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孙瑞雪2008讲座笔记
孙瑞雪“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公益讲座摘要
孙瑞雪“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公益讲座摘要最近,我一直在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作为生命,你到底先应该拥有什么?尤其是作为人的生命,你应该拥有什么?所有的生命在一起,它的自然法则和内在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自然界有一个法则,这个法则就是自由意志。
大家能够知道的就是,在座的每一个成人都知道你所有的愿望、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如果这一点被剥夺,你会感到痛苦。
实际,对于儿童也是一样。
我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你为什么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你为什么不顺从于别人,而是要按照你的意志行事?这里面究竟蕴藏着什么?实际这里面蕴育着一个巨大秘密,这个秘密就是创造。
也就是说,自然之首在创造人的时候,就把他最重要的品质给了人,这个品质就是创造。
所以当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之后,他要用18年的时间,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创造一个自我。
创造的品质一定是始于自己。
所以我们说,自由的第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允许一个儿童在他0-18岁期间,能够创造一个自己。
如果他用创造出来的自己,形成自我,那么这个孩子就拥有了创造力。
这是我们说的人作为生命的第一个秘密,但是这个秘密被我们忽略了几千年。
爱不是教育,而是生存条件自我终于可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被我们拿出来认可,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爱。
我们不仅拥有自由,我们不仅要拥有创造我们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拥有爱。
如果我们没有爱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在这个世界里存活。
为什么没办法存活呢?因为我们出生的时候太弱小了,尽管我们的内在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要帮助我们成长。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借助于爱的话,那么我们谁都没有办法成长。
也就是说所有的生命必须借助于爱,用他18年的时间,尤其是头六年的时间来创造一个自我。
那么,爱是什么?我们说爱是人类从生到死最基本的渴望,爱意味着安全感、被关注、自信心,以及生命的活力。
爱的表现形式是爱的语言,爱的行为,爱的心理,爱的关系,爱是生命和生命的连接。
爱从来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从内到外,既展示给自己,又展示给别人。
孙瑞雪:孩子无需灌输,只需环境和条件
孙瑞雪:孩子无需灌输,只需环境和条件孩子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从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
这好像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
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有了十年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的经验,我越来越坚信这一点。
接受这个观念就像要发生一场内在的革命,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儿童依靠成人来建构;接受这个观念也意味着我们将无处发挥我们因自卑、受压抑而产生的自大。
人类的幼儿期非常漫长,大概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幼儿期能有人类这么长。
说得短一点,可能是零到六岁,说得长一点,大概要到十二岁。
十二岁也不能离开母亲,法律上认为孩子真正成人的年龄是十八岁。
这个期间,儿童处在一个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
帮助儿童成长不是说由成人来塑造儿童的精神。
如果那样,人类的整个水准都会下降。
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
这根本不是大人的说教能做到的,孩子已经按照他内在的发展规律到了这一步。
如果成人没有按照这个规律让儿童发展,而是强加于他,逼迫他做,这个孩子的发展就可能进入误区,真正的道德感就无法建立了。
儿童早期的发展过程遵循的是它内在的发展规律,无需任何外力的控制。
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但却从不认为精神的种子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
在儿童的精神上,我们一直在充当一个角色——“造物主”。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 2 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绝别人,也接受别人的拒绝。
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的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的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的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的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
在处理问题时,孙老师还特意强调其中的一些细节,例如拉着小朋友的手,蹲下揽着孩子的肩,眼睛和孩子平视,语气的温柔和坚定(绝没有责备),有点固定套路的提问和开导(孙老师说这些话是他们多年总结出来的)。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doc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 2 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先拿到的先使用,后来者稍等待。
5、不可以打人。
6、做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人,也接受人的拒。
程中,七大,先是由几个园机构的老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常出的一些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我从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老如何理,瑞雪老在一旁行的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理程中,老和瑞雪老将一剖析开,即孩子感受到了老的关心和,同孩子意到自己行的,作我些旁的家,更是将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背后是的含,只要么做么,既不是受到害,孩子感到他得到了可和接。
在理,老特意其中的一些,例如拉着小朋友的手,蹲下着孩子的肩,眼睛和孩子平,气的温柔和定(没有),有点固定套路的提和开(老些是他多年出来的)。
些行,有的是孩子放松,有的是了孩子勇气,每个都有它藏的含⋯⋯我不得不服老的仔和用心。
著名蒙氏教育专家孙瑞雪
著名蒙氏教育专家孙瑞雪,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妈妈们畅谈儿童早教方面的问题大家好!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来到新浪聊天嘉宾室和大家谈谈孩子教育的问题,首先我想请孙老师自我介绍一下,还有就是简单的谈一下她所理解的蒙氏教育的精髓以及目前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中常见的一些误区。
孙瑞雪:大家好,我是孙瑞雪《爱和自由》的作者,我从事幼儿的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我觉得对我个人最好的介绍是我爱孩子,二是我非常崇拜孩子,我认为一个成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它就是在孩子的身上,现在蒙氏教育在全国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传播,为什么会在现在这个时期或者这个年代蒙氏教育会被推广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今天国门被打开以后,我们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儿童的时代可能就要到来了,就是说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能成长良好的话。
这将决定他的一生。
另一个观念,我们都知道人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她)的童年,因为这个问题所有的家长都比较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蒙特梭瑞教育在我看来它不是一个流派,它是整个人类文明教育史发展到今天的一个科学的结果,蒙特梭瑞幼教育是1900年到2000年这100年间教育迅猛发展其中的一个人,它的这个教育为什么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呢,我觉得它是有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具,同时还有一整套的严谨的科学的教育体系,这样的教育就变得可操作了。
