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合集下载

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新的时代,新的潮流,新的一代,新的观念,青年学生的思想方法、文化观、价值观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与我们虽然有着不大的区别,但是与我们却形成了一种明显不同,由于我们的思想认识有点跟不上他们的步伐,未能及时地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自己。

致使我们对现代青年的认识,缺乏一种正确、客观的态度。

他们绝不是一无是处,相反,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

因此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先弄清现在大学生的现状,以便有的放矢的做好工作。

一、当前青年学生的基本现状学生现状,不容乐观。

他们有进步的一面,积极向上、热情活泼,接受新事物快、讲义气、重感情、敢说敢做等等,他们的主流是好的。

当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由于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多种不利因素影响造成。

大的方面,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不可低估,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论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团结协作精神不强和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影响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

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纪律观念差,环境卫生意识差,言行举止缺乏文明礼貌,吃喝穿用上攀比,抽烟喝酒口吐脏话,冲动暴躁、沉醉网吧等。

学生的这些不良表现,不是其本质所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是可以改变的。

只是我们的认识深度不够,没有摸清问题的症结,教育方式不得法。

当前,做学生工作确实难度很大,班主任工作更难。

体味人生,苦辣酸甜。

做班主任工作同样如此。

劳累无所谓,不被理解甚至被误会也无所谓,班主任工作真是有苦有乐也有气。

工作没起色,苦恼;学生有进步、有成绩,高兴;为了学生辛辛苦苦、真心实意,最后却被学生家长误会、埋怨甚至辱骂,生气的情况均有。

三贴近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三贴近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三贴近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三贴近”是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进行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应该细致全面地从九个方面进行思量,即“三贴近,九思量”。

一、贴近学生,做到三思量贴近学生,是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经验与思想情感来备课与教学。

1.思量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在13至15岁之间,富有朝气,对一切感到好奇,但对身边人与事认识不深,也有许多的困惑。

因此,我们的教学环节、情境的创设等都要围绕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

2.思量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

初中生知识储备不多,生活经验不丰富,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是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设计,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储备,否则,学生就没有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

3.思量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学生在想什么,关心什么,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掌握的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触动人心的教学情境,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二、贴近生活,做到三思量贴近生活,是指思想品德教学应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进行素材资料的选择、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结论的生成等,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思量学生的家庭生活。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有选择地联系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话可说。

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有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存在很多的心理障碍,应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2.思量学生的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圈,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把教师的工作生活拍成视频,然后展示大量学生自己的照片,包括他们在文体活动、疏散演练、课堂上的表现,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3.思量学生的社会生活。

初中生的社会生活相对较少,我们在教学时,应尽量根据教材需要,多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1. 引言1.1 引言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堂中,践行“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学习需求、贴近学生心理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善于洞察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

只有真正贴近学生,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德育教育中取得成功。

践行“三贴近”原则,意味着教师需要放下身段,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和他们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只有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让德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

通过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的德育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2. 正文2.1 践行“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践行“三贴近”原则是指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要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意味着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践行“三贴近”原则对于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真正贴近学生,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2.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的重要一环。

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

德育课堂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话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

三贴近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三贴近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三贴近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当前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

“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学生”,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实现“贴近学生”要求的先决条件。

“贴近学生”,首要是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给予正确的价值指导,但教育工作又不能只靠空讲道理,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师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成为学生思想碰撞,激发智慧之花的途径。

通过几年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在德育工作中贯穿“三贴近”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贴近学生,使德育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着点,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理念感召下,德育工作要努力贴近学生,让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在同伴教育与自我管理中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1.1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理品质的形成,今后的人生道路都将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贴近学生心灵,拓展自主发展空间:班级德育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用爱心去激发和鼓励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性的言语。

注意开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教育的意识。

从班干的选拔,优秀学生的评选,都遵从民主程序,不是班主任指定,搞一言堂。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独立开展一些活动。

(2)贴近问题学生,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问题学生,自卑感强,自控力差,自我教育能力差。

关心问题学生首先得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要给他们以人格的尊严,要以平等态度来关爱他们。

摸清后进生状况,分类教育,分层施教。

使班里的优秀生和后进生结成帮扶对子,思想上引导,学习上鼓励,生活上帮助,心理上疏导。

形势与政策教学如何做到“三贴近”

形势与政策教学如何做到“三贴近”

