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2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bb6284af1ffc4fff47ac77.png)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试题D.“该死的,”司机大声地回答:“你们已经解除灯头管制了吗?”4.下面几句话的横线上应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机构改革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规律,是一股不可________的历史潮流。
②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当务之急是_______现有人才的作用。
③首次登台讲演,心情极其紧张,以致连第一句话该讲什么都忘了,更无心讲什么______了。
④这个历来好逞强的家伙,终于被从不张扬的李华_______了。
A.遏制调动风度治服B.遏止调动气度制服C.遏制发挥气度治服D.遏止发挥风度制服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诤友”之间,无论见地如何,都能披肝沥胆、以诚相见。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D.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7.在下列句子画横线处,填写语义、句式均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或短语。
逆境,让强者走上通天大路,___________;顺境,使智者感叹千虑一失,使愚者满足千虑一得:___________,是智者的资本,是愚者的麻醉剂。
8.把石灰拟人化,造两个句子,分别表现褒、贬的感情色彩。
①褒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本阅读(一)《锦瑟》9.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10.分析《锦瑟》第二联所用典故。
11.诗歌中的意象有那些?他们有什么寓意?(二)《无题》12.这首诗诗眼是那个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的?13.分析颔联两个比喻的好处。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3b35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f.png)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及时地完成课后练习是检测高中语文学习成果的方法,那么在学完《李商隐诗两首》这一课后有哪些相关的同步练习呢?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1)无端(2)华年(3)生烟(4)可待(5)徒闻(6)惘然(7)宵柝(8)四纪答:2.下面《马嵬坡》是李商隐同时代诗人郑畋的诗作,请将其与李诗《马嵬二首》比较,说说二者在立意上有什么不同?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释:①玄宗回马:指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从四川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杨贵妃墓。
②云雨难忘:指唐玄宗对被赐死的杨贵妃未能忘怀。
③日月新:指安史之乱被平定,山河重光。
④景阳宫井:指陈后主,在隋兵打进金陵时,他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俘虏。
答:3.有人把《锦瑟》看作是李商隐悼念亡妻的诗。
请你想一想,如果是说成立,则这首诗当作怎样解读?答:4.根据指定的要求默写诗句:(1)《蜀道难》中运用了神话传说的诗句有:。
(2)《杜诗三首》中描写秋景的名句有:。
(3)《琵琶行》中最感动人的诗句有:。
(4)《锦瑟》中描写“华年”“惘然情”的诗句是:。
5.下面是李商隐《马嵬》(其一),请你对照注解赏读后,为其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
冀马燕犀(1)动地来,自埋红粉(2)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3,玉辇(4)何由过马嵬(5)。
注释:(1)冀马燕犀:代指安禄山叛军。
冀、燕是幽州,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以范阳(治所幽州,今北京西南)三镇节度使起兵反唐。
(2)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代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
(3)倾国:使国家倾倒、颠覆。
(4)玉辇(nián):古代帝王的乘舆。
(5)过马嵬:指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从四川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杨贵妃墓。
答案:6.下面是李商隐《隋宫》诗,请你认真赏读后答题。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c3bd2af90f76c661371aea.png)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07课时李商隐诗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马嵬.(wéi)惘.然(wǎnɡ)宵柝.(chè)B.弦.柱(xuán)驿.馆(yì)眉睫.(jié)C.栩栩.(xǔ)金钗.(chāi)痴.心(chī)D.自缢.(shì)厮.守(sī)哗.变(huá)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B.此日六军同驻马..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C。
不及卢家有莫愁..莫愁:不要愁苦D。
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3.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a8fdc84b73f242326c5fb3.png)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一、语基落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锦瑟.(sè)华.年(huá)琴弦.(xuán) 惘.然(wǎng)B.杜鹃.(juān) 沧.海(cāng)马嵬.(wěi) 徒.闻(tú)C.宵柝.(tuò) 占卜.(bǔ)四纪.(jì) 虎旅.(lǚ)D.晓筹.(chóu) 驻.马(zhù)卢.家(lú) 蘧.然(jù)思绪解析A项,〝弦〞应读〝xián〞;B项,〝嵬〞应读〝wéi〞;D项,〝蘧〞应读〝qú〞。
答案C2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思绪解析A项,名词,因由,缘故/名词,止境,边沿。
B项,都是动词,比得上。
C项,动词,完毕/副词,不要。
D项,副词,难道,哪能/副词,大约。
答案B3以下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共同的艺术作风,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流畅。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划一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挖苦诗,矛头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思绪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答案A4将以下名句补写完整。
