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教育改革效果中职教育改革的效果评价与调整的研究分析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中职教育改革 发展,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
02 教育资源分析
中职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 ,但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不足。
03 教学模式分析
中职学校普遍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但部分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存在问题与挑战
生源质量下降
和资源保障情况。
教育产出指标
包括学生学业成绩、毕业生质量、社 会认可度等方面的指标,反映改革实
施后的成果和影响。
教育过程指标
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参与 度等方面的指标,反映改革实施过程 中的质量和水平。
权重分配方法
可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 法,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进行权重分配,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 性和准确性。
01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职教育
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职业技能培训。
02 20世纪90年代的中职教育改革
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推行学分制和弹 性学制。
03 近年来的中职教育改革
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 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 等职业教育衔接。
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现状分析
解读
改革措施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 题,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 伍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等方式,有效 提高了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不同地区、学校类型差异比较
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中职教育改革效果显著优于中西部地区,这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 发达、教育资源丰富密切相关。
学校类型差异
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改革效果明显优于普通中职学校,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级重 点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设定了我国教育发展方向与目标,体现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意志。
以下为你带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开学以来,我们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不仅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了解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也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学习了《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本纲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20xx至20xx年发展教育的宏伟蓝图。
全纲要有五部分构成: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实施。
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强国行列。
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
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认识:一、以人为本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教育是开发人力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中职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思考
中职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思考作者:刘宝亮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3年第01期2011年,笔者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职学校骨干校长培训班。
经过国内的集训和赴德国的考察,我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也有了较深入的思考。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支持下,也是突飞猛进。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同时存在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挑战。
1.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和政府空前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各地也相继制订了相应的职教攻坚计划及其实施意见,政策层面逐渐好转,教育投入空前加大。
仅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就拿出 100多个亿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建设,主要是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并从2007年的秋季开始,每一年拿出 164个亿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这么大的经费投入是前所未有的。
“十二五”期间,对职业教育实训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种种信息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由上而下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向教育体系的主流位置挺进,大有迎来职业教育“第二春天”之势。
2.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地位日趋凸现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将提出新的要求,经济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中初级的专门人才。
一方面,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大量进入及本土化经营,将大大增加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
新的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占高等教育学校羲 的6 .6 69 %和 丰专秘 在校 生数 的4 6 99 %:
乓菅我 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 了显著 的历 史成兢 , 与经济扛 而 鲁现代化发展要求还 存在相 当的差距。 ( 盲前拽 匡劳 动者素质和从 业^ 员技术 水丑鞍低 , 一) 约 了产业结构 的铜整和技术结构 的升级 迫司 需要 大力发展 各种蟊业教育 l技 术培训 和 据统计, 匡曲技 l 工人有 7c 戎 求 oo多万, 中敷 的 占 3 %, 5 高级的仅 占0 5 % 劳动力结构 中曲 中高疑 技术^ 才 比倒仍 _
击 与“ 观调 控 不力 有 着 很 大 关 系: 部 分 地 区 忽 视 职 业 教 宏
育, 甚至让职业教育特 别是 中等职业教 育放任 自流、 各求 生
灭, 职业教育面 临生存 危机 优 质教育 资源 浪费 甚至流 失 ,
如积 业高 中、 中专 、 技校 分散 办学 . 重复设 置专业 , 能进 } 不 亍 合理有效地配置整合 。政府统 筹职 业教育 的体 制仍然 币顺 . 职业教 育与职 业资格 证 书教 育 及 劳 动就 业币 能有效地 衔 接. 面对部 可不是 面对 市场 舟学, : 导致职 业技 术箍 育济源 守墩 , 办学披益不理想 =
维普资讯
山东教 育科
决策与思考
新 的形 势下我 国职业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
■ 管西 亮
职业教 育乍为我 国教育体 系结l 中的主要组 成部分 , 掏 与 普通 教育的快速 增长相 比, 近生 来的发展呈 现放鹱 恋势。如 何增 强职业箍育发是 的动力和 吸 引力? 需要 通过 科学 的壬 }
