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课后知能检测
《第一单元 人工智能基础 第2课 人工智能系统》教学设计
《人工智能系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观点,掌握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构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组装和调试简单的智能系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组装和调试简单智能系统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冲破智能系统组装和调试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电子元件、工具箱、电路板等。
2. 制作教学课件: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观点、智能系统的构成、组装和调试的步骤等。
3. 安排实验场地和设备,确保安全。
4. 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或工程师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智能系统的原理和实践操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展示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发明和创造,引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2. 简要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提问:什么是人工智能?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和理解它?(二)基础观点讲解1. 讲解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介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 讲解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1. 展示一些简单的程序,让学生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方式。
2. 给学生安置一些简单的编程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编程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和体会,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室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人工智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激发他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 课《小蝌蚪找妈妈》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迎脑yín yíng lǎo nǎo捕顶bǔ pǔ dǐn dǐng二、拼一拼,写一写。
dǐng liǎng yǎn jing kuān头()只大(),一张()嘴巴,身披绿dù pí hái zi jiù shì衣裳,露着白(),蝌蚪是我的(),我()害 qīng wā虫的天敌()。
三、选字填空。
(填序号)①露②鼓③蹲④披1.青蛙()在荷叶上,()着绿色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①蹦②瞪③跳2.小青蛙后退一(),向前一(),()到了荷叶上。
四、照样子写句子。
1.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
披。
2.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
甩。
五、请按照青蛙生长过程给下列图片标上序号。
()()()()()六、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我会填量词。
一()大青蛙一()大眼睛2.青蛙长什么样?在文段中用“”画出来。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这段话主要写了()①小蝌蚪找到了鲤鱼妈妈。
②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
参考答案一、yíng nǎo bǔ dǐng二、顶两眼睛宽肚皮孩子就是青蛙三、1.③④①②2.②③①四、1.爸爸披着雨衣走进了校园。
2.妹妹甩着长长的辫子。
五、4 5 2 1 3六、1.只对2.披着绿色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②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是什么》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拼一拼,写一写。
yí piàn biàn chéng hǎi yáng()()()dài gěi jí xiǎo bàng wǎn()()()二、我会把生字卡片填完整。
第一单元+第2课《互联网应用新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第2课互联网应用新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掌握互联网应用的新特征,包括但不限于移动性、社交性、智能化和个性化。
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识别和描述互联网应用的新特征,提高信息检索、筛选、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
交流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有效沟通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互联网应用的新发现,提升信息共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互联网应用的新特征:重点介绍互联网在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如移动性、社交性、智能化、大数据应用、物联网整合等。
新特征的具体表现:详细讲解每个新特征在实际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用户的行为和市场的趋势。
新特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析互联网新特征如何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工作模式、学习习惯和消费行为等。
教学难点:智能化和大数据的应用:解释智能化技术如何工作,以及大数据如何被收集、分析和应用于互联网服务中,这些内容可能较为抽象和复杂。
物联网的概念与实际应用: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技术领域,理解其概念和实际应用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新特征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互联网应用的未来趋势需要学生对当前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进行一定的趋势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普遍对互联网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使用经验,但对于互联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深层次特征可能认识不足。
他们可能对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较为熟悉,但对于智能化、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
此外,学生可能在分析互联网新特征对社会生活影响的能力上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引导,以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的认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材分析第2课《互联网应用新特征》的教材分析表明,教材内容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设计,系统性地介绍了互联网应用的新特征。
人工智能课后答案[参考]
第一章课后习题1、对N=5、k≤3时,求解传教士和野人问题的产生式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描述(给出综合数据库、规则集合的形式化描述,给出初始状态和目标条件的描述),并画出状态空间图。
2、对量水问题给出产生式系统描述,并画出状态空间图。
有两个无刻度标志的水壶,分别可装5升和2升的水。
设另有一水缸,可用来向水壶灌水或倒出水,两个水壶之间,水也可以相互倾灌。
已知5升壶为满壶,2升壶为空壶,问如何通过倒水或灌水操作,使能在2升的壶中量出一升的水来。
3、对梵塔问题给出产生式系统描述,并讨论N为任意时状态空间的规模。
相传古代某处一庙宇中,有三根立柱,柱子上可套放直径不等的N个圆盘,开始时所有圆盘都放在第一根柱子上,且小盘处在大盘之上,即从下向上直径是递减的。
和尚们的任务是把所有圆盘一次一个地搬到另一个柱子上去(不许暂搁地上等),且小盘只许在大盘之上。
问和尚们如何搬法最后能完成将所有的盘子都移到第三根柱子上(其余两根柱子,有一根可作过渡盘子使用)。
求N=2时,求解该问题的产生式系统描述,给出其状态空间图。
讨论N为任意时,状态空间的规模。
4、对猴子摘香蕉问题,给出产生式系统描述。
一个房间里,天花板上挂有一串香蕉,有一只猴子可在房间里任意活动(到处走动,推移箱子,攀登箱子等)。
设房间里还有一只可被猴子移动的箱子,且猴子登上箱子时才能摘到香蕉,问猴子在某一状态下(设猴子位置为a,箱子位置为b,香蕉位置为c),如何行动可摘取到香蕉。
5、对三枚钱币问题给出产生式系统描述及状态空间图。
设有三枚钱币,其排列处在"正、正、反"状态,现允许每次可翻动其中任意一个钱币,问只许操作三次的情况下,如何翻动钱币使其变成"正、正、正"或"反、反、反"状态。
