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乃至塑造个人的精神风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儒家文化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儒家始终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仁爱亲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孔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倡导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3. 论语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二、道家文化1.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施为,重视修身养性、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和解脱。

2. 老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其代表作。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道德经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道德经》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有81章。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足不辱”等。

三、佛家文化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解脱生死轮回,超脱尘世,追求涅槃。

2.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何特点?《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哪些本土文化元素?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教、儒家等本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以上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国学文化常识备考资料

国学文化常识备考资料

国学文化常识备考资料
1.国学定义及内容:国学是中华文化经验的总结和精髓,包括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审美理论等方面。

2. 国学的历史渊源:国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诗经》、《尚书》、《周礼》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3. 国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国学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如经学、史学、文学、诗词等等。

4. 国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艺术特征,对于推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5. 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塑造自己的文化特色,还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思想、艺术和价值观念。

6. 国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国学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和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健康、有益的精神娱乐方式。

7. 国学常识:国学常识包括经典名篇、名人事迹、文化传统、诗词鉴赏等方面,对于备考文化类考试或者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人士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 1 -。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第一讲仁者爱人1、简述孔子论仁的二原则“仁”,不是只看表面,要看实质。

如何爱人?孔子提出两条原则: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之,“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又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历代儒家不断丰富、发展仁的思想。

2、谈谈孔子论孝的观点1、春秋时,人们把仁作为美德有人说:“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

”2、从爱亲引申为爱人①儒家创始人孔子从爱亲引发,认为孝是仁的根本,爱亲的根本是孝。

②孔子倡导孝悌,孝悌所体现的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友爱之情。

③有人说,儒家讲孝太绝对了,典型的话是“父叫子死,子不死,子为不孝”,但是,这是后代儒家的陋见,孔子是不同意的。

④此外,把孝当成是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也是错误的理解,是对孔孟观点的曲解。

⑤但是,孔子讲的爱亲与爱人不在同一层次上。

儒家在三重道德中(人伦、社会、天地)最重人伦,这是最自然、最亲密的关系。

3、简述孟子的仁政思想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2、实行仁政的思想依据是人性本善3、要想得到人民的拥护,孟子认为关键在于得民心4、实行仁政要兴利除害,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措施①首先要给人民有一定的“恒产”,恒产就是土地。

所谓有“恒产”,才有“恒心”。

②有了生活保证后,就要进行教育。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富裕以后,如果不进行教育,人就会变得象禽兽一样,不懂礼仪,缺乏道德。

③另外,孟子还非常强调任人唯贤。

他提出的“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4、孟子是如何论个人修养的?孟子对于个人修养问题,也有他的见解。

主要有两条:一是在顺境的时候怎么做人,一是在逆境中怎么做人。

第二节儒家义利之辨1、谈谈孔子的义利观(1)义然后取义者,宜也。

义是适宜、合理的意思,在分配和处理事情时,合理的就是义,这就是“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孔子理解的利有公利和私利之分。

国学及传统文化题库题完整版

国学及传统文化题库题完整版

国学及传统文化题库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员工文化礼仪知识竞赛题库(一)《国学及传统文化》(450题)一、填空题(150题)1.元曲四大家指元代四名着名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有(观灯)习俗。

3.盛名杂剧包括徐渭《四声猿》、康海(《中山狼》)、陈与效(《昭君出塞》)、孟称舜《桃花人面》。

4.十大化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西永济(鹳雀楼)、江苏南京(阅江楼)、四川绵阳(越王楼)、江西九江(浔阳楼)、山东聊城(光岳楼)、陕西西安鼓楼、贵州贵阳(甲秀楼)、江苏南京(鼓楼)。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管子.权修》,说明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撰。

7.宋代四大书院:(白鹿)、(嵩阳)、(应天)、(岳麓)书院。

8.我国四大名锦:四川(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

9.《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着,北魏(郦道)元着。

10.“水墨画”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取得(水晕墨章)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丝绸之路可分为(陆路)、(海上)丝绸之路两大类和三大干线,其中往北再往西的(草原之路)、一直往西的(绿洲之路)、往南再往西的(海上之路)。

