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天然循环(精选)

合集下载

2.1.1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

2.1.1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

C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某气体, 而后升高温度(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 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容器内分子变化 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温度升高 压强不变
B
B

A
C
D
1、分子的基本特征: 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⑵相互间存在间隔。 ⑶总在不停的运动。 2、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 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失去 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 由气态变成液态。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相互之间有间隔 •存在着相互作用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探究活动二 水的天然循环
想一想,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 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的能量变化?
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越来 越低,更多的云聚集到一起
B
3、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 确的是( )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 没有问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 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 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以用分子的知识 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 的变化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变小了 C.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 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理论解释的 是( ) A.刮风时尘土飞扬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 的钢瓶中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 体积小于100mL

水化学第四节 天然水体中的氮磷循环

水化学第四节 天然水体中的氮磷循环
❖ 为了防止养殖水域中的非离子氨过高,除了要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外, 还要及时清理排除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 施。
(四)水中氮的分布变化规律
❖ 1.水平分布
❖ 受生物活动、大陆径流、水文状况、沉积作 用、人为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海洋中氮 的水平分布通常表现为沿岸、河口水域的含 量高于大洋,太平洋、印度洋高于大西洋。 开阔大洋中高纬度海域高于低纬度海域。但 有时因生物活动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在同一 纬度上,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 在河口、近岸地区,氮的垂直分布明显受生物活动、底质 条件与水文状况的影响。若上下层水体交换良好,垂直含量 差异较小;而在某些水体交换不良的封闭或半封闭海区,上 下层海水难以对流混合,在200米以下因水体缺氧,硝化作 用减弱,硝酸态氮含量下降,而氨态氮含量增加。在上升流 海区,由于富含氮的深层水的涌升,该区无机氮的含量明显 增加。
❖ 在pH、溶氧、硬度等水质条件不同时,TNH4-N的 毒性亦不相同。例如Downivng和Merkens测得,鳟 鱼在pH=7时比在pH=8时对TNH4-N更具有耐受性。 他们还发现加到pH为7水中的NH4Cl须比pH为8水 中多10倍才能达到同样的致死效应。这说明TNH4N的毒性随pH增大而增大,经过实验也发现,NH3N的毒性也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增大。由于NH3N在TNH4-N的比例随pH、离子强度和温度的不同 而变化,在表示NH3-N的毒性大小时必须注意NH3N与TNH4-N的区别。
在。这些氮来源于鱼鳃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据研究,饲料中的氮 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因此水产养殖生态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 饲料蛋白含量有直接关系,在精养池中经常会出现对鱼类有害的“富 氮”。
2.存在形式
❖ 游离态氮——氮分子具有相对较强的化学惰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很低, 但由于氮气是大气中最主要的组成,其体积分数可达78%,因此,氮分 子在水中的含量较高,在海洋中可达20mg/Kg,而其它可溶性氮化合物 仅为0.7mg/Kg。

水的天然循环2014.9

水的天然循环2014.9
1、定义: 2、区分方法:
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
3、软化方法: 工业上用蒸馏
生活中用煮沸
课堂总结
总结: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一般包括几步?
木炭
活性炭
目的:吸附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
4、蒸馏 目的:去除可溶性杂质。 原理:



从物质组成方面分析两杯水的区别
黄泥水

水分子
净化后的纯净水
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杂质
微生物
(细菌、病毒)
可溶性杂质
二、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物质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说明:1、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2、分类的依据是:物质的组成。
三、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开的过程
将混合物中某种物质分离出来的过程
三、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1、过滤 3、蒸馏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2、蒸发: 分离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
液体和液体的分离。 吸附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
4、吸附:
四、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注意:灭菌过程是化学变化
五、硬水和软水
自主学习 要求:1、先阅读一遍课本, 然后完成学案中P16预习案中 的内容。
2、时间:5分钟
看一看 说一说
仔细观察一杯浑浊的天然水,说一说浑 浊的天然水中有哪些成分?如果给你一 架扫描隧道显微镜你有会看到什么?
天 然 水 中 的 成 分