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几点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现状,提出应从教育模式、教材、专业教师队伍、专业设置、民办职校及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之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特色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技能型人才的大量空缺,“职业教育改革”成为中国教育的热门话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全面实施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三大尴尬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衔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为教材内容的强理论性及因生源改变导致学生日见低下的理解能力苦恼不已;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这些现象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改革教育模式传统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理论教育为主,教学投入成本低廉,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这种教育模式不但不能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还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相协调。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技能,应该把原有的理论为主的教学,改为实践为主,理论旨在引导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和巩固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改编教材教材是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主要载体。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是初中毕业未能考上高中的同学,基础普遍薄弱,而现有的教材理论性强、内容过深,远远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范畴。
于是,出现了教师教得疲惫不堪、学生学得苦恼不已的尴尬现象,导致有些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等一些不良行为,使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越来越困难。
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该重在引导实践操作,内容要通俗易懂,要与社会需求衔接。
教材的形式可以实现多样化,不一定单以课本为主,如实践教学的方面的教材可以以一些仿真软件或光盘等形式出版。
(完整版)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扶持,给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如此,但由于受社会对职业教育不认可等方面的影响,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最薄弱环节,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短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还没有制度化的突破,另外在招生、教学、就业和发展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制约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影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1、招生困难的原因生源为学校的发展之本,但是招生却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把招生工作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被视为“一把手”工程,为什么仍然出现招生困难呢?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高中持续升温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读普通高中上大学才有出路。
伴随着前几年普通高校的盲目扩招,我市普通高中尤其是省级重点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中考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提供了条件,绝大部分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导致职业高中招生十分困难,“普职比”受到影响。
(2)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分数线以下(有的没有参加中考),成绩普遍较差,这些学生也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自身还带有不少不良习惯,与普通高中相比,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违纪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管理难度很大。
家长担心将孩子送到职业学校不仅学不到应学的知识,而且还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3)职业学校布局不合理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我市各类民办职业学校迅速成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了生源,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关于对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关于对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山西省灵石县一职中摘要:当下,中职教育面临困境,改革办学模式是中职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工学结合”是中职类学校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的重要职教模式,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职教模式,推进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和健全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为实践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抓经济必须抓职教。
中职教育是一重要的职教层次,但是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中等职业教育已面临严峻的挑战,而改革办学模式是中职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笔者从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教育部制订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征求意见稿)透露了中职教育今后三年改革创新的方向——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
一、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一)招生规模锐减,生源质量日益下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经曲折。
就表面的情况看,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在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中苦苦挣扎;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苦于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
这种强烈的反差表明: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的实质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优。
目前中职学校“进口”萧条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严重的一个问题。
90年代上职业中学是很荣耀的事,普通的初中学生望尘莫及,时过境迁,职业中学毕业生原有的特殊优势已不复存在。
过去家长送子女读职业学校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个“铁饭碗”,因此,历年来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十分充足。
在学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加上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一些用人单位开始普通追求使用高学历人才的“拔高”政策,使得学历水平不高的职中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因而,职业教育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考
摘
我 国教 育体 系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的职 业教 育 ,在 我 国社会 、经济 发 展 中的地 位 日益 显现 ,面I f 缶 着 中等 职业教 育 的新 环境 和新 形 势 ,职 业教 育工 作 者必 须 正 确认 识 当前 中等 职业 教育 存 在的 问题 ,把 握 其 发展趋 势 ,找 准 其发 展的 根本 对策 ,把 我们 的中等 职 业教 育做 大做 强 。
教 育教 学
中等职 业教 育存在 的 问题及发展 思考
姬 志 鹏
( 安 阳市 中等 职业 技术 学校 文 化艺 术部 ,河 南 安 阳 4 5 5 0 0 0) 要:改革开放3 0 多年来 ,中等职业教育历经创业——辉煌——下滑—— 回升——又低落——再攀升这样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路程。当前 ,作为
( 3) 教 学效 果分 析
知识的结合 。 ( 2 ) 优化考试方式。由于本次考试以主观题为主,可增加一些 客 观题 ,如针对学习容易混淆的地方 ,出一些选择题和判断正误题 。主 观题也可增加以下画图题 ,如进行井身结构设计。 ( 3 ) 进一步提高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教研室应多订阅专业相关书 籍和杂志 ,引导学生可 以到教研室借阅。
参考 文 献 [ 1 】 杨 明慧 , 童亨 茂 . 柳 江 盆地 及 邻 区油 气地 质 野外 实 习 内容 与教 学思 考 f J 1 .
