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援
灾后心理援助
1. 与整体救援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及时调整心理救援的重点,配合整个 救灾工作的进行; 2. 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工作,不给整体救援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 3. 综合应用干预技术,个体化的针对目前问题提供帮助。 4. 保护被干预者的隐私,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5. 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中的一部分,并不万能。
本次地震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目前的重点干预目标从第一级人群开始,一般性干预宣传广泛覆盖五级人群。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该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灾后心理干预是驱散“心灵余震”的必需品。
1、为什么灾后急需心理干预?
2、灾区人们的心理反应
强烈的地震和无数次的余震、失去熟悉的家园、遇难者的遗体、幸存者的呼救、转移安置到不熟悉的地方、通信中断和交通阻塞、和亲人失去联系、特别是艰难等待尚未救出亲人时的焦虑和悲伤,加上夜间的寒冷、生活的不规律、不能在室内居住、或是被转运到其它公共场所集中安置、拥挤嘈杂、睡眠缺乏、生活没有规律和营养水分的不足等,会使有些人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等身体反应;心理反应表现复杂多样: 有些人变得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容易发火,指责抱怨,愤怒,甚至行为失控; 有些人会感到孤立无助,悲痛欲绝,沮丧无望; 有些人变得注意力不集中,照顾不好自己和家人,弄不清楚时间和地点; 有些人会出现茫然失措,行为笨拙;还有的人会在灾难过去之后仍然反复回想灾难的场景,甚至睡觉都会被噩梦惊醒。 有些人还可能借酒浇愁、吸烟增加,甚至服食毒品以缓解痛苦。
突发事件应急心理救援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大众心理创伤,及时、有序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帮助受灾人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保障公众心理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4. 《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预案(试行)》5.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创伤和心理危机。
四、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提高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心理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心理援助应急队伍,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装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2. 依靠科学,规范处置。
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重视开展专业心理干预。
3. 及时介入,全面覆盖。
对受灾人员进行全面的心理援助,确保心理援助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形成心理援助工作合力。
五、组织与职责1. 成立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指挥部,负责心理援助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2. 设立心理援助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心理援助工作。
3. 建立心理援助应急队伍,包括专业心理援助人员、志愿者等。
4.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要积极参与心理援助工作。
六、应急响应程序1. 突发事件发生后,心理援助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2. 心理援助工作小组根据受灾人员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援助方案。
3. 心理援助人员深入受灾现场,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
4. 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心理危机,提供专业心理援助。
5. 加强心理援助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心理援助意识。
七、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心理援助人员培训,提高心理援助队伍的专业水平。
2. 物资保障:配备必要的心理援助设备和物资,确保心理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救援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救援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是给人们带来巨大伤害和心理压力的事件,对受灾人员的心理健康危害极大。
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救援,必须建立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预案,以便在灾难发生后尽快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
本文将讨论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救援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培训1. 成立心理应对小组:在灾害事件发生后,应第一时间成立专门的心理应对小组,由具备心理学、社会工作、调解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
2. 制定应急预案:心理应对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涉及以下内容:灾害事件发生后的快速反应、受灾人员的心理需求评估、现场心理干预和支持策略、维护受灾人员隐私和保密、辅导人员自我保护等。
3. 培训心理干预人员: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现场心理干预技巧、应对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心理危机干预原则等。
同时,培训还应包括灾害事件的情景模拟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灾难发生后的心理支持和疏导1. 快速反应:灾害事件发生后,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尽快赶到受灾现场,与受灾人员建立联系,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2. 心理需求评估: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根据灾难的性质和程度,对受灾人员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情绪状态、应对能力、创伤经历等多个方面,以确定干预的重点和策略。
3. 现场心理干预和支持:根据评估结果,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给予受灾人员适时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干预手段可以包括心理支持、情绪释放、问题解决、认知重建等。
4. 维护受灾人员隐私和保密:在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时,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保护受灾人员的隐私和保密,并尽量减少对其造成的侵犯和不适感。
