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
作文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
作文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语文教师,并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纵观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脱离生活实际与自我情感;“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
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第二,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以致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第三,作文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及无目的、大操练的倾向,缺乏一定的训练系列。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少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注,写作没有成为孩子生活的真实需要。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
那么以,何种形式进行生活化作文的教学呢?依据相关理论书籍的研究得出:不为表达而表达出来的语言不是根据教材或教师的要求硬生出来的,而是在一定因素的诱发下自然生成的,这样的表达才犹如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力。
让言语自然生成才是真正的作文,自然生成的语言源于何处?只有生活实际!为此,《作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研究》就在这样的思考土壤里萌芽了。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
”这实在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成果。
现在学生写作文,无非是要求他们写生活,假如这件事是他们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他们对这件事就会有认识,有感情,那么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否则就会显得空洞无比。
作文教学要与生活“超级链接”4页word
作文教学要与生活“超级链接”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个班级居然有58%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
有的说:“写作文最伤脑筋,实在无东西可写。
”有的说:“我听到作文就头疼”……这种种说法归纳起来就是:作文难。
究其因,主要是学生的写作断了源头――心田枯了!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并说,“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有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
”而当今的学生,被限定在“两点一线”的活动范围,隔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要冲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遵照叶老的教导:要记着,作文这事离不开生活。
这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
作文源于生活。
朱熹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即为生活。
因此,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打破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厚障壁”,让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作文教学与生活超级链接。
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链接,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写作知识和训练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
1.贴近生活,接触实际叶老说:“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绝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
”造成今天中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假冒伪劣”作文出现的实质是学生的“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
要上作文了,教师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给学生命题,当中大多数教师凭经验给学生讲一下写前指导与写作要求,然后就是学生“闭门造车”,“假冒伪劣产品”出现。
如何克服这一现象,使学生能愉快地写作,而且写出“真、善、美”的作文?我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贴近生活,触及人生,瞻望未来。
不但要贴近家庭、校园“小生活”的实际,更要使他们放开眼光,透过院墙,注目大社会,诸如人口、就业、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土地节用、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反腐倡廉、扫黄打假等有关社会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尊老爱幼、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等社会公德老话题。
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新课标将写作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向自然,深入生活,去触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感,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情怀,促使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突出了作文内容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作文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张扬写作个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体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米”之于作文写作来说就是素材。
