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发展、定位、作用等方面试论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5703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二、课程简介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规律、形成机理、调控系统的科学,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特色。

本课程强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基础知识的领会和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将经济地理学理论教学与具体区域、具体产业的发展分析相结合,注重探索全球化背景下,区域谋求内涵型科学发展的空间政策选择。

Economic geography is a science to study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law,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system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This course emphasiz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geography,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conomic geograph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specific regions and industr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spatial policy options for the regional pursuit of connotativ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经济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中国经济地理学新发展

中国经济地理学新发展

(5)干预(调节)理论和管制
干预(调节)理论源于法国政治经济学 派,管制是90年代英语国家社会科学中最关 键的术语之一。干预(调节)主要指政府对 市场的干预,管制则不仅限于政府(如非政府 组织、半官方机构、私营公司、压力群体等); 在组织间关系上,管制指相关组织的合作形 式,而不是上下控制关系。
经济地理学家借用相关理论,研究干 预和管制的空间意义。
(2)非规范性和非精细性
上世纪中期以前的经济地理学研究, 注重物理模拟和数量分析,如用整齐线 条和精确的几何图形,表达地理学家的 理论构想。用数学模型描述复杂的现实 世界。
与此相比,近20年来,经济地理学侧重 非正式理论构建:在图形表达中,认为世界太
杂乱无章,太破碎,充满着方方面面的竞争,根 本不能给予简洁的展示。
(3)网络与根植性
9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根植的网络关 系对企业空间的影响成为经济地理学家重 要研究领域之一。该学派力图通过研究邻 近性、根植性、隐含知识和学习、合作网 络,来解释经济地理中的空间集聚现象。 在研究中,侧重于组织理论和社会学方法。
(4)区域集聚和集群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组织方式的 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空间格局中 新的集聚和集群现象,引起了经济地理学 家的关注。这种集聚和集群的特殊企业组 成、鲜明的专业化、特殊的区位特点,以 及内部复杂的关联性,促使经济地理学家 在研究中借鉴管理学、演化经济学、制度 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
地理 学家
新经济地理学? 社会 政治 文化
互相借鉴
经济地理学发展
经济 学家
经济量化分析 新经济地理学 地理经济学
1.1理论进展及主要观点 1.2主要特点 1.3存在问题
1.1理论进展及主要观点

谈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谈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谈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等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很大成功,地理科学作为一门至关
重要的学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首先,地理科学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发利用资源、污
染控制、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旅游等等的方式,为国家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

比如,2009年,国家发布了1000多个资源开发和保护项目,其中有好几个是由地理
科学专家研究并实施的,他们的研究帮助了国家实现了经济发展,并且改善了社会环境。

其次,地理科学在中等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教育部推行了地理科学分类教育,从而推动了这门学科的普及。

在此基础上,地理科学还被广泛用于教师培训、学生实践和
技术培训等活动,广大教师和学生从而受益匪浅。

此外,地理科学的相关内容也伴随着中
等教育,为中等教育的学术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地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不少企业表现出地理科学人才的较大需求。

我国的地理科学还可以用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可以立足当地,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和社会的交互的学科,具有十分强大的应用
价值,是一门广泛深入、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和中等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三个方面探讨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经济发展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学可以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参考。

通过研究地理分布、地形地势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布局的依据。

例如,发展沿海地区可以利用海洋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运输;发展内陆地区可以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生产基地。

其次,地理学可以帮助经济发展的区域规划。

通过研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可以明确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和发展方向,进而制定相应的区域规划政策。

例如,发达地区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农业区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旅游业。

最后,地理学可以提供资源评价和利用的依据。

通过研究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可持续利用,可以指导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发和保护。

例如,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需要通过地理学研究的方式确定合适的地理位置和开发方式,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环境保护地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学可以提供环境评估和规划的依据。

通过研究地形地势、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可以评估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关的环境规划和政策。

例如,研究气候变化可以帮助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其次,地理学可以帮助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研究资源的地理分布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最后,地理学可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

通过研究地质结构和地理环境,可以预测和应对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损失。

例如,研究地震地带可以帮助决策者提前制定防震减灾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社会稳定地理学在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关注地理空间与经济现象交互关系的学科,它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空间上的资源分布、市场结构、区域发展等问题,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经济地理学分析,政府可以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调控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次,经济地理学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不同地区的市场和产业结构,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经济地理学也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提高竞争力。

