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赵子珊 温立洲 摘 要: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产品供应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课题,在一些农村,某些公共产品的供应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
本文在阐述了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一、概念介绍及理论基础(一)概念介绍公共物品是指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将该产品提供给另一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某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会影响他人同时消费其所获得的效用。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某一公共产品时,不能排除他人(无论是否付费)对该产品进行消费。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满足农村社会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包括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
农村纯公共物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县、乡级)管理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理论基础1.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学者庇古以其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的认识形成了庇古模型。
他先假设公民是以纳税的形式来获取公共产品,并认为若因取得公共产品而形成的正边际效用等于纳税以后所形成的负边际效用,这时公共产品的最佳供给便能实现。
萨缪尔森学者在庇古模型提出以后,针对公共产品发表了一般均衡理论,对于如何分配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建立一个抽象模型,如果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加起来等于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那么则实现了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
林达尔学者的均衡模型提出,获得公共物品的双方通过协商来决定各自的公共物品,以显示出他们各自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
综上,如果政府希望达到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效果,就要满足公民的现实要求。
浅谈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
☆战略浅谈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焦紫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00)摘要: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于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基 于公共物品供给理论,本文认为,农村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消费不能够单纯由市场来决定,需要政府和市场借助农村社会化组织 的力量,共同完成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任务。
本文由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分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并提出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物品;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经济学中普遍探讨的是私人产品,然而在现实环境中,还 存在许多不具有这些特点的物品。
根据经济学定义,把这些 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
从经济 学理论上,公共物品的最优解与自然物品并不相同,在私人物 品领域是每位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但就公共 物品而言,最优标准是每位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
这是由消费是否具有竞用性特点决定的。
我国城乡长期以来二元分割,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形成了既得利益的格局,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一是农村的公 共物品供给严重不充分。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 农业生产的需要。
农业科技、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满足当代农 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如供水、交通、电网 铺设等也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
此外,教育、卫生医疗、法律 法规体系建设等,更是长期存在问题。
二是在供给不足的同 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剩的现象。
一些 政绩工程使得农村的公共物品重复配置。
地方行政干预过多,产生了一些不符合农村当地实际的政策。
三是存在供给 不平衡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东部与中 西部之间,在发达的乡村与欠发达乡村之间,存在公共物品供 给不平衡、不公平的问题。
综合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角度看,我国农业现代化相较 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滞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落后于城乡经济 发展水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管理是全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之一。
浅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 行政 体 制改 革 的滞 后 ,政府 对 农村 公共 物 品的 供给 有 些 不 是根 据农 村 和农 民 的真 实需 求 来决 定 ,而 是根 据地 方 政 府 部 门领 导 人 的 政绩 来决 定 。农 民缺 少 实 质性 的参 与 , 既 没 有供 给前 的 决策 发 言权 ,也 没 有供 给 中和供 给 后 的监 督权 ,实 际上就 很 难 反映 农 民 的 自身利 益需 求 。 由此 造 成 了现 行 的 农村 公共 物 品 的供给 机 制不 能 反映 农 民对公 共 物 品的需求状 况 ,导致 了供 给与 需求 的脱节 ,供需 结构 失衡 。 这 种供 给 结构 的 失调 导致 农 村公 共物 品 的利 用低 效 率 。中 央 财政 的 支 出项 目和 数量 ,往 往 不能 照 顾到 地方 的 各种 实 际 需求 ,这使 得有 限 的资 金 在运 用 中配 置效 率低 下 ,公 共 物 品 的效 用得 不到 最 大化 。公 共 产 品和 服务 的公 共性 实 质 发 生 了质 的转 变 ,导致 供 需 结 构 失衡 ,公 共 资源 的 浪费 , 供给 效率 的低下 。 ( 四)资 金短缺 、筹资机 制不 完备 直 以来 ,中央政府 对农村 的投 资力度在 不断 的加大 , 投 资额 也不 断增 加 ,但 由于受 以往政 策 的影 响 ,农村 的发 展水 平远 低于城 市 ,农村 人 口多 ,对 公共 物品 的需求也 大 , 需要 不断 的加 大对其 资金 的投入 才能 保障供 给 。相对 于此 , 政 府 的投 资力度 还 远 远不 够 ,资 金仍 十 分有 限 ,在政 府 资 金 筹集 有 限的情 况 下 ,我 们应 该 实现 多 元化 的筹 资 ,但 由 于农 村 一 直处 于落 后 于城 市 的发 展状 态 ,主 要 由政府 提 供 公共 物品 的惯性 思维 ,使 得农村 筹资 渠道 十分单 一 。同时 , 农村 自身 市场机 制 的 不健 全 ,村 集体 经 济的 欠发 达 ,导 致 农村 金 融产 品单 调 ,农村 自身的 筹资 能 力欠 缺 ,筹 资机 制 及其不 完备 。
