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张俊陈福满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万方3000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数学的学习的过程和现实生活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已经提出了数学学习要做到从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关键字:数学学习;生活实际;抽象;问题
正文:
新课程标准对于当前我国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这就要求当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做好学生学习空间的扩展工作。对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让学生们能够做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实现学习素材,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知识的空间。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引并引进具有时
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内容。例如,我们学校举行公开课“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根据生活中经常做的买菜呀、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女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小同的菜……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再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应用题”时,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录象:一辆公交车上有28人,到了第一站下来15人,又上来9人,车上共有几个人?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小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方法的练习,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思维方法等都为解决问题服务,而问题的解决不是独立于生活之上的,而是融入生活实际当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总结方法,提升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面对相对、相向等许多名词,学生很难一下找准对策,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运动场上,采取比赛、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相关问题,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化解难点。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简化数学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分析能帮助学生找准
关键,抓住重点,而一味地就数学问题来分析,往往不被学生认可,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分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4 的乘法口诀》时,我们借助学生常见又喜欢的糖葫芦,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红果穿糖葫芦,通过每次穿红果,发现每多一串,就会比上一次多4 个这一现实,进而很容易理解了口诀的形成过程,也就很容易记住了。
四、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陈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册的书,他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 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 本。那么他带的钱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时,就要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巩固新知识
学生在学习了某些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得到巩固提高。比如:教“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根据“3、30、3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且用等号把这3 个数连起来?”学生陷入了沉思。一会儿,学生就联想到人民币,分别加上元、角、分,即3 元=30 角=300分。这
时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连起来?”这时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加上小数点,把三个数连起来即“3 元=3.0 元=3.00 元”。这样做既创设了学生乐学的氛围,激发了对问题的吸引力,又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过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形式化。
五、拓展教学空间,数学联系生活
打破以教室为主阵地的“小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拓展教学空间,把教学可搬到校园、商店、银行、家庭、田野等,这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商店学会合理的消费购物,在银行学会储蓄,在家庭学会理财,在学校学会帮校长设计规划……这些生活中的经历会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以便为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基础。数学问题产生于生活。所以,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先了解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利用生活经验,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我们所谈论的应用题教学也是从生活中联系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题”与“生活”中思考、联系、区别。达到理解应用题之目的。
六、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想抓住学生,使学生尽快从课间的游戏兴奋状态回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选取日常生活片断,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观察、欣赏、思考的同时,有了探究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速度》一课时,我截取奥运比赛刘翔冲刺片断,让学生在观察中发
现信息,告诉学生飞人刘翔之所以能成为“飞人”就是因为100 米的距离,他比别人用的时间都短,进而激发学生弄清“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究竟是什么。
七、加强实践操作,培养能力
要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会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学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比如:教了“实际测量”后,可让学生测量计算学校课桌和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先测量出课桌和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能算出它们的面积。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小结:
总之上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找寻相关的教学素材,实现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引导,锻炼的学生的手动和实践的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运行,最终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桂炉. 贴近生活实际,发展数学能力[J]. 商品与质量,2010,S3:74-75.
[2]常东.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Z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