(1),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2),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5)桐花万里丹山路,。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2.7李商隐诗两首(人教新课标必修3).doc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2.7李商隐诗两首(人教新课标必修3).doc](https://img.taocdn.com/s3/m/857b5d20a76e58fafab003c4.png)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2.7李商隐诗两首(人教新课标必修3)7*李商隐诗两首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搪塞./塞.车拾.遗/拾.阶而上箪食.壶浆/归心似.箭B.疮.疤/创.伤恫吓./荷.枪实弹蒙.头转向/蒙.头盖脸C.弦.乐/船舷.滂.沱/庞.然大物含英咀.华/踽.踽独行D.熨.帖/意蕴.栖.居/栖.栖遑遑椎.心泣血/脊椎.动物答案:D解析:A项,分别读sè/sāi,shí/shè,sì;B项,分别读chuāng,hè,mēng/méng;C项,分别读xián,pāng/páng,jǔ;D项,分别读yù/yùn, qī/xī,chuí/zhuī。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答案:B解析:A项,“端”,①名词,缘故;②名词,尽头,边际。
B项,“及”都是动词,比得上。
C 项,“休”,①动词,完结;②副词,不要。
D项,“可”,①副词,难道,哪能;②副词,大约。
3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①。
月榭故香因雨发,②。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答案:A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角度考虑。
只有A项最为恰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语文2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文2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ea5d02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a.png)
语文2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1~3题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清·袁枚《马嵬》)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鸣报晓筹此时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唐·李商隐《马嵬》)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C.①③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均为古体诗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B.立意上,白诗D.这首词从语气上看,是当时作者被罢官家居时所写全篇基调,是用任情适性、满洒豁达的笔触,婉转表达其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水调歌头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外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光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问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此去,无泪与群倾 6.对这首词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汝”是古代平辈之间不分彼此,表示亲昵的称呼,“恩怨尔汝”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切切私语,谈爱说恨 B.“一鼓”句运用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典故,表现勇士们跃马驰骋不可阻挡的气势,其中“填然”形容勇士们冲锋时的马蹄声 C.“青冥”指天空,“飞絮搅青冥”描写声响的缥缈悠远 D.“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表示八尺,“一落百寻轻”形容乐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7.以这首诗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描写乐声的佳作,是作者应欧阳修之请,对韩愈描写音乐的名篇《听颖师弹琴》作“隐括”后创作的B.作者巧于取譬,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冲锋、暮云飞絮飘荡、百鸟合鸣、攀高步险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乐声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C.乐声由起始的低抑幽怨,一变为雄壮高昂,再变为幽远缥缈,三变为和谐宛转,四变为冷涩艰险,使作者借助语言把乐师的高超技巧逼真地再现,使读者有如闻其声之感D.末句“无泪与群倾”是说作者因欣赏时感动得连连位下,以致再无泪水可以倾洒,反映了成功的演奏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1.A2.C3.C4.B5.C6.C7.B 巧学精练二1.对下面三首绝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A.三首诗体裁相同,题材也相同,但诗人对历史人物,项羽,历史事件乌江自刎的评价各异B.杜牧这首咏史诗不落窠臼,认为“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如果能“包羞忍耻”,采纳江东人士的忠言,重返江东,卷土重来,还是大有可为的诗中表达惋惜、批判之意 C.王安石认为“百战”虽“哀”,败势是难回,但江东子弟愿意与楚霸王同心,再整旗鼓,同挽残局诗中充满了对项羽的责怪、不满之意 D.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李清照诗中“不肯过江东”就是这种看法的体现李诗把项羽赞为“人杰”、“鬼雄”,认为项羽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完成2~3题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滁州”指安徽省滁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环滁皆山也”,这里的“滁”即滁州 B.“独怜”句中的“怜”是可惜、可怜的意思,“涧边”就是河边、水边的意思C.“上有”句中的“深”,有树木茂盛、枝叶繁茂之意,写出了画意般的深邃 D.“野渡”句中的“野渡”说的是野外的渡口渡口在古代又称“津”,成语“无人问津”之“津”即是此意3.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B.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⑦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⑧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⑨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⑩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注]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两人均为李白好友陈王:陈思王曹植平乐:道观(guàn)名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4.对①②两句分析不当的一项A.①句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挽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之势B.②句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C.①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正面衬托:用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D.①②两句作为诗歌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5.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诗歌多采用夸张手法,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达一种豪迈的诗情,但给人一种空洞浮夸感B.全篇大起大落,诗情亦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 C.