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02年传媒产业回顾与展望_
年度对话:中国传媒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新起点
110㊀ 年度对话:中国传媒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新起点2010‘现代传播“年度对话Ң㊀朱㊀虹㊀胡智锋时㊀间:2009年12月12日地㊀点:中国职工之家对话人:朱㊀虹㊀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㊁新闻发言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智锋㊀教育部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㊁文科科研处处长㊁‘现代传播“主编整理者:曾祥敏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㊁‘现代传播“特约编辑关键词:中国广播影视;新闻改革;制播分离;国际化;公共服务㊀㊀胡智锋(以下简称 胡 ):非常感谢朱虹主任于百忙之中参加‘现代传播“的 年度对话 ㊂您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㊁新闻发言人,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对这次年终对话有非常重要的开篇意义㊂因为,这期对话是‘现代传播“即将改为月刊的第一个对话,通过这一篇 年度对话 ,我想应当把上一年度广电行业一些重要的事件做一个梳理和盘点,然后对未来做一个前瞻性预测㊂新中国60年广播影视发展һ新中国60年来,广播影视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后30年发展迅速,广播影视的影响力得到极大增强㊂胡: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重要年份,我们注意到朱主任为新中国60年㊀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新起点 111广播影视的发展已有专门的论述㊂您能不能简短地对60年中国广播影视取得的成就作一个总体的评价㊂朱虹(以下简称 朱 ):谢谢,中国传媒大学的‘现代传播“是全国广播电视期刊中学术影响力最大的刊物之一,是广电人必读的一本刊物㊂新中国广播影视60年的发展总的态势是好的㊂从整个60年的发展来看,走过曲折的道路,也有迅速发展的时期,发展最好㊁最快的是后30年㊂根据1982年的统计数字,当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只有8 8亿,而且基本上属于财政拨款㊂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37号文件,提出中央㊁省㊁地㊁县四级办电视㊁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发展电视的积极性,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出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㊂最近一些年,广播影视业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整体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㊂从广播影视节目的生产制作量㊁整体技术水平和规模以及实际覆盖人口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广播影视大国,广播影视多项指标位列世界第一㊂总的来说,中国广播影视的大发展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成就:一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㊁传播力显著提高;二是广播影视事业不断发展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三是影视作品创作生产快速发展;四是广播影视产业改革不断深化㊁产业发展快速增长;五是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数字新媒体业务;六是广播影视国际传播力全面提升,不断加快 走出去 工程建设步伐㊂新闻报道理念的提升һ强调新闻首发权,电视直播发展迅速㊂һ央视改革强化新闻立台理念和专业化㊁品牌化战略㊂胡:让我们聚焦2009年度的内容生产㊂首先关于新闻部分,包括时事报道㊁金融危机的报道㊁央视新闻频道改革以及民生新闻的发展㊂今年新闻发生了一些大事,比如国庆60周年大阅兵直播㊁日全食直播㊁新疆 7㊃5 打砸抢烧事件等报道㊂这些电视报道总体上体现了电视直播的魅力㊂我曾经说过,直播是电视比拼新媒体的一个杀手锏,在今天媒体竞争当中直播可以做到在大事上不缺席㊁不失语,这应该是电视媒体特别重要的特质㊂您怎么看2009年取得的成绩,还有没有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112㊀ 年度对话:中国传媒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朱: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发展速度很快㊂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前期,没有直播节目,基本上是录播,有时一条新闻甚至要几天才播出来㊂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尤其通过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电视直播一步步向前推进㊂如果把美国 9㊃11 事件报道和 5㊃12 汶川大地震报道相对比,可以看到,电视报道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了北京奥运会,新闻报道完全按国际惯例在操作㊂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如国庆60周年大阅兵㊁新疆 7㊃5 打砸抢烧事件等,这对电视新闻的报道理念㊁报道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㊂实践表明,我们必须创新理念,依照国际惯例,开展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报道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直击华尔街“‘华尔街风云“,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利用与全球最大的财经电视媒体美国CNBC合作的资源优势,及时推出各类深度报道,全方位㊁多角度地展示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全球同步播出㊂我国电视媒体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㊁全面的报道,不仅为国内观众提供了权威的资讯,而且传达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增强了人民群众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㊂在新疆 7㊃5 事件中,我们采取了开放态度和公开透明原则,在第一时间允许境外媒体采访和报道,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㊂包括你刚才讲的关于日全食的直播报道,让群众直接参与到现场报道中来㊂从这方面来说,直播展现了电视的最大魅力,把电视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极大地提高了电视媒体的时效性㊁权威性和公信力㊂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明确提出广播电视的首发权问题,首发权实际上对导向有重大作用㊂这些说明,我们的新闻观念正在发生变化㊂中央电视台的改革是2009年电视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㊂此次改革对新闻中心实施了重大调整,对‘新闻联播“等节目进行了改版,进一步强化了新闻立台理念和专业化㊁品牌化战略㊂此次变革后,央视二套变成专业财经频道,央视三套成为专业文艺频道,新闻频道也突出专业新闻频道的特质㊂中央电视台现在的新闻中心就是由以前多个中心的新闻节目合并组建的,凡是与新闻相关的节目,包括法制新闻㊁经济新闻等,全部放到了新闻中心㊂胡:的确,电视新闻报道在国内外媒体竞争环境下㊁新媒体快速成长的语境下如何继续发挥当下第一大众传媒的主导作用?改变观念,以真实客观和满足观众知情权为原则,以改革为动力保障,这是大势所趋的必然选择㊂央视新闻改革的力。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摘要: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阐述了中国传媒产业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困境的方案。
同时,本文对未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中国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困境;解决方案;发展趋势一、引言中国传媒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媒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中国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该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传媒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随着我国电影、电视、报纸、出版等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传媒产业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1. 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媒产业还比较落后,传媒技术、手段、质量还无法与国外媒体竞争。
