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经验推进自贸区建设_周国和
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全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全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研究与思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在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
开发园区是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是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是全面激发开发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全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和深化改革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逐步形成了由经开区、高新区、特殊功能园区、跨江合作园区等组成的多层次开发区布局,各类园区呈现量质并举、转型加快、功能提升、互动融合的良好态势,集聚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全市又好又快发展。
1、园区经济在快速增长中全面提升。
近年来,全市5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综合保税区、9个省级开发区、14个跨国跨江合作园区在加快转型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开发区以全市5.6%的面积,实现了全市65%以上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80%以上的实际到账外资。
全市开发区累计引进超亿美元外资项目68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9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5家,全市外贸出口前15强企业全部集中在开发区。
2、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加快转型。
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服装家纺已成为开发区的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分别占主导产业增加值的50.9%、16.8%、15.3%。
全市开发区已拥有16个省级特色产业园,总数列苏州市之后,居全省第二位。
其中,江苏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园、江苏启东机械(天汾电动工具)产业园主导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以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智能建筑、总部经济和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跨境结算、离岸金融、融资租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涌现。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特定地域内,政府依法实施特殊管理措施和政策支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并推动国内法规体系与国际贸易惯例接轨,以促进外贸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区域。
下面我们将就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意义1.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市场准入、服务贸易、金融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作为重点,推动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
2.推动改革开放。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
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探索新的开放方式和机制,促进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推动内外贸经济有效融合,并积极向全球推广。
3.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接轨。
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外贸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规则的接轨,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4.优化贸易环境和服务水平。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内部环境的优化程度,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推动贸易环境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全面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现状1.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1)2013年9月29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着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
(2)2014年4月,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探索更加成熟和权威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创新。
(3)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探索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服务贸易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2.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1)贸易便利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借鉴国际经验 改善河南省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施 一 系列 政 策 措 施扶 持 中小 企 业 的 技 术创
新, 创造 宽松 的外部环 境。 八是加 强科技 管理 , 高创新 的层 次。 提 发
科技政 策与政 府其他 政 策 , 是经济 、 特别 社会 和 产业 政策 , 括能 源、 包 教育 和人 力资源 政策
形成一 个整体 ” 。政府 制定创 新政 策 , 在于通 过财政 、 金融 、 术知 识提供 、 技 基础 设施 构筑 、 优 化创 新环境 , 最终 实现促 进经 济增 长 , 增加 就业、 提高 国 家 国际竞 争 力 、 提高 生 活质 量 、 保 证 国家安全 。区域创 新政 策 的 目标在 于通 过 有 关政 策工 具 , 现经济 良性增 长 , 实 实现 区
国家密切相 关 河南作 为后起 的经济 大省 , 经济 发展水 平低 , 业结构 整体 落后 , 临承接 沿海发达地 区产 业转移 , 产 面 面临经
济社 会科 学发展 的战略 机遇 期 , 比其他 地 区更迫切 地 需要 转 变经 济增 长方 式 , 实现科 学发 展 , 强 力推 进 自 创新 , 需要 主 才 有可 能 实现跨 越 式发展 。目 , 前 在推进 中原 经济 区建设过程 中, 地方政 府 尤应在优 化政 策环境 方面 为区域 自 创新发展 作 主
人 员、 究资 金等创 新要 素有机 联 系起来 , 研 使 创 新活动 有序进 行。 六是 切实加 大资 金投入 力度 ,鼓 励基 础
政 策环境 的优 化措施 。
一
、
国外 自主刨新政策借鉴 .
