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隐士文化的阅读答案
隐士文化(采用)
也!”也 许 是 生 不逢 时,偏 偏 这 个
时候却没了刘玄德的大兴汉室
的 梦 想 以 及“周 公 吐 腑,天 下 归
心”的 时 代 背 景。
隐士很伟大吗?
每一个朝代,都会有许多隐士,俗话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隐于林的像姜子牙、陶 渊明、竹林七贤等等,大隐像王维、严子陵?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 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不出名,终身在乡村为农民,或 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岩穴砍柴。历代都有无数隐居的人, 皆不可称为隐士。《南史·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 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 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 即“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 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是“贤人隐”而不是一般 人隐。质言之,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 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
• 渊 明 原 本 是 有“ 大 济” 之 志 的, 也 就 是 说,陶 渊 明 的 人 生 志 向, 原 本 是 要 做 诸 葛 亮 的 ,如 他 一 般 实 现 自 己 的 抱 负 ,即 “ 一 举 成 名 天 下 知 ”,“运筹 帷 幄 之 中 决 胜 千 里 之 外”的, 不得 其 时, 故 而 归 隐。 大 仕 方 有 大 隐, 有 此 大 志,因 此 才 会 有 陶 渊 明 极 为 崇 高 的 隐 逸 地 位。
魏晋时期隐逸之风最胜,号称天下第一隐的陶渊明、竹林七 贤等。隋唐时,半隐半仕的王维、孟浩然。
宋朝的希夷先生陈抟(后世尊为陈抟老祖)佛印。 明清时期的唐寅、八大山人朱耷、黄宗羲等。
隐士情节 回归自然
从 历 史 的 长 河 中,不 乏 响 彻 数 千 年 的 文 人 墨 客 曾 隐 居 山 林,与 童 子 村姑 为 临。但 真 正 提 及 隐 居 这 个让许多人都眼睛一亮的词儿,大楷最先进入 我们眼帘的得是那没有归路,不知有魏汉的桃 花 源 了。 一 度 三 仕 的 陶 源 明 在 归 隐 之 后 ,笔 下 所 描 绘 的 种 种 关 于 桃 花 源 的 景 象 无 不 是人 间 天 堂 的 写 照 。 一 个 在 现 实 中 不 曾 有 过 ,甚 至 决 然 相 反 的 世外之地,却在文人的心灵中美妙的搭建了起 来。从某个角度而言,莫不是诗人在对现实的 不 满 中 , 用 自 己 的 思 维 去 弥 补 那 些 不 甚 理 想的 , 尚有许多缺憾的焦点,把理想化的世界用另一 种颜色即幻化的笔法勾画了出来,是诗人对现 实世界强烈不满的写照和宣泄。
隐逸文化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隐逸文化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隐逸文化_现代文阅读题隐逸文化岳国文(1)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稳固性和完整性。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2)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
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3)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4)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课后习题 第3单元 至情至性 第3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海南琼海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隐士活动的政治内涵,突出表现在他们与皇权的关系上。
隐士形成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士人的独立意识,即“道”优于“势”的信念;二是皇权所希望的隐士担负的社会使命,即在皇权与社会的矛盾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这就决定了隐士与皇权间无所不在的紧密关系:尽管“道”优于“势”,可又不得不服从“势”的绝对统治;皇权一方在隐士不抗拒其统治的前提下,尽量予以优容,甚至亲密无间。
于是,双方如同一对命里注定的冤家,互相排斥,而又互相吸引。
经过前代的教训,魏晋时期的皇权与士人都开展了对双方关系相处方式的思考。
其活的标本,便是“竹林七贤”。
在不断选择和扬弃中,他们逐渐找到了双方不得不接受的相处方式。
第一种为对抗式,唯嵇康一人。
嵇康继承了东汉以来逸民隐者的疑君和无君思想,他不仅公开唱出“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论调,还在行为上付诸实施,傲视王侯。
这种处世方式的危险性被山林中真正的隐者看得清清楚楚。
《文士传》记载了孙登用火与光的关系来开导嵇康的话:“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
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
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
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多求!”但嵇康并没有听进这些话,继续公开与司马氏政权对抗。
当好友吕安被诬陷入狱时,嵇康不惜以卵击石,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为之辩护,就此落入了一个等了他很久的陷阱。
直到被捕入狱,嵇康才意识到孙登的先见之明,写诗自责:“昔惭下惠,今愧孙登!”与此相反的方式是投靠式。
山涛明白得最早。
他四十岁时任赵之国相,入晋后又历任要职。
山涛的投靠是隐士与皇权关系中的一种适应,目的是全身,而不是出卖灵魂。
尽管被嵇康骂得难堪,但嵇康遇难后,山涛仍举荐其子嵇绍担任秘书丞。
嵇康被杀后,向秀拿着本郡的文书簿册来到洛阳,司马昭问他:“听说你有隐居的志向,为何又来这里?”向秀说:“巢父、许由这些拘谨自守的人是不值得效法称羡的。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傅小平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
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
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
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
“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
”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
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
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
她与钱钟书都晕船。
一次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
钱钟书照做,果然不晕了。
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识。
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
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
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
钱钟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
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
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打通训练四隐逸文化传统文化Word版含答案
打通训练四隐逸文化·传统文化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
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遨与李振故善.善:交好B.欲以禄遨,遨不顾.顾:考虑C.世目.以为三高士目:看作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答案 D解析徒:一类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B.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C.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D.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答案 C解析原文标点为: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
