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技术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X线技术 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部位焦-片距及中心线包括的影像注意的细节、用途上肢:手正位焦-片距75—100cm、中心线-第3掌指关节(或第3掌骨头)。
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影像,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影像;如需测定手部异物和观察骨折或脱位时的骨块移位情况是需加照手部侧位片(中心线对准第二掌骨头)手斜位75-100cm,中心线-第5掌指关节,掌面与胶片呈45度。
主要检查第2、3掌骨的斜位;第1-5掌骨、指骨及骨间关节呈斜位影像,第4、5掌骨基底部相互重叠。
腕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处,手半握拳显示腕关节正位影像还有舟骨后前位哦。
腕关节侧位75-100cm,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显示腕关节侧位影像,尤其对月骨脱位的诊断更有价值。
注意侧位腕骨解剖位置。
尺桡骨正位75-100,中心线-前臂中点,手掌朝上,腕部稍外旋显示尺桡骨、腕关节及肘关节的正位影像尺桡骨侧位75-100cm,中心线-前臂中点,肘部约屈90度,肩部与肘部放在同一水平,使肘部与肱骨远端贴在探测器上。
显示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的侧位影像,肘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肘关节横纹中点(或肱骨内外上髁间中点),肩部与肘关节在同一平面上,腕部稍上抬。
图像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上段;关节间隙呈一字样,肱桡关节面无骨性重叠肘关节侧位75-100cm,经肘关节间隙,肘关节屈90度,尽量在同一平面肱骨内外髁重叠构成圆形致密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肱骨正位片75-100cm,站立位、上肢伸直、手掌向上,上臂和肩部紧贴探测器面上。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
焦片上下缘包括肩关节与肘关节。
肱骨侧位片75-100、手臂上抬,前臂内旋、肘关节弯曲、拇指向上;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同上。
肩关节正位75-100,经肩胛骨喙突,屏气曝光,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叠呈切线显示应取15度斜位,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叠面;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cm不应重叠,肱骨大结节显示;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肩关节斜位75-100,经肩部上缘内下方各5cm处,倾斜45度角,屏气曝光显示关节盂和肱骨头间的关节间隙肩关节腋窝位肩关节穿胸位冈上肌出口位 1.体位:患者取后前立位或坐位,被检侧肩关节靠近并贴紧成像板,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成60°夹角;检测手腕置于对侧肩上或者别于身前,使肱骨向对侧上移或尽量后移,使肱骨近段不与肩胛骨重叠。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2)
X线常用摄影体位(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桡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面与IR成45°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面,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桡腕关节面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桡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桡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X线技术 人体各部位技术操作
部位焦-片距及中心线包括的影像注意的细节、用途上肢:手正位焦-片距75—100cm、中心线-第3掌指关节(或第3掌骨头)。
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影像,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影像;如需测定手部异物和观察骨折或脱位时的骨块移位情况是需加照手部侧位片(中心线对准第二掌骨头)手斜位75-100cm,中心线-第5掌指关节,掌面与胶片呈45度。
主要检查第2、3掌骨的斜位;第1-5掌骨、指骨及骨间关节呈斜位影像,第4、5掌骨基底部相互重叠。
腕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处,手半握拳显示腕关节正位影像还有舟骨后前位哦。
腕关节侧位75-100cm,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显示腕关节侧位影像,尤其对月骨脱位的诊断更有价值。
注意侧位腕骨解剖位置。
尺桡骨正位75-100,中心线-前臂中点,手掌朝上,腕部稍外旋显示尺桡骨、腕关节及肘关节的正位影像尺桡骨侧位75-100cm,中心线-前臂中点,肘部约屈90度,肩部与肘部放在同一水平,使肘部与肱骨远端贴在探测器上。
显示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的侧位影像,肘关节正位75-100cm,中心线-肘关节横纹中点(或肱骨内外上髁间中点),肩部与肘关节在同一平面上,腕部稍上抬。
图像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上段;关节间隙呈一字样,肱桡关节面无骨性重叠肘关节侧位75-100cm,经肘关节间隙,肘关节屈90度,尽量在同一平面肱骨内外髁重叠构成圆形致密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肱骨正位片75-100cm,站立位、上肢伸直、手掌向上,上臂和肩部紧贴探测器面上。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
焦片上下缘包括肩关节与肘关节。
肱骨侧位片75-100、手臂上抬,前臂内旋、肘关节弯曲、拇指向上;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同上。
肩关节正位75-100,经肩胛骨喙突,屏气曝光,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叠呈切线显示应取15度斜位,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叠面;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cm不应重叠,肱骨大结节显示;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肩关节斜位75-100,经肩部上缘内下方各5cm处,倾斜45度角,屏气曝光显示关节盂和肱骨头间的关节间隙肩关节腋窝位肩关节穿胸位冈上肌出口位 1.体位:患者取后前立位或坐位,被检侧肩关节靠近并贴紧成像板,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成60°夹角;检测手腕置于对侧肩上或者别于身前,使肱骨向对侧上移或尽量后移,使肱骨近段不与肩胛骨重叠。
