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2012学年步步高同步类系列 专题一 科学之光(课时作业)景泰蓝的制作(苏教版))
2012步步高大二轮 高三选择题专题一
第 2 题 对运动学图象问题的考查 海南·8)一物体 例 3 (多选)(2011·海南 一物体 海南 开始做直线运动, 自 t=0 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 = 度图线如图 所示. 度图线如图 2 所示.下列选项正 确的是 ( )
图2
A.在 0~6 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 30 m . ~ B.在 0~6 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40 m . ~ C.在 0~4 s,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7.5 m/s . ~ , D.在 5~6 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 ~
由于是变速运动, 解析 由于是变速运动,所以 h-t 图象不是直线,A - 图象不是直线, 由于空气阻力随速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打开伞后, 错;由于空气阻力随速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打开伞后, 速度变化会减慢, 所以 B 错. 打开伞后, F 速度变化会减慢, 打开伞后, 合=Ff-mg, , 减小, 减小, 变化不是直线, 随 Ff 减小,F 合减小,C 对;由于 h 变化不是直线,所 也不应是直线, 以 Ep 也不应是直线,D 错.
答案
C
【解题方法技巧 2】比较排除法 】 个题目,具有相同之处, 对于以上 3 个题目,具有相同之处,那就是都有几个不同的运 动过程,都是以图象的方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动过程,都是以图象的方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对于此类 特点的题目我们可以逐个过程分析,采用“比较排除法”来分析. 特点的题目我们可以逐个过程分析,采用“比较排除法”来分析. 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 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 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 答案.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答案.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 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 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 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 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 者都正确. 者都正确. 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要排除正确的选项. 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要排除正确的选项.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专题一 科学之光(专题检测) .doc
专题检测专题一科学之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裸露./露.宿叶脉./脉.脉含情症.结/对症.下药B.镌.刻/隽.永氛.围/恰如其分.绿茵./封妻荫.子C.隐藏./藏.蓝枕藉./狼藉.一片果蒂./结缔.组织D.阐.明/禅.让淹.没/湮.没无闻老趼./胼.手胝足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各地要大力推进公共租赀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制度,努力使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B.各地借名人之名举办的节庆活动、祭祀庆典,以及建设的文化圆区、文化广场等数不胜数,各地纷纷加入“名人故里争夺战”,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C.印尼位于几个板块交界处,周围火山环绕。
近期的火山爆发和由强震引发的海哮,显示了印尼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
D.在诞生世界上第一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深圳市,读书已经成为新风尚,人们在这座以淘金而闻名的城市里感受到了书香的浓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
B.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雅俗共赏,广受观众喜爱。
C.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工作开展得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快人心....,在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中,交出满意答卷的有百余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鉴于盗墓活动猖獗,西安市临潼区政府成立了专案组破案,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因无足够定罪级别的赃物都声称没有盗窃文物。
B.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遵守规则,认真做好服务收费的管理工作,深入论证收费项目的可行性和收费标准的合理性。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 课时作业 对点精练六 探究文本意蕴
对点精练六探究文本意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总是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指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可惜,往往很晚才懂.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选自《散文》)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B.这么多年“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C.“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构,完全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D.文中写到灯火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 答案 C解析A项“没有给‘我们’留下”“精神财富”错.B项“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错,应该是“勤劳”.D项“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错,应该“主要是为了突出当时一家人生活的温馨”.2.日本友人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任劳任怨(勤劳);②温厚乐观;③平凡朴素;④担当起哺育四个子女的重任.3.文章结尾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请结合文意及自己的感悟,并联系现实对作者“叩问”的“答案”加以探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对本题的作答应涵盖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指明叩问中“两者”的具体内容:“快快乐乐地踱步”和“充满忧虑地攀缘”这两种人生态度.