教育 教 学论 坛 2 0 1 2 年l 9 期
期末成绩统计分析如表 1 所示 。 [ 2 2 ] 王 存喜 . 职业 院校 《 钻井 工程 》课程 教学 研究 口 】 . 职业 2 0 1 0 年O 2 期 从 总体看来 ,本次期末笔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各 类题 型都有满 [ 3 】 卢 双舫 , 刘 吉余 . 提 高课 堂授 课效 果 搞 好精 品 课建 设— — 以油气 地 质学 分 出现 ,这表 明试题本 身基 本合理 。参与考试 的学生 为石油工程专 精 品课 为 例 [ J ] . 黑 龙 江高 教研 究 2 0 0 9 年1 1 期 业 ,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 ,本套题考题 内容主要为石油钻井 、完井 、 【 4 j 王豪, 吴雁, 陈明燕, 李敏. 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化1 . 高 固井等方面 的概念知识 ,对于 石油工程专业 学生要求 仅为了解 和掌 等教 育 2 0 1 1 年0 4 期 握钻井 与完井基础知识 ,不掌握钻井完井工艺技术 的计算方法 。本次 5 ]马旭 , 刘越天, 郑晓梅. 对 石 油 院校 石 油 工 程 专 业 双 语教 学 的探 索 与 思 考试平均成绩为8 1 分 ,说明学生都能很好 的掌握钻井 与完井 的基础知 [ 考— — 以西 南石 油 大学 为例 [ J 】 . 石 油教 育 2 0 1 2 年o 3 期 识 ,达到了为石油工程专 业讲授 本 门课程 的目的。 从试题上反映出的问题有 : ① .大部 分同学 可以很好地掌握 了钻 [ 6 ] 张 利亚 , 王 炯, 扬帆, 曹杰 . 石 油 工程 概论 课 程教 学 刍议 [ J 1 . 重庆 科 技学 院 井与完井课程的基础知识 , 对钻井 、完井工艺流程认识清楚。② .由 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2 0 1 3 年0 l 期 于石 油工程专业 学生之前 对岩石力 学 、流体力 学等基础 知识学 习较 [ 7 】 丁 丽芹 , 张君 涛 , 梁 生 荣. 提高 《 石 油炼 制工 程 》课 程教 学 质量 的探 讨 f J 1 . 少 ,在学 习钻井 、完井工程参数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中 国科 技 信息 2 0 1 2 年0 6 期 从试题 上也反 映出了一些积极的方面 :①.大部分同学对钻井 、 [ 8 ] 苏 堪华 , 龙芝 辉 . “ 油气 井 工程 岩石 力学 ” 课程 教 学改 革探 索 f J ] . 重 庆科 完井工艺设计 中的岩性特征 、 储 层保护等知识掌握较好 ,由于这些知 技学 院 学报 ( 社 会科 学 版 ) 2 0 1 2 年1 5 期 识点 与地质专业知识连接紧密 ,深化了对本专 业知识 的认识 。②.工 [ 9 ] 钟海全. 提高 《 石油工程概论》教学效果的探讨[ J 】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程 与地质相结合 ,更好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2019年关于发展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发展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
20**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
20**年10月,温总理在山东考察调研教育改革和发展时,又指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今天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就业。
……职业教育大有前途。
”近年来,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可喜势头。
主要表现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可观,现有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134所;招生和入读学生人数连年增加,20**年始,中职与普高招生计划比例为,20**年招收新生万人;毕业生就业率高,20**年,XX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达到了100%;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等等。
一、我市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中职教育办学理念出现偏差。
一些中职学校为了生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教学质量,课时打折扣,实习时间大幅增加,学生难以受到系统的职业教育。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中职学校开设的基础学科课程严重不足,甚至砍去了外语、数学课程,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应有的基础知识,将来难以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失去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另一些学校受经济利益驱使,忽视学校条件限制,盲目追捧热门专业,甚而因人设课。
(三)师资队伍难以适应课程实施的需要。
过去有为数不少的中职教师由普通中学的教师转型而成,这些教师缺少中职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对中职专业教学内容不熟悉,更缺乏专业实践。
近年虽有大学毕业生充实中职教师队伍,来自理工科大学的,缺乏专业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来自师范院校的,又急需更新知识结构、熟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内容与实践。
而且随着市场变化,课程需要有所调整时,教师的固有知识便常显不足,难以有效施教。
此外,一些学校教师的专业结构失调,难以满足有效课程开设的需要。
职业教育新发展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1.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2. 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职业教育在新一轮改革中,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3.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专业职业教育在新发展过程中,注重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品牌专业成为学校吸引学生、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1. 职业教育层次多元化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职业教育层次得到了多元化发展。
从初中职业教育到本科职业教育,再到研究生职业教育,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层次。
2. 职业教育类型多样化职业教育在新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教育类型。
除了传统的学历教育,还开展了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途径。
3. 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职业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这些举措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效1. 提高就业率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作者对我 国职业教育进行 了分析探讨 ,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 出了 自己见解 。 关键 诩:我 国 职业教育 思考
