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而

合集下载

而(文言)

而(文言)

文言虚词用法专题一而(1)连词。

①表并列。

译为“又”“和”“并且”,或不翻译。

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②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

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③表承接,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

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④表转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⑤表假设,“如果”“假如”。

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⑥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刺秦王》)⑦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一般不译。

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⑧表目的,相当于“来”“为了”“以便”,也可不译。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2)代词。

通“尔”,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你们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3)复音虚词。

①而已: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②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庖丁解牛》)③既而:译为“不久”“紧接着”。

例: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口技》)。

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读法 课件

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读法 课件

⑤修饰关系 可译为“地” 、“着” ,或不译。 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
山》
小结
文言虚词可以说是分门别类,我们要分 清在不同句子有不同的意思,学习古文 知识重在积累和运用,学会举一反三。 我们要善于捕捉虚词在不同句子的内涵, 这样才达到学习的目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可译作“就” 、“接着” 、“然后” , 或不译。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大泽乡》 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表示承 接关系) 《孟子二章》 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③转折关系, 译作“但是” 、“可是” 、“却” 。 例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
说》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代表转折 关系)《孟子二章》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④递进关系 译作“而且” 、“并且” 或不译。 例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文言虚词“而”的 意义和用法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①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和” 、“又” 。 例如:中峨冠而多鬓者为东坡。《核
舟记》
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②承接关系

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欢迎阅读文言文虚词而作为动词的用法(1) 如,好像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吕氏春秋》(2) 另见néng,通“能”①能够。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②才能。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文言文虚词而作名词的用法1)而,颊毛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九.而部》2)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周礼·考工记·梓人》文言文虚词而作为代词的用法(1) 你(们);你(们)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聊斋志异·促织》而翁-----你的父亲(2) 这样,此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而夫------此人;这人文言文虚词而作为助词的用法(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虞之与虢,相恃而势。

——《淮南子·人间》(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系辞上》(3) 表示语气,相当于“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

——《论语·子罕》(4)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5)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微子》文言文虚词而作为连词的用法(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2) 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才”。

乡(通“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万钟则不辩(通“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4)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文言虚词“而”虚词的用法一、知识梳理“而”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

后来,“而”用作虚词,那是属于假借。

“而”字的用法(一)用作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并且、又。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

(3)表递进,译为:况且、而且。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8)表示目的关系。

相当于“以”(9)表方位,今译为:以。

(10)表示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四)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后来,一会儿。

二、基础自测1.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答案:用法: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答案:用法: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三、合作探究1.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答案:用法: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⑥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答案:用法:表示转折关系。

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和意义一、虚词的定义与分类虚词是指在语法上没有实际意义,主要用于构成句子结构和表达语境关系的词类。

其中,“而”字作为文言中常见的虚词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用法和意义。

(一)并列连词首先,“而”字可用作并列连词,连接两个或多个平行成分,表示顺序、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朝闻道而夜死”的“而”字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传承关系,表明主人公朝听到了道理后才选择了夜里去世。

二、转折对比连词(一)转折对比其次,“而”字还可以用作转折对比连词。

它在句子中起到引出对立观点或事物的作用,并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如:“君子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里,“而”字将两组相反观点相互联系起来,突出了其强烈对比关系。

二、衔接动态助词此外,“而”字在文言中还可作为衔接动态助词使用,表示动作连续发生,并且前后两个动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例如:“一阵风吹过,树木摇曳而晃动。

”这里,“而”字连接了“摇曳”的动作与“晃动”的结果,表达了清晰的因果关系。

三、表达方式此外,“而”字还可以用于表示方式,强调执行某种行为或做某种事情的方法或手段。

例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个例子中,“而”字将不同层次的人对待学习道理的态度进行了描述,并突出了方法上的差异。

四、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最后,“而”字还可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在句子中表示与主句相对立的情况或条件。

例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在这个句子中,“而”字引导了让步状语从句,并衬托出主句中所描述的相对应情况。

二、总结归纳综上所述,“而”字是文言虚词中常见且多样化的使用之一。

它既可用作并列连词,连接并列成分,表示顺序、递进、转折等关系,同时还可用作转折对比连词,衔接动态助词,表达方式的手段,并且可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文言虚词作为古代汉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语法功能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和理解文言虚词时,我们需要注意其多义性和上下文的配合运用。

虚词而的意思

虚词而的意思

虚词而的意思
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

1、“而”在文言文中作连词时,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是表示并列关系,可以翻译成“并且”,也可以不译。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
三是表示承接关系,可翻译成“就”。

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四是表示转折关系,可以翻译成“却”。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五是表示假设关系,可以翻译成“如果”。

例如: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六是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可以翻译成“地”。

例如:吾恂恂而起。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2、“而”在文言文中作助词时,如果表示偏正关系,可以翻译成“的”。

