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十三周周末作业
【物理】陕西吴起高级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月考 (4月下旬)
2015年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4月下旬)一、选择题(共8个题,1-5为单选,6-8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计48分)1.(6分)(2015•延安模拟)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B.德国天文学家幵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D.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研究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楞次定律【考点】:物理学史.【分析】: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提示了这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人了困境.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行星运动的定律.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引力常量.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研究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一楞次定律.【解析】:解: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提示了这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人了困境.故A正确.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错误.C、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引力常量G.故C错误.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研究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一楞次定律.故D 错误.故选:A【点评】:物理学史也是考试内容之一,是常识性问题,要加强记忆,不在基本题失分.2.(6分)(2015•延安模拟)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解析】:解:A、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v﹣t图象中,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象可知道,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相同,所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B、由于乙车做变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故B错误;D、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3.(6分)(2015•延安模拟)如图所示,OA、OB为圆内两光滑细直杆,OA为直径,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两个中间有孔、相同的小球穿过直杆放置于A、B两点.现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b两球同时到达O点B. a、b两球到达O点时速度大小相等C.从开始运动到O点,a球重力势能减少是b球重力势能减少的4倍D. a、b两球到达O点时,a球重力的功率是b球重力功率的2倍【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几何关系比较运动的时间,根据动能定理比较到达O点的速度大小.根据重力做功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根据到达底端的速度关系以及功率的公式比较重力的功率之间的关系.【解析】:解:A、小球在OB杆上下滑的加速度,OB的长度s OB=2Rsin30°=R,根据得,,小球a做自由落体运动,,可知t a=t b.故A正确.B、根据动能定理知,,下降的高度不同,则a、b两球到达O点的速度大小不等,故B错误.C、两球下降的高度不同,则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不同,故C错误.D、根据几何关系得,A、B两点下降的高度之比为4:1,根据动能定理知,,v=,则到达底端的速度之比v a:v b=2:1,a球到达O点时重力的功率P=mgv a,b球到达O点时重力的功率,可知a球重力的功率是b球重力的功率为4:1,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掌握瞬时功率的公式,知道本题是一个“等时圆”问题,a、b两球到达底端的时间相等.4.(6分)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 W F2>4W F1,W f2>2W f1 B. W F2>4W F1,W f2=2W f1C. W F2<4W F1,W f2=2W f1 D. W F2<4W F1,W f2<2W f1【考点】:功的计算.【专题】:功的计算专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滑动摩擦力做功,从而求得结果.【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两次物体均做匀加速运动,则在同样的时间内,它们的位移之比为S1:S2==1:2;两次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变,根据力做功表达式,则有滑动摩擦力做功之比W f1:W f2=fS1:fS2=1:2;再由动能定理,则有:W F﹣W f=;可知,W F1﹣W f1=;W F2﹣W f2=4×;由上两式可解得:W F2=4W F1﹣2W f1,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做功表达式的应用,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注意做功的正负.5.(6分)(2015•延安模拟)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A. B.C. 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可列出物体在两极的表达式,再由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列式综合可求得地球的质量,最后由密度公式,即可求解.【解析】:解:在两极,引力等于重力,则有:mg0=G,由此可得地球质量M=,在赤道处,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G﹣mg=m,而密度公式,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万有引力定律,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注意地球两极与赤道的重力的区别,知道密度表达式.6.(6分)如图,矩形闭合线框在匀强磁场上方,由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线框ab边和cd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线框下落过程形状不变,ab边始终保持与磁场水平边界OO′平行,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设OO′下方磁场区域足够大,不计空气影响,则下列哪一个图象不可能反映线框下落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A. B. C. D.【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专题】:压轴题;电磁感应——功能问题.【分析】:线框进入磁场前先做自由落体运动,进入磁场时,若安培力大于重力,则线框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在cd边未进入磁场时,若加速度减为零,则做匀速运动,cd 边进入磁场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安培力小于重力,进入磁场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在cd边未进入磁场时,若加速度减为零,则做匀速运动,cd边进入磁场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安培力等于重力,进入磁场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进入磁场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解:A、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ab边进入磁场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应该是逐渐减小,而A图象中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故A错误.B、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ab边进入磁场后做减速运动,因为重力小于安培力,当加速度减小到零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进入磁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故B正确.C、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ab边进入磁场后因为重力大于安培力,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cd边离开磁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故C正确.D、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ab边进入磁场后因为重力等于安培力,做匀速直线运动,cd 边离开磁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故D正确.