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现象

合集下载

正视初二现象

正视初二现象

《正视初二现象》一、形成“初二现象”的原因(一)客观原因:学习: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遵纪守规;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新的学习生活还有新鲜感,胆子也比较小,尚能遵守纪律,好好学习。

到初三的时候,有升学压力,很多学生都能克制自己,尽量将精力用到学习中,所以问题也比较少,相对而言,初二的问题就显得特别严重。

特别是在学习上,他们处于突变期,难度加大,科目增加,所以初二又被人称作一个学习突变期。

生理: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初二学生已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逐步成熟,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比如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的秘密。

具体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孩子的早恋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教育:从教育学角度看,当前许多学校教育对“初二现象”缺乏重视,更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比如说,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

不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不问青红皂白,采取高压政策。

只欣赏成绩好的学生,鄙视后进生,对他们不闻不问等。

社会:从社会学角度上来看,在当前社会环境处于剧变期。

现在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各种思潮涌进。

家境变迁,父母离异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而目前已是网络时代,而网络传播又是良莠不齐,对于尚不具备鉴别力和抵制力的初二学生而言,也很可能会沉迷于虚拟世界,引发种种变异。

(二)主观原因:初二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关键期,渴望独立。

这是由于其生理发育引发的必然变化。

初二学生心理逐渐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从而表现出某种意义上的反叛,就是在种种尝试中获取一种对其独立的肯定。

正值心理断乳期的他们,一方面有独立的要求,一方面有依赖的心理;一方面试图摆脱成人,一方面不能完全自立。

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信任父母,却容易受朋友影响,加上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往往对外界影响缺乏识别能力,很容易走上歧途。

关于“初二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关于“初二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关于“初二现象”及其应对策略01什么是“初二现象”初中生正值“身心剧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还有人认为初二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全国六省一市的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的调查显示,多数初二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上还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

每个老师和家长都会碰到“初二现象”。

在教育圈里,确实有种说法,叫“初二现象”。

这次学生的心里话也验证了这种说法,所以初二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特别关心。

02“初二现象”的焦点问题1.早恋“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

”宋女士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

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

某中学教育处主任介绍,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

2.上网初中阶段,初二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都泡地网吧里,不停地打游戏,饿了就在网吧干吃方便面,有的甚至逃课上网。

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网吧。

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进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吧的诱惑。

3.学习成绩下降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

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4.逆反心理严重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解读初二现象

解读初二现象

解读初二现象初二阶段是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很多变化和现象出现的时期。

以下对初二阶段的一些常见现象进行解读。

1. 学业压力增加:初二是升入初中的第二年,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

他们需要适应更多的科目和更高的学习要求,同时面对增加的作业量和考试压力。

这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需要学会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应对学业压力。

2. 生理和心理发展:初二阶段是青春期的开始,学生开始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他们可能经历生长速度加快、声音变深、情绪波动等生理变化,同时还面临着对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的思考。

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理解和应对这些变化,同时也需要支持和指导。

3. 同伴关系变化:初二是一个同伴关系发展的阶段。

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子发生了变化,新的友谊关系正在形成。

这个时期的学生可能更加关注自己在同龄人中的社交地位,可能会遇到友谊问题和困扰。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适应这些变化,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初二阶段是学生兴趣和爱好发展的时期。

他们可能对不同的领域和活动感兴趣,可能开始参与社团、俱乐部或者兴趣小组。

这是学生发展个性和兴趣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和家长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5. 与家庭关系的变化:初二是学生逐渐独立和成长的时期,他们可能开始表达更多的独立意识和主见。

与此他们也可能与家庭之间产生一些矛盾或摩擦。

家长可以理解和接纳学生的变化,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建立稳固的家庭关系。

初二阶段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

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生理心理发展、同伴关系、兴趣爱好和家庭关系等方面都需要适应和应对。

教育者和家长应扮演支持和指导的角色,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阶段,并全面发展自己的潜力。

初二家长会发言稿 ---“初二现象”

初二家长会发言稿 ---“初二现象”

