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水的天然循环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水

初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水

玻璃棒
铁架 台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二低: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烧杯
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三靠: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⑷.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想一想:
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 可能的原因有那些?应该 怎么继续操作
(1)滤纸破损 (2)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 缘 (3)仪器不干净
5、要除去水中的下列杂质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⑴ 水中的泥沙: 过滤

⑵ 水中的食盐: 蒸馏

⑶ 水中的酒精: 蒸馏

⑷ 水中的有色有味物质: 活性炭吸附 。
再见
2.过滤 一贴、两低、三靠 除去不溶性杂质 3.吸附 除去水或空气中色素或异味
4.灭菌 利用氯水、漂白粉等 除去微生物
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过滤、蒸发、蒸馏
1.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 一种方法 泥水过滤后得到澄清的水(但不 纯净)
蒸发
蒸发的四种仪器是: 蒸发皿 铁架台 酒精灯 玻璃棒
探究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的危害: ⑴ 生活中的危害:长期饮硬水有害人体健康 ; 洗衣洗不净。 ⑵ 生产中的危害:锅炉烧水,水垢过多浪费 燃料,引起 爆炸。
3、硬水和软水的检验: 肥皂水法
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不是一种元素组成 的,且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
生活中的问题:
• 1、用有些地区的井水、河水或泉水洗衣服,放很多肥皂, 衣服仍洗不干净?
• 2、用井水、泉水烧水时,常有水垢? • 3、 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如何检验? • 4、硬水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 5、如何把硬水变为软水?

高中地理水的运动及洋流

高中地理水的运动及洋流
德军潜艇进入大西洋时,应该是深潜还是浮潜?为什么? 深潜。直布罗陀海峡西侧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 面高,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 西洋。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概念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 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 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 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充 满 两 个 隔水 层之间 的水称 承压水 。 承压 水水头 高于隔 水顶板 ,在地 形条件 适宜时 ,其天 然露头 或经人 工凿井 喷出地 表称为 自流水 。隔水 顶板妨 碍含水 层直接 从地表 得到补 给,故 自流水 的补给 区和分 布区 常不一样
海水的大规模运动——洋流
海水运动的形式——波浪
2.漫流阶段 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已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面便开始出现沿天然坡向流动的细小水流, 即坡面漫流。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叫漫流阶段。 土壤、岩石的下渗强度,从一开始下渗就逐渐减弱,一定时间后成为稳定值,这个稳定值称为稳渗率。 漫流阶段的产流强度,决定于降水强度和土壤稳渗率之差。 坡面漫流时地表径流向河槽汇集的中间环节,分为:片流、沟流和壤中流三种形式。其中,沟流是主 要形式。
5.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C
地 下 水 按 埋 藏条件 可分为 :上层 滞水、 潜水、 承压水 ( 一 ) 上 层 滞水
上 层 滞 水 是存 在于包 气带中 局部隔 水层之 上的重 力水。 上层滞 水的分 布范围 不广, 补给区 与分布 区基本 上一致 ,主要 补给来 源为大 气降水 和地下 水,主 要耗损 方式是 蒸发和 渗透。 上层滞 水接近 地表, 受气候 、水文 影响较 大,故 水量不 大而季 节变化 强烈。 (二)潜水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2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2

(基本河床、主槽、滩地、水位、过水断面、单式断面、复式 断面、中泓线)
3、河道纵比降
落差、纵比降 比降计算公式: (1)当河道纵断面近于直线
时,比降计算式为:
J h1 h0 h
l
l
(2)当河底高程沿程变化时, 如下图,比降计算式为:
J
(h0
h1)l1
(h1
h2 )l2
(hn1 L2
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左岸、右岸) (二)河流的基本特征 包括河流的长度、河流断面、河道纵比降
几个基本概念: 1、河流长度 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河流长度。 2、河流断面 河流断面有横断面和纵断面: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为横断面。 沿中泓线的断面称为河流的纵断面。
5、流域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采用格点法计算 6、 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包括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植被、土 壤特性、 地质构造、沼泽及湖泊等
(三)水系
流域中大大小小河流交汇成树枝状或网络状结构称为水系。 水系形态归纳为三类:羽毛状、平行状、混合状。 羽毛状水系:自上游到下游,在不同地点汇入依次汇入干流。
第一节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水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相互交换着。 1、水文循环: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不
断地蒸发、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称为水文循环(也称为水分循环)。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基本概念: 大循环、小循环(内陆小循环和海洋小循环)
降水中,一部分在分子力、毛细力和重力作用下渗入地下;一部分形成地 面径流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江、河、湖泊,再汇入海洋,还有一部分 通过蒸发和散发返回大气中。
2、水文循环运动规律

