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开发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
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研究——一个主体功能区的视角
开发 和禁 止开 发 国类 主 体 功 能 区 , 定 主 体 功 能 定 位 , 确 明
确 开 发 方 向 , 制 开 发 强 度 , 范 开 发 秩 序 , 善 开 发 政 控 规 完 策 , 步 形 成 人 口 、 济 、 源 环 境 相 协 调 的 空 问 开 发 格 逐 经 资 局 , 各 主 体 功 能 区 的定 位 : 对
策 的差 异 深 化 了 各 主 体 功 能 区不 同于过 去划分 的综合经济 区 , 属于 一种典 型 它 的经 济 类 型 区 。 这 种 经 济 类 型 区 的 最 大 特 点 , 是 区 内发 展 就
条 件 和 经 济 特 点 的 相 对 一 致 性 。 同 时 , 体 功 能 区 又 是 按 照 主 其 在 全 国 或 上 级 区 域 中 所 承 担 的 不 同 主 体 功 能 而 划 分 的 功 能 区 , 同 主 体 功 能 区 所 承 担 的 主 体 功 能 定 位 和 发 展 方 向是 不 不 相 同的 。 2 各 主 体 功 能 区 的 功 能 定 位 。 根 据 “ 一 五 ” 划 纲 . 十 规 要 论 述 , 须 以 推 进 形 成 主 体 功 能 区 作 为 区 域 经 济 的 重 必
工 等 产 业 就处 于这 一 发 展 状 态 ) 而 主 体 功 能 区 ( ) 基 本 。 划 的 理 念 则 要 求 对 禁 止 和 限 制 开 发 区 内妨 碍 其 主 体 功 能 实 现 的 产
点 。依 据 资 源环 境 承 载 能力 , 有 开 发 密 度 和发 展 潜 力 , 现
新环境保护法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研究2014 年4 月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
面对中国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环境保护法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在强调政府监督管理责任、保障环保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突出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跨行政区污染联防制度等方面对自1989 年12 月起施行的原有环保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订。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新环境保护法中亦被单独明确提出,成为新环境保护法的亮点,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讨论。
2014 年10 月20 日至23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中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解决中国目前的生态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亦应成为实现环境法治的重要方面。
1997 年Robert Costanza 等人在《自然》( 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世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自然资本》(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and Natural Capital) 一文,首次系统地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进行研究,测算出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每年的总价值为16 - 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 万亿美元,对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而发达国家生态补偿实践则可追溯到20 世纪初,如美国、德国等国的矿区生态修复,美国土地休耕生态补偿以及日本的水源地生态补偿等。
2010 年5 月中国林科院发布首次对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每年10 万亿元人民币,大体上相当于目前GDP 总量30 万亿元人民币的1 /3。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6〕25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6〕25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精神,加快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京津冀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示范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本建成符合我省省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全省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重点任务(一)森林。
建立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以林木蓄积增长价值、管护公益林成本、物价上涨指数和财力状况等作为动态补偿的依据,动态调整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
逐步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体,林权权利人管护为补充,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林管护机制。
地方政府可将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用做管护资金购买服务,管护资金比例原则上不高于现行补偿标准的40%。
(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建立健全天然林保护政策体系。
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要求,全面停止国有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推动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协议停伐,积极争取国家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奖励资金。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即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将区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明确各自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为了实现区际的利益平衡和补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财政调节:在分权和地方分权制的基础上,从发展较快的区域抽取部分财政收入转移给发展较慢的区域,以实现各地区经济相对均衡发展。
这种转移支付具有明显的区际性质,对于区际贫富差异的调节以及区际生态补偿均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化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交易机制,促进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和互动。
例如,建立跨区域的市场交易平台,让各地区在资源交易中自主选择和协商。
政策引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
例如,给予欠发达地区更多的投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前往投资;引导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该地区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技术转移:鼓励和支持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可以通过建立
