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卫星——月球》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题是“地球的卫星——月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到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月球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月球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知道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月球的特点;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如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2.难点: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和潮汐现象。

2.观察法:观察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3.实验法:模拟潮汐现象。

4.小组合作:讨论月球的特点和对地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球模型、地球模型、PPT等。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如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同时,通过地球模型和月球模型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潮汐现象。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卫星——月球》

《地球的卫星——月球》
四、课堂检测,复习巩固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作为教师,主要是了解学生生活中了解科学、学科学的底子,是否真正落实了科学材料的准备熟悉过程。同时让学生享受探究的成功。)
五、拓展延伸,观看有关图片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7.教学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宇宙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学生们都既感兴趣又陌生。考虑到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并能通过课外阅读、查找资料等途径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最后制作成“月球卡片”,所以,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们以个人为单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信息。
1.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工具和手段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发现——分析归纳、强化要研究的问题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造卫星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敢问敢讲,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针对学生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大量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分小组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指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月球的其他资料。

2023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2023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重要知识点1.月球是地球旳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

P462.1969年7月,美国旳“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种足迹旳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

P46-473.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

P474.月球直径大概是地球旳 1/4,月球质量大概是地球旳1/80,月球体积大概是地球旳 1/49,月球引力大概是地球旳1/6。

P475.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

月球旳地形重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6.自己能发光旳星叫恒星,例如太阳。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旳星叫做行星,例如地球。

自己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动旳星叫做卫星。

月球是地球旳卫星。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旳多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种不发光、不透明旳球体,我们看到旳月光是它反射太阳旳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旳月球被太阳照亮旳部分。

由于观测旳角度不一样,因此看到旳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一样。

4.模拟月相试验旳环节是:○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旳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种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旳观测者;一名同学举一种二分之一被涂亮旳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达月球绕地球运动一种月。

○2让“月球”亮面一直朝着“太阳”,表达月球只能有二分之一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一样旳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测到旳“月相”。

5.月相在一种月旳变化是有规律性旳。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变化周期为农历一种月。

6.月相旳变化经历新月(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八)——满月(望)(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旳过程7.上半月,人们看到旳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旳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8.初二三初七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1.月球地貌旳最大特性,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旳环形山。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①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②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讲授新课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说一说图片的主要内容◆图中观察月球的工具分别是什么◆从工具的发展过程,你知道了些什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交流】1、从远古开始的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碳等来作观月记录。

2、1959年至1976 年,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向月球发射了80多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有45取得成功。

3、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4、1959年9月,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全貌。

5、1978年,美国向中国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只有1克的质量。

这是从月球表面带回的。

我们将这1克月球岩石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一块保存起来,一块用来研究。

6、2007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取回千克月壤。

【小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飞行器探索→登月考察。

这一个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人类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精神的写照。

二、我的“月球卡”看图回答,并补充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懂得科学永无止境的道理。

根据收集、交流,整理有关月球资料,制作“月亮卡”。

三、合作探究为何月球体积比太阳小得多,但看起来却大小相似?明确: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比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小得多。

月地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400。

四、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宇宙只有地球有卫星。

()(2)中国宇航员已经成功在月球留下脚印。

()(3)月球上可以自由看书和通话。

()(4)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

()(5)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多摄氏度。

()(6)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

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案(三篇)

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案(三篇)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教学设计理念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正因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对“星空”的关注,才使得我们国家的空间技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我们周围天文爱好者好像不多,教材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乐趣,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天文爱好者。

之前,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天文地理的学生,但他们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不成章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希望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而我则收集了更多的图片、视频资料,专题资料网站,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补充介绍,以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接受式探究学习过程与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基本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仍是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获取(接受)前人的研究事实(结果),把它变成验证自己假设的事实依据,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

搜集、查找资料就是接受式探究的必备能力之一。

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的过程,在科学发展史上,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材将学生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技能训练的重点,对于学生终身学习有着深远意义。

小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上网;六年级学生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学生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学生对月球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有相当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具有网络教学的良好基础。

3.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卫星——月球》

3.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卫星——月球》

朔望月周期
29.5 地球天
恒星月周期
27.5 地球天
公转、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
地球(dìqiú)的地形: 主要有两种,月海 和环形山。月海是
由凝固的熔岩构成 的盆地,是无一滴 水的“海”;环形 山为数众多,直径 超过1千米的就有 33000多个。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月海
月面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七页。
思考月球
真真假假(zhēn
根据降落在月球表zhē面n ji上ǎ jiǎ的) 探测器发回的信息,你认为在 月球上的以下情况是真是假?并请说出理由。
4米
2米
在月球表面(biǎomiàn), 宇航员能轻松跳过4 米。