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根据物体的受力判断物体的运动,结合安培力公式、切割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公式进行分析.7.(6分)如图所示,两面积较大、正对着的平行极板A、B水平放置,极板上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其中A板用绝缘线悬挂,B板固定且接地,P点为两板的中间位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若在两板间加上某种绝缘介质,A、B两板所带电荷量会增大B. A、B两板电荷分别在P点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若将A板竖直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增大D.若将A板竖直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原P点位置的电势将不变【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电场强度.【专题】:电容器专题.【分析】:题中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根据对称性和电场的叠加分析A、B两板电荷在P点产生电场的场强关系.移动A板时,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电容的定义式C=和板间场强公式E=分析板间场强的变化,由U=Ed分析P点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的变化,从而确定P点电势的变化.【解析】:解:A、在两板间加上某种绝缘介质时,A、B两板所带电荷量没有改变,故A错误.B、A、B两板电荷量数量相等,P点到两板的距离相等,根据对称性和电场的叠加可知两板电荷分别在P点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都向下,故B正确.C、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电容的定义式C=和板间场强公式E=得:E=,由题知Q、S、ɛ均不变,则移动A板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不变.故C错误.D、由上分析可知将A板竖直向下平移时,板间场强不变,由U=Ed分析得知P点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P点的电势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关键要正确应用电容器的决定式及定义式;并注意电势与场强的关系的应用.8.(6分)(2015•延安模拟)如图甲所示,电阻不计且间距L=1m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上端接一阻值R=2Ω的电阻,虚线OO′下方有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将质量m=0.1kg、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从OO′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金属杆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且始终水平,已知杆ab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0=1m/s,下落0.3m的过程中加速度a与下落距离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则()A.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2TB.杆ab下落0.3m时金属杆的速度为1m/sC.杆ab下落0.3m的过程中R上产生的热量为0.2JD.杆ab下落0.3m的过程中通过R的电荷量为0.25C【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功能关系.【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由乙图读出金属杆进入磁场时加速度的大小,判断出加速度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推导出安培力与速度的关系式,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可求出磁感应强度.从开始下落到下落0.3m的过程中,杆的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由能量守恒列式可求出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由图看出,下落0.3m时,由q=即可求电荷量.【解析】:解:A、进入磁场后,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可知金属杆ab中电流的方向由a到b.由左手定则知,杆ab所受的安培力竖直向上.由乙图知,刚进入磁场时,金属杆ab的加速度大小a0=10m/s2,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BI0L﹣mg=ma0设杆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0,则有 I0==联立得:﹣mg=ma0代入数据,解得:B=2T,故A正确.B、通过a﹣h图象知h=0.3m,a=0,表明金属杆受到的重力与安培力平衡,有 mg=BIL=BL=,联立得:v===0.5m/s.即杆ab下落0.3m时金属杆的速度为0.5m/s.故B错误.C、从开始到下落0.3m的过程中,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mgh=Q+mv2代入数值有:Q=m(gh﹣v2)=0.1×(10×0.3﹣×0.52)J=0.2875J,故C错误.D、金属杆自由下落的高度 h==m=0.05m,ab下落0.3m的过程中,通过R的电荷量:q===C=0.25C.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关键要根据图象的信息读出加速度和杆的运动状态,熟练推导出安培力与速度的关系式,由牛顿第二定律、安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能量守恒等多个知识综合求解.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9.(6分)(2015•延安模拟)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P1 P2 P3 P4 P5 P6x0(cm) 2.04 4.06 6.06 8.05 10.08 12.01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n 10 20 30 40 50 60k(N/m)163 ① 56.0 43.6 33.8 28.8l/k(m/N)0.0061 ② 0.0179 0.0229 0.0296 0.034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81.7 ②0.0122 .(2)以n为横坐标,l/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l/k﹣n图象.(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在~之间都可以)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在~之间都可以)N/m.。
陕西吴起高级中学2015第二学期高一物理中期模拟题(2)
陕西吴起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命题人:赵筱岗第Ⅰ卷(48分)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漏选得2 分,错选得0 分)1.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不变D.物体加速度、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2.互成角度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直线运动B.一定是曲线运动C.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运动D.无法确定3.质点做曲线运动,它的轨迹如图所示,由A向C运动,关于它通过B点时的速度v的方向和加速度a的方向正确的是()4.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 m/s,它要横渡一条30 m宽的河,水流速度为4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只船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抵达正对岸B.这只船对地的速度一定是5 m/sC.过河时间可能是6 s D.过河时间可能是12 s5.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段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21mv 2B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21mv 2 C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gH +21Mv 2 D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MgH +21Mv 26.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 s 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初速度为10 m/sB .落地速度为20 m/sC .开始抛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15 mD .