技术转移平台、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等方式实现。
生态补偿:对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由于其承担了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责任,因此需要得到相应的生态补偿。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这类地区进行生态补偿,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总之,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有助于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的政策措施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X政办发〔X〕7X号)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市政府同意,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X年,实现森林、水流、耕地、湿地、矿区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跨地区补偿成效显著,补偿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我市市情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本建立,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重点任务(一)森林。
健全公益林补偿动态调整机制和市场化补偿引导政策,落实财政补偿地方公益林补偿政策。
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纳入公益林补偿范围。
积极争取省级地方公益林补偿资金和国家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奖励资金。
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探索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支持森林集中管护机制。
积极争取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动态管理试点。
(X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负责)(二)水流。
在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敏感河段和水生态修复治理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具有重要饮用水源或重要生态功能的水库,认真落实中省生态补偿政策。
建立降低或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补偿机制。
全面推行河长制,持续开展重点流域治理。
(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负责)(三)耕地。
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健全耕地质量检测体系,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偿制度。
对在重金属污染区调整种植结构和对长期耕种且对耕地生态保护较好的农民提高耕种补贴标准,鼓励农民种地积极性。
制定退耕还林还草规划,有步骤、有计划,逐步将25度以上陡坡地退出基本农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范围。
整合相关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利用资金,提高耕地质量。
及时落实中省鼓励减用化肥农药和施用有机肥料、低毒生物农药及施用高效施药机械的补助政策。
(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负责)(四)湿地。
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研究
环境承载能力 、发展潜力和现有开发密度进行了 新 的 阐释 ,并 基 于此提 出设 计 功能 区划 分指 数 的
和人地关系理论是主体功能区规划 的理论基础 , 并提 出通过 G I S的空间叠置和聚类等空间分析技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4 - 2 8
作者简介 :穆 琳 ( 1 9 7 9 一 ) ,女,天津 人 ,助理 研 究员 ,硕 士 ,主要 从 事 高教 管理 和 高校 校 园 文化 等方 面 的研 究 。E — m a i l
关 键 词 :主 体 功 能 区 ; 生 态补 偿 ; 生 态 产 品 ;市 场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F 0 6 2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 1 7 6 X( 2 0 1 3 ) 0 7 - 0 1 0 3 - 0 6
主体 功 能 区是 国 家 “ 十 一 五 规 划 纲 要 ” 中 提 出的新 概 念 ,并 在 “ 十 二 五 规 划 纲 要 ” 中上
域管理 的可能 出路 J 。魏后 凯从 主体功能 区的 概念界定人手 ,认为主体功能区不同于综合经济 区,而是典型的经济类型区,进而分析了主体功 能 区的作用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最后指 出主体功 能 区是一项 复杂 的系统工程 ,需分步推进建设 ,
不 能 急于求 成 。 杨 玉文 和李 慧 明从生 态学 的角度并 运用 系统 论 的方 法对 我 国 的 主体 功 能 区规 划 进 行 了解 读 , 提 出优 化开 发 区域应 以稳 态经 济思 想 为指 导 ,重 点 开发 区域 应 以生态 经济 效率 理论 为指 导 ,限制
在此 基础 上提 出了有 利于我 国主体 功能 区建设 的 制度 安排 及 相 关 建 议 ¨ J 。邓 玲 和 杜 黎 明 在 分 析 同质 化政 府 管理 下 的 区域 发 展不 协 调 的基 础 上 , 对 主体功 能 区建 设 的 区域 协 调 功能 进 行 了研 究 ,
我国限制开发区生态补偿立法的几点思考
域具体包括 :大 、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 能区 ;长 白山森林生 题 已作 了规定 ,主要 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我 国 目前正 态功能 区;川滇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 功能区 ;秦巴生物多 在制定相关生态补偿 条例 ,与此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 样性功能区 ;藏东南高 原边缘森林生态功 能区 ;阿尔 泰山地 起草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二 是各级政府加大 了对生态保护和 森林生态功能区 ;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 区 ; 塔 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国家 已初 步建立了有利于生态保护和
防治 区 。
( ) 二 地方生态补偿立法探索与实践
从全 国来看 ,很多地方 已开始逐步探索。如浙江省20 05
二 、建立健全 我国 限制开发 区生态 补偿立 法的意 义
( ) 一 对保护全国生态安全的意义重 大
年制定了 《 浙江省人 民政府关 于进 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 若干意见 》,于2 0 年制定 了 《 08 浙江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
法进 行 探讨 。
关键词 :限制 开发 区;生态补偿 ;立法完善
一
、
我国限制开 发 区概述
( )我国整体生态的立法与实践 一 我 国 目前没 有 生态补 偿专 门立 法 ,但 相关法律 、法规 如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 、 自然环境管理等对生态补偿 问
我国限制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大规模集 聚经济和人 口条件不 够好 的生态环境脆弱小城乡之间 、地 区之 间的差距 ;对 于增 强民族 团 动力不 明。迫切需要生态补偿 的地区往往是西部地区或者经 结、 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济欠发达地区 ,而仅靠这些地 区的努力 ,是无力推动生态补
