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

合集下载

等高线的名词解释

等高线的名词解释

等高线的名词解释
等高线是一种用来表示地形的线状图,它把地形分割成不同的部分,表示地形的山谷、坡度和高度等等。

它是地形图的基础,可以用来分析地形的特征和表面的变化,也可以用于测量地形和分析空间距离。

等高线是一种特殊的点-连接图,它将地形分割成带状形状,每个带状形状都代表着不同的面积和高度。

根据高度的不同,将地形分割成不同的高度间隔,这就是等高线。

为了表示等高线,需要一种特殊的标记和符号,即等高点。

每个等高点都有一个虚线,可以把相邻的等高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等高线。

除了表示高度的等高线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等高线,比如温度等高线、湿度等高线等等。

这些等高线也是用等高点表示的,只是每个等高点的标记符号标识的可能不一样而已。

等高线有几种不同的用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形状况。

最常见的用途是精确测量地形高度和比较地形变化。

此外,等高线也可以用于规划旅行路线,分析山地地形和计算海拔高度。

另外,等高线图还可以用来设计各种地形图,以便人们更容易了解地形和土地的变化。

概括而言,等高线是一种特殊的线条,可以用来表示地形的状况,包括高度、坡度、面积和温度等等。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形,而且可以用于路径规划、山地分析和海拔测量等不同的地理学应用。

等高线(一)

等高线(一)

等高线(一)概念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

2.等高线地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图。

一、等高线的基本规律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2.异线异高。

除陡崖处外,等高线不相交。

因为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3.同图等距。

一般情况下,等高距全图一致。

故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一个等高距(或为0)。

4.曲线闭合。

等高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

但因图幅所限,一幅图上外围的等高线不一定闭合。

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某闭合等高线的数值如果与其相邻两条等高线中的大值等高线相同,则其内部中的任一地点都大于该等高线数值(即表示凸地形);如果与小值等高线数值相同,则其内部中的任一地点都小于该数值(即表示凹地形)★1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山顶向下看,线圈越大,海拔越高B.等高线在有山顶和盆地的地方闭合,其他地方才闭合.C.等高线之间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D.等高线间距越小,说明地形坡度越大。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①同一幅等高线图: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

②等高线特别稀疏表示平地,海拔<200米为平原,海拔>500米为高原。

③等高线特别密集是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是悬崖。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二、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1.数量上的特性。

海岸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就是海岸线。

平原:海拔0-200米之间的区域。

丘陵:海拔200-500米之间的区域,且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青藏高原(或高山):4000米以上线。

另外,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由等高线的数值差,可换算成两点的温度差;根据比例尺,两地的图上距离可换算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性。

地形坡度是由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决定的,因此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坡度的缓陡。

初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

初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
4. 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1)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公式: H 相 = H甲 - H乙 (2)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100m )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 差异: T差 = 0.6H1. 常见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
2. 等高线特点
(1) 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3.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3) 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H 大+d(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 小-d<H 底≤H 小(小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小值)
5. 等高线的应用
(1) 水文特征的判读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2)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 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形,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 意盛行风向和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1) 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 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2) 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等高线

等高线

图2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2完成3~4题
3.落差最大的河流位于 D A.甲 B.乙 C.丙 D.丁 4.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P处做绳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 最适宜的是 C A.40米 B. 58米 C. 106米 D. 150米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图(单位:米)。为了让游客体验 悬空、惊险、刺激,该地旅游局将原有登山线路中的某 段改造为玻璃栈道(小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人 类活动布局合理的是 A. 甲—水文站 B. 乙—农田 C. 丙—瞭望台 D. 丁—聚落 2.最适宜改造为玻璃栈道的是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学习高考
(2000年高考)13.读图,回答 :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B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学习高考
A.59m
(2000年高考)13.读图,回答: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D )
B.99m
C.199m
D.259m
学习高考
(2000年高考)13.读图,回答:
五、等高线地形图
1、几个概念:
海拔(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等高线
学.科.网
等深线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某点到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甲 (海拔8844m)
(8300m)
(8844m)
(海拔544m) 乙
544m
海平面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100 100
(3)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能为( D ) A.150m B.99m C.210m
D.249m
历史渊源 联系高一地质构造的知识,以及前 :相传秦始皇在为自己建造陵墓的过程中 ,曾得到一根威力无穷的神鞭,那神鞭所到之处,山 面等高线的相关知识,你认为庐山 崩地裂。秦始皇将神鞭向骊山的一角抽去,只见骊山 瀑布是这样形成的吗?