12.四大传奇指元末明初四种着名的戏曲(《荆钗记》)、《刘知远自勉记》、(《拜月亭》)、《杀狗记》,合称(荆刘拜杀)。

13.四大古镇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

14.四大徽班指清朝乾隆年间在北京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班的合称。

15.四大金刚在佛教中指佛祖的外将,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

广义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所有类型的文化。

2、嘉礼:嘉礼是用来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的礼仪,也是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

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

3、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4、编年体:编年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

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5、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育活动和学术研究结合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多年。

6、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7、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推行“礼”,倡导“仁”。

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

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为中华民族建立了道德观,价值观,濡染着每一个炎黄子。

8、“仁”:是人们追求目标和应当达到的思想境界,是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规范。

9、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

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

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有出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农器具制作趋于精细。

有宗教祭祀的遗址。

10、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文化: 1)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一切活动及结果2、宗教:宗教是以对神灵或超自然力的信仰为核心的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行为和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系统。

3、图腾信仰:是原始人将动、植物或天体等无生物视为祖先,认为它们进入了人的生殖序列,成为人类自身繁殖的某一性系(男性或女性始祖);同时,图腾也是部族的标志、旗帜或图腾。

4、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古代特有的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是中国的本土宗教。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取方仙道、黄老道、以及经学、墨家等宗教或学派的某些观点和方法逐渐形成的。

道教从产生时起就表现出宗教“杂家”的面貌。

5、三礼:是中国礼学和礼制的渊薮(sou 三声),奠定了中华礼仪之邦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三礼之学”。

《周礼》原名《周官》是一部通过管制来改变治国思想的著作,成书年代说法不一(西周到汉王莽时代)记录五礼及周代的官职。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仪礼》共 17 篇,记载上古社会的礼仪规范,成熟最早,文字古奥(包括士冠礼、士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士丧礼等)《礼记》是对《仪礼》的解释和论述,对礼的理论层面的问题的阐述注意发挥礼义,论述的问题多具有普世价值,文字平易,颇有文采。

又称《小戴礼记》6、孔子:公元前44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路过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推行“礼”,倡导“仁” ,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后人尊其为“至圣先师” 。

“万事师表” 。

为中华民族建立了道德观和价值观。

7、三孔:1)孔府:衍圣公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始建于宋代(1308 年),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贵族庄园。

孔府是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一、简述简牍书、印本书和写本书的文化传播作用在纸张发明以前,简牍书是我国的主要书籍形式,它的文化传播作用是:1.把原来在甲骨、青铜和石头上刻字,转变为一个更加方便的传播渠道和载体形式2.正式书籍的诞生表明知识已经突破少数上层人物的范围,进入到士阶层,也就是知识阶层,意味着知识更加广泛更加普遍的传播3.它主要用于抄写典籍、史册和文书,对于积累文化、传播知识、传播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简牍书对后世的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很多关于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仍然承袭着简牍书时期形成的传统写本书是纸张发明后新的书写形式,它取代了简牍书和帛书,使书籍变成了纸质图书,它的文化传播作用是:1、写本书的出现在书籍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纸张成为了书籍的唯一材料2、奠定了书籍的基本格式,后世书籍不管技术怎么变,但书写的格式始终没有变3、由于抄写的方便,从官府到民间形成了大规模抄写儒家经典的高潮,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印本书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产物,它的文化传播作用是1、相对于传统的手工抄书,大大提高了图书制作的效率2、促进了版本形式的多姿多彩,印本书的出现,使文学,哲学,地理,诗文,小说,戏剧,星象及音乐之类的刊本应有尽有,大大丰富了中国图书的版本学3、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雕版印刷的书比以往的手抄本的价格要便宜得多,使普通人都买得起,这种大规模的典籍传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代表书籍的生产方向,随着近代西方排印技术的传入,中国书籍走向了世界铅字排印的共同道路。

二、结合四书描述的儒家理想人格,谈谈当大大学生如何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理想人格,是指在社会系统中,能代表社会伦理观念和理想的、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典范的行为倾向和模式。

理论上讲,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

儒家理想人格主要表现在:1、仁爱为本2、自强不息3、品行端正4、讲究诚信5、讲究道义6、宽广胸怀7、谦虚谨慎儒家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修养有借鉴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重点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考试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物态文化:通常又称为之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所以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

