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贴近生活,体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教学案例贴近生活,体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案例旧县游墩小学陈忠伟国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这就说明:数学教学空间是不能只局限于书本里知识,数学知识应该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且学生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自己的生活背景,这中间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再从现实中学数学、做数学,让数学知识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片断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多应用题(板书:应用题),这些应用题记录的是我的学生杨美芳在星期天“当家”的事,(学生愣了:“当家”的事跟数学有什么关系呢?)师:杨美芳同学是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记录“当家”的每件事情,你们想看吗?(学生兴趣很足)师:老师要求你们边看边动脑,看谁的收获大。
出示:因为是弟弟同学的生日,杨美芳拿了80元零用钱给弟弟买了6朵鲜花,每朵2.5元,还有一盒蛋糕。
问多少元一盒?师:谁能把自己的解法说一说?生:用算术方法解,数量关系是:一共的钱-6朵花的钱=蛋糕的钱师:还有其他解法吗?生:我用方程解。
师:怎样列方程来解呢?一边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生:我的数量关系是:6朵花的钱+蛋糕的钱=一共的钱师:你设什么为X呢?生继续回答:解设:设蛋糕的钱为X元。
师板书学生的解法:6×2.5+X=2015+X=20X=5师:这个问题同学已经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来解答了,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用方程方法来解答,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生:蛋糕的钱+6朵花的钱=一共的钱一共的钱-蛋糕的钱=6朵花的钱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X=6×2.5X=20-15X=5师:一道题用两种方法解答,如果结果相等,说明解答对了,这也是一种验算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步骤是什么?生: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再列方程解答。
数学教学如何贴近生活

数学教学如何贴近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只有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从而生成智慧,提升数学的价值。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一、设计贴近生活,感觉数学魅力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如优惠措施、行程问题的最佳选择,物品的分配等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此,经常设计一些相关的生活问题,例如:说出与数字有关的景点,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学知识,还定期让学生进行生活小调查,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
教学活动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
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因为长方体中各个部分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对”或“相交”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长方体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看到并重视这两种关系呢?在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上,我们就可以找到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切入点。
在上课开始前,1、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与我们共同上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
2、研究鼓掌动作。
(1)鼓掌动作看来简单,人人都会,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还真有学问呢。
比如这样鼓掌行吗?(教师只用一只手在胸前煽来煽去)(2)两只手就一定能行吗?(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3)那么鼓掌时,两只手的位置应该做到掌心相对。
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房间的大小,计算房间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蛋糕、水果等实物进行分数的切割和分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3. 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方法,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数学教学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更是数学学习的起点。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教师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方法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蛋糕、水果等)进行分数的切割和比较。
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测量、计算、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并计算出面积。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示例:
购物计算: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来让学生学习货币概念、加减法和找零等技能。
让学生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找零的金额,帮助他们理解货币的价值和使用。
餐饮分数: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餐饮场景进行教学。
让学生计算菜单中食物的分数比例,例如半份、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并讨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
测量与图形:在教授测量和图形概念时,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测量和绘制图形的活动。
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测量尺寸、绘制平面图,或者在花园中测量植物的高度和周长。
时间管理: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进行教学。
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日程表,计算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并讨论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以完成任务。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活动,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统计和概率概念。
例如,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喜好或兴趣,并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
这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将数学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让数学教学贴近现实生活

2017/012017/02SANWENBAIJIA 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㊁方法的归纳㊁知识的运用等方面为数学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㊂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㊂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㊂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1.从已知到未知,在比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理解深层知识的基础,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㊂例如:在工程问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工作时间ˑ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中的 工作效率 ,学生不易理解㊂为此,我以旧带新把行程问题中 路程=时间ˑ速度 拿出来,与其作比较,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知道速度就是走的快慢,工作效率就是干活快慢㊂这样说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㊂2.从实际问题中概括出计算法则。