正常人体各部位X线详解
X线的物理特性
01
02
03
穿透性
X线能穿透人体组织,使 不同密度的组织在影像上 呈现不同的密度影。
荧光效应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 荧光。
感光效应
X线能使胶片感光,从而 形成影像。
X线成像原理
穿透与吸收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组织对X线 的吸收程度不同,形成对比度。
聚焦与放大
通过特定的透镜系统,将X线影像 聚焦并放大,以便更清晰地观察。
均匀。
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袋 状结构,密度均匀,蠕
动波可见。
泌尿系统的X线表现
肾脏
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密度均 匀,肾盂肾盏显影良好。
输尿管
X线表现为细长的管状结构,走行自然,密度均匀。
膀胱
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囊状结构,充盈时呈圆形或 椭圆形,排空时呈锥形。
生殖系统的X线表现
男性生殖系统
颅内组织的X线表现
脑实质
由于脑实质富含水分,X线平片上呈现相对较低的密度,不易显示其细微结构。
脑脊液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在X线平片上呈现黑色影像,有助于判断脑室大小 和形态。
颞骨的X线表现
颞骨骨质
颞骨骨质在X线平片上呈现致密的白色影像,可清晰显示骨皮质和骨松质的细微 结构。
颞骨气化
颞骨部分区域可发生气化,X线平片上呈现密度较低的影像,有助于判断颞骨气 化的程度和范围。
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胸椎
胸椎X线表现为各椎体大小、 形态正常,椎间隙均匀一致,
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腰椎
腰椎X线表现为各椎体大小、 形态正常,椎间隙均匀一致,
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骶椎
骶椎X线表现为各椎体大小、 形态正常,椎间隙均匀一致,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脊柱摄影
【影像显示】显示颈椎斜位 影像,右(左)前斜位显示 右(左)侧椎间孔和椎弓根; 椎间孔呈卵圆形排列,显示 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 投影于椎体正中,上下关节 突显示清晰;椎骨纹理清晰;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5.胸椎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胸椎正位形态及椎旁软组织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 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线;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 或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两足平踏床面;IR上缘平第7颈 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相当于胸骨体中点), 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第十一胸 椎至第二骶椎椎骨侧位及部 分软组织像;第三腰椎椎体 无双边现象;椎弓根、椎间 孔、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 棘突显示;椎体骨皮质和骨 小梁结构清晰显示;周围软 组织层次可见。
10.腰椎斜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椎斜位形态、排列曲度、棘突、椎 间孔、椎弓根、上下关节突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两臂上举抱头,身 体向后仰,使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第三腰椎棘突置 于床中线后4cm。IR上缘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 部骶椎。 【中心线】中心线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第3~12胸椎 侧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 胸椎序列略呈后突弯曲;椎 体前后缘呈切线显示,无双 边影现象;椎间隙显示清楚, 各椎体及附件结构清晰均包 括在照片中。
7.上段胸椎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上段胸椎侧位的形态、曲度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身体稍后倾,近床侧上肢上举, 远床侧上肢外旋并尽量伸向后下方,使双侧肩部交错。 【中心线】经远床侧锁 腰骶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骶关节面骨质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身旁,双 下肢伸直并拢,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 线;IR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20°角,经两侧髂前 上棘连线中点处射入。
常规X线检查技术
常规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一、解剖学基准线(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在X线摄影中,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或动作,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为定位的依据。
(二)解剖学方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
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
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
(三)解剖学关节运动1、屈伸运动关节沿腹背轴运动,组成关节的上下骨骼相互靠近或远离,角度减小时为“屈”。
相反为“伸”。
2、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反之者为“外展”。
3、旋转运动骨环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时称“旋转运动”。
骨的前面向内旋转时为“旋内”,相反为“旋外”。
(四)解剖学基准线(面)1、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称“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称“正中矢状面”。
3、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的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称“水平面”。
4、冠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
