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中医临床路径外科

中医临床路径外科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 (195)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199)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204)蝮蛇咬伤中医临床路径 (209)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215)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 (219)烧伤中医临床路径 (223)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TCD 编码:BWC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 编码:I80.2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

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周至3个月。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肿(TCD 编码:BWC220)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 编码:I80.205)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动脉栓塞、原发性盆腔肿瘤、淋巴性水肿、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股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路径

股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路径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疼痛加重,胫足踝水肿。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侧紫绀,皮温增高。

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扩张充映,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

3)个别病例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血,面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

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

5)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1)发病急骤,患者胀痛或剧痛,股三角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者广泛性肿胀。

3)患者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周至3个月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1)湿热下注: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肤暗红而热,浅静脉扩张,皮肤按之凹陷,伴有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数。

2)痰湿瘀邪阻络:患肢疼痛、肿胀,皮肤发紫,活动后则甚,小腿部挤压刺痛,或见条索状物,按之柔韧或似弓弦;舌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滑或沉迟。

3)肝气郁结证胸腹壁有条索状物,固定不移,刺痛、胀痛,或牵掣痛,伴胸闷、嗳气等;舌质淡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或弦涩。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表 1 骨科大手术后 VTE 的发生率( %)
手术方法
DVT 总发生率
下肢近端 DVT 发生率
THR
42~57
18~36
TKR
41~85
5~22
HFS
46~60
23~30
PTE 总 发生率
0.9~28.0 1.5~10.0 3.0~11.0
致命性 PTE 发生率
0.1~2.0 0.1~1.7 2.5~7.5
·790·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年 10 月第 27 卷第 10 期 Chin J Orthop, October 2007, Vol. 27, No. 10
·会议纪要·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草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一 、概 述 ( 一) 骨科大手术: 本指南( 草案) 中“骨科大手术”特 指 人 工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人 工 膝 关 节 置 换 术 和 髋 部 周 围 骨 折 手 术 [ 1] 。 ( 二 ) 深 静 脉 血 栓 (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 指 血 液 在 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 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 。好发部位 为下肢深静脉, 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可分为下肢近端和远 端 DVT, 前者位于腘静脉或以上部位, 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 下肢近端 DVT 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 三 ) 肺 血 栓 栓 塞 症 (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肺 循 环 和 呼 吸 功 能 障 碍 疾 病 [2- 4] , 是 骨 科 围 手 术 期 的 重 要 死 亡 原因。 ( 四 ) 静 脉 血 栓 栓 塞 症 ( venous thromboemlolism, VTE) : DVT 和 PTE 统 称 为 VTE[5], 因 在 发 病 机 制 上 相 互 关 联 , 两 者 作为同一疾病为 VTE 在不同部位和 不 同 阶 段 的 两 种 重 要 临 床表现形式。 ( 五) 骨科大手术后 VTE 流行病学: 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 脉 损 伤 、静 脉 血 流 停 滞 及 血 液 高 凝 状 态 , 如 不 采 取 有 效 的 预 防措施, 术后患者容易发生 VTE[1] ( 表 1) 。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4 11 201628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联系人:张 洋 联系电话:************,131****7122征订方式:货到付款4学”要求员讲党课学系列 讲话,做合“学党印发〈关016〕2”学习教全面贯彻三严三实、创先争进一步坚以上率下“决胜全做合格尊《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治疗规范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68元▲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年2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21
DVT的无创伤检查
腘静脉远端的胫腓干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期), 腔内充满等回声血栓,腔内可见不规则血流。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22
DVT的有创检查
箭头所示周彩围超血未管能病发——现股的肿胫(深静静脉脉内血的栓血) 栓
ppt课件
23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26
肺栓塞
胸痛、 咳嗽、咯血 呼吸困难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27
辨症分型
气滞血瘀(湿热蕴阻、气血淤滞、湿热 下注)
气虚血淤(脾虚湿阻)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28
气滞血瘀
湿热蕴阻、气血淤滞、湿热下注
湿、热、瘀
ppt课件
15
DVT分型
小腿静脉血栓 Calf Vein Thrombosis
通常发生在三条主要静 脉中的1或2条。 由于胫静脉、腓静脉是 成对静脉可以互相适当 引流所以血栓通常是不 完全阻塞。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16
Homan’s征
足部背屈引起疼痛 这一体征用于诊断 小腿部位的DVT
常见静脉疾病
——股肿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1
股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周围血管病——股肿(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2
概述
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在某些情况下血液
于静脉腔内凝结并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 障碍引起血栓,远端静脉高压和肢体肿胀、疼 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
高度怀疑DVT者,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在等待 检查结果期间可行抗凝治疗,根据确诊结果决定 是否继续抗凝。
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素。
(1)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对急性期血栓起 效快,溶栓效果好,过敏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 是出血;治疗剂量无统一标准,一般首次剂量为 4000 U/kg,30 min内静脉推注;维持剂量为 60~120万U/d,持续48~72 h,必要时持续 5~7 d。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 应多,出血发生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
严重的下肢DVT: 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
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 率加快。 股青肿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 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 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 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 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 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DVT有一定效果,在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膜 功能,减少PTS发生。
溶栓治疗过程中须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凝 血酶时间(TT),FG<1.0 g/L应停药,TT的INR 应控制在2.0~3.0。
(6)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治疗剂量 个体差异小,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单药治疗急性 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合用)疗 效相当。
推荐:急性期DVT,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联 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在INR达标且稳定24 h 后,停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也可以选用直接 (或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
辅助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 DVT的灵敏度较高(>99%),>500 μ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急性 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 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6