偿立法和规范制定的 。
浅析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途径
3.1 建立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是生态补偿最直接的手段, 也是最容易实施的手段。 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科目, 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 区的建设补偿和对生态退化严重区域恢复补偿等; 建立“资金横向转 移”补偿模式, 生态受益地区直接向生态保护区进行转移支付, 通过横 向转移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 来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 3.2 制定科学量化的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参照以下三方面的价值进行初步核算: 生态 保护者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 生态受益者的获利; 生态破坏的恢复 成本。 3.2.1 按生态保护者的直接投入和机会成本计算 生态保护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纳入 补偿标准的计算之中。同时, 由于生态保护者要保护生态环境, 牺牲了 部分的发展权, 这一部分机会成本也应纳入补偿标准的计算之中。从理 论上讲, 直接投入与机会成本之和应该是生态补偿的最低标准。 3.2.2 按生态受益者的获利计算 生态受益者没有为自身所享有的产品和服务付费, 使得生态保护 者的保护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产生了正外部性。为使生态保护的 这部分正外部性内部化, 需要生态受益者向生态保护者支付这部分费 用。因此, 可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来计算补偿的标 准。 3.2.3 按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计算 资源开发活动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 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直接影响到区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景 观美化、气候调节、生物供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减少了社会福利。因 此, 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需要通过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成本核 算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参考。 3.3 保证长期稳定的补偿资金来源 1) 开征生态税。政府可以征收生态补偿费和生态补偿税, 作为生 态补偿资金的一个重要和稳定的来源。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生活 方式利用税收手段予以限制, 对环境友好、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的生产 生活方式给予税收上的优惠等。 2) 设立生态环境补偿基金。由政府拨出一笔专项资金, 除优化原 有支出项目和新增财力充实以外, 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及援助, 逐步构建以政府财政为主导, 社会捐助、市场运作为辅助的生态补偿基 金来源体系。生态补偿基金, 可用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建 设、移民、脱贫等项目的资助、信贷、信贷担保和信贷贴息等。 3) 市场化和社会化补偿。建立市场机制促进补偿, 建立各种生态 资源使用权 ( 如排污权、开采权、挖掘权) 交易市场, 促进各产权所有 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建立生态补偿捐助机构, 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捐 赠; 发行生态补偿彩票等, 从多方位进行资金筹措。
浅谈建立和完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
1 , 建立林业生态补偿制度的意义
区, 并分 别制定了相应 的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的政 趋势, 反映 人们对林业 生态文 明建设 成果的更高需 求, 以可持续 的林业 策。 保证 功能 区规 划落 到实处 , 需要设 计相应 的林业生 态补 偿制度 。 如 生态补偿保 障经济社会 - . j -  ̄续 发展, 实现人与 自 然和 谐发展。
刚性 化 , 能够 有效 约束 林业生 态环 境消 费者对 林业生 态环 境的 过度消
费。 建 立科学 的林业 生态补 偿制 度可以激 励林业 生态环 境保护行 为。
建 立科 学 的 林业 生 态补 偿 制度 可 以让林业 生 态环 境 保护 的收 益 内部 化, 使保护 者得到 补偿与激 励 , 实现林业 生态环 境保护 行为的 自觉 自 愿 自 利, 可持 续地 坚持 下去 。 建立林业 生 态环境保 护的长 效机 制 , 还 可 以 增强林业 生态产品的生产和 供给能 力。
2 0 0 8 年 中央 财政 设立 国家重 点生态 功能 区转 移支付 资金以来 , 转 实现 林业生态 补偿标 准化 。 在 建立科 学的林业 生态价 值评价 体系 移 支付 范 围不断 扩大 , 转移 支付 资金不断增加 。 但 由于这项 工作 起步较 前提 下, 完善 分类及测 算方法 , 分 别制定林业 生态补 偿标 准 , 加 快建 立
晚, 涉及的利 益关系复杂 , 实践 中还存在补 偿不规范 、 补 偿形式单一 、 补 林业生态补 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准体 系, 将主要标准 “ 指数化” , 控 制上限下限 , 控 制变 偿 主体对象不 明确等 问题 , 需 要加 以认真研 究探索 , 建立和完 善林业 生 量 因素 , 防止随意 性。 还应尽快制 定和完善监 测评估 指标 体系, 及时 提 态 补偿 制度 , 从 而为加 快推 进林业 生态 文明建 设提 供坚 实有效 的制度 供动态监 测评估信息 , 逐步建立 林业 生态补 偿统计信息发布制度 , 抓紧 保障。 党 的十八大报告 明确提 出,“ 加强 生态文 明制度建 设” ,“ 建立 反 建立 林业生 态补偿 效益评 估机 制。 最重要 的是完善 经济社会 发展考 核 映 市场 供 求和 资源 稀缺 程度 、 体现 生 态价 值和代 际补 偿的资 源有偿使 评估体 系, 把资源消耗 、 环境 损害、 生 态效 益等体现 林业生 态文 明建 设 使之 成为建 立林业 生态补 偿 用 制度和生 态补偿制 度” 。 这对 大力推 进林业生态 文明建设具 有重要意 状况 的指标 纳 入经济社会 发展评 价体 系,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中府〔2018〕1号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发布日期:2018年01月30日文号:中府〔2018〕1号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生态补偿工作机制,探索推进我市分区域激励型财政政策和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方式,实现2018年我市森林、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补偿全覆盖的目标,现就我市生态补偿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国家和省生态补偿有关部署的具体安排;是落实《中山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纲要》《中山市城市生态控制线管理暂行规定》的具体做法。
二、基本原则(一)“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
生态环境的受益者需要承担补偿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并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生态服务的行为主体应该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补偿。