②结合文意,分析作者的本意:作者虽然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其实作者的答案就隐含在文中,即人生应“充满忧虑地攀缘”.理由:母亲任劳任怨,辛劳一生;作者自己多年来“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孔子教导子贡要“生无所息”.③联系现实探究作答,允许自主探究.可以认同作者的观点并结合现实谈生无所息的现实意义;也可以联系现实辩证地分析在奋斗的过程中,辛劳疲惫之时,不妨停下歇息修整(快快乐乐地踱步),蓄积力量之后再出发.但不得脱离作者本意“人生需要奋斗”这一前提,泛泛去谈享乐主义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花草院落郑飞雪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飘渺,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选自2017年第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过程中路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做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B.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朋友交流,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作者感到亲切.C.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答案 D解析文章对“母亲”的情况只是一般交代,没有具体描写,也没“采用多种手法”,因而也不会“栩栩如生”.5.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交代院里挨挨挤挤的花草、果蔬.(2)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3)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院内花草的勃勃生机.6.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小院之所以弥漫着花草的气息,都是“母亲”劳作的结果,文章赞美小院,更是为了赞美“母亲”;(2)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文章最后两段写“母亲”的劳动,抒发了对劳动的赞美之情;(3)小院里布满了花草、果蔬,不仅增添了生活情趣,同时也是包容坚定的生命的象征,而“母亲”也恰恰像土地一样包容“性格迥异的孩子”,文章以此作结,升华了主题.。
2012届步步高高考大讲义--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2012届步步高高考大讲义--现代文阅读第一章 (一)科学类文章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低碳经济①按照气候组织的说法,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
根据他们的报告,最能说明中国领跑低碳经济的行业当属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赶上印度,成为亚洲第一,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榜眼”。
②在此仅一周之前,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电监会”)公开了一份中国的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在肯定中国风电发展成效的同时,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诸多问题。
例如,中国的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仍局限于材料的选用和局部工艺改进上,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和人员队伍,变流器、轴承、变浆距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
此外,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存在问题,国产机组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低。
气候组织也指出中国企业的水平与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中国风机制造的“领头羊”金风科技公司,研发费用“绝大部分用在了样机上,而样机成本的90%以上是零部件采购”。
③被气候组织视为中国低碳经济另一亮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同样不容乐观。
的确,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批光伏企业,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
在2007年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的Alexander Karsner曾举出无锡尚德的例子,试图说明中国的低碳技术已经很先进,并以此怀疑中国要求发达国家转让先进低碳技术的合理性。
但无锡尚德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领跑地位。
在光伏发电的上游,即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
更有甚者,一些多晶硅企业将四氯化硅等有毒的副产品直接倾倒,带来了严重污染。
④过去几年中,风电和光伏的超高速的增长,重复建设,容易埋下祸根。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文档:专题一+科学之光+专题写作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x
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训练目标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2.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首先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
其次要注意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还要注意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和递进式。
文本借鉴名师评语这篇说明文可借鉴之处有:技法总结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介绍客观事物,介绍科学知识,让读者看得明白,读得懂。
这就要求采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在写作说明文时,要注意:1.围绕事物的特征来进行写作。
事物的特征即事物本身的独特属性,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是个体与类之间的差异性。
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对事物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
例如你要说明“蜘蛛”,就要了解蜘蛛的特点,蜘蛛这种小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是自身能分泌一种黏液,结成丝,并用它来捕食昆虫,这一点也是蜘蛛与其他小动物最为不同的一点。
要说明蜘蛛,就要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否则,就很难说得明白。
