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案1 川教版

合集下载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远古祖先的传说》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三位神话人物——女娲、伏羲和神农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神话人物的了解,学生可以对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神话人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女娲、伏羲和神农的传说故事,理解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女娲、伏羲和神农的传说故事,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女娲、伏羲和神农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关于女娲、伏羲和神农的传说故事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女娲、伏羲和神农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对神话人物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位神话人物的传说故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确保讨论的深入和全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导学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导学案 川教版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的历史地位。

2.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不同,了解远古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劣。

3.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人类的起源(1)人类出现: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2)人类起源:19世纪,人类对起源问题有了科学的答案,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2.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概况: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2)元谋人:云南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3)北京人想一想:使用天然火对北京人有何影响?他们用火来抵御寒冷,吓跑猛兽,烧烤食物。

熟食使人类扩大了食物种类,易于消化和吸收营养,有利于人类体质,尤其是脑髓的发展。

(4)山顶洞人①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

②距今年代:约18000 年。

③体质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④生产生活:A.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B.用火:已懂得人工取火。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北京人开始学会使用打制石器,观察右图分析:这是北京人使用过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来操作?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与原始石头有什么区别?①用手握住下端,使用上端挖掘。

②用来挖掘植物块根。

③石头是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加工;打制石器是由远古人类经过打制加工而成的工具,打制石器会留下人工打制痕迹,边沿有锋利的刃和尖,有些石器还有修整痕迹和使用痕迹。

*【探究问题二】比较北京人和现代人有哪些不同,说明北京人在体质特征上具备什么特点。

前额眉脊骨颧骨嘴部下颌北京人低平粗壮高突前伸无明显下颌现代人平滑薄平平滑平整下颌明显说明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是介于人与猿之间的一种人类。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word教案 (3)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word教案 (3)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黄河流域有哪两个重要部落?他们与华夏族的形成有何联系?谁的功劳最大?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华夏族的形成
2.我们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华夏族是如何形成的?
(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称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即是汉族的前身,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禅让的传说】
3 .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
(尧---舜----禹)
4.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2.我们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如何形成的?
3.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
4.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5.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1、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流 域有哪两个重要部落? 他们与华夏族的形 成有何联系?谁的功劳最大?
(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 落最为有名。)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先人的传说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先人的传说教案川教版

第1课咱们的远古先人一、课标内容以元谋人、北京人等初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人类出现的时刻;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进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元谋人、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地址;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会制造和利用工具;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利用天然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说明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觉远前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②使学生知道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人的价值也体此刻创造性劳动中。

③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了解,培育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及其社会生活状况教学难点:人类是如何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四、教法学法采用导学、阅读观察、讨论、比较等方式进行学习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进程【新课导入】同窗们,老师小时候喜欢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如此的问题吗?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远古时候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咱们一路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咱们的远古先人。

【新课教学】一、人类的起源教师提问:你们明白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哪一种?为何?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科学家是按照什么明白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从猿到人演化示用意》,并说明从左至右别离是古猿、能人、直立人、初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

教师提问:咱们是如何明白人类进化的进程的呢?学生试探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讲义卡通问答,说明主如果按照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明白的。

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前人类骨骼化石等。

教师提问:按照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如何的解释呢?咱们来看一段录像。

多媒体播放录像《人类的起源》,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试探:人类是如何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如下答案供学生参考:①第一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知足劳动的需要。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篇1【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

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二、新课讲授(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1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1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创造,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教材.,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创造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创造与前课学习的考古成果成果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开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做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创造;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2、难点:华夏族的形成;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视频、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实证(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在这节课上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踏进远古时期,在飘渺的神话传说中寻找历史的踪迹。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同学们介绍儿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出示多媒体课件第二页)。

图片中提到的炎帝、皇帝、蚩尤等都是上古时期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么在原始的氏族部落时期,社会开展形势如何呢?华夏民族在这一阶段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的我们又为什么会自称为炎黄子孙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L部族交融篇(炎黄联盟)在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东方,蚩(chi)尤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出示多媒体课件第三页)炎帝和黄帝为争夺土地和财富,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阪泉之战。

我们来看看史记中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

(出示多媒体课件第四页)哪位同学愿意起来提供一下你从史料中获取了关于阪泉之战的那些信息呢?首先,根据史料来源得出阪泉之战交战双方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双方交战的原因是黄帝部落日渐强大,双方不可防止发生了战争。

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多篇

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多篇

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多篇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1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说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

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

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

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学习内容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学习目标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点。

通过对北京人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学习,要认识到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学习重难点北京人的特点及生产生活。

导学过程感悟预习:一、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划分:1、中国古代史(七年级历史上、下册)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历史。

2、中国近代史(八年级历史上册)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

3、中国现代史(八年级历史下册)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至今的历史。

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为:由原始社会(无阶级)到奴隶社会(有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到封建社会(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到资本主义社会(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到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

(后一个人类社会比前一个人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三、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时期和朝代: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三皇五帝,尧舜禹时期,我国处于原始社会。

3、夏商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社会。

4、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5、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我国都处于封建社会。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友情提醒:带有★★是重点,请同学们必须掌握)一、人类的起源:(P1D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万年以前,★★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进化来的,(P2D1)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穴居生活):★★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是 . (P2D2)★★1、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县;(P2D2 P2D3)★★(2)距今年代:距今约万年;(3)生产生活:使用粗糙(工具)和天然火;。

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七班级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1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 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

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理解“禅让”的含义与实质。

2.培育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 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 体会人生的价值。

1.炎帝, 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说。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构成和实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独立预习, 敢于表达, 学会聆听, 合作讨论。