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
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一)头颅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ABL)即人类学的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2、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角。
3、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听鼻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
4、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与水平面平行。
5、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听眉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
6、眶下线(IOL)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二)摄影用线及距离1、中心线X线束中,居中心部分的那一条线称“中心线”。
【超强整理】X线技术操作指南——四肢
【超强整理】X线技术操作指南——四肢一、四肢摄影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摄影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正确选择摄影体位。
2.四肢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应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以明确其解剖位置。
3.为诊断需要在同一张照片上显示正位和侧位影像时,应使肢体方向一致,照片显示的关节面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4.上、下肢摄影体位摆放时,上、下肢正位基本为前后位(手、腕关节、锁骨为后前位);上肢侧位基本为肢体内侧靠近暗盒(肩胛骨为外侧靠暗盒),下肢侧位则均为肢体外侧靠近暗盒,要求冠状面与暗盒垂直。
5.对外伤患者进行摄影时,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中心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影体位的要求。
6.婴幼儿骨关节摄影,常规同时摄取双侧影像,以便对比。
成人骨关节摄影需摄对侧肢体影像时,摄影条件应与被检侧相同。
7.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并且应考虑阳极效应的影响。
应根据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暗盒大小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
焦―片距取75~90cm。
8.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
二、X线摄影位置(一)上肢1.手:1)手正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及腕部置于暗盒面上,第三掌骨置于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2)中心线:第三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入射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
2)手侧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及前臂尺侧紧贴暗盒面,手呈侧位。
拇指沿掌面伸直,其余四指并拢。
将第五指的掌指关节放在暗盒中心。
(2)中心线:第二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第二至第五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指正位影像。
3)手后前斜位(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掌面朝下斜放在暗盒面上、五指自然分开稍弯曲,掌面与暗盒面成450角。
(2)中心线:第3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放射科X线体层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体层摄影技术操作规范【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 .使用专用体层摄影机。
3 .查看病人原有的X线照片影像,确定病灶部位和中心层面。
4 .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层深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5 .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饰品等。
一、蝶鞍侧位体层摄影【适应证】颅脑外伤累及鞍区、鞍区肿瘤、先天性发育异常、鞍区肿瘤术后复查、鞍区血管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1.槎影体位取头颅标准侧位。
将蝶鞍置于暗盒中心。
2 .体表定位点外耳孔与外毗联线中、后1/3交点向上2.5cm处为蝶鞍中心。
3 .层面选择以头部正中矢状面至台面距离为中心层,并取上、下间隔0.5Cm各一层。
4 .体层方式取大角度的直线轨迹。
5 .记录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体位设计口寸,病人应面向摄影技师,便于层面的测量。
二、喉室正位体层摄影【适应铳】声门上、下区、咽喉及喉室的病变、用于鉴别因炎症或肿瘤引起的声音嘶哑、失语。
【操作方法及程序】1.摄影体位病人仰卧摄影台上,下颌前仰,颈椎正中矢状面置于台面中线,颈椎长轴与台面平行。
2 .体表定位点对准喉结节中点。
3 .层面选择喉结节前缘至摄影台面高度减去1.5、2、2.5Cm各取一层,层间距为0.5cm。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待照片处理后,选择喉室显示最清晰的一层,再摄取发“咿”及平静呼吸下的各一张体层影像。
4 .体层方式圆轨迹或直线轨迹。
5 .记录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应预先对病人进行发“咿”的训练。
6 .保持体层位置的稳定。
7 .气管插管病人,宜采取多轨迹体层摄影。
三、胸部体层摄影(一)胸部病灶体层摄影【适应证】胸部结节性和肿块性病变、空洞和空腔性病变6了解胸部病灶的性质,用于鉴别诊断。
X线操作常规
上海国龙医院X线摄影技术操作常规一、上肢X线摄影(一) 锁骨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背对于摄影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准照射野正中线。
对侧肩部稍抬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
2.摄影距离为115cm。
3.中心线经锁骨中点,向头侧倾斜15°角射入床面。
4.屏气曝光。
(二)肩胛骨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背对于摄影床,被检侧肩胛骨对准照射野中线处,并紧贴床面,上肢尽量外展,使肩胛骨充分显示。
2.摄影距离为115cm。