但是,中国领导在传媒发展中给予了大力支持,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快了传媒行业的更新换代。
2. 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在这一阶段中,中国传媒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技术和生产水平也得到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3. 建设阶段(2000年-2010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媒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技术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得到了国家领导的大力支持。
我国也加入了WTO,对国际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速了中国传媒产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4. 新时期阶段(2010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传媒产业经历了从“数量型”向“品质型”、从“单一型”到“多样化”和从“本土化”向“国际化”的发展,传媒产业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和转型,需要不断破解传媒产业发展的困境。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在当今信息时代,传媒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过去几十年,传媒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到如今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推动着传媒业的发展和创新。
过去,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每天清晨,送报员会将新鲜出炉的报纸送到各家各户,人们通过阅读报纸了解国内外的新闻、时事评论和各种资讯。
报纸的版面设计和排版讲究,文字严谨、深入,记者们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为读者呈现丰富而有深度的内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报纸的发行受到了诸多限制,如时效性相对较差、传播范围有限等。
广播的出现则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在行动中也能获取信息。
无论是开车时、做家务时还是在田间劳作,都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节目。
广播以其及时性和便捷性赢得了一部分受众,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只能通过声音传播,信息的呈现相对单一。
电视的诞生更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将图像和声音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更加生动、直观的信息。
从新闻报道到电视剧、综艺节目,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但电视节目受播出时间的限制,观众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缺乏自主性。
进入 21 世纪,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媒业的格局。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获取全球范围内的信息。
新闻网站、博客、论坛等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
与此同时,搜索引擎的发展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社交媒体的崛起则进一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以 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让用户可以轻松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快速了解朋友和关注对象的动态。
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惊叹,一条热门的帖子或视频可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球。
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从我国情况看,传媒业是一个受到高度管制的市场。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传媒是党和政府附属机构,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管理,所需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拨款,没有竞争,也无需讲求经济效益,根本没有形成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传媒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媒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正在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
从发展的角度看,传媒产业将是经济效益显著并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整个传媒市场的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喻国明,2002)从1998年起,我国传媒业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25%的增长速度,利税总额已超过烟草业,成为国家第四支柱产业。
以广告收入为例(广告收入一般占我国传媒业经营收入总额的70%左右),我国传媒业广告收入从1980年的不足1亿元,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近29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4.77%,而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仅16.8%左右。
(王培先,2001)1、报业集团化1996年1月,经中宣部同意,国家新闻出版出版署批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
两年后,新闻出版署又批准成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试点单位已达到30多家。
目前报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均已形成几家、十几家报刊的规模。
比如,广东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三大报业集团共拥有二十报两刊,每期平均发行总量超过700万份;广告营业额1997年分别达到2亿元至5亿元,名列全国第二、三、七名,共占全国报纸广告年营业额96.8亿元的8%;他们先后建成了实力雄厚的印刷厂或印务中心,承印全国报刊200多种。
此外,还经营连锁店、房地产等。
其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报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财务统筹、资本经营和企业化管理等,为报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报业市场的有序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广电产业集团化2000年11月17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确定电子媒体在以宣传为中心的前提下“可兼营其他相关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多媒体、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传媒集团。
2002年:大变局之中广电媒介的经营环境与战略思考
2002 年:大变局之中广电媒介的经营环境与战略思考 世纪之交,传言蜂起。
对于电视台的经营者来说,直接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直 接来自于广告市场。
去年颁布的 2%的所得税问题和今年实施的 4 月 1 日以后停止处方药 广告问题,已经间接或者直接影响到各个电视台的广告经营;第二,来自 于内部。
广电总局的所谓集团化经营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去年底,浙江广电集团、湖南广电集团陆续登场,网台分营和诸台合 并已经是基本的趋势。
