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生活--作文教学的泉源
生活--作文教学的泉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
”可见,文章与生活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因此,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将作文教学融于生活,是很重要的。
一、教师是学生发现生活的启蒙。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
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于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浏览,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二、动情是学生感受生活的验证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
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
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
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
如何将作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使 学生写作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 真情实感。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 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1、研修准备阶段 理论学习、形成调查方案。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进 一步提高理论水平。 2、初步调查、探索阶段 (1)关于写作方面,对本校小学和初中一些班级的学生 进行调查; (2)在调查、采集数据之后,做好对比、分析,完成调 查报告阶段性论文。 3、初步实践阶段 (1)以各班级的调查为载体,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 初步试验; (2)运用不断完善、成熟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写作。 4、完善实践阶段 (1)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学校推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 (2)完成阶段性论文。
研修活动方案设计(模板)
研修主题 背景原因 活动目标
活动步骤
如何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 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 感。”现如今,很多老师在教授作文写作时注重理论知识的讲 解,而忽视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作文课往往是老篇, 或者照抄范文,应付了事。
链接生活,激活孩子的表达写作欲望
链接生活,激活孩子的表达写作欲望摘要: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小学生怕写习作一直是语文学习中的顽疾,许多学生动笔前不知写什么,动笔时不知怎么写。
习作教学,也属实让语文教师煞费苦心,但习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习作而习作”的怪圈,却把习作要以生活为根基忘在脑后。
笔者就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的教学探索进行阐述,使习作充满生活的气息与情趣。
关键词:小学习作习作教学生活习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习作靠生活的积累,习作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习作的不竭源泉,远离生活的习作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因此,只有让我们的习作教学走进生活,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在阅读中学会“巧取材”,拟创新题1.培养阅读兴趣,广泛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课外阅读在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所带的班级每学期都有成系列的必读和推荐书单。
午读时间指导全班同学共同阅读必读书目,赏析评点,分享交流。
每月上一次阅读指导课,有阅读前指导、阅读中交流、阅读后分享等。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解决阅读障碍,交流学习心得。
推荐书目学生可以根据书单自主选择,每节课前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同学们轮流介绍推荐理由,互相影响,学会选书。
“献出最好的书,才能读到最好的书”,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充实到班级“图书角”,人人推荐好书,共同阅读好书,分享读书快乐。
2. 养成摘抄习惯,记录提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都不同。
如果不加记录,即使有再好的素材也会流逝。
重点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圈点勾画、作批注等。
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记录下自己的见解、感受,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
班内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
作文设计理念
作文教案设计理念:1、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
“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
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
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写作时也就会少些无奈。
2、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3、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
”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
注重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教学目标:]1.通过对童年趣事的追忆和写作实践,唤起孩子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进一步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和顺序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能把一件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表达清楚。
打破应试作文教学瓶颈
延宽泛 ,给考生提供 了广 阔思考 空间 的同时 ,也对考生 的深层思辨能力 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所 以一定要选一个 小角度 ,可以尝试反 面立 意 , “ 对 人 之常情 ”中 的某些 不合理 、不 合法 、 不高 尚、不进 步的做法进行 剖析 、批
判 , 思 出一个 好的主题 , “ 构 观点 ” 自然就 明确 了。而好 文章从来都是 落
此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 自己观点
调预设和构思 。因此 ,在 E 的作 文 l 常
教学中如何 体现新课标理念 、如何 开
与话题关系等暗扣方式来确定偏题与
否。
发学生的潜 在资 以为 ,教师可 以指导
考生从 以下几方 面去关注 。
一
.