3.中心线经肩峰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床面。
4.屏气曝光。
(三)肩胛骨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背对于摄影床,被检侧侧胸壁后缘紧贴床面,手臂抱头或上举,转动身体,使肩胛骨内外缘与摄影床面垂直。
2.摄影距离为115cm。
3.中心线经肩胛骨内缘中点,垂直射入床面。
4.屏气曝光。
(四)肩关节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背对于摄影床,肩胛骨喙突置于照射野中心。
对侧肩部稍抬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
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前。
2.照射野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摄影距离为115cm。
4.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床面。
5.屏气曝光。
【评价标准】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m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质控要点】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五)肩关节穿胸位(肩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摄影床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及肩部自然下垂,掌心朝前,对侧上肢高举抱头。
照射野中心对准被检侧肱骨外科颈,水平通过对侧腋下。
2.照射野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摄影距离为115cm。
4.中心线经被检侧上臂的三分之一处,垂直射入床面。
(六)冈上肌出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后前位站立于摄影床前,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呈60°夹角。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ppt课件
• 手后前位摄影体位图
【标准片显示】 显示2—5掌、 指骨及腕骨正 位影像,拇指 呈斜位像,软 组织轮廓显示清晰。
手后前位显示图
3.手后前斜位(掌下斜位)
【体位设计】被检查侧坐于 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 掌向下,掌面与暗盒约呈 45°角;各手指均匀分开 且稍弯曲,并使指尖触及 暗盒;第3掌骨头置于照 射野中心。
6.婴幼儿骨关节摄影,常规同时摄取双侧影像对比。 7.较厚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栅装置,且选用适当厚度的滤
过板。焦―片距取75~100cm。
三﹑上肢常用摄影体位 (一)手
1.手后前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 坐于摄影床一侧;被检 侧手置于暗盒上,掌面 向紧贴暗盒,五指伸直 并稍分开,第3掌骨头 置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3掌 骨头,垂直暗盒射入
6.拇指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阴极端;被检 侧前臂伸直,2~5指弯曲呈半握拳状,手背向上, 拇指外侧向下紧贴暗盒。
【中心线】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暗盒射入。
【标准影像显示】拇指及第1掌骨侧位影像。
(二)腕部
1.腕关节后前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 摄影床阴极端;被检侧手 呈半握拳,掌面向下紧贴 暗盒;尺桡骨茎突连线中 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上臂中点垂 直暗盒射入。
肱骨侧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肱骨侧位 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 好。
【用途】概括观察肱骨侧位 形态,骨质结构和软组织 影像,与正位同为常规位 置。
肱骨侧位显示图
(六)肩部
1.肩关节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站立于
摄影架前;被检查侧上肢 稍外旋且与躯干分开,肩 部背侧紧贴暗盒,其上缘 超出肩部软组织3cm;肩 胛骨喙突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喙突 垂直暗盒射入。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
X线常用摄影体位(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桡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面与IR成45°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面,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桡腕关节面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桡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桡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手正位骨骼部分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2)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
(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
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X线摄影技术经验操作规程
X线摄影技术经验操作规程Work hard in everything, everything follows fate!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之上肢X线摄影1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评价标准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女多为165°;男多为170°..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肘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评价标准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质控要点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肩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4.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6.屏气曝光..