自贸区建设的国内外经验
自贸区建设的国内外经验作者:陈钧李猛李敏来源:《当代党员》2017年第09期重庆自贸试验区刚刚迈入实施阶段。
在重庆之前,我国已经成立了4个自贸试验区。
纵观全球,不少国家的自贸区建设起步很早。
因此,关于自贸区建设,国内外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
本文特梳理出以下成熟经验,以期对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有所启示。
国内4个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在重庆等7个自贸试验区获批之前,我国的自贸试验区有4个,分别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它们相对成熟的政策与配套值得重庆借鉴。
●上海自贸试验区3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始终抓住5个关键点探索创新。
一是参照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建立健全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
负面清单3年多缩减36%,90%的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超过90%的外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外资企业新设立数为前20年的总和。
二是对标国际便利化程度和效率最高的自贸区,建立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贸易监管体系。
进出境时间较全关区平均水平分别缩短78.5%和31.9%,通过“单一窗口”办理的船舶申报达99%,口岸货物申报超过80%,互联网申报仅需1—2分钟。
三是着眼于形成符合市场经济的全过程政府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相对分离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初步形成了信息查询、协同监管、联合惩戒、行刑衔接、社会监督、数据分析和双告知、双随机的“6+2”功能框架,实现了部门间协同监管和分类监管。
四是着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索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中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开放创新。
自贸试验区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6.4万个,累计办理跨境结算约10.5万亿元,业务涉及118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发生金融风险事件。
五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实施浦东新区地方一级政府管理体制整体创新。
落实国家和上海市要求,全部取消64项地方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审批制度,优化政府服务,企业办理相关证照由原先26个工作日减少到9个工作日。
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和改进策略
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和改进策略自贸区即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实行特殊的贸易政策和管理方式,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等“四流”自由化的区域。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已在华东、华南、华中和西部地区建设了18个自贸区。
本文将探讨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和改进策略。
一、自贸区建设的经验1. 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自贸区建设的一大经验是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
中国自贸区建设始于2013年,这一年正是中国经济发展出现转折的时期,中国需要通过经济创新和改革转型来突破发展的瓶颈。
自贸区为中国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通过发挥特殊的优惠政策、调整贸易模式、加大产业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
2. 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自贸区建设的另一个经验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
运用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等因素,自贸区逐步构建了国际化的产业链体系和资源配置网络,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优化,为权重产业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持。
同时,自贸区建设也有助于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带来平衡、协调和支持。
3. 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自贸区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自贸区的建设使得在自贸区内的贸易活动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有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快了贸易流通线路建设,提高了贸易效率,达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自贸区建设的改进策略尽管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的改进策略:1. 切实提升自贸区服务质量自贸区的服务质量对于企业发展和自贸区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自贸区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加贴近实际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方式,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2. 推进创新型发展由于自贸区楼平崇新,在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型发展,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创新型发展的实现。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助力对外开放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助力对外开放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成为了推动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也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为国内外企业创造了更加宽松、自由和便利的营商环境。
首先,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简化了贸易流程,降低了贸易成本。
以往,繁琐的报关、报检等程序不仅耗费了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增加了贸易成本。
而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通过实施“单一窗口”、“一站式服务”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使得货物能够更快速地通关,资金流转更加顺畅。
这无疑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吸引了更多的国际企业与我国开展贸易往来。
其次,在投资自由化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给予了外资企业更多的国民待遇。
以往,一些行业对外资的进入存在诸多限制,导致外资企业在投资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障碍。
而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除了极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外,基本实现了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即“法无禁止即可为”。
这使得外资企业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投资领域和方式,激发了外资的积极性,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入。
同时,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再者,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创新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开展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外汇管理改革等一系列金融创新试点。
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跨境资金的调拨和使用,降低了汇率风险和融资成本。
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集聚,形成了金融产业的集群效应,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鼓励企业进行创新,也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贸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自贸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自贸区的建设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选择。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在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
本文将就自贸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一、自贸区建设的理论基础自贸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可以促进国际分工,提高效率,实现共赢。
自贸区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促进自由贸易,实现经贸合作的深化和扩大。
同时,自由贸易理论也认为,自由贸易可能会对一些产业造成冲击,但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来应对。
因此,自贸区建设也应该考虑如何通过转型升级,提高参与各方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得自贸区的建设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二、自贸区的实践经验自贸区建设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如何平衡自由贸易与产业布局、如何加强监管、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等。
下面以中国自贸区建设为例,介绍自贸区的实践经验。
1. 推进自由贸易自贸区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自由贸易的发展。
因此,自贸区需要实施开放的政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进服务业和金融业的自由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企业的市场准入和管理,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中国自贸区的实践表明,此举可以吸引优质企业进入自贸区,进一步促进自贸区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自由贸易进程。