历史上的隐士文化的阅读答案
《历史上的隐士文化的阅读答案.doc》“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
中国古代把社会成员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其中的士就相当...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65547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历史上的隐士文化的阅读答案》限时特价:9.00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2023年武汉市蔡甸区五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2023年武汉市蔡甸区五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渔翁在隐不在鱼①垂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特色的篇章。
历代喜爱垂钓的人数不胜数,有以渔为生的市井百姓,有寄情山水的文人墨客,有淡泊明志的隐逸高人,有身居显要的达官贵人。
这里面把钓鱼不当谋生手段,而当作精神层面追求的,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是“志不在鱼”。
唐代岑参《渔夫》一诗中写道:“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晚唐词人李珣《渔父歌》述道:“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对这些人来讲,垂钓是一种情怀。
②垂钓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指向,历代文人们常借用渔翁垂钓这一常见的生活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渔、鱼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鱼既是古人自身形象的代言,也是古人所渴望的休闲生活的具象。
鱼既是文人观照自我、表现自我的媒介,也是他们进行哲学思辨的依凭。
文人习惯把垂钓当作一种精神寄托,一竿一线一弯钩,寄托了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和抱负的追求。
③隐士文化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隐者形象极为丰富,尤以“渔翁”最为著名。
“渔樵耕读”这四大隐逸形象中,“渔翁”居其首。
渔翁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垂钓于清溪之上,寄情于清风徐来里,笑傲于一苇横江中,看轻名利,乐山爱水,生活清雅、高古、洒脱,体现了一种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生活理想,一种归隐的倾向,是古代隐士的标准像。
在文学作品中,渔翁也多被描绘为隐士高人,成为隐者的代名词。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在我国古代,文人仕途不如意时,往往寄情渔樵,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古代渔翁形象的隐士很多,先秦的庄子就是著名的隐士。
这类隐士虽然才华横溢,却醉心山水,不愿入仕为官。
如在《庄子钓于濮水》一文中,楚王派遣两位大夫聘请庄子入仕辅佐楚王,但庄子淡泊名利,宁愿“曳尾于涂中”,终老于山林,也不去楚国为官。
对于庄子而言,鱼同样也是思辨的媒介,鱼作为阴阳两极的象征,具有哲学思考的意义。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313寻隐者之心灵,探新时代之清欢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313期)主题:寻隐者之心灵,探新时代之清欢【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隐士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类特殊人群。
在国人心目中,隐士远离尘世,栖山林、居田园,“侣鱼虾而友获鹿”,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2009年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
书中写到,约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于终南山,他们中的一些人放弃工作,远离家人,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归隐生活。
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或居茅棚,或住庙宇,或生活在原始的山洞里。
有人称赞他们的清贫和坚守,也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中的“隐士”的呢?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从题目的材料中可以看出,隐士是我国文化中一种特殊的人群,他们远离尘世,栖身于山林田园,过着与鱼虾鹿为伴的生活,被看作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
当今社会中的“隐士”,人们的看法却存在分歧。
一方面,有人称赞他们的清贫和坚守,认为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放弃世俗的诱惑,追求心灵的宁静,这种品质难能可贵。
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也是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思,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种探索。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对隐士的生活态度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
他们选择隐居,远离社会,看似是在追求心灵的自由,但实际上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特别是在我国,家庭观念深入人心,隐居生活往往意味着对家庭的忽视,对亲情的淡漠,这是不能被接受的。
对于当今社会中的“隐士”,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这是个人自由。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个人自由并非绝对,它需要在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基础上实现。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
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
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
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
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他们都对繁华生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过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
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
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
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
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已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
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
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
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
但"欲辩已忘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写作较少,主要修身养性,力求自身精神的解脱和内心的平静喜悦。
而且中国的隐士们虽然也享有极大的声望,但他们与现实世界脱节,认为为人所识并不值得称道,宁愿做一枝无人知晓的空谷幽兰。
中 国历史上的隐士文化有何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文化有何意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隐士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神秘的光芒。
