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案、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设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情境,以“问题”为线索,以“动脑筋”为媒介,以“口语交际”为目的,展开饶有兴致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围绕“问题”,在“发现”中交际,在“讨论”中交际,在“评价”中交际,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实现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的交流。
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一、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
口语交际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大,口语交际的空间就有多大。
教师能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如“家里有了蟑螂怎么办?”,“队徽容易刺到皮肤怎么办?”等,让学生觉得有本之源,有话可说,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极高。
二、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课堂。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走向社会的现代人,这就要求口语交际要实践性。
这节课里,学生针对“夏天戴队徽很容易刺到皮肤该怎么办”、“晚上起床找不到开关怎么办”等展开对话。
体现出“语文的综合性的实践性”,加强了课堂与课外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三、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学生间的对话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中才能形成,在本课里采用了三种互动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
正是这些互动使学生打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从而避免了那种“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单向传递状态,思维交流、碰撞较少”的弊病。
学生在互动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神采飞扬中真正展示自我,释放本真,实话实说。
一节课下来,学生交际的兴趣浓厚,基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懂得与人交际时应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认真倾听,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孩子在小组内大胆说而站起来说却很胆小,教师对个别学生具体的引导还不是很到位;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学生出现表达困难时,欠缺机智的引导,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有限,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旨在通过呈现小朋友们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引出一系列实际问题。
例如,已知动物园门票价格和学生人数,求买门票总共需要多少钱;或者已知一些动物的数量,通过比较和运算,求出不同种类动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进行计算和验证答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正确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理解问题情境,正确选择加法或减法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动物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复习二、教学目标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熟练掌握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比例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点学会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解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何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五、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二)复习数量关系1、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一本书,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5)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6)圆周率一定,圆的周长和直径。
(7)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8)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2、选一选(1).当( )时,x和y成正比例。
① x . y = k (一定) ②-=k (一定)x③ x + y = k (一定) ④ x - y = k (一定)(2).如果a =b.c,那么当c 一定时,a和b两种量( )①成正比例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3). C= n d 中,如果c 一定,n 和d ( )。
① 成反比例②不成比例③成正比例(4). 一根铁丝剪成的同样长的段数与每段的长度。
( )。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三)复习用比例解应用题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1)、先用算术方法解答。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苏教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苏教版秋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节六年级上数学复习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
这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因为我们将会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复习教材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相关章节,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验结果等环节。
这些策略对于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是如何将这些策略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和大家一起分析和解决,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让大家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然后,我会和大家一起分析这个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执行计划,检验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大家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接着,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刚刚学到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大家解题的过程中,我会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相关内容,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验结果等环节。
我会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图示来展示这些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大家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进行解决。
这些问题的难度会根据大家的掌握程度来进行设计,既能够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挑战大家的思维能力。
作业题目:1. 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答案:1. 小明和小华一共有8个苹果。
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2篇)
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法应用题就是以它为基础,而且很多复合性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使学生掌握这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索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积极的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认识。
练习的设计趣味性和层次性原则,安排了巩固应用的练习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法息息相关。
学生刚接触到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事。
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段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节课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量是多少,有难度,学生接受较困难。
在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这种结构问题时,我没有走以前的老路——让学生死记模式,我选择的方法是通过判断句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中多(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这个句子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个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少)了“某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所指的“某个数”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个数”,如果在一个短句中出现两个“一个数”就会显得重复啰嗦。
