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8个虚词系列默写“为”(含答案)
文言文18个虚词系列默写“所”(含答案)
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名词,地方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示……的地方
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示……的
蒙受意外提拔,圣命恩宠优厚,哪还敢犹豫不决,另有图谋
4.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5.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因(缘故)”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说的
10.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到处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1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表示被动
我因说话而遭遇这场灾祸,深深地被乡里人耻笑
1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名词,处所,地方
14.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所字结构”
恰逢征收促织,成不敢压榨相亲,又没有钱可以赔偿。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1.而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代词,通“尔”,译为“你(们)、你(们)的”(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又”(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5)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8)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9)连词,表示目的关系(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10)名词,通“能”,才能(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限止语气,罢了(12)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12)表递进(1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13)不久,一会儿(1)(2019·全国卷Ⅱ)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__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而:______________(3)(2018·全国卷Ⅱ)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而:__________________(4)(2017·全国卷Ⅰ)见而异之而:__________________(5)(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而:______________(6)(2017·浙江卷)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而: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而:______________【答案】(1)连词,表因果“因而”(2)连词,表转折,但(3)连词,表修饰,不译(4)连词,表示承接,就、然后(5)连词,表示转折,然而、却(6)连词,表示并列(7)连词,表示修饰,不译2.何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2)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8个文言虚词主要意义的默写
18个文言虚词主要义项1.而:主要作连词,代词。
作连词:①②③④⑤⑥作代词:2.何:主要作代词,副词。
作代词:①②③作副词①②何如:何以:3.乃:主要作副词,代词。
作代词:①作副词①②③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4.其:主要作副词,代词,连词。
作代词:①用于“人”②用于“事物”③第一人称:如,④指示代词:作副词,有多种语气:①②1.而:主要作连词,代词。
作连词:①②③④⑤⑥作代词:2.何:主要作代词,副词。
作代词:①②③作副词①②何如:何以:3.乃:主要作副词,代词。
作代词:①作副词①②③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4.其:主要作副词,代词,连词。
作代词:①用于“人”②用于“事物”③第一人称:如,④指示代词:作副词,有多种语气:①②③④⑤⑥作连词:①如②如有时还可以作句中助词,调节音节的作用。
5.且:用作连词、副词。
作连词:①②作副词:6.若:主要作连词,代词。
作连词:①②作代词:①②7.所:主要作助词。
作助词:①②为……所……:所以:8.也:语气词。
①在句中,如,②在句尾,有、、、等语气。
9.者:作代词、助词。
作代词:作助词:③④⑤⑥作连词:①如②如有时还可以作句中助词,调节音节的作用。
5.且:用作连词、副词。
作连词:①②作副词:6.若:主要作连词,代词。
作连词:①②作代词:①②7.所:主要作助词。
作助词:①②为……所……:所以:8.也:语气词。
①在句中,如,②在句尾,有、、、等语气。
9.者:作代词、助词。
作代词:作助词:10.为:主要作介词、助词。
作介词:①②③④⑤⑥作助词:如,11.焉:作兼词,如,作代词,。
作词尾,句末语气助词,疑问副词,12.以:作介词、连词。
作介词:①②③④⑤作连词:①②③④⑤以是:13.因:主要作介词、连词。
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等。
作连词:①10.为:主要作介词、助词。
作介词:①②③④⑤⑥作助词:如,11.焉:作兼词,如,作代词,。
全国中考文言文:18个重点文言虚词试题+答案
全国中考文言文:18个重点文言虚词试题+答案[即时小练][即时小练]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4)失其所与,不知(《左传·烛之武退秦师》)()(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8)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答案:(1)①(2)⑫(3)⑩(4)②(5)⑪(6)⑨[即时小练]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知士》)()(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4)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即时小练][即时小练]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即时小练][即时小练][即时小练]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即时小练]1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整理bylh)
文言虚词练习(一)于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⑧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⑴燕王欲结于君。
⑵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后一个“于”)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文言虚词练习(二)与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 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2 唯求则非邦也与。
3 蹇叔之子与师。
4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5 与尔三矢。
6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9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10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11 一与一,谁能惧我? 12 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13 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14 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15 恐年岁之不吾与。
16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 当与秦相较。
19 遂与之俱出。
20 与战胜而得者。
21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 与风水相吞吐。
2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文言文18个虚词系列默写“焉”(含答案)
1.割鸡焉用牛刀(《论语》)疑问代词,哪里,怎么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兼词,于之,在这件事情上3.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左传》)代词,它们,指代羽毛齿革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可不译。
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兼词,在其中7.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8.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代词,之9.未知生,焉知死(《论语》)疑问代词,哪里,怎么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0),狭狭焉(11),未料有伏焉(12),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13),死之殆尽,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焉(14),骄而轻敌若此,焉(15)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16)?但以其傲,斥焉(17),则必无颜世上矣。
(10)(11)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
(12)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
(13)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
(14)语气助词,不译。
(15)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6)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17)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翻译: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
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语文虚词18默写版
6修饰关系
106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4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103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4
7因果关系
107所以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7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03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103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过秦论》)4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102
9无何
9“不久”“没多久”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3