水平射程为20 m7.西班牙某小镇举行了西红柿狂欢节,其间若一名儿童站在自家的平房顶上,向距离他L 处的对面的竖直高墙上投掷西红柿,第一次水平抛出的速度是V 0,第二次水平抛出的速度是2V 0,则比较前后两次被抛出的西红柿在碰到墙时,有( ) A .运动时间之比是2∶1 B .下落的高度之比是2∶1 C .运动的加速度之比是1∶1D .西红柿的运动可分解为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8.12.关于向心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必须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才能做圆周运动B .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外力,它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C .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种力的分力D .向心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改变运动的快慢9.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放在水平旋转的圆盘上,三物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因数均为μ,A 的质量是2m ,B 和C 的质量均为m ,A 、B 离轴距离为R ,C 离轴2R ,若三物相对盘静止,则( )A .每个物体均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向心力四个力作用;B .A 和B 的向心加速度相同;C .B 和C 所受摩擦力相等;D .当圆台转速增大时,C 比B 先滑动,A 和B 同时滑动。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十一周周末作业缺答案
第十一周周末作业班级:姓名:家长签字:(一)、知识梳理一、功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的乘积.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3、公式:W=FScosα(α为F与s的夹角).说明:恒力做功大小只与F、s、α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4。
单位:焦耳(J) 1 J=1N·m。
5。
物理意义: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是能的转化的量度6。
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是有正负.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移方向.①当0≤a<90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②当α=90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③当900<α≤180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脚体克服这个力做功7. 多个力的总功求解①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外力,再根据w=F合scosα计算功.注意α应是合外力与位移s间的夹角.②分别求各个外力的功:W1=F1 scosα1,W2=F2scosα2……再求各个外力功的代数和.二、动能动能定理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表达式:3122.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表达式:E mvk注意:动能是状态量,只与运动物体的质量以及速率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是焦耳(J)。
2、动能定理注意:W为合外力做的功或外力做功的代数和,ΔE k是物体动能的增量;ΔE k为正值时,说明物体动能增加,ΔE k为负值时,说明物体动能减少.6。
应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明确各个力是否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3)明确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的动能.(二)、典型试题1、关于功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矢量,位移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B。
功有正、负之分,所以功也有方向性;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第13周周末作业 Word版缺答案
高一数学第13周周末作业班级姓名【知识清单】1、球、圆柱、圆锥、圆台分别是由旋转成的。
2、棱柱:两个面,其余各面都是,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柱3、棱锥:有一个面是,其余各面都是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锥4、棱台:用一个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叫作棱台。
5、斜二测画法规则:【典型习题】1、在下列立体图形中,有5个面的是( )A.四棱锥 B.五棱锥 C.四棱柱 D.五棱柱2、如图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B.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C.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此棱锥是六棱锥D.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4、如图,E,F,G,H是三棱柱对应边上的中点,过此四点作截面EFGH,则截面以下的几何体是( )A.棱柱 B.棱台 C.棱锥 D.五面体5、利用斜二测画法可以得到:①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②水平放置的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③水平放置的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④水平放置的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 C.③④ D.①②③④6、已知一条边在x轴上的正方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此平行四边形中有一边长为4,则原正方形的面积是 ( )A.16 B.64 C.16或64 D.以上都不对7、若用斜二测画法把一个高为10 cm的圆柱的底面画在x′O′y′平面上,则该圆柱的高应画成( )A.平行于z′轴且长度为10 cm B.平行于z′轴且长度为5 cmC.与z′轴成45°且长度为10 cm D.与z′轴成45°且长度为5 cm8、右图是ΔABC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ΔA’B’C’,其A’B’∥y’轴, B’C’∥x’轴,若ΔA’B’C’中A’B’=2 ,B’C’=3,则ΔABC的面积是 69、一条边在x轴上的正方形的面积是4,按斜二测画法所得的直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10、水平放置的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O,它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的坐标(2,2),则在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正方形的直观图中,顶点B’到x’轴的距离为11、下图是ΔABC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ΔA’B’C’,其中A’B’∥y’轴,B’C’∥x’轴,若ΔA’B’C’的面积是3,则ΔABC的面积是12、如图ΔA’B’C’是水平放置的ΔABC的直观图,则在ΔABC的三边及中线AD中,最长的线段是13、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图中水平放置的△OAB的直观图.14、将图中所给水平放置的直观图绘出原形.将选择题、填空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8、 6 911、 A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物理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物理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一、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为六根与水平面平行的导线的横截面示意图,导线分布在正六边形的六个角,导线所通电流方向已在图中标出。
已知每条导线在O 点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B ,则正六边形中心O 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A .大小为零B .大小02B ,方向沿x 轴负方向C .大小04B ,方向沿x 轴正方向D .大小04B ,方向沿y 轴正方向【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磁场的叠加原理,将最右面电流向里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与最左面电流向外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进行合成,则这两根导线的合磁感应强度为B 1;同理,将左上方电流向外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与右下方电流向里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进行合成,则这两根导线的合磁感应强度为B 2;将右上方电流向里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与左下方电流向外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进行合成,则这两根导线的合磁感应强度为B 3。
