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调研报告社区工作精
高等职业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课程标准调研报告《社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组二〇一四年一月《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1、《社区工作》课程现行教学过程及课程专门技能训练情况及效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中的一种方法。
该课程运用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社区工作的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实践,熟悉社区工作的过程,以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社区工作》是从事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研究与实务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方法。
本课程涉及社会工作与管理的重要工作原理、方法和技巧,它以本专业的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等为先期课程,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为平行课程,并以其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充实社会工作实务、社区建设实务、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社会工作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导论、社区概述、社区工作概述、社区工作的理论、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社区工作的六大模式、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社区工作的主要实践领域等11个章节,总学时48,实践学时24 。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社区与社区工作的概念、功能,了解社区工作在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历史沿革,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模式与技巧,并能结合具体政策,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深入分析《社区工作》课程的效果,分析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课程内容与学生工作能力的对接情况,对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调研的目的意义《社区工作》是中国教育部规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实践的开展,客观上要求社区工作手段与方法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要求社区工作者能够掌握和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技能与方法。
2024年度学校社区服务项目
2024年度学校社区服务项目项目名称2024年度学校社区服务项目旨在通过组织和实施各种社区服务活动,提高学生对社区责任的认识,促进学生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以及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区服务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
此外,社区服务还可以促进学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项目目标- 提高学生对社区责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 促进学生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项目内容- 组织和实施各种社区服务活动,如义教、环保、敬老、扶贫等。
- 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社区参与度。
- 开展社区服务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
-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社区服务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项目实施计划- 第一季度:组织项目启动会议,介绍项目目标和内容,分配任务和职责。
- 第二季度:开展社区服务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
- 第三季度: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各种社区服务活动。
- 第四季度:总结项目成果,进行项目评估和改进计划的制定。
项目预算- 人员经费:10,000元- 活动经费:20,000元- 培训经费:15,000元- 其他费用:5,000元总预算:50,000元项目评估项目评估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社区责任的认识和社区服务能力的提高。
- 学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情况。
- 社区服务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 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的评估。
项目改进计划根据项目评估的结果,我们将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改进计划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学生社区服务能力的培训和提升。
- 增加学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幼儿园社区服务工作制度
幼儿园社区服务工作制度
1. 目的和范围
本工作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幼儿园社区服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与社区的良好合作关系。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幼儿园工作人员。
2. 定义和职责
2.1 社区服务:幼儿园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提供教育资源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支持和服务。
2.2 幼儿园工作人员:指所有在幼儿园工作的教职员工。
3. 社区服务计划
3.1 每学年初,幼儿园将制定社区服务计划,明确参与的社区活动和提供的服务内容。
3.2 社区服务计划应充分考虑社区的需求和幼儿园的资源,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社区服务活动
4.1 幼儿园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社区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等。
4.2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社区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教育支持。
5. 社区合作关系
5.1 幼儿园应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社区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5.2 幼儿园可与社区合作开展项目,共同提升教育水平和服务质量。
6. 绩效评估
6.1 幼儿园将定期评估社区服务工作的绩效,包括参与度、满意度等指标。
6.2 根据评估结果,幼儿园将及时调整社区服务计划和活动内容,以提高服务质量。
7. 违规处理
7.1 幼儿园工作人员未按照本工作制度执行社区服务工作的,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7.2 幼儿园将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工作的投诉和意见。
8. 其他事项
8.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幼儿园所有,幼儿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8.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024年中学社区服务制度(二篇)
2024年中学社区服务制度为了进一步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美化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培养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与社区双方决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校区文明共建活动。
为保证活动积极有序地开展,特制定以下社区服务制度;1、学校活动制度必须有利于学校和社区的文明建设,有利于切实有效地服务社会居民,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文明素养。
2、学校广大学生必须发挥自身优势,以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点为基地,以志愿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