初二家长会发言稿 ---“初二现象”各位家长,下午好!感谢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什么叫“初二现象”?——没有了刚上中学时的新奇和谨慎,也暂时没有毕业班的升学压力,学习上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时期,但却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

此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其生理特征已进入青春期,在心理上自我感觉已是成年人,但由于知识、生活实际能力还欠缺,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过渡得顺利与否对未来影响深远。

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

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

喜欢辩驳(顶嘴),常提出相反的看法,喜欢争论,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

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和同龄人诉说又冒着曝光的危险,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所以他们有时会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这种会更加强烈。

他们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冲动,做事也很莽撞,后果意识能力差。

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

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避免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

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一生中的高峰。

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

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需家长配合的几件事情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上百人的教化任务,不能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因此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1)注意课外书刊的阅读和选取;2)正当使用手机(手机上网现象);3)少接触电子网络和游戏(对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网毒猛于虎!);4)不搞过多的聚会、生日Party(攀比)。

什么是“初二现象” “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

什么是“初二现象” “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

教学文档
什么是“初二现象〞?“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1﹑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局部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局部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

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防止
2﹑逆反心理严峻
老师们分析,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

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判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肯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3、交友不慎。

初二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开展,他们有了肯定的评价能力,一些行为与做法,期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

但由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简单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有点成绩就盲目自满,认为高人一等,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垂头丧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情绪感染性极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甚至拉帮结派等现象。

总之,人一生可以不做坏事,但绝不可能不做错事。

初二则是孩子最简单“惹事〞,“犯错〞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展顺利,当然幸运;产生了一点麻烦、困惑,也不必紧张。

我们应认识到,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备代价。

一个学生不让在校园里犯错,就会留到社会中去犯错,这更不是我们情愿看到的。

期望我们的家长要有这个思想打算,有这个信心和耐力,有这个认识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开展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一起研究,共同努力,让这个“事故多发的阶段〞平稳度过,让全部八年级的孩子都能得到开展,都能逐渐优秀。

.。

八年级现象

八年级现象

八年级现象/中二现象“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在中学阶段,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刚上初一时比较省心,父母的话还能听进去。

可到了初二就开始越来越让人费神了,你说东,他偏要往西,而且这种情况还经常发生。

这就是给我们带来不少烦恼的“初二现象”。

初二现象是指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发生的一系列现象。

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心理断乳期”。

这一时期既是孩子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都深有体会,相信部分家长也有苦难言。

在初一年级,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逐渐使他们突破儿童模式的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但由于学生新到初中,环境的更新以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又迫使他们不致于过多张扬由此的渴望和好奇。

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到了初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而在初二同学心中,自己像是学校的老大,刚刚入学的初一没本事,初三的又要进入中考的备战阶段,自然最后剩下的就是初二的同学们,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

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自已处理自已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已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

作为学校,就要从人文的角度,能给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辅导,全体老师都要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使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能埋身于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生活,去发现影响一个个真切的生命,达到彼此的相识相知,在不断的心灵互动中达到理解,对初二学生,要冷静关注,适度介入,给孩子指明方向,给孩子留一片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下,个性的张扬得到生成。

中学生初二现象与对策

中学生初二现象与对策

中学生“初二现象”及教育对策一、什么叫“初二现象”: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提出“初二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是“一道坎儿”。

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状态。

二、“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1、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评价和地位。

2、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体会,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

3、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

4、喜欢出人头地,在“应试教育”下常有紧张的感觉,在分数的压力下常有自卑的心理。

5、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不少学生到了初二就学不下去。

统计材料表明,全国初二的辍学率达到了5%左右。

6、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以及说谎、寻衅闹事行为等。

7、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动明显。

男生有时变得很暴躁、小气,容易计较;初二女生相对较为成熟,又过于独立。

8、学坏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穿着打扮上,如:“染头发”、“穿拖鞋进校”、“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等以及“结交陌生朋友、不良朋友”、“抽烟”、“早恋”等。

三、针对“初二现象”,家长应该怎么做?——和孩子交心,和老师交流,和学校配合做一个有品位的家长。

视人视其友,要求孩子尽量与品行和学习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交朋友,多向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