(二)公平公正原则。
即受益大于付出的地区做出补偿,付出大于受益的地区接受补偿,根据生态公益林、耕地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分布确定镇区生态补偿责任。
(三)统筹兼顾原则。
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控制线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战略下的综合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公益林、耕地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三类生态补偿要素实施生态补偿,基本实现中山市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生态补偿全覆盖。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一、关于环境补偿机制的文章:1、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十七大报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中首次提出,要重视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即建立考虑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此举旨在通过非行政化的方式解决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问题。
一、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近十几年中,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资源不足成为突出的瓶颈问题。
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
同时,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缺口也在不断增大。
数量稀缺且分布不均的资源成为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短板”。
补足资源“短板”正是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现实意义所在。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相应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它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理论。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重点应该包括:第一,建立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
应该按照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要求,构建合理的自然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正确地处理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不同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纠正原有的不完全价格体系所造成的资源价格扭曲,将资源自身的价值、资源开采成本与使用资源造成的环境代价等均纳入资源价格体系。
通过完善资源价格体系结构,为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提供体制保障。
第二,严格执行资源开采权有偿取得制度。
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各种有色金属等都是面临枯竭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因此资源开采者必须向资源所有者——国家交纳相应的税费以获得开采权。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李云燕【摘要】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本文阐明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探讨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对生态补偿的方式类型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途径进行深入研究.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涉及补偿主体与对象、补偿标准与尺度、补偿方式与途径以及法律保障等内容.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需要依据生态保护者的直接投入与损失以及机会成本、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生态受益者的获利、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等进行核算.其确定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意愿调查法、市场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等.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与关键,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对自然保护区这样的生态保护的重点功能区域,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央与省级财政应加大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作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有益补充.%Nature reserve is defined as such a place where development is prohibited by the main function zoning of our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necessar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China's nature reserves,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researched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investigated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of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nature reserve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contains many elements, such as thecompensation subject and object,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and scale, and th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legal protection, etc.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computed 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or's direct investment and loss, opportunity cost, the cost of ecological damage restorati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the beneficiaries and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The methods of determination include direct cost method, opportunity cost method, willingness survey method, market method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method, etc. The keys in implement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re the way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hich mainly involve two basic ways: the government way and market way.