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汉语旅游文本英译

合集下载

功能理论下汉语旅游景点介绍的语篇翻译途径

功能理论下汉语旅游景点介绍的语篇翻译途径
Robin
参考文献: 【1】张美芳.《翻译研究中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6. 『21陆国飞.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外语教学》 [11.2004,(9):78—81. 【3]Nord,C.Tramladng越A
onalist Approaches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 997. Purposeful Activity:l=uncti— Foreign
1 19
万 方数据
(Gritel975:45)。如果包含的信息太少,语篇就会枯燥无味; 包含的信息太多。就会给读者、听者带来困难。 比尔格兰德和德雷斯勒(Beaugrande&Dressler,1981)把 语篇的信息性分为三级:如果一个语篇只包含已知信息或读 者意料之中的信息。其信息性属一级。只含一级信息的语篇 会令人觉得乏味,没有价值。如果语篇具有部分未知的或意 料不到的信息,其信息性属二级.属正常程度。如果一个语篇 包含的未知信息太多.又没有加以解释,其信息性属三级。 翻译是把原语语篇中的信息以译语表达出来.使原作者 所表达的思想能够得到译文读者的理解.并在译文读者身上 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翻译中的信息转换受不同文化 群体的共同知识、实用信息、文化差异与习惯表达等因素的 制约,因此.译者要根据译文功能、译语文化社会规范、文本 类型等实际情况来确定翻译措施。 1.信息性与语用问题 原文为提升景区形象的文字渲染的信息性属一级.对英 语读者是一种多余,可以通过删减、重组原文信息来解决语 用问题. 例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陶瓷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远在10000多年前的新 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华大地上发明了制陶术.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

旅游文本英译赏析

旅游文本英译赏析

- 246-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旅游文本英译赏析华北理工大学/郑璇【摘要】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到中国参观游览,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语域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文本功能的分析,实现文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对等,吸引更多游客来华参观。

【关键词】旅游翻译 功能对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一、引言旅游翻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正是因为很多学者都探讨过此类问题,才能彰显其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时代,成功的旅游翻译效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游览。

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的意义传递,可能会使旅游文本的功能效应和社会效应有所损益,因此本文旨在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相关理论指导旅游翻译,以期实现旅游文本功能对等。

二、旅游文本简介1.旅游文本的特点。

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指南、旅游行程、旅游委托书、旅游意向书、旅游合同、旅游广告、旅游宣传标语、演出节目单、菜单、宾馆指示牌、各类通知、路标、地名等等。

因此所涉及的词汇量大、知识面宽、文化面广、措辞讲究、风格人性、具有可读性和亲和力,以及功能多样化。

2.英汉旅游文本对比。

一般而言,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最忌啰嗦堆砌”,多数情况下,景物描写往往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传达实实在在的景物之美,为求忠实再现自然,让读者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印象。

而汉语讲究音韵和谐、形式对称,用词空泛含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汉语旅游文本常大量使用修饰语形容词、华丽之词。

根据汉语的审美习惯,多用修辞语可以加强气势,突出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或增强节奏感,这些修饰语的使用在汉语文化中能够取得好的信息效果和实际效果。

三、旅游翻译实例1.语场与旅游翻译。

“语场”指的是实际发生的事,或者说是指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的话题。

在旅游翻译中,应首先考虑旅游文本的语场。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语场的错位主要表现在译者对源语信息的取舍策略的不合适性”。

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的中文旅游文本英译

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的中文旅游文本英译
独具 特色人 文底 蕴与 文化魅 力 吸引 了前 来观光 的世 界各 地 的游 客。 根 据 世 界 旅 游 组 织 预 测 , 到 2 0 2 0
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旅游 目的地 国和第四大 客源输 出国。( 金惠康, 2 0 0 5 : 3 ) 我们将中文旅游文 本英译的主要 目的向游客传递景点的文化信息 , 使 他们更加深人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 , 以此诱发
的 主要 目的就 是 吸引 游 客观 光 , 唤起旅 游 者 的旅 游 热情 , 因此旅 游 文本 的 主导功 能是 呼 吁型 ( 呼 唤 型) ; 同时 , 旅游 文本 又 为普 通游 客 提供 了读 懂 看 懂
( 二) 纽马克 的文本 类型理论
作为英 国翻译界的元老 , 纽马克被认 为是典型 的实践性理论 家。他 的著作《 翻译研究 途径》 ( A p -
分析。借助逻辑学、 哲学 、 语言学等一些跨学科的知 识, 纽 马克 提 出了 自己对 翻译 理论 的新 见解 。 他在《 翻译教程》 , 运用 了经雅克布逊修改 的布 勒 的功 能语 言理 论 , 并参 照雅克不逊 ( J a c o b s o n ) 的 分类 , 将语 言 功能 分 成六 类 : 表情功能( e x p r e s s i v e ) , 信息功能 ( i n f o r m a t i v e ) , 召唤功能( v o c a t i v e ) , 美学功 能( a e s t h e t i c ) , 应 酬功 ( p h a t i c ) , 元语 言功能 ( m e t a l — i n g u a 1 ) , 其 中前 三类 为语 言 的主要 功 能 , 是 语言 使用
2 0 0 4: 2 6 - 2 7 )如表 1所示 :