6、说明怎样才能用一个产生式系统把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并通过转换141.125这个数为二进制数,阐明其运行过程。
7、设可交换产生式系统的一条规则R可应用于综合数据库D来生成出D',试证明若R存在逆,则可应用于D'的规则集等同于可应用于D的规则集。
赣科版八上信息科技 第一单元 第2课 物联网相关技术 教案
演示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射频识别设备(如RFID标签和读写器)进行演示,解释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讲解传感器技术:详细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过程。然后,根据传感器的不同测量对象和原理,对其进行分类,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环节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教师活动:
介绍Wi-Fi技术:解释Wi-Fi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其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的普及程度。
帮助学生了解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了解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技素养。
课堂练习
发放练习: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涉及感知识别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的知识点。
回顾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记录作业:学生记录课后作业,准备查找并分享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理解。
板书
物联网相关技术
感知识别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课题
物联网相关技术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走进物联网》第2课《物联网相关技术》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涵盖了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包括感知识别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定位技术。通过详细介绍一维条码、二维条码、射频识别、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感知识别手段,以及Wi-Fi、蓝牙、NFC、ZigBee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使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的信息采集与传输方式。同时,对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整体而言,本课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构建物联网知识体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小小的船》课后作业题(附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小小的船》课后作业题(附答案)
1.写一写。
月月里里
头头儿儿
2.描出下列笔画。
横折钩竖弯钩
月儿
3.填一填。
弯弯的()()()()的船。
()()的船儿两()尖。
4.读一读,回答问题。
月亮
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1)月亮圆圆的,像()。
(选一选)
①玉盘②鱼儿
(2)鱼儿为什么吓得逃开了?在文中用“”画出。
(3)后来鱼儿看到月亮是什么样的?在横线上填一填。
参考答案:
1.略
2.月的第二笔儿的第二笔
3. 月儿小小小小头
4. (1)①(2)画:玉盘碎成两三片(3)例:月亮还是圆又圆。
榆林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同步练习B卷
榆林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同步练习B卷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46分)1. (24分)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难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爱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尤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肖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 (8分)比一比,再组词。
嫌________ 粱________谦________ 梁________纠________ 傅________收________ 博________3. (4分)读拼音,写词语jǔ zhǐjiāo ào shǎng xīn yuè mùwéi y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3分)我的发现。
叼咽含叫吼啼哗嗡嘀①这几个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
②这几个字中有关发声动作的字有________;属于拟声字的是________。
5. (4分)回忆课文内容,根据句意写词语。
①信教的人向神祈祷,乞求保佑。
________②高声喧哗谈笑。
________③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________④手忙乱,脚也忙乱,形容做事慌乱。
________6. (12分)形近字组词。
能________ 买________ 味________ 具________ 菜________ 甘________熊________ 头________ 妹________ 真________ 彩________ 甜________7. (5分)解释下列词语①自作聪明②惊慌失措8. (6分)在下面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智能检测课程设计
智能检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2. 掌握智能检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势;3. 了解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相关领域的拓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智能检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会使用智能检测设备,进行简单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智能检测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检测技术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智能检测技术在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的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智能检测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智能检测基本概念与原理- 智能检测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2. 智能检测技术的应用与优势- 智能检测在工业生产、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智能检测与传统检测的对比,分析其优势3. 智能检测设备的认识与使用- 常见智能检测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4. 智能检测实验设计与实践- 设计简单的智能检测实验,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技巧5. 智能检测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国内外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动态- 智能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潜在应用领域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智能检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智能检测技术的应用与优势第三周:智能检测设备的认识与使用第四周:智能检测实验设计与实践第五周:智能检测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本相关章节,结合实际案例,系统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智能检测知识。
《第一单元 人工智能基础 第2课 人工智能系统》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青岛版2024第六册自编模
《人工智能系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语音输入、语音翻译、人脸识别等,并记录操作过程和感受。
2. 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智能设备,如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并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3. 知识问答:通过问题解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关于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等问题,以检验学生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了解程度。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或请他人代为完成。