3、学校团委负责社区服务活动能力,加强组织管理,并逐步建立管理机制,以确保社区服务活动不断发展和完善。
4、学校社区活动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敬老助残、文体娱乐、社区公益劳动、社会调查活动、精神文明宣传等等。
5、活动形式:(1)以课余时间的分散活动和节假日的集中行动相结合,深入社区开展定点服务;(2)对特殊对象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
6、社区团组织负责协调社区各单位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展活动,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同时,社区努力创造条件,便于学生们更多地接触居民、认识社会、了解国情、适应时代,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7、社区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抵制不良文化,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8、社区服务期间双方采取不定期互访,及时了解对方情况,通报各自的有关信息,不断总结社区服务活动中的经验及问题,以利于推动社区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9、为使社区服务活动能长期开展,双方应共同努力,争取得到驻区单位的赞助与支持。
2024年中学社区服务制度(二)引言社区服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制定了2024年中学社区服务制度。
该制度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服务社区提升自身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一、社区服务的目标和意义社区服务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0社区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6023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课程理念社区管理是一门专业方向课,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认识和分析社区分析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条件,是符合社会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课。
基于此,本课程紧紧围绕专业方向课的定位,教学上以社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为目标,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教学内容方面,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课程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注重宏观社区理论的教学,突出对社区理论模式、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改教研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强调社区的本土意识;四是注重实践性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可感的现实存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下,掌握社区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社区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区问题。
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参与社区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必备知识;了解社区建设与管理规律;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方法;掌握处理解决社区各类问题、协调社区各类关系的技能技巧;熟悉各项职业素质要求;达到社会工作者四级行业标准。
2.能力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社区成员管理、社区组织管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机构日常管理;能够对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制订工作计划以及实施方案;能够运用社区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情况,策划、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社区活动。
在适应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能以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方式。
2024年小学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2024年小学社区服务活动计划一、活动目的小学社区服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公益意识,促进社区与学校的互动和交流,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
在2024年的社区服务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开展一系列多样化的活动,充分发挥小学生作为社区成员的积极作用。
二、活动计划1. 垃圾分类宣传为了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我们将组织学生在社区内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学生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提高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水平。
2. 校园环境整治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我们计划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学生将主动清理校园内的垃圾、修剪草坪等,提高他们对环境卫生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 义务劳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义务劳动活动。
学生将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的维护等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关爱老人为了增进学生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我们计划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学生将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理发、整理老人的居住环境等,让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
5. 小手拉大手为了促进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我们将开展小学生和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活动。
学生将与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各种体育、文艺、手工等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6. 爱心义卖为了筹集善款,我们将组织学生开展爱心义卖活动。
学生将自主策划、制作手工艺品、糕点等,并在社区内进行销售,所筹得的善款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购买教育器材等公益用途。
7. 环保科普为了增强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兴趣,我们将开展环保科普活动。
学生将通过观看环保科普视频、参观环保展览等形式,了解目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培养环保意识。
8. 社区清洁日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我们将组织学生和社区居民一起开展社区清洁日活动。
社区服务课程标准与课程评价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1、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3、主动参与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5、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6、促进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二、阶段目标(一) 第一阶段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
2、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规范与公德。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珍视生命,陶冶性情,。
6、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热爱生活趣,展示才能。
(二)第二阶段1、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与创造能力。