要做到围绕特征来说明事物,就得认真仔细地观察研究事物,找到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对事物本身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说明事物的说明文是这样,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也是这样。
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写作说明文的关键。
2.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最好的说明顺序是让人明白的说明顺序。
为了让人明白,可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先整体后局部的说明顺序。
总说部分,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大体的印象,了解事物的特点和概貌;分说部分,是作者就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形象具体的说明,这些形象具体的说明能更有力地突出事物的特点。
高中语文 科学之光 专题一 文本11 苏教版必修
文本1 《物种起源》绪论一、语言积累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爵.士<jué>分歧.<qí>绝灭味同嚼蜡B.栖.息<qī> 创.伤<chuānɡ> 攀缘缘木求鱼C.胚.胎<pī> 冒昧.<mèi> 暧昧歧路亡羊D.择.菜<zhái> 摘.要<zhāi> 繁琐要言不烦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________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②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________地下结论。
③同义词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些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因为它们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有所________。
A.搜集草率分别B.收集轻率分别C.收集草率区别D.搜集轻率区别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和我行我素,依然熟视无睹....单一耕作的弊端的话,则可怕的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C.##游客在菲律宾遭劫并遇害事件尽管已过去,但死伤人数如此之众,真是耸人听闻....。
D.附庸风雅的人,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无可非议....。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毫不怀疑地主张,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的和我以前所保持的观点——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B.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语文苏教版必修5文档:专题一+科学之光+文本1+Word版含答案
在认识自我上又前进了一步。
索工程。
其最终目的是破译人类的遗传信息。
又到鸣蝉时,荔枝正熟透,满目苍翠,叶如醉,红果簇簇。
荔枝享了过去那种只供少数人享用的状况,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若带着一种人与自然众生平等、和谐共存的理想和情怀来看这个世界,以“对天地自然持久的热情关注和对世间诸多存在的悲悯及敬畏之心”来描述这个世界,那么爱,会以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之出类拔萃。
如果我们也能够以对自然、对一切生命、对人类生活的饱满的情感来观察、来感知,相信那文字也是丰满的,心灵中也一定能够绽放出一座有着姿态万千的风景的花园。
从周晓枫笔下形形色色的斑纹中,我们看到了大地灿烂的风景。
一种绝技,一度被深藏皇宫,笼罩着神秘的面纱。
景泰蓝,图案多姿多彩,古朴典雅,造型端庄富丽,精美华贵。
它既有玉的温润、珠宝的光泽,又有瓷器的细腻、黄金的灿烂。
但是任何珍品都来源于劳动人民艰辛的创造,所以当我们惊叹于景泰蓝的美妙绝伦时,不要忘了歌颂那些精益求精的工匠们。
野草之美是一种平凡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正如作者所说,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也让我们在足下的野草、足下的土地,获取诗意的栖居。
文本1《物种起源》绪论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胚.胎() ②栖.息()③槲.寄生() ④爵.士()⑤分歧.()答案①pēi②qī③hú④jué⑤qí(2)多音字①供⎩⎪⎨⎪⎧ 提供.( )口供.( ) ②率⎩⎪⎨⎪⎧轻率.( )效率.( ) ③累⎩⎪⎨⎪⎧ 累.积( )累.赘( )劳累.( ) ④混⎩⎪⎨⎪⎧ 混.入( )混.蛋( ) 答案 ①ɡōnɡ/ɡònɡ ②shuài/lǜ ③lěi /léi/lèi ④hùn/hú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幅( )辐( ) (2)⎩⎪⎨⎪⎧缘( )椽( ) (3)⎩⎪⎨⎪⎧ 眷( )誊( )誉( ) (4)⎩⎪⎨⎪⎧ 慨( )概( )溉( )答案 (1)篇幅/辐射 (2)缘分/椽子 (3)家眷/誊写/名誉 (4)慷慨/大概/灌溉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不足为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一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课时作业2:光
光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模.糊(mó)模.样(mó)窒.息(zhì)怪诞.(dàn)B.雷霆.(tínɡ) 杀戮.(lù) 深邃.(suì) 自恃.(shì)C.测度.(dù) 过度.(dù) 阴霾.(mái) 臃.肿(yōnɡ)D.覆载.(zài) 记载.(zài) 纤.细(xiān) 窸窣.(sū)答案B解析A项“模样”的“模”应读mú。
C项“测度”的“度”应读duó。
D项“记载”的“载”应读z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罗唆溃乏影碟机众口铄金中流砥柱B.防碍蜿蜒刹手锏再接再励营私舞敝C.宫阙朗颂荧光屏形消骨立喧宾夺主D.家俱装钉肇事者杳无音信相形见拙答案B解析A项罗唆—啰唆,溃乏—匮乏。
B项防碍—妨碍,刹手锏—杀手锏,再接再励—再接再厉,营私舞敝—营私舞弊。
C项朗颂—朗诵,形消骨立—形销骨立。
D项家俱—家具,装钉—装订,相形见拙—相形见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顾炎武有一句人们有口皆碑....的名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当今人们借助飞机高铁纵横天下,却远远不及顾炎武一马一骡驮起书箧四处“采铜于山”。
B.舒女士希望得到医院的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医药费等一系列赔偿;同仁妇科医院则称,不会为不情之请....买单,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C.现在就必须着手实现湿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使湿地资源利用具有充分的可持续性。
若等到严重事态出现时再采取行动,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D.尽管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讲求“传承有谱系”,但我们不应以胶柱鼓瑟....的态度来对待,不应在沉湎于古人所创造的辉煌时,却忘了他们所焕发的创造活力。
答案D解析A项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