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必须建立民主、 科学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和供 给决策机制, 实现由农民根据 自己的需要决定农村 公共产品的供 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 由“ 自上而下” 自下而_” 向“ L 的转变 抬 体制由‘ ‘ 供 给 主导型 ”向‘ 求主导 型” 需 转变 。 3 2开拓筹资榘遭 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 体 与{ 疗式的多元化。 { 我国 【 人口众多农} 松 共物品的需求规 Cv 而现阶段我 国政府所能筹 斯t , 4 对资金的需求量过 农 民对公共物品 的需求 匕 因止 顽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带 I 怊 入更多的 社会资本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 的多元化。 农村纯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而埘于 农村混合品可以由政府年 私人混合提供。 西 正外部性 强的混合品提供以 政府为主。 鼓励公办民助和社会 各 界的 捐觑 外部 I 弱 自可以 由政 府给 予一 定的 生 教 g 优惠措施和资金扶托 完全由私 }供。 3 _ 3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甲的责任与 地位。 现阶段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存在着 严重的政府缺位。 政府的介入与否和介入力度, 不仅 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的茂民 还进 步影响到 了 国工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全面建 我 设。这就爨求明确各级政月 撇 村公共物品供给上 的各负其责 圜薄瞅 与财权的统- 。 一 3 完善农村 4 . 度的监督约束机 制。 引进科学的支出分配方法制 定符合实际的支出 标准同时实行政务公开、 利务公开 期 向群众公布 收支状况艏加共产品供给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确 保 公j产品供给资金的台理用。 蛙 其次要加强社会审计 监督作用 一 步完善项 目评估制度、 埘项 目实行严 格的预算管埋 亍 成本效益核算。
区更加严 重 。
1 2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2l农丰 l 寸 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 近年来, 尽管公共财政覆盖 农村的力度 、 广度、 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农 村公共物 品的供给得到了 极大的改善, 但城乡间差距仍然很 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总量上不足难 以满足农村 社会 发展 的需要 。 首先 农 业生产 性农村公共 物 品供 给不足主要表现为诸如大型水电灌溉设施的建设、 大型农业固定资产的投 ^ 等农业基础设施 以及农 作物良种培育与推广 农产品市场信息预报等农业 基础服务的供给不足其次提前 关农 民自身权利和 促进农卡发展的消费眭 共物品供给不足 主要表 寸 公 现为农村义务教育、 医疗保障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必需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2 12农村公共物品 的供给主体单一。现行l制 l私 ^ 僻 卜 组织、 第三部门 等参与主体受政府政策 、 产权界定和自身34 ̄质 C- ? _ 的黝 向 以大规漠进入农村公共品供给领域政府 难 仍韪单一供 给主体。 其表现为着先 足私 ^ - 、 组织参与 不够 。 我 隔农村 公共 品的最大 受益者农 民缺乏 在 产 对农村公共品进行供给的激励。 其次农村第三部门 发 莆 后农 十 区作 蜷 L d 社 有得到充 殳 在我 挥0 国农 村曲 于 乡镇 政府职 能 向村级 组织 渗透 村 民委 员会失去了应有的自治色彩难 以准确表达民意, 发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原因及整治对策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原因及整治对策「内容提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失衡现象,内在原因就在于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的组成人员——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也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行为。
加强对这种自利行为的约束对策是: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决策制度;改革现行干部评议、晋升、薪酬和问责制度;规范公共事业听证制度;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
「摘要题」农村公共物品「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原因/对策/公共选择理论一、供给失衡的现状所谓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根据在消费过程中的不同性质,又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
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其典型产品有:农村基层政府(县乡级)行政服务、农村综合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农村法律政策等。
农村准公共产品,是指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①在性质上近乎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如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②一般准公共产品,如农村高中(职高)教育、水利设施、医疗、道路建设、文化馆等;③在性质上近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如农村电信、电视、成人教育、自来水等。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正在逐步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与农村、农民实际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方面表现为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供给过剩,呈现出严重的失衡。
(一)供给不足1.农村纯公共产品严重不足(1)农村科技、农业相关信息等“软”公共产品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为农民提供现代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但是目前大多数基层政府并不重视农产品信息的收集、传播,致使文化程度偏低的中国农民缺乏对现代科技和周边地区市场供求的了解,往往盲目生产,从而导致生产出缺乏科技含量和供大于求的农产品,以致出现了产量增长收入反而下降的现象。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 农 村公 共品供给 低效 率的原 因分析
1 农 村 公 共 品 供 给 的 低 效 率 现 状