天 津市 高考 作 文 :以 “ 人之 常 情”为题 ,写一篇作文 。这个作文题 目看似平常却大有写头 ,它沿袭 了历 年高考作文对 人生 、对生活 、对社会 的关注 , 是考察考生体味生活 、观察 社会 、感悟人 生的能力 。作文题 目外
把握独 特视 角 。做 到化 大 为
小
么 , 怎样 ,怎么办 。而关键的关键 会 则在 于尽 可 能多 回答 ,然后 去粗 存 精 ,去伪存 真 , 最后组织成文。
=. 紧抓观 点 亮点 。突 出新 颖别
致
的写作氛围 , 致力于写作水平的最终
提升。
评卷者往往紧抓作文 的观点 、关
注作 文 的亮 点 ,然 后确 定 可否 给高
词等方式达到 “ 化大为小” 。
福建 高考 卷作 文题 :三个人进商
店 ,分别买饮料 , 个买甜的 ,一个 一 买苦中带甜的 ,一个买淡的。根 据此 情景写一篇作文 ,题 目自拟。这 是一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作文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其次,新课标提倡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敢于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最后,新课标提倡作文教学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鼓励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同时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个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养成他们普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师生一同习作,激发自主习作兴趣,要写真人、真事、真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对习作怀有浓厚的兴趣是习作教学的最大成功。
写真人、真事、真话可以激发学生自主习作兴趣。
作文中要有“我”,表现血肉丰满、富有个性的“真我”,诸如描述“我”的青春梦想,倾吐“我”的肺腑之言,袒露“我”的心中至爱,诉说“我”的烦恼困惑,抒写“我”的理想追求,发表“我”的主张见解,表现“我”的气质风度。
只要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作文就是个性化的创作。
二、引导观察、体验,增强自主习作意识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然而常常有很多人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还没有学会“反映”生活的缘故,老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增强自主习作的意识。
1.指导学生细心观察。
观察不等于看,一定要细心讲方法,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写出的形象才会如生。
我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是:观其形色、听其声、摸其表、思其质。
在校园里要求学生观察班级里每个同学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观察每位教师在课堂上、生活中的举止、风度;通过语言、动作观察家庭成员在家里的不同表现;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职业、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行举止,诸如此类。
通过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而逐渐养成随时随地关注生活、发现美好,表达内心的自主意识。
2.引导学生用心感受。
学生每天生活在家庭、集体、社会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如受到别人的关爱、人与人的真情,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生活的乐趣,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观察、体验,从中积累素材培养“我要表达,我想习作”的主体实践活动,结合各项活动,为学生的主动习作提供帮助。
浅谈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浅谈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在老师的逼迫下,他们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感情虚假,语言苍白。
其原因在于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一、作文命题生活化小学生的作文,从命题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太多的限制,学生即便搜肠刮肚也写不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因此我觉得作文命题应生活化。
(一)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使作文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
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能激起学生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保证人人有话说。
(二)活用教材总体上,教材中安排的作文都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或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教材中的某些作文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很贴近他们的生活,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相隔太远,难以引起共鸣。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活用教材,用学生熟悉的同类事情或事物代替教材上的内容,实现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零距离的目标。
总之,好的命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适应学生的思想实际,让他们觉得作文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而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觉得写作是件很容易的事。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一)观察生活,提供源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不能离开生活。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首先从生活中优选典型场景,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学生的智慧可以从观察中得到启迪,写作的题材也可以通过观察汲取生活的源泉。
因此,为了广开“材”源,教师应打破课堂的界限,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二年级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
二年级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实践表明,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蓄素材,掌握技巧;历练学生倾吐真话,表达真情的写作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释放个性,放飞心灵,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善于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
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从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得知,一、二年级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升上三年级就直接面临作文教学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第一节作文课呢?并让学生喜欢上作文。
我觉得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其一、上好阅读教学的课,做到读写结合。
因为阅读教学的课关系到作文课的内容,以新课程人教版第五册为例,第一组课文里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习作的内容是《我的课余生活》,课文里都涉及到了,只是有的详写,有的略写。
《我们的民族小学》略写“跳孔雀舞”、“摔跤”,《金色的草地》详写在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爬天都峰》详写爬山,《槐乡的孩子》详写爬树勾槐米。
其二、以学生熟悉的活动为指导的范例。
小学生喜欢的课余生活主要有:游泳、跳绳、赛跑、爬山、踢球、画画、捉迷藏、摇呼啦圈、练武术等,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课余生活为例,详细说一说活动过程。
向学生提供一些表示顺序的关联词及活动内容的词语其三、降低要求。
因为是初次作文,所以只要求写一段话,不必长篇大作。
重点是引导学生把生活活动的过程写具体,也就是有具体的活动步骤。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文写完后,总认为批改好就没有事了,往往会忽略了评讲的过程,其实,作文的评讲和作前的指导一样重要。
善于积累 勤于练笔