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and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s should increase the vertical transfer payments to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key functional areas such as nature reserves. At the same time, market mechanism should be introduced actively as a beneficial complement for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1(020)012【总页数】9页(P1957-1965)【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路径;补偿标准;实施途径【作者】李云燕【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北京100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96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要求以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基本依据划分主体功能区,提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范畴,旨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中。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案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案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制度安排,对于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与意义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对生态保护者提供经济补偿,激励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同时对生态破坏者进行惩罚,约束其破坏行为,从而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供给。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能够为生态保护者提供经济激励,使其更有动力投入到生态保护工作中,从而有效保护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生态补偿,实现生态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促进生态脆弱地区与生态受益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3、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平衡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让为生态保护做出牺牲的地区和人群得到应有的补偿,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为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
2、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和标准,实现生态补偿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监督评估机制,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落实和效果。
(二)原则1、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明确生态受益方的补偿责任,使其为所享受的生态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
2、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3、公平公正原则在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和对象时,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确保补偿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原则发挥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补偿,形成多元化的补偿格局。
三、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与客体(一)主体1、政府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承担生态补偿的主要责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对生态保护地区进行补偿。
限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途径研究
经济论坛限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途径研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单兴亮“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新名词,在十二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方面,提出了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家对主体功能区的重视可见一般,同时,各省市为了各自地区的利益也在进行着博弈。
一、限制开发区的定义及发展瓶颈根据开发定义和开发理念,我国的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即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从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限制开发区在主体功能区中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区域,由于限制开发区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限制开发区与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的拉大。
同时,由于限制开发区相对于禁止开发区来说,得到的中央的转移支付较少。
这就使这些限制开发区的政府想摆脱限制开发区的诉求。
限制开发区域从具体所包含的区域范畴来看,基本上都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这些区域目前面临的经济发展压力非常巨大,与发达地区、行政区域中心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越拉越大,回流效应日趋严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严重社会问题。
不管是为了应对限制开发区本身的诉求,还是为了缩小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研究限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途径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限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途径限制开发区虽然不能像重点开发区那样大力发展工业也不能像限制开发区那样得到足够的国家转移支付,但限制开发区根据自身的特点也能取得突破的发展。