如图所示:根据磁场叠加原理可知12302B B B B ===由几何关系可知B 2与B 3的夹角为120°,故将B 2与B 3合成,则它们的合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2B 0,方向与B 1的方向相同,最后将其与B 1合成,可得正六边形中心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4 B0,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红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B.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C.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D.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让一个量发生变化,其它量不变,A错误;B.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的方法是建立模型法,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B错误C.将电流比做水流,这是类比法,C错误D.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即将电流的有无转化为灯泡是否发光,故是转化法,D正确。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周末作业1 Word版缺答案
第一周周末作业姓名班级家长签字请认真完成下列两篇阅读题解,并找出支持你选项的句子或段落。
The coyote( 丛林狼 ), that clever animal of wide-open spaces, has come to the nation's capital. In fact , coyotes have spread to every corner of the United States , changing their behaviors to fit new environments and causing researchers to deal with a troublesome new kind of creature: the city coyote.The coyote originally liv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tinent. One of its most obvious characters is its smartness, which has made the animal a notorious(臭名昭著的)pest. Hunters trapped, shot and poisoned more than a million coyotes in the 1900s. It's still one of America 's most-hunted animals. Yet the coyote has survived. How has the coyote shown this extraordinary ability? “I guess if you wanted to use one word, it'd be ‘plasticity', ” says Erie Gese, an expert at Utah State University . Coyotes can live alone, in pairs, or in large packs like wolves, hunt at night or during the day , occupy a small region or an area up to 40 square miles, and live on all sorts of food, from lizards(蜥蜴)and shoes, to ants and melons. Unbelievably people helped coyotes increase when they killed most of the wol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 The spreading of coyotes into city areas, though, is recent. They travel at night, crossing sidewalks and bridges, running along roads and ducking into culverts ( 钻入洞 )and underpasses . No one knows why coyotes are moving into cities, but experts explain that cleverer, more human-tolerant( 不怕人的 )coyotes are teaching urban survival skills to new generations.Occasionally, coyotes might attack human beings. There have been about 160 attacks on people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people have been consistently told not to feed coyotes or leave pet food unsecured. That , plus a large trapping program in the neighborhood, has cut down on the coyote population.1.The underlined word “plasticity” in Paragraph 2 refers to____________.A. the ability to fit the environmentB. notorious smartnessC. hunting abilityD. being human-tolerant2.The aim of the passage is to_____________.A. tell people how to fight against coyotesB. tell us why the coyote is the most hunted animalC. supply the reason why the coyote is a kind of notorious pestD. explain how the coyote has spread to and survived in cities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coyotes__________.A. originally lived in the west of the continentB. sleep during the day but look for food at nightC. are teaching survival skills to their younger generationsD. suffered a population decrease because people killed wolves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o cut down on the coyote population, people are advised to_______.A. leave pet food securedB. keep coyotes in small regionsC. force coyotes to live aloneD. avoid using trapping programsIn the fall of 1992, when Vicki was ten, she and her father, Jim, happened to notice an advertisement for a new flight school. Her father suggested to her that since she wanted to be an astronaut, she might want to take a flying lesson, just see if she liked it. She was excited.Vicki continued with her flying lessons. She was so brave and devoted that she impressed her teacher and soon passed ground school with straight—A's. She would have passed her pilot exam, too, if she had been old enough. Instead, she'll have to wait until she is 16 to get her pilot's license.Vicki made her first record-breaking flight in September 1993, at the age of 11. She flew a small plane across the Untied States, from Augusta to California . Although by law she had to have a licensed pilot at her side, he never touched the controls or helped her in any way. She was the youngest woman pilot to fly across the U.S. and the youngest pilot ever to fly across the U.S. from East to West. That direction is considered the most difficult flight because it means flying against the wind. And in fact on part of her flight she had to fight her way through strong headwinds. Because she was flying a small plane and FAA rules limited her to flying no morethan eight hours