【语文】2011—2012学年步步高同步类系列 第一单元 中外小说(课时作业)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 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契诃.夫(hē) ②削.铅笔(xiāo ) ③战战兢.兢(jīn ɡ) ④胆怯.(qiè) ⑤吃荤.(hūn ) ⑥撮.合(cuō) ⑦讥诮.(qiào) ⑧怂.恿(sǒn ɡ) ⑨搓.手(cuō) (2)给多音字注音①壳⎩⎪⎨⎪⎧地壳.(qiào )贝壳.(ké) ②尽⎩⎪⎨⎪⎧尽.管(jǐn )尽.力(jìn )③兴⎩⎪⎨⎪⎧高兴.(xìn ɡ)兴.奋(xīn ɡ) ④丧⎩⎪⎨⎪⎧丧.事(sān ɡ)丧.失(sàn ɡ)⑤恶⎩⎪⎨⎪⎧厌恶.(wù)恶.心(ě)恶.劣(è) ⑥吓⎩⎪⎨⎪⎧恐吓.(hè)吓.唬(xià)2.辨形组词(1)⎩⎪⎨⎪⎧ 粹(纯粹)淬(淬火) (2)⎩⎪⎨⎪⎧荤(荤菜)浑(浑身) (3)⎩⎪⎨⎪⎧ 哆(哆嗦)侈(奢侈) (4)⎩⎪⎨⎪⎧僻(性情孤僻)癖(癖好) (5)⎩⎪⎨⎪⎧柯(枝柯)轲(荆轲) 3.词语释义(1)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2)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3)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4)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5)不敢越雷池一步:指不敢逾越一定的范围。
4.近义词辨析 (1)辖制·挟制 辖制:管束。
挟制:依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制使其服从。
例句:①最新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4%的巴勒斯坦人拒绝以方以任何形式控制圣殿山;82%的巴勒斯坦人拒绝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由以方辖制。
②他被关闭在一个狭小的团体式社团内,默默无闻地受着他人的指挥和挟制。
(2)不止·不只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不但,不仅。
高中语文 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斑纹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5
斑纹一、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鸟群周晓枫①只要有土地,就会有千姿百态的生命,土地是最伟大的魔术师。
让人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鸟类带来植物的种粒,展开最初的繁荣。
鸟是灵异之物,有别于其他,鸟持有某种神秘的身份:它创造,它飞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说话,它是唯一能模仿人类语言的生灵,如果愿意,它的旅迹可以横贯地球的两极——鸟是神的拟态。
人们想象中的天使,就是根据人与鸟的结合形象设计而出。
②鸟是天堂撒下的花籽。
流浪的鸟,会让任何一棵树享有新娘的光荣。
微风过处,它们隐身在很低的草间;瞬间穿越乱密的枝条,确定通畅的航道,并且不影响飞行的速度;树叶茂盛,在这绿色的宫殿中,精灵们在错杂的阶梯间弹跳,孩子一样的天真;夏日的正午,鸟儿疾速飞过,投射下来一小片清凉的暗影,这些细碎的斑点在大地上跳动——我听得见那好听的声音。
③动物的行动大约有爬、走、游、飞几种方式。
爬有失身份,上帝曾以此作为对蛇的长期刑罚。
平凡的走,反映出世间的庸常倾向和从众心理。
游大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看着鱼单调的生活不觉得有什么长久的乐趣,进而看出鱼鳃的鼓合似也在模仿扇翅的动作。
只有飞最自由。
④据说,两亿年前,昆虫是地球上唯一会飞的动物。
这非凡的本领后来被鸟超越。
鸟类的技术显然更娴熟,方式也更为崇高,相比之下,除了蜻蜓和蝴蝶等有限的几种,其他虫类所谓的飞,更像是奇异的跳高或跳远方式。
因为飞,鸟的视角比别的动物都要高远。
并且,鸟中最普通的野鸭都既会飞,又会走,还可以游——它们才称得上见过大世面。
⑤我小时幻想的超凡技能唯有飞,甚至有一段时间,每个夜晚我都在黑暗中偷偷练习,幼稚而徒劳地挥动双臂,以为经过不懈的努力,小小的胳膊也可以终有一日飞动起来。
我还不明白有些愿望终生无效,有些幻想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映照出现实生活的窘态。
直至成年以后的睡眠中,我依然会梦到自己悬浮于空中,算是对早年寂寞理想的呼应。
⑥鸟在头顶,注定要我仰视。
⑦我对鸟抱有永久的惊奇,它们令我感慨于造物的精巧安排。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物种起源》绪论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帮忙学生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挑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 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挑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3.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切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资料卡片1. 作者简介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开创人。
他诞生在英国一个世代从医的家庭里,祖父、父亲都是本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
祖父是一个初期生物进化论者,提倡生物进化观念。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
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非想做一名医生,而是热心于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仍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类自然科学高作,同许多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比格尔号”做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那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 资料链接“进化论”,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
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
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和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份。
该词最初由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增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类生物,有一路的先人,它们在进化进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课时作业11:光
光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mó)模.样(mó)窒.息(zhì) 怪诞.(dàn)B.雷霆.(tíng) 杀戮.(lù) 深邃.(suì) 自恃.(shì)C.测度.(dù) 过度.(dù) 阴霾.(mái) 臃.肿(yōng)D.覆载.(zài) 记载.(zài) 纤.细(xiān) 窸窣.(s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颓丧委顿狼藉孤高脱群B.破敝鹄立篷勃悄无生息C.魏峨瞭望缭绕奸险狡诈D.清朗精灵掂记捉摸不定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下,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5 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B.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有的是40多位资深老戏骨的倾情演绎,却名副其实成为收视口碑双赢的热播剧。