缺少素材,纵有再精妙的构思和技巧也是枉然,由此可见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源于生活,好的作品也来源于生活,素材就在生活中。
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注意观察和积累。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琐碎小事,都是可以拿来用的好材料。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观察生活是积累素材的必经之路。
当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每个同学接触的人、观察到的事不同,心中的情感自然千差万别,只要留心,身边事皆可入文。
作文要向生活敞开怀抱,新课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还要指导学生细心地观察、感受、体验,用心灵的触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让他们关注家人的个性特征、公交车上的言语交流、生日会上的感人情节、寒暑假的难忘旅游、画展上的艺术震撼等,从人的特点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自然和艺术中的审美,生活让学生的体验丰富,让写作的素材丰盈。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写作素材,捕捉自己觉得有趣、有意义的生活琐事、生活细节,通过对素材的收集整理,形成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从而保证他们有兴趣地参与写作。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打好习作基础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打好习作基础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要突破这一难关,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应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让他们有写的、想写。
笔者在小学二年级的期末试卷中读到一篇我外甥的题为“我学会了——”的习作:我学会了洗衣服一天,我一个人在家,觉得不好玩,我就打开电视看。
突然我发现我有十件衣服和四条裤子没有洗,我就去洗衣服。
我把衣服放在盆里,加了几勺洗衣粉,一会儿十件衣服洗完了,又一会儿四条裤子也洗完了。
我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挂了起来。
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她惊奇地说:“你真能干”,我高兴地说:“我终于学会洗衣服了”!不难看出,作为小学二年级孩子的写话,这是成功的: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无错别字……但细读就不难看出:这孩子没有洗过衣服。
(事实上他确实没有洗过衣服)他用两个“一会儿”就把洗衣服的过程概括了,怎么打湿,怎么搓洗,怎么清洗他全然不知。
不到一个月,我又读到他的一篇日记:7月26日星期五晴我在昆明军训了半个月,妈妈来接我到昆明野生动物园去看动物。
那里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我们把所有的动物看完后,就去看动物表演。
参加表演的动物有老虎、狮子、狗熊、猴子。
老虎和狮子表演了举杆和跳圈,它们就像我们体育老师举杠铃那样自如,跳圈比我们学小兔跳还快。
小猴表演了骑车,骑得真快!比马龙哥哥还骑得快。
狗熊表演了走钢丝,顺着走,倒着走,双手抓钢丝,腿朝天。
我觉得各种动物都表演得很精彩!我们会发现,日记的内容有了孩子“眼中”的东西。
这,是他亲身体验的结果。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
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新课标将写作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向自然,深入生活,去触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感,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情怀,促使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突出了作文内容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作文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张扬写作个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体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米”之于作文写作来说就是素材。
缺少素材,纵有再精妙的构思和技巧也是枉然,由此可见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源于生活,好的作品也来源于生活,素材就在生活中。
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注意观察和积累。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琐碎小事,都是可以拿来用的好材料。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观察生活是积累素材的必经之路。
当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每个同学接触的人、观察到的事不同,心中的情感自然千差万别,只要留心,身边事皆可入文。
作文要向生活敞开怀抱,新课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还要指导学生细心地观察、感受、体验,用心灵的触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让他们关注家人的个性特征、公交车上的言语交流、生日会上的感人情节、寒暑假的难忘旅游、画展上的艺术震撼等,从人的特点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自然和艺术中的审美,生活让学生的体验丰富,让写作的素材丰盈。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写作素材,捕捉自己觉得有趣、有意义的生活琐事、生活细节,通过对素材的收集整理,形成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从而保证他们有兴趣地参与写作。