each day, the trip took several days with eight stops. Her parents followed along on commercial flights, meeting her at each stop.1. After Vicki and her father read the advertisement, _____.A. Jim advised her daughter to take a flying lessonB. Vicki asked her father to send her to the flight schoolC. she told her father she wanted to be an astronautD. Jim knew that her daughter was eager to attend the flight school2. In the flight school _____.A. Vicki admired her teacher very muchB. Vicki failed in the pilot's examC. Vicki got her pilot's licenseD. Vicki did well in her flying lessons3. What made Vicki's first record-breaking flight difficult?A. the strong windsB. her ageC. her planeD. her experience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A. The licensed pilot gave Vicki much help.B. Vicki flew no more than eight hours each day because of some limits.C. Vicki was looked after by her parents at each stop.D. Vicki had no pilot's license.5. Vicki was the youngest pilot _____.A. in history in AmericaB. to fly across the U.S. without any helpC. to fly across the U.S. from East to WestD. to break the first flight record in the world。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
高一物理第二周周末作业班级姓名家长签字1、运动和力的关系(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伽利略的观点: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或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重物、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四)实验步骤见习题(五)数据处理(1)计算法 (2)图像法.(六)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重物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只有如此,重物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放手.(4)作图像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典型习题1、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及受到的拉力的研究,能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B.通过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C.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D .先不改变小车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力,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1)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________.①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②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③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④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⑤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③④⑤D .②④⑤(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A .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B .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C .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D .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5、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
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陕西吴起高级中学-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
陕西吴起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物理质量检测题(考试时间:100分分数;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期中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共48分)1.对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一个分运动的时间B.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C.由两个分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合速度的大小D.合运动的位移等于两个分运动的位移的代数和2质点沿如图所示的轨迹从A点运动到B点,已知其速度逐渐减小,图中能正确表示质点在C点处受力的是()3翻滚过山车是大型游乐园里比较刺激的一种娱乐项目.如图所示,翻滚过山车(可看成质点)从高处冲下,过M点时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在圆形轨道内经过A、B、C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山车做匀速运动B.过山车做变速运动C.过山车受到的合力等于零D.过山车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方向相同4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其分运动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B.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C.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合运动的时间相等D.合运动的加速度一定比每一个分运动的加速度大5拖拉机耕地时一般比在道路上行驶时速度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节省燃料B.提高柴油机的功率C.提高传动机械的效率D.增大拖拉机的牵引力6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前进了s远,撤去力F后,物体又前进了s远后停止运动。
若物体的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为F/2B.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为FC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动能为Fs/2D .物体运动到位移的中点时的速度最大7.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α的斜面体上,现对斜面体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推力F ,使物体随斜面体一起沿水平面向左匀速移动x ,则在此匀速运动过程中斜面体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 .FxB .mgx cos αsin αC .mgx sin αD .08汽车通过拱桥颗顶点的速度为10 m /s 时,车对桥的压力为车重的34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
高一物理第六周周末作业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1,运动曲线
2,抛体运动
3,研究平抛运动
1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为b,宽为a,倾角为θ,一物块沿斜面
左上方顶点P水平射入,而从右下方顶点Q离开斜面,求入射初速度。
2: 如图所示,一条河岸平行的河流,宽度为L,各处水流速度均为v水,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为v船,现要坐船渡过这条河流。
(1)若以最短时间过河,渡河的时间是多少?渡河过程船发生的
位移是多少?
(2)若以最小位移过河,渡河的时间是多少?渡河过程船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3.如图所示,用船A拖着车B前进,若船匀速前进,速度为v A,当OA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时,则:
(1)车B运动的速度v B多大?
(2)车B是否做匀速运动?