10何乃
10“怎能”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5
7既而
7不久,一会儿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105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4
2
何
用法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1代词(疑问)
1作谓语
101问原因,后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6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5
4婉商语气
204“还是”“恐怕”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103
5期望语气
205“可要”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301
3连词
1假设关系
301“如果”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1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104
18个文言文虚词填空及答案
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答案:1~2连词,表承接“来”“就”。
3~6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7~8连词,表转折“却”。
9~11连词,表递进“而且”。
12~13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14.连词,表因果“因而”。
2.何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赤壁之战》4.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岳阳楼记》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伶官传序》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鸿门宴》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________《五人墓碑记》11.何以战________《曹刿论战》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________《庄暴见孟子》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________《阿房宫赋》答案:1~2疑问代词。
文言虚词18个(自己整理)
文言文·文言虚词 18 个1.【而】(一)连词1、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①亦使后代而复哀后代也。
(《阿房宫赋》)②少饮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3、①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晏子治东阿》)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4、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5、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②则群聚而笑之。
(《师说》)7、①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②远人不服,而不可以来也。
(《季氏将伐颛臾》)8、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二)代词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复音虚词“而已”、“尔后”、“而况”1、“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2、“尔后”,“才,刚刚”①臣鞠躬尽瘁,死尔后已。
(《出师表》)3、“而况”,即”况且”,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狂风波不可以鸣也。
而况石乎!(《石钟山记》)2.【何】(一)疑问代词1、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①然而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疑问副词1、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三)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何许” 、“何乃”1、“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责,相当于“怎么”或“什么样”①樊哙曰:“今天之事何如?”(《鸿门宴》)2、“何以”即“以何” ,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依据“以”的不一样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以一、用法归纳介词表工具、方法等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表提宾秦亦不以城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把表原因且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因、由于表时间、处所,同“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牧羊》在、从表对象,同“与”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和、跟、率领、带领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而、又、而且、并且表承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而、或省去表目的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而、来、用来、以致表因果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因为表修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地动词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认为、以为任用复音虚词以是、是以无以、有以足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臣恐天下有识之士,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奚足以语文事?(哪里够得上议论文章的事)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注:所谓“提宾”句,就是宾语前置句,在介词提宾句里,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常用“以”(译为“把”“对”)二、练习巩固(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5、宫之奇以其族行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农民以鬻子者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请其矢,盛以锦囊1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6、余船以次进6、古人以俭为美德。
文言文18个虚词练习(3)答案
文言文18个虚词练习(3)答案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或“是”的作用,相当于“于是”“于之”,可译成“在那里”“从这里”,多用于缺补语或宾语的陈述句末。
)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此处可以译为“在哪里”)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传》)(从哪里)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论语·里仁》(于加之,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助词)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6 置杯焉则胶(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于何,在哪里)7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兼词,兼有代词“自己”加句末反问语气词“呢”的语法功能)8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用在动词后面直接作宾语,表他称,相当于“他”)9君何辱讨焉(他们)(《殽之战》)10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它,代苛政猛于虎这种情况)11然力足于至焉(《游褒禅山记》)(表远指,相当于“那”“那里”)1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焉,疑问代词,一般在疑问句中动词之前,可译为“哪里”)1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多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反问。
可译为“怎”“怎么”。
)14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多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反问。
可译为“怎”“怎么”。
)15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用于叠音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的”)1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用于叠音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可译为“……的”)17如乐作焉(《石钟山记》).(前边有“如”“若”相应,中间插入词或词组,组成“如……焉”“若……焉”的格式,相当于“一样”“那样”)1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文言文18个虚词系列默写“其”(含答案)
其: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人称代词,表领属,他的2.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称代词,他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指示代词,其中的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加强祈使语气,还是5.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加强祈使语气,一定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表选择,是……还是9.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10.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1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1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1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他的14.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1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它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六国论》自己的17.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志》指示代词,那18.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19.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那些20.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还是2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8个文言虚词复习参考答案12(以)