目前我们国家蒙氏教育被推广过来以后,可能大部分人认为蒙氏教育是一种教具操作,但是在我看来,它主要是一个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先从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开始说起。
我觉得在我介绍蒙特梭瑞教育的同时,针对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特别有必要的介绍一下给予孩子爱和自由的问题。
我先介绍蒙特梭瑞教育到底是什么。
第一点我觉得要把握和理解蒙特梭瑞教育,首先要哲学的看蒙特梭瑞本人的观点,这个哲学观点和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我们一般认为,儿童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起,是一无所知的,什么也不知道的。
倾听孙瑞雪和她的教育理念
倾听孙瑞雪和她的“育儿圣经”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作为家长的您知道吗?儿童并不总是这样。
如果你还不了解儿童的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或许你能中孙瑞雪老师编著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得到启发。
想一睹为快?可到红孩子商城购买:孙瑞雪编著《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玉米妈妈:红孩子社区论坛的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访谈间的嘉宾是孙瑞雪老师,欢迎您孙老师!在中国,提到孙瑞雪老师,是跟蒙特梭利这个教育体系紧紧连在一起的,大家一提到蒙特梭利教育就最先想到您,这是为什么呢?孙瑞雪:因为我们是以蒙特梭利教育作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施了将近十年,然后又创建了自己的教育系统、教育理论方法以及培训机制。
玉米妈妈:我们知道,孙瑞雪老师是中国系统的引进实施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个省级蒙特梭利研究会创办人,还创办了蒙特梭利国际学校。
孙老师您的整个教学体系,在国内这边的创办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像您所创办的幼儿园在全国已经有多少家了?孙瑞雪:1995年开始的,最开始是在宁夏。
一共有8家,北京有两个幼儿园,一个儿童之家。
广州有三家,上海一家,宁夏有一个国际学校。
玉米妈妈:那您刚刚所讲到这个就是国际学校、幼儿园,以及儿童之家,那么儿童之家跟幼儿园有什么区别?孙瑞雪:儿童之家是一个小型的,它就像一个小型的社区,像一个家一样小的幼儿园,有点家庭式的幼儿园的感觉。
玉米妈妈:那这14年在幼儿园早期教育领域中,您觉得哪一些事情让您特别难忘?孙瑞雪: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发现自己,第二个是发现生命。
做这个工作,从头开始做,就是一直是一个滋养生命、进入生命、发现生命的秘密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铸造了你,就是把你铸造出来,把你创造出来。
好象不是你做了这个事情,而是这个事情把你做了,就是这样一个感受。
玉米妈妈:在王树老师作客我们的访谈间的时候,给我们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聊的过程中,总是能让整个气氛安定下来。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1《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编著的书,本书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就如书中所说:“了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内在的新的生命力。
”所以“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本书有8个篇章。
在第一章,作者通过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从婴儿吃手、脚丫、玩具等用口来感知世界,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说明孩子从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间交换,在成人看来属于不等价,而在交换背后却藏着孩子的秘密和感觉,有着他们的喜悦;在秩序敏感期,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做事,如果大人破坏规则他们会要求不断的重新来,她也会要求大人或者小伙伴们按照自己摆放玩具的要求放好,这也是儿童的“直线式思维”,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对绘画和音乐有着天然的直觉,在这一时期,如果被家长们发现和抓住,为孩子提供艺术环境,那么就能很好的进行“潜力开发”。
读完第一章,让读者对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读者对探索孩子有了兴趣,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分别从0-2岁、4-5岁、5-6岁和6岁以上儿童发展中的敏感期做说明,每个阶段通过孩子与家长、老师的故事进行阐明各个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从2岁起孩子开始进入空间敏感期。
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
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
这些都是空间的要素:直观的位置,直观外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这就是科学逻辑的起始点。
弹力球是幼儿最初的探索空间的最好的东西。
仍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孙瑞雪2008讲座笔记
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是:1)工作的法则2)独立的法则3)注意力的法则4)意志力的法则5)智能的发展6)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8)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PART 1】工作的法则(概念)工作---儿童有智力目的的活动;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活动时候有智力目的,比方说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而有序;统合---儿童透过对外在环境的吸收,在内在建立一个有序的、平衡的、和谐的结构,这个过程被称为统合。
整合、统合的过程永远是内在发生的,自我创造的里程,儿童需要独处的过程。
在玩的过程后,儿童需要把这样东西纳入他的身体、他的内在。
感觉心理然后统合进大脑,统合完整个过程后形成自我。
孩子一开始玩一个事物,当“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便不再玩这个事物,在孩子和这个事物之间建立了一个圈子。
于是孩子重新寻找新的玩具(事物),当孩子把这个事物全部搞透,“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又会把这个事物扔了,而这个事物又已经被儿童建立在自己的圈子里了。
随着,圈子越来越大,儿童的能力就越来越强,能量就越来越大。
正常化儿童---儿童经由专心的工作的历程可以使某些重大的需要获得满足。
而他因此所达到的心智上的平衡与和谐的新情况(超越了原有的状态),这正是儿童的正常状态。
在专心地做完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后,他们都表现出愉悦与平静。
蒙特梭利把这种心智上的统合历程称为“儿童的正常化”。
儿童向我们显现的种种现象当中,最根本而重要的就是经由工作而正常化的现象,人借着工作来建构自我。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自我创造;教育的使命:让儿童成为他自己;正常化的儿童具有强烈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孙老师提出:◎2岁多的孩子,正在学习如何粘你;◎2-3岁的孩子喜欢捉迷藏,永远藏在同一个地方,要你重复的去找到他。
◎事物与名称要相符,教给孩子的一切都与他、你看到的事物一致,也就是实物教学。
【PART 2】独立的法则生命的天性是趋于独立的。
生命的独立初期就是对父母强烈的依赖。
心智成长的自然法则
噩梦
失去控制
同真理 失去连接
【PART 4】意志力的法则
【PART 5】智能的发展
决定生命本质的关键
智能——各种反射式(对刺激的反应) 、组合式以及再生式的活动的总和;同 时,这些活动能促使心智自我建构,并 使他与环境发展关系。
【PART 5】智能的发展
反射式(对刺激的反应)
【PART 5】智能的发展
【PART 5】智能的发展
智能的外在表现 1、遇到刺激时的反应灵敏度 2、反应的秩序性
注:示范性的演出(实例)
【PART 6】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这是在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下建立了心智能力后 才发展的内在的天赋能力。将环境中获得的知觉 加以组织。
想象力与创造力:儿童将事物的主要特质抽象化 ,因此而成功地联合他们的形象,保存在意识的 最前面。
蒙特梭利关心第三条:成人常把儿童眈于幻想和 沉湎其中认为是想象力卓越。
【PART 6】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表现 儿童短暂的孤立状态正是创造历程本身的一部分。