5. 辅导人员自我保护:在进行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时,心理应对小组成员应注意自身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并及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如果发现自己无法进行有效干预或出现身心疲惫的迹象,应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更换工作人员。
地震应急救援的心理援助与康复
地震应急救援的心理援助与康复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和危害性的一种,一次地震不仅仅会导致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给受灾群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除了积极进行物资救援和医疗救治外,心理援助与康复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心理支持的方式和心理康复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旨在为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往往经历了生命的威胁、财产的损失和家庭的瓦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极易受到影响,可能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支持,就会加重受灾群众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心理康复和重建信心的过程。
因此,进行心理援助是地震救援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心理支持的方式心理支持的方式主要有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两种形式。
心理咨询是通过专业的心理专家对受灾群众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和缓解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则是通过志愿者和社工等非专业人员对受灾群众进行倾听和支持,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共同为受灾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心理康复的措施心理康复是受灾群众从心理创伤中逐渐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过程,其措施主要有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等。
心理疏导是在灾后的前期阶段进行的,通过倾听和支持让受灾群众释放情感,减轻心理压力;心理治疗是在灾后的中后期阶段进行的,通过专业的心理专家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和疗愈,帮助他们处理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则是在灾后的长期阶段进行的,通过持续性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受灾群众逐渐重新适应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
结语地震应急救援的心理援助与康复工作是灾后重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在地震灾区的工作中,我们既要积极进行物资救援和医疗救治,也要重视心理援助和康复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创伤,重建信心,重返社会。
重大事故心理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则1.1 目的为应对重大事故发生后,对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减轻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重大事故,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涉及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隐私;(2)快速反应,及时介入,科学指导;(3)分级负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4)预防为主,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相结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重大事故心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重大事故心理应急救援工作,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
2.2 心理应急救援队伍心理应急救援队伍由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组成,负责现场心理援助、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
2.3 相关部门职责(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心理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培训、管理和使用;(2)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3)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障救援人员安全;(4)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和心理疏导;(5)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负责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心理援助工作。
三、心理应急救援流程3.1 信息收集与评估(1)收集事故现场情况、受灾群众情况、救援人员情况等;(2)评估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心理状况,确定心理援助需求。
3.2 心理援助与干预(1)现场心理援助: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和危机干预;(2)心理干预:对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开展心理治疗和康复;(3)心理疏导:组织心理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讲座、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心理素质。
3.3 心理危机干预(1)对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预防心理创伤的发生;(2)对已出现心理创伤的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
3.4 心理援助与干预效果的评估(1)评估心理援助和干预的效果,总结经验;(2)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进行追踪干预。
心理救援危机干预案例范文
心理救援危机干预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这个特殊时期,心理救援危机干预成为了维护公众心理健康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以一起新冠疫情期间的的心理救援危机干预案例为例,探讨心理救援危机干预的过程和效果。
二、案例描述1. 求助者情况求助者李先生,40岁,是一名从事IT行业的专业人士。
新冠疫情爆发后,由于工作压力和个人情感问题,他开始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
他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感到迷茫。
疫情隔离期间,他的情绪进一步恶化,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2. 干预过程(1)初步评估心理救援团队在接到李先生的求助电话后,首先进行了初步评估。
了解他的心理状况、生活状况和危机程度。
通过评估,确定李先生处于严重的心理危机状态,需要立即进行干预。