水分子 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杂质
微生物
(细菌、病毒)
可溶性杂质
小组合作探究
把浑浊的天然水变成纯净的水,需 要哪些步骤呢?
一、净化黄泥水的步骤 1、沉降 目的:除去较大的泥沙颗粒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2.1.1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2.1.1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2.1.1 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答案】B【解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过滤的原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分析。

【详解】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A项正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项错误;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C项正确;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资源的污染,D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科学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会以特殊的形态存在:如水在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变为高密度液态水。

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与常温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间隔不同B.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C.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同D.化学性质不同【答案】A【解析】“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间的间隔不同,A项正确;“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B项错误;“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氢氧原子的个数比相同,C项错误;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D项错误。

答案选A。

3.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③>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①是水蒸气状态,③是冰的状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A项正确;在状态①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状态②,B项错误;无论物质处于何种状态,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状态③的水分子处于固态,在固定的位置震动,C项错误;①→②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第二章 第二节水的天然循环

第二章 第二节水的天然循环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 水龙头 4、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物理变化 B.是化学变化 C.这个过程水分子的 能量在不断变化 D.太阳为水提供能量 5、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工业废水经过净化后再排放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自来水中只含水分子,不含其它粒子
9、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 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 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分子、原子、离子。 (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 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 能转 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 以促进水的分解。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看到右侧漫画,你的感想 是: (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 10、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1、你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这一现象吗?
简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 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 的能量变化? 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体会感悟水的天然循环
观察课本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图,同 学们小组交流讨论: • 1、认识以下几个概念 冷凝 蒸发 蒸腾 蒸馏 升华 径流 沉积 • 2、充分体会“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东岳中学 李兴宝

水质工程学 第一章 水质工程导论

水质工程学 第一章 水质工程导论

水质工程学1 XX大学 环境工程学院XX教研室水质工程学1第1章水质工程导论1水的循环2水的现状及危机3水质工程研究内容及地位1.1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自然循环社会循环1.1 水的循环水的自然循环1.1 水的循环水的自然循环:就是水由海上蒸发为水蒸气,被风送至大陆,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一部分水再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另一部分在地表汇集形成河、湖等地面水,地下水和地面水最终又流回海洋。

降水:雨、雪、霰、雹的统称蒸发:地表向空中逸散水分(水变成水汽的过程)径流:降水在地面和地下流动的水流地表径流:降水除消耗外的水量沿地表运动的水流地下径流:降水后下渗到地表以下的一部分水量在地下运动的水流1.1 水的循环水的社会循环:人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这些水使用过就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这些废水最后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也构成了一个局部的循环体系,这叫做水的社会循环。

给水:从天然水体取水供给生活或生产使用;给水工程:为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而建造的工程设施;废水:使用后丧失或部分丧失原有使用价值而废弃的水。

排水工程:为满足废水(雨水)安全排放或再利用而建造的工程设施。

1.1 水的循环静水站雨水地面或地下水源取水站净化厂生活用水设备污水处理厂生产用水设备(1)给水管网排水管网生产用水设备(2)废水处理从厂直流系统(1)自然水体或土壤排放渠直流系统(2)给水工程(用水)排水工程(废水)输水管接续系统水的社会循环1.2 水的现状及危机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分类型水量(104km3)比例(%)大气水 1.30.001海洋水13200097.212冰川和冰帽2920 2.15河水0.130.0001淡水湖12.50.0092盐水湖10.40.0077土壤水 6.70.0049地下水8350.615生物体内水0.120.0001总量135784.85100.001.2 水的现状及危机淡水量地球上总水量约14亿km3,但是97.2%是海水;对人类有益而又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储量为400万km3,仅占地球水量的0.3%,并且这部分淡水的分布也很不均匀。