注意事项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评价标准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m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质控要点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之下肢X线摄影一跟骨——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暗盒置于踝部下方;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2.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背曲..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45°;经第3跖骨基底部射人暗盒..注意事项1.为防止跟骨投影变形;下肢长轴、暗盒长轴和中心线射人方向三者应保持一致..2.病人踝关节背屈时;可借助绷带牵拉..3.中心线倾角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程度来决定..背屈角度大;中心线倾角可减小..中心线倾角大小的原则是:垂直跟骨长轴与台面夹角的角平分线..评价标准1.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l:2;2.距下关节应显示..质控要点1.足底与胶片垂直;2.中心线35°-45°向头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二踝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略偏下处..2.足稍内旋;足尖下倾;下肢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上方lcm处;垂直射入暗盒..注意事项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评价标准1.踝关节间隙呈‘’中括号显示:上端为胫距关节面;内侧胫距关节面;外侧腓距关节面;仅上端关节面有少许胫骨影重选;2.距骨上缘水平线同胫骨切线;腓骨切线互成交角各为80°;3.胫骨的中轴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相接续..质控要点1.小腿平伸;足趾自然向上垂直;不内斜或外斜;2.中心线垂直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达胶片..三踝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外踝紧贴暗盒;使踝关节成侧位..3.将内踝上方lcm处放于暗盒中心;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内踝上方lcm处;垂直射人暗盒..注意事项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四膝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 2.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髌骨下缘;垂直射人暗盒..注意事项1.膝关节不能伸直时;可采取后前正位..2.检查髌骨骨折宜应选择后前正位..评价标准1.膝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约4-8mm;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切线与胫骨相应关节面切线平行;2.胫骨嵴分离呈“笔架”样;3.腓骨头与股骨仅少部份重迭;4.髌骨居内外髁中间略偏外..质控要求1.由于胫骨关节面前缘高于后缘;内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3°;外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 0°;因此体位设置应在股骨下方垫一小棉垫使股骨前缘约成13°角;这样;膝关节间隙呈切线垂直胶片;2.中心线垂直通过髌骨下缘..五膝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外侧靠近暗盒..2.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120°-130°..3.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暗盒垂直..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胫骨上端;垂直射人暗盒..注意事项为使股骨内外髁保持投影重叠;可将小腿用棉垫或沙袋垫高..评价标准1.股骨内外髁重迭;2.股骨与髌骨分离;髌股关节间隙清晰..质控要点1.身体侧卧股骨下垫棉垫使股骨与胶片成6°角;2.跟骨下垫高使胫骨平行胶片;3.中心垂直通过髌骨下缘..六髋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置于台面中线..2.双下肢伸直;足跟分开;足略内旋;使两足尖内侧互相接触..3.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4.暗盒上缘包括部分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5.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6.中心线经股骨头相当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垂线向下2.5cm与暗盒垂直射人..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为保持病人的稳定;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两踝部..2.对股骨颈骨折病人;在摆体位时;应牵拉病人患肢;即减少病人痛苦;又易达到体位标准..评价标准1.髋关节面呈半圆形;股骨头约l/2与髓臼重叠;2.股骨颈完全显示;不与股骨大粗隆重迭;小粗隆可见..质控要点1.由于股骨颈前旋18°;则应取下肢足内旋18°;可避免大粗隆与股骨颈过多重选;2.骨盆端正;两骼前上棘等高;3.中心线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外下作垂线5cm处..七髋关节——水平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略内旋..2.暗盒垂直台面竖放于被检侧的髋部外侧;上缘紧贴髂骨嵴;下缘远离股骨;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3.将滤线栅置于肢体与暗盒间;并紧贴暗盒..4.健侧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外展;避免遮挡X线束射人..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并向头侧倾斜;经被检股骨内侧向外上方向垂直股骨颈射入暗盒.. 6.摄影距离为100cm..注意事项1.此摄影体位;适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检查..但设备必须具备可水平摄影条件..2.特别注意滤线栅的正确使用;包括正反面及栅条与线束的角度关系..3.股骨颈骨折病人;下肢体位很难达到标准;可借助他人帮助牵引..4.暗盒与滤线栅贴实;垂直床面;用沙袋或其他辅助物固定稳当..评价标准1.股骨颈完全显示不变形;无股骨大粗隆重造影;2.股骨大粗隆与小粗隆相重迭..质控要点1.为使投影正确应掌握二个平行面;即:中心线同髂前上棘与耻骨连线平行;胶片与股骨颈轴线即:与骼前上棘同耻骨连线的垂直线平行..2.中心线与胶片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线中点垂直下5cm达胶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