心态文化,有称精神文化,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烟煴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

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行为模式。

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制度在内。

文化的特征: 1.同一性2.时代性,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3.民族性,指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文化性格,同时包含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

4.地域性,指特定地域内水土气候、人文修养影响下的地域文化图。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度(1嫡长子继承制2 分封制度3宗庙制度)二,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君权高于神权宗法制:所谓宗法,即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1)嫡长子继承制,(统治阶级内部划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财产和地位,世世相传,实行世袭制。

这种继承制度与商制相比,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

)(2)分封制度,即天子的嫡长子时代为天子,余子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时代为诸侯,余子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世代为卿大夫,余子为士。

(3)宗庙制度,尊祖敬宗,昭孝息民,成为人们必须遵行的社会行为模式。

实质是忠孝一体,服从统治。

专制制度:专制制度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君权高于神权,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区别于西方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

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性特色的形成。

传统文化 复习

传统文化 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复习一、孔子为什么要做官,为什么说读书做官是首选的出路?答:第一,做官是读书的目的。

第二,做官是士人的正当职业,第三,俸禄是士人的正当收入。

只有做官领取的薪水,才是士人的正当收入。

士人也是人,君子也是人,他也要吃饭,他也要穿衣,他也要养家糊口,他也要有钱花。

钱从哪里来?非由天降,非由地生,只能做官。

孔子让读书人做官,就是为他们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的。

二、孔子为什么急于从政?答:孔子非常想做官,孔子急于从政的原因:第一,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第二,实施学术主张。

第三,实现人生价值。

孔子是什么人,或者说孔子代表什么人?士人,君子,士人是相对庶人而言,君子是相对小人而言,士人和君子与庶人和小人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士人和君子是有人生价值的,庶人和小人是没有人生价值的,士人和君子既然有人生价值,他就必须去实现,怎么实现呢?两个办法,一个是做官,还有一个是做学问,那么在这样俩种选择当中的最佳选择是什么呢?既做官又做学问。

三、孔子是什么样的人?答:孔子: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第一孔子是一名文化巨匠,他继承、整理、传播了西周的礼乐制度,他的传承和传播,实际上是有所创造的。

他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解释,选择,表达了他的观点,而且影响了后世,寓创造与传播之中。

第二孔子是失意官员。

虽然孔子一直想做官,但是他在官场上,基本上是失意的。

因为他要实施的政治主张不合时宜。

第三他是模范教师。

孔子有过三个人生选择的方案:第一是从政,第二是为政,这两条都可以算是政治家。

如果这两条都做不到就只好再退而求其次,培养自己的学生,去做政治家,这一条孔子成功了。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学生很多人都做了官。

学生都到各国去做官、都掌了权,当然要捧自己的老师。

李零先生说过:学生靠老师出名,老师靠学生出名,当然,多半情况是老师靠学生出名。

第四孔子是一个性情中人,为人做事不张扬,他只是自己在那里默默地努力做事,出乎本心地做一个好人,至于别人怎么看自己,他决不在乎,而且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贯穿自己的言行之中,孔子有情有义,充满人情味,他追求“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的境界,其乐也无涯,融自己于天地之间。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常识复习资料汇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常识复习资料汇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常识复习资料汇编简介本文档是一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复资料的汇编,旨在帮助读者快速回顾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档包含了800字以上的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儒家思想-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爱、礼仪、道德和家庭价值观。

本部分将介绍孔子、孟子等重要的儒家思想家,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观点。

2. 哲学-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和宗教体系。

强调追求个体的自由、自然和平衡,追求与道合一。

本部分将介绍老子和道德经,解释的核心概念和教义。

3. 传入中国- 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

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的重要性。

本部分将介绍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影响,以及中国的主要教派和经典。

4.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曲和小说为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部分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人和文学流派。

5.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人民通过艺术表达情感、展示审美观念。

本部分将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品和艺术家。

6.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丰富多彩,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本部分将介绍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俗和庆祝方式。