21 基层 政 府 财 权 与 事 权 的 不 对等 。
11 农 村 公 共产 品总 量 供 给 不 足 .
基 层 政 府 收 入 与 支 出 责 任 的 不 对 等 削 弱 了 其 对 农 村 公 共 品 的 供 给 能 力 , 主要 表 现在 两个 方 面 : 先 是 财 权 逐 渐 上 移 。 这 首 财 力 越 来越 多地 集 中在 上 级 政 府 尤其 是 中 央政 府 。 9 4 分 税 19 年 制 改 革 后 . 财 权 上 移 成 为 中 国政 府 间 财 政 关 系 的 一 个 明 显 趋
共 享税 的情 况 十 分 普 遍 , 结 果 是 留给 基 层 财政 的税 收 种 类 零 其 散 、 额 小 , 分 税 种 征 收 成 本 过 高 , 上 受 屠 宰 税 、 业 特 产 数 部 加 农 税 及 农 业 税 等政 策取 消 的 影 响 , 层 财 政 收 入 大 幅度 下 降 。其 基
划 分 财权 与 事权 , 加 基 层 政 府提 供公 共 品 的财 力 ; 给 主 体 和 方 式 多元 化 ; 化 决 策机 制 ; 强监 督 管理 等 对 策 。 增 供 优 加
[ 键词 ] 村 公 共 品 ; 给 效 率 ; 策机 制 关 农 供 决
农村 公 共 品是 指农 村 地 区农 民生 产 、 活 所 需 的 具 有 一 定 生 非 排 他 性 和 非 竞争 性 的 产 品 或 服 务 。无 论 从 理 论 上 看 . 是 从 还 实 际 需 要 上 看 . 村 公 共 品 的有 效 供 给 都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农 村 农 公 共 品 的 有效 供 给 可 以促 进 农 业 生 产 的稳 定 发 展 , 快 农 业 产 加 业 化 、 村 城 镇 化 的 发 展 速 度 , 时还 可 以改 善 农 民 生 活 水 平 , 农 同 缩 小 农 村 居 民 与城 镇 居 民在 生 活 上 的差 距 . 进 社 会 主义 新 农 促 村 的建 设 。
浅析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状况下 , 还要为享用这些公共产品付费 。 直接造成 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
水平 的巨大差异 。
不 可能排除任何人 消费公共物 品。即将公共 物品提供给某些 消费者消
费 ,就不可 能阻止别 的消 费者从 中受益 。
临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 公共服务不均等和公共福利短缺等 问题 。主要 表现在 :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 农业对 自然条件有很 强的依
( 三) 改 变二元供给模式 以实现城 乡统筹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 根本 上改变 非均衡 的二元供 给
模式 , 实行城乡一体化 的公共产 品供给制度 。 调 整公共 财政 资源的分 配
构性失衡现象 , 形成政府与农 民的合力 , 以便构建科学合理 的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来 自于 民意 , 服务
于农村 ,得益于农 民。
近年来 ,我国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 由于受 长期 的城 乡二元体制 的影 响, 供 给农 村的实际需要 相比 , 还有相 当大的差距 。 不少农村地 区仍 面
一
、
对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的界 定
入分配格局 , 这种供给结构反过来又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在 这种经济结构下 , 国家对教育 、 医疗 、 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和公 共 服务提供采取 了完全 不同的模式 , 城市居 民的公共产 品供给主要 由中
央和城市 政府 提供 , 而农村居 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条件远低于城市 的
三、政府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策略选择
( 一 )增 加 各 类 农 村公 共 产 品 的 投入 和 供 给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竞 争 , 物 品 使 用 中 可 能 存 在 着 “ 挤 效 应 ” 和 拥
体 为 盈 利 而 生 产 的 商 品 ,具 有 竞 争 性 、盈 利 性 、 排 他 性 等 特 征 。 公 共 物 品 ,萨 缪 尔 森 (( . P A. S mu l n ) 认 为 ,是 指 “ 个 人 消 费 这 种 产 品 不 a es ) o 每
会 导致他 人对 该产 品消 费的减 少 ”_ 物 品 。根据 l J 的 公 共 物 品 排 他 性 、竞 争 性 的 状 况 ,公 共 物 品 可 以 被 划 分 为 纯公 共 物 品 、准公 共 物 品 和混 合 物 品 。
并 可 供 所 有 人 消 费 ,该 物 品 便 具 备 了 实 际 公 共 性 。
该 定 义 明 确 了 :包 容 性 是 物 品 是 否 具 有 公 共 性 的 主 要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 公 共 物 品 不 仅 是 市 场 失 灵 的 产 物 ,也 不 仅 仅 是 政 府 制 造 的 物 品 。 甚 至 可 以 认 为 ,政 府 与 市 场 也 是 公 共 物 品 。 场 和 政 府 的 情 况 市 说 明 了 , 费 上 的竞 争 性 可 以 提 高 物 品 的 包 容 性 和 消 公 共 性 。H I 按 公 共 物 品 对 农 村 社 会 、经 济 所 起 的 作 用 来 划 分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应 包 括 : 可 持 续 发 展 类 公 共
( 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 10) 20 9
[ 要 】目前 ,我 国农村 公 共 物 品供 给存 在 着 很 多 问题 ,如 财政 支农 结 构 不 合理 、供 需不 平 衡 、供 给 主 体 单 一 、 摘
政 府 低 效 率等 。为 此 , 必须 加 大 财政 支持 力 度 ,引入 农 民 的 需 求表 达 制 度 ,明 确 基层 政 府 提 供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的 职 责 。拓 宽农 村 公 共 物 品建 设 的 融 资 渠道 ,建 立 多元化 的供 给 模 式 ,建 设服 务 型 乡镇政 府 ,建 立政 府 与 农 民合 作 共 治的 管理 体 制 ,以保 证 农 村 公 共物 品 的 有 效供 给 。 『 键词 】农 村 公 共物 品 ;公 共物 品 供 给 关 f 图分 类号 】D0 5 中 3 [ 献 标 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 4 ( 0 0)6 0 4 — 3 文 6 3 0 612 1 0 — 0 0 0
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及对策分析
除了上级转移支付外 , 几乎没有其他经费来源。 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 的投入 ;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 的范围 , 确保财 1 . 税费改革后农村 公共产品的财政投 入渠道 不健全。税费 政用于“ -2 2 三农 ” 投入 的增 量高于上 年 , 新增教育 、 卫生、 文化等财政支 改革取消 了乡统筹等制度外收费 ,国家相应补助地方一定转移支付 出主要( 不低于 7 % ) O 用于农村 : 国家对基础 设施 建设投资 的重点要 资金 , 除 了确 保 乡镇 机 构 正 常 运 转 和 义务 教育 经 费 正 常 需 要 外 , 但 对 转 向 农业 和 农 村 。 其他公共产品投入只是笼统地 规定 “ 新增教育 、 卫生、 文化、 计划生育 223 完善政府 间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 .. 等事 业 经 费 主 要 用于 农 村 , 用于 县 以下 的 比例 不 低 于 7 % ”没 有 做 转移 支付 力度 应大幅度地减 少专项资金 , 0 , 增大体制性、 制度性 的转 出硬 性 的 专 门 规定 , 实际 工 作 中 农村 公 共 产 品 提供 存在 经 费 困 难 的 移 支 付 , 立起 规 范 的横 向 和纵 向财 政 转 移 支 付体 系 , 建 这样 才 能 真正 问题 。 使财政体制具有平衡地 区间财力且提供基础性公共服 务的能力。