等高线名词解释

等高线名词解释

等高线名词解释等高线(Isoline)是指地理空间上的一种特定类型的线,它连接了具有相同数值特征的地点。

等高线主要用于表示地形高度或其他变量的等值分布情况。

等高线最早由瑞士地理学家伯威尔(Ignaz Venetz)在19世纪初提出,并在随后得到了德国地质学家库尔特(Karl vonKürtz)的推广应用。

“等高”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sohypse”,其中的“iso-”表示“相同的”,“-hypse”表示“曲线”。

等高线的绘制方式是根据某一特定数值的等级线,在地图上连接所有具有该数值的点。

通常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等值分布,即连接地球表面上的各个点的等高线表示在同一高度上的点。

这种分级表示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形的起伏和地势特点。

等高线的每一条线都表示相同数值的地点。

如果绘制的是海拔高度,则每条等高线表示相同的高度值。

每条等高线的间距通常是规定好的,典型的间距有5米、10米或20米,以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变化越剧烈。

特别是在山区地形较复杂的地方,等高线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地势和地形的变化。

等高线还可以用于表示其他地理变量,例如气温、气压等。

在这种情况下,每条等高线上的数值可能代表不同的物理量,如温度或气压值。

如在气象学中,为了表示等压面,等压线也是一种等高线,它连接了不同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

等高线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绘制等高线,人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地形特点,理解地貌与地势,以及预测自然灾害和洪水等可能发生的区域。

总之,等高线是地理空间上连接具有相同数值特征的地点的曲线。

它主要用于表示地形高度或其他变量的等值分布情况。

通过展示地表的高度、气温、气压等信息,等高线能够提供更全面、直观的地理统计数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空间中的变化和特点。

高中地理:等高线基础知识点

高中地理:等高线基础知识点

高中地理:等高线基础知识点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⑴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⑵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图上所有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⑶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本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⑷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是在陡崖处出现。

⑸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⑹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⑺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 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⑻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

⑼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一一为平原地形;海拔500半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一一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一一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一一为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与判读方法: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 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等高线

等高线
南岭山水制作 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大下小,上稀下密 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大下小,
3)判断坡面类型
③凹形坡面:坡面倾斜,上陡下缓 凹形坡面:坡面倾斜, 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小下大, 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小下大,上密下稀
4)利用等高线,进行坡度计算 利用等高线, 练习4 已知tan25 =0.47。 tan25°=0.47 【练习4】已知tan25 =0.47。右图中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为0.5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为0.5 厘米。 厘米。对右图中甲地区农业规划不合理 的是: 的是: A、发展立体农业 B、修筑水平梯田 C、发展果园业 D、发展牧业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南岭山水制作 分析题意,可知解题需要了解高度、 ①分析题意,可知解题需要了解高度、坡度这两个条 而根据坡度 坡度= 水平距离的含义 的含义, 件,而根据坡度= 垂直相对高度 / 水平距离的含义,坡 度可视作为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之间的水平高度夹角。 度可视作为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之间的水平高度夹角。
B
) B. 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蒸发较少, D. 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降水较多,
A. 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日照较强, C. 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气温较高, A. 放牧山羊 C. 修梯田、种植水稻 修梯田、
3. 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开发整治的措施是 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开发整治的措施是( B. 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D. 营造混交林
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 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 水湖的是( 水湖的是( )
读上图,河流 段的流向为 读上图,河流ab段的流向为

【练习】如图所示:水库 练习】如图所示: 库址应选在甲、 库址应选在甲、乙两地中 的 甲 地。大坝坝址选在 与 乙 处相对应的河流左 岸 200--210 m等高线之间 的一个点位上。 的一个点位上。坝高最低 等高线以上, 要高于 200 m等高线以上,坝长 50 m以上。 以上。 请用图例在图上适当处标明水库的最低淹没范围。 请用图例在图上适当处标明水库的最低淹没范围。 修筑拦河大坝首先需考虑地质条件,如避免断层、 修筑拦河大坝首先需考虑地质条件,如避免断层、 喀斯特地貌等。 喀斯特地貌等。