结语希望通过本文档的复习资料,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点。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并为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0题)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0题)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0题)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A、伍子胥B、勾践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八)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孔雀东南飞》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A、是B、不是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八)A、期颐B、耄耋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八)A、南狮B、北狮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A、裴旻的剑舞B、公孙大娘的舞蹈D、吴道子的画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A、除夕B、正月初一C、立春D、春分1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A、司马相如B、崔莺莺C、白居易D、杜甫1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A、牛郎和织女B、唐明皇和杨贵妃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A、怀疑精神B、辩证法思想1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A、品德高尚B、子孙成群1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A、李白B、杜甫1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A、辛弃疾B、李清照1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八)A、孟母教子B、举案齐眉C、岳母刺字1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八)A、宫殿的台阶B、天的别称三玉玺1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1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八)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2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八)A、道是无晴还有晴B、也无风雨也无晴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八)A、《孟子》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八)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八)A、玄奘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八)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题库一、选择题1. 先秦时代, 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 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A. 射B. 御C. 礼D. 武2.经魏晋多名士, 有著名的竹林七贤,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A. 阮籍 B. 嵇康 C. 刘伶 D. 向秀3.“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A. 李白B. 杜甫C. 李商隐D. 李清照4. “豆蔻”是指(A)岁A. 十三B. 十五C. 十八D. 二十5.友谊的深浅, 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A. 莫逆之交B. 金兰之交C. 刎颈之交D. 点头之交6.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资治通鉴7.“天道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A. 孟子B. 韩非子C. 荀子D. 老子8.魏晋时期, 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 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A. 嵇康B. 曹植C. 山涛D. 阮瑀9.“茕茕子立, 形影相吊”出自(C)A. 《出师表》B. 《答司马谏议书》C. 《陈情表》D. 《报刘一丈书》10. 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A. 周易B. 尚书C. 史记D. 尔雅1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A. 慧思B. 慧能C. 神秀D. 玄奘12. 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①方今天下, 舍我其谁。

②朝闻道, 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④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A.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 孟子孔子老子庄子C. 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13. 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A. 汉元帝B. 汉武帝C. 汉高祖D. 汉明帝14. 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A. 诗佛B. 诗仙C. 诗圣D. 诗鬼15.“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A. 白居易B. 柳宗元C. 周敦颐D. 刘禹锡16.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哪国人?(B)A. 秦国B. 楚国C. 魏国D. 赵国17. 我国历史上著名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 B )A. 诸葛亮B. 蔺相如C. 曹操D. 越王勾践18. 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 B )A. 彖传B. 穀梁传C. 象传D. 文言传19. 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A. 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 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 大学、孝经、论语、孟子20.“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全)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资料(全)

第一讲1、《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地位。

冠居“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

是儒家的“五经”之一(《易》《书》《诗》《礼》《春秋》)六经之首。

道家以它为“三玄”之一(《老子》《庄子》《易》)。

2、《周易》一书的组成部分。

(易经、易传)3、《周易》卦形中的两种基本符号及其代表意义。

两种基本符号—阴阳二爻l阴(--)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

l阳(——)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4、翻译“《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意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即天道的运行刚健不辍,人应该像天那样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不断努力,发奋图强。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就是说地滋养万物,承载世界,心怀敦厚,福泽无边,地载万物而成其广,海纳百川而成其大,人也应效法大地这种虚怀若谷、无所不容、会通万物的精神,能够包容各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以此倡导“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5、“三才”指什么?(天、地、人。

三才中“人”的概念包括人、鬼、神、万物。

)第二讲1、孔子的生卒年,生活的时代及其历史地位。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

后人尊其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何为“三孔”?(孔府、孔庙、孔林)3、孔子的社会理想及思想核心是什么?(1)社会理想:(周公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恢复周礼,(“礼”,规范社会秩序。

)希望回到“礼乐征伐”的西周时代使社会归于一种秩序井然,长幼尊卑各得其所的状态。

(2)思想核心:“仁”,规范人的行为思想。

什么是“仁”?——是人们追求目标和应当达到的思想境界,是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规范。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会考复习资料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会考复习资料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会考复习资料庞朴一、文学常识庞朴,1928年生,中国现代学者。

代表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

二、什么是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传统文化: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简单来说,就是文化遗产。

再举例:中医中药、武术气功、古代科举、祝福年终大典、园林建筑、饮食起居、节庆婚丧……2、文化传统: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的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简单来说,就是民族精神。