【教学设计】水的天然循环_化学_初中

【教学设计】水的天然循环_化学_初中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
水的天然循环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水的天然循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水的天然循环各个环节中水分子运动的分析,加深对分子特征的理解,进一步学习从分子的角度描述自然现象。

2、通过用拟人的手法描述水分子的旅程,帮助学生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物质循环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描述分子运动的方法。

3、通过对水循环的改变和合理利用水循环,明确水循环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水资源的饼状图分析,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通过对天然水的成分的简单分析,学会将生活中的分类方法应用到化学中。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水分子的旅程路线和画出水循环装置,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水资源的饼状图分析,明确水资源的匮乏,初步形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的天然循环各个环节中水分子的运动的分析,加深对分子特征的理解,进一步学习从分子的角度描述自然现象。

2、通过用拟人的手法描述水分子的旅程,帮助学生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物质循环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描述分子运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对水的天然循环各个环节中水分子的运动的分析,加深对分子特征的理解,进一步学习从分子的角度描述自然现象。

四、教学过程:
生活小妙招: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妙招呢?。

第二章 第二节 水的运动 课件—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共96张PPT)

第二章  第二节 水的运动 课件—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共96张PPT)

3.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及特点
河流 补给 水源
径流变化规律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分 布地区
补给特点
河流流量示意 图
①热带雨林气
候区,全年汛

径流量
水量变化
②地中海气候 随降雨 我国东 较大,水
雨水 区,冬季汛期,量的季 部季风 量大小取
夏季枯水期 节变化 区 决于降水
③季风气候 而变化
量的多少
区,夏秋汛期,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①平衡全球热量: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②沿岸气候暖寒流_流_:_:温__使使暖__空空湿__气气润__变变__暖冷_的、变气 变干候湿,,给给沿沿岸岸地地区区带带来来 ___低__温__干__燥____的气候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易形成较大的 ____渔__场_____。
温高;如果不是同一纬度,低纬度的洋流比高纬度的洋流水温高, 不论是寒流还是暖流。
2.在俄罗斯北部沿海(北极圈附近),有一个摩尔曼斯克港终 年不冻,你知道为什么吗?
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造成的。
1.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尤其是盛行西风和信风以及 北印度洋的季风,可以说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
典例
塔里木河等内流 河区域的降水
长江参与了地表径 流环节、夏季风参 与了大气水分输送
未登陆台风形成 的降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即对水循环的部分环节的影响。 当今人类面临的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城市内涝 皆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关,现整理如下: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 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 的自然分布状态。

2.1.1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

2.1.1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

C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某气体, 而后升高温度(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 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容器内分子变化 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温度升高 压强不变
B
B

A
C
D
1、分子的基本特征: 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⑵相互间存在间隔。 ⑶总在不停的运动。 2、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 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失去 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 由气态变成液态。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相互之间有间隔 •存在着相互作用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探究活动二 水的天然循环
想一想,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 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的能量变化?
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越来 越低,更多的云聚集到一起
B
3、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 确的是( )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 没有问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 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 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以用分子的知识 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 的变化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变小了 C.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 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理论解释的 是( ) A.刮风时尘土飞扬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 的钢瓶中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 体积小于100mL

探索水世界,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探索水世界,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探索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自然界中的水存在状态有三种:水蒸气、水、冰。

冰水水蒸气分子排列图示分子排列及运动特点水分子排列紧密有序,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水分子间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都是由原子构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水、氢气、氧气、蔗糖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3)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的运动(墙内开花墙外香;打开酒瓶可以闻到酒香);(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68%18.3%11.8%1.2%%5.2%5.97冰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淡水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天然水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一、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是自动完成的循环过程。

太阳光为水分子提供能量,使其运动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些水分子便克服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在高空中遇冷凝结成云,再遇冷转变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

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水的天然循环

水的天然循环

江河湖海,土 壤,植物中的 汽化 水通过___变 成水蒸汽,升 入天空
雨水汇入江河,流 向大海
水循环示意图
珍贵的水资源
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珍贵的水资源
1) 水 是 地 球 生 命 有 机 体 的 组 成 之 一,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2). 用水发电 灌溉 航运
3). 自然美景
繁忙的长江三峡是航运的“黄金水道”
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凝华(放热)
固态
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吸热) 液态 汽化 气态 液化 (放热)
升华 (吸热)
二、珍贵的水资源
1. 水体名称和分布
水的三态
水的分布: 水体名称: 冰 水
水蒸气
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冰川、生物体
分类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分类2:淡水、咸水 分类3:
二、水的天然循环
水资源
水体比例:
海洋水97.5%、淡水2.5%、
利用的占淡水的11%、
想一想
天下雨时,掬一捧雨水,想想这些水是
哪里来的呢?
是从朵朵白云、雪山冰川、长江大海、
湖泊河流中来的呢?还是从地下水、生活
中排放的水中来的呢?它们怎么又到了天
上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水在自然界的不同 变化吧!
蓝天白云
晶莹的露
飘渺的雾
凝重的霜
绵绵细雨
清澈的湖水
洁白的雪
冰冷的雪山
好大的雪
热带植物
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以上景色,便是水的天然循环中
的某个环节!
大自然的水究竟是怎样循环的
呢?
水循环示意图