旅游语篇汉英翻译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综合功能途径为视角

旅游语篇汉英翻译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综合功能途径为视角

旅游语篇汉英翻译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综合功能途径为视角论文导读:探讨了旅游语篇的主导功能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本文探索性的提出了旅游语篇汉英翻译的综合功能途径。

分析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并提出相关翻译策略。

关键词:综合功能途径,旅游语篇,汉英翻译一. 前言旅游业作为现代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资料作为一种推介我国旅游资源,开拓旅游市场,吸引国外游客的重要宣传工具,其翻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译者们的努力,大量汉语旅游景点简介已被成功地翻译成英语。

然而不可否认,目前许多旅游资料的英译文本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中式英语等充斥于一些旅游资料英译文本中。

所有上述问题不但使旅游资料难以起到吸引国外游客的作用,也会给中国旅游业带来负面影响。

二. 旅游翻译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对于旅游资料英译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层面的研究【如刘建刚(2001)、文军(2002)】,研究者主要讨论翻译中的语言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等。

(2)跨文化交际层面的研究【如陈刚(2004)、金惠康(2007)】,研究者探究了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对双语文化进行了比较(3)功能层面的研究【如康宁(2005)、曾丹(2006)】,研究者以赖斯的文本功能及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旅游语篇的主导功能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上述研究对旅游资料翻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上述研究中,以旅游景点简介为研究对象,从语篇层面,从功能角度展开的翻译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则较为少见。

三. 综合功能途径语言的最重要功能是交际,交际有不同的意图或目的。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会根据交际情景和目的的需要,将语言符号组成连贯的语篇,以完成交际功能。

论文检测。

于是,很多语言学家便将语言功能做了分析和分类。

英国功能语言学派代表人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成篇功能。

旅游文本的翻译:功能翻译视角

旅游文本的翻译:功能翻译视角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文本的翻译:功能翻译视角姓名:时晓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秦洪武20080401摘要旅游文本作为一种对外宣传的有效方式,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旅游文本英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国外游客并推介中国文化。

然而目前,中国旅游文本的英译文并不能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研究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对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并探讨了提高翻译质量和外宣效果的有效方式。

研究认为,就旅游文本翻译而言,译者应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从源语言文本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有选择地进行翻译,以确保英译文在译入语语境中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实现吸引国外游客的目的。

旅游文本的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因此,文化适应性也是旅游翻译特别关注的问题。

本项研究对汉英旅游文本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类文本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信息侧重点不同。

汉语旅游文本重在突出旅游景点的社会身份特征、风光景色和人文特色;英语文本则侧重传递景点的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与不足等实用信息。

2)景物描写方式不同。

汉语文本中景物描写常佐以个人联想和主观感受,用词典雅、修辞手段丰富多样、风格优雅,缺乏实用信息。

英语文本则倾向于实景实写,景物刻画直观明了。

3)句法特征不同。

汉语句子多用并列成分,结构松散,层次不明显;英语语篇则更加注重衔接手段(如连接词)的运用,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4)汉、英旅游文本在篇章正式度等方面亦有不同,汉语旅游文本正式度偏高。

基于以上差异,在英译时要体现出英语旅游文本的特征,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

研究发现,汉语旅游文本英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翻译时没有适当删节或简化在译文读者看来不太实用的信息;2)没有适当补充译文读者比较需要的有实用价值的重要信息;3)生硬的“逐字翻译’’或“字面翻译”。

情景语境理论视角下的汉英旅游翻译

情景语境理论视角下的汉英旅游翻译
好景 色与灿烂文化展现给 外国游客。 关键词:情景语境理论 ;汉英旅游翻译 ;旅游文体 ;翻译策略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H0 9 文献标识码 :A 5


引言
要 因素 。 三、情景语境理 论与旅游翻译 情 景语境 (i ao a cnet 是 由功能学派创始人 su t nl ot ) t i x 马林诺 夫斯基 ( aio si M n w k )于 12 l 9 3年首次提 出的语 言 学概 念。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斯 ( ih Fr )认 为 :情 景 t
景语境 主要指语篇产 生的具 体环境 , 其构成要素 有 : 语
场 ( id) 旨 ( e o ) Fe 、语 l T n r 和语式 ( d o语场指实 际 Moe)
论 ,更能突出读者效应 ,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旅游文体特点 旅游文本是指旅游 ( 接待 )一线人员 ( 其是导游 尤 翻译 )在工作中经常碰 到的、约定俗成的那些应用 型文 本 ( 陈刚,2 0 :8 。旅游文本通常包括旅游广告 、旅 0 43 ) 游手册 、旅游指南 、旅游景点介绍 、导游词等。根据旅 游 的特点 ,可 以确定旅游文本主要具有两种文体功 能 :
第 1卷 9
第7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u n o M d n n U i e s o r a f u a ja g n v r y 1 i i tபைடு நூலகம்
Vo1 9No .1 .7
2 1 年 7月 00
J 1 2 1 u . 0 0
文章编号 :10 .7 7( 00 70 8 -3 0 88 1 2 1 )0 -0 00
的译文就要表 现原文赖 以产生的情景因素。故将情景语
境理论直接纳入旅游翻译过程 ,作为影 响翻译过程 的主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介绍英译汉研究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介绍英译汉研究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介绍英译汉研究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需求日渐突出。