等高线

等高线

50
三、河流与地势高低 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根据河 流流向判定地势的高低。 例:下图中, 两岛的地势差异 性表现为( )
A.甲岛西高东低,乙岛东高西低 B.甲岛东高西低,乙岛中高周低 C.甲岛中高周低,乙岛中低周高 D.甲岛中低周高,乙岛西高东低 解析:图中甲岛河流自东向西注入海洋,故判断 地势东高西低; 乙岛河流自中间流向四周入海,故判断地势 中间高四周低。 答案:B
山脊和山山谷的判断方法
方法二:纵向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 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 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 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鞍部由两组对称 的等高线组成,一组 是山脊等高线,一组 是山谷等高线,其凸 部共同指向鞍部中心。
⑴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则可以看 到;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则无法看到。(如上图中左图 和中图所示) ⑵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 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 。(如上图中右图所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水库大坝的建设 一、水库大坝的选址 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 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
读地形图
1.读图名 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从图名上 大致可判断地形图所在的范围。 2.认识认识地形图的方向 除了一些图特别注明方向外,一般地形图上方为 北,下方为南,右面为东,左面为西。有些地形图标有 经纬度则可用经纬度定方向。 3.认识地形图图幅所在位置, 从图框上所标注的经纬度可以了解地形图的位置。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 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 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 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等高线

等高线

F、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 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 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G、疗养院、气象站选址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 的地方;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E城是化学工业城市,此山区的主导风向是 西北风。 在该山区要建立一处疗养院,如在甲、乙两处选址的话, 以 甲 处较好,理由是 甲地是上风向,向阳坡,空气新鲜, 。 阳光充足。而乙处是背阴坡,又在化 学工厂的下风向。
最高处(300, 400)
沿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线段MN绘制地形剖面图
1400 米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4.读“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幅图,乙叫 它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丙叫 图,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它
地形剖面 图, _ 等高线地形 的相同。 海拔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水域深度相等各点的连线称作等深线。 它可以表示水面以下的地形。 等深距: 相邻两条等深线之间的高度差。
2、特征:
①同线等高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除了陡崖处。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基本 海拔高度 地形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丘陵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相对高度 地表起伏
(3)将甲、丙两图对照,ab段坡度较缓,等高线 ,cd段 稀疏 密集 ab处可辟为 坡度陡峭,等高线 。若此处为江南丘陵, 梯田 ________,发展经济作物;若为江河源头, cd坡严禁________, 以防止水土流失。 垦殖

地理等高线

地理等高线
一 潜水的埋藏深度 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 二 潜水的流向 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三 潜水的流速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 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 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四河流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 考点五:水井和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1判断地貌类型,温度,相对高度
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地形:
A
B

C
D

E
F。ຫໍສະໝຸດ 2水库坝址最适宜地点是 ,
理由是
3陡崖高度及相对高度
鞍部
山顶











4坡度陡缓
5交通线,输水线 6工业农业布局,浴场,港口 7地形剖面图
二 等温线
1判断南北半球
2温度差计算高度差
24℃ 22℃
3洋流流向及性质
• ①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 地点
• ②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 ③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
地点。 • ④一般沿等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
• 在解决此问题时,首先要判断潜水的埋 藏深度,其次标出潜水的流向,以确定潜 水的汇集区和各地点汇水面积的大小,最 终确定取水点(即水井)的最佳位置。
川盆地
七 等震线
(1)同一地点 震级大小一一震级越大,烈 度越大 震源深浅一一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2)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 • 地质构造一一古河道、地质不稳定地区,
烈度大 • 若碱性土壤一一可适当中和减弱。
八 酸雨的等pH值线
pH值小于5.6的为酸雨,小于4.5的为重酸 雨。

等高线的名词解释

等高线的名词解释

等高线的名词解释等高线(contour line),是地图绘制中常用的一种表达地形高度的方法。

它通过连接地图上具有相同高度的点来勾勒出地形的形态,以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地势的复杂变化。

等高线不仅在地理学和地图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成为一种美学元素,被当代艺术家们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等高线进行详细解释,并展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等高线的基本概念在地球表面,海拔高度是各个地点与海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为了直观地表示地形的变化,地理学家将地面分成了不同的高度带,每个高度带中的点共享同一个高度数值。