中田职业教育慨况 中练 ,练 中学 ,练学相辅相成 ”,定期组织讲座介 绍行业前沿知识 ,邀请企业 我国职业教育 通过多年 的发展 ,不 断摸索结合实 际情况,总结推广 “ 三 线工作人员进校园,讲经验,举办各类职 业技能大赛 ,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和 段式 ”的办学模式, “ 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毕业生 除 直接 的把握行业知识 。同时还可以聘请市场与行业 的专业人士担任部分科 目的 了可以得到国 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通过考核鉴定后还能获得相关 的职业资 教学工作 ,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培养 既有较高理论教 学水 格证书。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刨新,改变 平 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 “ 双师型”教师 。 ( 二 )教学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职业院校全 日制教育 的单一形式 ,2 0 0 5 年国务院 《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 定》提出 了半工半读的工学交替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职业 教育与经 我 国的教 学管理制度存在 一个明显的弊端 ,盛行分 数主义。分数成 为评 济社会的紧密结合 ,依托职业教育资源 ,加强校企合作,职业 院校 与行业企业 定学生学业成绩 的重要指标 ,但分数并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成绩,因而出现 了 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 团,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教育团体 高分低 能的现象 。在职业教育 中,许多课程涉及专业技术操作,应采取灵 活的 民办职业教育资源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考核方式 ,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外 ,加入平时学习表现及实际操作,全面 综合 在 中国的传 统观念里对学 历教育的认可程度要 高于职业教育 ,导致职业 的评定学生成 绩。教学过程 中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进行 自我总结和反思,布置以 教育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 。中国古代人们 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为荣,如今 大 小组讨论和论 文形式 的作业 ,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独立性思考 性。此外, 多数学生和家长都会优先选择就读大学 ,甚至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博士。拥有职 职业教育的 目的在于培养具备 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因此在传授知识的 业技能 的工人被称为蓝领阶层 ,社会地位低于脑力劳动的 白领,在求职工作中 同时,还要注重 学生个人 的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专业谋教学,结 遭遇歧视 。而现存 的高考制度把学生分 了个三六九等 :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进 合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开设包括人文通识 、休 闲娱乐 、历史、哲学、艺术、 入重点大学 ,成绩 中上 的考生可 以进入普通大学 ,成绩一般的进个专科学校, 演讲、第二外语、健康科学等与生活相关 的基本选修课程 ,以及与专业有一定 而成绩相对较差的才进高职 院校 入校生源的质量对职业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很 关系但 又有不同方向和侧 重的专业选修课 .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构建知识的 大 的困难 ,职业 院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 的培养 ,还要着手提高其综合 过程。职业 教育不仅包括对新劳动力的职业培 训, 还包括 已有劳动力的再提 高。 素质 ,应对学生产生 的厌学情绪和 自 暴自 弃 的态度 。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对于许多已工作多年的专业 技术人才 ,在面 临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的快步伐, 造成职业 教育毕业 生总体质量偏低 ,对职业教育 的社会 声誉和社会认可度有很 原有知识 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亟须再次对其专业技术进行 “ 充 电”,但同时 又无法放弃工作重回校园接受全 日 制 的学习,可 以采取人性化的学分制 ,建立 大影响 ,高就业率的背后并没有带来同样的高质量 。 二 、科学借鉴国外经验 ,促进中蛋职 业教育 发晨 弹性学习制度,相对于我国现行的学年 学分制 ,能够更好 的贴合实际需要。此 (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市场和行业力量的结合 外,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需要具备高度 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严谨 好 的人 际交往和 团队精神 ,克服面对职 我 国的职业教育发 展起步较晚 ,在近 十多年来才有 飞速 的发展,但存在 的工作态度,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良 着地 区差 异。在西部的部分地 区,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 , 且办学条件简陋, 业教育的气馁和心浮气躁 ,开展 “ 成才教育”的同时也要开展 “ 成人教育”。 而在 东部经济发达 地区,受益于市场 化和经济全球化 的影响,吸取 了大量 国外 中 国正处 于全面向前发展 的时期 ,社会 对高素质和高技 能劳动者的需求 优秀经 验,引进先进 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较好 。受国情 、经济 、文化 、社会发 量明显增大 ,职业教育面临 巨大的机遇和挑 战。由于我 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 展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进步,也获得不少 的经验 ,但在 发展水平不够完善,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职业 教育经验 ,结合我 国国情 发展 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面临许多瓶颈。就拿职业 教育的教学模式来讲 , “ 三 及职业教育 的特点,顺应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走 出一条有 中国特色的职 段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二年级学到的理论内容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强化 训 业教 育 发 展 路 子 。 练,而在三年顶岗实习的时候不但需要努力回顾所学课程,还有 可能面l 临已学 ●考文献 : 知识技术与现实社会脱节 。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应该加强与企 业公司及行业 的 【 1 】 袁 红哲 .中外职业教育比较 一一加拿 大职 业教 育对我 国职业教育之 联系,改革理论和实践的课程 比例,课程设置向市场和行业需要靠拢,听取 企 业公司及行业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 ,根 启示 【 J 】 .吉林 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 O l o , ( 1 o ) . [ 2 】关宝蓉 .中外职业教 育比较 [ J 】 , 今 日南国,2 0 0 9 , ( 1 1 ). 据课程特点灵活的将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让学生 “ 学
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再思考
结 构 的调整 升级 , 动 力 就业 结 构 正在 发 生 深 刻 的变 化 , 劳
对 我 国 中等职 业教 育发 展 再 思 的 考
赵 喜 鹏
( 顶 山 市财 经 学校 , 南 平 顶 山 4 70 ) 平 河 6 10
摘
要: 加快推进 中等职 业教 育的发展是 时代 提 出的重要课 题。政府 应 以强化宏观调 控为 手段 , 助推 中等职
业教 育大发展 , 学校要 以提 高教 学质量 为重点, 升 中等职业教 育吸 引力 , 会要 以服务 经济社会 为 宗 旨, 提 社 完善 中
等职业办学新机 制 , 而推进我 国中等职 业教 育的健 康发展 。 从 关键词 : 中等职业教 育; 发展 ; 思考 中图分 类 号 : 7 8 G 1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7 6 2 1 ) 40 3 -2 17 -84( 0 1 0 -0 90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寺 孛 孛 ÷ 孛 寺 争 夺 ÷ 夺 争 幸 夺 夺 夺 寺 ÷ 夺 夺 串 幸 夺 ÷ 夺 串 夺 夺 夺 夺 幸 夺 寺 夺 夺 夺 ÷ 夺 夺 ÷ 夺 ÷ 夺