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

默契配合,无事不成。

常和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电话或信息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

要教育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敢于向老师、领导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给家长。

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

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会是光明的。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

不说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话,不纠缠孩子犯过的错。

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

初二现象及对策

初二现象及对策

初二现象”教育及策略初二现象“初二现象”所指并非仅限于初二学生。

“初二现象”指的是学生个体在面临新的学习任务与挑战的进程中,由不适应到适应,再转入缓慢低靡的“高原”现象。

它常表现为一种阶段性的“停滞”和群体发展水平的“分层”,乃至其发展轨道的“偏误”。

中小学普遍存在“初二现象”,尤其是在初、高中更为明显。

为行文方便,以下提及的“学生”特指存在这一现象的问题学生。

一、“初二现象”的具体表现1、老油条现象。

这是“初二现象”的首要表现。

“老油条”学生自诩“天不怕地不怕,更无畏老师打电话”,自以“摸透”了老师脾气,好摆谱,搞恶作剧,玩手段,油嘴滑舌,颇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架势。

面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往往"险象环生"而又能安然无恙。

老油条是"初二现象"最棘手的表现之一,是班主任及各科教师的头号"劲敌"。

2、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是“初二现象”又一重要特征。

一句话:学生变得不爱发言了。

课堂沉闷,学生不主动,少发言,内心深处缺乏与教师坦诚交流的愿望。

这一现象具有正反、黑白两种性质完全迥异的发展朝向,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其潜在的危机令人担忧。

3、最后一排现象。

这是学生发展水平的“分层”而导致“两极分化”的必然表现。

简单讲:有学生掉队了。

这类学生颇似“无人问津的小草”,落寞地呆在清冷的“最后一排”。

他们冷漠的神情令人黯然神伤,他们破罐子破摔的举动使人揪心长叹,他们痛苦的内心颤动常让人陷入忧思。

4、逃课现象。

这是“初二现象”最为极致的表现。

学生不仅掉队了,而且想听都听不懂了。

他们逃避知识,由于听不懂;他们逃避教师,因为不愿听;他们逃避责任,源于无颜见父母;他们逃避自我,基于不愿剖析自己。

逃课虽少数,但后果严重。

二、“初二现象”的成因1、学生个体的"不成熟"马克思说:"人,不是一个物品,他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在他生命的每一刻里都想成为,但永远不能成为他所要成为的那个人。

为什么会有初二现象

为什么会有初二现象

为什么会有“初二现象”为什么到了初二,学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1﹑生理因素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与初一相比,初二学生增加了生物课,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2﹑学习压力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

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

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加上很多家长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

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3﹑心理因素初二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

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

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初二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家长会“初二现象”《精品》

家长会“初二现象”《精品》

2、逆反心理突出。
3、出现“早恋〞倾向。
4、学习上“两极分化〞
日益严重。
5、喜模仿,爱冒险,
抗诱惑能力低。
最新 文档
5
导致“初二现象〞的原因
最新 文档
6
1、青春期发育是根本原因 2、学生心理变化是重要原因
3、初二课程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 4、初二学生认知特点是主要原因 之一
最新 文档
7
怎样应对“初二现象〞?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当 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最新 文档
13
感谢各位家长的光临 祝大家
最新 文档
14
欢送您的到来!
为了孩子的明天, 我们共同努力!
最新 文档
1
初二孩子为啥问题多?
——解析“初二现象〞
最新 文档
2
1.“孩子上初二就像变了个人,学习成绩滑坡,
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还特别逆反,
听不进我和他爸爸的话……〞
2.“孩子刚上初一时还挺省心,父母的话也能听
进去,可到了初二就开场越来越让人费心了,
你说往东,他偏要往西,这种情况时常发生。