通过连接这些高度相同的点,就形成了等高线。

等高线的形态可以反映地貌的起伏、山脉的延续、谷底的深浅以及坡度的急缓。

二、等高线图的制作原理地图制作中,等高线通常是通过测量地面的高程数据获得的。

测量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使用高程仪、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雷达等技术。

这些数据将在计算机上处理,形成一个连续的高程数值图。

为了将这些数值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需要将地面分割成许多小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连接等高线。

等高线的间距可以根据地势的复杂程度和图面的比例尺来确定。

三、等高线的读取与分析等高线图可用于分析地貌特征、确定地形高度以及进行路径规划等。

通过眼观地图,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势的起伏和峰谷的位置。

在等高线上,等高线的密集表示地势的陡峭区域,而等高线的稀疏则表示地势的平坦区域。

以一条等高线为例,等高距离相等,但它们与地面的实际高度有所差异。

对于陡峭的地形,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较短,表示高度变化较为迅速。

而对于平缓的地形,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较远,表示高度变化较为缓慢。

四、等高线的应用1. 地理学领域:等高线图在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地理学家通过分析等高线图,可以了解地球各个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地层构造等。

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研究、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地质资源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规划:等高线图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等高线的应用

等高线的应用

例1: 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 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山峰
山谷
鞍部
山脊
山谷
2. (2009年广东五校联考)下图中甲图为某地(26°N,116°E)平面图, 沿甲图E—F与C—D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B (1)该地的地形是( )
A. 山峰
B. 山脊
(7)几种重要地形的等高线特征和海拔.
8、一些特殊等高线图的识别
9、判别地形走向
等高线随山体的形状而弯曲, 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形走 向, 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的方向。
10、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 可通过绘制地形剖 面图判断。法一: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 通视;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形坡,不可通视.法二: 由观察点向目标点划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 物(尤其是山脊和山顶)所切断,表示通视良 好11.(判地别形局剖部面小图范中围房闭屋合不等可值通线视的);否高则度就。不能 通高度视不.在正常范围内, 则判别规律为“大于大值, 小与小值”
200-200〈H乙-H甲〈300-100 故 0m〈H乙-H甲〈200m
例3: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P点海拔—— (810m<P<820m) O点海拔 —— (860m<O<870m)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C )m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支流
地区判断与修建水库
D
缓坡: 等高线稀疏; 陡坡: 等高线密集。
1:1000
A点海拔高度的范围: 140米---150米 等高距: ____1_0_米_
若CD图上距离为3厘米, 求从C到D的坡度__4__5_°

等高线知识点归纳

等高线知识点归纳

等高线知识点归纳
等高线是在地形图上用不同线型表示相同高程的线。

以下是一些与等高线相关的知识点:
1. 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是连接地形上相同高程点的曲线。

每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点的高程都相等。

2. 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它可以在山体的斜坡上以不同的形态展示,如圆形、椭圆形、锯齿形等。

等高线之间的间距越窄,地形的坡度越陡;间距越宽,地形的坡度越缓。

3. 等高线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可以用实线、虚线或覆盖线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主要用实线和虚线来表示不同的高程,实线表示较高的高程,虚线表示较低的高程。

4. 等高线的间距:等高线之间的间距是根据地图比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间距越窄,地图的细节性越强,反之亦然。

5. 等高线的规律性:等高线在不同的地形上呈现不同的规律性。

在平坦区域上,等高线一般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在山地和河谷区域上,等高线则呈现错综复杂的形态。

6. 等高线的应用:等高线广泛应用于地形图、航空图、导航图、军事地图等领域。

通过等高线的分析,可以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的走向和地势的陡峭程度,从而对地形进行量化描述和分析。

这些是等高线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对于地理学、地质学、地形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总结

1、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为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零点。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

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①如图是一个陡崖,可能4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而1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为300米,但可能陡崖的最高点高度为499.99……米,而崖底高度为0.0……01米。

则这个陡崖的最大高度为近500米,所以陡崖相对高度为300米≤H<500米。

归纳后不难发现,有一个由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h米的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n-1)h≤△H<(n+1)h②崖顶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A+h>H≥A,A为崖顶处闭合等高线中海拔的最大值;③崖底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B≥H>B-h,B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3、不同地形的等高线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4、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1)看等高线数值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

②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②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的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

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地理等高线知识点地理等高线是地图制图中常用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也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等高线是连接地表上各点海拔相同的线,也称等高面线。