(2)紧急干预心理救援团队立即派出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与李先生取得联系,通过电话和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紧急心理干预。
心理咨询师首先安抚李先生的情绪,让他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然后,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李先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担忧。
(3)心理疏导在紧急干预的基础上,心理救援团队为李先生制定了长期的心理疏导计划。
心理咨询师每周与李先生进行两次心理咨询,通过心理疏导、情绪支持、认知重建等方法,帮助他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
(4)家庭支持心理救援团队还与李先生的家人进行了沟通,提供了家庭支持建议。
他们建议家人关注李先生的生活状况,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同时,家庭支持小组也为李先生的家人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案例效果经过心理救援团队两个多月的心理干预,李先生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
他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减轻,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他不再有自杀的念头,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四、案例启示1. 心理救援危机干预在疫情期间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及时的心理救援危机干预能够有效维护公众的心理健康。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第一章:总论 (2)1.1 应急心理援助概述 (2)1.2 编制目的与原则 (3)1.2.1 编制目的 (3)1.2.2 编制原则 (3)第二章:应急心理援助理论基础 (3)2.1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3)2.2 心理援助技术与策略 (4)第三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4)3.1 应急心理援助组织架构 (4)3.2 各级职责与协作 (5)第四章:应急心理援助准备 (6)4.1 心理援助队伍建设 (6)4.1.1 人员选拔与培训 (6)4.1.2 人员配置与分工 (6)4.1.3 团队建设与协作 (6)4.2 心理援助物资与装备准备 (6)4.2.1 心理援助工具 (6)4.2.2 通讯设备 (7)4.2.3 生活保障物资 (7)4.3 应急心理援助预案制定 (7)4.3.1 预案编制 (7)4.3.2 预案演练 (7)4.3.3 预案修订与更新 (7)第五章:应急心理援助实施 (7)5.1 心理援助现场评估 (7)5.2 心理援助具体措施 (8)5.3 心理援助效果评估 (8)第七章:心理援助技巧与方法 (8)7.1 沟通技巧 (8)7.2 心理疏导方法 (9)7.3 心理干预策略 (9)第八章:心理援助队伍建设与管理 (10)8.1 心理援助队伍选拔与培训 (10)8.2 心理援助队伍激励与保障 (10)8.3 心理援助队伍心理健康维护 (10)第九章:心理援助宣传与教育 (11)9.1 心理援助知识普及 (11)9.2 心理援助宣传策略 (11)9.3 心理援助教育实践 (12)第十章:心理援助法律法规与政策 (12)10.1 心理援助相关法律法规 (12)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12)1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1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3)1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3)10.2 心理援助政策解读 (13)10.2.1 心理援助体系建设 (13)10.2.2 心理援助服务范围 (13)10.2.3 心理援助服务对象 (13)10.3 心理援助法律风险防范 (13)10.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4)10.3.2 强化法律意识 (14)10.3.3 规范服务流程 (14)10.3.4 加强人才培养 (14)第十一章:心理援助国际合作与交流 (14)11.1 国际心理援助合作现状 (14)11.2 国际心理援助交流平台 (14)11.3 我国心理援助国际贡献 (15)第十二章:应急心理援助未来发展 (15)12.1 心理援助技术创新与发展 (15)12.2 心理援助体系完善与优化 (16)12.3 心理援助事业可持续发展 (16)第一章:总论1.1 应急心理援助概述应急心理援助是指在突发事件、灾难或危机情况下,为帮助受灾群众、救援人员及相关人员应对心理压力、情绪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的一种专业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当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如战争、恐怖袭击等发生时,救灾人员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帮助受灾者,使灾难逐渐得以缓解。
然而,虽然他们总是展现出勇敢和顽强的精神,但他们也需要接受心理援助,以增强他们自身的内在力量,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常见的救灾人员心理反应在环境极其危险和紧张的情况下,救灾人员经常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反应,包括以下几种:初始反应初始反应通常在接到任务之初就出现,救灾人员可能会出现疲倦、恐惧、焦虑以及困惑等反应。
中期反应中期反应出现在任务进行过程中。
在这个阶段,救灾人员的情况会逐渐变得更加复杂,他们可能会出现不安、恐慌、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应。
后期反应后期反应在任务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
在这个阶段,救灾人员可能会出现失眠、抑郁、过度想象、记忆障碍等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影响救灾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表现。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救灾人员的心理援助方案,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反应。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心理支持在救援任务前,应该给予救灾人员足够的物质和心理支持,以增强其工作表现。
他们需要足够的饮食和睡眠时间,有足够的水、防护装备以及医疗设备。
此外,组织应向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
营造安全、放松的工作场所在救援任务进行中,救灾人员应该有一个安全、放松的工作环境。
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交流和放松。
组织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游戏、激励活动和社交活动的场所,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和压力。
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组织可以雇佣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辅导员,以提供救灾人员专业的心理援助。
心理援助的内容可以包括情感支持、压力管理、情绪平衡、正念训练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紧张的环境和重要事件。
规划任务和目标在救援任务开始之前,规划任务和目标非常重要。
救灾人员应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责任。
灾难心理救援应急预案
一、背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受影响人群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减轻心理创伤,提高社会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心理危机干预在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2. 事故灾难:火灾、交通事故、坍塌等;3.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食物中毒等;4. 其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社会安全事件等。
