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学科功能定位

合集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定位、目标与原则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定位、目标与原则

学科核心素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更多强调课程如何影响学生行为。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要明确其思想政治教育和唯物辩证思维方式教育的课程定位;也要把握其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课程目标;同时还要遵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守“国家意识”及彰显“文化意识”的原则。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不仅对搞好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学生的“入脑入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身所具有的政治意识形态特点以及高度抽象的理论特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着意识形态工具教育与专业学科化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倾向,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仅仅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解成哲学通识课和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等。

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中,要么“本本主义”盛行,要么“只见哲学、政治经济学不见马克思主义”。

这两种教育方式导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存在功能大大降低。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的标准,强调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更多强调“立德树人”,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评价课程的标准是学生的行为,即学科课程如何最终成为影响学生行为的因素。

那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不仅有利于本门课程的开展,也将会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定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到底是一门什么课程?虽然从内容上来讲,这门课程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定位思考与认知,很容易将这门课上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试课,加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形态的内容较为抽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就显得枯燥与乏味,所以很多学生表现出了拒斥的行为。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余森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一中指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已经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

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从双基能力走向三维目标到目前的素养教育。

知识、能力、素养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也是可以转化的,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生发出知识和能力,这就是三者相互联系的一面。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

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

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进行。

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

一、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

”实际上,任何学科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以分为表层结构(表层意义)和深层结构(深层意义)。

表层意义就是语言字符号所直接表述的学科内容(概念、命题、理论)(内涵和意义),深层意义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方法论、生活意义(化意义)。

表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是显性的、逻辑的(系统的)、主线的。

深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则是隐性的、渗透的(分散的)、暗线的。

但它是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决定性的东西)。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

学科教学要有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

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很牢固,解题能力也很强,但是你跟他相处,马上就会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是素养!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关于音乐核心素养视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定位的思考

关于音乐核心素养视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定位的思考

教育观察研究 Educational observation research257关于音乐核心素养视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定位的思考董雁(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陕西 西安 710003)摘要:随着音乐核心素养的指出,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了全新的规划。

在高中阶段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鉴赏教学的定位,将对于是否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而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在新式音教学的教学中,准确地对音乐鉴赏教学进行定位,才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课堂的走向。

而音乐鉴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音乐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与感性智慧。

关键词:核心素养;鉴赏教学;高中音乐一、引言音乐鉴赏作为一种学生的精神层面活动,学生更加喜欢通过一些媒介作为鉴赏音乐的渠道。

学生在通过对于音乐的理解,想象当中,引发对于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逐渐养成自身对于音乐的学习热情后。

对音乐进行详细的比对与解析。

在不断的感悟中得到启发。

得到情感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音乐核心素养与高中音乐鉴赏音乐鉴赏是高中阶段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高中阶段音乐的教学时,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对于学生音乐鉴赏的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对知识点产生共鸣。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以及学习态度。

但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高中的音乐教学当中,并没有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中试,课堂中内容单一,教学内容偏离主题,音乐的教学课堂中并没有音乐的存在。

只是靠陈旧的教学思维方式,对学生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达。

而脱离的音乐本体。

基于这一现象,我进行了思考。

教师应该致力于,更加准确的对于音乐鉴赏教学,做出更为清晰且准确的定位。

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在课程中将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

其根本原因,教师首先没有对音乐鉴赏教学进行清晰准确的定位,缺乏概念的认识。

单纯通过教材,以及自身经验寻找定位,这样往往是有所偏差的。

面对“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该做什么

面对“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该做什么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58 学法教法研究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程安排,注重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规划中要不断完善教学安排,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和培训,加强具体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比如,在进行面点教学时,教师可以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参与到面点的制作、分析和总结中去,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提高。

在菜肴品尝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不同菜品的讲解,鼓励学生自己总结不同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觉发现不同菜系的特点,进而更好的应用到中餐烹饪中。

评价是对中餐烹饪成果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自评、互评等结合,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烹饪存在的问题并改正,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强化,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烹饪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4.激发学生主动性从当前中餐烹饪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存在厌学的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中餐烹饪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烹饪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优化自身理论知识结构,通过理论加深实践,通过实践深化理论,实现中餐烹饪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