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认真操作,记录操作过程和感受,并总结经验。
3. 认真思考:在观察思考和知识问答环节,学生需认真思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回答相关问题。
4.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教师及时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进行评分,包括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和知识问答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2. 作业质量: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了解程度、操作技能和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等方面。
3. 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可向教师反馈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帮助。
2. 教师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反馈和建议,包括操作技能、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系统。
3. 家长反馈:家长可向教师反馈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情况,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同步练习(II)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同步练习(II ) 卷姓名:班级: 成绩: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题(共22题;共118分)1.( 3分)文化常识。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 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你 (至少写三个,越多越好)3. (4分)多音字组词似sh 1吵嚷5. (5分)写出近义词ch a z 1di anc o ng mi ngt u r anb o t ao h e any a n sh i2. ( 7分)按拼音词li e hu o接触过的童话故事有断裂 相撞不仅骄阳似火一 ____________ 惊涛拍岸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味深长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一 ___________ 理解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2分)写出反义词理解一 ___________ 清楚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8分)形近字组词查裂聪撞渣烈联幢8.(5分)理解词语①骄阳似火:②意味深长:③晒蔫:④山崩地裂:9.(9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似的(sh 1s 1 )假日(ji a ji a)还要(hu an h a i y ao y a o)最好(h a o h a o)都是(d ou d u )烈日当空(d a ng d a ng)高兴(x i ng x 1 ng)背书(b ei b e i)骄阳似火(sh 1 s i ) __________10. (8分)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①有礼帽的小明戴了一顶小红貌。
________________ 改成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改成_____________②不仅会察有字的字典,还要回察无字的字典。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 课《走月亮》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走月亮》课后作业及答案1.让生字走进语境。
(1)小狗,我qiān()你去看房后的zhuāng jiɑ(),去看架上的pú tɑo()。
(2)小树呀,我给你tián shàng ()土,铺上é luǎn shí()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俗.(sú shú)跳跃.(yuè yāo)稻穗.(suì huì)运载.(zǎi z ài)3.照样子写词语。
(1)例:(柔和)的月光()的花瓣()的果子()的溪水()的春光()的月夜(2)例:村道(坑坑洼洼)星星()小溪()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①第一句主要从(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第二句主要从(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
②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写一写省略号省略的内容:(2)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①句中连续出现的“照亮了”,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欣赏了月光下的、月光下的、月光下的。
这种修辞手法叫。
②同学们围绕该不该去掉文中的“也照亮了”争论起来。
你同意谁的说法?()A.可以去掉。
前面和后面的句子都有照亮了的景物,这个词语后面没有,是多余的。
B.不能去掉。
这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寻找、观察月光下景物的可爱样子。
5.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
(1)写拟人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苹果。
(2)写比喻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苹果。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文主要描写了月亮的形态变化。
()(2)课文以“走月亮”为线索,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
()(3)课文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四次提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 课《走月亮》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走月亮》课后作业及答案1.让生字走进语境。
(1)小狗,我qiān()你去看房后的zhuāng jiɑ(),去看架上的pú tɑo()。
(2)小树呀,我给你tián shàng ()土,铺上é luǎn shí()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俗.(sú shú)跳跃.(yuè yāo)稻穗.(suì huì)运载.(zǎi z ài)3.照样子写词语。
(1)例:(柔和)的月光()的花瓣()的果子()的溪水()的春光()的月夜(2)例:村道(坑坑洼洼)星星()小溪()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①第一句主要从(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第二句主要从(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
②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写一写省略号省略的内容:(2)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①句中连续出现的“照亮了”,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欣赏了月光下的、月光下的、月光下的。
这种修辞手法叫。
②同学们围绕该不该去掉文中的“也照亮了”争论起来。
你同意谁的说法?()A.可以去掉。
前面和后面的句子都有照亮了的景物,这个词语后面没有,是多余的。
B.不能去掉。
这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寻找、观察月光下景物的可爱样子。
5.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
(1)写拟人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苹果。
(2)写比喻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苹果。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文主要描写了月亮的形态变化。
()(2)课文以“走月亮”为线索,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
()(3)课文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四次提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部编版九上道德与法治第2课 创新驱动发展 知识点与当堂检测