四、组织机构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1. 领导小组组成:(1)组长: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2)副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3)成员:由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
2. 工作职责:(1)负责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计划;(2)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3)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4)及时向上级汇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情况。
五、工作流程1. 紧急响应阶段:(1)了解灾情,评估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2)启动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3)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抚慰、心理治疗等。
2. 救援阶段:(1)针对受灾群众的心理需求,提供专业心理援助;(2)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干预;(3)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社会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3. 恢复重建阶段:(1)开展心理康复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2)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况;(3)持续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提供长期心理支持。
六、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心理队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心理干预能力。
2. 物资保障:配备心理危机干预所需设备、物资,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顺利开展。
3. 资金保障: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顺利进行。
洪灾心理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一、背景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心理援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心理阴影,恢复心理健康,我们组织开展了洪灾心理救援工作。
二、工作内容1.组建心理救援队伍我们迅速组建了一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心理救援队伍,确保救援工作的专业性。
2.开展心理疏导针对受灾群众的心理需求,我们开展了以下心理疏导工作:(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素质。
(2)对受灾群众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倾听他们的心声,缓解心理压力。
(3)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3.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针对受灾群众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我们开展了以下干预工作:(1)设立心理援助热线,为受灾群众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
(2)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心理创伤进一步扩大。
(3)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帮助他们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4.加强宣传教育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1)在灾区设立宣传栏,张贴心理健康知识海报。
(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学校等,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三、工作成效1.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理创伤得到了有效缓解。
2.心理救援队伍的专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得到普及。
四、存在问题1.心理救援队伍的专业力量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受灾群众的心理需求。
2.部分受灾群众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误解,心理援助工作面临一定阻力。
3.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仍需加强,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加强心理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
2.加大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且难以避免的灾难,它会直接影响到受灾地区的居民和救灾人员。
救灾人员在抢救和救援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许多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证救灾人员在灾难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制度势在必行。
心理援助的必要性救灾人员在灾难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援助,才可以重新适应生活和工作,并避免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等后遗症。
救灾人员所面临的种种心理挑战,可能包括:•紧张和恐惧:在救援过程中,救灾人员面临着生命危险和身体伤害的风险,他们需要时刻保持紧张的警觉性,从而产生恐惧感;•疲劳和睡眠障碍:救灾工作往往需要24小时轮班制,救援人员需要在紧凑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可能会导致昼夜颠倒、睡眠不足等问题;•悲伤和痛苦:救援人员经常需要面对一些令人感到悲痛和痛苦的事情,如失去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热爱的动物等;•失落和绝望感:面对灾难的残酷和无情,救援人员可能会产生失落感和绝望感,甚至出现心理崩溃等问题。
因此,在灾难之后,救灾人员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心理支持,以更好地调整状态,恢复工作能力。
心理援助的方法为救灾人员提供心理援助的方法与态度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方法:提供信息和交流的机会为救援人员提供及时、准确、明确的信息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灾难后期,这对于缓解他们的焦虑和不安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交流活动,将职业心理咨询师引入救援现场,帮助救灾人员排解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