【PART 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有关
诞生时儿童就会有一种对情绪和精神环境发生反应 的感觉。
爱和理解
情绪与精神的反应
智能的反应
自然界的反应
【PART 8】 0岁——6岁
以感觉方式学习
当脑的某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婴儿在某一方面的技能会 有所进步。
【PART 8】 0岁——3岁
敏感期: 视觉、口腔、手、行走、细小 事物、秩序 。
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特点:躯体动作的协调。
【PART 8】 0岁——3岁(口腔)
【PART 8】 0岁——3岁(手)
本能的兴趣被某些事实所吸引!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2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绝别人,也接受别人的拒绝。
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的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的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的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的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
完整的成长——孙瑞雪老师公益演讲记录
完整的成長——孙瑞雪老师公益演讲记录庄磊整理6月20日,孙瑞雪老师来杭州做公益演讲。
我作为志愿者,为了公司的人要了不少的入场券。
我不知道对于大家来说听取这样的主题--完整成长,会有什么帮助,但是我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量变总是质变的基础!同时我也相信,很多听了讲座的父母们,一定对这个理念心存怀疑,只是多少的问题。
孙老师的讲座没有任何答疑的时间,真希望,有机会我给大家答疑。
为了能更好的提供一个合适于孩子生长的空间,希望有一天能得以实现!孙老师很有亲和力,而且讲座的方式深入浅出,一些很复杂的概念,经孙老师的描述,就变得那么清晰而简洁。
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晦涩而难懂。
应朋友的要求凭着记忆,来做一些描述,记录下来,也许能让那些没有机会参加的人,也有机会管中窥豹。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我们感到似乎只有外在这个现实的相对客观的独立存在,而我们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却更加由另外一个世界所决定的。
在我们心理的世界中,是怎么构成的呢?这个心理世界中有一些什么元素呢?孙老师说(在她的完整成长一书中应该有详尽的描述)有七个部分:身体、感觉、情绪情感、心理、认知、精神胚胎、自我;所以要完整的成长,不是通常所说的躯体的健全,更加不是完美的成长。
孙老师说:“何谓完整?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
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做到完美。
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
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
而这个完整成长的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大家都听说过用进废退的理论,当时拉马克提出来用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但是每个生物的个体发育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物种的进化史。
而人心理的这些部分,都是在精神胚胎的密码控制下发展,在特定时段,每个部分都会有它特定的发展规律,如果被外部的世界进行压抑,那每个部分就不能充分的发展。
举个例子:孩子刚出生,要充分发展的就是身体和感觉(当然其它部分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一起同步进行),身体的发展和感觉的发展究其本质是最重要的,是将来精神心理世界不断发展的基础。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很早就看过孙瑞雪的书,《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敏感期》,获益非浅.--------------------------------------------------------------------------------------------------第八届"鹏华基金杯"爱和自由科学教育公益讲座时间:2011.06.11地点:青岛理工大学北礼堂自由中的规则主讲人:孙瑞雪儿童靠感觉来发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里面长人格,外面长世界.一、自由的一般概念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人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个人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自由包括:关系的自由,政治自由,内在自由,无所不能的自由,能力和力量的自由,财富的自由.1、着重讲述关系的自由,关系的自由即社会关系中自由的意义,表现为或自由或被强制.关系的自由即不侵害他人,不侵害自己,不侵害环境的条件下做任何事.人与人平等共处.给予孩子关系的自由即给予孩子爱和支持,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强制的关系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人格替换.关于人格替换的概念,请参照"童年的秘密"中的解释:一个成人可以通过处于儿童地位上进行活动来代替儿童,但也可以通过微妙地把他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来代替儿童.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不再是儿童在行动,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在行动.夏尔科通过在他著名的精神病医院里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通过催眠术可以替换癔病患者的人格,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实验似乎削弱了以前被当作是人性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的观念.但是,夏尔科从实验中证实,这种强烈的暗示也可以给予被试者,使他失去自己的人格,接受催眠师的人格.这些实验,虽然数量有限和仅在诊所里进行,但为新的研究和发现,例如论述分裂人格、潜意识、升华的心理状态开创了道路.在童年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感官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他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在这个时期,成人能够悄悄地潜入儿童之中,用他的意志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产生变化.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过分热情或者用夸张的动作给儿童示范如何做某些事情的话,儿童自我思维和判断的能力就会受到压抑.可以这样说,这种活动跟应该支配自己的儿童的自我分离,而由另一个自我继续下去,虽然这个自我更强有力,但它并不属于儿童.这个外来的自我有力量剥夺儿童自己的不成熟的活动手段.通常成人并不愿意这样做.虽然他能够通过所谓催眠的暗示支配儿童,但他并不希望,以至不知道他在这样做,甚至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在这方面我个人碰到的一些例子可能是很有趣的.我曾经看到一个2岁左右的儿童把一双脏鞋子放在白床单上.我没有多加思考就冲过去拿起鞋子,把它们放在房间角落里,并说:"它们是脏的".然后,我用手把床单上放过鞋子的地方掸了掸.自这件事之后,这个小家伙无论何时只要看到鞋子就会奔过去说:"它们是脏的".然后他又会走到床边,把手按在床上,似乎在把它弄干净,虽然鞋子并没有在床上放过.还有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妇女收到一个包裹.她对这件礼物表示很高兴,打开后发现盒子里有一块丝手帕,就把这块手帕给了她的小女儿,还有一只喇叭,她就放到嘴上吹起来.这个小孩高兴地叫起来:"音乐!"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只要这个小孩碰到一块布,就会微笑着说:"音乐!"成人的禁令很容易对儿童的活动产生一种约束力,但在刺激儿童的反应时,这些禁令并没有如此显著的作用.这种约束性的影响主要来自有教养的和善于自我约束的成人,尤其是来自那些文雅的保姆.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单独跟她外祖母住在乡村庄园里.这小女孩显然想打开花园里人造喷泉的龙头,以便能看到喷水.但正当她要这样做时,突然把手缩回来了.她的外祖母鼓励她开龙头,但这小孩回答说:"不,我的保姆不喜欢这样."于是这位外祖母试图说服她,对她说我允许这样做.一想到能看到喷水,这个小孩既高兴又满意地笑了起来.她伸出了手,但是并没有开龙头,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不在场的保姆的禁令比就在这个小孩身边的外祖母的邀请具有更大的约束力.有点类似的一个例子是有关一个稍大一些的孩子,他是个7岁左右的男孩.当他坐着并看着远处吸引他的某种东西时,他站起来准备朝那个东西走去,但是,他又退回来,坐了下来,似乎他由于无法克服的意志动摇而感到痛苦.谁是阻止他起步的"主人"呢?