集团化的好环暂且不说,问题是合并过程中所发生的组织重构、权力 分配,势必影响经营的稳定。
日趋严峻的外部广告经营环境与动荡不安的内部组织结构重组交织 一起,形成前所未有的、复杂异常的重大变局。
面对这种变局,经营者将是如何对应呢?第一关于广告市场不妨用一 波三折来形容广告市场的变局。
2000 年的整体数字还没有出来,从上半年的结果来看是相当不理想。
其中,电视广告下滑了十个百分点,有线电视也下滑了两个百分点, 局面相当紧张。
参看图表一和图表二图表一 90-99 年四大媒介广告经营额变化图表 二 99-2000 年上半年四大媒介广告经营额媒介 99 年上半年与总营业额比 2000 年上半年与总营业额比同比增长报纸 469114 万元 1866565746 万元 2005206 电视 76737630526869442434-1048 电台 55557221693502462483 杂志 37378149556741974895 然而,到了下半年,形势有所好转,央视的 招标可以说是一个信号。
不少的广告部主任对今年形势预测,抱有审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倾 听经济学家大谈特谈所谓的经济拐点现象,而另一方面又接受到许多不好 消息。
心情复杂不一而足。
言及 2001 年的广告市场,2%的影响不能小看。
对于 2%的问题,我持有三个批评观点。
一,不科学。
为什么作出 2%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的解释是经过了调查研究,认 定 2%的广告支出是比较合理的。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
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产业近期发展脉络。
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
多种经营阶段:集体呛水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希望通过适度自主经营而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媒介市场化再次提出。
财政部批准了他们的报告。
根据当时的政策,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的限制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经营所得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恢复报纸广告经营活动,是这次市场化进程一个重要标志。
1979年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文革”后中国大陆第一则广告。
广告重回报纸版面,报业获得了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利器。
80年代后,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0年代初期,出现了报业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和广播电视业的建台热。
1985年,首次提出报刊的自办发行。
如果将发行视为报纸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过程,自办发行可以看作是报社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进行的变革。
这是媒介向产业经营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而自此后越来越多的报纸对自办发行的积极尝试则是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景观。
1988年,中华全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成立。
1987年,国家科委编制的我国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了“中国信息商业化产业”中,从而使报业产业特性得以初步建立。
1988年3月,《关于报纸、期刊、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出台,有力推动了报业改革的进程。
同时,1991年的报业扩版热持续到1993年。
2024年文化传播创新工作总结(3篇)
2024年文化传播创新工作总结2024年是文化传播创新工作的重要节点,本文将对2024年的文化传播创新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总体回顾2024年,我国文化传播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播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也愈发紧密。
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文化市场需求逐步释放,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二、文化传播创新成果1.新媒体平台创新:各类新媒体平台以数字化、互动性、个性化为特征,成为主流文化传播渠道。
由于全网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媒体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和恶意传播逐渐受到遏制,为公众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
2.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传统媒体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造,发展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品。
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展开合作,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实现了传统媒体的二次传播和再创造。
3.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文化创意产业在2024年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涌现,涵盖了文化传媒、设计艺术、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为经济增长、就业创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4.文化外交的提升: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交流访问等形式,我国深化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
同时,通过精心策划的文化产品输出,提升了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5.文化传播人才培养:2024年,我国加大了对文化传播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
通过建设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了文化传播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三、问题和挑战1.数字化转型的压力:虽然我国数字化转型取得了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文化机构和企业数字化建设滞后,缺少有效的数字传播手段和运营策略。
2.内容创新的需求: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文化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公众的需求。
需要加强对原创性、多元性和深度性的要求,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创新水平。
3.文化传播机构的协同发展:文化传播机构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
2023年新闻记者工作总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2023年新闻记者工作总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23年新闻记者工作总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光荏苒,转眼已经到了2023年。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回首过去的几年,我们经历了不少挑战和变革,也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探讨新闻记者工作的变化和趋势。
回顾过去回顾2019年至2022年这几年,新闻界经历了诸多重要事件和变化。
其中,疫情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
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新闻工作者们一直在第一线进行报道和宣传,帮助公众了解疫情的发展和防控措施。
同时,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克服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保证了正常的新闻报道,为公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除了疫情,其他的一些事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报道。