2、拓展生活领域,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3、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与互助合作品质。
4、乐于服务社会,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5、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保能力,养成环保习惯。
6、逐步了解自我,充分施展才能,合理设计未来。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一、内容领域和目标1、服务社区(l) 熟悉社区中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和组织机构。
(2) 对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有所了解,并萌发对家乡的关爱之情。
(3) 愿意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服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体验服务的充实与愉悦。
(4) 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从中获得积极的感受。
(5) 自觉维护社区形象。
逐步形成建设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6) 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结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2、走进社会(1) 初步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高中教育社区服务方案
高中教育社区服务方案2022 年高中教育社区服务方案背景介绍:作为一个高中教育社区,我们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成长和交流机会。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高中教育社区服务方案。
一、社区学习资源建设为了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我们将建设一个多功能的学习中心,包括图书馆、自习室和多媒体学习室。
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心自由阅读、借阅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学习室进行课外学习和研究。
二、学业辅导与指导我们将邀请优秀的教师和校外专家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和指导。
他们将定期组织学习讲座、讲解学科知识和解答学生疑问。
此外,学生还可以预约个别辅导,针对自己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入解答。
三、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将成立志愿者团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我们将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环境保护和社区清洁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职业规划与择业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我们将邀请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分享工作经验和职业规划。
学生可以参加职业讲座和实践活动,了解各行业的就业前景和要求,并接受个别择业指导。
五、健康管理和心理辅导我们重视学生的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将邀请医生、心理专家和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健康咨询和心理支持。
学生可以在社区医务室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也可以预约心理咨询,分享自己的困扰和问题。
总结:通过以上社区服务方案,我们旨在为高中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成长和成才。
我们将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内容,与家长、学生和社区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待您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一起打造一个更美好的高中教育社区!。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社区服务与管理》是一门以社区服务与管理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社区服务与管理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社区服务与管理素养,为学生未来在社区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区服务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社区服务与管理的相关任务。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在社区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社区服务概述:介绍社区服务的概念、内容、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社区管理概述:介绍社区管理的概念、内容、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社区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 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社区服务与管理现场,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服务社会》教案
《服务社会》教案《服务社会》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部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课标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由“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两目组成。
本框题是第三单元的最后部分,基于对责任以及关爱他人的认识和理解,本框题侧重于对奉献社会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具体做法的掌握,也是本单元的总结和提升内容。
本课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服务社会的生活场景切入,与学生一起探讨服务社会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做好本职工作等途径,践行奉献社会的理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但也有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服务和奉献社会。
三、教学目标目标1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目标2结合生活经验说明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高搜集、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目标3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社区概论》是一门关于社区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发展、管理及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社区的基本知识,培养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
二、课程目标具体化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社区的构成要素、发展历程、管理体制及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社区调查、分析、规划及实施社区建设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内容包括社区理论、社区发展、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等模块。
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主题,如社区发展历程、社区治理模式、社区资源整合、社区文化建设等。
课程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共计32学时,其中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环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社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社区调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社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六、课程资源为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PPT、视频资料、参考书籍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增强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七、课程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全面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应继续关注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420183总学时数:45(理论课学时数:30;实践课学时数:15)学分数:2.5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一、课程性质1、必修课2、专业(理论)核心课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学习社会工作专业三大方法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模式,熟悉社区工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实务能力。
