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化儿童心智成长的自然法则——(一)工作法则
蒙台梭利及其教育思想学习目标
国家和地区,20
教育的一股新潮流。
模块二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一、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身上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 的生命力”,也可以叫作“内在潜力”,或者把它概括 为“人类的潜能”。蒙台梭利一直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而且要重视及关心儿童的存在,以观察的方式来发现儿 童期的特殊性,以探索的方式认识儿童的世界,所以成 人必须建立一个环境来让儿童探索,配合儿童的需求, 给儿童他们所需要的资源,这样才能使儿童正常发展。
一、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二) 儿童正 常化所遵循的 自然法则
4.意志(力)的法则
但这并不是儿童生命的最终目标,它 对儿童来讲还只是个起点,从这个起点 开始儿童会逐渐形成自觉与自制能力。 在第三个阶段,儿童表现出顺从能力。 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顺从能力的表现不 是指那种毫无主见的盲目服从,她所指 的那种有理智,并被善加控制的服从。
一、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二) 儿童正 常化所遵循的 自然法则
பைடு நூலகம்
7.情感与精神生活发展的法则
自由的环境对儿童的情感生活是非常 重要的。儿童情感上的成熟状态是其内 在发展出爱的能力来,同时也要发展出 道德感来。所以儿童需要一个明确区别 善恶的环境。
二、 学习与探索阶段
为此,在1901年,蒙台梭利离开精神治疗学院,再次 回到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 育人类学,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研究教育正常儿 童的方法,为以后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904—1907年,她担任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并在讲义 的基础上整理成《教育人类学》一书,该书于1908年出版。
二、 学习与探索阶段
蒙台梭利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意大利当 局的重视。蒙台梭利发现,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水平一般 比同龄的正常儿童的心理水平差,但与年龄更小的正常儿 童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感官发育不完善、动作不协调、 走路不稳当、不能从事脱衣服之类的活动、没有掌握语言、 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她确信,自己为智力缺陷儿童设计 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会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简述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六大理论
(二)独立成长论
2、帮助孩子独立的方法
帮助孩子独立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做、尊重的态度、适时 的指导、最大的耐性、最多的鼓励!
▲耐性等待生命之初的身心发展到协调的缓慢过程。 ▲充分了解婴幼儿发展的特征与法则。 ▲努力不懈地以“为婴幼儿准备丰富与多元的环境”为己任和乐趣。 ▲接纳孩子本来的生命特质,不强求、不比较。 ▲信任孩子的能力,尊重其发展的个别速度,不嫌弃、不拔苗助长。
10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六大理论
(二)独立成长 论1、独立成长的含义
一是,想独立成长,必须生理独立——独立是成长的必 要条件。
二是,想独立成长,必须能够适应环境,拥有发展生命 的能力,也就是心理上的独立——独立是成长的主要目标。
11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六大理论
(二)独立成长 论
她认为:“ 儿童不做,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此, 必须使儿童做他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使儿童通过自己的努 力能把握自己和环境。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其所设计的材 料能做到自我指导,自我校正,并取得对自身成就的满足 。
f. 5—6岁敏感期:书写、数学逻辑、合作、动植物、阅读、实
验、规则、收集、对社会感兴趣等;
g. 6—9岁敏感期:科学文化、社会性关系等;
27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六大理论
(三)生命自然发展论 敏感期的分类
(3)按每一敏感期出现的次数分类: a. 一次性敏感期:即敏感期出现并消失后再也不会出现
,如爬、细小事物等;
18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六大理论
(三)生命自然发展论
所以就“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人能做的,是提供孩 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任由孩子在其中去自由地选择, 不受干扰地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地发展, 一步一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大人。
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
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三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简单概括:一,0-3岁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如果不把握这个时期,年龄愈大,启发培养的功夫就会愈费力,效果也就愈差了.二,孩子喜欢"工作"甚于游戏."工作"指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用动作造就和谐的个性.三,有准备的环境.环境,教具,教师和儿童.1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2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3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能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智力发展.4可让儿童独立地生活,自然的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5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四,重视感官训练详细资料:1.蒙台梭利教育的由来:一八七零年八月三十一日,玛利亚•蒙台梭利生于意大利安科那省的希亚拉瓦莱小镇。