② ④ 陆地

2020-2021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水循环

2020-2021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水循环

三、水循环的意义 1.使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形 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 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2.在各个圈层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输送和转换, 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3.调节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
【学与用】
人类能对水循环施加影响吗?如果能,有哪些途径?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
水循环
概念 类型 意义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1.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
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B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 【读图分析】该河径流量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其补 给方式应为冰雪融水,可能是我国的塔里木河。
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2、3题。 2.乍得湖流域( D )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B )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5.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
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B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6.不透水面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C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解析】第(1)题,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看出丁→甲→ 丙→丁之间的循环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故为 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可通过海水蒸发、水汽输 送、降水等环节,使陆地淡水得到不断的补充,同 时促使物质和能量在四大圈层之间、海陆之间进行 迁移和交换。第(2)题,由图可看出b1、b2、b3分别 属于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中的降 水,其中海上内循环的降水量占海洋总蒸发量的 90%。第(3)题,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应属 于地表径流环节,对于地表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可以 通过修建水库来调节,空间分布不均可以通过跨流 域调水来平衡。

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分析:地球上的水在各自然要素中表现为最活跃,在自然界的分布也最为广泛,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通过水循环各环节使各种水体处在不断循环和交换更新中,将四大圈层紧密联系起来,也是联系各种水体的纽带,维持着物质和能量的动态平衡。

本节介绍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及水循环意义,水循环运动规律是阐明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理论。

学情分析:通过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有了初步认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可以自主学习掌握水循环概念、各环节甚至可以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合作探究水循环的意义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图2-2-3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说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能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绘图、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形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水循环运动过程,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2、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各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预。

教学方法:多媒体件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绘图法、比较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情景导入新课: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了吗?由此引入新课。

让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课件展示让学生回答问题:1.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起来?2.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个类型?3.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教师分别展示图片,在白板上绘图阅读教材P47内容完成:读“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图,完成下题:(1)类型:A为循环,B为循环,C为循环。

主教版化学水的天然循环

主教版化学水的天然循环

主教版化学水的天然循环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
2.主教版化学水的概念
3.天然循环的过程
4.天然循环的作用
5.结论
正文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的水资源却极度匮乏。

在这种背景下,了解水循环过程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将探讨主教版化学水的天然循环。

【主教版化学水的概念】
主教版化学水是指在地壳中,通过岩石的渗透、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水汽的升华等过程,进行自然循环的水资源。

这种水资源的循环过程被称为天然循环。

【天然循环的过程】
天然循环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蒸发:地表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变成水汽,进入大气中。

2.凝结:水汽在大气中遇到冷空气,重新凝结成水滴,形成云。

3.降水:云中的水滴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雨、雪等形式回归地表。

4.渗透:降水过程中,部分水分会渗透到地表下的土壤和岩石中,成为地下水。

5.流动:地下水在地下河、岩层裂缝等空间中流动,最终回到地表,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天然循环的作用】
天然循环在水资源的分布和再分配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天然循环使得水资源在地球上得到了广泛的分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其次,天然循环过程中的蒸发、降水等环节对于地表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调节作用。

最后,地下水的流动和储存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结论】
主教版化学水的天然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和再分配的重要过程。

第二章 第二节水的天然循环

第二章 第二节水的天然循环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 水龙头 4、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物理变化 B.是化学变化 C.这个过程水分子的 能量在不断变化 D.太阳为水提供能量 5、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工业废水经过净化后再排放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自来水中只含水分子,不含其它粒子
9、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 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 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分子、原子、离子。 (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 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 能转 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 以促进水的分解。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看到右侧漫画,你的感想 是: (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 10、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1、你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这一现象吗?
简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 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 的能量变化? 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体会感悟水的天然循环
观察课本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图,同 学们小组交流讨论: • 1、认识以下几个概念 冷凝 蒸发 蒸腾 蒸馏 升华 径流 沉积 • 2、充分体会“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东岳中学 李兴宝