没有人知道,因为这种记忆甚至在儿童的心灵中也已荡然无存.2、权威与强制强制: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所控制,以至于为了避免所谓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一贯的计划行事,而只能服务于强制者的目标.对孩子来说自己一贯的计划,即孩子成长自身的规律和节奏.成人常常充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强制者.孩子天生带有自身的生命密码,成人应充分善待孩子的天分,准许孩子遵循自己的生命密码成长,并提供条件尽可能的发挥孩子的天性,这样孩子的生命密码就会成为孩子长在肉中的智慧,不会受任何外在的因素影响.成人需要做的:尽量避免家庭中的纠葛和暴力,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让孩子带大人玩而不是相反.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3、弗洛姆关于权威的解释外显权威:直接而未加掩饰的强制隐秘权威:隐藏的,即心理上的强制说明:人性如果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成为自己,人性会"泯灭".成为自己的时候也是最乐于服务社会的时候.4、人性的特点人的内在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如果没有规则,人的内心会一直挣扎,耗其一生,没有规则就是权威,暴力.5、教育中自由的含义尊重人与人的区别.尊重这个词的出处就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决无剥削之意.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摘自:《爱的艺术》-弗洛姆6、为什么必须给儿童自由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创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认知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7、自由的五种表现--有从环境中选择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有进出教室即行动上的自由--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和策略,自己选择答案的自由--拒绝的自由8、规则充分保障人的自由规则即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和自由的共同约定.家长的规则—六大规则--三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三不:不伤害健康,不伤害生命,不伤害道德具体实践中,如果孩子自己选择的活动遵循了三尊三不的原则,就应该让孩子去做,教会孩子如何分辨活动的性质,是否符合这一原则.如果孩子的选择符合这一原则,即使家长有担心有焦虑,也应该自己承受这种恐惧,而不是让孩子去承受.学校的规则—七大规则--否定粗野粗俗的行为,明确粗野的行为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东西;--归检原则: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原处;--谁先拿到的东西谁先使用,后来的要等待;--不可以打扰别人--学会道歉,并有权力要求别人向自己道歉,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学会拒绝,敢于说"不".9、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1)、当孩子有情绪时,先照顾情绪,后处理问题;2)、教孩子明辨是非,建立一生的道德概念;3)、在生活中,在爱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4)、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5)、给孩子建立明确的权利意识,会使孩子明确,有力,有责任感和道德感;6)、学会对自己负责任(知错);7)、发生纠纷时倾听全过程,问清缘由;8)、将事情和纠纷中的所有内容一层层剥离开,每一次先处理完,再处理下一层;9)、规则是有弹性的,不刻板;10)、建立的是规则意识,而非规则本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道歉是一种了不起的人格.规则使儿童体验到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秩序意识;独立意识;评估意识;契约意识;接纳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合作意识;界限意识;聆听意识;包容意识;规则意识;妥协意识.解决问题的秩序:实例:A宝宝有一个心爱的玩具,B宝宝想玩,A宝宝不给他,于是B宝宝打了A宝宝,A宝宝大哭.1)、发生纠纷时,如果孩子是在情绪当中,就先不处理纠纷,先安抚情绪;2)、情绪稳定之后,处理纠纷的标准语言: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谁先说?听第一个孩子说完,再听第二个孩子说;3)、说完之后问: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吗?4)、开始剥离问题.比如A宝宝大人,要明确说出:打人是粗野的行为,不好;如果B宝宝说A打人了,A说只是摸一下,如何判断?要明确玩具的归属,然后明确告诉B宝宝,这是A宝宝的东西,想玩必须得到A宝宝的同意,对吗?10、说"不"的意义如果你的孩子不会说下面的话,就意味着他的未来是充满伤害的未来:1)、"不";2)、我不同意;3)、我不选择;4)、我不愿意这样做;5)、我不允许你这样对待我;6)、我不这样想;7)、请你离开备注:新教育从哪里开始?参阅图书: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皮亚杰:心理分析(儿童心理学)孙瑞雪:《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王树:《透析童年》《完整的成长》--------------------------------------------------------------------------------------------------敏感期=心理+智能的协同发展主讲人:那露馨《黄帝内经》: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第一部分:敏感期的基本概念1、敏感期:儿童在0~6岁成长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征,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儿童敏感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举例:习性学家洛伦兹和延伯格的"鹅的印刻现象",即刚出生的小鹅通常只认第一个亲近他们的人为母亲,即使真正的鹅妈妈也不能替代.2、敏感期对儿童成长的意义:1)、生命成长是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组成的;2)、敏感期是儿童内在生命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我们观察和了解儿童生命成长过程提供了可能;3)、尊重儿童敏感期的成长就是帮助儿童形成内在的生命结构,就等同于准许儿童创造自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敏感期体系一、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敏感期包括口,手,秩序,社会性,细小事物关注等敏感期.敏感期体系的发展与延伸:自我的形成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占有欲敏感期;执拗;婚姻;出生(追究生命本源);诅咒(语言的力量);情感;人际交往;身份确认;性别;审美;空间二、敏感期的具体区分:1、0~2.5岁1)、口:味觉,触觉,以口来感知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牙齿,舌;2)、手:抓东西,用于探索环境,认识世界;3)、走:从拉着走,借助于物体行走,到独立行走,上下坡行走,爬楼梯,专走不平路;4)、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给孩子创造真实,和平,美好的环境;5)、视觉: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视觉被誉为交响乐中最壮美的部分;6)、味觉:7)、空间:喜欢探索空间,行走.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爬高,旋转,扔东西,握住物体等.8)、模仿:一个词,一应一答,重复进行,动作模仿进而创造;9)、自我意识:咬人,打人,说 "不"等等;10)、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6岁前最明显;11)、细小事物:对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12)、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有序的环境;13)、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3岁之前,安全感最重要,良好的秩序帮助儿童建构安全感.2、2.5~4岁(社会性敏感期)1)、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2)、自我意识的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出"这是我的";3)、秩序: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有序的环境;4)、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对此大人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以包容,忍耐来对待儿童的执拗);5)、空间—垒高:喜欢垒高,推倒,不断重复(空间敏感期的过程表现为抓,爬,行走,关注细小事物,移动物体,扔东西,攀爬,跳跃,旋转等);6)、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建议给孩子设立专属的美工区域);7)、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重复或者模仿他人的话;8)、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就是诅咒,因为成人对此的反应最强烈(建议淡化反应,冷处理,不予理睬);9)、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常常一同到来.10)、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11)、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给予真正的工具,教孩子使用方法,注意安全);12)、藏,占有: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品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3、4~5岁1)、出生的奥秘:开始询问自己从何而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如实告知,不要信口胡说);2)、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情感,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敏感,成人要学会向孩子正面表达情感;3)、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请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除非他向你求助.4)、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对自己的服饰产生兴趣;5)、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三位一体地掌握,孩子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6)、身份确认:开始崇拜一个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7)、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后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小伙伴.8)、性别:对性别及自己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睛,鼻子,口一样,态度很客观(成人无需为此大惊小怪,惊慌失措,耐心等待孩子成长);9)、绘画,认字,音乐:艺术的敏感期,给予相应的条件和环境.陪孩子去经历,不急于看到结果,不剥夺孩子体验的过程.4、5~6岁1)、婚姻: 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2)、书写:对符合,书写符号感兴趣;3)、数字:奇数,偶数4)、社会性兴趣: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权利,组建小群体;5)、动植物试验,收集:热衷于收集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敏感期是自我形成的过程,某些敏感期是螺旋状分布的,即不同的生长阶段会重复出现: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自我,婚姻.5、6岁以后的敏感期: 理财+深入思考;6、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转制,承,汇的过程,由本能的兴趣开始逐步发展,过程为感觉,知觉,积累经验,概念形成,整合成自己的认知.总结:1、给予孩子自由,使其成长是自发,自然的;2、给予孩子真实的环境;3、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材料,使其职能的发展有一个顺畅的途径.补充材料: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後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秩序敏感期(2至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感官敏感期(0至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籍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动作敏感期(0至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化敏感期(6至9岁)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敏感期的教养重点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①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著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②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③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⑤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於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心灵的火焰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1读过孙瑞雪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因为有些地方写的比较模糊因此搜到了一篇比较清晰的敏感期列表给各位爸妈参考一下当然敏感期的时间是相对的,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调整【0岁-2岁半】1.视觉敏感期: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孙瑞雪讲座整理《规则和自由》
孙瑞雪讲座整理《规则和自由》孙瑞雪讲座整理《规则和自由》这场讲座真是无法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一开场的舞台剧直指心灵,中间穿插着妈妈们上台的配合表演和一些精彩的影视片段,方式新颖而易于理解!之前我已经看过二遍《爱和自由》这本书,没想到这场讲座带来的更丰盛、更深刻,讲座既有精华的提升,也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方法,这场讲座真是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在此仅记录下来学习中片面的个人心得,一是当时如果想专心听讲座,就无法做好笔记,所以这个心得记录得并不全面,后来在网上找到一些外地妈妈的笔记补充进来;二是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太弱,无法做出精彩而完整的描绘;三是现场的氛围,是一种安静的、充满爱的、充满对知识浓厚的渴求的氛围,并且还有多个精彩的现场表演,这样一个整体氛围,就是录像都不能完整表达出来,何况文字乎!一、开场舞台剧灯光聚焦,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缓步走上台。
话外童音:“这是我的曾祖父”。
灯光聚焦,一位年过五十的长者走上台,话外童音:“这是我的祖父”。
灯光聚焦,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儿子走上台,话外童音:“这是我的父亲和我。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和我的父亲,和我的祖父、曾祖父,完全不一样了。
”二、自由首先讲的什么自由,自由有很多种,这次讲座主要讲“关系中的自由”。
什么是自由?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个人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
在这里,我们所知的“自由”仅指涉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自由的侵犯亦指来自他人的强制。
什么是强制?一个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所控制,以致于为了避免所谓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的一贯的计划行事,而只能服务于强制者的目的。
自由与权威(强制)是相对的。
当一个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控制,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只能服从于强制者的目的,那他就一定处于不自由的状态。
孩子一旦处于不自由的状态,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离,不能做自己,会变得不平和,产生抱怨。
关系是什么?孙老师请了一位家长做婴儿,演绎了当孩子还是小婴儿时的母婴关系。
儿童成长(情绪2)----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孙瑞雪
儿童成长(情绪2)----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孙瑞雪儿童用情绪帮助自己调整内在世界,同时,儿童的情绪和妈妈的情绪天然地处于共生状态,儿童也能对其他人的情绪高度敏感。
一位父亲告诉我:“如果是我抱着孩子,他就会安静地和我对视,我们就这样连接着、交流着……而如果是我妻子抱着,孩子就会躁动不安。
因为,我的内心是平静的,而我妻子虽然表面平静,但内心是起伏不安的。
”这是父亲对自己刚刚出生两个月的新生婴儿的观察。
婴儿不是认识到妈妈的情绪,而是和妈妈的情绪共生,也易于和其他成人的情绪共生。