中等 职业 教育作 为我 国职业 教育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 担 负着 培养 数 以亿 计高 素质 劳动者 的重要 任 务 , 我 国经济 是 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推进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就需 要 紧密结合 当前 我 国中等 职业教 育面 临 的机遇 , 在落 实 《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00—22 国 21 00 年) ( 》 以下简称 为《 规划 纲要》 所 提 出的实施 职业 教 育基 ) 础能 力建 设工 程的具 体实践 中谋 思路 , 发展 。 求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廷!塑。
j磐凰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孙晶卜满明z(1.长春水利电力学校,吉林长春130000;2.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吉林长春130000)£}商要]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复合型”技术人才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义不容辞的任务,但中等职业学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却走向了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
如何采取强有力的对策和措施,探索出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亟待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市场经济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等目眦学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后备力量的基地,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素质。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应运而生。
这蓬勃的办学热潮,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进入到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本应该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大有作为的中等职业教育却开始走向滑坡,甚至有些濒临关闭的局面。
这是因为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生源萎缩,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招生宣传,不负责任的将学生骗到手,学什么,教什么,社会是否需要,能否就业,都—既不管,大大嘲氏了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严重冲击了整个市场。
2)职业教育主要应该教会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但目前职!也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理论不精,动手能力差的通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3)职业教育建设的投入不够。
有些实验、实习的设备落后,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及实习的要求:教师的知识更新较慢,而且多数注重理论轻视实际操作,这样就很难让学生熟练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
二、原因分析第一,学校的教育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的决策者和领导层存在依赖性,没有自己的发展思路,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一切都按E级的旨意去做,很难适应飞速变化的市场的需求。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当前,我们的职业教育在表象上看似轰轰烈烈,但在热闹非凡的背后却隐藏着招生艰难、毕业学生就业质量不高、中职学校不为广大家长和学生认可的现实。
就其主要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和学校忽视内涵建设,教学、办学脱离实际;二是职业教育缺乏公平合理性、职业学校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严重不足。
因此,必须对职业教育进行深入合理的改革,才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真正为中华经济的腾飞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盲目扩大就业质量内涵建设三十年的改革推进,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产大国。
曾经丰裕的劳动力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曾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如何提高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对全国的职业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暨人力物力,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工作有了空前的长足发展。
特别是各地区中职教育的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都有了有了空前的增长。
但是,根据我们的实践和调查发现,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效果甚微,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与其国家投入及不相适应。
“中职无用论”在社会上蔓延,形成国家重视老百姓轻视的一头重现象。
中职招生举步维艰,不少的中职校招生数急剧下滑,甚至有招不到学生面临“歇业”的状况。
如贵州省的黔南州,在十二个县级中职校中,除了瓮安、荔波等几所“重点学校”还能有所稳定以外,诸如贵定、山都、长顺等县的中职校已经空有其名了。
特别是近年来在“突破高中阶段教育”政策的影响下,普通高中开门扩招,中等职业教育已面临“生源枯竭”的尴尬境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一幅幅横空而过的大幅空头标语。
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措施和政策措施已经到了非改革和调整不可的地步了!一、影响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当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资金到政策都给予了大量的支持。
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学生规模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规模 不断扩大,但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需提高 。
师资力量
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断加强 ,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仍 需提高。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学质量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不 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 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
企业办学等多种形式,这种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和
推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03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逐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