3 . I 形势与政策教学如何做 到贴近 实际
我 国正 处于 全面 建成 小康 社会 时期 和“ 十 二五 ” 规 划发 展的 2 _ 2 教 学内容选取难 形 势 与 政策 课 程 课 时 少 , 要 讲 的 内容 很 多 , 在 如 此 繁 多 的 重 要时 期 , 同时 也是 社会 矛盾 较 为 明显 的大变革 、 大发 展和 大跨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 分类 号 : G 6 4 1 l “ 三贴近” 的 概 念 界 定
Hale Waihona Puke 在进行 中的事件 , 又不敢讲 , 怕 出错 。比如中日钓鱼岛之争 ,
“ 三 贴近 ” 是我 们 为 了研 究 和 表述 的方 便 , 定 义 的 一 个 概 很多教师对争端的来龙去脉并没有 完全讲透,对可能的结果 念 。简 单 地 说 , “ 三贴近” 就是指“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 近 学 不敢 拿 出 自 己的 观 点 , 人云亦云 , 不 能吸 引学 生兴 趣 。造 成 这 生” 。“ 三 贴 近 ”就 是 要 使 我 们 的 形 势 与 政策 教学 无 论 从 内容 种 情 况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分 寸 难 于 把握 。 还 是 方 法 上 都要 尽 可 能 地 贴 近 实 际 、 贴 近 生 活 和 贴近 学 生 。 贴
内容中要精 挑细选 , 一要有基本 原理 , 二要有 国内外政治经济 越 时期 , 呈现 出 了不 同 的思想 文化 和 价值诉 求 , 社会 现 象和社会
活贴近的 内容 , 避 免“ 高、 大、 空” : 贴近学生 , 就是要让我们 的 教 学 方 式方 法 , 将 P P T课 件 内容 活 化 , 激 发学 生 学 习兴 趣 , 优
教 学 反 应 学生 的需 要 , 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不 仅 增 长 学生 的 化 教 学 效 果 。

“三贴近”原则让思品教学魅力无限

“三贴近”原则让思品教学魅力无限

“三贴近”原则让思品教学魅力无限“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三贴近”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懈的追求;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教师如果在教学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三贴近”原则,就会使课堂教学不落俗套、不生搬硬套,课堂效果自然有效、生动、丰富。

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借助以下形式来落实“三贴近”原则,努力营造生动的、生活化的思品课堂。

(一)贴近生活,充实课堂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的设计如下:(1)课前调查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讲解“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乡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

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城乡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乡镇公路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研究计划01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研究计划01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的德育方法创新的研究
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从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09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9月)
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研究,明确成员分工。

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提交专家指导、论证。

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0月)
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开展本校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调查,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运用一些德育生活化的策略开展研究活动,并做到每个月总结一次,在总结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采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组织推广,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在本阶段,课题组成员做理论学习笔记和摘记,并把研究过程的一些研究案例汇编成册,如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及实施案例,学科渗透设计方案及实施效果分析等,最重要的是提炼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途径和方法等,展开研究。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摘要:德育改革近近际人之之想之需革践将要贴生活,贴实,以为本,要急学生所急,讲学生所,解学生所。

在德育改实中,要德育主体置近源融入于生活,德育目标贴生活,德育内容于生活,德育工作学生生活。

关键词:生活际实学生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东汪摘要:贴贴急贴关键词:一、实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的必要性德育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道,作用显现。

德育渠日趋课程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但由于人们认识上在一些途径存误区,部分学校视开设德育课作为一种式,将其看做是完成仅仅形上布置的。

德育工作采取的主要手了简单说教还是简单级任务段除说教,使得一些心目中认为“学考知识是实,德育工作是空”的试学生对德育工作到厌,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也不利于感烦严学生成正确的观、人生观。

养世界德育课堂教学必须注重近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和生活实际,特贴别是在课堂上,要学生基本的行为范和准则,突出引导学生告诉规学习如何做人,这经成为教师的识。

那么,如何进行“ 近生已共贴活、近实际、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呢贴贴 ?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的实践“ 近生活、近实际、近学生的德育”就是德育要近学贴贴贴贴生心理,学生所,讲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需,切实提高学生的急急政治思想道德平和认识判断能力。

以学生所关心的人、事、物为水切入点,实现德育过程生活化,生活过程德育化。

它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做到将德育主体置于生活、德育目标近生活、德育贴内容于生活、德育工作入学生生活。

源融(一理论学习,教育观念)加强转变有道德的教师才会出有道德的学生。

因此,实施“ 近生培养贴活近实际的德育”首先要有道德的教师。

我们组织教师贴改革培养学习民道德建设实施要,观看师德启示录,成功《公纲》《》听《教育讲座,开展“心系教育,在育人”“诚信做人”等活动,》志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素,他们的意识。