小学习作教学心得 作文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
小学习作教学心得作文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完全可以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它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的新个性。
这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平时积累,因为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让写日记为写作提供素材。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比如:学校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形式写出来。
引导学生把握身边的资源.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等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当然要及时进行体验方法的指导,不放过细微之处,不放过情感变化之处。
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写好体验笔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以求生活给自己留下深刻的体验,也为今后的习作积累更多的真实感受,提供丰富的素材。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其实“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
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作文与生活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看田间绿草,听林中小鸟啾啾,写封信,写张请假条等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生活需要作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取材。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即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作文教学与家庭生活。
(一)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关于社会生活的素材,举不胜举,比比皆是,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大自然的花开花落阴晴雨雪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将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体验也肤浅,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关注生活。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自然神奇美妙,一切都在他们身边,只要他们稍微留意下就可以积累多种写作素材,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是否关注社会生活,其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是否丰富直接影响了学生这篇作文的好坏,因而关注社会生活是学生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里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讨:1、社会生活中的体验。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
作为教师应该给多点学生自由,引领他们走进社会,接触各色各样的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满足。
比如说,可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小交警”、“清洁队跟班一日”、“我是售货员”、“我是小记者”等活动,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和升华学生热心助人的情感。
2、大自然中的体验。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引领学生走向自然,不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看祖国河山,听鸟兽虫鸣,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
会更 加投入 、专 注。调查研究 的 内容很 广泛 ,如学 习了 《 访问环
保 专 家 方 博 士》 一 文 后 ,我 们 可
一
是 与生活密切联 系的。让学生走
出课 堂 ,变 客 观 接 受 为 主 观感
以安 排 学 生 对 本 市 的 环 保 情 况 做 个专项调 查 ,走 出家门 ,走上
陶行 知 先 生 说 : “ 会 即学 校 。 社 ” 社 会中有着许 多丰富 的题材 等着
的抄写作 业 ,用心 为学生推荐适
合 阅 读 的 读 物 ,鼓 励 学 生 多 看
书 ,多 吸收有益 的知识 ,帮助 自 己提高语文 学习 的效果 。如 ,在 教学 《 司马 迁 发愤 写 ( 记 ) 史 》 这篇文章时 ,在 课前鼓励学 生查 阅有关 司马 迁其 人的资料及 写作 《 史记》 前后 的有 关情 况 ,然 后 在 课 堂 上 交 流 ,这样 理 解 课 文 内 容 ,体会 人 物形 象就 水 到渠成 。
正 。这样 就使 自己所学 的知识得 到 了实践检验 的机会。 三. 选择 合适 的电视节 目
举 几得之效 。
二. 丰富的实践 活动 开展
语文不 同于其 他学科 ,语文
无 处 不 在 ,无 时 不 有 ,有 生 活 就 有 语 文 。 吕叔 湘 先 生 说 : “ 文 语
野 。教 师要 给学 生 充足 的时 间 ,
语文教 学要紧密联 系生活
嘲 夸 固 生
让生活走 进语 文 ,让语 文更 贴 近 生 活 ,从 而 让 学 生 走 向 社 会 ,把语文学 习与社会生活 紧密 联 系起来 ,这是 时代与学科 的要 求。在教学 中 ,我进行 了如下的
尝试 。 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 古人 说得 好 : “ 积 硅步 , 不
小学作文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格 。教 师 要经 常 引导 并带领 学 生参 与生 活 ,观察 、 体 验生活 ,积累有关 材料 ,互相 交流所得 ,记 录他 们 的见 闻和感 受 ,使 他们 在学 习中感悟 生活 ,在生
活 中认 识 世 界 ,认 识 自我 ,表 达 自己 的 真 情 实 感 。
输 出。作 前指导 一要夯 实表达 基本功 ,用扎 实训练 提高写作技巧 :二是打开学生思路 ,调动生活积累 ,