本文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旅游景点介绍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翻译策略,总结了文本类型理论在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标签:文本类型理论旅游景点介绍英译汉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外来华游客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

然而,目前国内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本普遍存在很多问题——词汇方面的翻译失误,包括错译、伪对等词、表达欠妥、冗余、生僻词等;句子方面的问题涵盖了结构错误、句子成分错位、重复和结构松散等;而语篇层面的翻译失误则包括缺乏衔接、缺乏连贯以及重复单调等。

总的来说,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不尽人意,译文更是让人不忍卒读。

劣质译文也可能导致一些外国游客迷惑不解甚至产生误解。

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研究日显重要。

二、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的研究现状学术界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做过许多研究。

在旅游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面,闵大勇、詹允昭(1991)对游览名称、朝代及佛教名称的译法进行了讨论。

蒲元明(1993)也曾提出“增、删、改”三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即增添一些中国人人尽皆知而外国人却可能一无所知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名人的生卒年代、身份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名胜的具体位置等;删减那些繁琐铺陈的各种历史考证、名人语录或中国古诗等;改写一些中国特有而不易被外国人了解的概念,如中国纪年法、中国度量衡制等。

在旅游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旅游翻译属于实用文本翻译的一种。

德国功能翻译论对旅游翻译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为对传统“等值”观的重大突破,功能翻译论为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在近十年的旅游翻译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所进行的。

功能理论框架下运用较多的是目的论、文本类型和尤金·奈达的功能或动态对等论;文化翻译视角下多为跨文化交际、结合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接受论、功能主义理论中的文化视角等,多采用跨文化篇章对比。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汉语旅游文本英译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汉语旅游文本英译
用转换三种 。结构转换着眼 宿 、交通及 开放 时问 的介绍 较多 ,对风 光景色 的描述 则较 少 ,
_ j 句 法 结 构 、 小句 及 句 子 之 间 的衔 接 、连 贯 方 式 的 转 换 , 文本 风格上 体现 为语 言简洁 明快 ,逻辑严 谨 、措辞质 朴 ,景物
语义转换着 眼于表达方式 的变通和 调整 、信息分布方 面的 描 写客观 具体 。在句法 结构 上,汉 语旅 游文 本多 由小f 零 散结 , 叟化 。语用转 换则着眼于社会 、文 化等语境差异所导致 的 合 而成 ,呈块状 形式 ,逻辑 结构不 突 出,逻辑 层次 多呈 隐性状
表 达 方式 上 的 变 化 。 李 运 兴 提 出 的语 篇 层 级 体 系 及翻 译 转 态 。相 比之下 。英语旅 游文 本则有 严谨 的逻辑 结构 ,篇章 中的 换 规 律 对 于 翻 译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本 文将 以浙 江 省 江 L l j 市 政 各段 落往往 由主 题句 与支撑 句构 成 ,二者之 问关系 明朗 ,句 子
和 转 换 规 律 。他 将 翻 译 任 务 中所 要 处 理 的语 篇 称 为 篇 章 , 英’ 『 义 旅游 文本 存在一 定 的差 异 。在 语篇层 面上 ,二者 差异
篇 章 下 面 又 划 分 为 次 篇 章 、 句 群 和 信 息 单 元 , 信 息 单 元 主要 体现在 文本 的交 际意 图和风格特 点上 。汉 语旅游 文本 侧重 义 涵 盖 了 句 、 小 句 、 词 组 和 词 ,这 些 元 素 共 同 构 成 了语 篇 信息 传递 ,多 强调和 突出旅 游景 点的 自然特色 和人 文特色 ,包 级 层 体 系 。李 运 兴 指 出 , 在 语 篇 层 面 l : , 译 者 应 关 注 篇 章 括对 景区相 关历 史、 文化及 景区地 位的 介绍 ,而对 于服务 设施 的 语 篇 范 围 、 体 式 和 方 式 以及 作 者 的 交 际 意 图 、风 格 特 点 以及游 客 可在景 区所 从事 的活动 的介绍 栩对偏 少 。汉 语旅游 文 等 , 句 群 层 次 上应 关 注 和 研 究 语 篇 的语 义连 贯 及 结 构 衔 接 本在行 文 上更多 地使用 华丽 辞藻和 修辞 手法传 递信 息,景物 刻 问 题 ,信 息 单 元 诸 级 则 是 译 者 实 际操 作 的 基 本 层 次 , 是保 画语言 比较抽 象 、笼统 ,强调 描述 的朦胧 美 ,且常 引用诗词 歌