这首诗是李白咏酒诗的代表,尽展诗人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 D.作者“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借酒兴诗情,抒发了对世态的愤懑不平之情,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参考答案:1.C2.B(怜,可爱) 3.D(无拟人手法)4.C(反衬) 5.A(无空洞浮夸感,因为有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巧学精练三1.对下面两首“咏秋”的七绝,分析有错的一项是()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行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A.两首诗都跳出了同类作品悲秋的窠臼,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 B.两首诗都押平声韵,都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乏清新之词 C.刘诗是身处逆境而志不灭的深情礼赞,给人以哲理启迪,徐诗是怡然而忘俗的田园短歌,给人以心灵的慰藉D.刘诗用虚实结合写法,由虚入实,对比鲜明;徐诗用静动映衬写法,寓动于静,言近旨远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②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说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了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括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①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3.①B;②C。
高中语文 2.7《李商隐诗二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2.7《李商隐诗二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092715ad0d233d4b14e69dc.png)
高中语文 2.7《李商隐诗二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杜鹃(子规)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华年(青春年华)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可待(可以)剖析:A项中杜鹃(一种鸟,啼声哀凄); B项中可待(难道、哪能); C 项中莫愁(古时洛阳女子)答案:D2.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剖析:D项中尾联“此情”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答案:D3.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剖析:A项中此句义为:无法预测在来生李、杨是否能团聚,这一生他们的爱情肯定完结了。
休:完,结束。
答案:A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2单元 第8课《李商隐诗两首》2(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2单元 第8课《李商隐诗两首》2(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4fe131cbcd126fff7050baa.png)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宵柝.(tuò) 惘.然(wǎng)省.亲(shěng)夜雪初霁.(jì)B.谙.熟(ān)锦瑟.(sè)琵琶.(pɑ)力能扛.鼎(káng)C.怆.然(chuàng)马嵬.(wéi)晌.午(shǎng)拾.级而上(shè)D.堆砌.(qì)管弦.(xián)蹊跷.(qiào)蓦.然回首(mò)[答案]C(A省“xǐng”;B扛“gāng”;D跷“qiɑ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船舷无端冥玩不灵无以复加B.沧海怅惘共商国是牝鸡司晨C.渲泄九州源远流长一筹莫展D.渡假杜鹃文过饰非原气大伤[答案]B(A玩—顽;C渲—宣;D渡—度,原—元)3.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46岁死于郑州。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
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答案]D(并不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为玄宗辩护。
相反这首诗讽刺了玄宗因荒淫误国最终不能使自己的爱情长久)4.补写下列诗句。
(1)锦瑟无端五十弦, 。
(李商隐《锦瑟》)(2)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3)海外徒闻更九州, 。
(李商隐《马嵬<其二>》)(4)此日六军同驻马, 。
(李商隐《马嵬<其二>》)[答案](1)一弦一柱思华年(2)此情可待成追忆(3)他生未卜此生休(4)当时七夕笑牵牛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中语文课课通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课课通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8f4751b5f0e7cd1842536f4.png)
7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1.李商隐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诗与__________齐名,有“小李杜”之称,与__________并称,也有“温李”之称。
其诗多抒发时代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情,构思缜密,词采缤纷,意境深远,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最为出色。
解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豀生,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与温庭筠并称,有“温李”之称。
答案:义山玉谿生杜牧温庭筠2.填空。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该题重在考查我们对李诗名句的积累、背默。
答案:(1)心有灵犀一点通(2)春蚕到死丝方尽3.请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锦瑟无端五十弦()(2)望帝春心托杜鹃()(3)只是当时已惘然()(4)空闻虎旅传宵柝()(5)无复鸡人报晓筹()(6)如何四纪为天子()解析:读懂诗意是欣赏诗歌的重要一步。
欣赏诗歌切忌在不懂诗意的情况下架空分析。
参考答案:(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3)迷惘,茫然。
(4)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5)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6)古代以木星绕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4.《锦瑟》诗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典。
请根据注释或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本诗用了哪些典故。
解析:《锦瑟》诗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典太多。
只有明白了典故的含义,才能进一步解读诗歌。
参考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庄周与?”李商隐用这典故,可以有多重意思。
一是人生如梦的失落感。