禁止开发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
量。 2 .正 外部 效 应 分 析
牧稿 日 : 0 — 6- 8 期 2 9 0 2 0
作者筒介 : 张涛(93 )男 , 开封人 , 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硬士研 究生 , 18一 . 河南 中南 研究方 向: 投资经济
・
2 ・ 7
第0 9年 8月 2 2卷第 8 期 20
哲学社会科学版 y Junl f ge o高等函授学报 (ct nP i sp)adS ca Sin e o ra o Hi r r so dn eE u ao (hl o h n o i cecs h C r pn ec d i e o l
,
免费享受环境保 护的外部效 益 , 当地政府及 区 内居 民 对
铁的价格
的权益形成威胁 。因此 , 急需建立崭新的生态利益补偿机
制, 确保禁止开发区主体功 能的有效 实施。但是 , 由于国 内理论界对 于建立生态 补偿机制 的经济理论 一级利 益补 偿之间理论 联接等 问题研 究较 少 。 跟不 上形 势发 展 的需 要, 以, 所 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 机制有关经济理论 的研 究 , 对我 国禁止 开发 区现有补 偿政策 的制定与 实践 具有积 极 的意义。 】 【
第2 2卷第 8期
20 0 9年 8月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Co rso d n eE u ainPhls p y a dS c ̄ S in e re p n e c d c t ( i o h n o i ce c s o o
VO 22 No.8 l 0 A  ̄ s 00 u a t2 9
O
l 社S s 盈 o 会 成 本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4.28•【文号】国办发〔2016〕31号•【施行日期】2016.04.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有序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但总体看,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仍然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行动的成效。
为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权责统一、合理补偿。
谁受益、谁补偿。
科学界定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和沟通协调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发挥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拓宽补偿渠道,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统筹兼顾、转型发展。
将生态保护补偿与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逐步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其转型绿色发展。
生态补偿制度
59绿色中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生态补偿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内容。
生态补偿制度不同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相较于后者,生态补偿制度指的是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所产生的之于生态环境的正的外部性的补偿,也就是生态服务或产品的受益者对提供者所给予的经济上的补偿。
这样,一方面,由于我国是自然资源公有或国有制度,那么,国家对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体进行收费,以体现所有者的权益;并对费用进行合理安排,用于生态恢复或生态修复,从而实现对于自然资源或环境因开采而受损的补偿。
另一方面,对于保护资源或环境者进行补偿,或以此鼓励并实现对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补偿制度有利于将资源和环境责任与受益进一步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生态行为,进行生态调控。
我国所提出的生态补偿机制,部分上类似于国外的生态服务付费制度(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PES),即,以生态系统的服务为基础,通过经济手段来调整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在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利益。
在生态补偿制度文|张云飞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生态文明关键词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政府有关保护和环境管理的规划历史显示,其政策已经从维护农场生产力转向奖励农民自愿保护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因此,虽然美国还没有达到高效的PES 系统的状态,但是已经在类似于PES系统的政策上走了很长的实践道路。
20世纪30年代的“黑风暴”危机使美国开始了水土资源保护的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在近些年有了显著的发展。
早期环境保护计划主要关注通过控制水土流失保有土地生产力,对于采用这些政策的农民进行适当补助,采用土壤保护行为也会受到商业补贴。
1985年的《农场法案》(Farm Bill)采用了一些新规定,开始从关注农场生产力转向非农场环境效益。
生态补偿机制 政策
生态补偿机制政策
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同时激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善。
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大生态保护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完善生态保护的制度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保护的效率和水平。
二、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制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并对补偿对象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生态补偿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三、推进生态保护市场化。
政府应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市场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保护的效率和水平。
四、加强生态保护宣传。
政府应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生态保护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和管理,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以上是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摘要:通过对国家禁止开发区面临困境和问题进行探讨,分清和确定了禁止开发区的划分标准,并在禁止开发区的保护与发展,以及保护方式、发展方向、管理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在对国家禁止开发区的保护和发展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保护方式;发展方向;管理路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过多开发利用,加之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使得生态和环境状况严重恶化[1]。