再举例:阴阳调合、天人合一、侠义精神、入世报国济世的思想、祭神祈福求天的迷信思想、中庸之道、安土重迁、自强不息意识、务实精神……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1、传统文化(1)时代性(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2)民族性(本民族色彩)。

2、文化传统(1)不具备有行的实体,不可捉摸、无处不在。

(2)实践性。

(3)全民性。

(4)稳定性。

(5)变化性。

四、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联系:密不可分。

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

2、区别: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是外在表现,是载体;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是精神内核,是民族文化的本质与核心。

五、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你能再列举一些例子加以佐证吗?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为什么?(1)每个民族都会都要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新的文化产生的基础,一切新的文化的创造都要立足于文化传统,否则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传统是财富。

(2)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起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因此,传统也是包袱。

2、举例(1)重人情:和谐人际/破坏规则,滋生特权阶层,增加负担。

(2)重面子:礼让风气/产生虚伪。

(3)重学历:追求知识,崇尚科学,尊师重教/唯学习论,增加负担,文凭造假,质量下降。

国学复习题带答案版

国学复习题带答案版

国学复习题带答案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论语》中孔子强调“仁”的重要性,其中“仁”的内涵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克己复礼B. 以德报怨C. 以直报怨D. 以德服人答案:A2.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用“性善论”来解释人的行为,其中“性善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A. 人之初,性本恶B. 人之初,性本善C. 人之初,性相近D. 人之初,性本空答案:B3. 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哪首诗?A. 《春晓》B. 《春夜喜雨》C. 《春日》D. 《春望》答案:A5.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一,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答案:A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中的哪一卦?A. 乾卦B. 坤卦C. 震卦D. 巽卦答案:A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孟子》中的哪一章?A. 《梁惠王上》B. 《梁惠王下》C. 《公孙丑上》D. 《公孙丑下》答案:B8. 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无为而治”?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9.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A. 范仲淹B. 王安石C. 苏轼D. 欧阳修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名句,这句诗出自他的哪首作品?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以下哪些作品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答案:ABC2. 以下哪些诗人属于唐代?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3. 以下哪些作品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蒹葭》C. 《离骚》D. 《鹿鸣》答案:ABD4. 以下哪些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B5. 以下哪些作品是宋代诗人苏轼的?A. 《赤壁赋》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岳阳楼记》D. 《水调歌头》答案:B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5题)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__________。

国学文化常识备考资料

国学文化常识备考资料

国学文化常识备考资料国学文化常识备考资料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体系,涵盖了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和文化根基。

在备考过程中,熟悉国学文化常识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对历史、政治、文学等各个科目的综合素养水平。

以下是一些国学文化常识备考资料。

一、经典著作国学文化的经典著作通常是古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等的著作,包括《论语》、《孟子》、《道德经》、《红楼梦》等等。

在备考中,了解这些著作的内容和思想,可以增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巩固知识点和提高分数。

二、历史事件国学文化与中国历史紧密相关,许多历史事件与国学文化密不可分。

例如《春秋》、《战国策》、《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以及楚汉争霸、三国演义等历史事件,都是备考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学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历史的认识。

三、古代文化国学文化的古代文化部分包括诗词、书法、音乐、戏曲、绘画等多个方面。

备考过程中,可以关注明代和清代的诗词、书法、绘画等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和代表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以此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同时,关注历史的文化环境和风俗习惯也是备考的重要部分。

四、思想理念国学文化几乎涵盖了全人类史上的所有思想理念,熟悉这些思想理念对于提高备考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都是备考中会经常涉及的部分,理解他们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和实践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提高备考的综合素养。

总体来说,国学文化常识是备考中必备的素材之一。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这些常识、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学文化常识,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和练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1)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1)复习资料

1、我国古代最早将“文化”二字连在一起的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

2、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①广义文化又称“大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②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以社会集体(民族或阶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总体体系,它指的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即精神文化。

3、文化的基本内涵:①主张文化涵盖所有的文化成果,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②主张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和成果;③主张将文化理解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4、文化的基本结构: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心理文化。