[汉英,旅游,文本,其他论文文档]试析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汉英,旅游,文本,其他论文文档]试析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试析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论文关键词]旅游文本;语篇功能;文化信息;翻译[论文摘要]旅游文本翻译不仅是两种文字的简单转换,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实现”指示”功能的充分“对等”;信息功能转换时应以译语读者的需要为根本,注重信息内容的补偿和增添、语言表达的删减和简化,有效地传递旅游文本中的文化信息。

旅游翻译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酒店宾馆介绍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旅游业营销的重要内容,其中尤以景介翻译最具旅游文本特色。

旅游文本主要有两个功能: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给游客提供景点的信息,使当地旅游资源和人文精神为异域旅游消费者所理解,接受,并使其好奇心、求知欲、休闲、益智等需求得到满足。

旅游文本翻译应注重突出译文的诱导功能,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充分揣摩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用符合泽语规范和文化标准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意义,使译文尽可能取得近似原文的读者效应。

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不仅仅是两种文字的简单转换,更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与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

笔者认为旅游文本翻译必须以偏向译文、侧重读者的方向为准则,考虑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效果,考虑英、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接受能力,不能单纯追求语言文字的“对等”转换或信息等量传输,同时还必须研究民族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

一、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实现”指示”功能的充分“对等”旅游文本的主导功能是其指示功能,这类文本都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向读者发出“指示”,在读者身上产生明显的“语后效果”,使其成为真正的旅游者。

因此,翻译中应使源语中的指示功能充分表现在译文里,译文的好坏应以是否在译语读者身上产生的同样效果和反应作为准绳。

例1.原文:Londoncanbeenchantingorfrustrating,vibrantordrab.Butresidentsand visitorsalikeareprepared to tolerate orignoreifle city’S sho~comingsforitsend less ability to entertain,surprise and reward.译文1:伦敦可能是一个既迷人又使人失望、既受震动又觉单调的地方,但居民们和城中的游客却会因它能不断地使你欢乐、惊讶和得到回报而忍受或忽略它的短处。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旅游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旅游资料种类众多,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景介翻译最具有旅游特色,也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旅游景点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宣传和介绍本国、本地的人文、自然风光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景点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外国游客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地风貌,又要使译文对西方游客有良好的可接受度。

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有其自身的语篇特点,而其语言和形式受各自特定文化的制约,是以各国游客的阅读目的、欣赏水平和文化背景为基本参照的,因此在文体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要使旅游景介文本实现其预期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在保持基本意义功能一致的基础上,利用删减和改译等手段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在信息上进行整合。

也就是说,旅游文本的翻译固然首先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但更注重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和信息获取的时效。

因此,本文以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介绍资料及其英译本和英美两国的相关旅游文本为语料,结合翻译的功能理论,对比分析英汉语旅游景介文本的差异和功能实现方式,具体探讨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一、旅游景介文本类型分析旅游景介的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的翻译,目的和功能是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

文本类型和它的内容形式、翻译策略有直接关系。

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文本重心不同,译本所要实现的预期效果也不一样。

要研究汉语旅游景介的英译,就必须明确旅游景介文本的类型和功能,了解译文的预期目的。

在这一点上,国内外学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旅游资料旨在通过对景点的介绍,提供有关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

换言之,汉英旅游景介都是通过传递信息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

从文本功能看,该类文本具有两个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也称诱导)功能。

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范文

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范文

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范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而译者则是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进行沟通的桥梁。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引言根据Hanvey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

(Hanvey,1986)。

来自别国的游客常常会持有一些表面文化现象的认识,同时持有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缺乏理念的显着文化特征认知。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旅游资料的译者必须通过理性分析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

跨文化意识是译者从事旅游资料翻译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最基本的要求。

具体来讲,译者必须以游客为导向,同时牢记读者及游客的需求,尽量保留在目标文本中保留源文本的信息。

2.旅游资料翻译中的跨文化差异2.1 语言表达差异由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在语言表达风格上也不尽相同。

汉语旅游文本大多使用描述性语言,言辞华丽,文笔优美;表达上追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

在描述旅游时,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逻辑严谨;行文简洁,表达直观;整体上重在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与不足等方面的纯信息传递,并且信息准确、丰富、实用;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着笔不多。

因此,翻译时必须注重译文的实用性和特殊性,注意内外有别。

倘若翻译时一味按汉语的习惯行文用字势必与英语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格格不入2.2 文化背景差异旅游资料广泛地反映了旅游客体文化,即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娱乐文化和人文化的自然景观等。

这与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文化相差甚远,在吸引旅游者的同时也会构成了跨文化理解的障碍。

旅游资料中介绍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等无不反映了独特的文化含义,有些甚至在中国尚且鲜有人知,更不用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

论旅游文本的语篇功能与英译

论旅游文本的语篇功能与英译

论旅游文本的语篇功能与英译作者:张建平陈二春来源:《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04期[摘要] 旅游文本属信息类加宣传鼓动类语篇,语篇功能是传达信息和旅游营销,其翻译目的在于激发外国游客参观景点的兴趣或选择入住某酒店賓馆。