配置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 政策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推动社会进步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推动 社会的进步。
03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完善课程设置
01
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和前瞻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02
通过培训和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校企合作
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等职业教 育需要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出更多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中等职业教育可 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力 。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
其特点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出一批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也同时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
因此中国中职教育现今的功能是既承担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又肩负着练就出一批又一批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
结合自己这两年来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及体会,对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中等职业教育已面临严峻的挑战。
90年代上职业中学(技校)是很荣耀的事,普通的初中学生望尘莫及,时过境迁,职业中学毕业生原有的特殊优势已不复存在。
中等职业教育由热降冷,期间历经了社会经济、用人制度、学校就业分配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使职业教育学校面向市场办学,优胜劣汰,它给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一)生源问题在过去,家长送子女读职业学校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个"铁饭碗",因此,历年来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十分充足。
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加上大学生毕业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普通追求使用高学历人才的"拔高"政策,使得处于较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职业教育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
另外,社会力量办学的增多对职业教育冲击很大,这些原因都造成普通职业教育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
此外,是生源素质问题,今天的职业教育学校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者,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这给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都增加了困难。
(二)当前职业中学学生思想状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
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 黑龙江广播 电视 大学 ,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 0 0
摘 要: 只有切 实有效地进行 中等职 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 , 才能适应社会 、 经济发展的要求, 促进 中等职业教 育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 : 中等职 业教 育; 课程 改革 ; 式 模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 时代 , 社会对 劳动 应考虑课 程的阶段设置特性。 4课程的开发 者 素质提出 了比以往任何 时侯都 高的要求 。因 24课程结构的个性化,一方面是指课程 . 社会是动态变化的 , 课程开发也应该是动 此,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 到底应该如何改革发展 , 结 构的特 色化 ,另一方 面是指课程结构能否充 态 的, 应以广泛的人才市场调查为基础 , 以长期 才能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 才 , 为摆 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需求 ,即课程结构 工作在生产一线 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 成 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等职业教 要 能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 、 教师为主导的施 为依据 ,保证职业分析的可靠性 。通过职业分 育 课程改革 重点要 解决 好 以下几个 方 面的 问 教 原则, 既能因材施教 , 又能给学生提供尽可能 析 、 任务分析 、 能分析 , 技 明确职业 岗位 所需的 题, 即课程改革 目标 的定位 、 课程结 构的确定 、 多的个性化选择 。 从教与学的方面而言, 课程结 技能 、 知识和行 为方式 , 并将这种 能力结构进行 课程模式的建立以及课程的开发 等。 构不仅要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 ,而且要有利于 教学分析 , 形成教学模块 , 根据各教学模块的性 l课程改革 目标的定位 调 动学生学 的积极性。 另外 , 从产学合作教育的 质 、 能、 功 内容及其相互 内在联系 , 构建课 程门 以“ 能力为 中心 ” 的人才培养模 式 , 中职 需要 出发 , 是 课程结构还应具有灵活性 , 应该根据 类 , 形成多种课程组合模块。 按既定 目 标进行人 特色的关键所在。它是由中等职业教育 的培养 企业 的个性需求进行适 时调整 。 才能力的培养 , 最后要进行课 程评价 。 课程评价 目标所决定 的, 也是课程改革 目 的定位依据 。 标 3课程模式的建 立 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 , 又是课程设计与 这些能力不但包 括专业 能力 ( 即知识运用能力 目前 中等职业 教育课 程模式 大致可 以分 实施继续向前发展 的起点 , 是一个动态的价值 即传统学科型 、 学科 改 良型 、 能力 本位 判断过程。课程评价不仅是狭义上教材 、 和技术运用 能力 ) , 还包括专业以外的从事任何 为三 类 , 教法 、 职业都应具备的方法能力与社会 能力 。这正是 型 。a 统学科型即基础课 、 传 专业基础课 、 专业 考评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分析评判 ,更重要的是 我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使受教育 者必须 同时具 课 ” 老三段“ 式的课 程体 系。但此种模式 重理论 培养的人 才在社会上、 在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 。 备“ 技能 、 思维 、 而行” 的三种素质 .以使学生在 轻实际应用 , 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 节。 难以 这种反馈不但能反映课程开发 的效 果如何 , 而 信息素养 、 创新思维能力 、 人际交 往与合作精神 反映最新的科技成 果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不利 且将直接影 响职业分析的调整。 . 上都得到全面发展 。 这样 , 课程改革 目 的定位 于针对 岗位要求有效地系统地培养 各种能力 。 标 总之 , 中等 职业教育要 走出低谷 , 担负起 就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特定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 b . 