小学二年级开始有混合运算,一道计算题里含有加减乘除多种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会大相径庭㊂如,刚开始接触混合运算时,我出过类似 3+2ˑ5 与 2ˑ5+3 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有的学生可能是先预习了,他们说两个式子的结果一样,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答案 13 ;有的学生花了很长时间,绞尽脑汁后,给出 3+2ˑ5=25 2ˑ5+3=13 的不同的结果㊂很显然,出现像第二种运算结果的同学,他遵循的是从左向右依次计算的规矩,可是这个规矩在这里已经不适用了,为此需要引出的的计算法则,新的规矩诞生了:一个式子里既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㊂再进行 小括号() 教学时我这样进行:先出示类似 3+2ˑ5 与 2ˑ5+3 两道算式,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2小时,每小时做5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计算如下:5ˑ3+2=5ˑ5=25(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㊂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㊂3.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如何让小学数学贴近生活

如何让小学数学贴近生活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本文提出让小学数学贴近生活具体做法是: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直接生活经验,让学生领悟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从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去充分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有关的感性材料,初步有了分类的感受,这一生活经验减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他们顺利地获得了初步认识,能按一定的标准把东西分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展。
二、强化直接生活经验,让学生领悟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胡同”,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
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从而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获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验。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结合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50-01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生活实际。
为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力求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把数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就必须在情境创设上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数学活动。
如,教学“面积”时,教师设计如下导课活动:课始,教师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学生鼓掌后)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互碰的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靠近的几名学生争着用手摸老师的手掌面。
)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把你的手掌摆在数学课本封面上,比一比大小,再说一说结果。
生:数学课本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我的手掌面比数学课本的封面小。
师: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生:黑板的表面大。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数学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一、贴近生活,增强学生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第一册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让学生观察一幅图后说明图意,通过公共汽车上的上下车情况,引出加减混合运算式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二、发现问题,培养数学意识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
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看了这一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1)什么是表面积?(2)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3)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4)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用?……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提出来的。
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能积极主动地探索。
当学生学会了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有的学生还可能提出:有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表面不是由6个面组成的,那该怎样求?做这类题目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发生错误?……这样,教师可选择其中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给予解决。
数学贴近生活

数学贴近生活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更贴近
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比如在购物时计算折扣、在做饭时控制火候、在规划旅行时计算时间和距离等等。
数学贴近生活,无处不在。
首先,数学在购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在商场看到打折商品时,需要用
数学知识来计算实际的折扣价格。
比如,如果一件原价100元的衣服打七折,我们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计算出实际支付的价格是多少。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百分比和乘法知识来计算,这就是数学在购物中的应用。
其次,数学在做饭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做菜时,我们需要控制火候,需要
用数学知识来计算时间和温度。
比如,烹饪一道菜需要煮20分钟,我们需要用数
学知识来计算出开始煮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以确保食材煮熟。
这就是数学在做饭中的应用。
再次,数学在规划旅行时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我们计划旅行时,需要用数学
知识来计算时间和距离。
比如,我们要从A城市到B城市,我们需要用数学知识
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和行车时间,以便安排行程。
这就是数学在旅行中的应用。
总之,数学贴近生活,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购物、做饭还是旅行中,数学都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的学习,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数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让数学贴近生活[论文]
![让数学贴近生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f609bb69dc5022aaea0012.png)
让数学贴近生活摘要: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归宿。