心理康复训练为了快速帮助救援人员从灾难情绪中恢复,心理康复训练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这些训练可以在救援现场或区域内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包括情景模拟和身体感官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救援人员恢复信心和自信心,并找回工作的动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要得到尽可能的关心和关爱,在他们疲惫不堪、身心俱疲的时候,这种关心和关爱可以起到缓解身心压力、舒缓情绪的作用。
心理救援的作用和意义
心理救援的作用和意义摘要:一、心理救援的定义和重要性二、心理救援的应用场景三、心理救援的方法和技巧四、心理救援的长期影响五、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六、总结正文:心理救援是指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心理创伤等事件中,对受到心理影响的人群进行的专业心理辅导和支援。
它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受灾者的心理痛苦,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一、心理救援的定义和重要性心理救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救援,它关注的是受灾者的心理健康。
在各种灾害事件中,人们可能会经历严重的心理创伤,如失去亲人、财产损失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生活。
心理救援的目的就是帮助受灾者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美好生活。
二、心理救援的应用场景心理救援的应用场景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人为灾害(如恐怖袭击、车祸、矿难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创伤。
在这些场景中,心理救援团队会现场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受灾者应对心理危机。
三、心理救援的方法和技巧心理救援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倾听和沟通、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等。
心理救援人员会根据受灾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
四、心理救援的长期影响心理救援的长期影响是积极的。
受灾者在接受心理救援后,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创伤,减轻心理负担。
对于未成年人,心理救援还能够帮助他们正常成长。
而对于成年人,心理救援有助于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五、社会和个人的责任社会应该关注灾害中的心理救援,为受灾者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
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都应积极参与心理救援工作。
同时,个人也应该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勇敢寻求专业帮助。
六、总结心理救援在灾害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受灾者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心理救援不仅关注受灾者的短期需求,还关注他们的长期心理健康。
应急心理支持与援助
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心理服务体系,为受助者提供便捷的心理支持和援助渠道。
社区心理服务
05
CHAPTER
应急心理支持与援助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培训专业人员
提供应急心理支持与援助培训,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3
跨部门协作
加强跨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应对效率。
03
02
01
心理治疗
针对受助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康复
通过组织团体活动和交流,促进受助者之间的情感支持和互助,加速心理康复过程。
自我成长与发展
鼓励受助者积极参与个人成长和发展活动,提高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
向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01
整合资源
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应急心理支持与援助体系。
02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1
2
3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应急心理支持与援助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的良好氛围。
倡导社会参与
发挥志愿者的力量,组织志愿者参与心理疏导、安抚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应急心理支持与援助的核心概念
危机干预是一种紧急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重新建立心理平衡。
危机干预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稳定和缓解危机状况,预防自杀或伤害他人等极端行为的发生。
危机干预的方法包括倾听、理解、支持和提供安全环境,以及在必要时进行紧急转介。
医院心理救援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医院作为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患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责任。
为了有效应对医院心理危机事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医院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2. 建立健全医院心理救援体系,提高心理救援工作效率。
3. 增强医务人员心理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患者因疾病、家庭、工作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
2.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3. 医院突发事件导致的心理危机。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心理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心理救援工作。
2. 设立医院心理救援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心理救援工作。
3. 成立心理救援小组,由心理专家、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组成,负责心理救援的具体实施。
五、预案内容(一)心理危机预警1. 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患者进行早期识别。
2. 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评估,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3. 建立心理危机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跟踪管理。
(二)心理救援流程1. 接报心理危机事件,启动心理救援预案。
2. 心理救援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3. 根据患者心理状况,采取相应心理干预措施。
4.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5. 协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6. 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三)心理救援措施1. 心理咨询: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解决心理问题。