最后,经济地理学也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网络,规划城市发展布局,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同时,经济地理学也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指导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总之,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它为我们探索经济发展的空间维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 1 -。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上经济活动分布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强调了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交通网络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地理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经济地理学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资源的分布受地理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资源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经济地理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找到资源丰富的地区,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规划,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次,经济地理学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不同地理空间上,产业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比如,一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另一些地区适合发展工业。

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此外,通过对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的研究,经济地理学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定位和业务拓展的指导。

第三,经济地理学为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城市和区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经济地理学可以揭示城市和区域发展背后的地理因素和规律,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规划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方向。

比如,经济地理学可以指导城市的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和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有序配置和利用。

此外,经济地理学还可以为城乡发展和贫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往往有地理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城乡空间结构和贫困地区的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找到改善城乡差距和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最后,经济地理学还可以为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支持。

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公司需要将业务拓展到全球各地。

而在国际化过程中,地理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很大。

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国市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趋势,提供市场定位和商业布局的建议,帮助企业降低国际化风险。

从学科发展定位作用等方面试论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

从学科发展定位作用等方面试论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

从学科发展定位作用等方面试论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伯未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独特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

它在学科发展、定位和作用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关于学科发展方面,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从源头上强调了人地关系的研究。

它认为地理环境与人的活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强调了对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的机理和模式进行广泛研究。

它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还包括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间接影响和复杂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馈作用等。

在学科作用方面,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强调了服务国家经济发展。

它既关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又关注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在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为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在学科发展、定位和作用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它强调人地关系的研究,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为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的经济地理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地理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地理与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与多样地理特征的国家,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特点的概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跨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特征包括高山、河流、海洋、平原和高原等。

中国拥有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的水系,以及雄伟壮观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二、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1. 地理位置的优势中国位于亚洲的中心,地缘优势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濒临太平洋,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接壤,陆地交通便利。

这使得中国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有利于促进国内外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2. 水资源的重要性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尤其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这些河流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供应和灌溉条件,使得农业发展得以支撑。

此外,河流还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水运交通,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3. 土地利用的多样性中国的土地利用情况多种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沿海地区和高原等。

这为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的农业以平原地区为主,这些地区适合粮食和农作物的生产。

同时,中国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则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和冰雪运动等产业。

4. 自然资源的丰富性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煤炭、油气、矿产等重要资源储量。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煤炭资源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也为中国的工业和交通运输提供了动力。

5. 地理差异的影响中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较高,而西部地区则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应用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内经济系统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理空间内经济活动的分布、发展和演变规律。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迅速变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首先,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

当时,工业革命、城市化和交通运输革命引发了许多人对经济地理变化的兴趣。

由此,经济地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得到了更大的认可和发展。

经济地理学家开始研究地区经济的特征、生产力的分布以及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等问题。

其次,经济地理学的应用有助于理解地区发展和区域差异。

通过研究经济地理学,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为什么一些地区相对贫穷而另一些地区相对富裕。

经济地理学家研究地区发展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动力,为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此外,经济地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城市具有竞争优势,成为经济中心,而其他城市却相对较弱。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研究。

经济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城市空间的结构和功能分工,以及城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们研究了城市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等现象,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另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还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在全球暖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家开始关注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他们研究了资源利用的效率、环境政策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等问题,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当前,经济地理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对经济地理学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地理学家需要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经济对地理空间的影响,探索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综上所述,经济地理学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对于理解地区发展、区域差异和城市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和演变规律,还为地区发展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经济地理学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分布与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地区以及各种规模的经济区域。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地理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经济地理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经济地理学探讨了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空间因素和地理条件。

在制定经济政策和投资决策方面,经济地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例如,经济地理学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理论支持,分析了参与国家及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产业分布等因素,为该倡议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其次,经济地理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经济地理学实践中包括对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在城市规划中,经济地理学可以指导城市的功能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等,进而优化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区域发展方面,经济地理学可以指导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产业的升级转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三,经济地理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加客观地了解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更加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投资决策。

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为学者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之,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实践指导和数据支持,推动着经济发展的进步。

在未来的发展中,经济地理学将会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从作用方面试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

从作用方面试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

从作用方面试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为经济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宏大的舞台,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快速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融入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等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快速经济发展实现了发展阶段的赶超。