二是消解人生之执著:既然梦为蝴蝶栩栩然,梦醒则蘧蘧然;如果人生果如一梦,则这人生之梦醒来后,人生之执著还不是和梦中之蝴蝶栩栩然一样滑稽吗!三是梦为蝴蝶时也确实栩栩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2.7李商隐诗两首新50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2.7李商隐诗两首新506](https://img.taocdn.com/s3/m/894f1a36336c1eb91a375db4.png)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1~3题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清·袁枚《马嵬》)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鸣报晓筹此时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唐·李商隐《马嵬》)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②③诗为近体诗B.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C.①③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D.①②③均为古体诗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B.立意上,白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唐玄宗迷色误国C.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二人的生死别离和民间的疾苦离情一样值得人们同情D.李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3.对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袁诗“银河”用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B.“莫愁”多指美女,李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之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C.李诗和袁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4~5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4.选出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玉瀣:美酒名瀣xièB.黄庭:山名C.元知:开始知道,才知道D.等闲:平常,不在意5.选出对语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两句,说明作者在夕阳斜照、苍烟摇曳的自然环境中,努力排除尘事的纷扰,表达了对当时昏暗朝廷、恶浊社会的厌弃和否定B.“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几句,隐寓着在现实生活里不愿如此而又不得不如此的慨叹C.“老却英雄似等闲”一句,表达了作者年已垂暮,壮心不己的英雄豪气说明作者不把奸臣的阴险放在眼里,表现了鄙视邪恶的大将风范D.这首词从语气上看,是当时作者被罢官家居时所写全篇基调,是用任情适性、满洒豁达的笔触,婉转表达其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水调歌头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外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光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问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此去,无泪与群倾6.对这首词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汝”是古代平辈之间不分彼此,表示亲昵的称呼,“恩怨尔汝”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切切私语,谈爱说恨B.“一鼓”句运用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典故,表现勇士们跃马驰骋不可阻挡的气势,其中“填然”形容勇士们冲锋时的马蹄声C.“青冥”指天空,“飞絮搅青冥”描写声响的缥缈悠远D.“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表示八尺,“一落百寻轻”形容乐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7.以这首诗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描写乐声的佳作,是作者应欧阳修之请,对韩愈描写音乐的名篇《听颖师弹琴》作“隐括”后创作的B.作者巧于取譬,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冲锋、暮云飞絮飘荡、百鸟合鸣、攀高步险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乐声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C.乐声由起始的低抑幽怨,一变为雄壮高昂,再变为幽远缥缈,三变为和谐宛转,四变为冷涩艰险,使作者借助语言把乐师的高超技巧逼真地再现,使读者有如闻其声之感D.末句“无泪与群倾”是说作者因欣赏时感动得连连位下,以致再无泪水可以倾洒,反映了成功的演奏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1.A 2.C 3.C4.B5.C 6.C 7.B李商隐诗两首巧学精练二1.对下面三首绝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A.三首诗体裁相同,题材也相同,但诗人对历史人物——项羽,历史事件乌江自刎的评价各异B.杜牧这首咏史诗不落窠臼,认为“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如果能“包羞忍耻”,采纳江东人士的忠言,重返江东,卷土重来,还是大有可为的诗中表达惋惜、批判之意C.王安石认为“百战”虽“哀”,败势是难回,但江东子弟愿意与楚霸王同心,再整旗鼓,同挽残局诗中充满了对项羽的责怪、不满之意D.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李清照诗中“不肯过江东”就是这种看法的体现李诗把项羽赞为“人杰”、“鬼雄”,认为项羽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完成2~3题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2.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滁州”指安徽省滁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环滁皆山也”,这里的“滁”即滁州B.“独怜”句中的“怜”是可惜、可怜的意思,“涧边”就是河边、水边的意思C.“上有”句中的“深”,有树木茂盛、枝叶繁茂之意,写出了画意般的深邃D.“野渡”句中的“野渡”说的是野外的渡口渡口在古代又称“津”,成语“无人问津”之“津”即是此意3.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画面的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然后完成4~5题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④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⑤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⑦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⑧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⑨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⑩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注]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两人均为李白好友陈王:陈思王曹植平乐:道观(guàn)名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4.对①②两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A.①句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挽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之势B.