4.如图所示,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离网3 m的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
(1)若击球点在3 m线的正上方高度为2.5 m处,问击球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够使得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
(2)若击球点在3 m线的正上方的高度小于某个值,无论水平击球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越界,试求这一高度。
陕西吴起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物理仿真模拟试题(2)(有答案)
陕西吴起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物理仿真模拟试题(2)命题人:赵筱岗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在空气阻力大小恒定的条件下,小球从空中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
以向下为正方向,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 =10m/s 2,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 mB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C .小球弹起到最大高度的时刻t 2=0.80 sD .空气阻力与重力的比值为1∶515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 相连接,连接物体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
则 ( )A .物体B 受到斜面体C 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 .斜面体C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 .斜面体C 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 .将细绳剪断,若B 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水平面对斜面体C 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16某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 ,已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则该卫星的周期为( ) A .g R π2 B .()g h R R h R ++π2 C .gRRhπ2D .ωπ2RA17轻杆的一端通过光滑的绞链固定在地面上的A 点,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最初杆处于水平地面上。
当杆在外力的作用下由水平位置缓慢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受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B .所受弹力一直减小C .所受合力不变D .所受弹力始终做正功18如图所示,AB 是一个接地的很大的薄金属板,其右侧P 点有一带电量为Q 的正点电荷,N 为金属板右侧表面上的一点,P 到金属板的垂直距离PN =d , M 为PN 连线的中点。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
第十周物理周末作业班级:姓名:家长签字: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A.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也一定在不断地改变B.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C.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在不断改变D.速度和加速度都可以不变2.关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正确说法是()A.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B.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3关于角速度和线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反比B.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正比C.线速度一定,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D.角速度一定,线速度与半径成反比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也一定是直线运动B.两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也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两个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也一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两个分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可能是匀加速曲线运动5.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5所示.图中oa和cd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ArrayA.t2~t4B.t1~t4C.t1~t5D.t2~t5图3-56.从距地面高为h处水平抛出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刚好等于h.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小球的速度大小为()A.2/32D.ghgh B.gh C gh7.甲、乙两球在同一时刻从同一高度,甲球水平抛出,乙球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球先落到地面B.落到地面时两球的速率一样大C.落到地面时两球的速度方向相同D.两球的加速度相同,且同时落到地面上8.消防队员手持水枪灭火,水枪跟水平面有一仰角.关于水枪射出水流的射高和射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大小相同时,仰角越大,射程也越大B.初速度大小相同时,仰角越大,射高越高C.仰角相同时,初速度越大,射高一定越大D.仰角相同时,初速度越大,射程不一定越大9、冰面对溜冰运动员的最大摩擦力为运动员重力的k倍,在水平冰面上沿半径为R的圆周滑行的运动员,若依靠摩擦力充当向心力,其安全速度为()10、火车转弯做圆周运动,如果外轨和内轨一样高,火车能匀速通过弯道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外轨的水平弹力,所以外轨容易磨损B.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内轨的水平弹力,所以内轨容易磨损C.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火车的重力,所以内外轨道均不磨损D.以上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11、.如图1所示,用细线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锥摆运动,关于小球受力,正确的是()A.受重力、拉力、向心力B.受重力、拉力C.受重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一圆筒绕其中心轴OO1匀速转动,筒内壁上紧挨着一个物体与筒一起运动相对筒无滑动,如图2所示,物体所受向心力是()A.物体的重力B.筒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C.筒壁对物体的弹力D.物体所受重力与弹力的合力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3、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它在1s内两次通过离地面30m高的一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该物体竖直上抛的初速度为m/s.14、A、B、C三个小球从同一竖直线的不同高度处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落在同一地点.已知初始位置的高度之比为h A:h B:h C=3:2:1,则这三个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之比v A:v B:v C=.1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2倍,周期减小到一半时,其向心力大小是原来的______倍,当质量不变,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大小增大到2倍时,其向心力大小是原来的______倍。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三周周末作业
高一物理第三周周末作业班级姓名家长签字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相同。
2.表达式:。
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参考系,即相对地面或做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相对于分子、原子)、 (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4.单位制(1)单位制:和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和,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千克(kg)、和 )。
(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5.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性质6.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关系(1)加速度与力有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随力的变化而变化。
(2)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
(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二者同向速度增大,反向则速度减小。
1.在国际单位制(简称SI)中,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单位有:m(米)、kg(千克)、s(秒)、A(安培)。