本课程以先导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课程为基础,与平行课程《小组工作》同时学习社会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为后继课程《个案工作》、《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实务系列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方案中的定位,通过行业、社区服务岗位工作调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为指导设计课程内容,注重专创融合、课赛融合,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
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社区涵义,对社区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功能有基本认识;了解社区工作的历史、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
(2)熟悉社区发展的六大模式(社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的内容及其目标和功能。
(3)掌握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方法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1)能够设计社区工作方案,并选择适切的社区工作模式,按照正确的过程与方法实施。
(2)具有社区工作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熟悉社区工作方法技巧。
(3)有能力胜任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
3、素质目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形成底层关怀的自觉和助人自助、社会倡导的专业情怀;恪守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伦理守则;具备一定社会文化、身心健康卫生意识、科学的社区工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老年照护(初中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中级)、养老护理员(四级)、员工关系协调员(四级),其他证书如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秘书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
《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方法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社会工作方法》课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该专业学生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其前修课程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其后续课程是《社区社会问题处理》、《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社区社会问题处理实训》、《社区建设与管理实务实训课》等相关课程。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本课程以社区社会工作岗位中实际需要处理的问题为依据,以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以岗位需求的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在内容选取上,坚持依靠行业专家、贴紧社会工作实际需要的原则,内容来自岗位实际,过程设计贴近岗位实际,语言方式反映岗位实际,案例源于岗位实际。
为以后学生就业快、上岗快、实际操作能力强、技术过硬打下坚实的专业与职业基础。
(2)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过程设计贴近社会工作实际该课程的开发设计,以案例和实训、实习为依托,以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线,以方法技能的训练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构建了工作任务驱动的、基于社会工作实际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的开发设计遵循了处理与解决社区社会问题工作过程,从实践入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任务与步骤,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以案例导入、任务训练为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工作技能的教学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通过综合实训加以实施,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的差异,知识性内容部分采用案例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实施,方法技巧的内容采用模拟仿真、角色置换的教学做一体的方式在校内实训室加以实施;综合实务内容采用实际岗位训练法在社会实训基地加以实施,实现了“职业导向、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单元社会服务教学新课标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单元社会服务教学新课标要求社会服务教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显著的调整和要求。
这些调整不仅仅是关于课程内容的调整,更是关于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和评估方式的全面变革。
新课标要求社会服务教学能够深入学生的生活与社区,通过实践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调研、社区参与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评价方式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量,包括知识掌握、技能应用、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长。
教师在社会服务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单元社会服务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为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通过社会服务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实用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单元社会服务教学新课标要求1. 课程内容设计社会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社区或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现象、老年人孤独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社会调研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社区服务项目设计:结合社会调研结果,学生可以设计并实施具体的社区服务项目,如环境保护活动、社区清洁行动、社区文化活动等,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有效实施社会服务教学,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问题导向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出具体的社会问题或挑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社区服务教案
初中社区服务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培养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3. 社区服务的注意事项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社区服务的理解和经历,激发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兴趣。
二、讲解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形式(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如环境保护、敬老爱幼、助残帮困等。