自然界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水
层滤纸一边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_________ 烧杯内壁 。 ___________; 固体 滤液略带颜色,变得_________ 澄清透明 。 ③现象:滤纸上有_____, ④结论:过滤能将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3)吸附。 ①向滤液中放入一个活性炭包,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液体变 化,取上述1滴清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加热至水分消失,观 察现象。 消失 变得澄清透明。加热至水 ②现象:静置后,发现滤液颜色_____ 有残留物质 。 分消失后,观察到玻璃片上___________ 滤液中一些有颜色或气味 的杂质;不能 ③结论:活性炭能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探究——净化天然水。
【实验目的】除去天然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
【实验过程】(1)沉降。
①A、B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约100 mL天然水样品,将烧杯A放在实 验桌上静置,在烧杯B中加入明矾粉末,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浑浊程度减弱 烧杯B中液体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 ②现象:烧杯A中液体_____________;
(3)经过滤操作可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
(×)
提示:过滤是将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不能将可
溶于水的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4)硬水是含杂质较多的水。
(×)
提示:只是把含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较多的水叫作硬水 ,而含 其他杂质较多时,不属于硬水。
(5)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能将硬水软化。
变得澄清 。 _________
(2)过滤:对烧杯A中上层液体进行过滤。
①装置(如图所示)。
玻璃棒
漏斗
②操作要点。 漏斗的内壁 。 一贴:滤纸要紧贴___________ 滤纸的边缘 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待过滤液体的_____ 液面 要低 二低:___________

水循环

水循环

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
源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利用有 限的水资源。
陆 地 水
一、陆地水
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 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 所示: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 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列表 具体比较如下:
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陆地内循环:蒸发(蒸腾)→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降水
描述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
水汽输送







降 水
蒸 发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维护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 断更新。 3、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地表形态
二、等 潜 水 位 线 判 读
1.定义: 将潜水位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2.数值: 表示潜水位的海拔高度。
潜水位与地势起伏相一致:地势高处潜水位高 地势低处潜水位低
潜水的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位海拔
3.疏密: 等潜水位线间距大的地方流速慢,
间距小的地方流速快。
4.走向和弯曲: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指向低处。
高山永久积雪、 冰川地区。我国西北 部高原山地
补给 类型
湖泊 水
水地 下水
(横向续表)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典型分布地区
普遍。我国长 白山天池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较典型
普遍。我国济 南小清河上游、西 南喀斯特地区

专题03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2021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人教版)

专题03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2021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人教版)

专题03 自然界的水考点扫描☆聚焦中考水,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自来水生产和软水硬水等;水的分解和合成。

总体来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

结合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两个大方面进行水问题的探讨:(1)自然界中的水;(2)水的分解和合成;考点梳理☆温习理解一、自然界中的水;1、水的天然循环(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地球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水的天然循环的本质:物理变化。

2、水的净化:(1)沉降:①原理:重力作用,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②促进方法:明矾(作用: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2)过滤原理: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除去水中颗粒较小不溶性杂质;仪器:漏斗、玻璃棒(作用引流)、烧杯、带铁圈铁架台;步骤: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否则过滤很慢;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边缘要低于滤纸边,防止液体从缝隙流下,过滤失败;三靠: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要轻靠3层滤纸;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溅出);分析①过滤仍浑浊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净。

②过滤速度慢原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3)吸附:原理: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表面积大;除去水中的颜色或气味的物质(4)蒸馏:原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5)消毒杀菌:用液氯,此过程是个化学变化3、自来水生产过程天然水灭菌加明矾用液氯(是化学变化)作用: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4、硬水和软水(1)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

(2)区别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加热煮沸(日常生活)、蒸馏(实验室、工业)等。