地图上的等高线可以形成一张地形图,展示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特征。

一、等高线的基本概念等高线是连接地表上各点海拔相同的线。

它们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等高线的间距称为等高距,通常用米或英尺表示。

在制作地形图时,等高距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形的陡峭程度,一般来说,山地等高距应该较大,而平原地区等高距可以较小。

地图上的等高线都是封闭的曲线,其形状、长度、宽度、间距和密度都反映了地表的地形特征。

等高线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环形、锯齿形等,每种形状都代表着不同的地形特征。

例如,圆形等高线表示山顶或山谷,而椭圆形等高线表示山坡或山脊。

二、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的绘制方法有两种:手工绘制和计算机辅助绘制。

手工绘制是以物理方式完成的,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和制图工具。

计算机辅助绘制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制,需要专业的制图软件和数据输入设备。

手工绘制等高线需要进行现场测量,并将数据转换为图形表示。

测量时,需要使用高程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将地表上各点的高程数据记录下来。

然后,利用制图工具,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等高线,并标注等高距和地名等信息。

计算机辅助绘制则是将现场测量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使用专业的制图软件进行图形处理和绘制。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绘图效率和精度,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

三、等高线的应用等高线广泛应用于地图制图、地形分析、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

在地图制图中,等高线是展示地形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态和地貌特征。

在城市规划中,等高线可以帮助规划师了解城市地形和地貌特征,从而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和交通布局。

在农业生产中,等高线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土地的高低起伏和水分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和农田水利。

等高线

等高线

A
B
C
D
由于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因此,跨经 (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一 般来说,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 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地形的坡度比乙图小。
9、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
(1)沿AB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乙(甲或乙), 沿CD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甲 (甲或乙)
高 低
陡 E 崖
A
山顶
G
鞍部 250米
B高
山脊 C 低
等高线 缓 稀疏 坡
150米
崖顶高: 200-250米 150-250米 崖底高: 0-50米
50米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 ?
≥500米,<600米
>200米,≤300米
相对高度:≥200米,<400米
三、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 低起伏形态的地图。(山地各部分地形与 等高线)
6、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59米 B.99米 C.199米 D.259米
例7读图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所表示的地区范围比甲图大 B、乙图所表示的地区范围比甲图小 C、EF处的坡度比CD处陡 D、EF处的坡度比CD处缓
相同图幅、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_____
8、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 察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_ A
山谷
山脊 山谷 E 区,降水量丰富的地区E 。 山脊
( 2 )在等高线图上 标出山脊和山谷的 位置 (3)如果m点温度 为10摄氏度,则n点 摄氏度 的温度为 8.2。
(4)若该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E、F、G、H四个地

等高线

等高线

四周高中 间低
等高线凸 等高线凸 向低处 等高线凸 等高线凸 向高处
从山顶到 山麓凸起 高耸部分 山脊之间 低洼部分
山谷
地形 鞍部
表示方 法 一对山 脊等高 线组成 多条等 高线会 高线会 合重叠 在一处
示意图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相邻两个 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
说明 鞍部是山谷 鞍部是山谷 线最高处, 线最高处, 山脊线最低 处
3 .等高线与运输线结合 .等高线与运输线结合
EF间修建公路: 间修建公路: 间修建公路 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 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道路平坦 利于车辆行驶 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如果一定要从地表经过 山区, 山区,往往选择从鞍部位 置穿越 一般原则: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 一般原则: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
1000 F G 400
A D
250
B
E
200
C
陡崖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判读: 陡崖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判读:
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d 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崖顶的绝对高度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d<H≤小 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二)等深线 1.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等深线——地图上把水域深度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作等深线 等深线——地图上把水域深度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作等深线 —— 等深距——指两条相邻等深线之间的深度差 等深距——指两条相邻等深线之间的深度差 ——
2.等深线的基本特征 2.等深线的基本特征
同一幅图, 同一幅图,等深距并不完全相等
等高线——地图上把海 等高线——地图上把海 —— 拔高度相同各点的连线 称作等高线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 —— 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等高线是什么意思

等高线是什么意思

等高线是什么意思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

特征
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

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不一定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

(如右图40m的等高线)
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陡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3、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平距成反比,等高线平距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线平距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4、等高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如果不能在同一幅内闭合,则必在相邻或者其他图幅内闭合。