2. 优化监管自贸区建设还需要优化监管机制。
这包括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进出口贸易的规范管理,以及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和税务方面的管控,保证自贸区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自贸区的实践表明,有一个优化的监管机制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自贸区,同时也能够保证企业在自贸区内的合法性和公平竞争。
3. 加强产业升级自贸区建设还需要加强产业升级。
这意味着自贸区需要通过打造智能制造基地、发展高科技产业等方法,增强自贸区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自贸区的实践表明,加强产业升级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与启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探索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新和建设。
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中国及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经验总结与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先,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了市场准入放宽和外商投资便利化。
实行了更加开放的外资准入机制,放宽了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
其次,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动简政放权,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了企业开办、注销以及跨境贸易等方面的成本和时间。
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还鼓励创新,支持先行先试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为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了智慧口岸、单一窗口等便利化的贸易环境。
二、向全国推广的示范作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在试验区内进行了改革创新,还起到了向全国推广的示范作用。
试验区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外资准入放宽、行政审批流程精简等,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与学习的经验。
各地在推进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加快改革进程,提高市场开放程度,提升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的入驻。
同时,在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以实现更好的改革效果。
三、对其他国家的启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也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首先,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措施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参照和学习的范本。
其他国家可以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实践中汲取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开放型经济改革路径。
其次,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的市场准入放宽、投资便利化等政策,为吸引外资、促进贸易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措施。
其他国家可以参考这些政策和做法,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还对于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助力对外开放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助力对外开放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政策和举措,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创新的试验田。
在这些区域内,政府大胆尝试新的政策和管理模式,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
例如,在贸易领域,推行“单一窗口”制度,简化了贸易流程,提高了通关效率;在投资领域,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给予外资更大的准入空间和更多的国民待遇。
这些政策创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便利的经营环境,也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集聚高端产业和创新资源,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在一些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的研发机构、创新企业和高端人才。
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支持,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了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了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和融合。
在建设过程中,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自由贸易规则和经验,推动我国贸易和投资规则与国际接轨。
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方面,逐步提高标准,以适应国际经济合作的新要求。
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合作,加强了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了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
在金融领域,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如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设立自由贸易账户等。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义与作用随着中国不断加强改革开放政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手段。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旨在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先行,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
本文将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义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1. 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来到试验区经营和投资。
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开放条件,吸纳内外部优势资源,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随着试验区域品牌的建设和逐步显示出的突出优势,自贸试验区将成为带动全国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辐射中心。
2. 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创新领域和行业上具有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作用。
通过对资源、技术、人才、金融等多层次、综合性的改革和创新,建立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适应和引领国内市场发展需要。
实现进出口贸易、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流通领域和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区域经济实际效益。
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意义。
3. 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够促进国内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深入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新型经济体系。
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软实力,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
4. 带动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有助于带动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
自贸试验区将成为吸引人才和优质资源的重要聚集地,也将促进生产、物流和服务等生活性业态的普及和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自贸区建设与国际贸易合作研究
自贸区建设与国际贸易合作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推进国际贸易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积极地搭建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自由贸易区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自贸区建设与国际贸易合作的关系,并且探讨目前中国自贸区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自贸区建设的背景自贸区建设是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一环。
自贸区是指双方或多方经贸主管部门经协商并签署协定,经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全面取消、转变或减轻,以达到自由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
自贸区的设立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经济联系,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
自贸区建设对于推进经济全球化,实现互利共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自贸区建设与国际贸易合作自贸区建设是国际贸易合作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合作方式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透明的环境。
在自贸区建设的过程中,各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贸易协定,从而达到更加公平和合理的收益分配,促进和谐的双边经贸关系。