在旅游文本英译过程中,译者应从汉英旅游文体风格差异、文化差异和语用差异出发,灵活运用改写、增删、语用调整等各种翻译手段,从而达到旅游文本英译的营销目的。

[关键词] 功能目的论旅游文本语篇功能一、引言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告示标牌、酒店宾馆介绍、民俗风情画册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旅游业营销的重要内容。

我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观光,为了满足外国游客的需要,我国近年来翻译出版了不少汉英对照的旅游宣传册、导游书、旅游杂志等,这些旅游英译文本对推介我国的旅游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毋庸讳言,一些旅游文本的翻译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所谓的翻译“硬伤”,也就是标点、拼写和语法错误,这需要译者和校对者的高度责任心,此类问题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第二类可称之为翻译“内伤”,主要是字词句上的简单生硬的对应,表达上亦步亦趋,未能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手段,形式上是做到了忠实于原文,但却未能传达原文的营销功能。

二、翻译的功能目的论与旅游文本的语篇功能翻译功能目的论的主要内容为:翻译方法和策略必须有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它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依归,根据各种语境因素,灵活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同时,译文应能被译语文化系统所接受,并达到与其语篇类型和功能相一致的得体性。

不同语篇类型的文本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如“表情功能”,“传递信息功能”和“宣传鼓动功能”。

但一个语篇的功能很少是单一的,大多的情形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几种功能兼而有之。

如“表情”作用是文学类语篇的主要功能,此类语篇译文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忠实完美地再现原作,让原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在译语语境中发挥其陶冶性情、启迪灵感、开拓深思的功能。

语篇语用视角下汉语旅游文本英译的变译策略

语篇语用视角下汉语旅游文本英译的变译策略

语篇语用视角下汉语旅游文本英译的变译策略在汉译英文章中,《行程》文本是最普遍的,以及最需要运用英译变
译策略的文本,不管是一个旅游海报、旅游口号、旅游名片,还是一篇介
绍旅游行程的汉译英文章,使用变译策略都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英语和汉
语文化在语言和文化上差别较大,如果照抄汉语的表达方式可能会造成英
译文本失去本身的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文本的旅游行程和路线,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变译,即
行程内容、旅游地点和时间。

对前者应运用一些短语,这样既可以突出行
程的亮点又可以让文本更加简洁巧妙。

比如可以“on-the-spot experience of cultural customs”来表达“亲身体验当地文化风俗”,“catch a glimpse of beautiful views”来表达“领略绮丽景色”等。

对于旅游地点可以尽量采用英文的称谓,如“The Great Wall”“The Bund”“Zhouzhuang”。

最后,对时间的表达要精准明确,使读者对旅游行程的全程清楚明了。

比如“at 8:00 a.m.”“after breakfast”“in the afternoon”等。

通过以上变译策略,可以使英译文本简洁、流畅,在浓郁文化氛围中吸引
读者,激发其旅游欲望。

文本分析模式与旅游文本的英译

文本分析模式与旅游文本的英译

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文本分析模式与旅游文本的英译张怡(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根据诺德对翻译理论的阐释,通过对源语文本作精确的文本分析,准确领会翻译目的和文本交际意图。

文本分析需要考虑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特有的功能并选择与其翻译目的相适应的翻译策略。

该文以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此解读该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诺徳翻译模式;文本分析;旅游文宣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8-0056-021引言旅游文本包括自然景点、人文景观、博物馆、酒店、餐馆等的宣传介绍材料。

(李德超,王克非,2009)它是以国外的普通游客作为对象,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拉动经济,促进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并推动我国与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

文化是旅游的重心,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根源所在。

但是当前我国旅游外宣材料的翻译质量却参差不齐,蹩脚的译文让人看了不知所云,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播。

请看例1云梯酒店的中英文文宣:云梯酒店云梯大酒店坐落于被中外游客赞为“中华风度、世界奇迹”的“云海梯田之乡”中国云南元阳县老城新街镇。

其优越独特的地理环境让您足不出酒店便可赏“梯田”“云海”“日出”“村寨”四景。

酒店占地面积15222平方米,主体是AB 两幢体现哈尼民居风格的本土建筑。

A 幢设有观景客房、休闲客房、标准客房、温馨客房及行政套房100间。

气派的大厅、典雅大堂吧、高科技商务中心、商品超市,让您宾至如归。

B 幢设有可兼容2400余人多功能厅和独具民族喜庆气氛的宴会大厅,各具特色大小会议室,体现哈巴文化雅致酒吧、动感KTV 房、康体休闲设施和美容美发、桑拿等及大型停车场。