例如,美国总统选举、英国退欧、非洲西南部干旱等。
这些事件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
它们同时也给新闻记者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专业素养、媒体援助以及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成为了日益重要的话题。
这些年来,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标配工具。
通过数字技术,新闻工作者可以更快速准确的获取新闻、整理数据和制作多媒体报道。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极大地增强了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生动化、互动性更强。
展望未来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其中,数字化技术、移动互联网、AI、大数据等都将成为新闻业的重要趋势。
这些新技术将不仅会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方式,也会影响到新闻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必须具备跨领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新闻工作环境。
在数字化时代,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社交媒体策略等多边角度的技能。
同时,对于移动新闻、短视频、虚拟现实、无人机摄影等新技术的掌握,也将成为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养。
未来的新闻记者不仅要以快速、准确的报道质量占领市场,更需要关注行业经济发展以及公共价值的提升。
【实用文档类】大型知名2002年中国广告市场生态行业分析及调查报告
2002年中国广告市场生态调查报告摘要2003-11-21广告主、广告公司与广告媒体是广告市场的三大主体,三者在互动演进中形成了今天我们所关注的一种主体生态关系,并在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与行业法规的制约下,凸显出广告业生态环境现实的基本特征。
我们假设,广告主体相互之间保持协调适应、平衡互动的关系,广告业的生态环境才可能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那么,到底现实的关系是不是如此?我们将从三大主体的生存状态、与其他主体互动的角度,对2002年中国广告业的生态状况进行分析。
广告主广告投放基本情况行业广告投放额起伏较大,房产广告跃居首位2002年,按行业划分的广告投放额较前几年出现了比较大的起伏。
几年来,房地产广告投入扶摇直上,终于在2002年跃居首位,达到101.39亿元,成为首例突破百亿元的行业。
其增幅达到45.93%。
药品广告投放比去年减少了1.73%,由第一位退居第二位。
汽车业成为广告投入的一匹黑马,年投放达到40.49亿元,增长率达到77.12%,由去年的第九位跃居第七位。
广告主实际投放普遍超过税收政策限额在医药保健品行业,广告投入占销售额的百分比平均达到近20%,化妆洗涤用品在17%左右,IT类也超过了10%,食品饮料类大多超过8%。
尽管目前国家出台了2%或8%的限额纳税措施,但显然没有阻止广告主的实际广告投放量。
企业对限额投放政策的观点有:为了销售,必须要投放足够的广告量,税收政策限制给企业广告投入造成沉重负担;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周期应该有不同的执行标准;政府行为过度、部门利益过重,损伤市场发展。
企业的广告意识制定广告预算主要根据市场需要和固定投入率69.6%的广告主广告预算的制定依据产品推广的需要;62%的广告主以营业额固定比率对广告投入做预算;以其他如参照竞争对手、凭经验直觉、行业平均水平等作为预算依据的广告主所占比例不大。
营业额固定比例投入在选项中居高位,一方面可能与投放政策限制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为数不少的企业在广告投放适应性与灵活度上还有待提高。
中国传媒业报告2002
刊物: 金信-行业分析报告提供者: Shanghai Golden Trust Securitie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日期: 2002.6.4第一部分中国传媒业概况1.传媒业的概述广义的传媒概念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图书、音像制品,以及被称作“新媒体”的互联网站。
其中,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站被公认为是“四大媒体”。
如果以“传媒产业”的角度界定传媒的概念,除了上述提供媒体产品的主体,还包括诸如广告公司、调查公司、发行公司等一系列与媒体相关的配套服务商。
从全球范围看,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传媒业依托高科技的应用,通过传播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分配和影视文化娱乐等方式,成为新兴的“朝阳行业”。
在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业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
在美国,影视产品的出口成为仅次于航天工业的第二大出口产业。
与一般传统产业相比,传媒产业具有独特的属性:一是“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
一方面,传媒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具有政治属性,在功能定位上具有“喉舌功能”。
对于任何一个政治实体,媒体的宣传作用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立与巩固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个方面,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快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
传统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变。
而传媒业的发展覆盖了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等领域,具有信息产业的典型特征。
二是“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
媒体产业是个资本密集性的产业,规模竞争十分激烈。
在成熟的市场,资本的大小往往是决定媒介生存废退的基本标志,即“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无产出”。
媒体向受众群体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和影响广的特点,这也使得传媒能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和盈利能力。
媒体高收益的特点还归因于媒体所具有的垄断特点。
一则,媒体的投入大,使其具有比较高的“行业壁垒”;二则,媒体的政治属性,使其具有相当大的“政策壁垒”。
这两方面的垄断性也使媒体具有超过一般行业的垄断利润。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湘财证券 2002-03-06 主要结论2001年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2001年,中国传媒业启动了空前的结构重组传媒市场将在某种程度上开放,传媒业将会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等问题,中国传媒业将面临着来自国际传媒集团的挑战,同时受到国家政策一定的保护对于中国传媒业而言,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并且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2002年,中国广告业将平稳发展投资机会建议大力投入专业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娱乐、财经、IT、体育等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吸纳其它媒体资产,如报纸、杂志、刊物、网站等。
这样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完成媒体业务的大整合,在电视、报纸、杂志等领域进入广告市场,迅速实现传媒产业的战略目标。
上市公司应特别关注歌华有线、中视传媒、东方明珠、强生控股等业务拓展空间大或有业绩支撑的公司主要数据1999-2001年1-9月报纸媒体广告收入前十名(亿元)排名 1999年金额名称2000年金额名称 2001年1-9月金额名称 1 9.3 广州日报13.02 广州日报 10.5 广州日报 2 6.29 新民晚报8.48 北京青年报 7.4 北京青年报 3 5.89 深圳特区报 7.62 新民晚报 7.2 新民晚报 45.62 羊城晚报7.03 深圳特区报6.2 北京晚报 5 5.19 北京青年报6.44 北京晚报 5.7 上海证券报 6 4.97 北京晚报 6.43 羊城晚报4.3 深圳特区报7 3.66 今晚报 5.00 今晚报 4.04 羊城晚报8 3.27 计算机世界 3.85 成都商报 4.03 成都商报9 3.24 精品购物指南 3.37 解放日报 3.9962 今晚报10 2.85 解放日报 3.29 深圳商报 3.9961 扬子晚报传媒行业运行综述一行业传媒行业运行综述一行业运行回顾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从1990-2000年我国广告市场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7%,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强,但是广告市场收入增长速度在不断放慢。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