她虽是家中唯一的独生女,但由于父亲是保守、严谨的军人,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蒙台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工科学院就读。
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二十岁自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
“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至极。
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和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
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时常单独留在解刨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
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可能。
由智障儿童受到启发一八九六年,玛利亚•蒙台梭利已优异成绩毕业于罗马医学院,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这时她才二十六岁。
由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她仅被聘为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师。
不过,这份工作却促使了蒙台梭利对教育萌发了热忱,也是她献身儿童教育的起点。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
吸收性心智论
3岁前 无意识吸收阶段
3岁后 有意识吸收阶段
5.工作人性论
儿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自我实现。
工作人性论
添加标题
秩序法则
独立法则自由法则 专心法则源自重复练习法则6.奖惩无用论
儿童智能发展的动机来自于儿童的内在。
奖惩无用论
蒙台梭利说:奖励和惩罚是一种刺激手段, 产生非自然和强迫力量。
独立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独立是成长的首要目标
新闻——巨婴 社会现象——中国式巨婴
独立成长论 1.独立成长的含义 2.帮助儿童独立成长的方法
3.生命自然发展论
人的“完成”,是经由自己的不断 活动而达成。
生命自然发展论
01.生命的自然发展 02.儿童的内在需要
4.吸收性心智论
儿童对经验有强大的吸收力。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
项目一 任务二 一、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
• 环境适应论 • 独立成长论 • 生命自然发展论 • 吸收性心智论 • 工作人性论 • 奖罚无用论
1.环境适应论
”环境“是的人类的头部
环境适应论
1.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展各种体能与 智能 2.环境的质量决定成长的优劣
2.独立成长论
蒙台梭利教育原理
蒙台梭利教育原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孙瑞雪2007/03/17—18 上海讲座现在的训话式教育的弊端,造成了不会思考的机器。
没有创造力/想象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在儿童时培养起来的,0—6岁是最最关键的时期!谈到蒙台梭利,就要谈到精神胚胎。
什么是精神胚胎?所谓精神胚胎,就是每个孩子出生时候带来的一种潜能,天份和灵性。
这种精神胚胎,并不听从成人的支配,在孩子刚来临到这个世界,他缺乏的仅仅是人类的经验,但是并不需要成人告诉他们如何成长。
但是孩子的成长,使受精神胚胎的指导,去自然成长的。
(为什么那么多成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即使有再多的金钱,再高的地位,也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没有自我!他//她的自我在童年时候就没有发展,受到限制,被丢失了。
)精神胚胎成长依赖于2个条件:(1)外在环境:包括爱和自由。
对于孩子而言,一旦有了恐惧感,精神胚胎就停止发展,他所有的心智都来对付恐惧,而不再发展了。
爱,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而在成人以后不会去到处找爱,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够的爱。
所谓的外在环境,其实一就是孩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二就是孩子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这2种关系和谐的话,孩子的外在环境就是好的。
(2)内在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在0—6岁,孩子吸收前面提到的外在环境,并把它变成生命的一部分。
孩子会在现有的环境中吸收对他最好的,最有帮助的部分,所以在这个时期,给孩子充分的选择的权利,将最大程度上保护孩子心智的发展。
孩子对美的追求从来都是不掩饰的,而人类道德是依据审美来构建的,一个审美良好的孩子肯定是不会存在道德问题的。
而心智发展是一个内在的,很难把握的。
但心智的发展是通过不同阶段的敏感期表现出来的(皮亚杰理论),通过观察儿童外在的敏感期的表现,来判断孩子心智的发展。
蒙台梭利基于实践观察的支配孩子心智成长的8个自然法则,也就是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一,工作法则:儿童进行有智力目的的活动,称为工作。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名言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
当儿童还没有发展起控制能力的时候,“让儿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与自由观念相违背的。
通过日常练习,儿童充满了自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变得完美了,而只是意味着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跃跃欲试。
正常化是“全神贯注”于某件工作的结果。
为此,我们必须提供“活动动机”,它们很合适儿童的兴趣,因此它们能唤起他的高度注意。
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功取决于为既定目的服务的物体的使用,这对儿重的“心理秩序”也很有利。
如果小心精确地使用它们,那么这必将导致儿童的“动作协调”。
心理学家也一致同意,教学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保持学生的高度兴趣和强烈而持续的注意力。
因此,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在进行这样一种细致的工作时,需要有高度的艺术,要把握时机和恰到好处,不致造成干扰和偏差。
孩子们的心灵正在充分发展,他们的生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我们只能是帮助他们。
“蒙台梭利教育法”十大特点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儿童心智成长的4大自然法则,一定要收藏!