导学过程方法导引一、自主检测:.1、远古时, 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 在黄河流域的xxx和xxx领导的两个部落十分有名。

在东方, xxxx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2、xxx战胜xxx以后, 两部落结成联盟, 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 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 构成后来xxx族的主干。

3、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xxx和xxx。

4、黄帝以后很久, 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xxx、xxx、xxxx, 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 在历这一制度被称为“xxxx”。

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xxx。

二、我的疑惑:1、我国的远古传说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禅让的实质是什么?3、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才德D.门第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他们应该去()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3、下列各项, 与炎帝无关的是()A.制作耒耜, 教民耕种B.尝百草, 寻药物C.创制历法D.发明陶器4.“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制造指南车, 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 惟有我先。

”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A.女娲B.黄帝C.炎帝D.禹5.今天汉族的前身是()A.蚩尤部落B.华夏族C.匈奴族D.东夷部落6.根据“禅让制”,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首领推选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7.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8阅读下列材料, 正确回答问题: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word教案 (10)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word教案 (10)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课标要求】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一、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二、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

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

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1.农业起源的传说(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远古的传说》课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远古的传说》课案 川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教学目标: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难点: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三、设情激趣: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呢?
四、自主学习:
探究1:炎帝与黄帝为华夏族做了哪些贡献?
点拨1: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

黄帝创制立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的用具。

探究2: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
点拨2:炎黄部落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成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探究3: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点拨3:经过部落首领民主推选接替部落联盟首领的这一制度为“禅让”。

实质是民主推选。

五、成果展示:
炎帝:姜号神农耕种陶器尝百草
炎黄部落华夏族
黄帝:姬号轩辕创制历法发明用具
禅让制:尧舜禹治水
六、拓展延伸:
大禹治水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善于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七、课后反思:
1。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名师教案 川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名师教案 川教版

《远古祖先的传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炎帝、黄帝的贡献,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通过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进那个遥远的历史时期,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史实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2)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2)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3)通过对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的学习,形成自觉地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1.黄帝和炎帝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教学难点】1. 如何区别古代传说和史实。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尧、舜、禹历史小故事,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人们祭祀黄帝和炎帝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片,人们正在进行祭拜黄帝和炎帝的典礼仪式,这两位人物做了哪些事情能得到人们的祭拜呢?黄帝、炎帝后又有哪几位杰出的首领呢?让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两个板块:黄帝炎帝人文始祖尧舜禅让圣贤辈出大禹治水流芳千古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师:我们学习远古的传说,要先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讲起,进入板块一:板块一:黄帝炎帝人文始祖师:4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有两个重要部落联盟的首领,你们知道是谁吗?生:炎帝和黄帝。

(一)炎帝和黄帝师:关于炎帝的传说有很多,有没有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啊?(1)炎帝活动一:学生讲炎帝的传说。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学案(无答案) 川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学案(无答案) 川

第3课 远古祖先的传说【目标要求】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2.了解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与农业起源的关系;3.理解“禅让”。

【课堂热身】活动1: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炎帝:发明了 等农具,被称为 。

炎帝与黄 黄帝:创制 ,指导农业;发明帝的发明 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黄炎联盟的形成和发展:黄炎联盟—— 族——汉族;禅让的传说:尧—— —— ;治水的传说:大禹用“ ”的方法治水,取得成功。

活动2:组内交流、检查、质疑。

【合作探究】探究一:炎帝与黄帝的发明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发明,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阅读材料: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请回答:(1) 材料中的“神农”指的是谁?(2)“神农”在传说中有何贡献?(3)与“神农”一起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祖先的还有谁?3.回忆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完成:(1)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大概时间是 ,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是 探究二:尧、舜和禹(1)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2)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3)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远古的传说【课堂小结】【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2.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下有一座庙宇,庙内有一副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该对联歌颂的是()A.尧舜禅让 B.禹传子启 C.大禹治水 D. 武王伐纣3.禹治水时,采取的新方法是()A.堵塞决口 B.加高堤坝 C.顺势疏导 D.加宽河道4.今天汉族的前身()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 D.东夷部落5.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 中山陵6.2014年4月5日举行的轩辕黄帝公祭典礼,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始祖黄帝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学习目标1、识记远古传说的主要人物、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2、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和精神,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预习准备1、远古时黄河流域的两大部落是和,在东方则是领导的部落。

炎黄部落间的决定性战役是,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役是。

黄炎联盟不断融合构成族的主干,是的前身,尊奉黄帝炎帝为。

2、传说制作耒耜,与民耕种,被尊称为神农氏;他还发现了可以治病的。

传说黄帝聪明能干,创制,指导人们按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发明了和的用具。

3、、、接替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治水的方法是。

三、学习内容(一)预习交流(二)导入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

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

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三)炎帝与黄帝的传说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13、14页内容,然后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事迹,开展讨论,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1)(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小字部分回答:①材料中的“神农”指的是谁?②“神农”在传说中有何贡献?③组织学生讨论: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2)(展示黄帝画像)指导学生在教材第13页小字部分找出传说中黄帝的发明、并画下来。

(3)(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4)(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2、回忆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遗存”,完成下面两个问题:(1)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大概时间是,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是(2)结合黄帝与炎帝的传说,小结传说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课时教案
注:课程目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

学生的兴趣,
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

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
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北京人与古猿相比,面部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比较、讨
京人手脚
那么,
投影,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然的各种威胁。

在这险恶的环境下,只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而他们必须群居在一起。

这是由当时的生产状况决定的。

北京人的这种群
170万年
特点: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特点: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