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五单元 奇妙的声音 2 声音的传播 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教研活动记录大象版

小学科学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教研活动记录大象版

小学科学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教研活动记录大象版为全面落实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2024年1月22日,阳光小学教育集团科学组开展了常规教研活动。

1、课前准备本次教研活动由张三老师主讲《声音的产生》,是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第一课时。

首先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的方法,让学生欣赏着古筝、笛子合奏。

同学们伴随着激昂振奋的乐曲声,走进奇妙的声音世界,探索声音的奥秘。

因势利导提出和聚焦问题“你还能举出哪些声音的例子?”教学从学生生活场景展开,在探究各种物体发声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听到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阐述“声音”的内涵,认识“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以观察入手,抓住学生的认知,突破难点。

张三老师采用双师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借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名师授课来辅助教学,这里面的内容正好符合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

2、双师课堂01、感受各种声音教师播放四段声音导入课程,四段声音应用的是智慧平台课程中的一段授课内容,实现双师课堂的融合应用。

学生倾听,并分析和猜想。

根据学生的猜想,提出问题:声音里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对于声音,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单,聚焦问题: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02、提出探究的问题猜测讨论: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现象?或者说与什么现象有关?我们看到产生声音的物体都在动?那声音的产生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呢?张三老师用双师课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声音是碰撞产生的,声音是摩擦产生的,声音是撞击产生的。

要研究声音的产生这个问题,我们要做实验,因为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用事实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同学们选取实验材料,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并认真观察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做好实验记录。

03、自主实验合作探究实验1:用音锤敲击音叉,然后把音叉放到盛水的水槽中,观察水槽中的水有什么现象。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2.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桌子、空气柱、闹钟、塑料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听声音猜物品的游戏,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引出课题《声音的传播》。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并实验,发现尺子振动时发出声音,停止振动后声音消失,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空气柱中的传播,引导学生发现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传播。

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声音的传播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八、教学拓展1. 声音的利用:介绍声音在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如超声波、声纳等。

2. 声音的减弱:讲解如何减弱和防止噪声的产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课后作业2.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2024年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5.2声音的传播(教案)

2024年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5.2声音的传播(教案)
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拓展活动:
提问:1.在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人把耳朵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的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要借助无线电通话机通话?
四、练一练
一、填空
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和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二、判断
1.声音在水里无法传播。 ( )
2.宇航员在月球上不用借助无线电通话机就可以通话。( )
参考答案:
一1气体、液体、固体
二××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气体
声音的传播通过一定的物质 液体 向各个方向
固体
学生讨论
教师:月球是一个没有空气的真空世界,即使发生大爆炸也听不到任何声音。那请问大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二、探索: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哪些?(预计25分钟)
(1)猜想假设:声音的传播途径
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玩玩土电话,细心观察,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传进我们耳朵的?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纸杯、牙签、棉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一、聚焦问题:铃声是怎样传进我们耳朵的?(预计5分钟)
提问:同学们是怎么知道上课时间到了的呢?
提问:我们听到上课的铃声回到教室。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那么宇航员在月球上,他们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学情分析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声音的高低。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巩固即可。

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实验,通过实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测,并设计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知识: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一样;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2、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奇妙的声音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收过程。

2.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探究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3.声音的接收:人耳接收声音,大脑解析声音信息。

4.声音的应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能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收过程。

2.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接收原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2)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的感知和认识。

2.探究声音的来源(1)教师展示一些振动产生声音的实例,如琴弦、鼓面等。

3.探究声音的传播(1)教师介绍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4.探究声音的接收(1)教师讲解人耳接收声音的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大脑如何解析声音信息。

5.声音的应用(1)教师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讯、音乐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声音应用实例。

6.课堂小结(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收过程。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教材:涉及声音的章节。

2.网络资源: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收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实验材料:琴弦、鼓面、空气、水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4.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声音的来源:教师拿出一个音叉,轻敲桌面,让学生注意观察音叉的振动,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振动和声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022大象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教案(附目录)