2.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自己感兴趣的社区服务领域,并制定个人的社区服务计划。
三、讲解社区服务的注意事项(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尊重他人、保护隐私、注意安全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社区服务。
四、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2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
2.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如清理小区环境、帮助邻居解决问题等。
3.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对自己的社区服务活动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参与社区服务。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对社区服务内容和形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社区服务注意事项的遵守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形式,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继续参与社区服务的兴趣。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指南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指南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再只局限于课堂学习,而是逐渐从书本中走出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的指南,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服务项目在选择社区服务项目时,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确定。
可以从帮助老人、助学扶贫、环保清洁等方面进行选择。
通过参与感兴趣的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了解社区的需求在参与社区服务之前,学生应该先了解社区的需求。
可以通过社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根据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确保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关系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学生应该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会议、活动,主动与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同时,还应该尊重居民的文化和传统,做到与居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四、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学生可以增加与社区居民接触的机会,了解社区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以向居民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艺。
可以参加社区的文化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娱乐和服务,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五、组织社区服务活动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主动组织社区服务活动,承担起引领社区居民的责任。
可以与社区领导、相关机构合作,策划并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服务活动,如义务劳动、义卖活动等。
通过组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培养良好的服务习惯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应该培养良好的服务习惯,包括:准时到达服务地点、认真完成分配的任务、礼貌待人等。
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才能给他人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服务效果。
七、关注社区服务的持续性社区服务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关注和参与的。
学生应该将社区服务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做到持之以恒。
幼儿园社会实践之行: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
幼儿园社会实践之行: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1. 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习活动,幼儿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锻炼动手能力,促进社交。
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对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
2. 社区服务学习活动的意义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幼儿可以认识社区环境,了解社会风俗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幼儿们的成长和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3. 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设计原则在编写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时,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比如:注重实践性,关注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活动与幼儿经验和兴趣的结合等。
只有这样,教案才能真正地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果。
4. 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的实施步骤在实施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时,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流程。
比如:活动的前期准备,包括场地的选择、道具的准备等;活动的实施阶段,包括幼儿参与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等;活动的总结回顾,包括对幼儿的评价和对活动效果的总结等。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习活动,幼儿可以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品质,从小培养出社会活动家和未来国家建设者。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对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可以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社会实践之行: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的深入探讨,相信您已经对此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幼儿园教育中的社区服务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社区服务学习活动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实际社区环境的情况。
中学社区服务制度范文
中学社区服务制度范文一、社区服务的目的和意义社区服务是指在中学校内组织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社区服务既是学生自身成长和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各个领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同时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回馈社会。
二、社区服务的内容与方式社区服务的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保护与美化:组织学生参与垃圾清理、校园绿化和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2.扶贫助困:组织学生到贫困山区或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帮助和支持。
3.文化传承: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文化素质的培养。
4.健康宣传:组织学生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传达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5.志愿者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志愿者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如老年人陪伴、义务教育辅导等。