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产业近期发展脉络。
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
多种经营阶段:集体呛水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希望通过适度自主经营而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媒介市场化再次提出。
财政部批准了他们的报告。
根据当时的政策,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的限制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经营所得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恢复报纸广告经营活动,是这次市场化进程一个重要标志。
1979年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文革”后中国大陆第一则广告。
广告重回报纸版面,报业获得了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利器。
80年代后,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0年代初期,出现了报业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和广播电视业的建台热。
1985年,首次提出报刊的自办发行。
如果将发行视为报纸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过程,自办发行可以看作是报社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进行的变革。
这是媒介向产业经营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而自此后越来越多的报纸对自办发行的积极尝试则是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景观。
1988年,中华全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成立。
1987年,国家科委编制的我国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了“中国信息商业化产业”中,从而使报业产业特性得以初步建立。
1988年3月,《关于报纸、期刊、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出台,有力推动了报业改革的进程。
同时,1991年的报业扩版热持续到1993年。
1990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了《报纸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公示具有法人资格的报社“可开展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活动”。
传媒行业分析(1)
第4页
文化传媒行业分析
国内媒体市场主要竞争者竞争格局的现状与趋势
主要竞争者特点
主要发展趋势
报刊集团 形成较早,以市场为导向,业内竞争激烈, 专业能力较强,但发行、纸张成本高,财务 压力大。
广电集团 产生于行政合并,拥有渠道优势,但内部资 源整合不足,体制松散,内容提供与经营能 力是弱项。
网络行业 经营方式灵活,赢利压力大,目前加紧向其 它传媒行业的渗透。
•外资可能利用资 本优势占领国内 黄金广告时段和 版面,进行文化
侵袭。
•技术和理念的改 变会使市场进一 步细分。
•广播、电视受到 政策保护,外资 进入可能较小, 但WTO导致的横 向整合会使服务 范围扩大。
20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第7页
我们的建议
文化传媒行业分析
• 国内媒介产业仍然受限于国家政策不能直接走入资本市场融资, 不能利用政策壁垒先行发展壮大,因此容易成为跨国传媒资本运 作的猎物。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 现有政策和可能利用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前向一体化、后向 一体化、横向整合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
第2页
文化传媒行业分析
政策限制决定国内各媒体行业的竞争格局,今后 政策变化也是决定行业竞争态势的最重要的因素
广电行业
报刊行业
互联网
政
国家对资金进入有严格限制, 国家基本不干涉投资者背景
国家未对 互联网的投资方做
策 只允许系统内和国有大中型
但严格控制刊号的发放,不
出限制,基本属于自由进入领
限 企业有条件地投资广电行业, 允许直接上市
业内整合与业外的投资进入高峰
•中国最大的新闻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2001年12 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该集团的成立整合了中央三 大台等中央级广播电视、电影及广电网络公司的资 源和力量,各省级广电系统也在积极整合媒体集团。
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并且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了现今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这一产业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转型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中国文化传媒产业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年代。
在这个时期,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较为重视的支持。
主要的媒体形式是电影和电视,凭借丰富的内容和剧情,成功地传播了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影视制作和发行企业,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改革开放的推行为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台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实现了由国家垄断到多元化的转变。
此外,电视剧、电影和音乐等文化作品的产量也大幅提升,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转型发展阶段(2000年代)进入21世纪初,中国文化传媒产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
改革政策的推进使得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也对传统媒体模式构成了冲击。
这一时期,中国各大传媒机构开始加大对新科技的应用,推出了在线视频、网络直播以及移动端应用等,不断拓展传媒产业的形态和渠道。
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代至今)当前,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阶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板块不断细分,电影、电视、音乐、动漫、游戏、演艺等传媒形态日趋多元化,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电影、音乐和电视剧等作品在海外取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中,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支持力度大: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多种政策措施来支持产业的繁荣。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传媒业的发展历程传媒业是指以各种媒介形式传达信息和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行业,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传媒业始于古代,当时人们通过传声筒、烟火等形式传达信息。
到了1世纪前后,中国的珠算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传媒形式。
到了19世纪,报纸、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广告业的兴起奠定了现代传媒业的基础。
20世纪初,广播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消费。
20世纪50年代,电视广播开始成为主要的传媒媒介。