《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3篇)
《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3篇)《解决问题》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经受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全部答案。
2.使同学在对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沟通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进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同学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信念。
教学预备:教学光盘,牙签,表格,飞镖和靶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在四班级我们曾经两次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策略吗?(画图,列表)引入课题:今日我们就连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上课题)二.教学例1师:看看今日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屏幕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自主读题。
师:题目给我们供应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指名回答)师: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师:你们觉得王大叔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拿出你们手上的牙签,每根牙签代替一根1米长的栅栏,动手来围围看。
(同桌合作摆牙签,老师巡察)指名说说他们围成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估量同学可能有的结果:1种,2种,3种……(记录同学汇报的结果)师:毕竟王大叔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老师现在也不知道,不过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
师:如何能一个不落的将全部的围法都找出来了?你们觉得可以从几开头考虑?(指名回答)生:可以从宽是1米开头考虑,先用18÷2=9,然后把9分下来,长8宽1;长7宽2(板书同学说的内容)师:你们觉得接下来会是多少?(同学齐答:长6宽3,长5宽4)(可能有同学会连续说长4宽5,让同学自己去想要不要长4宽5,让同学明白一般状况长都大于宽,长4宽5实际上就是长5宽4。
)拿出课前预备的表(教材P63)师: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的列举到表上去?动手做做看。
(板书:一一列举)集体订正列表,各拿一份按挨次列举的和没有按挨次列举的表在实物展现台上让同学去比较,使他们明确列举时要根据肯定的挨次。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及教案及点评及反思
第一部分: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能够根据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中含有分数,但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与整数相同,如练习三中的2、9、7、9题即属于这一类.另一种是由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而新出现的,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特殊,而线段图可以比较清楚地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从会看、会画线段图入手,使学生能够能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且能够从众多算法选择最优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2、学习看、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准确判断是求哪个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单位“1”是谁。
二、说教学理念: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学生近视率、未来理想、身边的有趣数学信息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优化这些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1一、教学目标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2、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二、教学重点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四、新授(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求商的近似数时,运用的是什么方法?生:四舍五入法练习复习求以下商的近似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9.4÷12≈ 1.62 1.55÷3.9≈ 0.40 319.46÷5≈63.89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同5作比较大于或者等于5 进1,小于5舍去。
师: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PPT展示例题)(二)情景导入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师:找同学读题生:读师:找同学列式生:2.5÷0.4师: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练习本上演算,一会儿找同学汇报(老师巡视发现问题,找典型同学)生:说师:板书演示通过你计算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靠单纯的四舍五入法,接着继续出示类似练习再由同学自己计算(三)经典练习(自己列式,自己算)明明买了一瓶1.3升的饮料,把这些饮料倒在小杯子里,每个杯子可以装0.4升,倒完所有饮料,需要多少个小杯子?1.3÷0.4≈4(个)答:需要4个小杯子。
规律:通过两个习题由学生总结出来结合实际问题,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有些情况虽然商的小数部分第一位,比五小但仍须进1,相这样的方法叫“进一法”。
(四)情景导入2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 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找同学列式,自己先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找错误典型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演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8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1《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知识点看似简单,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例如:学习成绩的及格率、优秀率,投篮时的命中率,学生的出勤率、近视率等等,学生对这些话题比较关心、有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中率、本班学科技能竞赛的及格率等,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等于达标学生人数除学生总数乘百分之百;及格率等于及格人数除全班人数乘百分之百;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
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要求学生掌握生活中有一些百分率不能超过百分之百,例如发芽率、出勤率等,不只从理论去认识,要结合生活实践中来理解,引导学生不受百分数可以大于百分之百的误导。
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
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练习时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已知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提的问题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其它练习书上看到的一些普通问题,比如“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问题可多了,有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还可以分别算一算参加篮球,乒乓的人数占兴趣小组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这节课回答问题的同学有多少,算一算回答问题的同学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还有学生说统计一下父母下岗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2023年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2023年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我围绕小猴摘桃设计了5个复习题,旨在通过前四道题目,复习加法、减法、乘法,以及两步计算问题,最后一道题目通过学生补充条件不同,提问求出的都是“小猴第二天摘了多少个”,为什么结果不同?强调在解题过程中条件的重要性,引出今天的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另外补充的条件:第三天摘40个,从而引出条件中数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补充的条件和什么有关?在上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一部分有些重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然后从学生的补充条件中找加、减、乘及两步计算问题可能会更好些。
这节课大致上我自己还算满意,还有些细节地方需要改善,今后我会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三年级下册新增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二次接触“解决问题”也是第二次接触“策略”。
根据学生的基础,结合评课老师的建议,我对“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这课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认识。
第一、精彩的导入是一节课良好的开始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