其中出现了许多赶超中独特的经济地理现象,同时,也累积了发达国家几百年里逐渐出现的问题,以至于中国地理学家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却无暇静下来进行理论的系统思考,但中国经地理学家从来不缺乏思想。

总的来看,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但后发展与快速发展的时空叠加,造就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独特研究特征。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者围绕国土开发开展了大规模的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研究,包括农业地理调查、流域规划、农业区划等。

从关注于对土地、气候、草场等农业资源和铁、金属、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调查和评价转向对区域发展决策方案的研究等。

主体功能区划可以算得上是21世纪前10年中国经济地理学为各地资源环境综合利用做出的重要成果。

提出基于地域功能的属性,科学识别主体功能区,特别强调区域资源和环境基础上的每个功能区的空间均衡,区域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大体相等。

论述中国特色经理地理学的特点,发展,研究新思路

论述中国特色经理地理学的特点,发展,研究新思路

论述中国特色经理地理学的特点,发展,研究新思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分异、时间演变及人-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地理学的独特之处是“目中有人、目中有理、目中有天、目中有地”。

中国自然地理要素不但类型丰富而且区域差异较大,季风湿润区、青藏高寒区以及内陆干旱区构成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格局,也造就了温度与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显著空间异质性。

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格局决定了中国地理科学研究机构的布局,根据区域的自然地理特色,在全国范围布局了地理学研究院所15家以上,开设地理学专业的高校院系有130余家,地理学从业者超过3万人。

得益于这样庞大的研究队伍,70年以来,中国地理科学研究在多个研究方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创建、观测研究与试验示范。

地理科学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从传统的定性描述发展到观测研究,进而建立观测体系。

孙鸿烈等地理学家倡导并领导建立了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把资源环境的研究推向纵深阶段。

该观测网络实际上更是对地表过程的研究,这项研究开创了中国系统观测地表变化的历史。

2001年,中国科学院创建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现已经发展成为由3大研究基地及10个专项研究网络构成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国际知名的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实现了国家尺度上的联网观测试验研究,引领中国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推动全球长期生态网络的组建和发展。

依托中国特有的地球第三极环境,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牵头推动了高寒环境网络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2)青藏高原隆升及中国自然环境格局演化。

青藏高原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地貌形态单元,青藏高原的隆升不仅改变了整个亚洲的地貌格局、大江大河发育,也改变了整个亚洲的地理和环境格局,并且对全球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老一辈地理学家利用青藏高原的地貌证据,提出了青藏高原三次隆升—两次夷平,且于上新世末—第四纪初才加速整体隆起的观点。

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空间自克鲁格曼将空间概念引入迪克希特一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完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开山之作,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新经济地理学。

提出核心一边缘模型以来,关于空间的经济研究得以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并随着藤田等(Fujita et al.,1999)、鲍德温等(Baldwin et al.,2003)对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新经济地理学终于建立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并导致学科的快速发展。

但是,围绕新经济地理学的一系列争论和讨论却始终未曾停止过,这些争论包括: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以及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分野、空间区位问题为何一直未能进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等(顾朝林等,2002;朱华友等,2003;刘安国等,2005)。

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即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

因此经济地理学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具有综合性特征。

经济活动必然发生在一定的地域内,与一定的地理环境相关,因此经济地理学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经济学虽然在社会科学诸学科中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但它本身仍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研究的是社会经济中消费者、厂商、市场以及政府等主体的经济行为,仅仅由于其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范式较为接近于自然科学,使它看上去更像一门科学。

经济学建立了一套本学科的学术规范:需求、供给、价格、市场均衡等,围绕这些概念,经济学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科范式。

新经济地理学,学术界亦称空间经济学(Spatial Economics)或地理经济学(Geographical Economics),就其学科的本质特征而言,它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尽管对于空间这一研究对象,经济学有着与地理学同样的目标和学术兴趣,但是它们在学术规范、学科范式、理论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却远远大于共同点。

地理学中的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

地理学中的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

地理学中的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主题:地理学中的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规律。

中国地理学在长期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教案将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中国地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一、自然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讲解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环境多样性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 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使得中国人在各个复杂的气候区域都能创造独特的经济成就。