自然界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水

氯、臭氧等。
2、自来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等净化操作,
输送过程中可能受到二次污染,要煮沸杀菌后 在饮用。

物质 分类
混合物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物质组成
纯净物
有一种物质组成
概念
由多种物质组成
区别 由不同种分子组成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联系 实例 空气、自然水、溶液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同种分子组成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 上;漏斗下端紧靠在烧 杯内壁上。
蒸发、结晶操作
蒸馏操作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 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怎么办?
(1)滤纸破损 (2)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等 应该重新过滤,直到 澄清为止。
自来水生产过程
1、常用自来水消毒剂:氯气、液氯、二氧化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天然循环
水的天然循环的途径: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属 于物理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的作用: ①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 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地球的水资源
占地球总水 量的0.3%
水的天然循环给人们带来了淡水资源,但是,我们的地 球正面临着淡水的危机,因此,我们应加强保护水资源 意识,加大保护水环境力度,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

漏斗的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
7、按要求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a 蒸馏水 b 啤酒 c 氧气 d 镁条 e 食盐水 f 可乐 g酒精 h矿泉水 i 纯净水 j 石灰水 属于纯净物的是:a 、c、 d、 g、 i , 属于混合物的是:b 、e、 f、 h 、j 。
总 结
大颗粒 天 然 水 沉降
泥沙
小颗粒 带色和异味的物质 细菌

自然界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水
层滤纸一边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_________ 烧杯内壁 。 ___________; 固体 滤液略带颜色,变得_________ 澄清透明 。 ③现象:滤纸上有_____, ④结论:过滤能将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3)吸附。 ①向滤液中放入一个活性炭包,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液体变 化,取上述1滴清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加热至水分消失,观 察现象。 消失 变得澄清透明。加热至水 ②现象:静置后,发现滤液颜色_____ 有残留物质 。 分消失后,观察到玻璃片上___________ 滤液中一些有颜色或气味 的杂质;不能 ③结论:活性炭能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探究——净化天然水。
【实验目的】除去天然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
【实验过程】(1)沉降。
①A、B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约100 mL天然水样品,将烧杯A放在实 验桌上静置,在烧杯B中加入明矾粉末,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浑浊程度减弱 烧杯B中液体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 ②现象:烧杯A中液体_____________;
(3)经过滤操作可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
(×)
提示:过滤是将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不能将可
溶于水的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4)硬水是含杂质较多的水。
(×)
提示:只是把含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较多的水叫作硬水 ,而含 其他杂质较多时,不属于硬水。
(5)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能将硬水软化。
变得澄清 。 _________
(2)过滤:对烧杯A中上层液体进行过滤。
①装置(如图所示)。
玻璃棒
漏斗
②操作要点。 漏斗的内壁 。 一贴:滤纸要紧贴___________ 滤纸的边缘 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待过滤液体的_____ 液面 要低 二低:___________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鲁科版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课题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天然水的净化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通过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学习沉降、过滤、吸附、杀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节水与环保意识。

达成评价:1.能根据数据认识到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形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掌握净化天然水的过程、每步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3.能够体会纯净水的来之不易,增强节水意识。

重点难点天然水的净化过程与过滤操作先行组织:水是地球万物的生命之源,是动植物乃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尽管地球上有大量的水,但其中大多数是海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十分匮。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嵌入评价任务一认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活动一:展示水资源分布的饼状图和人均水资源的数据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3%,其中有76%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11%是不可挖掘的深层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有13%,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均淡水占有量仅2220立方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48,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而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任务或活动评价:能够认真阅读、分析材料,意识到地球上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形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责任感,树立节水与环保意识。

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活动二:展示资料一:目前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不足。

我国污水废水排放量每天约为1×108m3,包含工业三废的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

全国目前已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77亿元。

2.1.1水的三态变化与水的天然循环课件共27张PPT

2.1.1水的三态变化与水的天然循环课件共27张PPT

在高空中遇冷时分子运动减慢,凝结成云,再遇冷又转变
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汇入江河湖海,渗进山川平地。
2. 意义
(1)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2)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感悟新知
知识链接 地表水
吸收太阳能
水蒸气
水分子能量增大
升腾
随风迁徙

遇冷
再遇冷
雨或雪返回地面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4 [图像信息题] 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分子运动越快。
(2)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有什么优点?
(至少答出两点)
节省药品;减少因氨气的扩散造成的空气污染等。
感悟新知
技巧点拨
知2-练
探究分子的性质,特别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改进后的
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药品用量少,更节约,如将原来的烧杯换成小试管等;
2.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更环保;
课堂小结
水 的
反映