教师应时刻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问题生活经验贴近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生活世界数学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每个的角落,最终生活问题要归入数学问题中。
单一的课本教学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往往会助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将数学变得趣味性强的最好手段便是联系生活实际,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我们身体中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贴合生活实际创设各种生活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去商店购买物品,并开具发票,初步体验这种数量关系,然后课中再次通过学生自己算价格、开具发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运用此组数量关系。
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这组数量关系抽象出来,这次概括就是“数学化”的一个过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会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年级联系生活应用实践数学应用题

六年级联系生活应用实践数学应用题第一篇:六年级联系生活应用实践数学应用题联系生活应用实践数学应用题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时行45千米,就要晚0.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0千米,就可提前0.5小时到达.问甲乙两地的距离及原计划行驶的时间.2.小红、小乔买了一本习题集,利用暑假做习题.小红做了364道,小乔做了228道后剩下的题目正好是小红剩下的2倍,问此书共有多少习题?3.父亲今年47岁,儿子今年20岁,问几年以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4.一个植树小组去栽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少4棵树苗.问这个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5.甲、乙、丙三人现在的岁数的和是113岁,当甲的岁数是乙的岁数的一半时,丙是38岁,当乙的岁数是丙的岁数的一半时,甲是17岁,求乙的年龄.6.甲、乙、丙、丁四人一共做了370个零件,如果把甲做的个数加10个,乙做的个数减去20个,丙做的个数乘以2,丁做的个数除以2,四人做的零件数就正好相等,那么乙实际做了多少个?第二篇:最新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
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
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
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米?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
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行完全程需7小时。
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数学水平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数学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购物时的折扣计算来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数学水平。
在购物时,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商品的实际价格,促销商品的折扣率等。
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百分比计算、比较大小等。
某商品原价100元,打8折之后的价格是多少?如果再满200元减50元,那么购买两件商品后的总价是多少?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提高数学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和计算来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数学水平。
在做饭、装修、运动等方面,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测量和计算,例如计算食材的比例、房间的面积、运动的时间和距离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如长度、面积、体积、时间、速度等的计算方法。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水平,还可以让数学知识得到更好的应用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统计和概率问题来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数学水平。
在做调查、分析数据、预测结果等方面,我们需要运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知识。
通过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来分析调查对象的特征和倾向,通过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可能性等。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水平,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知识,为我们的决策和判断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更加直观、有趣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购物折扣、测量计算、金融理财、统计概率等方面的问题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数学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有趣工具和方法。
让我们认真对待身边的一切数学问题,让数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数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抽象、难以理解。
然而,如果能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入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以购物为例:“小明去商店买糖果,一包糖果 5 元,他买了两包,给了售货员 20 元,售货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让他们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又比如,在教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可以以教室的布置为背景。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黑板的面积、教室地面的周长等。
通过这些熟悉的场景,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二、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生活中的实物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好帮手。
在讲解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拿出三角形的积木、圆形的盘子、长方形的书本等,让学生观察、触摸,从而认识不同图形的特点。
在学习测量时,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书本的宽度,或者用秤称一称水果的重量。
这样的实际操作,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开展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小收银员”的活动,让他们在模拟的超市环境中进行结账计算。
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家庭水电费的统计,让他们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或者让学生参与校园花坛的面积测量和规划,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比如,在坐公交车时,计算经过的站点和路程;在排队时,计算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等待的时间。
在家庭聚会时,让学生帮忙计算食物的分配和费用的分摊。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逐渐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贴近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 , 让生活 问题 走 进数学课堂教学 , 笔者认 为可 以从 以下几方 面来处理 :
一
、
优化教学 内容 , 发学生运 用数学解决 生活问 激
题的兴趣
数学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 , 它为人们提供
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莫定 了一个 良
