时能有效完成最终文本,指南最终文本的确定遵循多数决定原则。
为确保此原则的实施,由支持小组依据中华医学会2005年4月制定的“议事规则”,参考《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 Rules of Order)完成对指南进行表决的“议事规则”。
表决指南草案的会议由常委会、指南编写委员会成员、各工作组成员、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二级医院代表组成。
法定人数为超过应到人数的1/2,同意票超过半数(弃权票不记入投票人数)投票人数为通过,表决通过后的草案即为2006的版本。
七、指南(草案)表决会议2006年本版指南将于2006年9月14日即天津会议的前一天,按照上述程序进行表决。
八、指南和规范出版与发行经由上述程序定稿后的指南将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也可能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华医学导报》转载。
同时,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九、指南和规范的定期更新和普及教育工作出版后的每一年,CSPEN的审核人员将对该指南的每一章节进行有效性的再评估,使之适于新的科学证据。
同时做普及教育工作。
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原则,指南每两年更新一次,一年审议和后效评估一次。
两年之内如指南相关领域中若出现大量新证据,有改变原有结论的可能,则指南编写委员会将随时对指南进行修正和提前进行更新工作。
十、常用名词定义(Clinical Nutrition, 2006)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整蛋白型EN和氨基酸型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