中 1 . 税费改革后部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 下降。公共服 央财政从 2 0 .3 2 0 5年起 , 对中西部 地区财政 困难 的县 、 镇 ) 大幅度 乡( 较 务管理和专业技 术人 员流失 , 出反映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 突 直接增加转移支付 。 但作为制度 , 还应认真研究和调整优化 以原基数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 给结构失衡 农村 公共产 品的供给 , . 主要是 法为基础 的转移支付办法 , 通过更加合理、 有效的制度 , 大对欠发 加 要帮助农 民发展 生产 , 改善生活质量。 国农村地 区是 否提供公共产 达 地 区转 移 支 付 力度 , 实现 城 乡 之 间和 农 村 不 同 地 区 之间 公 共产 品 我 品, 不是依据农村 需要 , 而是根据基层政府指令 决定 的 ; 基层 政府 在 供给更加理想的均 等化 目标要求。 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驱动下 , 其行为 目标和 农民的需求往往 不一致。 23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 . 健全农村公共资 这种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 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金监督管理机制 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管机制,应加快 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责任 不明确 由于 中央与地 方政 府 推进政府供给职责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 4 这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重要 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的责任划分上 不尽合理 , 乡镇 的事权 大于财权 , 条件 , 也是构成监管机制的重要一环。 乏明确 的法律和制度约束, 缺 人 承担 了许多应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 出。 乡镇政府只能凭借 自身的 治 为 主 , 必然 使 得监 管 无 力和 无效 。对 县及 县 以 下公 共 产 品供 给 的监 行政 强力寻求制度外财力 ,所以事实上制度外供 给成 为我国农村公 管, 主要应强化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在乡村一级 , 应 共产 品供给的鲜明特点 , 同时通过 自筹、 集资的渠道采取各种变通手 建立 健 全 村 民 代表 大会 制 度 , 其 成 为 行 政村 的议 决 机 关 , 村 委会 使 而 段来 分摊公共物品供给 ��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对策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对策公共物品供给失灵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时出现的效率低下、滥用资源、质量下降或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这种失灵通常是由于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而导致的。
以下将对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和对策进行分析。
一、原因:1.道德风险:公共物品往往面临道德风险,即人们有可能进行搭便车行为。
如果个人可以不付费享受公共物品,那么就会出现选择性不支付公共物品费用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公共物品提供的动力。
2.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往往无法全面了解个人和社会的需求,从而无法制定有效的供给策略。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可能提供低质量的公共物品或过度供给导致资源浪费。
3.外部性:公共物品通常具有外部性,即一些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外部性会导致个人或私人经济主体的行为与社会效益之间存在差距,从而降低了市场的供给效率。
二、表现:1.资源浪费: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其他原因,政府可能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进行过度供给,导致资源浪费。
2.无法覆盖全部需求:由于道德风险等问题,政府难以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从而无法满足全部需求。
3.质量下降: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可能面临监管不力、质量控制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公共物品的质量下降。
三、对策:1.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共物品提供者的监督,减少道德风险。
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促进公共物品的提供和使用过程的监督。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推动公共物品的供给。
例如,引入竞争机制,选择供应商时考虑效率和质量等因素,以激励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
3.重视市场机制: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可以更多地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
例如,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将公共物品的供给交给市场主体,以提高效率和满足需求。
4.加强社会参与: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通过开展公民投票、民意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公众需求,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准确性和满意度。
城乡公共物品统筹供给:困难、成因及对策
起着 主导作用 。 为此 , 需要重构城 乡 共物 品供给的治理体系 , 公 , 在供给的 目标 与理念 、 制与机制、 式与动力 以 体 模 及 内容 与资源等方面进行革新 , 学地拓 展城 乡统 筹, 科 循序 实现城 乡公共物 品供给 的均等化 与一体化 ,以推进社
会 的协调 、 可持 续发展 。 关键词 :公共物 品;非均衡性供 给;城 乡统筹
黄 建 洪
(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2 ) 113
摘
要 :我国城 乡公共物 品统筹供给客观上存在供 给主体分殊 、 供给客体 悬差 、 供给模 式差异 与供给效 能实
距等困难 。 造成此种状况 的原 因是 多方面 的, 中资源禀赋 、 其 体制选择 、 战略规划 、 略组合 以及 治理技术 等因素 策
题就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严重不足 , 有财政支持的乡村公
社 会 向现代 工业社会 快速转 型 阶段 , 客观上存 在 的城乡公 共 物品非均 衡性 问题 , 在一定 程度上 阻碍 了社 会 的可持续
发展 。 在转型期 , 如何克服 阻滞 、 优化治理 以实 现城 乡公共
共 物品供 给主体 缺失。国家 长期实 行城乡分 治 的非 均衡发 展战略 , 以满 足建设现代 国家所必需的工业 体系优先发展 的
21 00年 1 月 第 1 期
苏州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u aoSzo n e i hl oh &Sc lc ne or lf uhu i  ̄tf i spy oi i c) n U v yP o aS e
J n2 1 a .O O
No 1 .