5、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古代文化。

6、“三玄”:《周易》《老子》《庄子》7、“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8、“五经”:《诗经》《春秋》《周易》《尚书》《礼记》9、中国传统文化生成背景: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②农耕型经济模式③宗法制的伦理社会10、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1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与基本精神:①赤子之情:饱蘸深情的爱国精神②关注人生:仁者爱人的人本精神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④生生不息:有容乃大的兼容精神⑤担当大义:厚德载物的伦理精神⑥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12、如何创新中国传统文化①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②发掘文化内涵,熔铸时代精神③植根于民族土壤,不断走向世界④善于鉴别审视,不断创新传统13、五行:①相生:水——木——火——土——金②相克:金——木——土——水——火14、萌芽: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15、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16、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征:①重人生;②重践履;③重道德;④重和谐;⑤重直觉17、儒家创始人:孔子(名丘)。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考最全总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考最全总复习

传统文化知识总复习一、二十四节气1、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

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题目二十四节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1)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第三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1)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2)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3)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级《国学与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主题1:
《中国传统文化导读》是由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一书摘编而来。

《论语别裁》是关于儒家经典《论语》的一部完整的讲演录,对《论语》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解读。

主题2:
讲到中国文化,可归纳为“三教九流”,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整体。

其中,“三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在唐代以前指的是儒家、道家和墨家,在唐代以后指的是儒家、道家和释家,而儒家又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体现儒家思想的“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则是古代读书人必诵书目。

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之时,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则用孔孟儒家思想。

而释家则像百货店,虽然进去也可、不进去也可,但是社会还是需要它。

墨家思想提倡“尚贤”、“尚同”、“兼爱”。

“九流”则除了以上提到了“三教”外,还包括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和阴阳家。

主题3: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礼教的社会,因此特别注重道德教化,以礼入法,法律的很多内容都以礼为基本依据;一旦法律与礼发生冲突,很多时候都是按照礼来办,法律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中国古代有“礼主刑辅”的说法,这也是中西方文化中非常明显且具有重大差异的区别之一。

主题4:
“三纲五常”代表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对维护古代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五伦”(“五伦”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主题5:
义利之辨,发端于春秋,至战国时代成为诸子思想的一个基本问题,后又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全部进程。

朱熹指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的开场白即为“义与利”。

先秦儒家教导说,“义然后取”,“见利思义”,“见利不亏其义”,只是重义轻利,绝不是说不要利,毕竟“食色性也”。

但后来理学家将此命题发展为“存天理,灭人欲”,则偏离了先秦儒家的宗旨。

主题6:
德才之辨,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主流的观点,倾向于德主才辅,德优先于才。

古时《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现今用人对德的重视一如既往,如蒙牛的用人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主题7:
中国古代极为注重“孝”这一品德,认为“孝”是一切品德的前提和基础,是个人修养的根本出发点与立足点。

《孝经》中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论语》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而且在《论语·学而》、《论语·为政》等众多章节中不断提到“孝”,可见“孝”在人品中的地位绝非一般。

有了对家庭长辈的孝,便可将其推广到他人乃至整个社会,变成一种大爱。

主题8:
在“内明外用”的学养中,我们学习了“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以及“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特别强调了“八目”的重要性,指出“八目”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核心所在。

主题9: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是中国“公天下”的历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百姓因为洪灾而被淹死了,但原因不在于洪灾,而在于作为地方官的我本人没有治理好水;百姓因为旱灾而被饿死了,但原因不在于旱灾,而在于作为地方官的我本人没有管理好粮食生产。

这一切责任官员都要承担下来,不能找任何理由。

所以,古代皇帝一遇到旱灾、洪灾造成百姓名不聊生,便发布“罪己诏”,根本原因也在于“万方有罪,罪在朕功”。

主题10:
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道德标准。

其含义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为人处世没有原则、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其实是一种误解。

主题11:
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应当有所畏惧,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应当“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应当做到“君子不器”(样样都通,成为通才)、“周而不比”;应当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应当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真正实现在其位谋其政;应当注意努力达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人格修养;要有所“畏”,“畏大人,畏天命,畏圣人之言”;要“贫而无谄未若贫而乐,富而无骄未若富而好礼”,学会精益求精、不停留于自满;要学会“慎独”,“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做到“君子独处,守正不挠”;应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着想;要做到“见善如不及”,看到别人好的地方,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他人的优点。

主题12:
通过回忆“同仁共勉”来重温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