学科改 良型 的特点是在传统学科型框架 内对 全 面提高 国民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具有高科技 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转换 能力和个性发 课程进行简单的移位 、组合 ,相对 减少理论课 素养的劳动大军的艰 巨任务 ,就必须进行教育 展及职业发展的支持能力 ,以适应科技进步加 时 ,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 原有的学科体 系仍 改革 , 而改革的重头戏就在于课程改革 。 课程改 快职业演变步伐的新形势。 然独立存在 。c . 能力本位 型 , 即在借鉴德 国” 双 革 的成败直接关 系到 中等职业教育 的生命 力 。 2课程结构 的确定 元制 , 加拿大 C E B 教育 理论 的基础上 , 洋为 中 确立正确 的指导思想 ,构建科学合理 的课程体 课 程结构 的确定要 求做 到综 合化 、模 块 用 , 围绕职业 岗位能力 、 综合职业素质来设计 的 系 , 设计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 是课程改革成功 化、 阶段化 、 个性化 。 课程模式 这种模式针对性强 ,以实践 为中心, 的关键 。 21课程 的综合 化 是当今 课程 改革 的方 以岗位能力 培养为 主线 , . 理论与实践 紧密结合 , 参 考 文 献 向。 它不仅指知识 的综合 , 也指知识与技能 以及 突出技能培养 , 较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 的特点 , 【】 1潘光 . 对职业教 育调 查显示『1中国教 育报 , N. Oo - 3 4 素质三要素 的综合 , 不仅基础课 、 专业课要体现 是一种 比 优秀 的课程模式。在 “ 较 产学 ” 习过 2 7--2 . 学 综合化 , 实践课程也要体现综合化 。 课程 的综合 程 中, 遇到很多新 知识 、 会 新技术 , 让学 生在真 【】 2吴必尊. 几种职业教 育课 程模式的基 本特征 化不应是将两 门或多门学科课程 内容简单地拼 实性 、 先进性 、 复杂性的环境里锻炼 , 大激发 【 . 大 J广州教 学研究. 0 ( . 】 2 6) 0 6 凑、 合并 , 而应该是在确定能力 目标后对应能力 学生的创新 能力 ,学到很多原来课程 中所没有 作者 简介 : 原蕾( 6 一 女 。 1 9 ) 黑龙江广播 电 9 。 分析构建 职业知识技能体系时创设一门 “ 新课 的知识。 视 大学高级讲师。 程” 是对相关 、 , 相似的职业知识 、 职业能力和素 质等内容的综合 。 22模块化课程是一种课程结构的安排形 ( . 上接 1 2页) 5 合。即把相对枯燥的应用写作知 估到讲解与训练的时间比为 1 1 : 。练写分为仿 式 , 活化课程模式的特色之一 。 它是 模块化课程 识从课堂里解放出来,使学习知 —种兴趣、 写 、 、 、 比较 评析 修改、 供料写作等, 我临场巡 回 指 的优 点 很 明 显 : 有 利 于形 成 学 生 的 合 理 知 识 种享受 , 而不再是沉重的负担 。学生在教学实践 导 ; 为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增强练习的效果 , 对每次 结构 .. 利各类 各层次职教之 间及同其他教 中是学习的主体, b有 他们可以绦合运用所学知识 , 丰 练习作业 我都要进行批改并{成绩; 已 批改中我遵循 育 的沟通 、 衔接 , 避免重 复学习 ;. 于形 成 富课外阅 c 有利 读的范围, 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因材施教的原则 , 按学生原有水平评出优 、 中、 良、 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诸项能力 ;. d 机动性、 灵活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地独立承担工作任 差四档, 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 性大 , 有利于学生 自主学 习;. e可集各课 程流派 务 , 增强就业创新能力。2 2改革教学方法。长期以 教育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采取灵活的教学 方法, 掌 的长处 , 同时有 利于多元整合 ;节省开 发时间 来 , f . 技工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方法上大多采用理 握分寸, 努力使 自 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客 化。 样 面对 和费用 , 设计成果可共享 。 模块化针对的是所有 论 + 文种例文 + 练习自 9 模式 , 章节之间比较孤立, 社会的飞速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社会急需的 培养 的课程。文化基础课 、 技术基础课 、 专业课和实 现实针对性不强 , 难以收到预期自效果。 g 找认为, 技 应用型 ^ 是我们每—个 、 才, 意识的教师的 践课都实行模块化课程 。 模块化课程的实施 , 为 工学校应用文写作这门 课程的教学, 要紧密结合生 使命。从事应用写作教学工作的教师, 应把握时代 弹性学制的实施提供 了条件 , 也使教学个性化 活的实际, 结合岗位能力的需求 , 引导和帮助学生 脉搏, 与时俱 , 进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 , 强化 成为了可能。 灵活运用各种应用文,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 会 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从而实现学生将所学知 23课程结构的阶段化 ,实质是课程在教 写作、 _ 肯钻研 , 真正使应用文写作成为学生手中技 识转化为职业竞争力的终 目 极 标。 学实施过程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
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 是我 国中 也
第二 ,实施办法 》明确 了省辖市 、 《
重点扩权 县( 教育局 的职责 。一是省 市) 辖市 、 点扩权县 ( ) 育局 在审查 、 重 市 教 备案新设专业时 , 应对照地方 中等职业
校 专 业 设 置 和 专 业 建 设 情 况 进 行 一 次 检 查 指 导
学发 展 . 更加注 重 以人 为本 . 更加 注重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加 注 重 统 筹 兼 更
顾. 更加注 重保 障和改 善民生 . 进社 促
会 公 平 正 义 。坚 持 科 学 发 展 , 解 决 当 是
革创新为动力 . 协调 中等职业教育 向内 涵发展 其次 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 可持
《 施办法》 规定 , 辖市 、 实 还 省 重
点 扩 权 县 ( ) 育 局 每 年 1月 3 日 市 教 0
划 二是市 、 县属中等职业学校应将调
整 后 的教 学 计 划 报 省 辖 市 、 点 扩 权 县 重 ( ) 育 局备 案 , 属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报 市 教 省
前 将 本 地 区 中 等 职 业 学 校专 业设 置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 《 国家 中长期教育
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0  ̄2 2 2 1 0 0年 ) 》
都 强 调 要 大 力 发 展 职业 教 育 . 职 业 教 对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战略地位 诚
如邓 小 平 同 志 提 出 的 “ 们 要 实 现 现 代 我
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 去。发展科 学技术 , 不抓教育不行 ” 中等职业教育 作为整个教育发展 的战略突破 口. 到 得
素质 、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 的根本途径 。
对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倾向亍普教和高等教育,对职 业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
近几年中职招生规模丌断扩大,
底子薄、基础差、资金投入少
LOGO
第一章
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状
— 8—
(五)师资力量薄弱,总体素质较低 文化课教师过多、与业教师缺乏,
“双师型”教师更少,与家型的教师 严重缺乏。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
LOGO
第二章
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 15 —