善于积累勤于练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针对小学生作文时千篇一律、缺乏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内容空洞、不能做到“我手写我心”等现象,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让学生走进祖国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走进生活,勤于练笔,大胆尝试,鼓励学生用真情绽放作文之花。
一、多读好书,积累语言文字多读好书,积累好词佳句。
鲁迅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
”让学生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的语言素材,还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借鉴大师的作文方法。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在学生熟悉、掌握教材名诗美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向学生介绍优秀课外读本,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中国上下五千年》《福尔摩斯全集》《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专门的本子上;定期交流读书心得或者展示读书成果……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练词练句,活用语言文字。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方法、思想水平、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让学生多读几遍,做到熟读成诵,并模仿句子的结构进行练习。
但是,又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模仿训练,应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以优秀作品作为借鉴,进行多种变化的练习,使模仿训练成为培养兴趣、学习知识、提高智力、发展能力的学习平台。
二、走进生活,丰富作文素材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
”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一、问题的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高”为目标高,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真是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所适从。
“难”为操作难,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教师从审题到中心,从内容到语言,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习作时更是步骤繁多,选材、提纲、草稿、评议、修改,抄写,教师批改后还得再改,再抄,真是一道没完没了的工程。
“死”为形式死,教师常常不愿像准备阅读课那样去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起来总是走老路,规定要求、圈限思路,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不投入,,写作无激情,为作文而作文。
正是上述的“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根据以上情况,制订“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研究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2、在阅读教学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格式、遣词造句,谋篇面局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习作。
学生从范文中不但可以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学到范文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要是在作文课中直接讲解,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而通过学习范文,学生能自然领悟写作手法,此时作文,等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趁热打铁,减少了作文的困难度。
单元主题与小练笔的结合路径
单元主题与小练笔的结合路径单元主题与小练笔的结合路径2023-01-14 17:45:07公文范文丁卫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
统编丁卫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
统编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着明确的主题,这不仅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针对性的材料,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指导。
基于此,教师应探究单元主题与小练笔相结合的路径,指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统编教材所选的文章贴近生活,是学生练笔的范例。
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单元主题,掌握练笔的方向。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习作练习的题目是《____我想对您说》,习作要求是“有感情地表达”。
这一单元安排了几篇重点描写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的文章,向学生表达了父母之爱的无私与深厚。
其中,《父爱之舟》描写了“我”与父亲逛庙会的场面,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
教师在设计小练笔的时候,可以把握情感描写的方向,提示学生结合场景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慈母情深》的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不容易。
针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细节对人物进行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选读课文,通过父母语言上的对比展现出两种不同的爱。
教师可以从人物对比的角度设计小练笔,帮助学生把握练笔的方向。
练笔不同于写作,练笔的形式十分灵活,可以模仿某种修辞写一句话,也可以围绕主题写一段话,也可以根据文本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体会。
在单元主题与练笔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提取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可供练笔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经验。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表达技巧的范例,也为学生练笔提供了条件。
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导学生表达与父母之间的情感。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天津宝坻晓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贴近学生实际,是作文教学的本色。
纵观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由于受应试作文和文学创作的所谓作文高标准影响,作文教学被人为地拔高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教学高目标与低效率的矛盾十分突出,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非常普遍。
作文教学何去何从?关键还是要回归本色,贴近学生实际,扎实有效地稳步推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
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效果的优劣。
许多学生怕上作文课就是缺乏作文兴趣的缘故。
而缺乏作文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
学生自己的生活,是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因为生活中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当教师引导他们认识到作文就是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时,作文对于他们来说,当然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作文的兴趣自然就高涨了。
问题恰恰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虽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但为创作需要,这些生活往往是教师高度集中化了的、被艺术化了的生活。
对学生来说不是真实的生活,是远离他们实际的抽象生活,他们当然是不会感兴趣的。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