【导语】幼⼉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并且在⽣命的初始就已经存在。
在这伟⼤的规律中,幼⼉个体为了成长,会不断地显露出“内在需要”,驱使着幼⼉主动地接触环境,以达到成长的⽬的。
以下内容是教育频道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长,是由于内在的⽣命潜⼒的发展,使⽣命⼒显现出来。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童的‘内在潜⼒’,使其按⾃⾝规律获得⾃然的和⾃由的发展。
” 1.⼯作法则 “只有⼉童会把他的激情、全部的⼈格⼒量完全地投⼊到⾃我建构中去。
如果⼉童不能把他全部的⼈格⼒量投⼊到⾃我建构中的话,⼉童的成长就会受到巨⼤的影响。
” 使幼⼉⾝⼼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作”。
⼉童在专⼼地做完⾃⼰所选择的⼯作后,表现出极度的愉悦、平静与宁静。
成⼈⼀定要为孩⼦创造合适的⼯作机会,让他们在⽇常⽣活的锻炼中吸收成长所需的养分,以此促进孩⼦健全⼈格的建构。
2.秩序法则 “⼤⾃然中的⼀切事物,包括教育在内,唯有在秩序中,才能顺利地发展。
” 热爱秩序是幼⼉的⼀个特点。
对于幼⼉来讲,秩序是⽣命的⼀种需要,就像呼吸需要空⽓⼀样,当它得到满⾜时,就产⽣了⼀种⾃然的快乐。
幼⼉的秩序感以2岁为⾼峰,其后的⼏年⾥持续发展。
这个时期,幼⼉会以秩序感为中⼼运⽤智慧,进⾏区分、类⽐的操作,因此,如果没有秩序,幼⼉会没有⽅向感和安全感。
所以,秩序必须体现在预备好的环境中的每⼀个环节。
3.独⽴法则 “独⽴”是⼉童成长的⽬的之⼀,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孩⼦们潜意识当中渴望摆脱⼤⼈的摆布和⼲涉,⾃⼰发展他的⽣命,成为⼀个⾃信⽽有⼒量的⼈。
除⾮有退化的倾向,否则孩⼦的本性对⾃⼰机能上的独⽴有直接且热切的要求。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机越来越强烈。
“谁若不能独⽴,就谈不上⾃由。
因此,必须引导幼⼉个体⾃由的最初积极表现,使幼⼉能通过这种活动⾛向独⽴。
”这个时期,如果对⼉童过于溺爱,什么事都替他做,反⽽会造成⼉童的依赖性。
4.⾃由法则 ⾃由是⼉童成长的⾃然法则,是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基本原则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基本原则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基本原则,嘿,听着,咱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说到皮亚杰,他可是一位特别牛的心理学家,专门研究儿童的思维方式。
真的是,孩子们的脑袋里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游乐场,充满了好奇和无限的可能性。
他的理论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不是小大人的思维,而是一种独特的、充满创造力的方式。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像极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建城堡,尽管有时候沙子会洒得到处都是,但那份专注和快乐,真是无与伦比。
皮亚杰讲到的一个原则就是“自我中心”。
这可不是说孩子们自私,而是他们的思维方式。
想象一下,一个小朋友在玩玩具时,心里只想着自己,根本不会想到别人会怎么看。
这就像是他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畅游,完全不在乎旁边的大人们的想法。
这个阶段是正常的,他们还在学习如何理解别人的感受和观点,慢慢长大之后就会明白,哦,原来大家的想法也很重要嘛。
再说说“具体运算阶段”。
这真的是个神奇的时期,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开始有了变化。
他们不再只是依赖直观,而是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这就好比是你把两个苹果放在一起,孩子会立刻知道是两个苹果,而不是一个。
这种小小的成就感,简直让人乐开怀。
就像是他们在玩拼图,每一块都恰到好处,慢慢拼出整个画面。
哦,孩子们开始能够理解数量、时间,甚至空间的概念。
你会发现,他们在数钱的时候,竟然能够把硬币分开,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个原则就是“游戏的重要性”。
在皮亚杰看来,游戏可不是简单的消遣,而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方式。
想想看,孩子们在玩角色扮演的时候,其实是在练习社交技能,学习如何与人沟通。
那种天真无邪的模仿,简直像是小小的演员,演绎着自己的生活剧本。
这个时候,家长们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玩耍,别担心,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越玩越聪明,真是一举两得。
皮亚杰还强调了“同化与顺应”的概念。
简单说,就是孩子们在接触新事物时,会把它们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这就像是他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看到新角色就会问:“这个是谁呀?”,然后通过对话、故事来了解。
儿童发展原则
儿童发展原则:
1、阶段性原则。
主要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就要依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适当的调整。
2、顺序性或连续性原则。
主要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不拔苗助长,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接进行教育。
3、不平衡性原则。
不平衡性就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的差异的,不平衡性要求在教育中把握住儿童身心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内环境能有效的起到最大作用,这就是劳伦兹提倡的“关键期”。
4、互补性的原则。
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互补性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5、个别差异性原则。
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它主要强调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比如有的人属于聪明早慧型,有的人属于大器晚成型,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妈妈们的思想盛宴!Aifu sch 充满智慧的情趣环境教育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
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
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
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可概括如下:1、使人成为人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为人。