在儿童期,和妈妈共生的首先是情绪,这使得儿童对情绪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和觉察力。
凭着这种敏感和觉察能力,儿童来判断成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由于儿童过于弱小,生存是儿童的潜在的本能愿望,所以对情绪的敏感可以使孩子以此来防卫、保护和维持自己生存下去的需要。
儿童一面努力剥离着共生的情绪,一面依靠敏感和觉察能力发展着对成人的内心世界的觉知,这就是生命的智慧。
悦悦对妈妈的情绪好像有天然的预知力。
悦悦2岁多时,每当妈妈不同意她正在做的事情,或者要去阻止她的时候,悦悦总是着急地大哭。
妈妈想,这孩子情绪怎么这么急躁。
3岁多时,有一次,当妈妈又去制止悦悦的行为时,悦悦对妈妈说:“妈妈你别生气了。
”妈妈一下子愣住了。
妈妈觉察到,原来自己的内在有一股焦虑、生气甚至愤怒的情绪正在升起真实的情况是:在悦悦更小的时候,当妈妈的情绪突然在她自己的内在升起,情绪的迷雾还没有完全酝酿、扩展出来,还没有变成一种氛围的时候,悦悦的情绪就已经跟妈妈的情绪一体了。
当妈妈愤怒或者焦虑的情绪出现,但却还未被妈妈感觉到的时候,悦悦就会开始哭闹。
2岁以前,悦悦虽然从妈妈的身体里走了出来,身体上是分离了,但是在情绪上尚未和妈妈的情绪剥离开,依然和妈妈是浑然一体的状态。
这种浑然一体的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共生体”,意思是就像还在妈妈身体里共同生活一样。
悦悦不知道那是妈妈的情绪,她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的,就像悦悦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她认为她和妈妈是一体的。
完整的成长孙瑞雪经典句摘抄
完整的成长孙瑞雪经典句摘抄
以下是从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一书中摘录的一些经典语句:
1. 儿童是自己成长的,成人的力量对儿童的影响是间接的。
2. 儿童是透过自己的感觉、感知去认识世界的,成人要做的就是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儿童的感觉和感知能够不受阻碍的发展。
3. 儿童是精神的存在,是智慧的存在,是创造力的存在。
4. 儿童的成长是自然法则决定的,人为的干预只能带来破坏。
5. 儿童成长的过程就是感觉和感知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6. 完整的人就是内在、外在都完整的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完整的人。
7. 自我成长的力量是儿童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成人自我完善的最大动力。
8. 内在完整的人就是精神世界完整的人,外在完整的人就是物质世界完整的人。
9. 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完整并非是靠外在的物质条件来填充的,而是靠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塑造的。
10. 只有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外在的物质世界都完整时,人才能真正的成为他自己,才能真正的活出他自己。
《八堂自然课》读书笔记
八堂自然课一、第一堂课:接纳未知(一)调动知觉去感受世界及其奇妙之处如组成人体原子的电子、中子和质子之间有99.99999%是空的(二)摆脱二分法的方法就写在大自然里有分别心是心神俱损的表现装扮地球的植物绝大多数是雌雄同体二、第二堂课:相互依存(一)人类无法摆脱整个自然的关系网人类是自然共同体的一员小型植物散发的芬多精能帮助人类降低心率和血压(二)适者生存的真正含义是合作者生存如获得更多交配权的并不是最厉害的麋鹿,而是那些能够控制自己脾气、能够见好就收的麋鹿三、第三堂课:生物多样性(一)大自然需要不同的物种如果自然远离了多样性,脆弱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强(二)多样性能够从文化上保护人类普世真理来得太快是一件危险的事。
如果我们太容易达成共识,那么这个共识很有可能会给我们造成伤害四、第四堂课:性别平等(一)雌性既有生育的职责也有领导的作用雌性不但没有依靠雄性,反而和雄性一起,为物种的生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平衡(二)让雌性回到和雄性平等的正确位置只有如此才能过上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活五、第五堂课:尊重动物(一)动物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老蓝”和“14”的故事大象蒂娜的故事(二)动物有令我们意外的智商大象的记忆极长,有很多事能够记一辈子;乌鸦能够理解因果关系;很多狗都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承认人类和动物的关系让心境平和尊重动物意味着除了对家人、朋友、邻居和祖国的爱,我们还应该培养对所有生命的热爱六、第六堂课:效率至上(一)自然高效率的三个核心和谐:顺其自然,不排斥、不抗拒平衡:均衡的能量吸收和付出节奏:在激烈活动和休养生息之间转换的规律(二)人类提升效率的方法放下执念,不无中生有、不暗自揣摩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要想真的获得效率的提升,能够跟他人合作是很重要的七、第七堂课:浴火重生(一)森林能够在遭遇野火后起死回生灾难和毁灭之后新生命总是更强壮、更活跃(二)人类要如何向自然学习修复创伤我们的社会体系也应该构建的更加丰富,要善待你周围的人一个人的恢复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八、第八堂课:长者的价值(一)长者的价值如何体现母海豚教小海豚捕沙鲈鱼大狐獴教小狐獴怎么吃蝎子一群没有长者的大象10年内杀死了100多头犀牛(二)长者是人类经验、文化、文明的积淀代代相传的基本常识能保持团队的稳定,有利于整个物种健康持续地发展。
由“孙瑞雪”引发的争论
由“孙瑞雪”引发的争论争论起由:这个过年,我专只挑了孙瑞雪的两本书《完整的成长》和《捕捉儿童敏感期》带回老家看。
每天有空的时候就会看她的书,和亲人们讨论最多的也是关于育儿和孙瑞雪的观念。
同时其中多次提到想让诚诚去上孙瑞雪的幼儿园。
诚爸听了有些紧张----孙瑞雪深圳的幼儿园可不便宜,一年差不多五万,对于我们家来说这个数目不少,我还跟诚爸说回来想给孙瑞雪写个邮件,看能不能给我们家孩子优惠点,我可给她介绍了两个准客户了。
诚爸昨天花了大约一整天的时间,将孙瑞雪所有的视频看了一遍。
同时在网上搜了一些关于孙瑞雪的评论,重点是反面评论,晚上带回家来给我看,争论由此开始.......争论焦点:1.孙瑞雪作为育儿专家,自己的儿子也不怎么样,所以不要信她的。
------诚妈:“儿子不怎么样,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因此就全部否定孙瑞雪”2.孙瑞雪的观点里重要的观点是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但如果每个需求都满足的话就变自了溺爱,小孩长大后就会很自我。
-----诚妈:“我理解的,孙瑞雪的书里并没有说要每个孩子的需求都要满足,只是要关注孩子的需求。
宠爱和溺爱本身的度是需要父母自己去把握的,而且这个度不好把握,在育儿的过程中,应该分阶段的反省。
也认为此为一个与孩子的建立规则的问题,期待孙瑞雪的《自由中的规则》这本书,看看她是怎么看的”3.孙瑞雪的观点里说12岁前孩子是靠感觉来学习的,不要有知识的学习。
-----诚妈:“这一点没有特别的关注她的观点,只是我们家孩子现在不到三岁,我没有特意的教他认字、数学等,我想等他差不多四岁的时候,有一个语言敏感期再一块多教一些,我也不想为了教字而教字,读故事的时候可以指着字一个个的读给他听,说不定就会很多字了(尹建莉教小孩是这么教的)。
或许以后会考虑弄个排程表,排点时间专门用于给诚诚教知识方面的东西。
”4.孙瑞雪的幼儿园收费那么贵,诚爸认为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收那么贵,将'穷人'家的孩子拒之门外。
【转载】孙瑞雪老师的教学理念
【转载】孙瑞雪⽼师的教学理念精神胚胎 ⼈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是源于⼈⽣⽽拥有“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包含了⼉童⽣命成长的密码,因⽽每个⼈,都是独特的⼈。
“爱和⾃由”科学教育⽅法,就是遵循⽣命成长的法则,让孩⼦在爱和⾃由的环境中,通过⾃我体验、⾃我建构,来破译这⼀精神的密码,按照⽣命的密码,⾃然成长为⼀个完整的、独⽴的、⾃我完善的⼈,⼀个⼼灵⾃由,⾃信安然、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个⾼尚纯粹、有创造⼒的⼈。
爱和⾃由,规则与平等 爱和⾃由,规则与平等爱:以爱的情感激发⼉童成长的健康和主动 爱:以爱的情感激发⼉童成长的健康和主动 爱是安全感、⾃信⼼的基础,是⼉童探索世界的能量源泉。
唯有获得了⾜够的爱,孩⼦才能在情感的满⾜中奔放,将⽣命的全部精⼒投⼊到⼼智的发展中。
“爱和⾃由”科学的教育⽅法认为:⼉童最重要的是要⽣活在爱的语⾔、⾏为和氛围中,⽣活再爱的意念、信任和理解重,不是溺爱、不是有条件的爱、更不是盲⽬的爱。
⾃由:以⾃由的空间确⽴⼉童创造热情和⾃我意识 ⾃由:以⾃由的空间确⽴⼉童创造热情和⾃我意识 ⼈类⽣命存在的独特性,在于建构⾃我,⾃我是创造⼒的标志,⾃我是独⼀⽆⼆的价值所在。
⽽创造⾃我的最重要的环境要素,是⾃由。
“爱和⾃由”科学的教育⽅法认为:⼼灵的⾃由在于,你是否可以做⾃⼰⾝体、⾏为、意志、情感的主⼈,这是⾃⼰做⾃⼰的主⼈。
在⼉童成长过程中,成⼈唯⼀可做的就是给孩⼦⾃由,⽽不是将他变成你期望他变成的那样⼦。
规则:以规则的内化养成⼉童⾏为的优美和内在的秩序 规则:以规则的内化养成⼉童⾏为的优美和内在的秩序 当孩⼦⽣活环境中的全体⼈都遵守着规则,孩⼦就知道⾃⼰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就能够⽣活在不超越底线的⾃由状态中,⽣活在和谐与秩序中,⽽这样的孩⼦将是基本规则的保护者和产⽣更⾃由的规则创造者。
“爱和⾃由”科学的教育⽅法认为:对基本规则的共同遵守,于⼈类社会来说,意味着对每个个体⾃由的最⼤保障,⽽对教育来说,帮助孩⼦建⽴界限,是让⼉童⾃由、独⽴成长的最⼤保障,建构⼉童完全⾃律的品质和智能。
儿童心智成长的4大自然法则一定要收藏!