《水文地质学》自然界的水循环-图

《水文地质学》自然界的水循环-图
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百帕(毫巴
气压
气压向两侧下降
空气
空气
气流
亚热带 高压带
气流 下降
气流
低压带 赤道
亚热带 高压带
相对低 压带
极地 高压带
• 湿度
(1)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饱和水汽含量:在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 水汽数量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体 积(km3) 12 900
l 338 000 000 24 064 100 176 400 1l 470 2 120 16 500
23 400 000 300 000
1 385 983 490
% 0.001 96.5 1.74 0.013 0.0008 0.0002 0.001
1.7 0.022
地球表面有生命的地带被称为“生 物圈”。它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环境(空气、水、岩石、 土壤等)。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 生物群落内部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群 落内部依靠食物链维系着物质和能量 的平衡和流动,生物和环境之间也因 物质和能量的制约而达到一种较稳定 的状态,即生态平衡。生物与环境之 间、生物群落内部以及人类与生物环 境之间时刻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研究这 些相互作用将有助于人类更好 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
据研究,初期地球上水很少,最早是 从大气中分化出来的。当时 大气中的大 量水气,由于温度降低,以尘埃为凝结 核,形成水滴降落地面。更多的水来自 地球内部岩石中的结晶水,它们由于温 度升高形成水汽,随火山活动等逸出地 壳进入大气中,经凝结降落地面,因此 水圈是整个地质时期由小到大,长期积 累的结果。

2.1.1水的三态变化与水的天然循环课件共27张PPT

2.1.1水的三态变化与水的天然循环课件共27张PPT

在高空中遇冷时分子运动减慢,凝结成云,再遇冷又转变
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汇入江河湖海,渗进山川平地。
2. 意义
(1)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2)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感悟新知
知识链接 地表水
吸收太阳能
水蒸气
水分子能量增大
升腾
随风迁徙

遇冷
再遇冷
雨或雪返回地面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4 [图像信息题] 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分子运动越快。
(2)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有什么优点?
(至少答出两点)
节省药品;减少因氨气的扩散造成的空气污染等。
感悟新知
技巧点拨
知2-练
探究分子的性质,特别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改进后的
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药品用量少,更节约,如将原来的烧杯换成小试管等;
2.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更环保;
课堂小结
水 的
反映



水态的变 Nhomakorabea特
化 解释

感悟新知
知3-练
知识拓展 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 如果没有水的天然循环,内陆沙漠面积会增大,大
江大河断流 ,水资源不能再生。
感悟新知
综合应用
例11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图13 所示的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已知:“ ” 代表氧原子, “ ” 代表硫原子) A. a、b、c 中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 a → b 发生了化学变化 C. b → c 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b → c 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梳理新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梳理第13课云和雾1、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

2、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3、在“人造雾”的实验中,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

4、云和雾的异同:云和雾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

第14课露和霜1、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2、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C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3、露和霜的异同: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

只是: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

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

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4、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XXX、大寒。

第15课雨和雪1、雨和雪的不同的地方: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进程中融化构成,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而至;构成雪的气温要更低,所以普通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

2、雨和雪的相同的地方: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根本形式。

3、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的过程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模板四:水循环的过程【例题】美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多样。

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

一万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现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退。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答案】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解析】从水循环的环节降水,蒸发量和径流分析。

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大盐湖是内流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死海相似,主要是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气候干旱,降水少,现在周边的冰川已消退,蒸发量远超过河川补给量,同时盐分随径流不断汇入,所以湖水含盐量增多,演变为咸水湖。

【举一反三】(2015·广东卷)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答案】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解析】该问主要考查陆地水循环。

从图上可以看出,沼泽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山坡上的地下水,因为山坡上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覆盖率较高,涵养水源的功能较强,较密的天然次生林、灌丛对图示区域的水循环影响较大,截留的水分为下游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拓展提升】图为北京市某学校海绵校园改造规划图。

校学生会组织学生开展了海绵校园改造建议征集活动。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学生对海绵校园改造提出许多建议,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雨水花园中应种植单一树种,以增加植物蒸腾B.生态停车场应铺设透水砖,以利于雨水的下渗C.操场应建在相对低洼的区域,以增加雨水汇集D.树阵广场中应大量种植常绿树种,以净化水质2.图中()A.操场在校门西北方向B.体育庭院防冬季风效果较好C.开心农场光照条件差D.世界拼图距停车场约1千米【答案】1.B 2.B【解析】1.雨水花园主要功能拦截地表径流,涵养水源,单一树种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效果较差,应乔灌草结合,A选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