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
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自发性的智能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
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人的创造性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
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4、协助孩子自我发展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
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这是教育的真谛。
5、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6、给孩子自由要给孩子自由选择工作材料,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
成人应观察那些活动,辨别幼儿哪些行为应该禁止,如任性、无畏、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等都要严格地禁止,逐渐加以根绝。
儿童的自然法则
儿童的自然法则一、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运动和睡眠等。
二、饮食营养需求儿童的饮食应该多样化,营养均衡。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同时,要注意避免孩子偏食、挑食和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三、运动和活动需求儿童需要足够的运动和活动来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运动和活动,如户外游戏、跑步、游泳、舞蹈等。
同时,要注意避免孩子长时间久坐不动或过度运动等不良行为。
四、睡眠需求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身体健康和大脑发育。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睡眠时间,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睡眠。
同时,要注意避免孩子熬夜、睡懒觉等不良睡眠习惯。
五、卫生和健康习惯儿童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等。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避免感染疾病。
同时,要注意避免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习惯。
六、社交和情感发展儿童需要与同龄伙伴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孩子孤独、自闭等不良情感问题。
七、学习和认知发展儿童需要不断学习和认知新的知识和技能。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孩子学习压力过大或缺乏学习兴趣等不良学习问题。
八、道德和价值观培养儿童需要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爱护公物等良好品德,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要注意避免孩子自私、冷漠等不良道德问题。
儿童自然法则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作者指出,儿童的发展是 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儿童发展的 阶段性和顺序性,为后续章节的论述打下了基础。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自然法则的发现和意义。作者指出,自然法则是人类成长 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规律,通过对这些法则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 和支持儿童的成长。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将自然法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作者指出,家长和教 育者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注意儿童 的个性和兴趣。通过实践中的案例和分析,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如何运用自然法则 来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儿童自然法则》的结语部分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作者再次强 调了自然法则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家长和教育者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 趣,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教育和指导。作者也指出,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理 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书中还提到了“游戏”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 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在游戏中学 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例如,书中提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 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 力。”
书中还强调了“社交”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是与生俱来 的,而且社交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 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 例如,书中提到:“让孩子们多参加社交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领导力。”
精彩摘录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而《儿童自然法则》这 本书,更是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有关儿童教育的精彩摘录。下面,我 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本书中的一些精彩观点。
蒙台梭利工作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蒙台梭利“工作”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工作”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其实质和成人的工作是截然不同的,儿童的“工作”就是活动,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的自由活动。