养增强责任(二德育,丰富活动内)拓宽途径涵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成教育其调教育养尤强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以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实事求是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以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实事求是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以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实事求是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实际效果的取得。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方法,以实际出发,贴近生活,注重实际效果的取得。

一、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面、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易于理解。

二、注重实际效果的取得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实际效果的取得,这也是实事求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和案例,进行教学演示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且在实践中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在教授化学实验时,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并且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可以运用讲授、演示、实践、互动等不同的教学方式,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网络教育等,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注重学生参与,实现授课的双向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参与,实现授课的双向性。

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创造优秀的教育成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小组讨论、展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以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实际效果的取得,是实事求是教学的重要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授课的双向性,以创造更好的教育成果。

如何体现三贴近原则

如何体现三贴近原则

如何体现“三贴近”原则
教学中贯彻“三贴近”原则,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内容目标的共同的必然要求。

通俗地讲,“贴近实际”,就是在思品教学中坚持立足世情、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知道国家的发展状况,把握自身的发展环境和存在价值,从而使中学思品教学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把思品教学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品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

如何才能在国情教育中体现“三贴近”原则呢?
1、努力贯彻“三贴近”原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主动和实效性。

在情境的设置上,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现生活化;问题的提出,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关注,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课堂练习能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注意启发性、开放性与探究性
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和爱国的激情,对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三贴近”原则,使其不落入俗套、生搬硬套,且来的自然有效,我们必须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体验和认知。

教育实践活动三个贴近

教育实践活动三个贴近

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需求、贴近教育目标,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贴近学生实际1. 关注学生兴趣和特长教育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使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例如,针对小学生,可以开展趣味运动会、手工制作、绘画比赛等活动;针对中学生,可以组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

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场、博物馆等地,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成就;可以开展环保宣传、交通安全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活能力。

3. 贴近学生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

例如,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团队建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贴近社会需求1.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实践活动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福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 贴近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实践活动应贴近社会发展需求,关注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战略目标、掌握产业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帮助学生了解新兴产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3. 贴近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实践活动应贴近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和经济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树立“三贴近”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环节

树立“三贴近”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环节

树立“三贴近”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环节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关键词:课堂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政治课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环节,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三贴近”根据“三贴近”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知识能力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角度转化。

(一)从知识和技能角度看。

所谓的知识和技能其实就是生活的知识和生活的技能。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三贴近”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能力,对先进文化生活的认同能力。

(二)从过程和方式上看。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通过搜集和处理生活信息,获取新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将会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对自己的生活道路进行自主探究。

另一方面,必须引导学生憧憬美好生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教学准备“三贴近”(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即贴近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学生自己的切身感受。

教师三贴近心得体会

教师三贴近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以“三贴近”为指导思想,努力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我对“三贴近”教育理念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贴近实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为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时事,将时事热点融入课堂。

通过分析时事,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我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三贴近”教育理念的核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贴近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我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

2. 沟通顺畅,增进理解。

我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他们的特长。

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总之,“三贴近”教育理念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情教育要做到“三贴近”

国情教育要做到“三贴近”

国情教育要做到“三贴近”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第二中学付丙森 2011年7月29日10:50“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就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知晓国家的发展状况,把握自己的发展环境和存在价值,从而使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贴近生活,就是把思想政治教学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

贴近学生,就是把思想政治教学深深扎根于学生之中,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愿望,使思想政治教学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一、国情教育要贴近生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是最主要的,《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

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它内容。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闻人物,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

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分析,揭开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朝鲜半岛六方会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

“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2010广州亚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三贴近”原则

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三贴近”原则

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三贴近”原则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也为有效教学的落实提供了一种思路,那就是在教学中要紧紧把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来组织我们的教与学。

关键词:政治有效性三贴近有效教学观倡导以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力求通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得快乐、学有所得、学出意义。

具体到思想政治学科,有效教学的实施最终体现为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教学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相应的提升。

不管是从老师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法的角度,其核心都是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有效教学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学习期待、要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因此,有效课堂就应当更加体现“三贴近”原则。

那么怎样落实好三贴近原则,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呢?1 优化备课,注重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鼓励教师和学生一道对教材进行重构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当然有其不可替代性,然而教材又因为它的普适性必然导致针对性。

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好三贴近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本校学生的情况尝试作出个性化解读,对教材的基本观点进行梳理,对教材的探究材料进行筛选,尝试用本地区、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材料替换那些不利于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材料。

笔者认为,对材料的解读应提倡师生的共同参与,参与的形式有多种,比如通过让学生事先预习,之后教师再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就可以知道学生之所想。

通过这样的解读,教师后续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贯彻三贴近原则,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学生乐学,促进有效教学。

2 优化师生关系,坚持以生为本,,关爱学生,以情提效落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三贴近原则,还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增强情感投入,充分发挥好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政治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离开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等情感基础,教育的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

如何让主题班会教案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学生?