夜日
月球表面的昼夜(zhòuyè)
温差达300摄氏度

图中的宇航员 能边听音乐边 看书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chénggōng)发射
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
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
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
了解月球 月
月球 概况 (yuèqiú)
同学(tóng xué)们你已经知道月球 的哪些知识?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考验(kǎoyàn)1:都能答出来吗?
31
第四页,共四十七页。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 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想,幻想有朝一 日 飞上月宫。 (yǒu zhāo yī rì) 古人用石头、木炭等来作观月记录。
直到1959年以前,人类对月球还只
能用裸眼和望远镜进行观察。
第五页,共四十七页。
遥望月球
你听到过哪些(nǎxiē)关于月球的传说?学到过 哪些(nǎxiē)关于月球的诗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具体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月球的特征。

2.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月球表面特征的模型或实物。

3.准备地球和月球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解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和其他行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月球方面,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于月球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2.难点:月球的运动和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月球模型、月球表面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外观,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球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月球。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运动和表面特征,并提出问题:“月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是如何形成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月球模型和月球表面图片,分析月球的运动和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1地球下的卫星月球教科版共14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1地球下的卫星月球教科版共14张PPT

环形山、 月海
月球上没 有水
月球 的“关 系图”
月球的其他特点
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足 迹的是美国的阿姆斯特

月球上没有 大气层存在, 处于一种高
真空状态
1.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 )。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彗星
2.月球上有许多的( )。
A.环形山 B.火山
C.湖泊
D.雪山
想一想, 举手发言!
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 )分之一。
地球的卫星——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
探究、讨论月球
• 在探究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 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 样展变化的?
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的观测、探究,已经有好几 个世纪的历史。
从远古开始,古人就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 木炭做观月的记录。
月月球球的的直直径径是是地地球球的的11/4/4 月月球球的的恒恒星星月月公公转转周周期期是是2277.3.322天天 月月球球的的朔朔望望月月公公转转周周期期是是2299.5.533天天
月月球球的的引引力力是是地地球球的的11/6/6 月月球球的的直直径径是是33447766kkmm
月球的地形特点
头脑风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月球的温度最高可达127
月球和地球距离的平
摄氏度,最低可达零下
均值是38万千米 月球上没
183摄氏度
有大气层 存在,处 于一种高
月球的质量是地 球的1/80
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 1/49
月球的引力是地球 真空状态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
的1/6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

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了解还比较片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每个月亮有圆缺变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月球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2.教学难点: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月球模型、月球表面图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月球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距离等。

3.探究月球与地球的关联:引导学生思考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如月球是如何形成,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等。

4.探究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自转与公转。

5.探究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让学生分析月球表面的特征,如陨石坑、山脉等,探讨其形成原因。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月球的基本特征:•形状:圆形•大小:地球的1/4•距离:约38万公里月球与地球的关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对地球的潮汐有影响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自转:一周约27.3天•公转:一周约29.5天月球表面特征: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卫星——月球》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案
检印:
课题
3.1、地球的卫星——月球
编号
20180617
授课时间
4月4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第二部分是我的月球卡。




(重点、
难点)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作业设计
A 预习下一课 B 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或图片。
板书
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
反思
4、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5、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月球的书籍、图片、记录卡片。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课件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课件教科版

特朗。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 5、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的名字叫(B ) 一号。
• A、牛郎 B、嫦娥 C、织女 D、探索
• 6、谁是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刘伯明 D、景海鹏 • (B ) • 7、地球上出现昼夜现象的原因是(A )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运动
• “我迈出了一小步, 但人类迈出了一大 步。”
课堂总结
• 1、月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月球是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 2、月球表面有数量众多的环形山。 • 3、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生命存在。 • 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
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 面同地球不同。
当堂检测题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 索和认识月球。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 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 了月球的表面。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 1、用肉眼观察天 空,看月球。
• 一、判断题 • 1、地球有一个卫星,那就是月球。(√ ) • 2、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前美国宇航员阿
姆斯特朗(√ ) • 3、月球上山脉最大特点是环形山。( √ ) • 4、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神舟”
一号探月卫星。( √) • 5、月球上充满了空气和水分,所以宇航员不
必携带氧气。(× )
4、无人探测器近距离对月球观察
5、人类登上月球进行考察
第 一 个 登 上 月 球 的 阿 姆 斯 特 朗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1 . 地球的卫星——月球 l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1 . 地球的卫星——月球   l   教科版