庚子家学12.以以以【翻译】✧“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
”举着烛光在夜间行游,确实是有原因的。
✧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更美,那么出去就没有伤害。
不然,凭我的容貌在大街上出现,就要担心吓到别人了。
✧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所以自然应当把书籍作为伴侣,舍弃(那种)险峻而路程远的就不敢前往的怯懦之心,追慕那种拿着火把进入深䆳洞穴的勇气。
✧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沉醉在树木欣欣向荣,山泉细水缓流的美景中…畅游在书的海洋,用来竭尽(享受)天地之间的乐趣。
✧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这样的话,(即使)把皇帝的位子授予我,(我)也会抛弃它,怎么能够因为一个称号的原因而舍弃我心志精神上的安闲呢?✧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因为我有这样的志趣,所以才能够长久地享受安闲的乐趣。
✧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
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了京城,但是始终没有和权贵有交往,✧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上面所说的都是我内心的表白,希望你能够明察,✧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
那样你就不会有“贤才没有被重用,忠臣没有被提拔”的感慨了。
【解析】(1)名词,原因。
(2)动词,认为。
(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
(4)介词,把。
(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
(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文言文18个虚词系列默写“乃”(含答案)
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条件,才(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转折,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表承接,于是/表限制数量,只(项羽又引兵向东去,到了东城这个地方,只有二十多个骑兵了)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表判断,是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代词,你的6.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7.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标条件,才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表判断,是9.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表限制数量,只10.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逍遥游》表条件,才(所以鹏要飞上几万里的的高空,风就在下面(负载鹏翼),然后才能乘风)1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报任安书》表判断,是(人的本性没有不贪生厌死的,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至于那些为义理所激励的人并不如此,那是由不得已的形式造成的。
)12.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报任安书》才(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受刑之前早点自杀,以致渐渐志气衰微,到了鞭打受刑的时候,才想保住名节)1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恐怕……吧(如今您却教会我要推荐贤士,岂不是和我内心的苦衷相违背吗?)。
文言文18个虚词系列默写“乃”(含答案)
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条件,才(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转折,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表承接,于是/表限制数量,只(项羽又引兵向东去,到了东城这个地方,只有二十多个骑兵了)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表判断,是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代词,你的6.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7.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标条件,才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表判断,是9.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表限制数量,只10.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逍遥游》表条件,才(所以鹏要飞上几万里的的高空,风就在下面(负载鹏翼),然后才能乘风)1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报任安书》表判断,是(人的本性没有不贪生厌死的,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至于那些为义理所激励的人并不如此,那是由不得已的形式造成的。
)12.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报任安书》才(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受刑之前早点自杀,以致渐渐志气衰微,到了鞭打受刑的时候,才想保住名节)1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恐怕……吧(如今您却教会我要推荐贤士,岂不是和我内心的苦衷相违背吗?)。
2020高考18个文言虚词归纳记忆练(附参考答案)
高考18个文言虚词归纳记忆练(附参考答案)1.而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代词,通“尔”,译为“你(们)、你(们)的”(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又”(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5)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8)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9)连词,表示目的关系(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10)名词,通“能”,才能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限止语气,罢了(《师说》)(12)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12)何况(《谏太宗十思疏》)(1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13)不久,一会儿(《五人墓碑记》)[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Ⅰ)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而:(2)(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而:(3)(2017·全国卷Ⅱ)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而:(4)(2017·浙江高考)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而:(5)(2017·山东高考)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而:2.何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2)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高考语文课本内18个文言文虚词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课本内18个文言文虚词专练(含答案)一、乃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笑问客从何处来。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蒙故业,因遗策。
四、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居则曰:“不吾知也。
”五、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未知生,焉知死?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六、之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七、乎1·儿寒乎?欲食乎?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成为
2.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报任安书》动词,认为
只是认为我是智虑穷尽,罪恶极大,不能自脱,终于走向死路而已。
3.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判断词,是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动词,治理;介词,被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介词,因为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介词,替
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7.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鸿门宴》介词,替
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
8.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介词,对,向
9.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呢。
10.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演奏
11.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动词,做,干)(《五人墓碑记》)
1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替
13.山峦为晴雪所洗,捐然如拭。
(《满井游记》)被
14.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15.为之奈何?(《鸿门宴》介词,对
1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判断词,是;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呢。
17.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孔雀东南飞》)表原因,为了,因为
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18.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动词,认为
这只是灭亡了的秦国的继续罢了,我私下里认为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1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动词,变成,做
20.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动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