儿童心智成长的4大自然法则一定要收藏!儿童心智成长的4大自然法则涵盖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并支持儿童的心智发展。
这些自然法则基于儿童的天性和自然的发展过程,是指导儿童成长的有力工具。
以下是这四大自然法则的详细阐述:1.自然发展法则这个自然发展法则强调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经历不同的阶段和里程碑。
这些发展阶段和里程碑是儿童漫长而持续的成长旅程中的重要标志。
儿童的心智和认知能力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改善。
这个法则提醒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及每个儿童成长的独特速度。
我们不能逼迫儿童跳过或加速一些发展阶段,而是应该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步调下发展和成长。
2.多感官体验法则根据这个多感官体验法则,儿童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和理解世界。
这意味着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应该是多维度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体验。
这个法则提示我们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让儿童能够通过各种感官体验来学习和探索。
例如,我们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具和学习材料,让儿童可以触摸、闻、尝、听和看,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心智发展。
3.亲近自然法则这个法则提醒我们要提供机会让儿童接触自然,例如带他们去户外环境中观察和探索大自然,或者安排他们参与花草树木的种植和护理等活动。
这样的亲近自然的经验将为儿童的心智成长提供宝贵的资源和经验。
4.自主学习法则根据这个自主学习法则,儿童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应该拥有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和自我决策的权力。
自主学习强调了儿童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和错误中积累经验的价值。
这个法则提醒我们要给予儿童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自我主导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选择、自由探索和问题解决的机会来支持儿童的自主学习。
适应性和发展性评估也是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
儿童自然法则
儿童自然法则
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自然地遵循着一些规律,这就是儿童自然法则。
儿童自然法则涵盖了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指导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儿童自然法则:
1. 好奇心驱使独立思考
儿童天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不断探索、提问。
这种好奇心不仅帮助他们积累知识,还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提问、探索,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2. 直觉和感知力指引学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直觉和感知力来获取信息和学习技能。
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尝试,渐渐地掌握了语言、奥秘、社交等技能。
家长和老师需要尊重孩子的直觉,不要强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学习。
3. 情感诚实体现真实自我
儿童的情感表达直接、坦率,他们会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家长和老师需要接纳孩子的情感,耐心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并引导他们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
4. 游戏是有效学习的途径
儿童通过游戏探索世界、培养技能、建立社交关系。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5. 自然规律培养责任感
儿童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帮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与大自然亲近、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总的来说,儿童自然法则是指导孩童成长的基本原则,通过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理解并遵循这些法则,与孩子共同探索、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是:1)工作的法则2)独立的法则3)注意力的法则4)意志力的法则5)智能的发展6)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8)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PART 1】工作的法则(概念)工作---儿童有智力目的的活动;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活动时候有智力目的,比方说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而有序;统合---儿童透过对外在环境的吸收,在内在建立一个有序的、平衡的、和谐的结构,这个过程被称为统合。
整合、统合的过程永远是内在发生的,自我创造的里程,儿童需要独处的过程。
在玩的过程后,儿童需要把这样东西纳入他的身体、他的内在。
感觉心理然后统合进大脑,统合完整个过程后形成自我。
孩子一开始玩一个事物,当“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便不再玩这个事物,在孩子和这个事物之间建立了一个圈子。
于是孩子重新寻找新的玩具(事物),当孩子把这个事物全部搞透,“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又会把这个事物扔了,而这个事物又已经被儿童建立在自己的圈子里了。
随着,圈子越来越大,儿童的能力就越来越强,能量就越来越大。
正常化儿童---儿童经由专心的工作的历程可以使某些重大的需要获得满足。
而他因此所达到的心智上的平衡与和谐的新情况(超越了原有的状态),这正是儿童的正常状态。
在专心地做完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后,他们都表现出愉悦与平静。
蒙特梭利把这种心智上的统合历程称为“儿童的正常化”。
儿童向我们显现的种种现象当中,最根本而重要的就是经由工作而正常化的现象,人借着工作来建构自我。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自我创造;教育的使命:让儿童成为他自己;正常化的儿童具有强烈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孙老师提出:◎2岁多的孩子,正在学习如何粘你;◎2-3岁的孩子喜欢捉迷藏,永远藏在同一个地方,要你重复的去找到他。
◎事物与名称要相符,教给孩子的一切都与他、你看到的事物一致,也就是实物教学。
【PART 2】独立的法则生命的天性是趋于独立的。
生命的独立初期就是对父母强烈的依赖。
功能的独立,这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
*儿童就是借着这种独立来顺从自己的内在导引,了解哪些行动对自己有益。
“内在的能力会影响他的抉择,如果诱人篡夺了这种内在导引的功能,儿童的意志或集中主利益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正因为许多人坚持要窃取儿童的内在导引,致使儿童的大部分潜能无法被发现,所以,一定要使儿童从外在来的导引及依赖中完全地获得解放,儿童才能达成全人格的发展。