②句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C.①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正面衬托:用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D.①②两句作为诗歌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5.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诗歌多采用夸张手法,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达一种豪迈的诗情,但给人一种空洞浮夸感B.全篇大起大落,诗情亦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C.这首诗是李白咏酒诗的代表,尽展诗人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D.作者“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借酒兴诗情,抒发了对世态的愤懑不平之情,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参考答案:1.C2.B(怜,可爱)3.D(无拟人手法)4.C(反衬)5.A(无空洞浮夸感,因为有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李商隐诗两首巧学精练三1.对下面两首“咏秋”的七绝,分析有错的一项是()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行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A.两首诗都跳出了同类作品悲秋的窠臼,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B.两首诗都押平声韵,都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乏清新之词C.刘诗是身处逆境而志不灭的深情礼赞,给人以哲理启迪,徐诗是怡然而忘俗的田园短歌,给人以心灵的慰藉D.刘诗用虚实结合写法,由虚入实,对比鲜明;徐诗用静动映衬写法,寓动于静,言近旨远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②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①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说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了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括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①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参考答案:1.B本题分析正确的选项A、C、D,是分别从风格、意境、写法对两首诗作出的解说B项错在哪里呢?B项说“都用了夸张和比喻”,其实,刘诗前两句是在与悲秋者的对比中,直抒胸臆;第三句是“景语”,写冲破秋日萧杀氛围的“鹤”,借“鹤”的排云直上,矫健凌厉,点染自己所赞颂的秋气末句点题,“诗情”即志气,人若有志,便能奋发,而不会于秋日感到“寂寥”全诗蕴涵哲理,情景交融,无比喻“便引诗情到碧霄”,可视为夸张徐诗中的比喻、夸张比较明显2.①D;②C本题是一树两题型所选元曲系元代蒙古族散曲家阿鲁威的《蟾宫曲·咏史》第①题是检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末句虽系总括,但并未“指明”三国英雄,“西蜀”借指刘备,“江东”借指孙权,诗中末句并未提到曹操,所以D项判断有误第②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业绩掌握情况和对主旨、写法的分析能力从全曲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上看,全曲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慕,有描绘而无“比较”,所以C项分析不当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往往是多角度地进行此类鉴赏题看上去报有难度,但是可以从已知选项中去帮助我们理解因为此类题往往总是要我们选出“错误的”或“不恰当的”项,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三个正确项中去相互获得启发,进行多侧面的理解3.①B;②C第①题中的选项,我们仔细注意一下,就可以看到一些词语的解说是很熟知的,如“题”、“推敲”、“不负言”等,而B项中“少邻并”的解释也一看便知是望文生义“少邻并”“少shǎo”即少有邻居在一起,突出“幽居”,体现出李凝与世俗不融的性格第②题,解答时除了调动已经学过的知识,还要进行缜密细致的思考如选项B中“鸟鸣山更幽”在高中语文第二册《故都的秋》的“思考与练习”中就有,用来让大家体会《故都的秋》中“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表现“秋的幽静”的反衬效果再看原诗,首联写出了李凝幽居周围的环境,中间两联叙事写景,尾联点出了诗人心中的情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C项却悄悄置换成“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许多同学因粗心而对此浑然不知,所以答错了题由此可见,古诗鉴赏须养成反复诵读的习惯,临场做题时,反复阅读原作,领会原作内容,这样才有把握答好鉴赏题。
最新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最新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3b35bdb4daa58da0114aaf.png)
【练】人教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琴弦.(xuán)宵柝.(tuò)未卜.(bǔ)B.晓.梦(xiǎo)惘.然(mǎnɡ) 虎旅.(lǚ)C.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D.沧.海(cānɡ) 锦.瑟(jǐn) 贵妃.(fǐ)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弦一柱思华年....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卢家有莫愁..托杜鹃D.不及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千载谁堪伯仲..周遭在..间B.山围故国C.沧海..可到家..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
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2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2](https://img.taocdn.com/s3/m/98d21a8276a20029bd642da6.png)
李商隐诗两首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 无端.( ) 弦.( )柱惘.( )然马嵬.( ) 未卜.( )宵柝.( ) 晓筹.( ) 驻.( )马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 )杜鹃⑵cāng( )海月明珠有泪⑶只就是当时已wǎng( )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 )柝⑸如何四jì( )为天子3、填空。
⑴李商隐,字 ,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她与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就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她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⑵《锦瑟》第一联采用了的手法。
以锦瑟的五十根弦, 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
其中“”三字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就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诗人的内容。
诗人借用了两个古老典故来传达这份感情。