学生养 成观察生 活 、记 录生 活的 习惯 ,使 他们 的眼 睛和大脑 迅速敏 锐起来 。 “ 流动 H记”可 让学生进
入 一 个 “ 活 一 写 作 一 生 活 ” 的 良 性 循 环 轨 道 ,把 生
作 文》或几 百字 的优秀作 文 。如果 想更加 丰 ( )在 有 农 村 特 色 的 生 活 中 体 验 生 活 ,写 出 风 3
蕴 。所谓 “ 书破万 卷 ,下笔 如有 神”就 是这个道 读
理吧 。
2加 强 生 活 指 导 课 的研 究 。 作 文 前 指 导 是 学 生 .
习作成 功 的重要 保证 ,教 师要 充分调 动学生 的生活
积 累 和语 言 积 累 ,完 成 见 闻 、思 想 、情 感 等 信 息 的
流 写 作 。每 天 轮 一 个 人 。 写 作 内容 与 形 式 自定 ,任
把这 一切 的收获投入 班级 资料库 中 。同时开辟
第 二课 堂 , “ ” 出文 章 ,根据 兴趣爱 好组 织各种 玩
兴 趣 小 组 ,如 自然 科 学 社 、动 物 养 殖 站 、小 小 农 民 团 等 。学 生 通 过 参 加 自己 喜 欢 的 兴 趣 小 组 活 动 ,一 定 有 很 多 的 收 获 与 感 受 ,如 果 记 下 来 ,留 下 的 不 仅
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
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和体现。
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至整个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当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
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客观的方面是指文章的生活素材,这当然来自社会生活,正是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矿藏;主管的方面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同样来自社会生活,而不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
我们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所以,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作文教学就是要学生写真实的生活,什么是真实?真实就是文章同他所反映的生活相符合,这里的生活包括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一、写真实的生活,有助于扎扎实实地丰富生活积累有些人主张学生虚构,甚至热衷于提倡学生写幻想题材的童话之类。
这说,大部分文学创作是允许虚构的(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除外),但是,这种虚构是“有中生无”,而不是“无中生有”。
这就是说,虚构是一切可供想象的原始材料只能来自现实生活。
原始材料越丰富,虚构的天地就越宽广,想象的翅膀就能自由地飞翔;相反,原始材料越贫乏,虚构的天地就越狭窄,想象的翅膀就根本飞不起来。
所以真正帮助同学提高作文能力,不是去鼓励他们进行虚构,而是要求去写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去认认真真地生活,细致入微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库存,日积月累地做好作文的准备,从而在需要作文时觉得心中有底,有话要说,有事要写。
这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正道。
二、写真实的生活,有助于切实有效地打好作文的基本功高楼万丈平地起。
训练作文,同训练绘画一样,应当循序渐进。
从绘画来说,首先要学习写生,学习素描。
凡是真正有成就的画家无不如此。
徐悲鸿之所以成为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最杰出的画家,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有写生和素描的基本功。
吕琢 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
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来自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
语文这个交际工具是生活化的,是有灵性的,有色彩的。
从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一条准则是: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提高。
一、教师的生活性教师要把自己作为生活中的人的真实体验贯彻到教学中,使教学不脱离生活。
人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
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无为思想时,教师说:“我非常羡慕庄子的境界,但说句老实话,目前我还是无法达到老庄的境界,因为我还要想着评职称。
”这样,教师的生活感悟就会帮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这种抽象的哲理思想,进而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读出自己的感悟。
再比如,当谈到关于父母的话题时,教师不避讳说起自己对父母的亏欠,年轻时的不懂事,而今也未用语言表达过感恩,悔恨又犹豫的心情。
真情流露,学生十分动容,反而替老师出谋划策起来。
教师进而引导布置作文,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教师注意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生活性,并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不但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还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因为教师坦言自己的人生经历,师生关系也更加亲密。
在收获学生信任和尊重的同时,语文课也焕发勃勃生机。
二、文本的生活性文本是生活中的人写的生活中的事,同样离不开生活。
要理解文本一定不能脱离生活。
在阅读教学中,从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入手,最便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在学习《老人与海》一文时,笔者将海明威曲折顽强的一生、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文中“硬汉形象”作了详尽的介绍。
学生对生活中的海明威深感震撼,带着好奇和崇拜,学生很快进入到小说的情节中,对老人的行为和精神有了具体的认识,对小说的主题“老人是失败者还是成功者”的思索也能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