教师可以组织邀请一些校友、餐饮业内人士到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讲座,通过分享业内有趣的知识,提升学生对烹饪技能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烹饪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加强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一些中餐烹饪比赛,鼓励学生对烹饪技巧进行创新,为中餐烹饪的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中餐烹饪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1]贺习耀 . 烹饪技能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22).[2]田君.浅谈中餐烹饪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7.[3]张华.中餐烹饪校企合作面点实习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4.[4]杜进平.中餐烹饪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1.[5]孙吉.浅谈中餐烹饪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7.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以来,各个学科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以“诗意山水”主题教学为例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以“诗意山水”主题教学为例

24教师发展北京教育教学研究第41卷第5期2020年10月核心素养视为下的语文教#角色定值—以“诗意山水”主题教学为例刘薇王黛薇_、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教学2017年国家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凝练和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语 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 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

它告诉 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

那么核心素养该怎么培养呢?华东师范大 学钟启泉教授在《核心素养十讲》一书中说到:“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 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养出来的。

”可以看出,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的教 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当然语文也不例外。

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从课 程设计的层面看,“以学习者为中心”意味着课程 的编制要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展开。

未来课堂上,大单元设计、主题式教学将成为新的关注点,学 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教材。

在学 习过程的层面,则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主,以任务 驱动式的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在教学评价的层 面,不再限于教材内容和标准答案,而是更多聚 焦于学生的学业品质,包括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关 注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分享的状况等。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一)学习课程的规划者首先是课程规划,统编版新教材有很多新的导向,与核心素养||i'霸的a u r n「w i'n.i u—m^对教学课程进行新:齋的规划,也就是统编版教材的校本化过程。

我们一直进行的是“主题式教学”的实践。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人文主题;第二步是设计如何落实人文主题,即选择学习内容;第三步是在人文主题下设计语 文活动。

这个课程设计最重要的改变是由原来 的立足单篇文章转变为立足于一学期、一学年乃 至初中三年教学的整体,在整体规划的背景下去 设计单篇教学,这就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导言: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对于学生全面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论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旨在加深人们对该话题的理解并对教育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1.1跨学科综合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首要特征是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专精,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1.2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3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分析、评估和批判信息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后一个特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学生应该具备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自律尊重等品质,这些品质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定位2.1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学科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学科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对各学科的深入学习与理解,并培养学生在学科上的扎实基础。

教师培训: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设计(中小学)

教师培训: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设计(中小学)

体育与健康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通用技术 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信息技术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明确学科核心素养
研读新课程标准全面了解
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
元 知识
知识 育人
活 知识
学科思维思想方法 价值观、态度与责任
应用知识解决 在新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
知识
教学
明确学科核心素养 明确每课落实重点
学习单位,有一个完整的
任务驱动,能组织成一个 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 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 件。可一节课完成,更多 是多课时完成。
这样 评价
这个 单元
这课 内容
这点 时间
这批 学生
素养指向
思维发展与提升: 提高思维的独创 性与严密性
教育目的
交 段落一
段落二
段落三
段落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互 聚焦问题 设计获取 实测获取 运用证据 提出观点 证据方案 有效证据 论证观点

学 教师导学 教师导学 小组合学 展示评析


小组合学 展示评析

内容段落线→
聚焦“素养指向”,遵循学科学习的规律
教学方法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
1. 试读课文,不会读的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
3.自我管理
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 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 等。
1、社会责任
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 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 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 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 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摘要: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的独特魅力,基于小学学科学这门学科学习到具体学科内容的专业素养,能够有效提高起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同时,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从精确的目标定位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对于小学科学老师来说是一个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和具体实践。

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策略展开浅析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应该包含教,学,评三个重要方面。

“教”是指小学科学老师需要把握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内涵,同时从正确的培养方向入手,实施课内外的教学活动。

“学”是指学生在小学科学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将知识技能转变成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具体实践。

“评”则是小学科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开展具体的评价,组织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一、精准目标定位,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小学科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同时也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和评价依据。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则需要小学科学老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学习到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良好的实践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到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科学老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及时调整自身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提升起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定的适用性。