事物 出发 , 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 的机会” 这就会使他们有 , 更多 的机会从 周围熟悉 的事物 中学 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 体会 到数学就在身边 , 感受到数学 的趣 味和作 用 , 验到数学 的 体
魅力 。
二、 加强数学实践活动 , 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 生 提
活 问题的意识
学 习数学的 目的是为 了应用 , 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 识去解决现实生 活中的 问题 , 以在教学 中 , 所 我们要 积极 引 导学生在遇到实际生 活 问题 时 , 能主动尝试从 数学 的角度 、
工之巧 , 地球之变 , 日用 之繁 , 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
按照学生 的年龄及心理特征 , 创设有趣的 、 可探索 的、 生 与学 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 , 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 去发现 并 提出数学 问题 。例如教 师可 以以新 闻 中常出现的 台风 问 题 为线索 , 以台风袭击过往船只 、 城市等为具体情节 , 速 结合 度、 时间和路程等要素 , 一系列 的数学方程应用题 、 设计 函数 问题及统计 图表问题 , 把教材 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
7 ・— 4 - - —
据, 这样学生就开 始提 出 问题 了 , 所 需数 据 怎么测 量 P? “ H”
的活动中体验数学 , 感受生 活 , 提高运用 数学知识解 决生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贴近生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通过贴近生活的方式,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
一、认识数学数学是一门研究空间、数量、变化等概念和规律的学科,包含了数字、几何、代数、统计等多个方面。
在生活中,数学应用广泛,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科。
二、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1.数字表示数字表示是三年级数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的表示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如电话号码、邮编等,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作用。
2.数学运算数学运算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等,是三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
教师可以通过购物、菜谱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3.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另一个重点,包括了点、线、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和使用。
教师可以通过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如交通标志、建筑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和运用。
4.数据统计数据统计是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较为难的一部分,包括了频数、平均数等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趣味统计活动,如班级人数统计、体重测量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三、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1.购物问题在购物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运用非常重要。
例如,在商店购买蔬菜时,学生需要计算单价、重量、数量等信息,确定花费和找零等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模拟购物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建筑物测量在测量建筑物等大型物体时,数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通过三角形相似原理,测量高楼建筑的高度等。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测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路标标识在驾驶、骑行等出行过程中,对于路标标识的认识和计算也十分重要。
例如,对于速度和距离的计算、交通标志的理解等。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课堂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和了解生活中常见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总结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贴近生活,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贴近生活教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

贴近生活教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摘要: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结合教学感受浅谈对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做法。
关键词:贴近;生活;数学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46-01我曾在学校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
你认为最枯燥的学科是什么?学生答案是数学;你认为最难学的学科是数学;你认为最令你头痛的学科也是数学;令你最讨厌的学科答案还是数学。
为什么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总是板着面孔、高深莫测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
”针对此种现象,《数学课程标准》就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提出要学习有用数学的理论。
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要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现就我自己的教学感受对数学知识生活化浅谈几点看法。
1.联系生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
如我在讲”黄金分割”时,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的身材那么匀称,给人以美的感受?通过中学生对美的渴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引出人体身上的许多比,哪一个比是最美得?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脚底到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等现象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有趣的黄金分割”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让数学课堂更贴近生活——《解决问题》教学札记

第二题 : 先补充条件 , 再解决问题 。四件矿 泉水
一
共多少钱?
这道练 习题属于半命题题 目,通过这道题 的训 练, 可以加深学生对两步乘法解决 问题的理解 , 它属
于一 道 逆 向思 维 的题 目, 让学 生从 正 、 反两 方 面 充 分
度、 用不 同的知识 , 就会 找到不 同的“ 思路” 。在学生
掌握基本解决 问题策略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探索不
理解用两步乘法解决 问题 的解题思路 。 第三题 : 大相册每页可以放5 张照片 , 有3 O 页; 小
同的解决 问题 的策略 , 这是训练学生思维 的难点。 在 这里我巧用电脑演示 , 使学生发现不 同的观察角度 , 找到相关 的解决问题的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 ,从而 面向全体进行扎实 的训练 , 有效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以往都是老师威严 、 批评式 的评价学生 , 容 易挫
伤学生 的 自尊心 ,从 而使他们胆小 ,不敢想也不敢
做。 这节课我采用了客观 、 公正 、 实事求是 、 鼓励性 的 评 价后 , 使老师 与学生不断改变角色 。 教师用 自己的 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 ,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 与课 堂教学 活动 。 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 围中, 学 生学会 了欣赏别人 , 宽容 同学的错误 , 使学 生 自始至 终都能保持积极舒畅的学 习心境 ,唤起学生学 习的
总之 , 数学 与生活是密切相关 的, 我们 只要做一 个生活的有心人 , 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让 我们的数学课堂越来 越贴 近生活吧 !