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
所以课堂一开始我就“挑逗”孩子的心理,事先准备领孩子们购物,并说这是老师为小朋友准备的奖品,在孩子们都选错的情况下,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他们发现问题很重要,从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根据问题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让他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又能很好的揭示这节课的主题。
第二、适当的教材重组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多向化也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想想做做内容量较大,所以我也进行了重组,原先的五道题我只用了三道,并对最后一题进行了提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加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挑战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求两个数量的和。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地找出关键信息,确定需要加的数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巩固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用加法计算。
2.呈现(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3,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关键信息。
如:“小华有3个红球,又捡到了2个红球,请问小华现在有几个红球?”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系列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将已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3.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和作业。
二、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2.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
三、教具准备1.题目练习册;2.计算器;3.尺子和圆规。
四、课前准备1.翻阅教材并对课时内容进行复习;2.准备相应的教具和练习册;3.安排好教学内容的流程和时间分配。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解决问题步骤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并引出解决问题的步骤;2.结合具体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解题演示,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3.提醒学生解题时要注重步骤,不要遗漏或重复。
第二课整理和复习知识点1.梳理课堂所学知识点,将其整理成知识点列表;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3.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题目进行拓展。
第三课综合应用1.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测量房屋面积、计算物品的成本和价格等;2.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3.提供一些综合应用题目进行训练和巩固。
六、教学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回答疑问;2.让学生自主检查自己的答案,并发表自己对本堂课的学习感受和体会;3.教师在教学课件或练习册上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课程跟踪和复习。
七、教学方案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2.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需进一步加强的知识点;3.安排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计划。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解决问题 教案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难点: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口头分析。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13。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45。
汽车的数量相当于自行车数量的232.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他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投影出示:一个儿童重35 kg,他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反馈,汇报这道题如何画线段图。
(老师板演)学生分析,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求儿童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也就是在求什么。
老师点明数量关系式:一个儿童的体重×4=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51.出示例4。
老师:你能从题中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学生找出题中的关键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展示下面的线段图。
提问:在此题的数量关系式中,小明的体重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式,即x×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53.解决问题。
老师:你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解题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汇报检验方法。
请一名学生完整地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4.出示例5。
学生读题,选择有用的信息。
根据“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这两个条件画出线段图。
复习课教案反思
复习课教案反思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份精心设计的复习课教案能够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查缺补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是再完美的教案也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对复习课教案的反思,我们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最近的一次复习课教学中,我对所使用的教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我明确了本次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某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在目标的达成度方面,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基本掌握了主要知识点,但仍有部分学生在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型上出现错误,这表明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要求或许还不够具体和具有挑战性。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梳理,从基础知识到拓展应用,逐步推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种线性的组织方式可能让部分学生感到枯燥,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尤其是在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没有充分结合生动的实例,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讲解、练习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讲解过程中,我尽量做到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但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方面还有所欠缺。
练习环节,虽然题目涵盖了各个知识点,但在难度层次的设计上不够合理,简单的题目过多,而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较少,没有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讨论环节,由于时间把控不够精准,部分小组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效果不够理想。
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多媒体课件的某些页面内容过多,字体过小,影响了学生的观看效果。
练习题的选择虽然经过了精心筛选,但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导致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重复犯错的情况。
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意识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尽管我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解决问题整理复习(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解决问题整理复习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问题的分析3. 解决问题的策略4. 解决问题的步骤5. 解决问题的方法6. 解决问题的检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一个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验结果。
(3)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4)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参与,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数学教学反思