若一个16岁的孩子还不能设计自我的人生,那就说明他的内在导引没有被开发。
【PART 3】注意力的法则专注力源于哪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引发儿童产生一种能让他以全人格投注的兴趣。
注意力形成的第一个原因:兴趣;专注力是依靠兴趣聚起来的。
教育所做的就是要引发内在兴趣的倾向。
----------------------------------本能的兴趣被某兴趣会导致经验累积知识骨力儿童对新奇些事实所吸引--> 很多经验--> 知识--> 未知的事物产生期待和兴趣----------------------------------注意力的延长!注意力和专心的延长建立起了内在的和谐,意志便产生了。
注意力是兴趣所引发的外力。
儿童要占有那样东西是为了聚起专注力及兴趣。
时间久了,内在的意志力才会产生。
儿童依靠物质产生认知。
孩子放学后,做他有兴趣的东西,对他的生命非常重要。
儿童是先占有,认知完了之后,便会放开那样东西。
成人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成人是儿童成长的支持者,引发者,但绝对不是创造者。
【PART 4】意志力的法则意志力的条件:1)与环境有持续性活动的关系。
长久的在这个环境中生活。
◎爱:意味着环境的和谐以及儿童对环境的依赖性;◎自由:意味着确立儿童自我意识的主动性;(必须在规则以内)◎规则:意味着为儿童内在的和谐提供一个有序的心理环境;(规则是用来保护自由的)◎有序:意味着外在的环境与儿童内在的心智的配对;◎自然:意味着为儿童提供真实,排出了纷乱和虚假。
意志是生命内在形成的东西,是被激发出来的人类的本性。
头脑:处理归纳、总结;意志:本身生命的内在决定。
孙老师建议下载:《我们到底知道些什么》看一遍。
2)儿童必须通过自立获得身体上的独立。
3)儿童必须通过自由地使用其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
孙老师提出:孩子在学校应该用户有自我选择的权利;成人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
4)儿童必须通过没有干扰地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意志力首先来源于“选择”,请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抑制对那些与工作本质不相关的活动产生兴趣->界限->下决定->讲决定变成行动的冲动----------------------------------意志力来源于“实践”由于实践了意志,而发展出了一种内在形成的力量。
----------------------------------意志发展的三个阶段:遵守的状态不尊守的状态重复一种活动----满足感噩梦自发的选择自我训练的方式----自律失去控制服从的能力----对自然法则的服从同真理失去连接----------------------------------要让儿童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否则他要做这个,你不让他做,但他很想做,那他就开始分裂,进入了神游的状态。
神游其实就是一种人格分离。
在第2阶段:即自发的选择自我训练的方式,此时人真正的获得了解放,在4-5岁达到这种状态。
儿童会用前16年来完善他生命内在的东西。
当人靠紧真理的时候,就会有激情,会变得很强大。
孙老师指出:专注力高度集中的点出现以后,孙园的老师会要求家长第二天千万要早送孩子到园。
让孩子在这个时间段的高度集中的经验再次得到体验,连着体验了7天以后,这种优良的品质就被建立起来了。
在一个班级里如果有5个小朋友具有这种品质之后,这个班级的其他小朋友也会很快进入状态,整个班级的氛围就出来了。
要让孩子直奔他的目标,不能打岔,一打岔孩子就会把这个目标忘掉。
【PART 5】智能的发展决定生命本质的关键智能--各种反射式(对刺激的反应)、组合式以及再生式的活动的总和;同时,这些活动能促使心智自我构建,并使他与环境发展关系。
让孩子与他的情绪在一起,比如伤心,人是可以伤心的。
本能:保护我们免受伤害;情感:除了帮助对外在世界的反应和过渡外,也让我们体验激情;智慧:来自于本地的那一部分。
12岁之前孩子学习某一样学科都不是学习这个学科本身,而是学习这门学科的思维方式。
意识到环境中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特质),这个就是归纳能力。
----------------------------------使用感官-->知觉-->用心智加以组织与整理-->有序的系统(秩序)----------------------------------什么是知觉:第一次感觉看到“花”这个事物,经过触摸、视觉查看后就会在脑里形成了对“花”这个事物的感觉,当第2次再看到“花”之后,在儿童的脑海里便形成了知觉,他会再想起第一次看到的那朵花的感觉。
这个就是知觉。
创造的能力是存在与本体里的,而不是存在于头脑中的,但是需要通过头脑表现出来。
孙老师指出:小朋友的理解力比较慢,成人和孩子说某样事情后,要等待一会儿,让孩子消化理解你说的内容,孩子就好比286电脑,很慢,需要成人有充分的耐心等一等。
富于刺激变化的环境会导致儿童纷乱的心智印象!!孙老师建议:孩子要生活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不宜经常搬家,家庭人员也不宜太过纷扰,家庭成员的意见最好统一。
智能外在表现1.遇到刺激时的反应灵敏度2.反应的秩序性儿童的反应都是有逻辑的,孙老师举例他们幼儿园一个小朋友,把他的鞋子和老师送给他的好吃的饼干从饼干盒子里拿出来,一起放到包包里,在儿童看来,这个逻辑联系就是在饼干和鞋子都是他的。
孙老师指出:当成人看到孩子一个人静静的在那里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千万不要打扰孩子,因为这个过程是孩子整合的过程。
【PART 6】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源自哪里?创造的能力是人具有的特征,必须尊重孩子创造事物的里程;一个内在感觉很好的人可以有极好的创造力。
心智能力是内在天赋能力的基础,内在天赋能力需要靠心智能力整合。
天赋的创造力与头脑有连接,但不完全依靠头脑。
从心理上升到头脑中,心理帮助我们内化,头脑帮助我们抽离出来。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在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下建立了心智能力后才发展的内在的天赋能力,将环境中获得的知觉加以组织。
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将事物的主要特质抽象化,因此而成功地联合他们的形象,保存在意识的最前面。
在物质的世界里,创造的事件是需要时间的。
任何一个创造性的特质,首先都是有序的,创造自己的基础。
环境的条件:美好的、和谐的、真实的、有序的、自由的。
当儿童对自己的生命发展出真实而有秩序的知觉后,就会选择而且加强对于创造性的努力。
选择能力的必备条件:1.要有惊人的注意力及全神贯注的能力,这是沉思时才能出现的一种形式;2.要有相当的自主与独立判断的能力;3.要有随时期待着要接纳真理和事实的信心。
蒙特梭利关心第三条,成人常把儿童沉于幻想和沉湎其中认为是想象力卓越。
孙老师指出:孩子是什么样就要完全的接纳他是什么样。
接纳事实特别不容易,大部分人都不能接纳自己的父母。
接纳是从小具有的品质告诉孩子真相很重要。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儿童短暂的骨力状态正是创造历程本身的一部分。
创造力创造的过程就是孩子独处的过程,即创造自我的时间点,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孙老师指出:孩子独处发呆的时间不能打扰,千万不能打扰。
【PART 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有关诞生时儿童就会有一种对情绪和精神环境发生反应的感觉。
爱唤醒生命的内在,并发展那一部分的感觉。
2岁之前的儿童不用头脑进行判断,最初使用的是感觉。
原始的人类情绪是:恐惧、伤心、愤怒、幸福感儿童对精神的东西,高度的敏感。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精神生活。
成人的爱提供了儿童内在感觉,爱孩子非常的重要。
激情实际是心灵的外在表达,但儿童最初没有激情,所以人会以情绪表达心理状态。
基本的情绪反应:哭、笑;母爱;母爱唤醒了儿童内在的感觉;丰富的情绪性经验吸引儿童;发展出对周围的人、事、自我成长的感觉、关怀与兴趣。
情绪、情感、精神的成熟状态;发展出两个模式:清晰什么对自我发展有益;称为真正的自我管理者(意志的最高阶段。
情感、情绪、精神)价值体系,道德系统完善的人格状态。
【PART 8】儿童生命成长的历程(0-18岁)0-3岁2岁之前的儿童是神化的,2岁以后产生自我。
儿童开始说“我”3-6岁6-9岁9-12岁12-18岁0-3岁:以破译精神密码创造自我作为生命的主要特质。
蒙特梭利:以前意识的成长与吸收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