城乡公共 物 品统筹供 给 :困难 、 因及对策 成
目标实现 。 持续从农村汲取资源 、 以农 民附着土地和各种福
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物 品制度外供给分析及对策研究
辽 宁对外经贸学院 王树辉
摘
要: 根据公共 财政理论 , 公共物 品的供给是政府通过财政收入进行 的。而当前, 国农村基层政府一直处于财政缺位状 态。在制度 内财政供 我
给不足的情况下, 农村政府 不得 不寻 求其他方式提供公共物品 , 共物品的制度 外供给 。 即公 关键词: 共财政 农村公共 物品 制度外供给 公
来源是预算 收入之外 的资金 ; 公共物 品供给 的决策程 序是“自上而下 ”
一
1 0一 9
・ 学术论坛
用通过 向农 民征收新农业税 、 特产税及其附加 来解决。税费改革后 农民
要建立和健全农 民对 公共 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 , 一方 面, 要进一步
负担 大幅度降低 了, 但农村公共物 品供 给的资金 问题仍然突 出, 最终 其
为农 民所需 。但是 , 当前农村公共物 品的供给是一种制度外供给方式
( 农村公共物品 的制度外供给 三)
公共物 品的供给是政府通过财政预算 收入 进行 的,这里把政 府用 财政 预算 收入来提供 公共物 品的方式称 为公共物 品的制度 内供给 , 它 是预算供给 ;而 公共物 品的制度外供给就是指 制度 内财政供给方 式之
一
、
理论概述
的, 体现 的是领导 的意志 ; 供给主体多元化。 二, 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的现状和问题
( 农村公共物品制度 外供 给的现状 一)
( ) 村公 共 物 品 的 分 类 一 农
农村公共物品, 主要有两种 分类 方法 : 第一类 , 按照公共物 品对农村社会 发展所 起的作用 来划分 , 包括 : ①可持续 发展类公共物 品, 如基础教 育、 大江 大河 的治理、 水土 流失治 理及 防治土地沙化 、 防护 林建设 , 生态保护等 ; ②农村 经济发展 类公共 物 品, 病虫害 的防治、 如 农业技术推 广、 农业信 息平 台建设 、 ; 等 ③农村 基础设施类 公共物 品, 如乡村道路 、 水利建设 、 文化设施 、通信、 、 卫生防 疫等 。这类公共物品供 给水平 的高低 , 直接 反映 当地农 民的生活水平 。 第二类 ,按照公共物 品是否同时具备消费的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 划分 , 可分为农村纯 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 品。第一种分类方 法中 , 第① 和 第②类 基本上 属于纯 公共物 品, 第③类属于准公共物 品。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问题与对策
项目组. 新疆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l.. 003
( 加 强农村 公共产 品供 给 的法制 研究 【 .中共乌鲁木 齐市委 党校 学报 , 四) J 】
一
约了农村 经济的发展 。在我 国, 坚持科学 保障 。农 民在国家 的资源分配系统 中, 是 发展观,工业反哺农业 统筹城乡政策, 应
了相对 独立 的城市和农村 公共产 品供给 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 , 并为其提供税 临的 困境 、 因及其政策选择 [ 现代物 原
系统 。 农村公共产品“自给 自足 ’ , 市政 收优 惠 政策 。在 融 资 形 式上 还 可 运 用 业( 和城 中旬刊 )2 1 . . , 0 7 0 府主导型的公共物品供给, 不仅 引起 了公 B T A S A R等融 资 方式 提升 筹 资力 [ 新疆 贫困地 区农村公 共产品供给研 究 O 、B、D 2 】 共产品供应不公, 而且 由于农 民承担 了本 度 。
劳嬲 f 研
l 瞪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问题与对策
口文 / 马砚堤
提要
9 8年 重 轻一 农村公共物品主要包括灌溉 1 9 ,国家农 业基础设施项 目总投 资 品供给过剩 ; 大型水利 设施建 设 ,
9 占国民经济各 部门在 同一 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生产 性基础设施 重 和水利 、 林科技推 广 、 业电 网和道路 只有 9 4亿元 , 农 农 时期基建投资的 1 %。 18 年开始 国 建设, . 从 90 5 轻教育医疗卫 生事业发展 。 此外, 我 设施 。这些产品的供应 对农村生产 、 民 农 生活 、国民经 济发展 具有 非常 重要 的意 家农业 支出 占财政支 出的 比例 一直徘徊 国农村公共物 品供给项 目缺乏科 学论 证 , 在 1%左右 ,再加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 项 目预算和审计流于形式 : 门之 间缺乏 0 部 义. 它一方面 能有效地提 高个人物品的边 造成农村公共物品供 配合,相互扯皮和推诿责任 时有 发生 ; 公 际投 资支 出,提 高农 村私人 产品 的竞争 乡镇企业效益低下 , 在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物 品供给 的具 体 内容和 制度建 设严 重 力; 另一方面直接作 用于人 才 、 基金 , 以 给普遍缺乏资金。 可 农村 基层政府动员农业劳动能力 比 滞后, 农村公共产品 的实效性较差 。 为社会创造丰 富的资源,并向农村 流入 , 时代 , 不仅新的生产性公共产品 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成 因分析 从而提 高农村私人产 品输 出效率。但 是, 以前大大降低, 而且 原供应水平遭到相 当程度 ( ) 一 农业 自然的弱质 性是造 成农 村 我 国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短缺 的现 状, 已成 供给不足 , 水利渠道淤塞 , 农田道路失修 , 导 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的根 本原 因。 农业相对 为农村 经济发展 的瓶颈 、 障碍 .要 改善这 的破坏 ,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对策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对策公共物品供给失灵是一个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还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分析其表现,最后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把自然资源用于日常生活,物质供给不断增加,但这种增长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公共物品供给受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影响,这是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一个根本原因。
尤其是在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政府缺乏能力,生态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受到的影响就更加大。
二是政府管理不善。
政府是管理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负责任当局,但政府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公共物品供给出现了失灵。
政府在物品调配和公共物品(如收费、拍卖、调整等)上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而使得物品供给出现了较大的失衡。
三是社会因素的影响。
如社会经济地位不均衡、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等,都会让公共物品供给失灵。
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也会造成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分配失衡。
从表现上来看,公共物品供给失灵表现在不均衡的供给和物品价格上。
一方面,公共物品供给量出现了不均衡,有些地区缺乏物品,而其他地区则出现过度供给问题。
另一方面,物品价格也出现了不均衡,有些物品价格过高,而有些则过低,甚至出现了假货和欺诈行为。
为了解决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完善生态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物品配置和使用的管理力度,同时搞好生态建设,以促进环境友好型发展。
其次,需要积极推进社会整体进步。
实施精准扶贫,提高社会收入分配水平,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展廉洁政治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净化政治生态,减少政治犯罪;加强收入分配制度审查,确保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分配市场化、公平化,以免出现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发展,拓展就业机会,减轻家庭物质负担等,以改善社会经济状况。
最后,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物品调控机制。
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多个主要问题,以下列举了其中几个常见的问题:
1.免费骑车效应:由于公共物品(如公园、道路、桥梁等)的使用通常不需要付费,个人可能会过度利用这些资源,导致浪费和滥用。
这被称为免费骑车效应,指的是个体追求个人利益而对公共物品造成超出合理范围的消耗。
2.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往往难以进行市场上的有效竞争,因为它们无法被排他性地分配给特定的个体或群体。
这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低效率和质量下降等问题。
3.信息不对称: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或相关机构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以便合理规划、设施建设和维护等工作。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即政府或供应方相比于用户拥有更多的信息,可能导致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失误。
4.资源限制和投入不足: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但政府预算有限,往往面临资源限制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中存在资金短缺、设施老化、维护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5.自私行为和道德风险:在公共物品供给中,个体经常面临自私行为的动机,即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公共利益。
这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消耗、不良行为增加、道德风险提高等问题。