因此,小学科学老师在开展目标定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采用科学有效的课前备案。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我们关心天气”这门课时,小学科学老师在进行课前备案教学,定位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到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开开展这堂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

2024年核心素养视域下,研训教师角色定位与工作使命的思考

2024年核心素养视域下,研训教师角色定位与工作使命的思考

核心素养视域下,研训教师角色定位与工作使命的思考历时40学时的“领雁工程——新任研训教师主题工作坊研修”结束了,这是一个充实而忙碌的过程,也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更是一次思想洗礼的过程。

此次培训,像一面旗帜,使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看清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思想上,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上都给了我切实的引领和指导,收获很大。

现将自己在学习期间的一些想法和体会总结如下:培训中,多位领导和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研训教师角色定位这一问题,特别是聆听了教育专家丁玉祥老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研员角色定位与专业化发展》讲座中提到的问题“教研员是什么”“教研员的专业职责”后,细细体会,认真琢磨,使我对美术研训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研训教师是一支非常独特的专业队伍,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帮助教师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业务进步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新课程推进的几年来,对研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做一名合格的研训教师,首先要对职业角色有准确的认识,要理解研训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素质的结构,并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积极研炼自己,在工作智慧的唤醒与积累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研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地区的学科专家研训教师担负着一个地区的学科专业引领重任。

因此,研训教师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学科的本质和作用要有深入的领会和准确的理解,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见地,对教改中出现的问题、难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研训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筹划和协调能力作为一个地区学科建设的规划者和引领者,在学科建设方面,研训教师应该具有领袖的胆识和指挥员的谋略,工作上要做到未雨绸缪。

对于学科发展方向、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特色的形成等问题,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要有3一5年甚至更长远的规划和打算,也就是从宏观或中观的层面对学科的发展进行筹划以避免工作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零敲碎打不成体系。

“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

“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

“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摘要: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目标定位逐步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当前教学实践中实然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变革应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 鲜明体现统整取向、典型取向、活动取向和个性取向, 并探索和尝试与之相适应的操作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发展取向;操作路径;中小学;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批判思维、跨学科视角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的人才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要点。

故此, 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1]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认为, 学习者应具备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2]值得关注的是, 教育变革大多不是结果取向的事件, 而需经历艰难蜕变的过程。

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境之下, 如何直面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探索教学变革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 积极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 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Part.01教学目标的统整取向:从分解割裂到融汇整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是探索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依据。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 “素养”一词是指各种能力或力量的聚合, 以使得恰当应对情境。

[3]从其内涵来看, 核心素养包含但不限于能力的一般含义, 更强调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效解决问题的“综合力”、“胜任力”。

[4]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学习者面对的问题复杂而多样, 需要从不同视角综合运用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要素, 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因此, 核心素养本身就具有显著的综合性与整合性特征, 这一本质特性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来讲,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是引导学习者能力发展的重要指引。

传统教学设计为了保证目标与教学效果的一致性, 以及目标自身的可测量性, 目标的设置呈现出精确性与分解性的特征。

核心素养下探研书法育人课程定位与学科目标

核心素养下探研书法育人课程定位与学科目标

核心素养下探研书法育人课程定位与学科目标摘要:书法艺术是我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书法教育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目前大多数人对书法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研习技法上。

在实施过程中,课程涵盖的技法技能、审美鉴赏和人文素养的定位都有不同程度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进而在各方面期望目标也略有欠缺。

意识到书法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甚少,书法与育人的作用流于表面,不具深入。

通过对书法鉴赏、书法历史、文化理解等多方面的课程衔接使人文素养、人文情怀、知识涵养等多方面非技术层面因素融入课堂之中,相信对书法育人能起到很大启示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书法育人、定位、目标1.书法课程定位中的“缺”、“失”与“空白”。