九年级上单元册第一单元第二课1.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或: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P17—19A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B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C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D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E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P20A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B 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P21—24A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B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C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或: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P22A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C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5.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P24—28A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二智能优化训练人教版
【优化方案】高二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二智能优化训练 人教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孟陬.(zōu) 踵.武(zhǒnɡ) 荃.不察余当中情(quán) B .搴阰.(pí) 昌被.(bèi) 皇览揆.余初度(kuí) C .弃秽.(huì) 险隘.(ài) 又重.之以修能(chónɡ) D .謇謇.(jiǎn) 蕙茝.(chǎi) 来吾道.夫先路(dǎo) 解析:选B 。
“昌被”的“被”应为pī。
2.辨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皇览揆余初度.兮②何不改乎此度.也 ⎩⎨⎧ ③来吾道.夫先路也④既遵道.而得路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选B 。
①“初度”是刚诞生时的气宇,②此“度”指治国法度,③“道”同“导”,做向导,“道夫先路也”即在前边做向导,④道:正道。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又重.之以修.能 重:再、加上;修:美好 B .皇览揆余初度.兮 度:气宇 C .恐美人之迟暮..迟暮:晚暮,指衰老 D .乘骐骥..以驰骋兮 骐骥:骏马解析:选B 。
B 项“度”为气宇。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名.余曰正则兮 ②夫惟捷径以窘.步 ③字.余曰灵均 ④朝.搴阰之木兰兮 ⑤夕.揽洲之宿莽A.①③/②④/⑤ B.①③/②⑤/④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②④⑤解析:选C。
别离为名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三百》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因其产生于楚地,“书楚语,作楚声,记楚事,名楚物”而得名。
B.屈原的主要作品有《橘颂》、《九歌》、《招魂》、《天问》、《离骚》、《哀郢》、《涉江》、《怀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史书载:“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材料所反映的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即位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
汉武帝即位后,强化中央集权,“无为而治”的思想逐渐被新儒学取代。
【答案】 A2.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B3.(2014·德州高二检测)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
【答案】 D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的思想D.“大一统”的思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领会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即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的需要。
【答案】 D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这句话反映的是()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解析】“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体现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 C6.(2014·泉州高二检测)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下列表述符合董仲舒新儒学基本特点的是()①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②具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③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④继承了荀子的“天人感应”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①符合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以带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②符合题意;③体现了董仲舒新儒学在内容上的特点;④说法错误,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与“天人感应”观不同。
【答案】 A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
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势力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解析】注意关键词“神”“天”。
打击诸侯势力与题意无关。
【答案】 B8.“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材料宣扬“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醒君主遇到灾害怪异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
故C项正确。
【答案】 C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答案】 C10.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之于()A.圣人B.儒者C.官吏D.帝王【解析】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立王以使民尽善,此处的王即封建帝王。
故D项正确。
【答案】 D11.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博士”这一历史常识的理解。
汉代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汉代的博士是传授五经的教官。
【答案】 A12.(2014·执信中学高二检测)《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解析】从相关知识可知,汉代儒家是在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观点的基础上取得独尊地位的,故符合“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四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3)材料表明,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解析】第(1)问发展趋势根据材料“统一思想”等关键信息不难概括,原因分析应从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两个方面归纳。
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即可。
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归纳。
【答案】(1)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目的: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14.(2014·南京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
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
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
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痒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三个方面分析。
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3)问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三可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是儒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
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
(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
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