(五)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与业设置上应 结合地区、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学校自 身的实际条件,从实用性、前瞻性及 可行性出发,大胆地新建、扩建、削 减或停开某些与业,从而达到优化与 业设置的目的。 课程安排上应从与业需要及培养目标 出发, 合理确定文化课、与业理论课 及与业实训课的比例,从源头上改变 重理论、轻技能的现状。
LOGO
第二章
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 14 —
(四)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环境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中等职 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幵保证资金完全到位, 切实改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环境。 另一方面,学校可利用自身优势,面向市 场,吸引社会上的一些企业、个人参不办 学,多渠道筹措资金。
LOGO
第二章
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 12 —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中职校园内 可通过各种标语、板报、图片等开 展职业教育宣传工作; 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共同劤力,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定期邀请初中应届毕业生及其家长、 社会用人单位杢校参观、体会,使 他们对学校的教学条件、办学能力、 教育环境有较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一、沿海发达地区现代技工短缺的启示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
然而,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却呈现下滑趋势并且这种势头仍在继续,中等职校招生相当困难。
与此同时,沿海发达地区,对现代技工的需求却越来越大,但往往招不到人。
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难怪许多企业家感叹: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却找不到运用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合格人才!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困难和问题
1 社会、家长和学生轻视职业教育。
近三年来,由于高校大幅度扩招,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有的职中甚至不看分数而来者不拒,导致生源质量越来越差。
加之,社会上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一味强调高学历,客观上刺激和强化了社会盲目追求普通教育,鄙视职业教育的倾向。
在城市,面对许多企业不景气,工人大批下岗,使许多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一味追求高学历,不愿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不愿让孩子当工人。
在农村,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和城市的家长一样,千方百计要让孩子上大学;而尚贫困的农民,只想让孩子早劳动,早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他们认为,上职业高中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少家庭也确实掏不出钱来供子女上职业高中。
加上各级一些主管领导往往只注意到高校扩招后,“优质高中”的短缺问题,却忽视了加强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这种不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倾向,是中等职业教育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中等职业学校起点低、规模小、投入少、设备差、多头管理,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大致由中专、技工、职业高中三部分组成。
前两部分是照搬原苏联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职业中学大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一些薄弱中学改制而来的。
所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起点较低,又由不同部门管理,难以形成规模,上不了档次。
近年来政府投入逐渐减少,加之融资渠道不畅,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据教育部统计,在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00年的8.4%;企业职教经费由1997年32亿元,下降到2000 年的17亿元;民办中等职教经费从3.8亿元,下降到0.83亿元。
因而,教学设备陈旧,学生在中等职校学不到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
3 实习指导教师短缺,质量不高。
职业中学改制后,由于编制、人事制度的限制,有专门技能的人调不进学校。
这就迫使不少职校只能把原有教师中,相对年轻,有意学习职业技能的抽调出来加以培训,充当专业实习指导教师。
这样就形成了“师傅不高,学生拧腰”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办学模式单一,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受普通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师资,设备的限制,中等职校一般办学模式比较单一,社会急需的专业办不起来,因而毕业生不受企事业单位欢迎。
例如,数控机床操作工奇缺,而我国中等职校却很少有这个专业。
5 职中校长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现有的职中校长,多数是由普通中学选拔,他们缺乏办职业教育应具备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
三、加快推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1 政府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引导社会、家长和学生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2 冲破条条框框,改革管理体制,拓宽融资渠道,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上规模、上档次。
中等职业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先进的实用技能,中等职校的实习设备应不断更新,保持先进。
这就给中等职校上规模、上档次提出了高要求,也决定了中等职校是“花钱买技能的学校”。
3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和选聘专业实习指导教师。
4 树立需求为本理念,设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
1)由政府牵头,教育、劳动、计划、经济、财政等部门根据企业需求,共同提出我国的急需专业,鼓励中等职校去创办,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与资金上的扶持。
2)鼓励并支持省、市兴办急需的专业,以适应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3)鼓励职校与企业联合搞“订单专业”。
例如,不少企事业单位引进数控机床,却招不来操作工,可以由职校与这些单位签订办学合同,毕业生由该单位优先录用,该单位在实习等方面给予支持。
5、大力推行职业校长制,不拘一格选好中等职校校长,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中等职校校长既要懂教育规律,又要懂市场经济规律,并具有开拓精神和远见卓识。
这样才能瞄准市场的需求,设置和办好专业,才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对学校进行运作。
为此,在中等职校中应大力推行职业校长制。
1)大力培训现有校长,可以派他们去先进职校和生产企业挂职学习、进修,或者请先进职校和企业领导、专业人员来传经送宝。
2)对新建的有一定规模的中等职校,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也可以试聘外国的专家当校长、顾问。
3)要给合格校长以更大的人、财及专业设置的权力,并且让他们有较长的任职期,一般不要轻易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