如何让主题班会教案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学生?

主题班会教案的编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体现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让主题班会教案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主题班会中的作用在主题班会教案的编写中,我们需要牢记的是:学生是主体。

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在主题班会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翁。

在编写主题班会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主题班会中来。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好主题主题班会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不能只关注教学大纲,而忽视学生的现实生活。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特点等情况来设计主题,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例如,可以选一些轻松、活泼的主题,如“我们的幸福生活”、“做个好小市民”、“环保行动”等,这些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三、增加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除了选好主题以外,如何让主题班会教案紧密贴近学生?我们还需要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小组讨论、问题探究、互动交流等方式。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结合多元化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感多元化教学方式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设计教案,例如,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游戏、视听课件观摩、情境模拟等。

这些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感。

五、注重评价方式,提高主题班会教案的教育效果在编写主题班会教案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评价方式的设计,以提高主题班会教案的教育效果。

我们应该根据主题班会的不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小练笔、小练读、展示汇报等。

这些方式都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表现,并能够为教师设计下一步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整体育人的重要部分。

德育教育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的任务是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的教学中,从而使德育教育成为学 scientificattitude 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

「三贴近」是指教育方式与学生生活贴近,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贴近,教育形式与学生需求贴近。

要将「三贴近」理念贯彻到中职德育教学之中,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需要以下几点:一、语言表达简洁明了,贴近学生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以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

在教学中,要运用幽默、诙谐、夸张等手法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通过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二、情境模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德育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体验德育教育内容。

比如,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如何处理不当言行、诱惑等情况,教育学生如何保持心态稳定。

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德育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

三、多元化评价,贴近学生需求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以外,还可以采用讨论、小组活动、实践操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正反馈,增强信心和动力。

通过践行「三贴近」原则,中职德育课堂可以更好地活起来,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三贴近”原则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三贴近”原则解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三贴近”原则解读周家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其四大特性。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这是《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明确界定。

课程性质决定课程的内容目标和课程的实施要求,课程理念要与课程性质相适应。

由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原则,则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内容目标的共同的必然要求。

通俗地讲,“贴近学生”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或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都不是我们所要求的,如对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道理,教师再大讲特讲,同样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关切,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问题的解决,即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满足学生生活、成长、发展的需求;还要求教师在情感上与学生相近、相通;等等。

“贴近生活”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真正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无论是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探讨话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逻辑关系,还是结论的呈现,都应该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

即,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品德的养成回归生活。

没有生活的品德教育是无源之水,没有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将会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

“贴近实际”要求我们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品德规范的养成联系实际,不脱离实际,不回避社会生活实际现象和问题,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分析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回避现实,不敢直面热点、焦点、疑点问题的思想品德课,没有说服力,没有可信力。

教师演讲稿接地气

教师演讲稿接地气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如何做一个接地气的老师。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接地气?接地气,顾名思义,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如何才能做到接地气呢?一、了解学生,贴近生活接地气的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1.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2.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二、尊重学生,平等相处接地气的老师,要尊重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1. 尊重学生的意见。

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3. 关心学生的生活。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三、创新教学,贴近实际接地气的老师,要创新教学,贴近实际。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实践环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3. 联系社会热点。

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将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国家大事。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接地气的老师,要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1. 传道授业解惑。

我们要尽职尽责,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2.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有效教学的探索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唐丽华
近年来,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以及普通高中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出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大多数学生不仅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非常薄弱,就连身体素质的下降和运动能力也很令人担忧:学生的上课精神面貌和纪律问题成为最困扰体育教师的问题,不少学生站没站样、动无动相,甚至连老师组织的一些体育游戏也不会玩。

体育课的教学“无奈”地成为老师“强迫”学生运动,学生又想尽办法逃避的恶性循环的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然而,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是他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校还有诸如“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中许多人将进入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其中韵律体操、运动游戏等体育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为了改变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厌学的被动局面,完成体育课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目标,从2003年开始,我校的体育教学围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思路,开展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改革的方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标准》要求学校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结合我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学生上体育课没有运动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不具备相应的运动能力,就像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人,不可能有学习状态一样。

而学生没有运动能力又与我们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有关。

事实上,以往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老师们的一相情愿,所教内容连老师自己都觉得枯燥无趣,教师只是机械的在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而学生因为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上课就会无精打采,进而轻易放弃学习,结果是
使教与学陷于两难的境地。