3.“我的儿子读初二,现在他的脾气越来越不好,
不听大人的话,你让他往东他偏向西,处处和
家长对着干。他还不完成作业,厌学,我该怎
么办呢?〞
4.“我女儿好似在谈恋爱,她才上初二,我说她,
她也不听……〞
最新 文档
3
“初二现象〞的主要表现:
最新 文档
4
1、情绪不稳定。
最新 文档
8
1、对孩子的变化 要做好心理准备
最新 文档
9
2、与孩子共舞
〔1〕尊重孩子 〔2〕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

可怕的初二现象-家长会课件

可怕的初二现象-家长会课件

为什么会有“初二现象”?
学习压力
面对更大的学习挑战,部
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感觉
03
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
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
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
放弃学习,转而在其它方面
追求“突出”表现。
0
家长如何应对?
3
家长如何应对?
做积极的家长
做平和的家长
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光明
承认差距,不求同一。文化课
2
4
1
3
5
“老油条”现象
在违规的边缘 反复试探
破罐子破摔现象
习得性无助,通过 “闯祸”吸引关注
与异性交往过密
开始关注异性,容 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02 为什么会有 “初二现象”?
为什么会有“初二现象”?
生理因素
初二的学生年龄基本在14
岁左右,已经进入青春期,
01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
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独立性与依赖性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渐生出成 人感,不喜约束,渴望理解、尊重和 独立。自我意识分化,出现了“理想 自我”“现实自我”“他人眼中的我” 的区分,常因三者之间无法统整而感 到焦虑和烦恼。同时,初中生又具有 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心智不成熟,缺 乏社会经验,既渴望独立,又希望得 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闭锁性与开放性
初中生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不 轻易表露。与童年时期相比,呈现典 型的闭锁性。他们与父母的交流减少, 希望有独立的房间,有带锁的抽屉; 渴望与同龄人交往,在意同伴的评价, 喜欢上网聊天,倾吐心声。如没能建 立良好的朋辈关系,容易产生强烈的 孤独感。
冲动性与压抑性
初中生思维活跃,爱幻想,易偏 执,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 混同起来,行为举止热情,但容易冲 动。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开始对异性 产生好奇和倾慕,出现强烈的情绪反 应和性困扰,变得敏感多疑,不知所 措,却又羞于启齿。

初二现象

初二现象

初二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一、什么叫“初二现象”所谓“初二现象”是指:“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

“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

是一道坎儿: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状态。

二、“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1.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评价和地位。

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体会,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

2.是非观念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

3.喜欢出人头地,在“应试教育”下常有紧张的感觉,在分数的压力下常有自卑的心理。

4.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不少学生到了初二就学不下去。

统计材料表明,全国初二的辍学率达到了10%左右。

5.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以及说谎、寻衅闹事行为等。

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动明显。

男生有时变得很小气,容易计较;初二女生相对较为成熟,又过于独立。

6.学坏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染头发”“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结交陌生朋友”、“抽烟”、“早恋”等。

三、目前针对“初二现象”学校是怎么做?主要是宏观抓三个关键,微观注重四件事关键之一:培养一支优秀、稳定的教师队伍我们确立评价优秀教师的三个基本标准:工作态度认真,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明显。

让学生敬其师德高尚,“畏”其管理严格,信其本领高强。

抓教育质量重在课堂。

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一名“有情趣,善互动,重能力培养”的高素质老师。

我们领导表示在工作中绝不委屈老师,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委屈学生。

老师既能勤奋工作,又能够心情舒畅,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关键之二:形成一个品行好、有朝气,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严格管理,管学会做人,管遵纪守法,管学习态度端正,管良好习惯养成,管学习方法科学。

实行制度化管理,渗透人性化管理,兼具个性化管理。

让学生在二中愉快、乐学、健康成长。

初二现象及对策

初二现象及对策

初二现象及对策什么是初二现象?初二现象是指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发生的一系列现象。

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

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

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1、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评价和地位。

2、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体会,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

3、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

4、喜欢出人头地,在“应试教育”下常有紧张的感觉,在分数的压力下常有自卑的心理。

5、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不少学生到了初二就学不下去。

图片针对初二现象班主任管理方法和措施1、对学生思想透彻分析,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狠抓班风建设,形成良好学风。