2.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3. 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意识。
4. 社会支持: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5. 心理评估:定期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心理危机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最大程度地减轻危机事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为提高应对此类事件的能力,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序进行,特组织此次演练。
三、演练内容1. 心理危机识别与评估: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心理危机事件,如校园暴力、家庭纠纷、自然灾害等,对危机个体进行心理评估,识别危机程度。
2. 心理危机干预:根据危机评估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危机干预技术等。
3. 团队协作与应急响应:模拟危机事件发生时,不同部门、机构的协作与应急响应流程。
4. 信息发布与舆情监控:模拟危机事件发生后,如何进行信息发布和舆情监控,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达。
四、演练步骤1. 前期准备- 成立心理危机应急救援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 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物资准备等。
- 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参演人员熟悉演练流程和操作规范。
2. 模拟演练- 按照演练方案,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心理危机事件。
- 参演人员按照预案进行心理危机识别、评估、干预等操作。
- 各部门、机构协同配合,完成应急响应流程。
3. 总结评估- 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
- 分析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对参演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演练要求1. 参演人员要严格按照演练方案执行,确保演练效果。
2. 演练过程中,要保持严肃认真,不得擅自离场。
3. 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整理演练资料,形成总结报告。
六、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成立心理危机应急救援队伍,确保演练过程中有人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 物资保障:准备必要的心理干预设备、物资,如心理测评工具、心理治疗器材等。
3. 信息保障:确保演练过程中的信息畅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医疗机构心理的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医疗机构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场所,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时,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为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救援能力,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心理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心理救援能力。
2. 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健康,降低心理创伤。
3. 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水平,确保医疗秩序稳定。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在以下情况下开展心理救援工作: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自然灾害等。
2. 医疗机构内部事故,如火灾、爆炸等。
3. 其他可能导致患者及医护人员心理创伤的突发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疗机构心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心理救援工作。
2. 心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心理救援小组:负责心理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
(2)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心理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场地等后勤保障工作。
(3)宣传报道小组:负责心理救援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3. 各部门职责:(1)医务部门:负责患者的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
(2)护理部门:负责患者的护理和心理关怀。
(3)行政部门:负责心理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后勤保障和宣传报道。
五、预案实施流程1. 突发事件发生时,医疗机构立即启动心理应急预案,成立心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 心理救援小组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心理评估,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3. 心理救援小组开展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
4. 后勤保障小组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场地等支持。
5. 宣传报道小组及时报道心理救援工作进展,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6. 突发事件结束后,心理救援小组对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灾难心理
2.心理救援服务要点
(1)参与安置点救援服务:在统一组织下,参加灾后的紧 急救助,发现和挽救幸存者。
(2)心理急救:
➢识别不同年龄人群的灾难性应激反应,快捷评估和处理应 激相关问题。
➢防止急性应激障碍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出现严重心理危机的患者,如应激相关的精神病、严重 焦虑、抑郁、失眠、严重躯体应激反应等,给予有效的药物 治疗和心理支持性干预;
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鼓舞士气、引导正确态 度、矫正社会行为。 • 医学角度 ➢ 预防和减少急性应激性障碍、创伤应激后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碍; ➢ 对其他医学专业顺利进行躯体治疗,对伤残康复有重要的促进效果。
我国依法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在处理重大灾难及公共卫生事件的 救援活动中有组织地进行精神卫生及心理干预。
(3) 个案心理干预
➢ 对受伤人员心理状况的评估,可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表 (SRQ);
➢ 对受伤人员建立心理卫生服务档案,并按期随访服务; ➢ 采用适合受伤人员心理干预技术; ➢ 对灾后受伤人员合并急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分诊、转诊及治疗; ➢ 对救治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 对受伤人员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第三阶段(灾后半年以后)