“”,说的就是迷惘之情;“”,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4、您就是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与情感的?答:5、《马嵬(其二)》一诗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答:6、如何《马嵬(其二)》一诗的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答: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就是( )A、锦瑟.(sè) 琴弦.(xuán) 惘.(wǎng)然B、马嵬.(wěi) 萝卜.(bǔ) 疏浚.(jùn)C、宵柝.(tuò) 绮.丽(qǐ) 四纪.(jì)D、晓筹.(chóu) 隔阂.(hái) 驻.(zhù)马8、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就是( )A、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沧海苍劲沧海桑田沧茫大地,谁主沉浮C、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D、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就是( )A、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周朝末年国君的称号。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4aa9fd6f1aff00bed51e7b.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37李商隐诗两首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鉴赏: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
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
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
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颔联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
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
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
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
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梗到处漂流。
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
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
“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
(限时1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琴弦.船舷.玄.奘炫.耀B.蝴蝶.通牒.碟.片堞.墙C.沧.海苍.茫粮仓.怆.然D.晓筹.田畴.踌.躇祷.告解析:A项,xián,xián,xuán,xuàn;B项,全都读dié;C项,cāng,cāng,cāng,chuàng;D项,chóu,chóu,chóu,dǎ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两首 巧学精练二
1.对下面三首绝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A.三首诗体裁相同,题材也相同,但诗人对历史人物——项羽,历史事件---乌江自刎的评价各异。
B.杜牧这首咏史诗不落窠臼,认为“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如果能“包羞忍耻”,采纳江东人士的忠言,重返江东,卷土重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诗中表达惋惜、批判之意。
C.王安石认为“百战”虽“哀”,败势是难回,但江东子弟愿意与楚霸王同心,再整旗鼓,同挽残局。
诗中充满了对项羽的责怪、不满之意。
D.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李清照诗中“不肯过江东”就是这种看法的体现。
李诗把项羽赞为“人杰”、“鬼雄”,认为项羽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
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完成2~3题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滁州”指安徽省滁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环滁皆山也”,这里的“滁”即滁州。
B.“独怜”句中的“怜”是可惜、可怜的意思,“涧边”就是河边、水边的意思。
C.“上有”句中的“深”,有树木茂盛、枝叶繁茂之意,写出了画意般的深邃。
D.“野渡”句中的“野渡”说的是野外的渡口。
渡口在古代又称“津”,成语“无人问津”之“津”即是此意。
3.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
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画面的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
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
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然后完成4~5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⑤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⑦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⑧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⑩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
⑾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
两人均为李白好友。
陈王:陈思王曹植。
平乐:道观(guàn)名。
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
4.对①②两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①句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挽。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之势。
B.②句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
C.①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正面衬托:用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D.①②两句作为诗歌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5.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诗歌多采用夸张手法,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达一种豪迈的诗情,但给人一种空洞浮夸感。
B.全篇大起大落,诗情亦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
C.这首诗是李白咏酒诗的代表,尽展诗人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
D.作者“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借酒兴诗情,抒发了对世态的愤懑不平之情,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C 2.B(怜,可爱) 3.D(无拟人手法。
) 4.C(反衬)
5.A(无空洞浮夸感,因为有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