课后,不少学生找来原著细读,对海明威的其它作品也很感兴趣,实现了语文学习的拓展性。
所谓“识其人,亲其文”,文字背后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觉主动地亲近、探究文本。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并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如何把生活融入在教育教学中-精选作文
如何把生活融入在教育教学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可见,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它通过学生的体验施教,不见学校、教师和教材,但处处又似乎是学校、教师和教材。
在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理念的表达虽是林林总总,但就我个人体会而言,新课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这就要求一切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都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都必须与学生一起来进行。
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把教育教学和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呢?结合自己不成熟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
一、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品味生活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承认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因此,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的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并且主动参与的学习生活场景,更重要的是要把生动形象的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活动参与,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学会生活,从而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
例如在讲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以一组优美的图片导入――美丽的自然风光、奇妙的动植物,同时辅助以背景音乐,让学生去感知生命为世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图画再现情境,使学生视听等感观充分调动起来,在形象可感的情境中体验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可贵,激发起学生内心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评判生活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因此,作为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启发学生多思、多说、多做,让学生自己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生活中的两难问题。
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好多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
但实践使笔者认识到,不管哪种经验,都离不了多读多写,这是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既没有成体系的作文教程,也没有科学的训练序列,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时总是煞费苦心,惨淡经营。
学生作文能力低下,写记叙文主要表现在题材缺钙,思想贫血,文体失范。
针对这弊端,笔者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 从生活着眼,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题材库,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
学生的作文首先要写实,叙写真切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
关于写真实,笔者认为写真实就是写自己的真切的体验,亲历亲为的经验。
是一个普遍有待于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解决的问题,因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功课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和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样的生活怎能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均应尽力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单调的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使他们可以在愉快的心境下去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减轻作文的压力,丢掉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包袱,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2 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2.1关注生活中的感动感动是最大的生动!把生活中的感动写出来就是好文章。
如一位学生写《父亲》时有这样一个片断:……去年下雪放假,父亲来校接我回家,他站在小商店外,不停地踩脚,等我来。
我走近他时,商店老头告诉我:“叫你爸爸进来烤火,他都不来。
”我一下子泪如泉涌。
我想到了去年父亲来接我,他也坐在那里烤火却睡着了,结果我只好走回家。
父亲是生怕这次睡着才不进去烤火的…2.2感受生活中的经验经验在写作中是指经历和体验,真切的体验是一种最大的真实!一位学生写《捷径与弯路》:学校放假,我打的回家,司机绕弯,我很恼火,认为他在宰客,和他理论起来,他说放假会塞车的,绕弯方便。
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