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6

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住院患者。

一、血栓性静脉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ICD-10编码:I80.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颁布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年)。

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常见证候:脉络筋挛热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由非静脉曲张引起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血栓性静脉炎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重点观察下肢静脉迂曲、肢体肿胀、红肿疼痛等主症。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心电图、胸部透视或X线片、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红外热象。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下肢血管的DSA,肢体影像学检查(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脉络筋挛热瘀证: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2.西药治疗3.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患肢红肿热痛明显好转。

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一、概述1. 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

2.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 ):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好发部位下肢深静脉,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可分为下肢近端和远端DVT,前者位于腘静脉或以上部位,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

肢近端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

3.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omboembolism,PTE ):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是骨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4.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 os thomboembolism,VTE ):VT和PTE统称为VTE,因在发病机制上相互关联,两者为同一疾病为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

5•骨科大手术后VTE流行病学: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术后患者容易发生VTE。

二、VTE的危险因素1. 继发性危险因素:手术、创伤、既往VTE病史、老年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机能不全等,其中骨科大手术是VTE的高危因素。

2. 原发性危险因素:抗凝血酶缺乏症、因子vleiden突变、因子XII缺乏症、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缺乏症、蛋白S缺乏症等。

当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发生VTE的危险性更大。

三、预防骨科大手术DVT形成的措施骨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

1. 基本预防措施:(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5 )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一、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 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

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血栓可能脱落,顺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引发肺动脉栓塞,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为什么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血流缓慢长时间坐着或躺着不动,比如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或者术后卧床休息,都会使下肢的血流变得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化学物质刺激等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容易在损伤处聚集,形成血栓。

3、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激素等,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1、下肢肿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单侧下肢肿胀,尤其是小腿部位,按压时会有凹陷。

2、疼痛腿部可能会出现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时加剧。

3、皮肤温度升高血栓部位的皮肤温度可能会比周围正常皮肤高。

4、浅静脉扩张有时可以看到腿部的浅表静脉变得明显扩张。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突然发生且症状较为严重时,应尽快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如何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您的症状、病史,包括是否有近期的手术、外伤、长时间卧床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

2、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您的下肢,观察是否有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温度升高,以及触摸是否有压痛等。

3、血液检查可能会检查 D二聚体等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 DVT,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4、超声检查这是诊断 DVT 的首选方法。

它可以清楚地看到下肢深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5、静脉造影如果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或者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能会进行静脉造影检查。

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通常在必要时才会进行。

初探周围血管病之静脉血栓临床路径

初探周围血管病之静脉血栓临床路径

初探周围血管病之静脉血栓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静脉血栓行保守或手术治疗(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发病时以左下肢为多见,以患肢粗肿、胀痛及浅静脉曲张或扩张为主症,行走或站立时加重,有明显的手术等创伤史。

2.患肢肿胀变硬,凹陷性不明显,早期皮肤温度降低,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3.超声波检查发现患脏静脉有阻塞。