2000年以后,互联网成为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搜索、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技术的兴起,为传媒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传媒业的发展问题近年来,传媒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广告代价不断攀升广告业是传媒产业的主要营收来源,但广告代价的不断攀升让人担忧产业未来的盈利压力。
竞争加剧传媒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不仅仅是媒体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各种新媒体的竞争。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如何在新媒体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内容涉及质量差异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传媒业需要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
然而,很多媒体在内容制作上有欠缺,质量低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信息泛滥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不断面临着信息泛滥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大量信息的产生导致了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传媒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传媒业存在种种问题,但是未来的发展仍然值得关注。
多媒体和跨平台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传媒业需要提供更多样的内容形式。
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以及跨平台的传播,如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平台。
新兴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发展为传媒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包括VR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通过新的方式改变传媒业的生产、管理、传播等环节。
内容精细化传媒业需要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精细化的内容。
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传媒行业就业前景展望与职业发展规划建议
传媒行业就业前景展望与职业发展规划建议1. 引言1.1 概述传媒行业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大量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任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传媒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传媒行业就业前景展望以及提出职业发展规划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并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览介绍,并明确文章的目标和意义。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进行传媒行业现状的深入分析,包括行业概况与发展趋势、就业现状与挑战以及主要职业岗位及特点。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对传媒行业就业前景进行全面展望,包括行业发展预测与趋势、就业机会分析以及新兴领域与职业方向。
随后,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提出针对传媒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建议,包括教育与技能要求、实习经验重要性以及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给出最后的建议和观点陈述。
1.3 目的撰写此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传媒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并提供相关的职业发展规划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行业就业前景以及新兴领域的发展方向,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传媒行业的就业机会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
本文旨在为读者在传媒行业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础,同时也为社会对传媒人才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2. 传媒行业现状分析2.1 行业概况与发展趋势传媒行业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多元化内容需求的增加,传媒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领域。
近年来,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浪潮的推动下,传媒行业经历了巨大变革。
新兴技术的引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同时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传媒行业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www.******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传媒行业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银河证券01-12-3 13:25:37一、2001年我国传媒业发展回顾1、全国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广告收入是传媒行业的主要收入,因此分析传媒业广告收入的情况可以了解传媒业的发展状况。
从1990—2000年我国广告市场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7%,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强,但是,广告市场收入增长速度在不断放慢。
2001年的广告市场收入将延续这种下降走势。
根据慧聪媒体监测公司提供的媒体广告监测数据,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是负增长,报刊媒体广告收入增长速度也由上年同期的33%大幅下降为9%。
收入结构严重依赖大陆广告市场的凤凰卫视日前公布截至今年九月底的首季业绩报告书称:由于大陆企业大幅减少广告支出导致公司主营收入比去年同期大跌近19%,利润亏损3400多万港元,这从侧面显示大陆广告市场下半年经营形势仍不乐观。
在整个广告市场增速放缓情况下,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跌幅预计将居前列,而报刊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长速度也将比上年大幅下降。
网络媒体广告收入和户外媒体广告则继续保持了升势,但由于它们在整个媒体广告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难以挽回总体颓势。
有专家认为2001年全国广告市场总收入仍能维持10%的增幅,而根据AC尼尔森国际媒介公司的预测,他们认为如果综合考虑各媒体广告价格的实际折扣幅度,今年全国市场整体广告收入将有可能出现低增长甚至零增长。
总体而言,2001年是传媒广告业经营较艰难的一年。
全国广告收入增长不景气,媒体的削价竞争就更激烈,广告收入在不同类别媒体中的分流加剧。
传统媒体中,广播电视与报刊媒体之间的广告市场份额虽然仍由广播电视媒体居先,但二者差距在逐渐缩小。
从2000年开始报刊媒体广告的增长速度就远远超过了电视媒体的增长,广播电视媒体增长乏力现象十分明显。
同类媒体间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削价竞争盛行,广告收入的集中程度在增强。
如1998—2001年1—9月位居全国报刊广告收入前十位的报纸基本都是些老面孔,少有新军加入,而位居各入选报刊媒体的广告收入水平差距却有缩小之势。
2002年中国电视产业大解码
陆地:2003:中国电视产业大解码[复制链接]发表于2003-4-1 01:00:00●在“一分为二”哲学思想的片面熏陶下,中国人的思想曾一度变得十分简单。
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思想上抑或是市场上,都习惯于敌我分明或非敌即友。
甚至在加入WTO以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用“敌我”或“东西方”或“中外”这样的词语辨别市场上的企业身份。
殊不知,这种思维或习惯早已落后于时代。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很多跨国公司早已失去或抹去了“国籍”或“文化”的标签。