6.收益分配不均:由于公共物品供给往往追求整体社会福利最
大化,而非个体效用最大化,因此在资源分配和收益分配上可能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群体或地区可能无法获得公共物品的平等使用和受益。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存问题、原因及对策
大 , 以保证农村公共物 品的有效供给 , 难 以致大部
分农 业 水利设 施 年 久失修 , 型灌 溉设 施 及 大型农 大 用 固定 资产 短缺 , 村交 通 不便 , 农 电网亟 待更 新 , 电 价 昂贵 , 等等 。二是 涉及 到农 村 可持 续 发展 的公 共 产 品供 给缺乏 。农 村 的社 会保 障 、 村 的教 育及 农 农 村 的环 境 保 护 等公 共 产 品对 提 高 农 民素 质 和农 村 的可 持续 发展 具 有重 大 的意 义 。然 而 , 国政 府对 我 这些 公共 产 品供 给投 人 的资 金严 重 短 缺 。首先 , 农 村 社会 保 障缺 位 。城 市居 民享 受 着 医疗 保 险 、 业 失 保 险 、 老 保 险 、 低 生 活保 障 以及 下 岗职工 再 就 养 最 业 等各 项 社会 福利 和 社会 保 障 , 而农 民却 不 得不 自
国农村 公共 产 品供 给 效率 低下 和地 区间不 公 平 , 主
要 表现 为以下两 方 面 :
费 和 医药 费普 遍 昂贵 , 多农 民看 不 起 病 , 很 因病 致
1供给总量不足。长期 以来 , . 由于以农补工的
财 政政 策 和税 制 改 革 而形 成 的 “ 权 上 收 , 权 下 财 事 放 ”造成 了农村 公共 产 品的供 给总量严 重不 足 。一 , 是农 民急需 的生 产 陛公 共产 品供 给不 足 。农 业对 自
目, 而不 愿意 投 资见效 慢 、 期长具 有 战 略意 义 的公 周
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划分不明确 。理论上讲 , 全
国性 、 区域 性 公 共 产 品应 该 由中央 和 省 级财 政 进 行
预算 , 长 期 以来 我 国农 村公 共 产 品供 给没 有 纳 人 但 正 规预 算 范 畴 。实 行 “ 税制 ” 分 以来 , 中央把 财 权 上 收 事 权 下 放 , 级 政 府 也纷 纷 仿 效 , 果 造 成 了事 各 结 权 和财 权 的严 重 不 平衡 。县 乡政 府 财 权 小 , 自主 调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经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分析靳明明1 李阳2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而“三农”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
其中农村公共物品是否有效供给不仅影响新农村建设中“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建设。
本文主要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阐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欠缺的原因以及问题,进而探求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供给短缺公共选择理论农村公共物品一、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一)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特征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最早提出了“公共物品”这个概念,他指出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这种物品即为公共物品。
在公共物品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把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定义为:在农村区域范围内,一般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农民、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和服务的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主要有三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我国的农村公共物品除了具有公共物品固有的三个特征外,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还有以下特征:第一,辖区的外溢效应;第二,城乡供给水平差异化;第三,需求层次不同;第四,政府管制束缚。
(二)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所谓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理性人为假设,并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工具来分析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市场的活动。
公共选择理论也可以这么认为,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论题是研究政府失败以及对政府失败的矫正措施。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部门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同市场主体一样追求个人利益,所以他们的行为活动也会影响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利益集团常常通过不正当的活动垄断某一行业,这对我国相关部门实施公共定价起到了启示作用,从而削弱了利益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控制力。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要求政府考虑到公众的需求,使得中央、地方政府高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弥补市场失灵,拉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畴内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或服务,是全体农民共同利益的体现。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再加上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政策平台。
但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与城市相比,与农民实际需要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供给总量不足。
首先,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主干网络、农村科技普及、农作物改良等诸多方面供需差距明显。
其次,与民生相关的公共产品供给也存在短缺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目前还有 6 %左右的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大约2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
此外,由于前些年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制度外获得资源的空间大为缩小,在乡镇财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外来的财政转移支付,意味着某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将减少或取消。
(二)供给效率偏低。
由于我国政府执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不是由乡、村社区内部的需求决定,而是由上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指令决定的。
这种模式有时会导致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并不一定满足村民的真正需求,从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普遍不高。
(三)供给结构失衡。
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的现象。
首先,在一些贫困地区,大量资金被用来修建并非急需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热衷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公共的生产和供给。
但实际上,其中一些“硬”公共的供给利用效率极为低下,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
其次,对一些与农民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相关的公共产品却选择回避。
如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民生改善项目和农产品购销信息系统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长期不足。
(四)供给缺失公平。
首先,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公共产品的供给差距明显。
在市场经济发达,乡镇企业发展好的沿海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充足,能提供较多的农村公共产品;而在资源条件差,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地区,一些政府财政拮据,无力提供满足农民基本需要的公共产品的现象普遍存在。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宏韩树永来源:《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公共产品本质特征入手,着重阐明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治理制度建设农村公共产品则是指农村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与生活所需要的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如义务教育、道路、科技服务等等。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1、供给严重不足(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目前全国有261个乡镇、5.4万个村不通公路;在全国104.3万公里的砂石土路面中,农村公路就有92.3万公里,占88.5%。
很多地方农村公路睛通雨阻,路况差,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基本生存条件无法保障。
同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