水态的变 Nhomakorabea特
化 解释

感悟新知
知3-练
知识拓展 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 如果没有水的天然循环,内陆沙漠面积会增大,大
江大河断流 ,水资源不能再生。
感悟新知
综合应用
例11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图13 所示的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已知:“ ” 代表氧原子, “ ” 代表硫原子) A. a、b、c 中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 a → b 发生了化学变化 C. b → c 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b → c 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中图课标版高中地理1第二单元第二节水的运动

中图课标版高中地理1第二单元第二节水的运动

中图课标版高中地理1第二单元第二节水的运动【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要紧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实验探究】模拟水循环实验一、实验所用材料:大烧杯、保鲜膜、皮筋、盐、勺子、开水、冰水、二、实验要求:1、观看水的状态变化。

2、体验水的味道变化。

3、摸索实验中包含的地理原理。

三、实验步骤:1、将开水倒入烧杯中,观看水的状态的变化。

2、在水中加入整包食盐。

现在假如你尝一尝烧杯中的水,它是什么味道?3、用保鲜膜盖住烧杯口,不要将保鲜膜封太平坦,用皮筋封住保鲜膜,观看保鲜膜上的水蒸气。

4、在保鲜膜上方中央倒入冰水,观看水的凝聚速度的变化,说明缘故。

5、打开保鲜膜,用勺子尝一下保鲜膜内侧的小水珠的味道,告诉你周围的同学,顺便给他们说明一下缘故。

四、实验报告:1、烧杯内的水通过蒸发由态转变为态时,要(吸取,放出)热量,水蒸气会把热量带到中去,烧杯中的水温会。

通过水的蒸发,烧杯中的热量会散失到大气中。

2、冰水下面区域水蒸气凝聚的速度,缘故是:,这些小水滴(是,不是)咸的,说明通过蒸发水得到了更新。

最终水滴在力的作用下聚拢到保鲜膜的最低点回到烧杯中,在自然界中确实是。

实验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

那个过程的初始环节是。

把你观看到实验中水运动的两个要紧环节在右图中填写出来。

【自主学习】A B结合课本内容,包括文字和图2-2-3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若右图的循环中A代表海洋,B代表陆地,则海洋水通过,盐分被留在,淡水进入大气形成水汽,一部分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遇冷凝聚以等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一部分沿地表流淌形成径流,一部分通过环节渗入地下,形成,二者经汇合流回海洋,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这种循环的名称是。

2、假如A、B均代表陆地,这种水循环的名称是。

陆地上的水汽除了蒸发之外还能够来自。

假如A、B均代表海洋,这种水循环的名称是。

3、在这三种不同领域的循环中,参与的水量最多,对人类活动最重要。

4、在前面,我们差不多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着写出水循环能够联系的圈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作业】见《基础训练》P49“教材自主预习”部分。
通过这一过程,既实现了水的,又完成了水资源的,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提供了_______资源。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简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通过___________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⑵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于_____
A.地球B.太阳C.雨D.海洋
⑶试从分子角度解释循环图中①、②这两个转化过程:
通过总结练习。强化重点,让学生理清思路
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
通过本题的研究,联系实际,培养化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理念,通过小组的讨论,再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自查】出示学习目标,强化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目标看看掌握得如何?
【当堂测试】
见《基础训练》P50“基础知识巩固”第1-7小题。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⑷水通过天然循环,既实现了_____________,又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识一点】
1.植物对水具有净化作用: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学生仔细观察水的天然循环路线图,联系物理、生物等学科明确几个概念的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
【体会感悟】水的天然循环:
1、认识以下几个概念
冷凝、蒸发、蒸腾、蒸馏、升华、径说:】
【总结练习】水的天然循环
1、水通过它在自然界里的____________,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让我们从微观角度去重新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吧。______为水提供能量,使___的运动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成___,__随风迁徙,再遇冷又变成_____,返回地面,汇入江河湖海,渗进山川平地。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浏览下雨的一幅图片,然后让学生读“下雨了……”一段,引出课题。
第一课时水的天然循环
【知识回顾】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填一填】
1、__________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___________时,运动____,分子间的__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____________时,运动,分子间的_________减小,水由气态又变成了液态。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1)水的天然循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的天然循环各个环节中水分子运动的分析,加深对分子特征的理解,学会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2、通过对分子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学会从分子的角度描述自然现象。
二、教学媒体选择:学生分组实验常规仪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三、教学流程设计:
2、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
3、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的能量变化?
4、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观看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体会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合作
通过大自然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大多数物质的三态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固态
时最___,时最大。
【小结】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活动天地】
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仔细观察课本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图,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简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