隐士,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隐士文化的兴起,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战乱频繁。
许多有识之士对这种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无奈,他们选择隐居山林,以躲避尘世的纷扰。
这些隐士们有的是对政治黑暗感到厌恶,不愿同流合污;有的是怀才不遇,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例如,庄子就是一位著名的隐士,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主张“逍遥游”,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隐士文化的核心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在喧嚣的尘世中,人们往往被功名利禄所迷惑,心灵变得浮躁和疲惫。
而隐士们则通过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与山水为伴,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
他们注重内心的修养,通过读书、思考、修炼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追求,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压力巨大,心灵空虚。
隐士文化提醒我们,要适时地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的自我。
隐士文化还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隐士们隐居在山林之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四季的更替,领略着山川的壮美。
他们把自然视为生命的源泉和精神的寄托,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
隐士文化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我们保护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隐士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隐士们在隐居的过程中,往往会从事文化创作和学术研究。
他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哲学作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文化及其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文化及其意义隐士,通常指不求名利,独处山林,追求自我修身的人。
在中国历史上,隐士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始于汉代,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宋元明清。
隐士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就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文化及其意义展开探讨。
一、隐士文化的源起隐士文化的源起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汉代时期,由于太学教育的抑制和权贵阶层的掌权,许多有志之士无法在政治、学术和文化领域得到发展和施展。
隐士就是一些人因为不被承认或被剥夺了权力而选择独立的生活和传统的学术实践。
他们通常选择隐居深山老林,离开纷扰的尘世,在崇高孤独的环境中修身养性,探索自然法则,宣扬崇高的道德思想,使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二、隐士文化的特点隐士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理想主义,注重人的精神和道德追求。
隐士在山林中自给自足,远离尘嚣,把个人的理想、信仰、思想和精神投注在自然环境中。
他们重视自然观察和个人经验,通过内省和反省,逐渐领悟道理和智慧。
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以达到心灵的和谐和物质的精神充实。
在学者眼中,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
三、隐士文化的意义隐士文化的意义在于他们维护了道德理想和精神的本真,以及中国文化的延续和繁荣。
第一,隐士文化重视道德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自我修身来表现道德人格,正是中国文化里发扬人类精神的一种方式。
隐士们非常强调人类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古代中文文化中被认为是莫大的财富和智慧,所以隐士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隐士文化强化了地位的重视,隐士们不接受众人声望和名利观念的扰乱,及其纷乱的人类关系。
他们与社会大群体的沟通方式不同,在传统文化中,隐士的存在被看做是一种商业社会化侵略的抵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隐士文化对于公众的影响也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背景下。
最后,隐士文化也强调了文化传承的价值。
在山林隐居的隐士是学者传承的重要角色之一。
贤士隐居者的阅读答案.doc
贤士隐居者的阅读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本文是精心编辑的,贤士隐居者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贤士隐居者的阅读答案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
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
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
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
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
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
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
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
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
他饮食布帛亦然。
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
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殆:恐怕C.虽细事不苟也苟:马虎 D.辄一扣之扣:求教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不蕲人之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不妄与人接②欲呼张良与俱去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所笑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3分)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现代文阅读】论中国古代的隐士 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论中国古代的隐士阅读附答案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和时代中产生的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表面看来是潇洒风流,而其骨子里却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
时代心理对整个社会文化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人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
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
晋宋易代的社会现实需要文人们在几乎来不及思考的瞬间就要做出自己政治及人生的抉择。
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思、对人生有反省的诗人,他选择了归去田园。
陶渊明之所以归隐,其主要的原因是陶渊明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同流,其行为是对自己人格的坚守。
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上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古代隐士是一群对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等生命理想有着强烈渴望的人,他们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这就注定了他们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