语文课堂教学需紧密联系生活,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
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生活是一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不关心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一、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
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
而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造性。
二、体验感悟生活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亲自体验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
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例如我教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因天气恶劣不想上学爸爸是如何做的,学生们各抒己见。
作者的爸爸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狠狠的教训她,逼她去上学。
可是爸爸却暗中跟随作者,并去学校送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学生在 写《 我 的班 主任》 这篇 文章 时 , 容易 出 现恭维老师 、 虚构情节 的现 象。另外 , 由于心 智不够 成 熟, 多数学生不敢大胆地表 达 内心真 实的想 法 。这 时 , 教师应该委婉 地告 诉学 生 : 老师 其实并 不 介 意学生 写
可 能会 写 自己终 于 苦 尽甘 来 考 出 了 令 老 师 满 意 的 分 数 ,
而 学生 乙可 能 会 写 外 出 打 工 的父 母 终 于 可 以 回家 。学
生 丙会 用 记 叙 的表 达 方 式 和 特 定 的 细 节 描 写 , 来 阐 述 关
作文之前 , 经过激烈 的讨论 , 可 以激起 学生强 烈 的写 作
为之欢笑 、 愤怒 、 流 泪 。对 于 同一个 欢笑 的表 情 , 学生 甲
对于同一个事件 , 不同的人有 不同 的见 解 , 尤其是
对 于 那 些 想 象 力 丰 富 的小 学 生 。 深 入 的探 讨 , 可 以加 深学生对所写 内容 的理解 。况且 作 为一 名小 学生 , 他 们 对 事 物 的 认 知 能 力 尚低 , 学 生在彼此交 流的过 程 中, 可以取长补短 , 提 高 自己 的 认 知 水 平 。 事 实 证 明 在 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贴近生活 、 走进 自然 , 引导学生体会 秋景 的美。教 师可
以根 据 学 生 的 组 织 能 力 、 领导 能 力 、 观 察 能 力进 行 分
组, 带 学生进行一次真正 的实践活 动。通过这 次活 动 ,
学生可 以真实记录树叶的形状 、 颜 色、 大小、 脉络, 真 切 感 受 秋 叶飘 零 之 美 。 活 动 结 束 后 , 以小 组 为 单 位 , 整理
生 讨 论 问题 的积 极 性 。
例如 , 对于“ 秋天 的树 叶” 这个题 目, 多数学生可 能 觉得非常容易 写 , 但 是他 们在 写 的过程 中就 会发 现 无
内容 可 写 。 因 为他 们 缺 少对 树 叶 近 距 离 长 时 间 观 察 的 经历 , 也 或 许 萧 萧 落 叶 之 于 他 们 只 是 回 家 或 返 校 途 中 可 有 可 无 的风 景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教 师 应 该 引 导 学 生
作 文 教 学
作 文 教 学 必 须 紧 密 联 系生 活
丁 小 平
生活中 , 我们可 以用 多种 方 法来 记 录那些 令 自己 难 忘的事情。但对 于一些 美好 的经历 , 我 们 更倾 向于 用 文字去描述 。在小学 阶段 , 要让作 文走 向生活 , 让小 学生在实践 中找到写作灵感 。
作 文情景化 , 既可以提高学生对 生活 的热 爱程 度 ,
又可 以使 文 章 有 血 有 肉 、 有情 有 味 。 二、 作 文 讨 论化 , 提 高 写作 速 度
的表情 写一篇作 文 。面 对 四种截 然 不 同的表 情 , 每个
人 都 有 自 己独 特 的 想 法 。 由 于 各 自的 需 求 不 同 , 学 生
一
主任 教 学 风 格 、 为人处 世 、 外 貌性 格 、 对 学生 的关 爱程
度 和对 工作的负 责态 度 等方 面着手 。除 此之 外 , 学 生 可 以畅谈 一下 自己理 想 的班 主任 的样 子等 等。最 后 ,
小 学 生 就 会 带 着 自 己讨 论 的 成 果 , 信 心 满 满 地 去 完 成
、
作 文情 景化 。 丰 富 写作 内 容
这 篇作 文。另外可 以给学生一 个开放 性 的话 题 : 梦想 。
由于家庭背景 , 自身 经 历 的 不 同 , 学 生 的 梦 想 也 会 千 差 万 别。梦想不分大小 , 努力引导学 生树立 正确 的理想 , 支持学生课堂讨 论 , 是 教 师 义 不 容 辞 的 责 任 。 小 组 讨
作文源于生活 , 文章具有真实 性 , 才 可 能 引起 读 者 的共鸣 , 才 可 能 成 为 有 骨 有 肉 的 好 文 章 。而 对 于 小 学 生而言 , 只有 亲 身 经 历 的 事 情 , 写起来 才 会不 花力 气 , 才会感觉有东西可写有话题 可说。
论 结束后 , 各 组各 选一名代表 , 阐述 自己的理想 、 原 因、 计 划。教师应想方设法地促使 学生全 身心投入 到讨 论 问题当 中, 让 学生切身体会到讨 论 的意义 , 进 而提高 学
由此 可 见 , 讨论与交流环节 深入课 堂后 , 学 生 发 表
意见 的积极性得 到了提高。让小学 生作文 富有生 活气
息 已经 不 再 是 难 题 了 。 三、 作文分享化 。 提 高 写 作 水 平 你分享一个 观点 , 他分享 一个观 点 , 这 样 彼 此 就 有 两 个 观 点 。 因各 自思 维 方 式 、 考虑 问题的角度 不 同 , 每 个 人 写 作 时 对 文 章 的谋 篇 布 局 也 各 具 特 色 。 因 此 , 在
素材 , 然后再去写这篇作 文。相信这 次活动后 , 学 生会
有足够 的内容去写 、 足够 的感 情 去 抒 发 , 相信他们 写起 来 会 如 鱼 得 水 般 自在 快 乐 。
分享作 文的过程中 , 学 生可 以看 到不同 的叙 事方式 、 写
作 角度 , 从 而 提 高 自 己 的 写 作 水 平 。 让 学 生 在 分 享 的 过程 中 , 逐 渐 找 到 自己 的 不 足 与 长 处 , 体 会写作 的奥秘 与乐 趣 , 才 是 这 一 环节 真 正 要 实 现 的 目标 。 比如 在 五 年 级 上 册 习 作 五 中 , 要 求 学 生 根 据 所 给
愿望 , 促 使 学 生 在 写 作 时 充 分 融 入 自己 的 感 情 , 使 文 章
更美更贴近生活 。
于表情 的故事 ; 而学生丁会采用对 比的手 法来 使表情背
后 的 故 事更 加 饱 满 。学 生 之 间 互 相 评 论 作 文 , 学 习 摘 抄 别 人 的 好词 好 句 , 以 彼 之 长 补 己 之 短 。总 之 , 方 法 不 是 唯一的 , 只 要 用 合 理 的方 式 达 到 最 终 的 目的就 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