因其自由、自主、自助的特性,“工作”和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它又不等同于游戏。
“工作”能促进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 所以认识蒙台梭利的“工作”有助于我们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也有助于促进我们的教育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蒙台梭利工作有准备的环境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nri,1870- 1952),被誉为“20 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
]她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曾撰写许多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当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有关儿童“工作”的思想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对我们还是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蒙台梭利“工作”思想的基本内涵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学说,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
因此她十分重视儿童的活动。
她给活动以极高的评价:“活动、活动、活动,我请你把这个思想当作关键和指南;作为关键,它给你揭示了儿童发展的秘密;作为指南,给你指出应该遵循的道路。
”而工作就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里,与环境相互作用,是一种自由、自主、自助的活动,是满足儿童内在活动需要的活动,是儿童喜欢并乐在其中的活动,是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活动。
蒙台梭利认为“人是通过工作而塑造自己的”。
[1]“儿童通过运动的生长,他那建设性的努力构成了一种在外界环境中发生的真正工作。
”1、儿童“工作”的特征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工作与成人不同, 这种不同集中表现为儿童是“为工作而生活”, 成人是“为生活而工作”。
蒙特梭利教师观
蒙特梭利教师观(一)教师的角色帮助儿童生命成长的启导者;设计者;教育环境的提供者;儿童工作的观察者;自由活动的保障者;儿童发展的协助者;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者。
(二)教师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1必须懂得蒙氏教育的原理和教学法2必须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教具3具有为幼儿设计适合其成长的综合素质4具有对幼儿耐心、爱心的优良品质5教师必须具备科研能力6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与幼儿一起成长(三)教师必须从事的工作1、观察与了解儿童,并适当记录。
2、对有价值的事物的启蒙。
3、引导、诱发孩子的活动欲望。
4、对集中工作的引导。
5、团队精神与社会性的培养。
6、对儿童自由的保障。
7、提供准备好的环境。
8、协助儿童独立。
9、示范新教具的使用方法。
10、接受孩子的请求检查。
11、摆放整齐教具。
12、对干扰他人的孩子要及时引导五、十一大特点:1、以儿童为中心。
2、不"教"的教育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4、教师是催化者、是预备者、协助者、引导者、收集者。
5、注重智慧和品格的培养。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
7、混龄教学8、全方位教学9、丰富的教材与教具10、排除奖惩制度11教学成果的突发性显现为什么要选择蒙特梭利教育法一、蒙氏教育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既重视幼儿的认知发展,又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既重视智力因素,又重视非智力因素幼儿教育改革潮流。
通过蒙氏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以下方面的品质:1喜爱秩序 2喜爱安静 3对真实的执着 4喜爱学习 5自由探索(从发现中学习) 6学习的主动性 7学习的专注力 8学习的持续力 9独立性 10自律性 11自信心 12轮流与等待二、以感官教育为基础,通过感官教育发展幼儿的心智能力。
认为幼儿期是感官发展的敏感期,幼儿感知敏锐,感官教育就是训练感官,发展视、听、味、嗅、触等感觉能力。
三、有系统完备的教具。
每一种教具都具有它本身的独特教育内容,并有自动订正错误的功能,使幼儿能够从发现中去学习。
四、具有训练有素的教师作保证。
蒙氏教育实施特点
蒙⽒教育实施特点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中,以"⼉童为中⼼"的思想作为指导。
可以在下⾯的⼏点特点当中体现出来。
(⼀)让幼⼉⾃⼰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的填鸭教学,主张由⽇常⽣活训练着⼿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童⾃发地主动学习,⾃已建构完善的⼈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句话:"helpmetodoitbymyself"(幼⼉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做)。
⼀般⽗母对⼦⼥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母的爱⼼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我成长的机会。
其实,孩⼦在学习⾛路时,就是尝试"独⽴"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说:"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把握⼉童的敏感期蒙台梭利的发现敏感期对早年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论已被近代研究所证实的观察。
对幼⼉来说,若在某种特性的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要⽐他在⽣命中的其他时期学习该特性来得容易。
蒙台梭利环境运⽤了这些事实,让孩⼦在各阶段的敏感期,⾃由选择活动。
何时开始?虽然⼊学的年龄在每个学校都不⼀样,通常,⼩孩是在两岁半到四岁之间⼊蒙台梭利教室,这完全依他在教室的环境中,是否感到快乐和舒适⽽定。
他将从所有的⼩孩都喜欢且最简单的活动开始;⽽他在三、四岁所使⽤的教材,将帮助他发展集中⼒、协调⼒,以及他在五、六岁时,将从事的⼀些较难的活动中所需的⼯作习惯。
这整个的学习计划是很有系统的,因此,若⼀个⼩孩错过了整个计划的头⼏年,或在他尚未完成这⾥所提的⼀些基本课程之前,就已退出这个计划,那么他就⽆法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蒙台梭利教室并⾮托⼉所,也不是提供给孩⼦的⼀个玩耍的地⽅。