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要么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两难的选择使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然而归隐的生活,使他们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己。
陶渊明的归去是从政治和世俗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这种回归很坚决,其中伴随着诗人本身的潇洒、自适的本性。
陶渊明是出于对自己人格和人生道路的坚守而做出的主动选择,他注重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坚守。
鉴于喧闹、污浊的社会现实与自己人格理想的矛盾,隐士皈依山水自然最重要的动机就在于他们发现了自然中有与他们自己的人格追求相契合的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而隐士的文化活动又进一步丰富、提升了这些精神品性,并使之在山水艺术的创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奉节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根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缺乏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但凡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恩赐或者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恩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贫寒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到达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络。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那么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宋代隐士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不是“不再”,而是很少再有了。过于绝对化。B不是“士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而是“大多数士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D原文是“不离政治而远离政治”。
A.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 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 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 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高中论述类阅读: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
高中论述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心灵的逃亡:中国隐逸文化谈》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心灵的逃亡:中国隐逸文化谈》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中国关于“隐”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易》。
其屮《遁》卦“天下有山,遁。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直接描述了贤者为远避小人而退藏隐居的状态。
可见,中国隐逸文化兴起的根源正在于人自保的本能,既然无法战胜又不愿合污,那就只好退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对周遭环境消极的妥协,但在这种妥协中,隐居者却常常意外地获得宣扬个人主张,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赢得权力青睐的新渠道。
以至到了《诗经》,《小雅•鹤鸣》已经从上层视角,为隐居之人定下了如“野鸣之鹤”的身份,让隐士成为一种受到官方认可的, 高尚、贤能、隐藏锋芒的象征。
而《卫风•考槃》和《陈风•街门》两作,则更让贤人退隐所代表的逍遥和清高意象深入人心,转化为口耳相传的事迹。
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使全身而退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
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逃避,“隐”这一行为,便从''存在消弭”的基本概念屮,产生了名为“逸”的分支,延伸出“精神自由”的新倾向。
政权更选频繁,社会动荡不定,魏晋六朝三百余年间近乎惨烈的政治斗争与战祸征伐,使作为社会上游存在的贵族和士人阶层深陷社会地位与权力流动的洪流。
他们眼见财富和地位不再与生俱来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歹单精竭虑,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
正如《晋书》所说,“魏晋Z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癒症。
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羨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
就在这人人自危,连对坐争辩都得规避俗事、政事以避祸的“清谈时代”,玄学家何晏带着一剂名为“五石散”的方药华丽登场,市此开启了六朝名士依靠药物口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新风尚,中国隐逸史上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风潮就此发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隐士文化的阅读答案
历史上的隐士文化的阅读答案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
中国古代把社会成员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其中的士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掌握着知识技术和道德文化。
而且,从各种史料记载来看,这些隐士们往往是士人阶层中的精英,但是他们却如《旧唐书·隐逸》云:“所高者独行”,“所重者逃名”。
“学而优则仕”通常是士人的人生轨迹,却又为何隐而不仕呢?很多学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就有对隐者的推崇和赞许。
如《庄子·在宥》云:“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
”这位成功的治世之君拜见隐逸的故事,便寓于着“真理”掌握在隐者之手。
道家的出世思想对古代士人有巨大影响,冯友兰认为“道家者盖出于隐者”,庄子更是隐者思想集大成者。
可以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中国知识分子培养隐逸情绪提供了“酵母”。
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形似而异趣。
儒家只是将隐逸作为“天下无道”之时的权宜之计,是手段;而道家则认为隐逸生活就是士人的理想归宿,是目的。
道家以强调个体生命至上的“贵生”价值观,从而彻底否定了儒家追求“名利”、“仁义”等价值观。
但是,道家也并不过分强调生活方式等形式上的隐匿,为了存身也可入世以自适,在此儒家的入世目的'又成了道家隐逸的手段。
由此可见,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各有所重,而隐逸方式则互有交错。
这对于古代的隐士而言,在思想层面多了一方挪腾的空间——隐则为道而立德成名,出则为儒而立功成仕。
1.从文章的第一段看,中国古代的隐士有哪些特点?(5分)
2.作者引用《庄子·在宥》的意图是什么?(4分)
3.“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形似而异趣。
” “形似”和“异趣”分别表现在哪里?(6分)
参考答案
1.他们是掌握着知识技术和道德文化的精英;(2分)推崇特立独行,逃避世俗名声;不愿做官。
(3分)
2.成功的君主拜见隐士的故事,( 1分)寓着“真理”掌握在隐者之手的意味,( 1分)这包含了对隐者的推崇与赞许( 2分)。
3.儒家与道家的人生选择中都包含了隐逸和入世。
( 2分)儒家把隐逸作为“天下无道”时的权宜之计,道家把隐逸作为士人的理想归宿。
(2分)儒家把入世作为士人的理想,道家则把入世作为存身手段。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