例如:虞之与虢,
以翻译成“以”。

例如:郡守而下,少时皆至。

——《梦溪笔谈·神奇》
3、“而”在文言文中作语气词时,用于句中,表示反问,可以翻译成“难道”。

例如:为
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微子》。

虚词而的用法

虚词而的用法

虚词而的用法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

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以下是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一起来看看!(一)用作连词1.则表示同列关系。

通常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荀子《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2.则表示环环相扣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司马迁《屈原本纪》)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等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期阵斛之禄。

(李密《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司马迁《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愚无惑、(韩愈《师说道》)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不拘蓝,而青于蓝。

(荀子《义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李密《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急于,瞻予马首可以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韩愈《祭十二郎文》)6.则表示润色关系,即为相连接状语。

可不译作。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司马迁《鸿门宴》)7.则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够而不必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公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司马迁《鸿门宴》)(二)通尔,用做代词,第二人称,译作为你的;偶尔也并作主语,译作为你。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而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fēnjù),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bìngliè)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wú kě)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zhēnɡ rónɡ)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敏而好学(mǐn ér hào xué),不耻下问。

(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翻译: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

3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翻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hú)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翻译: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七)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翻译:厌恶(嫉妒)他的才能,不能任用他(七)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用作代词。

(完整)文言虚词而用法整理

(完整)文言虚词而用法整理

“而"字的用法一、用作连词。

(一)、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并列时,“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等。

1、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戴震难师》(七上)2、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戴震难师》(七上)3、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郢人》(七下)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5、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6、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7、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8、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9、不过早樵而暮归。

——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10、“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北伐》(八下)1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2、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3、溪深而渔肥——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4、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5、起坐而喧哗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1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庄子·秋水》(九上)17、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18、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九上)19、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20、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21、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22、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林觉民《与妻书》(九下)23、方虚骄而恃气-—《呆若木鸡》(九下)24、犹疾视而盛气—-《呆若木鸡》(九下)2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并列】—-诸葛亮《前出师表》(九下)(二)、表示递进关系:表递进时,后一个成分是在前一个成分的基础上引申出的。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文言文虚词“而”

文言文虚词“而”
文 言 文 “ 而 ”
1.表并列(主谓+而+主谓)(形+而+形) (动+而+动)相当于“又”“和”或不译。
例:①中峨冠而多髯者(表并列)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用 作 连

2.表顺承(动词+而+动词)相当于“然 后”“就”或不译。
例:①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②乃记之而去(表顺承)
用 作 连 词
3.表修饰(修饰语+而+动词)相当于 “着”“地”等或不译。
例:①康肃笑而遣之(表修饰) ②呼尔而与之(表修饰)
用 作 连 词
4.表转折(句子+而+句子)相当于“然 而”“可是”“却”。
例: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用 作 连 词
5.表递进(句子+而+句子)相当于“而 且”“并且”。
7.学而时习之
表顺承
8.执策而临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修饰
表转折 表并列 表修饰 表顺承 表递进
1.配套小卷 2.默写过关
例: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用 作 连 词
①而已:罢了。 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俄而,已而,既而等:不久,一会儿。 例:俄而雪骤
已而夕阳在山
复 音 虚 词
1.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
2.溪深而鱼肥
表并列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
4.三十而立
表修饰
5.名微而众寡
表并列
6.而君逆寡人者
表转折

初中文言文而的用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而的用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而的用法及例句文言文中是有很多虚词的,这些虚词是有多种意思的,那而字在初中文言文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中文言文而的用法及例句,欢迎阅读初中文言文而作代词的用法及例句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初中文言文而作通“如”的用法及例句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初中文言文而作【而已】的用法及例句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文言文虚词而字的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 【已而】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却) ③扣舷而歌之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连词,表假设,如果) 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连词,表递进,并且) ⑥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助词,罢了)
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承而接毁连来词
B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转折连词
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承接连词
D.城陷而虏
承接连词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①连词,表修饰;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连词,表并列;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③连词,表转折; 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④连词,表转折。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表转折,却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 表并列,又
酒一壶
夫士少而仕,老而休
表修饰,不译
或百步而后止
表承接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表转折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连词,不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连词,并且
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顺承连词,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转折连词,却 而绝江河 会盟而谋弱秦 目的连词,来 吾尝终日而思矣 修饰连词,地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 【已而】不久,一会儿。
方才。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
会盟而谋弱秦
表目的,来,用来
2.第二人称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
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 【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拔剑切而啖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并列:又或不译 顺承:就,接着 转折:但是,却
递进:并且,而且
假设:如果,假如
承接,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因果,因而
虚 词
连词:并列,递进,顺承,转折,目的,修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并列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顺承
而 面山而居 修饰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转折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转折
而诸侯敢救者……必移兵先击之 假设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