过度砍伐和不合理的开采建设导致水土流失,引发了许多泥石流、洪涝灾害、农田被毁等问题。
(2)公共卫生事业停滞不前。
目前农村人均卫生事业费12元,仅为城市人均卫生事业费的27.6%。
这种状况使得农村基本医疗条件严重落后,机构凋零,设备陈旧,卫技人员短缺而且素质偏差,服务水平低下,乡、村两级卫生保健网几乎处于瓦解状态,公共卫生和各项预防保健工作难以落实。
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过高的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力,不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突出的问题。
(3)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近几年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入,但仍然只占很小比重。
尽管在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试行“一费制”,使当地农民的教育负担有所减轻,但目前基础教育费用较高,农民仍然难以承受。
此外,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不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或离开教学岗位,或流向城市,教育质量下降。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对策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对策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
1.当公共物品的使用不容易监测及限制时,可能导致“公地悲剧”现象,即每个人都期望他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公共物品,因而没有人愿意负责
维护和管理。
2.公共物品供给的成本可能很高,而其使用者人数又很多,因此,个
人对于投资公共物品供给的回报可能很低,导致供给缺乏动力。
3.公共物品有可能导致外部性问题,即其供给和使用可能对其他人的
福利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表现:
1.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例如公共交通设施,公
共医疗设施等。
2.公共物品的供给可能不稳定,导致社会不稳定,例如公共道路的修
建和维护可能不及时。
3.公共物品的质量可能很差,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例如公共卫生设施
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对策:
1.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构,确保公共物品的质量和供给。
2.采取激励措施,以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动力,例如提供税收减免等。
3.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公共物品的供给,以提高供给的
数量和质量。
4.完善法律和制度保护,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共同维护和管理公共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朱荣飞周定财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第06期[收稿日期]2010-04-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地方服务型政府建构路径与对策研究》(09&ZD063)与徐州师范大学基金项目《》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研究》(xskt2010126)的阶段性成果。
?眼作者简介?演朱荣飞(1988- ),女,江苏南通人,徐州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周定财(1979- ),男,湖北襄樊人,徐州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与乡村治理。
摘要演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低效率等。
为此,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入农民的需求表达制度,明确基层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拓宽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建立政府与农民合作共治的管理体制,以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演农村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供给中图分类号演D035 [文献标识码] A?眼文章编号?演 1673-0461(2010)06-0040-03一、公共物品的含义及农村公共物品的范围现代经济学的成就之一,就是把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两种形式。
私人物品是市场主体为盈利而生产的商品,具有竞争性、盈利性、排他性等特征。
公共物品,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认为,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1]的物品。
根据公共物品排他性、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在消费的方式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使其他人消费的数量减少。
换言之,将一个固定量供应给另一个人的成本为零。
”而且,“对某种特定商品的使用进行收费也许是不可能的,或者是耗费极大的。
换言之,将无贡献者排除在外也许是不可能的。
”[2]准公共物品(impure public goods)是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物品,在性质上兼具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性。
有些准公共物品出于私益,它在消费上可能存在着竞争,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
比如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河水灌溉、森林采伐等。
一部分人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其他人的使用不足。
[3]还有一些准公共物品,如果不采用排他性的制度安排,搭便车者将蜂拥而至,势必造成“拥挤点”的存在,因此,为保证消费的质量及物品养护的成本,必须通过付费的方式,才能得到物品的消费权。
而混合物品(mixed goods)具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两种属性。
为了将一般公共以及政治程序也纳入定义,有学者将物品分为三个典型类型:具有技术上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政策规划作用下产生的公共产品、因人类疏忽导致的公共产品。
此类物品中既包括通常公认的公共益品(如传播疾病的控制),也包括人们公认的公共劣品(犯罪、暴力、空气污染等)。
因为某些出乎意料的、未曾预见的情况,它们很可能会成为因人类疏忽而导致的公共物品。
例如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类才发布了有关臭氧层稀释的报告。
公共劣品的存在还说明,物品不仅可以从公共领域转移到私人领域,或者从私人领域转移到公共领域,而且还有可能被彻底消灭。
例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通常就要接受严格的监督。
因此与公共物品的实际属性相关的一个补充定义便是:物品一旦具有非唯一性,并可供所有人消费,该物品便具备了实际公共性。
该定义明确了:包容性是物品是否具有公共性的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公共物品不仅是市场失灵的产物,也不仅仅是政府制造的物品。
甚至可以认为,政府与市场也是公共物品。
市场和政府的情况说明了,消费上的竞争性可以提高物品的包容性和公共性。
[4]按公共物品对农村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来划分,农村公共物品应包括:可持续发展类公共物品,如大江大河的治理、污染、治理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防护林建设、生态保护、计划生育、社会福利、基础教育等;农业经济发展类公共物品,如道路、水利设施、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平台建设、行政服务、治安等;农村基础设施类公共物品,如饮水、文化设施、广播电视、用电、通信、卫生防疫等。
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原因(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分析1.财政支农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差异大基层政府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出于自利,会减少提供公共物品的资金,从而造成农村公共物品的短缺,影响农民的生活和生产。
其次,从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看,城乡差距十分明显。
2.供需不平衡,浪费与匮乏并行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常常患有“短视症”,导致具有长期效益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一方面,农村急需的公共物品如农业新技术、灌溉设施等供给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与政绩挂钩的非生产性公共物品却显得有些膨胀,浪费严重。
例如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别墅化”、“楼房化”的形象工程。
[5]3.供给主体单一,政府供给低效率政府直接生产的模式,不仅耗费大量的财力,更主要的是使公共物品出于极度短缺的境地。
第一,公共物品供给的高成本。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又缺乏节约意识,从而公共支出浪费严重。
第二,生产低效率。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单一,导致政府缺少竞争意识,从而政府只会争取预算最大化,而不会考虑效率最大化。
第三,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一般不用担心因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产品滞销,对于市场及消费者发展趋势和消费偏好的变化反应迟钝。