社区服务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1.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各类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开展社区义工班:学校为有志于参与社区服务的学生开展社区义工班,提供培训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加专业地参与社区服务。
3.与社区合作项目: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项目,共同开展有意义的社区服务活动,发挥学校和社区的互补优势,提高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力。
三、社区服务的组织与管理1.组织机构的建立:学校成立社区服务领导小组,由相关教师、学生代表和社区代表组成,负责社区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2.志愿者招募与培训:学校通过宣传和招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并进行志愿者培训,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和素质。
3.活动计划的制定:学校根据社区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社区服务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
社区服务教案
社区服务导言:“社区”学习的前世今生自主探究学习第三目“共建祥和文明社区”师:根据以下问题,查找资料,小组共同学习(PPT展示)问题三:社区是什么?(名词解释)问题四:社区的发展与村委会(居委会)有什么联系?问题五:如何在建设和谐社区过程中提升民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收集近期各地召开的民情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民主理财会、民情直通车、社区议事会、居民论坛、乡村论坛等事例,加以说明。
)(设计意图: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设计,拓展学生认知空间,提升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自主探究学习,实现能力目标1和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参与意识。
建议在多媒体信息化计算机教室内开展此环节,方便学生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条件不具备的可以作为课前预习内容或课后作业或综合实践活动项目。
)【作业完成小结】1,必做作业:本框题相对应的选择题,共15小题。
2,选做作业:(1)调查自己所处的村委会(居委会)的常规工作,形成文字说明。
(2)调查自己所处的社区建设具体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形成文字说明。
一、社区的基本常识1,历史变迁生生不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总结的理论也须随之时变时新。
社区这个概念内涵的变动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一方面揭示出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又折射了社会科学的自身发展。
经典意义上的社区(Gemeinschaft)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önnies)的界定,它意指一个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场所,这样的生活场域不是后天选择的结果,而是因为亲族关系不得不与这生活的场所同生共死。
社区基于血缘、亲族、共居处以及共同的态度、经验、感情和气质,血缘与地缘熔为一体。
在国内也有把社区翻译成社群、公社或共同体的,早期甚至有人将它翻译成乡土社会,滕尼斯是把社区作为一个与社会(Gessellschaft)相对应的术语来使用的。
社区和社会是人类群体生活的两种结合类型,前者主要是在建立于自然基础之上的家庭、宗族等群体里实现的,除此之外,它也可能在历史形成的、小的联合体以及思想的联合体里实现,从而,社区就有三种基本类型:血缘、地缘和精神,社区是建立在其组成人员之本能、习惯以及与精神有关的共同记忆之上的;与此相反,社会则是一种目的的联合体,它的基础是个人以及个人的思想和自由选择意志,社会不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它是次生的,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社会这种人类群体的结合形式要晚于社区,“社区是古老的,社会是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社区服务》课程标准编制系部社会管理系适应专业民政管理编制人XXX专业审核人XXX学院审核人制定时间2021年3月《社区服务》课程标准一、基础信息课程名称:社区服务适用专业:民政管理课程性质:必修课(群间共享课)课时:72学分:4.5修读方式:前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方法后继课程: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活动策划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社会管理系制定人:XXX二、课程目标(一)设计思路:《社区服务》是立足与社区建设管理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理念,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专业服务一门学科。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饱满,覆盖的专业知识广而深,并随着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
所以该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基于社区以及在基层乡镇的社会服务、服务项目开发、服务管理和服务评估的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要求:教学内容安排倾向四大块:基本概念和理念的掌握;各类人群的需求评估;针对各类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服务技巧和方法;社区服务中基本技能的掌握:人民调解技能、社区活动策划技能、社区信息平台技能等。
所以,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在社区开展专业服务的能力,同时辅以对学生的社会政策、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拓宽理论知识面,增强实务能力,以适应社区服务的要求。
(二)课程任务:《社区服务》的学习内容是民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社区以及在基层承担社会服务、服务项目开发、服务管理和服务评估等专业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它也是国家社会工作师技能鉴定考试必考的内容。
随着服务业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人们需要高质量、专业的服务,本门课程的开设,有助于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满足各类人群特别是弱势人群的服务需要。
(三)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的课程目标是以《社区服务》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了解社区服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服务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并能够在社区服务实践中科学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技巧。
通过多形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其专业人格魅力和职业道德情操,最终成为社区及公益服务部门中具有专业服务能力,达到初级社会工作水平,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基于社区服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的需要,本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下述三个层面:1.知识体系层面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习社区服务理论知识,掌握社区服务的基本理论,了解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需要,了解各类人群的服务方法,掌握社区服务的工作任务,重点掌握社区服务一线岗位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层面目标。
使学生在实习课程中,透过实际的接触,了解问题、社会机构的服务网络以及社区服务所扮演的角色。
使学生从实际课程中,整合学校课堂所学理论与实务工作,以及增强其专业服务能力,促进未来的就业机会。
3.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目标。
培养学生对服务人群尊重、接纳、同感、诚恳的专业操守。
通过本课程学习和案例分析与训练,使学生关心、关注于服务对象的一切,并能够向服务对象表达温暖与尊重的情感。
增强自我认识能力。
通过有效的方式与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成长分析,学会调整自我和改善自我,不断提高解决自己个人问题的能力,达到情绪稳定。