作业布置
课完本成:同步练习题
第29页第1、3、4题
新课学习
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
月球
1959年9月,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飞过 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新课学习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 第一次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 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新课学习
肉眼观察 探测飞行器
38.4万千米 3476千米 7356亿亿吨 3800万平方千米 127~183摄氏度 自西向东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新课学习 ⊙ 月球的地形特点
月海
环行山
月陆 月球的地形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
新课学习
环形山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又叫做月坑。月坑近似于 圆形,与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 环形山的数量非常多,总数达5万多个。
拓展延伸
二:突破“卫星回收”关:尖兵侦察卫星监视美日台
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返回 式卫星成功,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拓展延伸
三:突破“一箭多星”关:分导技术让敌人防不胜防
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卫星送入轨 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
3.1 地球的卫星——月球
情境导入 你知道哪些关于月的诗词歌赋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新课学习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1、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着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2、探月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运动。

4、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5、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发并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6、月球最具特征地形是(环形山)。

2、月相变化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就不同。

3、月相变化周期约为29.5天,为农历(一个月)。

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

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月面由(右)变到(左)。

5、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6、初一是(新月),初四、二十七是(峨眉)月,初七、初八是(上弦月),十五或十六是(满月),十三、十九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二十七是(残月),三十(朔月)。

3、我们来造环形山1、环形山的特点:①、分布(杂乱随机);②、数量(众多),大多是(圆形);③、大小、深浅不一。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3、造环形山的方法:①(喷水)法;②(撞击)法。

4、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和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内部结构、表面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2.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如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平原等。

3.了解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如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表面特征以及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月球内部结构的认知,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的图片,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

2.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平原等表面特征。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月球的图片、视频资料。

2.月球模拟实验器材。

3.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球的表面特征,如环形山、平原等,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地形地貌。

3.操练(15分钟)进行月球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如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表面特征以及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底图:登月小艇登陆月球
行 器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登月舱
月球探测史
1969年7月,美国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
成功,首次实现了人类
登月的梦想。
登月舱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站在 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国国旗旁留影。
个人的一小步, 人类的一大步。
教材47页
月球的地表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想, 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 着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以前人类对月球还只能用 裸眼和望远镜进行观察。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 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路 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站在 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国国旗旁留影。
选择
地球的卫星——月球
1、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 B )。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彗星
2、月球上有许多的(A )
A、环形山 B、火山 C、湖泊 D、雪山
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 C )分之一。
A、二 B、三 C、四 D、五
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A )分之一。
A、八十 B、七十 C、六十 D、五十
地 球 的 卫 星
——月球
月 球 概 况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 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 阳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 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 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
人 类 与 月 球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科版



了解月球
月陆
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我们把 月球的表面称作月面。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明亮部分我们俗称月陆。 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山脉高原地形。
实用文档
了解月球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我们俗称月海。实 际上是月面上的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的地 势一般较低,个别最低的海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 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度差为2—3千米。
走近月球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为登月走出了第一步。
实用文档
走近月球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 工程共分“绕”、“落”、“回”三个阶段。这标 志着中国为探索月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用文档
2007年10月24日, 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绕 月飞行轨道200公里高度, 安装了分辨率120米的相机, 实用文档 撞击月球。
实用文档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
人 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想, 类 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

古人用石头、木炭等来作观月
月 记录。

直到1959年以前,人类对
月球还只能用裸眼和望远镜进行
观察。实用文档
遥望月球
你听到过哪些关于月球的传说?学到过哪 些关于月球的诗词?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天狗吞月 /gus hi/gudaichuanshuo/195849.h tml
与地球的平均距离384万千米3476km7350亿亿吨00123mm地表面积3800万平方千米183127朔望月周期295地球天恒星月周期275地球天公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月球的小檔案月球围绕随太阳公转的地球一周的时间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真正周期地球的地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案
检印:
课题
3.1、地球的卫星——月球
编号
20180617
授课时间
4月4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第二部分是我的月球卡。




(重点、
难点)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4、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5、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月球的书籍、图片、记录卡片。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作业设计
A 预习下一课 B 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或图片。
板书
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
反思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