C.据中国青年报社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
D.面对频频发生的踩踏事件,许多专家认为,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是避免不发生此类事件的关键。
4.对下面画线句寓意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日光能暴露一切事物的真面目……又渐渐消失在夜色里”,回答5~7题。
课时作业6:光
光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顾炎武有一句人们有口皆碑....的名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当今人们借助飞机高铁纵横天下,却远远不及顾炎武一马一骡驮起书箧四处“采铜于山”。
B.舒女士希望得到医院的精神损失费、误工费、医药费等一系列赔偿;同仁妇科医院则称,不会为不情之请....买单,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C.现在就必须着手实现湿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使湿地资源利用具有充分的可持续性。
若等到严重事态出现时再采取行动,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D.尽管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讲求“传承有谱系”,但我们不应以胶柱鼓瑟....的态度来对待,不应在沉湎于古人所创造的辉煌时,却忘了他们所焕发的创造活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芈月传》《太子妃升职记》等电视剧可以看出,一部影视作品,要想有高的收视率或票房价值,作品本身要有质量和必要的包装宣传。
B.周庄人在商场风生水起时,没有忘记打造自己的后花园,不仅让精神得到很好的憩息,也追求到了富甲一方的财富。
C.“余额宝”之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D.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A.⑤⑥③④①②B.⑤⑥③④②①C.③⑤⑥④①②D.③⑤⑥②①④4.请仿照下面的文字写一段话,要求:另选话题,句式大致相同,想象丰富而合乎情理。
中考科学复习 步步高课件合辑配套练习含解析 33讲
第十二单元光第33讲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70°,则入射角为7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应是70°,故A错;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5°,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应增大10°,所以C 错;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也错.答案 B2.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B.漫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规律C.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D.镜面反射的光一定是平行的解析只有当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且发生了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才是平行的,故D错.答案 D3.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解析选项A、B、C中“影”的形成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项D中“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本题答案为D.答案 D4.如图12-33-8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解析要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改变入射角大小,然后观察反射角是否仍然等于入射角,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B可以用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答案 D5.如图12-33-9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12-33-9图12-33-8A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 .实验时玻璃板a 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 .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 前应先点燃D .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解析 玻璃板宜选用薄一些的,因为用厚玻璃板做实验,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虚像;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这样像与物才有可能重合;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减少玻璃透光,更易形成较清晰的像. 答案 C6.如图12-33-10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A .入射角是30°B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 .反射角是60°D .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解析 A .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本选项错误.B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30°,故本选项错误.C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错误.D .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则反射角也增大5°,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答案 C7.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图12-33-10A.把台灯换为吊灯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解析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是因为灯光射到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只要将灯移到左臂外侧,反射的光就射向右侧.答案 C8.“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解析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其成像特点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 A二、非选择题9.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________,而忽略了光的亮度、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其它性质.解析此题考查物理学理想化模型的方法.答案方向色彩10.