三、课程内容《社区服务》的教学内容,由强调满足社区服务的全方位要求,整合为两大块:基于社区服务任务和基于社区服务工作岗位解决,然后根据社区服务岗位的实际要求而整合为具体内容共11章:社区服务概论、社区活动策划、社区人民调解、社区弱势群体服务、社区特殊人群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社区信息服务等,每章都相应安排服务的技巧与方法。
(一)课程内容安排表(二)信息化教学设计1.数字资源录制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录制的视频或者从智慧职教等资源库下载的视频资源可用于本课程教学;经典案例:来源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案例资源库,案例教学法是讲授法的有效补充。
网络资源(包括专业网站、百度百科等):教师、学生借助手机、平板电脑随时上网,查找所需课程学习资料。
2.信息化技术超星学习通:学生浏览学习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完成随堂小组任务,课后运用这一平台师生答疑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互评;同时可以实现线上直播课程,能够对课程进行展示、观摩可以同步进行,互不干扰,情景模拟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场景;教学资源、小组作业借助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传至学习通,实现资源共享;双设备双投屏,理论内容、学生实训成果分屏幕同时展示;电子黑板技术:电子黑板可以用来编辑图片、书写板书,教师从讲台获得解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实现师生互融;课程PPT:借助PPT串联课堂知识点,构建课堂脉络,提示重难点。
3.教学实施课前:学生以超星学习通为依托,与师生互动答疑讨论上节课遗留问题;浏览校内资料库中的信息,进行课前预习;课中:①以学习小组讨论区的热议话题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点;②教师在总结提升后,导入新课,运用视频、经典案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③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借助移动终端将作业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并进行小组展示;④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后:学生独立或小组通力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上传钉钉群,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云课堂实现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成果,进行教学反馈。
(四)专业核心能力贡献度四、实施建议(一)课程组织形式《社区服务》教学方法多样化,尽量做到“开放性”和“教学做于一体”。
这两个目标可以通过互动平台、课堂迁移、ISAS模式、实训课程化等途径来实现。
本课程作为民政管理专业技能核心课,涉及到社会工作者基本素质的培养,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教学中只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本着“服务专业、必须够用”的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分析各专业学生学习和工作岗位的需求,选择和学习和工作岗位必需的应用写作文种作为讲授重点。
(二)实训的选择1.助人能力培养及社区服务机构探访内容包含助人技巧学习与服务机构探访。
首先,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增进学生助人技巧、机构人际关系,并且学习撰写自传、历史和实习计划书;其次,透过机构参观与课堂讨论,能对各类型的人群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社会工作机构临床实习(课外作业)由学生依照自己的性向,到社区选择某一特定的服务人群进行直接服务实习,以拓展学生不同的经验,以为日后就业选择作参考。
3.学生团队实训学生团队针对各类不同人群服务之后,书写特定人群的需要、服务方式改进办法,以期在课堂分享能取到良好效果。
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学生实训的经验,使实训课程化。
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学法以课前预习与提问,课中讲授、案例分析、5人小组练习相结合,课后有学习工作坊练习为主,辅以个别指导。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投影仪、单向玻璃观察等为主。
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其操作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始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作为求助者人格魅力榜样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学习是自我经历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发现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我们不妨尝试以下一些教学方法:1.参与式教学法:如当学习“社区再就业服务”时,为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的小组,每个小组约十个人,每个组将社区运行的模式设计出来画在纸上,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讲解。
该方法可以调动了每个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协作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结合,效果会更好。
2.案例研讨法:如当学习“社区环境建设“时,为了让学生对环境建设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典型的环境建设方面的案例,让学生来讨论,使同学们能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更高。
3.模拟教学法:如在学习“社区人民调解”时,为了让学生对社区组织体系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实训室的模拟使同学们感受仿真的社区工作环境,并在这个环境里处理社区建设事务,以此达到让学生初步了解社区组织建设的基本框架,在他们真实进入社区前有一个过渡性的学习。
4.经验教学法:如在学习“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时,就让同学进入到社区为居民开展服务。
在全真的环境里进行学习,通过经验的积累、问题的解决、自我的成长,学习到个别化的有效的知识,掌握有效的实践能力。
效果也很好。
5.音像教学法:教师平时应该收集一些与社区服务有关的音像资料,在课前让学生观看,带着问题去看,看后分享,这对提升学生的意识和视角有特别有效果,同是一件事情,有社区意识和没有社区意识的视角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如在学习“社区家政服务”时就不妨运用这一方法。
6.问题教学法:为了让学生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探讨,可以让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去研究探讨一些问题。
教师提供指导,每个小组自己决定研究哪个问题,到一定时间就经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发表。
通过这一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考核评价社区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考试将采取闭卷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进行。
理论部分的知识主要通过闭卷的方式考核,学生需要对教材上各章的知识点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社区服务中出现的现状和问题。
理论考试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考试时间九十分钟。
实践部分通过要求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考核学生对不同人群需求的把握和服务技巧。
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部分的考核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在课程开始前做好计划,在他们实际操作时,能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偏错,使每个学生都较好掌握为不同人群服务的技巧与方法。
考核办法建议如下:1.平时成绩:40分。
要求: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听课的态度及课堂参与表现来进行评分2.期末成绩60分(理论考试30分,实践考核30分)。
要求:理论部分:将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社区服务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基本概念上将采用客观题,如名词解释、简答题这种标准评分法;在基本理论知识的运用上将采用案例分析、论述题的量分评分法;实践部分:将以随堂考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对角色扮演中的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服务,以考核学生社区服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本课程对于教学设施的要求不高,多媒体教室即可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