●在行政力量的强作用下,中国电视产业的集团化肯定能使企业的“形体”迅速膨胀,发展速度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然而,这样的集团就像飞机一样,在机场跑道上虽然瞬间可以达到很高的速度,但如果不能顺利起飞,就得赶快刹车或掉头重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国有媒介精英向外资媒介机构流失的大幕,刚刚拉开。
体制可以不变,但体制内的人可以选择离开它。
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体制之间的竞争。
洗净铅华成孤迥,吹尽狂沙始见金。
和前年相比,过去的一年,中国的电视产业市场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平和;减了几分“秀”(show)色,添了几分真诚。
这是中国电视产业正在走向成熟的表现。
中国电视产业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失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内外市场,细辨而后定,深思而后行,方能积跬步以致千里,聚蚊语以成雷鸣。
急功近利,必欲速而不达。
这里选取的10个信息,只是2002年中国电视产业市场的部分碎片而已。
但滴水沧海,一叶知秋,我们从中仍然可以体味出中国电视产业的喜与忧,欢与愁,彷徨与反思,阵痛与梦想。
信息一:海南旅游卫视开播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我国第一家主打旅游牌的卫视频道TSTV(Travel Satellite TV)今天(晚上18:34)开播。
旅游卫视由海南卫视全面改版而来。
据了解,目前我国上星播出的40多家卫视中,省级卫视都是综合频道,从节目的内容安排上来看,地域性较强,与卫视跨地域的特点形成了较大矛盾,节目的竞争力不强。
2002—2003年中国传播学发展报告
2002—2003 年中国传播学发展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 2001-2002 年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成果的分析和 梳理,发现传播研究的重要成果主要集中在传播理论、与中国媒介产业、 媒介集团化与资本运营、网络传播与新媒介等几个方面。
与以前的传播学研究相比,学者们在对传播研究百年成果和传播理论 基本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的同时,注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和 以不同取向对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华人传播学体 系和建立中国学派的创意将有利于中国传播学走向成熟、走向世界;中国 媒介管理学正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媒介集团化与资本运作方兴未艾;网络 传播研究继续蓬勃发展,广告公关研究小有成就。
但是在传播批判研究、实证研究、文化研究、新媒体研究和追赶世界 学术潮流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现状, 回顾, 总结, 2001-2002 年在对 2001-2002 年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时,我们是以大陆新闻传播类 核心期刊、重要传播学著作和著名传播学术网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适当 关注这两年召开的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然后依据学术价值、创新程度和 现实意义,对各位专家学者的传播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客观评判,并 描述和勾画出两年来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大致轨迹和生态状况。
经过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传播研究界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以下议题传播理论与媒介、 与中国媒介产业、 媒介集团化与资本运营、 广告与公关、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
分析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分析得失,指出优劣,不论是对今后的传 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还是对当前或今后的传播实践,无疑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传播理论与媒介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所以,在新世纪的头两年,学界对传播理论研究尤为关注。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研究传播理论的文章主要有《媒介神 话化从〈泰坦尼克〉神话看传播致效》曾庆香,120022[1]、《传播政治经 济学之我见》 郭镇之, 220021、 《文化帝国主义传播模式浅析》 戴铭, 1120024、 《潘多拉的魔盒大众传媒作为世界》潘知常、林玮,120014、《资本主义 消费文化的演变、媒体的作用和全球化》杨伯溆、李凌凌,120011、《大 众媒体的经济分析》李新立,1220016、 《新闻传播媒体演进的文化思考》 钟瑛,1320014 等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2002年传媒产业回顾与展望 (3)中国传媒业面临五大变局 (11)中国传媒年入1000亿元超过烟草成第四支柱产业 (14)全球媒体消费的未来 (15)入世一年中国传媒新格局 (17)中国报业如何向海外拓展 (21)中国星美传媒公司全力打造民营传媒业"中国龙"雏形 (26)21世纪媒体发展趋势及对策 (27)中国传媒业:离跨媒体帝国有多远? (33)世界传媒巨头面临困境 (34)我国传媒市场已经形成 (36)传媒上市公司加速整合 (42)传媒业呼唤强强联合 (44)传媒业并购:西风东渐 (45)传媒业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支柱产业 (47)媒体仍属于“高风险”投资产业 (48)传媒产业孕育新的布局 (49)传媒集团化的风险分析 (51)全球化将给中国传媒业带来多大威胁 (54)全球报刊业面临危机 (56)全球最大传媒公司易位-维亚康姆市值超越AOL-时代华纳 (58)品牌意识——推动当代中国传媒变革的新力量 (59)国际传媒产业遭遇寒冬 (62)媒体巨头如何成长 (63)对建设多媒体财经传媒集团的设想 (66)跨媒体的全球战略 (71)电视媒体的竞争态势及运营发展 (73)2005年媒体开支1.2万亿美元 (77)默多克瞄准中国传媒市场 (77)亚洲报业增长居全球之首 (81)道琼斯借力新华在线进入中国传媒市场 (81)2002年传媒产业回顾与展望时间:20021220来源:湘材证券研发中心一、行业发展回顾2002年,传媒广告市场的增长呈现出由谷底开始回升的势头。
根据尼尔森媒介的广告监测数据,2002年第二季度中国广告市场再创新高,广告投放总额达到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继续列居亚太地区广告收入首位。
报纸媒体继续其领先地位,据中国报协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报纸广告收入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城市报纸区域性优势明显,各个报业集团竞争也很激烈。
电视媒体可以培育专业性栏目;有线无线频道的合并,充分利用卫视覆盖全国的优势,推动电视广告市场复苏。
从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广告经营单位77100户,比去年同期增长8.45%;广告从业人员67.8万人,同比增长8.67%;广告经营额379.65亿元,同比增长5.2%。
1.1 传媒集团化整合步伐加快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媒体面临着来自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的日益迫近的竞争压力。
而国内媒体资源的重新整合,特别是媒体集团化建设,则成为应对国外竞争、迅速提高自身实力的重要举措。
在广电媒体领域,以2001年底成立的中国广播影视集团为代表,国内广电集团化正在深入进行。
在平面媒体领域,2002年集团化步伐也出现明显加快的迹象。
1.中国出版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出版行业第一次大整合正式开始,开始了打造“出版业航空母舰”的第一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出版集团堪称出版业的“巨无霸”,其组成单位在中国国内乃至国际出版界中都声名显赫--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三联书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和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公司共1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组成。
组建后的中国出版集团以出版物生产和销售为主业,是集各种介质出版物的出版和销售、连锁经营、进出口贸易、版权贸易、印刷复制、信息技术服务、科技开发、资本运作于一体的经营多元化大型集团。
集团辖下现有员工5000余人,总资产为50亿元人民币。
2.中国正在加速打造全国性报业网络发行渠道公司。
中国报业协会发行工作委员会2002年年会上传出信息:未来中国报业发行做大做强的关键将是中国报业构筑起全国一网化的现代报刊物流体系。
中国报刊发行公司协作联合体正在进入向中国报业联合发行公司跨越的实质性阶段。