这⼀个独特的学习环境,是利⽤孩童在两岁半⾄六岁这段敏感年龄,能从丰富的环境中吸收讯息的特性⽽设计出来的。
在此环境中,是让孩⼦已⾃然的⽅式,获得阅读和算术等基本技巧,因此孩⼦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单调、乏味、⾟苦或受到挫折。
蒙特梭利教育原理
蒙特梭利教育原理——摘选自利拉德《恢复蒙特梭利》蒙特梭利以直观法来观察儿童,并以此为基础而发展出一种新的教育原理。
这种教育原理承袭了卢梭,裴斯泰洛齐以及福禄贝尔等人的看法,强调儿童内在的潜力,并主张让儿童在自由与关爱的环境中充分发展他的潜能。
但是以往的教育哲学没有将儿童时期当做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独立存在的主体来研究,他们也不曾提到蒙特梭利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而确认的不平凡的儿童自我建构的现象。
蒙特梭利相信,儿童期不只是进入成年期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它根本上是“人性的两极之一”;她认为儿童虽然必须依赖成人,但成人也依赖儿童。
我们不应该只把儿童期和成人期当作个人生命中的两个相继的阶段,而应该把它们看成是两种人类生活的不同形式,这两种生活的形式同时进行,而且互相影响。
蒙特梭利指出,儿童是“家中伟大的外来恩惠”,他们“为成人世界带来形成性的作用”。
我们都明白,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儿童依赖成人;但是在一个生活步调极快而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我们便很不容易认识“成人也依赖儿童”的意义。
蒙特梭利认为,就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件事实,所以才造成许多不幸、贪婪以及自毁的悲惨错误。
她在1948年指出:她深信人类的许多问题,包括最重要的祈求和平与和谐的问题在内,其解决的唯一方法,就是将注意力与精力转向于儿童的发现以及建立人格巨大潜能的发展之上。
精神胚胎提到儿童自我建构,蒙特梭利的结论是:儿童在出生之前便具有一种精神开展的模式。
她将在未出生前便具有这种精神实体的儿童称为“精神胚体”,这个精神胚体可比于人体中最初受精的细胞,这细胞并不具备一个缩小的成人形状,但却包含了未来发展的预定计划。
同样的,儿童的精神成长也受到预定模式的引导,这个预定模式在诞生时并看不到。
蒙特梭利相信,这种精神的模式须要藉着发展的过程才能显现出来;而要使这个发展的过程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
首先,儿童必须与四周环境中的人与物保持一种圆满的依赖关系;藉着这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使儿童了解自己,了解环境的界限,最后形成圆满的人格。
学前教育专业期末考试试题蒙台梭利教学法
学前教育专业期末考试试题蒙台梭利教学法(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898年,蒙台梭利在意大利都灵召开的初级学校教师大会上发表了从教育意义而不是从医学意义上对待弱智儿童问题的观点。
()2.1998年,中国国内最早的开展蒙台梭利师资培训的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教育研究中心”成立,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
()3.重量板属于视觉教具。
()4.感官教育教具中的所有教具都是两两成对的。
()5.成人应避免干扰儿童的自由工作。
()6.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儿童通过操作日常生活教具,在教具错误控制的功能提示下,能逐步增强对自我的控制和感知。
()7.教师在操作展示日常生活教育教具时可以按照儿童需要打乱逻辑顺序来进行。
()8.蒙台梭利教师在观察儿童工作时,要经常夸赞儿童。
()9.从社会学的观点而言,感觉教育的目的就是训练每个儿童都学会操作这些教具,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
()10.蒙台梭利教具只有直接目的。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玛丽亚·蒙台梭利出生于()。
A.美国B.英国C.荷兰D.意大利2.蒙台梭利从()观点出发,将敏感期引申到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A.植物学B.生物学C.心理学D.遗传学3.蒙台梭利以()为界限,按照儿童适应环境是否主动,是否有意识等将婴幼儿阶段又细分为心里胚胎期和个性形成期。
A.二岁B.三岁C.四岁D.五岁4.()是蒙台梭利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提出的又一重要概念和理论。
A.“工作”B.练习C.学习D.游戏5.蒙台梭利提倡为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环境。
A.严格控制B.随意C.真实D.无秩序6.()是指教育者依托蒙台梭利教具将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组织在一起,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
A.小组提示B.团体提示C.教学组织形式D.蒙台梭利混龄教学的组织形式7.数字与筹码属于()。
A.日常生活领域教具B.语言领域教育C.科学文化领域教具D.数学领域教具8.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构成要素是()。
早教老师 蒙氏线注意事项
早教老师蒙氏线注意事项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注意事项:一、给孩子自由“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
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
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
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
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二、实施特点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
可以在下面的几点特点当中体现出来。
(一)让幼儿自己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二)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的发现敏感期对早年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论已被近代研究所证实的观察。
儿童心智成长的八大自然法则
儿童心智成长的八大自然法则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是:1)工作的法则2)独立的法则3)注意力的法则4)意志力的法则5)智能的发展6)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8)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一、工作的法则(概念)工作---儿童有智力目的的活动;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活动时候有智力目的,比方说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而有序;统合---儿童透过对外在环境的吸收,在内在建立一个有序的、平衡的、和谐的结构,这个过程被称为统合。