此外,自贸区还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扩大投资领域,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正是通过自贸区的建设,各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往来越来越多样化,也激发了各国企业对于市场潜力和潜在机会的认知。
自贸区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发展现状中国自贸区建设也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自2013年由上海自贸区开始启动自贸区试点以来,中国陆续设立了一系列自贸区并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
比如除了原有的自贸试验区外,上海和广东等地都成立了新的自贸区,通过政策松绑、流程升级、市场开放等方面助力优化了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贸易。
在自贸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充分探索下,全国各地自贸试验区相继成立、升级。
通过升级调整,自贸试验区制度、开放平台等各方面得到更好的优化,也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并实现了与国际贸易的门户更加畅通。
国际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对国内自贸区建设经验借鉴
国际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对国内自贸区建设经验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作为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吸引外资、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载体。
自贸区是国际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内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借鉴,有以下几点:一、稳定政策环境,强化政策支持要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必须有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强大的政策支撑。
在国内自贸区建设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例如放宽市场市场准入、深化金融创新和开放、优化相关法律法规等,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在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氛围,吸引更多国际优质资源进入我国市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国内自贸区建设中,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提高自贸区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自贸区通过建立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系统,推动外商投资、跨境贸易、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发展,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优质项目落地。
这种做法在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也同样适用。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自贸港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为国际资本和人才的流入铺平道路,增强自由贸易港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创新发展在国内自贸区建设中,推进创新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为了加强自贸区的核心竞争力,自贸区探索了更为灵活的制度体制模式,建立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创新实践案例。
这些经验可以为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们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投资力度,推出引领全球市场和技术的创新项目,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提升自贸港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国际自由贸易港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开放性,同时也需要遵循国际规则和标准,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与国际市场对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借鉴与对策——基于欧盟经验的分析
基 于 欧盟 经 验 的分析
谢 亚婷
广西 天聿
广西
南守
5 3 0 0 0 4
【 摘 要 】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 易区的成立给 中国与 东盟双方的发展带 了机遇 , 也 带了挑战,而如何推进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 易区的持 续发展是我们未 来一段 时期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欧盟的成立及发展的经验,寻找到对 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 发展 的启示 ,并提 出了一些促进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 区不断发展的对策。
放下纷争,以经济发展作为首要 目 标, 加强政治互信 ,秉着团结友爱的
精神打开国门 ,有续的开放国内市场 ,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
( 二 )中国要不断扩大 自身在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 , 争取成为
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力量 。在欧盟 中,德国和法 国是其核心力
等欧盟国家主权债务危机 的爆发使欧洲在前进道路上变得艰难 ,欧盟发
从2 0 0 0年 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建立构想 的提出,到 2 0 1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 区在成立之初就在 促进贸易 、投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2 0 1 2年 ,中国与东
经济领域中进行公平谈判,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其次 ,经济体的逐利性使世界各极都想从贸易 自由化的浪潮下分一 杯羹,然而 ,每一个组织的竞争力与经济实力的差异化必然会导致利益
二 、欧 盟 的 发 展 及 经验
( 一 )欧 盟 的 形 成 与 演 进
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美 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的实 力也大大增 强,而欧洲的国际地位不断下滑 ,为了恢复欧洲 的经济并摆
着不断的改革同时也鼓动着欧洲向更高 、 更远的目标前进 。
调研报告:借鉴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打造我市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议
借鉴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打造我市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议通过12天市管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系统学习研讨,特别是到上海先进地区的实地学习,就我个人来说,感触颇深,与犹未尽,许多思考仍在继续...,也许加快XX发展的学习和研讨应该始终在路上。
虽然时间短,但切实感到学有所获、受益匪浅。
为贯彻省、市委党代会精神,落实党代会提出的“推动XX建设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以及落实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要求,我市应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拓展国际化视野,重新审视我们XX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以XX(XX)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繁荣,以大开放来倒逼改革。
结合学习思考和研讨启发,谈点个人粗浅的体会。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探索与经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正在推向全国。
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去年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新设立第三批自贸试验区。
安徽、江西两省也于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建设自贸区的提案,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改革开放这盘大棋局中,自贸区建设已经成为盘活全局的“棋眼”。
上海自贸区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摸索,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以及配套政策体系。
上海自贸区的诞生使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进入新一轮扩大开放和倒逼改革的新时期,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全球规则接轨,而且由于货物、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的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机制下的自由流动,极大地促进贸易增长、投资增加和服务业的发展。
在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商务成本,推进贸易方式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深化金融和服务业领域创新等方面,为其在全国的复制和推广提供了可行路径。
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李思奇武赟杰来源:《国际贸易》 2018年第4期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全球经贸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外部压力;同时,我国进入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有通过开放促改革、求发展、谋创新的内在需求。
未来几年,我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文中,对自由贸易港进行了界定,指出“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自由贸易港作为一国经济开放的窗口和抓手,往往能够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于自由贸易港的研究和探索就已开始(沈世顺,1984;陈小平,1989)。
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对于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及功能定位仍不明晰,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仍需深化。