其内涵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写作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
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
写作指导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进行简单的字词句篇的“作文训练”。
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表 达 真情 实感 。 ”郭 沫 若也 讲过 ,习作 就要 “ 写 尔所 知 ” 。脱 离 学 生生 活 实际 、认 知 结构 、语 言水 平 ,对 小学 生 习作 统得 过
死 ,提 出过 高 、过难 、过急 的要 求 ,其 结果 往往 适得 其 反 。小 学 习作 教 学应 该贴 近儿 童生 活实 际 ,关 注儿 童精 神生 活 ,让 作 文 的过程成 为真实 的 、快 乐 的 、自由的生命 之旅 。
章 ,学 会 以热 情 洋溢 的语 言 去鼓励 同伴 ,让学 生在 互 相赞赏 中
享 受成功 作文 的惊喜 与乐 趣 。
三 、学 生 自由作 文
《 语 文 课程 标准 》要求 : “ 减少 对 学生 写作 的束 缚 ,鼓 励 学 生 自由表达 和有 创 意 的表 达 。”教学 实 践证 明 ,只有 当学 生 能 够真 正 “ 自由表 达 ” 时 ,才能 “ 情动 而 辞发 ” ,才 可能 出现 “ 有创 意 的表 达” 。 1 . 营 造 自由表达 的 氛围 民 主宽 松 的习作 环 境 ,开放 自主 的 习作 内容 ,平等 愉悦 、 充 满人 文气 息 的 习作气 氛 ,才 能发 挥学 生 的积 极性 与 主动性 , 激起 作 文 的情绪 。而学 生 习作 的情 绪被 调 动起 来后 ,表 达的 潜
一
、
真 实 作 文
好 文 章 有 若 干 标 准 ,其 中 很重 要 的一 条 就是 要 有 真 情 实 感 ,有 一 句话说 得 好 : “ 文 章应 该事 真 、情 真 、理真 ,否则 就 犹如 剪 彩 为花 ,刻 纸 为 叶 ,不可 能有 生命 活 力” 。然 而 ,当前
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
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健康小学作文教学集体备课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最好的体现之一,但恰恰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及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可是,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过着的是“托管——学校—托管”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长久地体验统一的生活节奏,长期生活在没有个性的环境中,长久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这使学生生活积累匮乏,其创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其作文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素材的缺失,积累的匮乏,思考的限制使得众人千篇一律。
特别是在怎样把文章写的生动具体上,学生更是象挤牙膏一样,挤不出多少内容。
基于这些缘由,我们学校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探讨:如何发挥我们学校的优势,弥补学生生活空间限制的不足,让学生写出贴近自身生活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细致具体地描绘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便确定了研究的目标——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备课一阶段:弄清年段特点,分析学情,准备把握目标,形成有效计划。
1、为了让我们的备课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我们开学作文根据内容以及形式分类,分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年段特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掌握2、紧接着,我们又再一次的学习了课标对中低高段作文教学的要求,重点针对本年级段教材说明,教材分析中的作文这一块进行解读与探讨。
对教材各单元内的作文这一板块的要求进行深入分解,提出达成的阶段性目标。
3、接着,再统一组织全年级进行作文摸底。
针对教材及课标的要求进行分析。
找到症结,提出相应的目标与计划。
4、最终确定目标方向:让学生的作文因为贴近生活而更生动5、解读目标:这是最终的结果,更是一种方向与途径。
贴近生活是根本,如何贴近生活是关键,写得生动具体是结果,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主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为语文老师,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但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
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
看到这些习作,就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
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第二学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力,语言方面是片段训练却强调了对习作有兴趣,这样的要求是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按新世纪的人才标准提出的。
有利于克服写作畏难情绪,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三学段篇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一、阅读积累,习作兴趣。
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二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二、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课标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听说训练不同,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要人云亦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教学设计:水果选美大赛。
1.激情引趣,自由表达
1.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两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1)黄铃铛,没声响,闻一闻,喷喷香,剥开里面瞧一瞧,住着一群小月亮。
(橘子)
(2) 生的儿子多,各个黑脸膛,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
(西瓜)
1.2 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与水果有关的游戏。
板书:水果选美大赛(教师板书写艺术字,更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
1.3 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同学们必须多发现水果身上的美。
评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地把“观察、发现”引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发展了能力。
2.自主创新,丰富语言
给大家展示美的机会:你喜欢哪一种水果,发现了哪些美?
可以用水果自述的形式,可以自由结组以水果家族表演的形式(如相声、广告等)展示,可以编成小诗或儿歌,还可以编写小童话等。
总之,鼓励同学大胆创新,只要语言生动,能够展示出水果的美就是成功。
全班交流,自由展示。
大赛结束,根据学生的表现集体讨论,评出特色奖、美味奖、创意奖等。
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师总结:同学们的表现真棒。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有我们不断细心地观察、发现,才会伴随收获的喜悦;只有勤奋的人,才会不断品尝到丰收的硕果。
老师希望同学们多细心观察,勤动笔。
有这样一句话“常写手能顺,多写笔生花”,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写好作文。
3.因势利导,自由写话
目的:在学生沉浸其中,意犹未尽之时,及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写下来。
学生们一定会洋溢着喜悦之情,奋笔疾书。
评析:小学生好表现,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及时引导孩子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写下来,不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此时学生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充分感觉到写话的乐趣。
4.积极评价,促进写作
对于写得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如评选出佳作投稿、请小作者上台宣读等,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两段较好,也要给予表扬,让每个孩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