2022大象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教案(附目录)

2022大象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教案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高低变化4声音的强弱变化5自制乐器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分析】教材先通过音乐会唱歌、乐器比赛的场景展开,让学生回忆起生活中的声音,再让学生预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最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观察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时产生的现象,讨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从而找出规律:“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已有自己的认识,但多数学生的描述并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材料、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通过现象,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2.学生能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借助恰当的工具来观察一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3.在探究活动中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4.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乐器演奏音乐(视频)、鼓、锣、音叉、水槽、水、细沙、小动物飞行翅膀发声视频(动画)。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要领大家走进一个奇妙的声音世界,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来探索吗?(请欣赏)(播放课件)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我听到吉他声。

生:我听到口琴声。

生:我听到说话声。

生:我听到广播的声音。

生:我听到动听的歌声。

……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生:我想知道为什么吉他的声音比口琴的声音要大?生: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声音都不一样?……师:真棒,同学们提出这么多价值研究的问题。

那我们想要研究声音,首先要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板书课题)二、猜测讨论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来猜一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是碰撞产生的。

生:声音是摩擦产生的。

生:声音是撞击产生的。

(板书:碰撞、摩擦、撞击)师:想得真快,但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研究声音的产生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实验!师:是的,我们要用事实说话。

5.2声音的传播 学案课件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5.2声音的传播 学案课件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组成员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说一说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p50)
2 声音的传播
科学三年级上册DX
答:用手指轻挠桌面,能听到声音,声音主要是通过桌面传播,说明声 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慢慢抽空罩钟里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听到水中石块相互 敲击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每个方向的人都能听到,说 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拍掌时小鱼受到惊吓,说明声音可以通过 液体传播。
2 声音的传播
科学三年级上册DX
选择题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跑,这说明( B )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能在空气和水中传播
C.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
2.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B ) 从话筒传到
听筒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2 声音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
科学三年级上册DX
填空题
1.声音可以向_四__面__八__方___传播。 2.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_气__体___、_液__体___和_固__体___ 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 声音的传播
科学三年级上册DX
判断题
1.玩“土”电话时,用棉线连起纸杯,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 ) 2.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 3.我们在池塘边大声唱歌时,池塘里的小鱼会受到惊吓。( √ ) 4.我们能够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 )
第五单元 奇妙的声音
2 声音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
科学三年级上册DX
1.知道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通过玩“土”电话,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传进我们耳朵的。 3.做实验来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 4.知道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 向各个方向传播。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教材解读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教材解读

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教材选择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声音为载体,落实作出假设这一科学探究要素,作出假设是学生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活动,是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实验方法、实验器材的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有三个:“6.1.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6.1.2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6.1.3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围绕知识目标本单元教材由《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强弱变化》《自制乐器》五课组成。

学生通过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演出活动的乐器声等体验活动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

本单元将引领学生们探索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间的基本规律。

通过游戏活动去探究和建立声音产生传播间与振动关系的概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先通过音乐会唱歌、乐器比赛的场景展开,让学生回忆起生活中的声音,通过让学生预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触摸感受到振动,从而得出结论:“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声音的传播》:本课以“上课铃响了”场景展开,让学生发现声音可以在四面八方进行传播,从而假设声音传播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进而达成知识目标:“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的高低变化》:本课通过感受吉他乐曲声音高低起伏,悦耳动听。

使学生产生疑惑: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进而通过观察乐器的高音区和低音区做出猜想,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最终实现知识目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有关。

”《声音的强弱变化》:本课通过感受钢琴曲声音时强时弱,优美动听。

使学生产生疑惑: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通过体验活动弹奏皮筋琴,使学生做出猜想,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最终实现知识目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教材解读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教材解读