云梯大酒店诚挚恭迎您的光临!地址:云南省·元阳县新街镇Add:Xin jie town yuan yang county yun nan电话(Tel):(0873)56248585624868传真(Fax):(0873)5623707邮编(Postcode):662400网址(http):yunti -Yun Ti Hotel is located in Xin Jie Lao-Cheng Yuan Yang,YunNan China-the home of cloudy sea and terraced field,with complete set ofprofection and high standarel service.You can enjoy the four views:“Terraced field 、cloud-ysea 、sunrise and villages in the Hotel.The Hotel occupies 15222square meters.It has A 、B two main buildings reflects the style of Ha Ni.Building A has 100rooms with vievo rooms 、parlour rooms 、stand and rooms 、sweet rooms 、set of lunnry rooms,magnifilent hall.Nefied halls ’s bar.High tech bussiness center and supermar⁃ket int it and guests will fell at home.Building B has a functional hall which can contain 2400pre⁃sons.It has gumnasiums KTV rooms,bars,some meeting rooms,sanna roomsand a large farking lot.此段英译文里有不少低水平错误,如拼写错误ofprofec⁃tion,standarel,cloud-ysea,vievo,lunnry,magnifilent,Nefied halls ’s,bussiness,presons,gumnasiums,sanna roomsand,farking 等,标点符号错误,大小写错误,单复数错误,语法错误等,这些属于硬伤,不在该文讨论范围内。

旅游文本的翻译

旅游文本的翻译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有时会出现文化休克,即 中西文化都存在的一些事物在意义上却相互排斥。这样 的文化分歧更容易遭到游众期待视野的拒绝。作为读者, 由于长期受到本土文化、审美心理、思维方式的耳濡目 染,表现出某种对固有文化传统的依恋性,其认知视域 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排他性,异质文化往往会 遭到或多或少的拒斥。比如中国旅游景点频繁出现的古 典诗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借植物 之名喻“相思之情”,而英文中对应的red peas却不具 备这种文化标记。译者只能灵活变通,才能求得最大程 度的“等值”。基于上述差异理据,翻译旅游文本时, 应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采取适 当的翻译方法。
原文: 在中国一提到孔子,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天真幼稚
的顽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许多地方 都建有祭祀他的寺庙,天津也不例外。
译文: Confucius is a house-hold name in China. Temples in memory of him could be found everywhere in China and Tianjin is no exception.
(1)汉语言辞华美VS英语用词简略
汉语旅游篇章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文采浓郁, 大量使用对偶平行结构和四字句,以求行文工整、音韵 和谐,追求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和谐交融之美,诗情 画意,意趣盎然,让中国旅游者沉浸于优美词句之中, 激起其文化期待视野。为了加强文章的力度,汉语往往 不惜使用大量的修饰词汇和动词密集句子,其中也不乏 夸张之词,用以烘托感性效果。而英语文本大多风格简 约,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 常常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传达景物之美。偏重理性,注 重非修饰性,忌讳同义重复和用词累赘,使游客受众在 朴素平淡之中获得对旅游景点的理性认识,品味景点独 到的旅游文化资源。

英汉旅游语篇对比分析及英译策略

英汉旅游语篇对比分析及英译策略

英汉旅游语篇对比分析及英译策略张君【摘要】英汉旅游语篇由于受语言和文化差异影响,在词汇、句子、语篇层面都具有差异.汉语旅游语篇英译时,译者可采取增译、减译、重写等翻译策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1【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英语;汉语;旅游语篇;翻译策略【作者】张君【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一、英汉旅游语篇的语言差异旅游语篇是指在旅游指南、旅游网站、旅行社或政府有关部门发表或发行的对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描述性书面介绍,所选语料都是取自实际旅游活动中的地图、旅游指南、门票、旅行社宣传资料、旅游杂志等。

本文中的旅游语篇的目标读者指国内外普通旅游者,民俗学、地理学等研究型学者不在讨论范围内。

英汉旅游语篇的语言差异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即词汇层、句子层和语篇层。

(一)词汇层从形态上看,汉语中的四字词组会在旅游语篇中会频繁出现。

新疆地图册中就有如下描述“……因而形成了新疆大地的千姿百态、风光旖旎、风情万种的自然景观。

这里既有高插云天、云蒸雾绕的冰峰雪岭,又有遮天蔽日、松涛阵阵的原始森林和牧草茵茵、繁花似锦的辽阔草原;既有蜿蜒千里、纵横奔腾的名川大河,又有碧波万顷、欧鸟翔集的高山湖泊;既有浩瀚无垠、神秘莫测的沙漠戈壁,又有阡陌相连、瓜果飘香的片片绿洲……”[1]四字词组前后两部分,如“遮天”和“蔽日”,“千姿” 和“百态”,貌似语义重叠,却是典型的汉语特色,英语旅游语篇鲜有使用某种形态的词类来描绘。

从遣词正式度上看,汉语旅游语篇比英语旅游语篇略显正式。

虽然旅游语篇属于应用文体,但汉语旅游语篇通常文雅古典,显示了很强的文学性。

对比下文常家庄园和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介绍。

例1:品味民间故宫,气势恢弘,凝重博大之千古绝唱;赏览古典园林,融汇南北,巧夺天工之秀美神韵;领略外贸世家,纵横四海,财取天下之豪迈气概;感悟儒商巨贾,诗礼传家,英才代出之文化渊源。