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 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辨别出是小玲的.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并且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那么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就是物距的2倍.小美能辨别小玲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的.答案虚3音色11.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当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镜中的像与人相距是2×2 m=4 m;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即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与物体的大小,与其他因素无关,故该同学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答案4不变1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2-33-1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图12-33-11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实像和虚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做出A点和B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和B′,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虚像A′B′要化成虚线,还要标出箭头表示正立,如图所示.答案如图所示13.(2012·临沂)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1)在如图12-33-12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图12-33-12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__;(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 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解析(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故答案为:位置.(2)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是虚像.故答案为:虚.答案(1)位置(2)虚14.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12-33-13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 图12-33-14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车前进过程中,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择“变大”、“不变”、“变小”).与乘客的距离________(选择“变大”、“不变”、“变小”).图12-33-13图12-33-14 解析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由图可知车前进过程中树离玻璃板的距离变大所以像与乘客的距离变大.答案不变变大1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12-33-15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自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图12-33-15(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点燃的蜡烛在玻璃面上可以成像;又因为玻璃具有透光性,在玻璃的另一侧不仅可看到像,还可以看到另一支蜡烛,这样便于移动蜡烛,使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来确定蜡烛像的位置。
步步高八年级寒假作业四科技之光
步步高八年级寒假作业-作业四科技之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呼啸.(xiào)海域.(yù)辽阔.(kuò)湛.蓝(shèn)B.桅.杆(wéi)刹.那(shà)默契.(qì)瞬.间(shùn)C.澎湃.(pài)沸.腾(fèi)丧.生(sàng)绽.放(zhàn)D.凛.冽(lǐn)承载.(zǎi)浩瀚.(hàn)镌.刻(ju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映称眨眼舰艉轰鸣迎风招展B.揪心定格塔台跟踪梦想成真C.封锁紧绷资态凌波默默奉献D.咔嚓咆哮屏幕风采振耳欲聋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2012年11月23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的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B.课文《一着惊海天》是发表于2012年11月25日的《人民海军报》的一则消息。
C.《一着惊海天》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以全票通过的形式,被评为一等奖。
D.“——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副标题,补充说明主标题的内容。
二、语言表达4.改写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使它和未画线部分形成对偶。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修改下列病句。
(1)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篇文章的字数约八百字左右,不得抄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6.阅读下面新闻,为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低洼.( ) ②蘸.水( ) ③缂.丝( ) ④瓷.器( ) ⑤铁屑.( ) ⑥瓜楞.( ) ⑦舀.水( ) ⑧铁臼.( ) (2)给多音字注音①⎩⎪⎨⎪⎧ 转.行( )转.门( ) ②⎩⎪⎨⎪⎧ 紧挨.( )挨.刀( ) ③⎩⎪⎨⎪⎧ 作.坊( )制作.( ) ④⎩⎪⎨⎪⎧禁.得起( )禁.阻( ) 2.辨形组词(1)⎩⎪⎨⎪⎧ 黏 粘(2)⎩⎪⎨⎪⎧ 贴 帖 (3)⎩⎪⎨⎪⎧ 砧 拈 (4)⎩⎪⎨⎪⎧ 掐 谄3.词语释义(1)驱遣:(2)晶莹:(3)景泰蓝:(4)密密麻麻:(5)细磨细琢:(6)半斤八两:(7)推陈出新:4.近义词辨析(1)接合 结合接合:连接起来使合到一起。
结合:①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②指结为夫妻。
例句:①根据网络上的信息,北京至少有十多家人造鸡蛋技术培训机构,大都分布在丰台区的城乡______地带。
②理论只有______实际,才有实际意义。
(2)缺憾 缺陷缺憾:不够完美而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缺陷: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
例句:①由于设计的环节上存在着某些______,导致这款新型汽车存在安全隐患。
②意外事件带来的紧张,致使面试未能过关,真的是个______。
(3)改良改善改良: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使之更适合要求。
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比较好一些。
例句:①随着国家住房保障措施的落实,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______。