导出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 .m 2·kg·s -4·A -1B .m 2·kg·s -3·A -1C .m 2·kg·s -2·A -1D .m 2·kg·s -1·A -12.如图,两车都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质量都是M ,人的质量都是m ,甲图人推车、乙图人拉绳(绳与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的力都是F ,对于甲、乙两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 .甲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F MB .甲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F M +m C .乙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F M +m D .乙图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F M3 质量m =10 kg 的物体,在F = 40 N 的水平向左的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从静止开始运动。
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f = 30 N 。
吴起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吴起高中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物理试题(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题后相应的答题栏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0分)1、如图1所示,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A.曲线QB. 直线PC.曲线RD.无法确定2.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则这个实验()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一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二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3.如图所示一架飞机水平地匀速飞行,飞机上每隔1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地前四个铁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4.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 y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是如图所示中的哪一个(取竖直向下为正)()5.如图所示,小物体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物体的受力情况是()A.受重力、支持力B.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C.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汽车在倾斜的轨道上转弯如图所示,弯道的倾角为θ,半径为r,则汽车完全不靠摩擦力转弯的速率是(设转弯半径水平)()ABCD7.一辆满载的卡车在起伏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所示,由于轮胎过热,容易爆胎。
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是()A.A处B.B处C.C处D.D处8.如图所示,力F大小相等,A、B、C、D物体运动的位移s也相同,哪种情况F做功最小()9.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 kg的足球,使球由静止以10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飞出。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13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第13周双休日政治作业姓名:班级:完成等级:一、知识要点1、哲学的产生和任务分别是什么?2、什么是哲学?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4、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二、练习题(单选题和问答题)1.史蒂夫·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让我们的生活因现代科技而充满了更多的可能。
但乔布斯曾经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这样说,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B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和前提B.哲学能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指导C.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哲学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2.我国“一箭双星”方式发射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这体现了( B )。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取代具体科学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4.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上述材料说明(B )。
A.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D.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相同5.“一箭双星”方式发射技术是(B )。
A.社会科学B.具体科学C.哲学D.逻辑学6.材料一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他明确指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恒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
”材料二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答案(1)材料一说明自然科学研究受世界观的支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受哲学世界观的制约。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
第十二周 周末作业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一)、知识梳理一、功率1、功率的定义: 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它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2、单位:瓦(w ),千瓦(kw );3、标量4、公式:P =W /t =Fv①P =W /t 所求的是这段时间内平均功率.②P =Fv 当v 为平均值时为平均功率,当v 为即时值时为即时功率.③P =Fv 应用时,F 、v 必须同向,否则应分解F 或v ,使二者同向.这里的P=Fv 实际上是P=Fvcos θ、θ为F 、v 夹角.④我们处理问题时必须清楚是哪一个力的功率,如一个机械的功率为P ,这里指的是牵引力的功率,不可认为是机械所受合外力的功率.5、发动机铭牌上的功率,是额定功率,也就是说该机正常运行时的最大输出功率,该机工作时输出功率要小于或等于此值.二、动能 动能定理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表达式:3122.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表达式:E mv k2、动能定理注意:W 为合外力做的功或外力做功的代数和,ΔE k 是物体动能的增量;ΔE k 为正值时,说明物体动能增加,ΔE k 为负值时,说明物体动能减少。
6. 应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明确各个力是否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3)明确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的动能。
(二)、典型试题1、对公式P=Fv 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一定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B 、P 一定是合力的功率;C、此公式中F和v可以成任一夹角;D、此公式中F和v必须同方向;2、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对物体做功越多,则力做功的功率越大B.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从公式P=Fv可知,汽车的牵引力一定跟汽车行驶的速率成反比D.由公式P=W/t可知,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其功率越大3、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据 P=W/t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B.据 P=Fv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C.据 P=W/t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D.根据 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周末作业13 Word版缺答案