5、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或者山谷线应垂直于等高线转折点处的切线,即等高线与山脊线或者山谷线正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下图中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下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特征:(3)基本地形:【图释考点】基本地形素描与等高线图的对应【疑难突破】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或范围,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可以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 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 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 ,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 高-H 低<H 相<H 高-H 低+2d 。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取值范围是:(n -1)d≤ΔH <(n +1)d 。

(2)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H 大+d 。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 小-d <H 底≤H 小。

【注】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H 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 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4.确定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中心区域的海拔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高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等高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闭合等高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等高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图中200≤A <300、100<B ≤200。

5.水库储水面积: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

估算流域面积首先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山脊线),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然后结合比例尺或经纬网进行估算。

【拓展深化】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选点(1)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2)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如下图中B 处:图1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港湾,如图2中C 处 图22.选线3.选面业产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牧业二、地形剖面图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作用: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图释考点】地形剖面图的应用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吻合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如上图A在200~250 m 之间,B在250~300 m之间。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如上图a在250~300 m间;b在150~200 m间;c在350~400 m间。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如上图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过程2.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对点演练】【对点演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河流流速最快B.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C.③点是观日出最佳地点D.④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基本图型】【判读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紧密结合相关知识,做到以下“五看”:(1)看疏密: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疏坡度愈缓,如图中甲地地形较陡,乙地地形较缓。

(2)看弯曲: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高,为山脊,即“凸低为高”,如图中丙地;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低,为谷地,即“凸高为低”,如图中丁地。

(3)看走向:等高线弯曲方向为地形走向,如图中戊地。

(4)看闭合:等高线闭合,数值向中心逐步升高,说明是山顶或山峰,如图中巳地;反之为洼地或盆地,如图中庚地。

(5)看特殊:几条等高线相交处为陡崖,如辛地;两条数值不等的等值线中间出现闭合等值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来确定数值,如图中壬地,0米<H壬<100米;癸地,200米<H癸<300米。

【以例证法】(2013四川文综,7~8)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①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③。

读图完成1~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 C.山脊D.山顶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④可能是( ) A.156米 B.178米 C.220米D.255米真题重组·悟方法(2012课标,10~11)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B.230米 C.340米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D.410(2011课标,6~8)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米B.55米 C.60米D.65米4.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米B.40米 C.65米D.90米6.(2014四川文综,13)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是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气温(℃) 7 8 9 10 11 12降水量(mm) 27.5 27.5 23.0 18.0 13.5 8.0(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2)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

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②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 )A.500米 B.600米 C.700米 D.800米2.关于图中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可能为425 B.地形为山岭C.地势相对周围较高D.地形为洼地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内M悬崖最大相对高差可能为( ) A.99米B.149米C.199米D.201米4.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A.山地B.丘陵C.低缓高原D.平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6.图示区域欲发展旅游业,适合开发的旅游产品是( )A.湖光山色 B.幽谷藏寺 C.急流飞瀑 D.险滩峡谷“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图1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A.①村B.②村C.③村D.④村10.下列各村通往M乡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A.①村B.②村C.③村D.④村13.暑假到了,光明中学组织地理夏令营活动,来到了浙江省某山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

现有A、B、C、D四个宿营地点(见上图)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________地宿营最合适,其理由是什么?(2)有同学提出利用陡崖进行攀岩练习,请你找出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 )A. 40≤H<120B. 80≤H<160C. 120≤H<160D. 160≤H<240(3)图中两山顶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米,B、E 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

(4)为保护环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图中F、G两处相比,优先退耕还林的是______处,原因是什么?(5)图中F处一直是传统耕作区,梯田种植水稻是其农业生产特色,试分析该处修建梯田的条件(从地形、气候方面考虑)。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等高线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常见等值线之一,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

等高线的判断要遵循以下规律:第一,看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第二,看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第三,看等高线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地形。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第四,看特殊区域: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b,则M地数值大于a,N地数值小于b。

第五,会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其中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拓展延伸]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高处疏,低处密表示凸坡。

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凹坡不会对视线形成障碍,通视状况良好,凸坡视线常被阻挡,很难通视。

如图所示: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3)题。

(1)ab段河流流向是() A.由东向西B.由东北向西南C.由西南向东北D.由南向北(2)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3)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B(2)D(3)A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等高线值可判定河流ab段应是由b流向a,再根据指向标确定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