2. 地形地貌和水资源- 深入分析中国的地形地貌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山区的资源利用、平原的农业开发、沿海地区的港口经济等。

- 介绍中国丰富的水资源,以及这些水资源在农业和工业等领域的利用。

3. 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探讨中国广阔的土地资源,包括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分配与规划。

- 研究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钢铁、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区域发展差异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1. 地理条件差异与产业布局- 分析中国地理条件差异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如山区发展特色农业、沿海地区发展工业等。

- 介绍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产业结构差异的地理原因。

2. 内外地区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探讨中国内外地区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沿海地区依托对外贸易的发展。

-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如交通运输设施的不完善、地理位置的偏远等。

3. 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 讲解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干旱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探讨中国各地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地理条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 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如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 探讨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 介绍中国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这一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经济地理学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

经济地理学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

经济地理学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1 对经济地理学学科现状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了解到,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如果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那么造成经济空间分布有疏有密的根本动力久是自然环境本底的非均匀分布以及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

经济地理学这门学科具有典型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一方面,影响经济集聚和扩散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各种自然要素以及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人文要素;另一方面,人类在地表的经济活动正在强烈地改变着自然格局,造成了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变化,成为改变自然环境最主要的动力。

这种学科特性使经济地理学最有资格成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的纽带和各类空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

同时,经济地理学也是一门非常活跃和发展演化很快的学科,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呈现多元化。

这一特点与其研究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活动本身是不断变化的。

而且现在,随着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地理学的活跃性将为地球表层综合研究带来生机勃勃的力量。

正如克拉克、费尔德曼和格特勒在《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中指出的,“经济地理学正处于思维变革和快速成长时期,……这期间充满着各种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思维争辩。

”这些思辩将使人们进一步理解,同时也将塑造社会经济的空间过程,因而将直接促进人类影响下的地表过程研究的发展。

然而,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比较独特的道路。

除了发展阶段、制度环境、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外,来自欧美国家和前苏联学术思想的输入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总的来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学科”来概括,即学科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驱动力是满足国家需求,同时以实践任务促进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建设。

这种直接面对政府需求的研究工作使经济地理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理与地理学科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地理与地理学科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地理与地理学科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地理学科的研究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地理空间格局,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和支持。

本文将以地理与地理学科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为主题,从地理环境、资源利用和区域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之一。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经济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沿海经济和内地经济的差异等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城市规划中,地理学家通过对城市地理环境的研究,可以为城市的规模、布局、功能定位等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考虑到城市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绿地布局和建筑分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地理学科可以通过对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提供科学指导。

通过研究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地理学家可以确定资源优势地区和潜在资源开发区域。

同时,地理学科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推动经济在资源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参考,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

三、区域发展与经济发展经济的地理差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理学科可以通过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地理差异和区域不平衡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地区资源禀赋、交通通道、市场需求等因素,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优势产业和发展方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通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农业,而其他地区适宜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从而为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起来,地理与地理学科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思想发展特点、学科性质与创新领域

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思想发展特点、学科性质与创新领域

中, 经济 学 家和地理学 家共同做 出了突出贡献 , 如艾萨
德、 胡佛等。 16- 17 年 , 90- 9 0 世界迎来 了新一轮的区域 问题—— - 世界和各国的贫困与发达地区的矛盾 , 这引起 了地理学 家与经济学 家对传 统生产 布局理论 、 市场体制下 的国家 干预思想进 行反思 , 区域均衡 发展问题 ( 区域 开发与 如
型、 粗放 型转 向效益型和集约型 , 取得 了巨大成绩 : 经济 重心大规模东 移和南 移 , 南沿海 向内地梯度推移转 向全 方 位开放 与发展 , 资主体 多元 化与机制 复杂化 , 兴 投 新 工业 地 区和增 长极发展 迅速 , 民营经济快 速发展 , 引进 外 资加大 , 由产业经济增 长机 制转向 以区域经济为主体 的增 长机制 , 方性力 量得到大 力培育 与发展 , 地 区域 经 济发展成为国 民经济增长的新 动因。 与此 同时 . 区域 问题更 为严 峻—— 区域发展不平 衡
健全等 问题 , 学科的继承与创新提 上 日程 。 长期 以来 , ③
模型、 由利润最 大化 向效用 最大化 、 由部 门区位 向 区域 总体均衡及各要 素的影响方 向发展。 区域经济 的总体研
究方向分为应用经济学的区域科学方 向 分 析 方 向( 区域 经 济 地 理 学 ) 。
2 区域 问题 将 学科 推 向应 用领 域 .
12 90年 以后 , 全球 经济 危机与 市场两 极化 导致 的 区域发 展不平衡加剧 , 区域 问题 突 出, 济学家和地 理 经
学家提 出了诸 多理论 : 老工业 区的结 构性衰退 、 缪尔达 尔的 “ 循环 累积因果论 ” 、赫 希曼 的 “ 核心一 边缘论 ” 等 ,这些思想 受N- :战后 国家干预 的宏 观经济 学思想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维度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维度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维度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资源的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多样性的文化背景。