⼤象版⼩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教材解读第五单元奇妙的声⾳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教材选择学⽣已有⼀定经验基础的声⾳为载体,落实作出假设这⼀科学探究要素,作出假设是学⽣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的⼀种科学预见性活动,是学⽣确定研究⽅向,选择实验⽅法、实验器材的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标有三个:“6.1.1声⾳可以在⽓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向传播。

6.1.2声⾳因物体振动⽽产⽣。

6.1.3声⾳的⾼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围绕知识⽬标本单元教材由《声⾳是怎样产⽣的》《声⾳的传播》《声⾳的⾼低变化》《声⾳的强弱变化》《⾃制乐器》五课组成。

学⽣通过⾃然界的风声⾬声、城市⾥的汽车声、演出活动的乐器声等体验活动中对声⾳的产⽣和传播有⼀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缺乏⽐较系统的思考。

本单元将引领学⽣们探索关于声⾳产⽣和传播,声⾳振动的频率与⾳⾼、声⾳的振幅与⾳量的关系间的基本规律。

通过游戏活动去探究和建⽴声⾳产⽣传播间与振动关系的概念。

《声⾳是怎样产⽣的》:教材先通过⾳乐会唱歌、乐器⽐赛的场景展开,让学⽣回忆起⽣活中的声⾳,通过让学⽣预测声⾳是怎样产⽣的,教师指导学⽣通过触摸感受到振动,从⽽得出结论:“声⾳因物体振动⽽产⽣。

”《声⾳的传播》:本课以“上课铃响了”场景展开,让学⽣发现声⾳可以在四⾯⼋⽅进⾏传播,从⽽假设声⾳传播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声⾳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进⽽达成知识⽬标:“声⾳的传播要通过⼀定的物质,声⾳可以在⽓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向传播。

”《声⾳的⾼低变化》:本课通过感受吉他乐曲声⾳⾼低起伏,悦⽿动听。

使学⽣产⽣疑惑:影响声⾳⾼低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进⽽通过观察乐器的⾼⾳区和低⾳区做出猜想,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最终实现知识⽬标:“声⾳的⾼低与物体振动有关。

”《声⾳的强弱变化》:本课通过感受钢琴曲声⾳时强时弱,优美动听。

使学⽣产⽣疑惑:影响声⾳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通过体验活动弹奏⽪筋琴,使学⽣做出猜想,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最终实现知识⽬标:“声⾳的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尺子、海绵、乐高积木。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用手拍打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将尺子放入水中,拨动尺子,观察水波的传播,从而得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的结论。

4. 实验:让学生用乐高积木搭建一个塔,用尺子敲击塔的不同部位,观察声音的传播速度。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我们不能听到远处的声音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来评估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

2. 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和实验报告来评估学生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

3.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来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作业与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声音传播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程回顾: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需要介质来传播。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观察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声音的传播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五单元 奇妙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五单元 奇妙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第二课声音的传播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声音的传播》,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声音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而且能够对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本节课以“上课铃响了”这一场景引出,让学生发现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进行传播,从而假设声音传播的途径。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进而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内容安排以任务驱动式呈现,体现学习进阶,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与本课相关知识的共鸣,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交流和汇总能力。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已经有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意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描述生活中声音传播的现象,但是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缺乏了解,并且对真空不能传声的现象无法解释,而这节课从生活中的场景出发,实验探究又贴合生活实际,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小组合作,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借助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对声音的传播途径进行描述。

三、学习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四、学习难点:小组合作,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借助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对声音的传播途径进行描述。

五、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

六、学习过程:。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教学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节,学生通过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演出活动的乐器声等体验活动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那本节课内容就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奇妙的声音》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2.学生能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借助恰当的工具来观察一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3.在探究活动中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鼓、音叉、乒乓球、直尺、皮筋、小动物飞行翅膀发声视频(动画)。

四、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引入新知师:首先请同学们先跟老师做一个互动“跟着老师动起来工老师先来考考你,刚才跟着老师动起来的时候,都有什么地方发出了声音?生:拍手、肩脐、跺脚、拍桌子师:那么生活中你都听到过哪些声音?生回答。