[6](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1.社会对公共物品需求的观念扭曲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错误的观念导致对公共物品的盲目需求。
这些观念包括:第一,对政府解决社会病症寄予厚望。
由于市场失灵的理论及实践中的不断传播,不但使得人们对市场失灵的耐受力显著降低,也使得人们对政府干预寄予厚望。
第二,对公共物品提供的成本和收益的幻觉。
由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是分摊在多数人头上的,且不仅仅以税收的面目出现,人们认为政府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的服务必然物有所值。
[7]第三,尽可能搭便车的心理。
2.融资体制不健全我国金融总政策仍然体现“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局面。
由于缺乏农民信用体系,农民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农民存入银行的资金大部分流人城市,使农村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更缺乏资金来源。
同时各级政府对公共行业实行严格的规制,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本可引进社会资源的投入,但由于政府设置了重重关卡,使得这些资源不能顺利进入,造成大量社会资金闲置,而另一方面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由于缺乏资金而难以得到配置。
3.现行农村公共物品决策机制、管理机制混乱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采取两种方式的供给模式:一是物质成本由乡镇的制度外收入“三提五统”及“一事一议’的各项临时收费、摊派来分担;二是人力成本由农民的义务劳动来补偿。
这种供给决策机制不能真正反映农村公共需求状况,农民不能在公共物品提供的公共决策过程中显示自身的偏好和行使监督的权利,农民缴纳的统筹、提留费用因监督不利而使之效率低下。
同时,在许多乡村,农民缴纳的统筹、提留被用作人头费开支,形成日益膨胀的公共机构。
4.地方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与“错位”一般来说,满足全体国民需要的公共物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满足地方性需要的公共物品,应由地方政府提供。
民兵训练、计划生育、基础教育等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理应由中央政府负责,中央政府向地方转移后事权后,却没有下放相应的财权,增加了县乡财政的困难。
[8]三、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分析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投资资金供给是公共物品生产的根本保障,要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就应介入多元投资主体,开辟多种投资渠道。
这些渠道包括: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
农村公共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它们必须由政府来投资,这是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政府和银行的低息贷款及发行债券筹资。
努力争取政府财政贷款低息贷款,这对于约束公共企业经营和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三,大力引进外资。
第四,建立投资基金制度。
近年来,我国农村储蓄总额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势头。
储蓄总额的增长,为公共物品投资资金面的拓宽和量的递增提供了条件,也为投资基金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9]2.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乡镇政府完善包括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等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
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
[10]要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使他们具备竞争意识,高瞻远瞩提供长期效益公共物品而不再只是着眼短期利益。
同时,政府要适度放权,鼓励和引导其他主体加入公共物品的提供行列。
3.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寻求社会、市场、国家三维动态平衡政府供给、自愿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有机组合才是对农村发展最优的模式。
政府更多在宏观环境上、基础设施上进行供给;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自愿供给,引进市场供给。
重视农村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有序自治,是自愿供给的前提,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这种公共物品的供给则是一种双赢的结局。
[11]4.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筹资制度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理应由政府提供,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公共物品的需求规模较大,而政府财力有限,但靠财政资金解决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大现实。
一方面,对于一些农民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可以鼓励农民自己提供,并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取得投资回报。
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的一些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借鉴他国经验,通过特许经营的方法由市场力量来提供。
[12]5.建立政府与农民合作共治的管理体制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农村公共物品的直接当事人——农民,除了根据自己的需要向政府提出要求,还应该加强主人翁意识,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
首先,政府了解到的只是静态的需要,农民自己反映的动态需要,既能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减少了资源浪费;其次,农民参与监督管理,有利于减少分配中的腐败现象,提高分配的效率。
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寻求农民的监督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发现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一种合理高效的供给途径。
[参考文献][1][美]保罗·B·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2][美]阿特金森·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曹保歌.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20-22.[4][美]英吉·考尔,等.全球化之道——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叶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9(4):77-78.[6]黄慧,高明.国际视角下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10):77-80.[7]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12]黄靖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探析[J].甘肃农业,2006(6):44-45.[9]蔡捷,孙钰.如何改革城市公共物品运营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0-06-21.[10]杨华祥,杨华君.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EB/OL]./xgjy/jyyj/jykx/xkyj/ncjy/201001/t20100108_624782.htm.[11]李华罡,苏徐红,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途径分析[J].市场周刊,2004(10):79-80.Problems of and Solutions to 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Zhu Rongfei,Zhou Dingcai(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009,China)Abstract: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the existing supply, such as a shortage of funds,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 single supply channel, the low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So we must build up a sound public finance system, introduce farmers’ voicing mechanism for their benefit, defy the duty of the grass-root government,open up the financing chann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goods, set up a multi-supply mode, construct service-oriented town’s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the coope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between government and farmers so as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Key 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supply of public goods(责任编辑:张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