4.当确诊为静脉血栓形成时,根据肢体肿胀范围,可判断病变的部位(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一、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周围型血栓,以及中央型和混合型血栓中病史超过7天、重要脏器有严重合并症、恶性肿瘤晚期、身体状况极差不能耐受手术的。

主要包括:1、为防止发生肺栓塞,须绝对卧床、制动、禁止按摩2周以上。

2、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

3、抗凝治疗:其作用在于防止血栓继续扩展和其他部位形成新血栓。

常用抗凝剂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

应用肝素时,需测定凝血时间调节剂量。

用量过多可引起出血,如血尿、内脏出血等。

一旦发生可用硫酸鱼精蛋白拮抗,必要时可输新鲜血。

香豆素类衍化物是一种凝血酶原抑制剂。

其作用诱导期长,一般在用药后24~48小时起效。

作用消失时间也长,并有药物累积作用,停药后要经过 4~10天作用才完全消失。

凝血酶原值应维持在20~30%。

常用香豆素类衍化物为华法林钠(Warfarin Sodium),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节剂量。

香豆素类衍化物引起出血时,可用维生素K,必要时可输新鲜血。

肝肾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抗凝疗法。

抗凝治疗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祛聚治疗:减少血小板聚集,主要有阿司匹林、潘生丁、抵克力得、玻力维等。

用药期间不需监测凝血时间。

6、溶栓治疗:在血栓形成早期可应用溶栓剂,包括链激酶及尿激酶,两者均能促使纤维蛋白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酶。

此酶可水解纤维蛋白,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中的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中的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骨科大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50例。

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结果: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护理,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协助、指导、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从而大大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手术;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路径骨科大手术是指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髋骨周围骨折手术、股骨干骨折手术等。

骨科大手术后易发生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

1996-2002年12月,中国人骨科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0%-63%,而最近发表的AIDA研究更进一步明确亚洲包括中国骨科大手术病人DVT发生率与西方国家接近【1】。

本院为研究在骨科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选择2014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大手术100例患者,开展了临床护理路径,改进了术后护理,仅有2例患者出现DVT,经给予及时处理,恢复良好。

出院后随访3-5个月,未遗留明显血栓综合征。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6-80岁,平均6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大手术指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共有12例发生了DVT。

其中髋关节置换术4例,膝关节置换术3例,股骨干骨折术5例,分别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减少症5例,既往有血栓形成史1例,原有下肢静脉曲张2例。

股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路径

股肿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路径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疼痛加重,胫足踝水肿。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侧紫绀,皮温增高。

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扩张充映,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

3)个别病例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血,面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

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

5)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1)发病急骤,患者胀痛或剧痛,股三角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者广泛性肿胀。

3)患者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周至3个月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1)湿热下注: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肤暗红而热,浅静脉扩张,皮肤按之凹陷,伴有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数。

2)痰湿瘀邪阻络:患肢疼痛、肿胀,皮肤发紫,活动后则甚,小腿部挤压刺痛,或见条索状物,按之柔韧或似弓弦;舌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滑或沉迟。

3)肝气郁结证胸腹壁有条索状物,固定不移,刺痛、胀痛,或牵掣痛,伴胸闷、嗳气等;舌质淡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或弦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疼痛加重,胫足踝水肿。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侧紫绀,皮温增高。

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扩张充映,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

3)个别病例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血,面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

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

5)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1)发病急骤,患者胀痛或剧痛,股三角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者广泛性肿胀。

3)患者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周至3个月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1)湿热下注: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肤暗红而热,浅静脉扩张,皮肤按之凹陷,伴有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数。

2)痰湿瘀邪阻络:患肢疼痛、肿胀,皮肤发紫,活动后则甚,小腿部挤压刺痛,或见条索状物,按之柔韧或似弓弦;舌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滑或沉迟。

3)肝气郁结证
胸腹壁有条索状物,固定不移,刺痛、胀痛,或牵掣痛,伴胸闷、嗳气等;舌质淡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或弦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动脉栓塞、原发性盆腔肿瘤、淋巴性水肿、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感染性疾病筛选(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4)凝血功能+D-二聚体
(5)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6)心电图
(7)胸部X线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肿瘤标志物,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2.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其他治疗。

5.护理:辩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肢体红热、肿胀、疼痛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患肢静脉循环有明显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结蹄组织病、肿瘤等疾病者,需要治疗原发病,退出本路径。

3.病情加重或出现栓塞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