特别是如何在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建设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港,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大命题。
而放眼全球范围内,诸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纽约港等著名自由贸易港不在少数。
作为新时代下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举措,我国建设自由贸易港应从何处入手?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目标、布局和功能定位是什么?相关的政府管理与制度建设应如何推行?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际代表性自由贸易港发展历程与经验的梳理,结合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实践得出有益启示,以期对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实践依据与政策参考。
一、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经验(一)推动开放的制度创新新加坡于1969年制定了《自由贸易区法》,并在裕廊工业区的裕廊码头内划设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路径选择摘要:2013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它与自由贸易区有着本质的区别。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能够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
但风险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防止国际游资的迅速进出给我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的灾难性打击。
在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过程中,要本着“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原则,着眼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所形成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形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而辐射全国。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意义;风险;路径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根据方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由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以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组成,占地共计28平方公里。
目前正在申报的其它自由贸易园区还包括: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也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什么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它与目前世界上已有的自由贸易区有什么区别,它的建立将会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和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这些都已经成为专家学者近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区目前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一类是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FTZ),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自己设立的贸易区域,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行为,其功能是降低贸易成本。
从长远来看,建设自由贸易园区是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改革趋势和改革方向。
另一类是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通常指两个或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自贸区建设经验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借鉴
我国自贸区建设经验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35期自2013年9月29日起上海自贸区正式建立,到近几年全国沿海和内陆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形成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
结合我国各主要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就经验,以及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审视,提出在安徽经济建设过程中可以向自贸区借鉴学习的方面,以期望实现安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的发展。
一、我国自贸区的发展现状自由贸易园区,又称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FTZ,创造性地提出在国家或者地区特定区域内依靠国家政策支持进行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的一个特殊区域。
国际上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始于欧洲,最初是方便转口贸易的自由港。
后来因为世界整体形势的变化,相继演化为出口加工区用于吸引投资与就业。
经过发展,到21世纪自由贸易园区更加体现综合性能。
由于国际上的逆全球化思想出现,尤其表现在英国脱欧以及美国2016年的总统选举,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风险。
然而我国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态势需要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继续加持,再者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进入深水区,传统的改革开放方式已不适应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探索建立自贸区,一种更新的改革道路。
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调研考察,之后决定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上海作为改革的先行者,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开放型的经济体制机制。
其核心是通过上海自贸区的探索,倒逼改革提速,继续发力,使改革开放迈向更高的水平,最终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加之在国际市场上可以看到,自贸区的建立顺应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潮流,有可以借鉴的国际自贸区发展经验,进一步推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
所以推动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2013年8月22日,上海自贸区被批准并于2013年9月29日成功挂牌。
从2013年到今年,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上海自贸区已经探索出多项改革创新的成果,并在全国现有的自贸区建设中进行了成功的复制与推广,发挥了带头作用,并且多省份也从中借鉴其基本思想或做法,积极发展本区域的经济。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由政府设立的一定范围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内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包括减少或取消进出口限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给予外商投资优惠等政策,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发展。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所起到的作用1. 探索自由贸易政策的可行性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作为政府实施自由贸易政策的试验田,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自由贸易政策模式。
通过在小范围内的实践,可以发现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矛盾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有利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2. 创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政策的创新和完善,创造了更为透明、效率更高、更具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这种营商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同时也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 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捷化,增强了国际贸易合作和投资合作的可能性。
这种合作有利于技术、资源的共享,使国际间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
二、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际合作的展开1. 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合作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政府针对自由贸易政策的试验平台,需要与世贸组织进行沟通和合作,以获取互惠的政策支持。
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也需要为世贸组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便于世贸组织更好地了解所扶持的试验区的实际运营情况,从而为其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
2. 与国际商会的合作自由贸易试验区也需要与各国国际商会进行合作,建立广泛、开放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关系。
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更好地利用所拥有的政策优势,减轻企业的贸易和投资风险,为企业发展带来有益支持。
3. 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发展上需要强大的金融保障,需要与各国国际金融机构建立稳定、互惠、长期的合作关系。
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向各国国际金融机构主动寻求贷款、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各国金融市场的优势,巩固金融支持。
自贸区工作总结:促进经济发展