整合、统合的过程永远是内在发生的,自我创造的里程,儿童需要独处的过程。
在玩的过程后,儿童需要把这样东西纳入他的身体、他的内在。
感觉心理然后统合进大脑,统合完整个过程后形成自我。
孩子一开始玩一个事物,当“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便不再玩这个事物,在孩子和这个事物之间建立了一个圈子。
于是孩子重新寻找新的玩具(事物),当孩子把这个事物全部搞透,“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又会把这个事物扔了,而这个事物又已经被儿童建立在自己的圈子里了。
随着,圈子越来越大,儿童的能力就越来越强,能量就越来越大。
正常化儿童---儿童经由专心的工作的历程可以使某些重大的需要获得满足。
而他因此所达到的心智上的平衡与和谐的新情况(超越了原有的状态),这正是儿童的正常状态。
在专心地做完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后,他们都表现出愉悦与平静。
蒙特梭利把这种心智上的统合历程称为“儿童的正常化”。
儿童向我们显现的种种现象当中,最根本而重要的就是经由工作而正常化的现象,人借着工作来建构自我。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自我创造;教育的使命:让儿童成为他自己;正常化的儿童具有强烈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孙老师提出:2岁多的孩子,正在学习如何粘你;2-3岁的孩子喜欢捉迷藏,永远藏在同一个地方,要你重复的去找到他。
事物与名称要相符,教给孩子的一切都与他、你看到的事物一致,也就是实物教学。
二、独立的法则生命的天性是趋于独立的。
生命的独立初期就是对父母强烈的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化儿童心智成长的自然法则——(一)工作法则一、工作的法则1、什么是工作成人的工作就是通过劳动力、体力、智力来获得报酬。
我们也希望通过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体力,获得最大的成果。
如果我们工作的话,工作不仅仅会给我们带来工作的报酬,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报酬。
但是儿童的工作却跟成人的工作是截然不同的,所有的工作就是自我建构。
儿童对结果丝毫不感兴趣,蒙特梭利说:只有儿童会把他最高的激情,全部的人格的力量完全的投入到自我的建构中去。
只有儿童会这样。
如果儿童不能把他全部的人格力量投入到自我建构中的话,儿童的成长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什么样的事情能让儿童放弃自我成长呢?儿童最高的恐惧是什么?是怕被遗弃。
儿童最怕听到父母对他说“我不要你了”“你给我走”“我把你养活这么大”等等,对我们成人来说,为什么会这样脱口而出呢?除了我们被威胁过之外,他在潜意识里知道儿童最怕什么?所以他们会重复不断地说,这样的孩子就极其的没有安全感了。
我们把儿童自我成长、自我建构的过程称为工作。
2、当一个孩子从事一项活动,并且能够把自己的能量完全通过这个活动而释放完全的话,儿童就会产生充分的满足感,儿童就会变得平静、安详。
我们把这种孩子称为正常化的儿童。
正常化儿童的特征:1、爱秩序、有秩序在行为和思维上都秩序化。
儿童就像电脑,极度的有秩序。
秩序化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创造一个极度秩序化的社会。
例如:有一篇文章上写的,一个中国人他到美国去以后,他的朋友的孩子,他就问“你怎么今天没去上学啊?”那个孩子说我们今天考试,然后他就说那你怎么没去啊?那个孩子说“你不知道我们学校,只要你妈妈证明你今天却实生病了,你就可以不去学校考试了,但是下次你考试的时候,补考卷子不改变”由此看出,美国人做事他绝对相信你是诚实的而不改变,而中国学生就去问别人,问完以后把那份卷子做完就不会有问题了。
结果这个中国人发现,很多机构对待中国人的策略全变了,就是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不按这套程序进行,换一套程序。
就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诚信。
而没有诚信的原因,就是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孩子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秩序被破坏了。
越小的孩子秩序感就越强,儿童为什么要秩序化,因为儿童最早期的智能认为,因该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定位,定位以后他才能确定把这个事情搞清楚,这就是一个秩序。
秩序化就是蒙特梭利孩子的最典型化的特点。
2、爱工作(与玩耍相比较)有明确的智力目标的活动。
一个正常化的儿童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智能发展到了哪一步,他在练习和发展什么样的智能。
不是正常化的儿童你就能知道他做这个事情是无聊,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说一个成人,天天打麻将,你明显的就知道他的这个活动是无意义的,只不过他的心理有问题,他在用他的这个问题在做事情,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那些成功的人和那些状态比较差的人相比,你就能发现那些状态很差的人总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在谈论一个毫无意义的事情可以谈论好长时间,你就感觉到:怎么会这样呢?因此,我们就发现爱工作、智力目标清楚是很重要的。
3、自发的高度集中、专注力高,并具有明显的意志特征。
蒙特梭利的孩子都比较高度集中,在我们学校你就能发现:比如说早晨在做卷子,所有的孩子都在那交头接耳的说话,老师一读题突然之间全班安安静静的,就是说从一个状态进入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可能有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就转换过来了,这种状态是很了不起的。
4、独立工作、平静、满足、喜欢寂静并能沉浸在自己关注的事物中。
因为孩子有成功之后的喜悦感,才能在投入这个工作中找到快感。
蒙特梭利要求教具必须齐备,在我们学校有一种彩色串珠的教具,有一个架子上是10个珠子,有一个老师不知道,可能把珠子混起来了,盘子里就有11个珠子,有个孩子在操作时就不知道把这多出来的1个珠子放哪,就说“老师,没地方”“老师,没地方”因为每次他吃饭的时候老说“老师,没地方”,老师就说“待会儿吃饭的时候,老师会给你找地方的”他说“不是的,没地方啦!不是的,没地方啦!”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没地方啦,结果他把多余的那颗珠子塞鼻子里去了。
他就是必须找个地方,这就是他的投入和按秩序。
5、超然于物质的拥有,拥有某一物质,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给儿童提供的发展。
儿童是依靠拥有物质来发展智力的。
我们获得物质就是获得物质背后的智力,而不是物质本身。
比如说有一位家长说,我特别羡慕xxx 的孩子,我的孩子拿上玩具,玩几天就扔了,要不就给你拆了。
人家的孩子一样一样保存得好好的,这个家长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正常的还不够,非得把他弄的歧变了才算,那种一样一样把东西珍惜得不得了的孩子就叫歧变了,他已经开始占有那个物质了。