师:你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声音?真棒!你是一个细心爱发现的孩子。

其实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婉转,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既丰富多彩,又美妙动听,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生:回答。

师:真棒,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那我们想要研究声音,首先要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一起律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猜想。

(学生可能有敲、拍、撕、打、喊、叫(随机板书)等不同答案,一些学过乐器的孩子也可能会对振动产生声音有所认识,但并不是太了解更深刻的原因)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你们勇于大胆的猜测真是好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一些简单的物体来研究研究。

要研究声音的产生就要先来制造声音,看一看声音是被怎样制造出来的。

5.3声音的高低变化(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5.3声音的高低变化(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10. 声音的高低变化与音乐演奏:在音乐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控制乐器振动的快慢来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域,即能够产生的最低音和最高音的范围。
11. 声音的高低变化与音乐创作: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会根据音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音高来创作旋律和和声。音高的选择直接影响音乐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答案:频率更高的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音高更高,所以32 Hz的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音高更高。
作业布置与反馈
-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振动情况,记录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并判断它们产生的声音高低变化。
-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吹口哨、敲击物体等)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 让学生选择一首熟悉的歌曲,分析歌曲中的音高变化,并解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歌曲的情感表达。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声音高低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声音高低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声音的高低变化在音乐中的应用:在音乐中,不同音高的音符组合成旋律,旋律的高低变化给人以美感。音高变化也是音乐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4. 声音的高低变化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利用声音的高低变化进行交流和吸引配偶。例如,鸟类的鸣叫声和青蛙的鸣叫声都具有明显的高低变化。
5. 声音的高低变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声音的高低变化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电话的拨号音、警报器的声音等都具有明显的高低变化,用以传递信息或警示人们。
(2)声音高低变化的敏感度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声音游戏等活动,提高对声音高低变化的敏感度,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声音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高低变化,培养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产生。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产生。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

1.3.2 讲解: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3.3 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产生。

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传播。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传播。

2.3.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

2.3.2 讲解:讲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2.3.3 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传播。

第三章:声音的特性3.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特性。

3.2 教学内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特性。

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

3.3.2 讲解:讲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3.3 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特性。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特性。

第四章:声音的接收了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接收。

4.2 教学内容声音的接收:人耳通过耳膜接收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

3. 声音的接收:解释耳朵如何听到声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木棒、盆子、水、音叉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参考资料:相关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

教案范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声音传播的主题。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声音传播的了解和疑问。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振动气球,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2. 学生尝试用木棒敲击盆子,观察声音的产生。

3. 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声音的传播。

2. 学生分组实验:将音叉放在不同的高度,观察声音的传播距离。

3. 学生讨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提出疑问和拓展问题,如声音在真空中是否能传播?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进行家庭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声音传播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声音传播的主题。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声音传播的了解和疑问。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振动气球,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2 声音的传播 教案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2 声音的传播 教案

2声音的传播【教学分析】教材呈现“上课铃响了”场景,让学生发现声音可以在四面八方进行传播,从而假设声音传播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进而达成知识目标:“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都可以达成共识,但是对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存在一定的疑虑,用身边易得的物品来做实验,会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理解这一现象。

【教学目标】1.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向各个方向传播。

2.基于已有经验,借助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对声音传播的途径进行描述。

3.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4.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铃声(MP3)、土电话(纸杯、牙签、棉线)、真空罩闹钟实验(视频),水槽、水、石块、鼓、纸屏。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师:同学们是怎么知道上课时间到了的呢?生: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就回到了教室。

师:对,是上课的铃声把我们从四面八方招回教室。

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

(出示课件)我们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可以听到轰隆隆的雷电声,还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听到这些声音,那么宇航员在月球,(出示课件)他们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生:生:不能,因为月球没有空气。

师:对,月球是一个没有空气的真空世界,即使发生大爆炸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二、自行探究,解决问题1.启发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