3、加强对学生的爱心关怀,开展有意义的问题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加强与科任老师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学生。

5、开展关于理想的主题班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7、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培养班级核心力,带动班级良性发展。

8、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家校合力。

总之,初二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作为一个初二的班主任,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因势利导,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作到爱生如子,教书育人努力探索班级管理的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班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什么叫“初二现象”

什么叫“初二现象”

一、什么叫“初二现象”: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提出“初二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是“一道坎儿”。

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状态。

二、“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1、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评价和地位。

2、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体会,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

3、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

4、喜欢出人头地,在“应试教育”下常有紧张的感觉,在分数的压力下常有自卑的心理。

5、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不少学生到了初二就学不下去。

统计材料表明,全国初二的辍学率达到了5%左右。

6、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以及说谎、寻衅闹事行为等。

7、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动明显。

男生有时变得很暴躁、小气,容易计较;初二女生相对较为成熟,又过于独立。

8、学坏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穿着打扮上,如:“染头发”、“穿拖鞋进校”、“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等以及“结交陌生朋友、不良朋友”、“抽烟”、“早恋”等。

三、针对“初二现象”,家长应该怎么做?——和孩子交心,和老师交流,和学校配合做一个有品位的家长。

视人视其友,要求孩子尽量与品行和学习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交朋友,多向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

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

默契配合,无事不成。

常和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电话或信息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

要教育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敢于向老师、领导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给家长。

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

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会是光明的。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

不说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话,不纠缠孩子犯过的错。

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叫“初二现象”:
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提出“初二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是“一道坎儿”。

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状态。

从实际来看,的确初二是物理学习的关键阶段。

初二能打好基础,初三中考物理复习时,轻松的多!
二、“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
1、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评价和地位。

2、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体会,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

3、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

4、喜欢出人头地,在“应试教育”下常有紧张的感觉,在分数的压力下常有自卑的心理。

5、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不少学生到了初二就学不下去。

统计材料表明,全国初二的辍学率达到了5%左右。

6、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以及说谎、寻衅闹事行为等。

7、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动明显。

男生有时变得很暴躁、小气,容易计较;初二女生相对较为成熟,又过于独立。

8、学坏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穿着打扮上,如:“染头发”、“穿拖鞋进校”、“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等以及“结交陌生朋友、不良朋友”、“抽烟”、“早恋”等。

三、针对“初二现象”,家长应该怎么做?——和孩子交心,和老师交流,和学校配合。

做一个有品位的家长。

视人视其友,要求孩子,多向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

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

默契配合,无事不成。

常和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电话或信息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

要教育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敢于向老师、家长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

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会是光明的。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

不说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话,不纠缠孩子犯过的错。

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一个很细心、不马虎的家长。

看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接送时要求孩子带回作业本并认真看一看,促进孩子养成习惯,平时学习要抓紧,不能大意。

注意加强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触正能量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学习时间,要利用假期多与孩子接触、沟通。

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

承认差距,不求同一。

文化课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综合素质的差距,更不等于未来事业的差距。

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

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看孩子的品行与修养。

不扼杀孩子的灵性,不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泯灭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点一点的提高。

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

当面教孩子,背后论短长。

孩子犯了错,决不护短;当面要批评孩子,背后和老师商议、探讨,可论理,也可提意见。

不委屈孩
子,不错怪老师。

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

互相理解,共同配合,达到最后促使孩子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各种竞赛,明白“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勇气,最能体现水平的是能力”这个道理。

学会找机会郑重其事的和孩子谈有关学校的事,有关孩子成长的事,有关孩子品行表现和学习表现的事。

人一生可以不做坏事,但绝不可能不做错事。

初二则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错”的时期。

孩子发展顺利,固然幸运;产生了一点麻烦,一些困惑,也不必紧张。

我们应该认识到,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备代价。

一个学生不让在校园里犯错,就会留到社会中去犯错,这更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希望我们的家长要有这个思想准备,有这个信心和耐力,有这个认识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发展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一起研究,共同努力,让这个“事故多发的阶段”平稳度过,让所有初二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都能逐步优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