旅游文本翻译赏析

旅游文本翻译赏析

(一)内容美内容美体现于译文忠实地传达原文的语义,所指与能指一致。

(二)意境美☐汉语强调意境美,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美学上将这种以非物质形态出现的美称之为“非定量模糊集合”。

(三) 文化美许多海外游客来中国旅游正是为了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异国他乡新奇的文化审美经验。

因此,在旅游翻译中,传达文化美,传递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是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旅游文本翻译的难点☐1 Discrepancies in Psychology☐The different motives of western and Chinese visitors reflect the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westerners are eager to know more about China’s history, its social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s, and mode of life and so on.Therefore, we should be aware of the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place a different emphasis or focus in order to satisfy different needs and tastes.☐2 Discrepancies in Social Customs and Habits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stoms and habits. Even the material aspect of culture can reflect some customs and habits.☐3 Discrepancies in Moral StandardsMoral standards var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eve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a country.☐4 Discrepancies in Religious BeliefsReligion has exercised a lasting influence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Both western and eastern people have varying religious beliefs that are part of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s. In China, Buddhism and Taoism have taken a strong hold in Chinese society.☐5 Discrepancies in Aesthetics☐Aesthetics, a culture’s concepts concerning beauty and good taste, as expressed in its art, folklore, music, and dance, are ofa particular interest to international tourists. Without theculturally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a society’s aesthetic values, communication is seldom successful. Insensitivity to aesthetics can not only lead to in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ut may offend tourists or create a negative impression as well.☐意义语境和引申(Contextual and Extended Meaning)☐文字重复和简练(Repetition and Succinctness)☐主语省略和增添(Subjectlessness and the Subject)☐语态被动和主动(Passive and Active Voices)☐句子意合与形合(Parataxis and Hypotaxis)☐结构分割与合并(Structural Dividing and Joining) 翻译中应注意☐文化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审美情趣的差异目的论(Skopostheory)☐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派学者Vermeer 和Christiane Nord 提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汉语旅游文本英译作者:周春燕刘华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运用李运兴的语篇分析模式对比分析了英汉旅游文本,发现前者注重人际互动、后者注重信息传递;前者句群逻辑严密、后者句群呈块状结构;前者用词简洁朴实、后者行文华丽。

本文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篇章、句群及信息单元三个方面探讨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过程。

关键词:语篇分析旅游文本英译过程一、语篇分析理论语篇分析理论最早由英国的Harris(1952)提出,随后Halliday(1976)、Hason (1976)、Beaugrande(1981)、Hatim (1990)和 Reiss(1989)等人又从语篇范围、方式、体式、功能和类型等多个方面丰富了该理论。

李运兴(2000)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语篇分析运用到翻译中来,从语篇层次入手,探讨了英汉语篇翻译的可操作性和转换规律。

他将翻译任务中所要处理的语篇称为篇章,篇章下面又划分为次篇章、句群和信息单元,信息单元又涵盖了句、小句、词组和词,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语篇级层体系。

李运兴指出,在语篇层面上,译者应关注篇章的语篇范围、体式和方式以及作者的交际意图、风格特点等,句群层次上应关注和研究语篇的语义连贯及结构衔接问题,信息单元诸级则是译者实际操作的基本层次,是保证译文的基础。

根据语篇的级层体系,李运兴提出了翻译的转换规律,认为翻译转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级出发,可分为结构转换、语义转换、语用转换三种。

结构转换着眼于句法结构、小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方式的转换,语义转换着眼于表达方式的变通和调整、信息分布方面的变化。

语用转换则着眼于社会、文化等语境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方式上的变化。

李运兴提出的语篇层级体系及翻译转换规律对于翻译具有可操作性。

本文将以浙江省江山市政府网站旅游文本为例,运用语篇分析模式探讨旅游文本的英译问题。

二、英汉旅游文本的特点及差异一般说来,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指南、旅程安排等,常见于旅游宣传手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地政府也通过官方网站发布相关旅游文本,以达到宣传旅游景点、推动旅游经济的目的。

总的来说,旅游文本主要通过向旅游者介绍景点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景点特色、行程路线、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旅游资讯,激发潜在旅游者的旅游意愿,为相关读者创建对旅游景点的美好憧憬,感受旅游景点的人文和自然之美,从而达到推广介绍的目的。

英汉旅游文本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语篇层面上,二者差异主要体现在文本的交际意图和风格特点上。

汉语旅游文本侧重信息传递,多强调和突出旅游景点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包括对景区相关历史、文化及景区地位的介绍,而对于服务设施以及游客可在景区所从事的活动的介绍相对偏少。

汉语旅游文本在行文上更多地使用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传递信息,景物刻画语言比较抽象、笼统,强调描述的朦胧美,且常引用诗词歌赋作为佐证。

相比之下,英语旅游篇章侧重于呼唤功能和人际互动,重点突出地理环境及服务设施等实用信息的传递,对住宿、交通及开放时间的介绍较多,对风光景色的描述则较少,文本风格上体现为语言简洁明快,逻辑严谨、措辞质朴,景物描写客观具体。