一方面,它将通过一系列单一成熟的项目,在成熟的城市、企业和报刊渠道先做起来。
通过项目,在报刊发行公司协作联合体与地方发行公司之间,构筑起不同合作方式的战略联盟,使全国松散的报业发行网络形成一个有机的战略整体,并在战略联盟的基础上,累积资本,完善操作经验,为下一步的全国一网化的发行物流公司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即将组建的中国报业联合发行公司与特定资本市场和技术领域的合作已经有了相关意向,通过股权置换和产权交易,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以资本手段快速打造全国性发行渠道公司。
3.2002年,报业集团的改制组建继续2001年的势头,如火如荼。
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和深圳商报社合并组建的深圳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相继成立,四川继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后的第二家报业集团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成都市新闻体制改革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2年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成立,2001年12月6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挂牌,两大集团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出版影视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结构调整,集团化为重点的新一轮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进入全方位改革。
作为集团化的结果,目前传媒集团70家,其中报业集团38家,期刊集团15家,广电电影集团17家。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表示,中国的媒体业将在未来五年内培育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媒体集团,跻身世界前列。
1.2 上市公司状况1.总体发展良好2002年上半年7家主营传媒的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39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3.7%,净利润同比增长10.98%,即使扣除广电网络资产重组的不可比因素,主营收入和主营利润仍然同比增长18.2%和24.3%。
从财务指标看,传媒板块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主营收入的增长和费用的节约。
7家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21%,而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由2001年中期的6%和15.79%下降为4.4%和14.66%。
从基本面看,上市公司不断加大传媒业的投入是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
传媒类上市公司一般都背靠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优质资产注入或背靠集团开展新业务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歌华有线在2001年开始介入广告业务,2002年上半年取得主营业务收入848万元,而博瑞传播在2001年底进入毛利丰厚的印刷业务和广告业务,增加主营业务利润近3000万元。
东方明珠业绩增长,主要靠去年投资的两个项目即上海电视台的广告时段和″两报一刊″,笔者多次提到,东方明珠的发展依赖文广集团的支持,而文广集团有较多的优质资产,因此,未来公司的发展主要看集团的支持力度,当然,如果公司能够在产业运做方面更多依靠自身的开拓,则公司发展的速度会更快。
赛迪传媒业绩增长也是靠增持中计报股权和增加高新技术企业资讯业务所致。
2.发展中的不足尽管与整个市场比较,传媒行业的多数指标高于平均水平,但仔细研究发现,象中视传媒、诚成文化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中视传媒盈利能力下降,运营费用高昂,三季度更出现亏损,并预测全年亏损;诚成文化没有进入传媒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较低,预测2002年业绩大幅下降。
从中我们看到,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如果能在报纸、电视等核心业务取得经营权,并能较好控制费用,则公司的盈利能力就较强,但公司的成长性则取决于集团的支持和传媒业的近一步放开,特别是国家对传媒的政策变化,将决定传媒集团的发展速度和取向。
因此,从行业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看,未来传媒业,报纸和电视广告将保持强势。
相应的,博瑞传播、东方明珠受惠良多,如果歌华有线在电视广告领域有所突破,则投资者将喜出望外。
1.3 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态势1.世界三传媒巨头面临困境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下,世界传媒巨头正经历着一个艰难、寒冷的冬天。
国际传媒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TIMEWARNER)、美国沃特·迪斯尼和法国威望迪环球集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今年以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和迪斯尼公司的股票分别缩水了63%和29%。
在巴黎股市上,威望迪公司的股票大幅下挫,仅从今年年初至今就已跌去近85%,同时集团的债务累计到了300亿美元。
9月25日出台的一份工作计划显示,为了偿债,公司打算在未来18个月内卖掉将近120亿美元的资产和业务。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传媒集团进军中国的脚步趋于平稳,比较大的投资项目是世界印刷工业巨子美国当纳利公司与上海新闻出版局所属企业联合投资2950万美元建立的合资企业--上海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的厂房主体已经建设完毕。
这将是上海首家提供商务印刷及相关服务的企业,也将成为我国大陆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的商业书刊印刷公司。
2.港资渗入内地传媒业提速与欧美巨资相对应的是2002年港资通过与内地媒体的合作,在减低风险的前提下更快地进入内地媒体相关领域。
香港泛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9月2日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泛华媒体服务和人民日报社全资拥有的大地发行中心签约成立“大华媒体服务”,泛华媒体服务投资额高达2.5亿元人民币,占合资公司的49%的股份,大地发行中心有51%股份。
“大华媒体服务”建成一家全国性的发行分销商,分销中国出版的报纸、杂志、书籍。
9月9日,TOM在港宣布,已经与享有盛誉、拥有70年出版发行经验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签订了成立合营公司的合作意向书。
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资首次获准在内地发行出版物、参与纸质媒体广告经营。
根据意向书规定,TOM与三联书店将分别持合营公司49%和51%的股权。
新公司总投资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TOM出资2450万元,三联书店投入1550万元和总值1000万元的资产。
双方合作期不少于20年。
在遵循编辑独立的前提下,新公司将涉足期刊、图书发行与广告经营,国内外版权合作,图书进出口与连锁经营等5大业务。
9月18日,TOM公司宣布,与电脑报社及重庆中科普传媒签订合作意向书,成立合资企业,根据意向书,TOM占合营公司49%股权,电脑报集团占余下51%股权,合资公司经营期限不少于20年。
1.4 缺少品牌和竞争力目前,国内传媒产业还没有自己知名的国际品牌,传媒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
像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这样著名的报纸以及《探索。
发现》这样的节目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这些产品有它的特色和技术壁垒。
目前中国几乎还没有一家形成这种稳定技术壁垒和品牌的媒介存在,传媒业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并未真正转变。
这是中国传媒存在的最迫切的问题。
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媒体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媒体也面临着同国外大型跨国媒体进行竞争的局面。
以上这些都迫切要求中国媒体尽快改变多年形成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自成体系、互不联通、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等矛盾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