实际长大了以后在我们的身上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而我们这种占有,实际是从童年就开始有了,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当孩子获得一种东西太艰难了,本来获得一种东西是为了获得这种东西背后的智力,因为获得这种东西太艰难了,把智力就忘掉了,把得到这种东西变成主要的了,这就是歧变了。
而蒙特梭利正常的孩子就会超然于物质。
儿童是靠拥有物质来发展智力的。
6、工作的动力来自于真实的选择,来自于对事物的探索而不仅仅出于好奇。
有的孩子回答问题或做事纯粹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这种就不叫真实的选择,也不叫对事物的探索,这样的人,做不了主要的事情,是因为他与真理偏离的太远了,如果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然那是在自我挣扎中,还没有超出自我。
人如果长久的不真实了,他就会把不真实看成是真实了;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他必须有几年会高度的要求自己真实,因为他必须发现真理存在在那里,如果他自己不真实的话,他就找不着这个东西,因为真实在这个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
7、宁静的驯服(宁静的顺从)。
这是蒙特梭利孩子的典型特征。
蒙特梭利的孩子有这么几个过程,一个是相结合的意愿,相服从发展到对事物、事态氛围的把握和服从,最后发展到对真理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建设性发展的顺从。
就是说一个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他会顺从,因为是他愿意做的事情,所以你让他做的时候他就会格外的顺从,当这个事情过去之后,这个孩子就会把握环境了。
在我们学校我发现一个秘密,当一个孩子发现这个问题是这个老师身上致命的问题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不会找这个老师,当你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就会说“老师的这个弱点是不可改变的”知道这是什么含义吗?就是这个孩子知道,这件事情的结果必然是这样的,所以他不会出来做。
一个孩子什么时候能明白这个道理呢?5岁,一个5岁的孩子就知道,在这个时候做这件事情绝对是愚蠢的,蒙特梭利的孩子就能做到这一点,他就会想一个办法不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做这件事是不可以的,他知道对真理的顺从,对事态的顺从。
所以我们说对真理的把握、对事态的把握,一个人应该有这个智慧。
8、自律,具备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能够自我约束。
有一次其他省市的朋友来我们学校参观,我们学校有两个孩子在那做数学题,是那种递加的题,有两个老师看见后对那两个孩子说“你们做错了”,然后就问我,我看了半天,我也没搞清楚,然后那两个老师又说“你们做错了”,我就观察我们那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看着那两个老师特别坚定没有一点犹豫的说“不!我没有错”后来我把他们老师叫来,他们老师看完以后就说“他们没有做错”,那两个老师看了看说“噢!是我们给人家孩子讲错了” 后来那两个老师对我说,这两个孩子怎么就那么坚定呢,如果是大人的话也会疑惑的,心里还会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们学校的孩子就会明确地用自己的大脑进行判断,然后告诉你结果,他决不会看你的脸色,你说对就对,你说错就错,这一点特别的明确。
这样的判断能力,一定是在自由中建构的。
如果你每天给他教,他就会认为知识是掌握在你那,你就是那个知识的判断者,这样的能力就丧失了,而这样的能力就是科学家的能力。
9、人格上表现出独立性和意志,在各种环境和事物中都能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学校吸纳了一个在传统学校教了六年的小学老师,我就发现他身上有一个问题就是被动,他遇到问题从来不知道想办法把他解决,永远都在那说理由。
我发现蒙特梭利的孩子,都能表现出对问题积极解决的办法,我的孩子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会积极想办法解决的。
他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力甚至还有创造性。
有一次我们组织孩子去游泳,游完后救生圈不是要放气吗,放气的方法,很多人都是捏着出气口,很快有个孩子就跑掉了,一会儿拿了一大把吸管,一个上面插一个,一会儿就把气放完了,他没有给任何人说,他自己就去把这个事情办完了。
这就表现出孩子的自律,表现出孩子在意志上、人格上的独立,表现出孩子在环境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0、主动并能乐意帮助他人,同情并乐意接纳其他人的社会观点。
这种品质成为儿童生命中的一部分,蒙特梭利的孩子帮助别人,是非常积极主动的。
比如:蒙特梭利的孩子在操作教具时,旁边的孩子他绝不会说“你因该这样,你错了”,绝不会,这就是蒙特梭利和传统学校的一个最大的差别,不管这个孩子怎么操作错了,只要他不对你说“我需要帮助”,旁边的孩子就会一声都不吭的坐在那,而传统学校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不停的在旁边说“你因该这样做,你做的不对”急不可待的要帮助这个孩子,而蒙特梭利的孩子会在旁边看,直到看到这个孩子,脸上的表情出现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才去帮助他,这个是非常的明显,蒙特梭利的孩子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你。
11、自我意识建构的非常好,个性特征非常显著。
一个人自我意识建构的好之后才能知道别人的好,人跟人是有界限的,自我不能跟别人混同起来,如果自我跟别人混同起来人也会出毛病。
马斯洛的观点就是人的成长就是为了建构自我。
还有就是个性特点特别显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
(举例说明:捕捉儿童敏感期里“派”的故事)人类的高贵就在于个性,你跟别人一样你就不高贵了,你区别于他人才能表现出你的高贵,人类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这一点上。
12、平等、权力、责任、尊严的意识清晰,因此,能同伙伴形成和谐、有规则、愉快的合作关系。
在权力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才可能产生责任,如果没有权力意识的话,孩子就不会产生责任,权力之中滋生的一定是责任。
儿童拥有很多权力在学校是很清晰的,儿童拥有到处走动的权力,儿童拥有发展的权力,孩子就会明确权力非常的重要,不是拥有权力你就能干什么,而是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你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这实际是一个明确的责任感的问题,而不是权力本身的问题。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不给孩子权力的话,孩子的责任心就会很小。
13、生命状态敏锐,体察能力较高。
心理学说:当一个人的安全感建立的很好,物质状态建立的很好,再下一步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就是得到尊重,就是尊严的需求。
我们为什么没有尊严的需求就是因为上面两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说:我经常在银川买东西,有时候我看到一个非常贵的东西的时候,营业员以为我买不起一把把那个东西抢过去说“这个东西二千多呢噢”,他那种不尊重你就达到了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