面对严峻的形势,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中适时地提出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区管理的政策,拟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2-3]。
其中,禁止开发区是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设立禁止开发区对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战略意义。
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文化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
但是由于涉及范围较广,保护类型较多,管理目标不一,经费渠道,管理体制等问题,禁止开发区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因此科学地划分禁止开发区,明确禁止开发的涵盖范围,认清形势,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发展道路,达到国家设立主体功能区划的目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
1 禁止开发区的面临的困境和问题1.2.1 合理性分析:目前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区域大多数不必整体禁止开发暂不论前述《纲要》中列举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体系的若干漏洞,直接将四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区域作为禁止开发区与现实情况不符:与国际划分标准不同,我国的保护区域主要是按照资源类型而非管理强度分类的,且其内部还实行分区管理。
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域有着不同的保护对象和管理目标,其中的资源可利用程度和手段不同,发挥的功能不同,在现实中需要的保护强度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法学园地p收稿日期:2009-06-28作者简介:张涛(1983)),男,河南开封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资经济1禁止开发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张 涛(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4)摘 要: 本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着重对生态产品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禁止开发区域生态利益补偿机制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态利益补偿;外部性;公共产品;生态资本中图分类号: D F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87(2009)08-0027-035/十一五0规划纲要6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的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0。
禁止开发区不承担发展经济的任务,主要战略任务是建设成为我国生态资本的富集区,承担保障生态安全的任务。
[1]但目前禁止开发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违反规定的开发和过度开发方面。
一些禁止开发区内经常发生居民迫于生计进行的违反相关保护规定的开发活动。
同时,在一些适于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区域又程度不同地存在过度开发问题,比如游客超过景区容量、环境污染、过度人工化和城市化等问题。
这与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是相悖的,也影响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目标的成效。
禁止开发的区域在承担资源和生态保护任务的同时,发展受到限制。
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无法享受到这些限制所产生的效益,却必须负担环境资源保护的成本,而环境保护地区之外享用环境资源保护利益却没有付出费用,免费享受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对当地政府及区内居民的权益形成威胁。
因此,急需建立崭新的生态利益补偿机制,确保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的有效实施。
但是,由于国内理论界对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经济理论一级利益补偿之间理论联接等问题研究较少,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机制有关经济理论的研究,对我国禁止开发区现有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2] 一、外部经济效应理论外部性(ex te rnality)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支柱。
环境资源在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所形成的外部成本,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外部效益。
前者导致资源开发领域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这部分成本没有纳入经营者的生产成本;后者导致生态环境的效益被其他个体无偿享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益难以兑现。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环境保护领域里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3]11负外部效应分析为了便于分析,我们考虑一个特殊市场-钢铁市场,由于钢铁的生产会使一定量的烟尘进入大气,而这种烟尘对那些呼吸空气的人会造成健康危害,因此它是负外部性,因此,生产每一单位的钢铁,其社会成本就包括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加上由于污染所带来不利影响的旁观者的成本(如图1)。
图1 污染与社会最适生产量图1中,社会成本曲线S 1在供给曲线S 0之上,是由于它考虑了钢铁生产者给社会所带来的外部成本,这两条曲线的差别反映了排放污染的成本t ,S 0曲线与需求曲线#27#D 的交点B 为现实市场的均衡点,只考虑私人成本,忽视外部性,其均衡量为Q 0;S 1曲线与需求曲线D 的交点即为最适点,它除了考虑到私人成本,还考虑到经济行为的外部性,其最适量即为Q 1,从图1中可见,由于经济行为负外部性的存在,市场生产的量明显大于社会希望达到的量。
21正外部效应分析正外部性的分析方法与负外部性的方法相似,假设修理和美化房屋能给邻居带来外部收益(如图2)。
图2 外部收益图2中,S 0表示修理的私人成本,S 1为社会成本,两条曲线的差别反映了外部收益水平,其中A 点为现实市场均衡点,Q 0为市场量,B 点为社会最优点,Q 1为最适合量,从图2可见,由于经济行为正外部性的存在,市场生产量明显小于社会希望达到的量。
分析可见,外部性的存在是社会环境资源很难达到最优配置,要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而要激励人们从事具有正外部性的生态保护行为,补偿机制更不可少,对于负外部性的物品,国家可以采取征税的办法予以限制,而对正外部性的物品则以补偿予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外部性内在化,从而实现私人最优与社会最优的一致。
二、公共产品理论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
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当有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基本特征。
生态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产品,由于其非竞争性往往导致公共支援的过度使用,最终使全体成员的利益受损;其非排他性又会使人产生/搭便车0心理,没有人愿意提供公共产品,最终结果是谁也享受不到公共产品。