( 作者单位 : 河 南 省 安 阳 市 第一 实验 小 学 )
热情。
换角度思考问题 , 获得 与众不 同的解决方法 。但是 , 由于学生的思维存在个体差异 , 因此 , 我引导学生小 组合作探究 ,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 , 把同学们 发现的不同方法直观演示出来 ,使每个学生都能初 步 了解每一种解决 问题的策略 ,同时激发学生的求
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求平均数问题”的数学活动课

2013-04教学实践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利用Flash动画进行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原则坚持以教材内容为主、Flash动画为辅的引进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Flash动画的运用是为了给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的搭起一座桥梁,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达丰富的信息,使学生体会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有用、有趣的。
2.做到直观性、趣味性与探究性相结合Flash动画本身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通过夸张形象的运用,能化枯燥为生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运用过程中应遵循认知规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能发表见解,提高自主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
3.要注意Flash动画的时代性、德育性、科学性新课程改革把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在选取Flash动画材料时必须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增强德育内容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4.精选Flash动画,配合教学内容,对所选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筛选、组合、更新要注意运用适度,保持其辅助性、补充性,不得“越位”,使40分钟教学内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层次清晰,不喧宾夺主,不哗众取宠,不堆砌材料,使教材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使用Flash动画,会产生寓教于乐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化“难”为“易”。
这一教学资源为思想品德理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西校区)以生活中的数学内容而开设的数学活动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寓教于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寓教于用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现把一节“求平均数问题”的数学活动课简要摘录如下:活动过程:1.导入(略)2.动手操作(说明操作的注意事项)(1)估算:每个人估算自己或他人的身高和体重各多少,然后与测量后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看看谁估算的最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张俊陈福满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万方3000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数学的学习的过程和现实生活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已经提出了数学学习要做到从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这样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关键字:数学学习;生活实际;抽象;问题
正文:
新课程标准对于当前我国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这就要求当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做好学生学习空间的扩展工作。
对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让学生们能够做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实现学习素材,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知识的空间。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
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引并引进具有时
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内容。
例如,我们学校举行公开课“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根据生活中经常做的买菜呀、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女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小同的菜……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再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应用题”时,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录象:一辆公交车上有28人,到了第一站下来15人,又上来9人,车上共有几个人?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小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方法的练习,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思维方法等都为解决问题服务,而问题的解决不是独立于生活之上的,而是融入生活实际当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总结方法,提升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面对相对、相向等许多名词,学生很难一下找准对策,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运动场上,采取比赛、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相关问题,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化解难点。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简化数学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分析能帮助学生找准
关键,抓住重点,而一味地就数学问题来分析,往往不被学生认可,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分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4 的乘法口诀》时,我们借助学生常见又喜欢的糖葫芦,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红果穿糖葫芦,通过每次穿红果,发现每多一串,就会比上一次多4 个这一现实,进而很容易理解了口诀的形成过程,也就很容易记住了。
四、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陈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册的书,他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 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 本。
那么他带的钱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时,就要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巩固新知识
学生在学习了某些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得到巩固提高。
比如:教“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根据“3、30、3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且用等号把这3 个数连起来?”学生陷入了沉思。
一会儿,学生就联想到人民币,分别加上元、角、分,即3 元=30 角=300分。
这
时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连起来?”这时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加上小数点,把三个数连起来即“3 元=3.0 元=3.00 元”。
这样做既创设了学生乐学的氛围,激发了对问题的吸引力,又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过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形式化。
五、拓展教学空间,数学联系生活
打破以教室为主阵地的“小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拓展教学空间,把教学可搬到校园、商店、银行、家庭、田野等,这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例如,让学生在商店学会合理的消费购物,在银行学会储蓄,在家庭学会理财,在学校学会帮校长设计规划……这些生活中的经历会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以便为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数学问题产生于生活。
所以,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先了解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利用生活经验,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我们所谈论的应用题教学也是从生活中联系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题”与“生活”中思考、联系、区别。
达到理解应用题之目的。
六、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想抓住学生,使学生尽快从课间的游戏兴奋状态回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选取日常生活片断,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观察、欣赏、思考的同时,有了探究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速度》一课时,我截取奥运比赛刘翔冲刺片断,让学生在观察中发
现信息,告诉学生飞人刘翔之所以能成为“飞人”就是因为100 米的距离,他比别人用的时间都短,进而激发学生弄清“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究竟是什么。
七、加强实践操作,培养能力
要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会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学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比如:教了“实际测量”后,可让学生测量计算学校课桌和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先测量出课桌和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能算出它们的面积。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小结:
总之上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找寻相关的教学素材,实现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引导,锻炼的学生的手动和实践的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运行,最终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桂炉. 贴近生活实际,发展数学能力[J]. 商品与质量,2010,S3:74-75.
[2]常东.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Z1:101.
[3]王凤桐.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J]. 新课程(下),2014,01:122.
[4]苗启.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J]. 吉林教育,200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