1. 恢复社区居民生活秩序,完善康复和重建的设施; 2. 培训和督导灾后社区居民心理康复过程所必须的人员,包括精神卫生、教育、 乡村通科医生、“赤脚心理师” 。 3. 在国家、省级、专科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及乡镇五级心理卫生服务模式中让患 者得到便捷有效的治疗; 4. 社区心理健康的广泛普及、教育,提高对常见精神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 5. 整合政府、社区及外来资源,开展生产自救、再就业技能训练。 6. 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创新灾后康复模式。 7. 培训当地通科医师及初级心理卫生人员。内容实用、够用、能用。定期督导。
心理救援概念
心理救援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心理救援的人也越来越多。
因此,“心理救援概念”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那么,什么是心理救援概念呢?步骤一:定义心理救援概念心理救援概念是指指导、解决心理问题、协助心理调节,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系列专业行为。
它旨在通过向心理问题人群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缓解沉重的心理压力,以达到缓解痛苦、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步骤二:心理救援概念的分类根据实行主体,心理救援概念可以分为社区心理救援和专业心理救援两种:1.社区心理救援社区心理救援是由社区的心理健康自助组织、志愿团体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专业服务。
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测评、心理治疗等方面。
2.专业心理救援专业心理救援是由具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证书的专业心理工作者提供的心理服务。
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干预、心理危机处理等方面。
这类救援主要在心理医院、心理诊所、心理服务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心理咨询室等提供。
步骤三:心理救援概念的必要性心理救援概念的提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需要得到心理援助。
其次,心理健康与个人身心健康密不可分,心理问题的存在会极大的影响个人工作、生活和健康水平,因此心理救援有助于缓解心理问题,保持身心健康。
步骤四:心理救援概念的实践支持为了实现心理救援概念的有效实施,在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制定并正式发布了《民政部关于建设心理援助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等管理文件。
这些文件规定了心理救援工作的相关要求和服务范围,为心理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总之,心理救援概念的提出和实施,为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更好地保障了个人心理健康。
希望各界能够深刻认识心理救援概念的重要性,切实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心理保障。
心理救援作文
心理救援作文
心理救援,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精神健康服务,它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摆脱痛苦,更能
有助于增进他们的精神健康。
在许多情况下,个人的生活会遭遇一些挫折、担忧和挫折,
这些都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需要寻求心理救援的支持,才能摆脱痛苦,过上幸福的生活。
心理救援有许多种形式,有些是通过一对一的短期咨询,有些则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
心理教育。
当个人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压力时,咨询师可以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
其获得积极、理性的出路,从而发挥出他们的最佳境界。
此外,也可以通过应用新兴的技
术来改善个人的心理健康,比如虚拟现实、在线空间等。
除了有效的心理救援,个人也要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免出现更多的心理负担。
可
以穷尽益处地维护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调节生活节奏,增进正面情绪,比如多锻炼、多
休息等。
另外,鼓励自我反思,找出个人的人生核心价值观,激发自信实现人生目标。
心理救援不仅可以改善个人的情绪,而且可以促使个人重新发展,获得更高水准的心
理健康。
同样,心理救援也能帮助个人在物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更强的精神抵抗力,坚
强地抗击困境。
心理健康的建立离不开心理救援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应对生活中的
重大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一、 应 急 医 疗 处 置 依 据
2、公共卫生科分管的条款的项目要求: 组建有应急医疗处置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或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设立亦应急医疗处置专用电话。有及工作方 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Company Logo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1.应急事件的指征: 应 1.1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急 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 人造成人身伤害、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 医 失的患者。 疗 1.2自伤或者自杀行为 患者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 处 (1)有明显的自杀观念,或既往有自杀行 置 为者,可能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 (2)已经出现有自伤或者自杀行为,对自 内 身造成人身伤害。 容
Company Logo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应 急 (3)有扩大性自伤或者自杀的言语、企图 或行为,对他人可能或已经造成人身伤害。 医 1.3.急性的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急性药物中毒(自杀或误服),或 疗 者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现的需及时处理的严重 处 药物不良反应。 置 内 容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应 急 医 疗 处 置 内 容
Company Logo
(2)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为及时控制和制止危害行为 发生或者升级,而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措施。 经患者监护人(家属)同意,在当地公安机 关公务人员协同下,使用有效的保护性约束 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对其所携危险物品及 时全部搜缴、登记、暂存,将患者限制于相 对安全的场所。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应 急 (3)快速药物镇静。 为迅速控制患者情绪,经应急医疗处置 医 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并处方,可使用抗 疗 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等,或加用苯二氮 处 卓类药物)快速镇静。用药后,应注意观察 药物不良反应。 置 内 容