要解决这种问题,政府管制和政府买单是有效解决公共产品的机制之一,同时,还应通过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补充,对公共产品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的效率进行分析,以确保其提供机制和成本补偿机制,使生态保护者能够像生产私人产品一样得到有效的鼓励。
11公共产品的市场提供效率分析如图3所示,D H 为公共产品私人购买者的个人需求曲线,D r 为社会需求曲线,则两者的垂直距离为外部效益,供给曲线为S 0。
在社会效率准则下,根据社会需求等于社会供给的原则,则最佳产出水平为Q 0,此时,社会福利最大,效率最佳。
如按市场提供,则在市场机制下,人们按本人获得的利益决定购买量,则市场只提供由D H 与S 相交所决定的Q 1产量,由于Q 1<Q 0,即市场提供的产量小于社会最佳产量,则出现效率损失,其损失大小如图所示S A B C 。
[4]。
图3 效率分析21政府提供的效率分析其他条件与1相同,如由政府免费提供,利用税收以弥补其成本损失,则消费者购买量增加,如图3所示,直至边际收益M R 为0,此时消费量为Q 2,Q 2>Q 0,出现过度消费,也存在着效率损失,损失的大小为S A E F 。
如上分析,不管有谁提供公共产品,都会出现效率损失问题,因此就必须采取相应的补偿机制来进行协调,如在市场提供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通过企业提供财政补贴以使企业增加产量,使其达到社会最佳产出水平Q 0;而由政府提供则可以采取适当收费的方式,采取P 价格提供公共产品,一方面鼓励人们增加消费,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控制了过多的消费,从而达到有效的消费量。
三、生态资本理论生态资本理论认为,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服务应被视为一种资源,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具有生态效益价值,这种生态产品、服务或者说生态效益价值就是生态资本。
学界在论证生态效益价值时,大体形成了四种不同的观点:1、效用价值论。
价值的本质是效用,其大小由稀缺和供求状况决定。
生态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生态产品的自然提供还是人类/加工0自然而提供都具有稀缺性,供给有限。
2、劳动价值论。
该观点认为现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已不再是/天然的自然0而是/人工的自然0了,生态环境是我们创造财富的要素之一。
这是因为人类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所费的劳动,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实体。
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生态产品与服务具有价值。
3、将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相结合形成的综合价值论。
认为生态效益价值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稀缺理论为补充。
也有人认为,生态效益价值首先决定于它对人类的有用性,其价值大小决定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
4总经济价值理论。
总经济价值由两部#28#分组成: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中非使用价值又包括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整个生态系统是通过各环境要素对人类社会生存及发展的效用总和体现它的整体价值。
不管是土地、矿藏,还是森林、水体,作为资源它们现在都可以通过级差地租或者影子价格来反映其经济价值,从而实现生态资源资本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就越高,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就越重要,而生态资本存量的增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随着生态产品稀缺性的日益突现,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能只向自然索取,而要投资于自然。
但是,如果随着生态资本的增值,而生态投资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谁又愿意从事这种/公益事业0呢?因此,应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殖。
生态补偿机制(如果广义说,还包括着受益者付费的契约方式)即是很好的法律机制。
四、效率与公平理论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 ilfredo P are to)提出/帕累托效率0(P are to E ff i c iency)指出任何资源重新调整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这样的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
在现实生活中,帕累托状态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其他人的境况变坏为代价来使某些人境况变好的。
所以,对于帕累托效率我们可以解释为:经济活动的任何措施都应为所得大于所失,或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是宏观上的所得大于微观上的所失,长远利益大于短期损失。
生态建设从短期来看,带来的损失只是局部的,仅仅建设地区的经济受到损失。
但从长远利益来看,生态调整受益的不只是生态地区,全国的其它地区都是其受益者,生态建设是以短期的经济损失换取长远的经济、社会利益,从效率上是可行的。
除了效率以外,公平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环境权是相等的,发展权也是相等的,但是禁止开发区域的人民在产业发展中却受到了许多的限制和不公平的待遇。
又由于生态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消费者不会主动对生态效用的提供者进行经济补偿,而生态效用的生产者也无法要求消费者进行补偿,因此,不公平现象就产生了。
生态环境建设,应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皆受益,使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都发展,体现全面的公平原则。
由于不公平现象导致的市场失灵属于政府职权范围,所以,政府有权利、有义务进行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干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可见,生态补偿机制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制度: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0支付相应的费用,并让/受损者0得到一定补偿;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0现象,激励公共产品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
[5]只有尽快建立这种制度,才能促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协调发展,才能为目前我国推行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1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和分类管理政策研究[M]1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5)1[2]孔月斌1试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理论、对策和实现途径[J]1西北林学院学报12003,18(2):101-1041 [3]曼昆著,梁小民译1经济学基础[M]1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4]哈尔#R#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5]沈满洪,杨天1生态补偿机制的三大理论基石[N]1中国环境报,2004-03-021=责任编辑:刘聪>#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