②看来这种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还得进一步______。
一、整体感知12.阅读第10这几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三道工序:______。
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
(1)第10段介绍______和________的由来。
(2)第11段说明______的原料。
(3)第12段说明色料的__________方法。
(4)第13段介绍________与具体过程。
二、深层探究3.结合文本注释,给“景泰蓝”下一个定义。
4.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5.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说明呢?6.阅读课文,说说景泰蓝这种工艺品美在哪里?三、技法迁移根据说明对象恰当选择说明顺序[文本回顾]本文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合理安排了说明顺序。
[技法点拨]要写好说明文,除了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外,还要根据说明对象恰当地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正确的说明顺序能帮助读者理解说明内容,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说明顺序在说明文中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地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它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逻辑顺序可细分为: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主要到次要,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性状到用途,⑥从整体到局部,等等。
其中前4种较为重要。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
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顺序,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
在考虑运用何种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技法运用]请以“________的制作”为题,注意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安排好说明顺序,综合运用三种以上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4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基础梳理1.(1)wāzhàn kècíxièlénɡyǎo jiù(2)zhuǎn zhuànāiái zuōzuòjīn jìn2.黏胶粘贴紧贴妥帖铁砧拈轻怕重掐断谄媚3.(1)驱使,差遣;消除,排除(2)光亮而透明(3)我国特有的工艺品,在铜胎上焊以铜丝掐成的各种花纹图案,填上珐琅彩釉,再经烧制、磨光、镀金而成。
有瓶、碗、手镯、烟具等各种造型。
因明代景泰年间开始大量制造,所用彩釉多为蓝色,故称。
(4)形容又多又密的样子。
(5)细细琢磨,反复思考。
琢,读zuó。
(6)旧制1市斤是16两,半斤就是八两。
比喻彼此相当,不分高下(多含贬义)。
(7)现多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推:除去,淘汰;陈:陈旧的。
4.(1)①接合②结合(2)①缺陷②缺憾(3)①改善②改良文本互动3.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一。
此种工艺制作在明朝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
4.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5.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②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
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
③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是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并根据表达需要,详写了掐丝和点蓝。
6.景泰蓝这种工艺品造型别致,绘画和图案非常优美,制作精良,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传统。
即使不看实物,从《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中也可以想象得到。
[技法运用]略专题一科学之光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A.打磨.(mó)磨.面(mò)延展转弯抹角B.铁屑.(xiāo) 硝.石(xiāo) 暴燥唇焦口燥C.色.料(sè) 色.子(shǎi) 跌宕高潮迭起D.筛.子(shāi) 琢.磨(zuó) 重叠叠床架屋2.下列近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1)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______,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筹。
(2)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
(3)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学习外语呢?A.突显国是况且B.凸显国事何况C.凸显国是何况D.突显国事况且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位油画家的以高原风貌为主题的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的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C.这次事故,你们二人都有责任,半斤八两....,各打五十大板。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8月15日,几名日本军国主义者在靖国神社内“招魂”。
在日本街头活动的极端右翼分子,大多是日本社会素质较为低下的一群混混,日本百姓对他们的态度也多是敬而远之。
B.去年12月底,中国曾依法对一名英国籍毒贩阿克毛执行死刑,英国政府对此非常不满,双方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C.宋楚瑜大张旗鼓地为杨秋兴助选,想再次以分裂蓝营来获得自己政治利益的计谋,成功的机会非常渺茫。
D.“福娃”和“海宝”作为最近几年我国知名度最大的动漫形象,完全符合打造成经典卡通形象的可能性。
二、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①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
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
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
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②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
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
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③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