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交流)师:哪组同学谈谈你们交流的结果?生:我觉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我认为声音可以通过桌子、墙壁传播。

声音的传播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
以下是一份以声音的传播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和方式,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三、教学准备
音叉、水、铁管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研究一个特别常见但又很神奇的东西,那就是声音。

大家先说说,平时都在哪里能听到声音呀?
生:教室里、操场上、家里。

师:对,那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首先,我来敲一下这个音叉,大家听到声音了吧,现在我把音叉放到水里,你们看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操作)
生:看到水溅起来了。

师:这说明什么呀?
生:声音能让水动起来。

师:对,这其实就表明声音是可以通过介质传播的。

那空气是不是一种介质呢?
生:是。

师:那如果没有空气,声音还能传播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展示抽气装置)
(实验操作)
师:大家发现什么了?
生:声音变小了。

师:非常好,这就更证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那除了空气,还有什么能传播声音呢?
生:水、铁。

师:没错,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还不一样呢。

五、教学反思
通过师生对话和实验操作,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但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中来。

同时,实验的设计可以更加多样化,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声音的传播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上课铃响了”场景,让学生发现声音可以在四面八方进行传播,从而假设声音传播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进而达成知识目标:“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都可以达成共识,但是对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存在一定的疑虑,用身边易得的物品来做实验,会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理解这一现象。

教学目标
1.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基于已有经验,借助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对声音传播的途径进行描述。

3.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铃声(MP3)、土电话(纸杯、牙签、棉线)、真空罩闹钟实验(视频),水槽、水、石块、鼓、纸屏。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同学们是怎么知道上课时间到了的呢?
生: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就回到了教室。

师:对,是上课的铃声把我们从四面八方招回教室。

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

(出示课件)我们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可以听到轰隆隆的雷电声,还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声,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听到这些声音,那么宇航员在月球,(出示课件)他们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月球没有空气。

师:对,月球是一个没有空气的真空世界,即使发生大爆炸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二、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1.启发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

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交流)
师:哪组同学谈谈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我觉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我认为声音可以通过桌子、墙壁传播。

生:声音能通过水向外传。

生:声音还可以通过玻璃、铁管传播。

生:声音会拐着弯的传。

(……)
2.实验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师:老师同意你们的想法。

课前,我们大家一起准备了许多的实验材料,下面同学们就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前,首先确定自己想证明什么,再思考这个实验应怎么做。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与体会?你验证的是什么?怎样验证的?
生:我发现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因为老师讲课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

在老师和我们的耳朵中间隔着空气,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我非常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

上课铃声一响,我们都能听到,在电铃和我们的耳朵之间隔着空气,声音就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我是用事实来证明。

师:对,学习科学就得用事实说话。

你们懂得这一点,真厉害。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认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打土电话时,声音是通过电话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这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生:我也认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我用手挠桌面,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能听到“嚓嚓”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通过桌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桌面是固体,所以,我认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生:老师,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隔壁的阿姨用什么东西在墙上划,我就听到“唰唰”的响声,这说明声音能通过墙壁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这也是固体传声。

生: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我把两块石头放在盛水的水槽中,让两块石头敲击,我能听
到敲击声,声音是通过水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生:老师,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说法。

石头的敲击声不光是通过水传播的,因为在水和耳朵之间还有空气,所以说是通过水和空气来传播的。

生:不对,还有水槽!声音是通过水、水槽、空气三种物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我们学科学必须有这种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继续保持与发扬!。

师: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

师:对,气体、固体、液体是架在发声物体和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就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的耳朵中。

如果把响着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把里面的空气抽走,那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这些问题。

(插入视频:【教学实验】真空罩中的电铃.mp4)
师:我们了解了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三、巩固训练,延伸提高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在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人把耳朵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马蹄声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要借助无线电通话机通话?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自然界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受到大自然的启迪,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揭开了声音传播的途径,还有更多有关声音的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能学好科学这门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