1.只强调技能作用的课程是书法教育一大缺点。

多数人认为学习正楷书体是入门的最好方式。

对于正楷的学习又以唐代中后期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常见字帖作为入门范本。

我们选择学习古代名家经典碑帖固然正确,因为书体的字型端正、规范,符合时代的普遍追求和大众所能驾驭的审美,所以追求笔画的横平竖直成了我们最认可的基本功。

然而这是我们对书法本源、古典书论、技能积累的缺乏,容易形成学书初段对正楷书写的极致追求。

1.仅追求卷面分数的课堂是书法教育中一大失误。

我们今天开设的书法课多半是以考学、升学作为最高目标应试作用下的书法课堂,讲授或者学生练习思维较为单一,目的性很强,这是与升学考试密切关联的产物。

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在短期之内看到效果,并且相应也会提升一点分数,但这种形式并非积小胜为大胜的措施,短时技能的提升不是终生技能,短暂的技能长远来看反而可能会影响人素养上的提升。

长远规划,按部就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条得法之路,可能更有成效。

1.没有鉴赏、审美理论的课堂是书法教育中一大空白。

书法课程的组成不能单纯将技法的研习作为主导,而忽略理论鉴赏的存在。

书画同源,专业术语中有一词:意在笔先,就是在动笔书写前必经深思熟虑。

而“意”又何来?古今书法家都很重视字外功夫,从中能得到很大启示。

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

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

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一、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难题,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国教育正式从知识时代进入素养时代,学生不再是冷冰冰的分数和知识点的集合,而具化为兼具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中国式毕业生形象也愈发显得具象清晰。

然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仅仅是让中国教育有机会站在世界之林,但能不能站好、站稳则需要看从核心素养提出到学生具备关键能力的转化过程。

换言之,只有学生真正具备六大核心素养,这场素养革命才宣告成功,这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

美国当代教育学家古德莱德提出课程的五层次理论。

他将课程分为5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专家、政府和学术团队提出的理想的课程(m..),最后一个层次为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经验的课程,这其中还需要经历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与运作的课程等,分别对应国家(地方)课程规划、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实施的课程。

这五个层次的课程与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极为相似。

目前,我们提出的三方面六大素养仅仅是理想的素养。

我们希望学生能真正形成和具备这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是经验的素养,其中,核心素养还需要经历国家和地方的改编与实践、教师对核心素养的领悟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等。

古德莱德及后来的研究者提出,每一层次课程的转化有可能存在信息的缺失,从而造成理念设计与学生实践经验之间的两张皮现象,导致所教所学非所想的情况。

因此,如何避免核心素养在理念设计与学生实践经验之间的两张皮现象,成为当前落实核心素养最大的难题。

二、教研: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力量2009年、2012年上海在PISA***中的优异表现吸引了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教育的好奇,研究者都在探索促进中国基础教育的秘密武器。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指出:上海的PI S A测试成绩之所以独占鳌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上海基础教育的教研体制。

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与学

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与学

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与学最近,新课标的推出让学校和家庭充满信心,特别是谈起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在这一新课标下,我们可以使用趣味性来教授核心素养,看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变化,这是一种不可多得和令人兴奋的事。

家长们担心孩子们无法理解这些素养,但我要说,以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们可以更快理解,也更有愉悦感。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课标下的教与学,可以如何通过有趣的方式来教导核心素养,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生活!一、新课标背景1. 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最近几年,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新时代的需要,政府把推进教育改革作为优先考虑的重要内容,以实现全人类发展的宗旨。

以前,传统的教育强调的是考试分数和知识储备,然而,如今,政府致力于实施“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具备更灵活的思维能力,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

推进教育改革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改变教育教材的内容和学习方法:1. 以前教材重在实际操作,现在被重新定位为让学生探索抽象思维。

2. 以前学习模式以被动式学习为主,现在调整为主动式学习,让学生能够把知识转换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现在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也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针对幼儿园,鼓励实施“以孩子为本”的教学理念,拓宽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对知识的热情;对于高中生,提出“自学慕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名师慕课增长见识,丰富学习内容;而对于大学生,推行留学计划,让学生有机会去国外学习,更加全面的接触国际视野,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育资源。

总之,中国的教育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全人类发展的宗旨,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为国家明天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不同领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体现,可以帮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批判思考、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

在教育中,核心素养发挥着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首先,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学科建构和深度学习。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核心素养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而不仅仅是记忆和机械地应对考试。