在句法结构上,汉语旅游文本多由小句零散结合而成,呈块状形式,逻辑结构不突出,逻辑层次多呈隐性状态。

相比之下,英语旅游文本则有严谨的逻辑结构,篇章中的各段落往往由主题句与支撑句构成,二者之间关系明朗,句子内部以及句子之间往往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关系紧密且复杂,小句或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实现为逻辑联系语。

从词汇层面看,汉语旅游文本运用大量的历史文化词汇,多用四字结构和对仗句,注重音律美,而英语旅游文本用词简洁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对景点进行描绘,比较注重科学性,力求表达客观正确。

例如: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

每当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离,常凝天山于一色,融云峰于一体。

无怪唐诗人白居易赞曰:“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

地理学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时都写到江郎山。

他把江郎山与雁荡山、黄山和鼎湖峰进行比较,极力地赞叹江郎山“奇”“险”“神”。

江郎山的风景迷倒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资料来源:江山市政府旅游网)Cumbria, with lakes, mountain ranges and more views than you can shake a Nordic walking pole at, is the ultimate destination for walkers and adventure enthusiasts alike. Yet look beyond the sc enery and you’ll discover a hive of cutting-edge cultural activity with boutique hotels, Michelin-starred restaurants and music festivals making Cumbria as hip as it is beautiful. Who’d have thought it?(资料来源:)三、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过程(一)语篇结构分析转换考虑到英汉旅游文本的不同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从“语篇、句群和词汇”三个层面上操作,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在语篇层面,译者应关注英汉旅游文本在语篇体式、交际意图和风格特点上的差异,对语篇结构从“信息分布、风格特点和交际意图”三方面进行分析,着眼于表达方式的变通和调整、信息分布方面的变化,侧重语义转换,对语篇结构进行转换重组。

例如:原文:①江郎山在浙江省江山市城南25公里的江郎乡,山形主体为三个高耸入云的巨石,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

②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

③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

④江郎山景区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须女湖(青龙湖)和仙居寺等部分组成,面积11.86平方公里,景源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⑤江郎山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AAAA级景区。

⑥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资料来源:江山市政府旅游网)译文:Located in Jianglang Town and 25 kilometers to the south of downtown Jiangsha, the tourist attraction of Jianglang Mountains covers an area of 11.86 square kilometers. Thanks to its “danxia landform”, the place is a component of 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in the region and a 4A national key scenic spot as well. Wandering in spots like San Panshi, Eighteen Zigzags, Tower Hill, Cow-nose Hill, Xunv Lake (also known as Qinglong Lake) and Xianju Temple, you may experience both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uniqueness of this site. The mountain,with its “most splendid peak of danxia landform in China”, consists of three towering peaks—Langfeng, Yafeng and Lingfeng. These three peaks, each over 360 meters tall, soar like pillars and cut into air likek nives. Standing in parallel from north to south in the form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chuan”, which means “river”,the peaks are also known locally as “San Panshi”,meaning” three river-like rocks”.原文是对江郎山景区的一个总体介绍,共由6句话构成,主要包含以下信息:江郎山景区地理位置、名称由来和形状特点、景区组成、面积、类型和地位。

从信息分布来看,汉语文本信息分布交错,传递信息量多而杂。

翻译时考虑到英语旅游文本中的信息分布多有联系,一般以一种信息作为主线,其他信息作为背景信息。

由此可对该篇章的信息布局进行调整,以江郎山景区介绍为主线,包括景区地理位置、面积、组成、地位和类型介绍,江郎山名称由来和形状特点则可处理为背景,在下文的具体景点介绍中再补充描述。

从文本风格来看,原文多采用四字格描述景点,也常引用称号介绍,辞藻华丽,注重主观意象美。

如描述江郎山“拔地冲天而起”“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被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等。

考虑到英语旅游文本往往语言简洁朴实,措辞质朴,景物描写客观具体,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信息进行了筛选,化抽象为形象,变华美为简约。

如将“高耸入云的巨石”直接译为“towering peaks”,实现风格转换。

从交际意图来看,原文向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景区信息,包括地理位置、组成面积、历史文化内涵等。

考虑到英语旅游篇章侧重于呼唤功能和人际互动,因此译者进行语篇转换时,将信息型文本向交际型文本转换,使用了人称代词,表达上更注重人际互动。

(二)句群结构的衔接转换及连贯重组考虑到汉语文本中句群结构为线性铺排结构,多用意合手段、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由流水句组成,逻辑层次呈隐性状态。

而英语文本则为逻辑清晰的形合结构,句子间有显性的连接词,因此在句群结构转换过程中,译者应关注结构转换规律,先分析句群结构,理清小句间的逻辑关系。

对于长句可先析出句子成分,将句子中主要信息作为译文主干,其他次要成分作为补充,运用衔接连贯手段创建“主语+谓语”的形合句子结构。

例如:原文:(1)江郎山交通便捷,物产丰富,住宿设施配套齐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