因此,我们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提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理念,开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探索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三贴近”为原则,改革教学内容
一是要重视基础,贴近生活,坚持体育课要教给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技能。

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动作,人每天都在行走,但走路的身体姿态、步法、节奏、躯干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面貌,而处于良好的状态正是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成功所需要的技能。

二是从简单开始,贴近实际。

强调体育要教会学生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技能,如上肢、躯干、下肢运动的动作和走、跑、跳、的技术方法,使运动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能,直至发展成专长。

三是从美育入手,贴近学生。

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女生爱美,男生好酷的特点,把基础动作教材通过艺术装饰的方法,如:欢快优美的音乐、丰富的队形变换、亮丽的动作造型、具有时代感的表现形式等,使看似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乐趣和美感。

此外,我们认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动”起来,学习才能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依赖走向独立,从独立自主走向探究和发现,从不断追求走向勇于创新,取得更大的成就。

按照上述原则和观点,目前我校已开发了数十种既有健身强体功能,又能表现美、创造美的校本教材,如校园集体舞、轻器械健身团体操、健康搏击操、民族韵律操等内容。

这些教材从学生中来,在实践中提炼生成,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同时,校本教材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逐步提高和探索意识的增强,也在不断的改造和升级,使之更加完美和富有挑战性。

(二)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怎么样传授。

传统的体育教育中,学生基本上采用的是被动性的学习方式,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跟着练什么,学生可以不用动什么脑筋地进行机械的练习。

这种教学方式对在掌握现成的、简单的技术动作有一定的作用,但无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采用教师传授、演示的教学
方法的同时,结合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每次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是:
·以师生共同编排的健康操或体育舞蹈为热身运动;
·教师讲授学习内容,进行示范和技术方法的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体验技术要领,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不规范的技术动作进行纠正,对典型的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及示范;
·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进行巩固与提高的练习,同小组的学生在练习中相互指导,交流学习体会,教师对各小组的训练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小组练习中,既可以是对教师安排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也可以是进行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的练习,例如健身操或体育舞蹈动作的编创。

在教学实践中,这一环节是最受学生喜欢的;
·各小组分别向全班作汇报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教师分别给予评价;
·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了如单人或集体跳绳、障碍跑,有氧运动和花样跳橡皮筋等内容,让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自主创编民族韵律体操作放松运动,调节身心,陶冶情操;
·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整个教学过程,由于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演习等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课前的教学设计、课中的指导和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调控等方面。

(三)课程改革的配套措施
1. 转变学生观,主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认为,如果把学生看成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的“差生”,那么教师的工作无论多么努力,多么出色,工作对于教师只能是不断的“痛苦”的过程,绝不可能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乐趣。

相反,如果教师相信学生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使教学成为释放学生潜能的过程,教学工作就会成为师生享受生命的过程。

另一方面,中外的许多教育经典事例说明,学生往往是因教师的人格或教师的某一言一行而改变他的人生,学生还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进而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因此,我们提倡先做学生的朋友,再做学生的老师。

通过真诚地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们的爱好、特长,倾听他们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进,“刻意”对学生的优点和大加赞赏(曾有学生在周记里写他因为被体育老师表扬而激动了一个月),师生的关系融洽了,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也就得心应手了。

2. 将体育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体育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锻炼是以人体自身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

体育技术结构本身蕴含着动作美,通过运动可塑造人体美,通过动作展示可表现美、创造美,提高鉴尝美的能力,把体育于美融为一体,还可陶冶美好的情操。

我们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爱美的特点,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的美育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建身心安全而有秩序的课堂环境
创建身心安全、有序的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开展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更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减小妨碍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表现的压力,消除不安心理和增加探索精神,避免不当行为,保证学习和表现的质量。

一方面是学校投资兴建了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5个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室、跳健身操的音响等硬件设施,配备了必须的体育运动器材以外,另一方面是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做好运动场地以及运动设备设施的安全与防护工作,特别是要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动伤害做好充分的估计,并在备课中做好相关的预防和保护措施,而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做好教育工作并教会学生进行自我保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经过近几年体育课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在体育课开展的有效教学的探索是有成效的,体育课已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课程之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出以看到学生既主动又兴奋地投入教师引导的学习活动中,学习热情异常地高涨;而毕业的学生中许多由于身体素质好、运动技能强、精神面貌佳而受到单位的重用,近年来我校幼儿教育毕业生工作后,许多同学创编的幼儿体操得到单位、家长的好评,很快成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徐德英同学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工作仅有四个月的时间就被单位评为年度优秀工作者,也有的毕业生成为健身俱乐部的教练。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也从学生的进步中获得了职业的成就感和工作的动力,享受到教育事业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