其次,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场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多样化的能力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术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仅可以在学术上取得良好的成绩,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和职场中成功的关键。

第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公民。

核心素养不仅仅包括学术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还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正直、诚信、尊重、关爱他人等等。

这些品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贡献力的社会成员。

最后,核心素养推动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潜力和兴趣特长,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空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和活动,发展自己擅长的领域。

通过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现实之需、价值定位与实践进路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现实之需、价值定位与实践进路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现实之需、价值定位与实践进路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现实之需、价值定位与实践进路一、引言体育与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体魄发展上,而更加注重全面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教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在现实中的需求、价值定位以及实践进路,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二、大单元教学在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中的需求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大单元教学则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整体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在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教育中,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强调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大单元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而大单元教学可以将课程内容组织起来,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进行系统性的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体验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大单元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往往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学生对于独立的知识点和技能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

而大单元教学将课程内容整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和技能的联系和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和学习的兴趣。

三、大单元教学在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定位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素养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并且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

大单元教学在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定位。

首先,大单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健康意识。

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宣传,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同时,大单元教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及合理表达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及合理表达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及合理表达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及合理表达一、活动目的与意义初中物理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使用原理炼金术和科学研究方法。

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

彰显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与具体实施,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南端,是连接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总体目标的桥梁。

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促进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产品设计,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最终指向教学任务终究的圆满完成。

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的深入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对实现提升教学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二、实施的目标1.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关注养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

2.教师教研能精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

3.教师能把小学教师教学目标采取合理的表达。

三、实施的内容1.深入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特定教学任务,认知相应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实施;注意物理学科道德素质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关联,关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教学中的可实现性,研究其教学过程的具体方式及载体,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2.研究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材——挖掘教学本质。

只有把握教学内容的历史背景基本脉络,知识间相互联系,才能整体的把握教材,抓住物理教学的本质。

这是对教师基本素养的班主任要求,同时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结构的,是一个必须引起学员关注的问题。

3.掌握学生学情。

学习活动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知。

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由于学生个体彼此间缺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的发展资金需求也不同,不同学生思路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与策略获得不同的体验,使不同的学生上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也需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视野来进行。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知识。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历史素养、文化素养和社会素养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实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学科知识。

在语言素养方面,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在数学素养方面,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科学素养方面,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信息素养方面,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播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科技课程、信息素养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历史素养方面,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历史思维等。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文化讲座、历史博物馆参观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文化素养方面,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品味等。

教师可以通过文化体验、文化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社会素养方面,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素养。

核心素养视域下

核心素养视域下

核心素养视域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应当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它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等一系列与学生素质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

而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校和教师既要重视学科内容的教学,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中,学科教育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学科教育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科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科教育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学校和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学科教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

学校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教师需要积极地倡导教育观念的转变,主动拓展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还需要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了学校和教师,家庭和社会也应当积极参与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中来。

家长需要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活动。

社会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展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呢?学校可以进行课程改革,调整课程设置,拓宽学科类型,引入跨学科教学,开设素质拓展课程。

学校可以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和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文体活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学科功能定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学科范围内学习者行为探究、发展未来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核心素养视野下定位学科功能,以更加坚定地把握学科功能定位。

核心素养指的是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得较高学习能力的基本能力,包括认知、自我、能力和技能等等。

学习者通过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可以获得较为完善的认知能力,其中包括理解、思考、表达和分析等等。

而学习者自身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也必须具备自觉、客观、理性和自主等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把握学习的过程,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者的能力还包括多样的技能。

在学科功能定位上,这些技能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以及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和工具,帮助完成学习的任务。

还有语言能力,指的是学习者能够运用语言去阐述思想,表达情感,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掌握多种文体表达形式等。

此外,运用数学知识和应用软件的能力,也是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所必需的重要技能。

另一方面,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者首先要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充分利用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技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

此外,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保持勤奋和积极,不断挑战自己,克
服一切学习困难,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总之,从核心素养视野下定位学科功能,对应对当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来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培养学习者素质,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他们善于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认知能力、自我能力和技能,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