自贸区工作总结:促进经济发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述职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思想汇报、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work summaries, ideological reports, reflec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自贸区工作总结:促进经济发展自贸区工作总结: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平正义工作总结导语,您眼前所阅览的本篇共,由亚孔华细心修改发布。
国内自贸区发展实践及其对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建设的启示
国内自贸区发展实践及其对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建设的启示一、国内自贸区发展实践自贸区的建设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自贸区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自贸区,并在不断探索创新自贸区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广东自贸区作为我国自贸区的先行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广东自贸区在改革开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推动了该省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上海自贸区以金融创新和服务贸易为重点,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了上海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开放,对提升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福建自贸区积极借鉴台湾、韩国等地经验,着力改革出口加工贸易,扩大自贸区的产业覆盖面和经济效益。
以上例子都表明,自贸区的发展实践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对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建设的启示江苏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自贸区建设的号召,提出了建设江苏自贸区的重大战略举措。
连云港片区作为江苏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
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要的枢纽城市,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对外交通优势。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海洋合作的重要窗口。
在自贸区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连云港的港口功能和海上优势,推动港口贸易和物流服务的创新发展。
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创新基础。
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尤其在汽车制造、新能源产业和跨境电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自贸区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该地区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潜力,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推动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应当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改革创新。
国家对自贸区的政策支持和改革措施为连云港片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和发展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特区报/2015年/9月/22日/第B10版
专论
借鉴经验推进自贸区建设
——“自贸区建设: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记者周国和通讯员徐法寅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周国和通讯员徐法寅)9月18日,“自贸区建设: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深圳大学、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和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大家就“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战略”、“自贸区建设面对的困局”、“自贸区建设的评估”、“服务业开放”、“政府职能转变”、“文化创新”、“国际经贸新规则”等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与会学者在研讨会上对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国内外形势和战略地位进行了深入分析。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教授首先作了“从特区到自贸区:深圳经济特区的新使命”的发言,认为今天的自贸区建设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尤其是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她还认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发展,既要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出独特贡献,也要考虑到深圳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上的独特地位。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黄卫平教授作了“中国经济特区与自贸区的比较”的发言,分析了经济特区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更具针对性地说明了当前自贸区建设的社会大背景。
清华大学政治系主任张小劲教授作了“试点、试验与自贸区建设”的发言,他从自贸试验区“是何”、“如何”、“为何”、“若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策略的调整和发展,并强调深圳自贸区建设中自我赋值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教授作了“大国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发言,提出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考虑政治秩序、经济发展、社会民生问题,并通过对世界各国进行重新归类深入思考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的重大意义和面临的诸多困难。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副教授作了“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的发言,在分析上海自贸区的比较优势和相对短板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整体框架和路径设计。
学者们还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践,深入探讨了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具体路径。
深圳大学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姜安教授作了“城市伦理与深圳国际化”的发言,提出自贸区建设对深圳而言意味着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而且自贸区建设和深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都要考虑到城市伦理问题,包括城市正义、城市人文等。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浦劬教授作了“自贸区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发言,认为转变政府职能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出发点之一,而且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也是政府职能转变。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作了“广东自贸区试验区的困局与创新路向”的发言,在分析广东自贸区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自贸区建设的困境,并在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肖滨教授作了“前海自贸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发言,集中分析了前海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的主要举措和相关成效、面临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进一步改革
的对策建议。
深圳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伟丽教授作了“国际经贸新规则与前海蛇口自贸试验区的创新路径”的报告,在介绍国际经贸投资新规则的基础上,阐述了深圳前海蛇口自贸试验区创新的总体定位、具体目标、发展路径和实施方案。
学者们也对具体产业的开放体制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盛华作了“自贸区建设与转型升级”的发言,认为自贸区建设的规划与设计包括打造营商环境、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国际贸易的功能集成、扶持推广、金融改革、监管和税收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自贸区建设将会产生放宽准入、贸易自由化、金融创新、航运运输、城市建设等五个方面的红利。
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教授作了“前海自贸区文化创新的定位与路径”的发言,提出前海文化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打造文化金融融合先导区、新兴文化业态发达区、对外文化贸易先行区和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区,而且详细论述完成这四个目标的具体的政策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胡惠林教授作了“自贸区与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创新”的报告,认为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说,自贸区能否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和以改革促开放是自贸区建设的重大创新型挑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教授作了“中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的定位与顺序”的报告,认为服务业开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新的增长点,而且服务业的开放必须要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率先开放生产性服务业;此外,服务业开放要考虑开放壁垒的性质、规模和影响。
学者们还对自贸区建设的进展评估也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南开大学APEC研究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盛斌教授作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进展评估”的报告,提出要根据自贸区建设的功能、性质、重心和作用对自贸区建设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