它拥有强大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产业基础,同时也因为涉及到广阔的国土和多样性的发展模式而变得更加具有特殊性和现实性。

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维度分析是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地理条件、人口分布、城市和农村地区和区域经济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地理维度。

地理条件中国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大规模的采集和生产原材料的优势。

它有一个拥有中西亚所有地貌特征的地理环境,拥有森林、草原、河流和地下资源。

这些优势促使中国获得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锰、铝和钨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制造业至关重要。

同时,中国雄厚的资源供应链和良好的物流网络,使得其在经济合作领域中表现出五星级供应链的优势。

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相对其他新兴市场得到了更高的成本效益、品质效益和生产效益。

人口分布中国有一个庞大的人口,且人口分布十分不均衡。

在全国范围内,城市人口一直以来都超越了农村人口,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也很大。

人口在城市的聚集,使得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快速推进,这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然而,中国人口的高密度分布也导致了自然和人群活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土地利用和治安问题等。

城市和农村地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然存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差异,这个差距导致了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和贫富差距。

在城市地区,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方面相对较多,包括交通工程、医疗和卫生、教育和文化等资源分配。

然而,农村地区在这些方面较为缺乏,这种发展的差异和劣势已经成为贯穿中国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

因此,中国政府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以弥补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

区域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存在不同的差异。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吸引了大量的本土和国际性公司的投资。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本学科的目的是: 特定区域内 经济活动 空间组织形式 发展规律 演化机制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优 化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要点是: 地区差异 劳动生产力水平不同 劳动生产率不 同 规模经济存在 学习过程存在 运输价格空前降 低 通讯发达 交易成本下降 ……
二、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方法
(一)及时搜集、积累有关资料; (二)善于学习、掌握中国经济地理 研究的有关方法论; (三)训练与掌握学习、研究中国经 济地理的基本功; (四)明确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主线 与重点。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中国经济地理在经济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经济地理学是关于经济——产业布局的一门学问,也可以说是从地域和 综合的角度研究经济——产业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的形成发展条件、特点 和规律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体系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①区域经济地理学;②普通经济 地理学。中国经济地理属于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范畴,是针对中国这个特定区 域的经济地理学研究。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以特定的地域单位——大洲、大洋、国家或国家内的 特定地域为区域范围,并以它为统一整体,研究经济——产业活动的空间组 织形式及其发展规律、演化机制以及经济——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 系,以求得区域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地关系的优化。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一般首先从区域研究开始,围绕着各个区域之间的 地区差异性这个核心展开,最后的研究成果又往往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接 受实践的检验。
二、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目的和任务
(一)了解我国国情,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国情是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情况,是指对经济社会发 展起决定作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她常常决定着国 家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只有真正了解国情,才能正确确定发 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拟订发展政策,使国家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 向前发展。这已被我国的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科发展、定位、作用等方面试论述中国特色经济地
理学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种独特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强调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从学科发展、定位、作用等方面分别阐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一、学科发展。

经济地理学是理解和解释地域经济发展的科学,它以地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包括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地理学到传统经济地理学、新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全球化等阶段,在中国特有的经济文化背景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属性和中国特色的独特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学科定位。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地理,其特点是强调对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和地方性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不仅关注地域经济空间结构和地域差异分析,还注重经济发展的地域特征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将经济发展与地域环境、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等多个因素关联起来,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三、学科作用。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帮助其制定可行的规划和发展策略;
2.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3.加强对中国特有的地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提出适合中国特有的发展战略;
4.为学生提供反映地域特征和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地理学人才。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地理学学科的综合发展和中国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