《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数学教学
反思(总2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数学教学反思
《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数学教学反思
本课还是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
我总有一个想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容易考察出学生实际能力的.一个项目。
非常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面最容易犯迷糊。
一是读不懂题目的意思,二是在许多细节方面非常的不注意。
从一年级开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与情境图相融合在一起的,是情境问题。
在课堂上,我致力于几点,
一是让学生抓住情境图中的信息。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第5题,我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泳池,泳池的长度是50米。
也就是说,从泳池的一头游到另外一头要游50米。
情境图中的信息也是解决实际问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是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
如第6题:小华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饭;小芸中午回家吃饭。
每天上学和回家,谁走得路多些?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本题理解的难点在小华和小芸走这这段路几次。
尤其是小芸,许多学生就算不清楚了。
我找了一个中午回家吃饭的学生。
又找了一个在校用餐的学生。
让孩子们分别算一算他们路上要走几次。
结
果,很容易地就算出来小华一天要走这条路两次。
而小芸要走4次。
这样题目也就顺利解决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反思(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本节课主要做练习二的练习。
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先教师出题,由浅到深。
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1)29-7-15(2)还剩多少个果冻(2)15-7(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几个(3)7+15这题连线从简单开始入手,照顾到中下生。
2、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5=35(个)38-35=3(个)这题看算式补充问题,也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开始,照顾到中下生。
经过两题的练习,进入到课本的第11页第3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里包含有什么条件,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教师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问“图里有几个人,成人每人几元儿童每人几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讲出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又能够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第11页第4题,第5题。
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算式可以是:3×3×3-2=25(个)3×3×2+7=25(个)3×3+3×3+7=25(个)……教师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顺思路。
最后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教师能很好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题。
如果能多提问中下生就更好了。
2。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总复习教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总复习教后反思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解题格式要求,理解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
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困惑:低年级学生不会识别有用信息,不会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现状,我在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已知条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从现实情境中得以萌发和滋长,这就是新教材编者的意图。
对此,整节课我以:“你能根据图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堂,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值得注意问题是:在新授课的开始,出示例题小女孩吃糖、天鹅情境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画面说说自己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此时有些沉默的课堂立刻积极活跃起来了,想说的同学很多,站起来说的孩子比起之前刚开始学习已经能抓住主要的数学信息,与平时的说图意完全不同,数量关系也理解的很清楚,让我有些吃惊,原来我一直以为一年级学生对于解决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这些抽象的知识不会理解,结果发现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课标中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切刚刚好,而本课是正规指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格式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突然改变问法学生并没有摸不着头脑。
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和学生更多的是看图说说图的意思,从中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习惯于这样的交流,本节课我尝试着只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开放性,发现低年级的孩子思维的活跃性、发散性更强,想象力更丰富,所有平时学生习惯于一种表达方式要改变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适应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孩子的潜力可以是无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
复习内容:
解决问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自信心。
2、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复习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复习难点: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这学期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玩一个口算比赛。
9+3= 6+8= 10-1= 9-7= 7+10=
3+8= 8-4= 4+3= 7-7= 10-2=
15-5= 8-6= 7+6= 5+4= 3+7=
2+9= 8+7= 6+4= 5+7= 4+8=
总结: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噢!老师还准备了很多有趣的题目,有信心挑战吗?让我们一起来开启破解之旅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1)6条小鱼,又游来3条,一共有多少条?小结:“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9条小鱼,游走3条,还乘几条?小结:求“整体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2、“一图四式”与“括线”对比
(1)出示一图四式题和括线题
(2)比较异同:没有直接提出问题,是“一图四式”,有括线就是直接提出的问题,就要按要求解答。
3、复习求和的括线问题
(1)出示苹果图:理解图意,完成填空。
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2)出示跳绳图:理解图意,完成填空。
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3)比较两幅图,找相同点,说说为什么都是用加法计算。
(求一共有多少,把两部分相加。
)
(4)相关练习:向日葵图和花朵图。
4、复习减法括线问题
(1)出示苹果图:理解图意,完成填空。
说说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2)出示小兔图:理解图意,完成填空。
说说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3)比较两幅图,找相同点,说说为什么都是用减法计算。
(求一部分,用总数减去另一部分。
)
(4)相关练习:葡萄图和羽毛球图。
5、针对性练习(括线加法与减法)
6、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图文结合,从图上和文字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信息?
(2)问题:“现在有多少辆?”怎么求?你是怎么想的?
(思考:要求“一共有多少辆”,就要把原来的9辆和开来的6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
(3)公交车问题:看懂图意(原来有9人,到站下车4人上车5人。
)
(4)配套练习:大树图、青菜图。
7、提高练习:
(1)苹果图:左边两个苹果一个菠萝,右边两个苹果。
一共多少个水果?
方法一:3+2(左边3个加右边2个);方法二:4+1(4个苹果加1个菠萝)(2)鸡群图,根据问题选择算式。
区分:“一共有多少只鸡”与“一共有多少只母鸡?”找准相关数据再计算。
(3)看图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问题
A 老师买了两枝铅笔,一枝钢笔,一共买了多少枝?
B老师买了两枝铅笔,一枝钢笔,一共用了多少元?
C 小明每样玩具买了一个,一共花了多少钱?
(4)植树图
A 两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B 两组一共有多少人?
三、全课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进行了解决问题的训练,同学们对于题目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