高一第13周英语周末作业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Ⅰ.单项选择1.—Look,mum. I've got my College Graduation Certificate!—Oh,__________!A.congratulation B.congratulations C. celebration D.greetings 2.Mr. Brown stood at the door,____ newcomers with a large smile and a pat on the arm.A.welcome B. welcomed C.to welcome D.welcoming 3.________ we've set our mind on the goal,we must go through with the task. A.As long as B.Even if C.Now that D.If only4.If I have any further news,you will be the first person ________.A.knew B.known C.knowing D.to know5.—How many teachers are there __________ in your school?—Sixty-five.A.at all B.in total C.in the end D.at last6.The British boy said he was __________ Chinese here in China.A.delighted studying B.delighted to studyC.delight studying D.delighting to study7.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and __________,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important in the world.A.economy B.economic C.economical D.economically8.As soon as we went __________ the ship,it left port.A.aboard B.to aboard C.abroad D.board9.He was punished for giving false __________ at the court.A.insurance B.expense C.evidence D.diligence10.I heard that someone took photos of UFOs in Xinjiang these days.—__________It's impossible.A.OK. B.I couldn't agree more.C.It's a crazy idea. D.I don't believe a word of it!11.I had just got up and was about to cook my breakfast,________the telephone rang loudly,but it hung up________I could answer it.A.while;when B.when;asC.as;after D.when;beforeⅡ.短文改错Last Friday,my class took part in a meaningfully and challenging course—Outward Bound(拓展训练).Early in a morning,we get to an Outward Bound centre on our school bus. Upon arrival,we divided into several groups and our coach introduced the course for us. Shortly afterwards,we got involved in various activity. One of them was jumping across a broken bridge. I was afraid at first,and with the encouragement of the coach,I finally made it. What had impressed me most was climbing over a wall to “escape”.We helped one another and all of us managed to “survive”.Before we left the centre,we had a photo taking to record the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that gave us a good chance to build up courage and improve our sense of teamwork.。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七周周末作业 Word版缺答案
高一物理第七周周末作业班级姓名家长签字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1.飞行时间t=2hg,取决于下落高度h,与初速度v0无关.2.水平射程x=v0t=v02hg,由平抛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共同决定.3.速度变化Δv=Δv y=gΔt,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变化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4.两个推论(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位置(x,y)的瞬时速度反向延长线与x轴交点A的横坐标为x2,如图.(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位置速度偏向角α与位移偏向角θ的关系为tan α=2tan θ.1. 一个物体以v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落地速度为v,则物体的飞行时间为()A.B.C.D.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必定变化B.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C.只有曲线运动,才可以对运动进行分解D.匀速圆周运动属于加速度变化的曲线运动3. 以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当其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速度大小是10m/s B.小球运动时间是2sC.小球速度大小是20m/s D.小球运动时间是1s4. 一小球从某高处以初速度为被水平抛出,落地时与水平地面夹角为45°,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A.B.C.D.5. 如图,汽车向在开动,系在车后缘的绳子绕过定滑轮拉着重物M上升,当汽车向左匀速运动时,重物M将()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 D.无法确定6. 斜上抛的物体经过最高点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速度是零B.加速度是零C.速度最小D.加速度最大7. 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3s末落回到抛出点,则小球经s上升至最高点,小球在第二秒内的位移是m( g=10m/s2,不计空气阻力)8. 如图实线为某质点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AB、BC间水平距离△s1=△s2=0.4m,高度差△h1=0.25m,△h2=0.35m.求:(1)抛出初速度v0为(2)由抛出点到A点的时间为(g=10m/s2)9. 从5m高的地方以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求:(1)物体落地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落地时物体位移大小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周周末作业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
(一)、知识梳理
㈠、重力势能:
⑴、定义:。
⑵、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⑶、重力势能与物体的___和__有关。
⑷、重力势能单位:_______________,符号。
⑸、重力势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_____量。
㈡、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⑴、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而物体的高度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我们把这个水平面叫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位于参考平面内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为____。
参考平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就不同。
由此可知,重力势能具有_________。
⑵、重力势能有正负之分: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为______,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物体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_,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
⑶、虽然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__________,但物体在两点间重力势的增量(ΔEp)却与参考平面(也叫做零势能面)的选择_______关。
⑷、重力势能的系统性:重力势能是__这个系统共有的。
第 1 页
㈢、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⑴、关系式:W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重力做______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将_________,
重力势能减少的数量等于;物体由低处向高处运动,重力做_____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将____________,重力势能增加的数量等于 __。
㈣、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只跟物体的和的有关,而跟物体经过的无关。
㈤、引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⑴、势能(即位能):由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物体间共有,由相对位置决定。
⑵、引力势能:由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的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二)、典型试题
1、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
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C.高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A.重力做功不为零,重力势能一定变化
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C.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D.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
3、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为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为零势能的参考平面,则小球落在该处的重力势能
()
A.mgh
B.-mgh
C.mg(H+h)
D.mg(H-h)
4、用绳子吊起质量为M的物体,当物体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H的高度时,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A.MgH
B.MgH+Mga
C.M(g-a)
D.Mga
5、起重机以g/4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h高度,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空气阻力不计)
6、物体m沿不同路径从A滑到B,如图所示,重力所做的功为()
A.沿路径I 重力做功大
B.沿路径II 重力做功大
C.沿路径I 和II重力做功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