Company Logo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应 (4)持续性药物治疗。 对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根 急 据疾病诊断和既往治疗情况,应及时制定和 医 调整长期药物治疗方案,以巩固治疗效果, 疗 控制并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处 查看并处理患者出现的身体损伤。必要 置 时,请就近综合性医院会诊或协助诊疗。 内 容
Company Logo
灾后心理救援应急预案
二、心理救援、危
机干预的基本内容
2.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出现 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提供 解决方法。 2.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 助网络。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限为灾难发生后的4周以内, 主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危机援助。
Company Logo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应 急 2.知情同意: 在精神科专科医师对患者实施应急医疗 医 处置前,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应在《重性精 疗 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知情同意书》(表1-8) 上签字同意。应急医疗处置知情同意书不能 处 及时送达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时,由在现场 置 履行公务的公安机关人员签字证实。 内 容
Company Logo
灾后心理救援应急预案
三、心理救援、危 机干预的四级人群
Company Logo
第一级 人群
第二级 人群
第三级 人群
第四季 人群
灾后心理救援应急预案
三、心理救援、危 机干预的四级人群
3.1 第一级人群:灾难亲历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 伤员、幸存者。 3.2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 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 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 3.3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 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3.4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 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Company Logo
灾后心理救援应急预案
分管精神心理的业务副院长 精神心理科主任
六、救 援队人 员组成
心理咨询科主任 十二病区中级以上医护人员 十三病区中级以上医护人员 心理咨询科的医护人员
Company Logo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五、心理救援、危机干 预的工作队职责
5.1 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的统 一指挥。 5.2 队长负责人员总部署和总调度;副队长负责配合组长 开展工作,制定培训和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在行动 前做好物资、车辆等准备工作。 5.3 队员根据队长、副队长安排,进行心理救援或心理危 机干预,包括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心理危机进行监测、 评估和预警,提供大众心理情绪指导,对心理干预工作 进行评价、总结。 5.4 队伍在接到指令后要于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区域开展 工作。
Company Logo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应 急 医 疗 处 置 内 容
5.院外应急医疗处置常用措施 (1)心理危机干预 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言语,缓解患者紧 张、恐惧和愤怒情绪,劝说患者停止危害行 为。同时对现场其他人的焦虑、紧张、恐惧 情绪给予必要的安慰性疏导、转移。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灾后心理救援应急预案
四、目标人群评估
制定分类干预计划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 康状况(SRQ),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 重点人群。 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 群采用“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 辅导”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Company Logo
灾后心理救援应急预案
应急处置演练培训
讲师:梅佳 2015年11月 Nhomakorabea 目录
1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院外) 应急医疗处置预案
2
Company Logo
灾后心理救援应急预案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一、 应 1、重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要求: 对于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 急 病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 医 对自身的伤害(自杀、自伤行为),或者对 疗 他人造成伤害、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严重 扰乱社会治安等(危害社会行为);或者出 处 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医院需要通过应急医 置 疗处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伤害和损 失的发生或者减轻伤害和损失程度。 依 据
Company Logo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应 急 医 疗 处 置 内 容
Company Logo
4.2绿色通道 承担应急医疗处置任务 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设立24 小时有人值守的应急医疗处 置专用电话5960120或者(晚 上)5926028。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应 急 4.3设备和设施 重性精神疾病院外(患者)应急医疗处 医 置的备用物资应该具有必要安全防护设施性 疗 约束功能的(防护带)和相关的精神科药品。 处 急救箱(精神科)由专人负责管理。 置 内 容
Company Logo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及时 应 急 合理 安全 医 疗 处 置 内 3.应急处置原则 容
Company Logo
重病患者(院外)应急医疗处置 二、 应 急 4.应急处置前准备 4.1应急医疗处置组 医 应急医疗处置组的组长:曹长彬 ; 疗 应急医疗处置组人员实行24小时 处 轮班。在执行应急医疗处置任务时, 所有医护人员需佩戴胸牌,标明身份。 置 内 容
Company Logo
灾后心理救援应急预案
一、心理救援、危
机干预的基本原则
1.1根据整体救灾工作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 工作重点。 1.2 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 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1.3 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 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1.4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 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 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