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早读学案
会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第一期
![会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第一期](https://img.taocdn.com/s3/m/7a3510534a7302768f993925.png)
会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2020.9.2)一、近义成语积累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释义】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释义】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释义】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
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
【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释义】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
二、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孔子语录《论语》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汶上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周早读学案
![汶上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周早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1ea814fe4733687e21aa59.png)
使用时间:第一周周一一、今日攻坚1、进班后大声背《兰亭集序》+《雁门太守行》2、背记文化常识。
3、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4、完成晨读检测。
二、文化常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三、古诗浅赏九日和韩魏公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参考译文】不才如我垂久老矣竟忝列先生的门下,金灿灿的酒器映照着我满头萧萧的白发。
惭愧呀魏公你如此看重又宴请了我,我在曲台编的那本书消磨了几多年华。
多少回重阳节从忧愁中过来的,多少回酒醉中又壮心偶发。
此番风雨之夜辗转无眠,起来把新诗一遍一遍地写下。
【赏析】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
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上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
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
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汉书·公孙弘传》)这里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
高一语文早读学案
![高一语文早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b3e3e3bd64783e09122bd9.png)
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使用日期:2020年 11月15日编号 08一.[成语积累]1.正襟危坐:的确是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
但由于它的字面意思是正正衣襟,端正地坐着,因而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坐着的人,不能形容人的站相或者走相。
误例:铃声一响,欧阳教授便正襟危坐地走上讲台。
正例: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
2.励精图治:形容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
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适用对象极有限。
误例:我国历史学家励精图治,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著作。
正例:为实现统一大业,柴荣励精图治,在各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3.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误例:她向媒体描述到:“那天我在公园玩时,一只黑猩猩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吓得我惊叫起来,不由自主地,眼睛也不敢睁开。
想想真好玩。
”正例: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
4.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误例:无论我们处于多高的位置,都不要登高自卑,而应充分相信自己正例:行远自,登高自卑我们可以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你可以追求成功.追求名利:但人视野要开阔,不要只看一时一地,要看得高一些,远一些,在所有这些之上,有一个高高的社会正义。
二 .翻译下面文言文段。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座位的排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译文:说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远地迁移。
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外语早读教案模板范文
![外语早读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b02de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b.png)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学科:英语教学目标:1. 通过早读,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积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英语课文朗读2. 词汇背诵3. 日常用语对话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早读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学生分享早读的收获和感受。
二、课文朗读1. 老师播放课文音频,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互相纠错,互相学习。
3. 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词汇背诵1. 老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带领学生进行背诵。
2. 学生分组进行词汇竞赛,巩固记忆。
3. 老师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
四、日常用语对话练习1. 老师设置日常场景,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老师对学生的对话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1. 老师对早读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
2. 学生分享早读的感受和收获。
3.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早读活动。
2. 朗读效果:评估学生的朗读准确性和流利度。
3. 词汇背诵:检查学生的词汇记忆情况。
4. 对话练习: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早读效果。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2. 课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角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高一年级激情早读方案草案
![高一年级激情早读方案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3968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8.png)
高一年级激情早读方案草案一、方案背景早读是学校每天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提升研究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我们制定了激情早读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
二、方案内容1. 主题选择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设置多元化的主题,涉及文学、科学、历史、地理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早读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主题选择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设置多元化的主题,涉及文学、科学、历史、地理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早读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2. 引入互动环节,提高参与度:在早读中引入互动环节,包括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早读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引入互动环节,提高参与度:在早读中引入互动环节,包括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早读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 激发思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每个早读主题都设置启发式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思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每个早读主题都设置启发式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鼓励分享,促进交流合作:每周设立早读分享时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分享,提高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鼓励分享,促进交流合作:每周设立早读分享时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分享,提高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5. 设立巩固环节,提高记忆效果:每节早读结束后,设置简短的复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设立巩固环节,提高记忆效果:每节早读结束后,设置简短的复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三、方案效果通过执行该激情早读方案,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增加参与度,提高研究效果。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研究能力和素养水平。
会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第四期
![会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第四期](https://img.taocdn.com/s3/m/f92df4a9ba0d4a7303763a25.png)
会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第四期一、近义成语积累1.接踵摩肩vs摩顶放踵【释义】接踵摩肩: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摩顶放踵:指从头到脚后跟都磨伤了,形容不怕劳苦,不顾惜身体。
【误用】往日有些冷清的朝阳公园,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热闹起来,游人摩顶放踵,分外拥挤。
【纠错】句中想表达人数众多之意,而并非不怕劳苦之意,因此应该将“摩顶放踵”改为“接踵摩肩”。
2.牢不可破vs颠扑不破【释义】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
比喻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误用】他在国际年会上提出的理论是经过多年研究论证得出的,可以称得上牢不可破。
【纠错】“牢不可破”不与理论搭配,而“颠扑不破”才正好表达句中的意思。
3.屡试不爽vs屡试不中【释义】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任何差错,每次都很奏效。
而不是“多次尝试都让人不高兴”的意思。
屡试不中:指每次尝试都失败。
【误用】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纠错】句中显然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屡试不中”的意思,是典型的误用。
4.面目全非vs面目一新【释义】面目全非:指样子完全改变了,形容变化很大,与以前完全不同,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多指变得更坏了。
面目一新:指改变了老样子,出现了新面貌,通常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多指变得更好了。
【误用】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天津出版了两张报纸,停刊了几年的《大公报》由李鸾、胡政之等接办重新复刊,面目全非,大家都接连称赞。
【纠错】句中“面目全非”的感情色彩显然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一致,应该改为“面目一新”。
二、文学常识积累——古代谦辞古代谦辞(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名校学案]高一下学期英语早读学案
![[名校学案]高一下学期英语早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95a0e8762caaedc33d43f.png)
形容词:worthwhileoutspoken considerate modest
短语:refer toby chancecome across carry on move off
句型
1. However,the evening makes it allworthwhile.
2.Thismeans going ba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othe placewherewe left the family sleeping in a tree the night before.
3.For forty years Jane Goodallhas been outspoken aboutmak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life of these animals.
6.Many peoplelook down uponpoor people.
7.Shespent years observing and recordingtheir daily activities
8.I looked carefully at the text and realized thatit was intended forwomen in the countryside.
9.There was story after story of how Lin Qiaozhi,tired after a day’s work,went late at night todelivera baby fora poor family who could not pay her.
高一语文早读晚读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早读晚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9290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9.png)
高一语文早读晚读教案设计教案标题:《高一语文早读晚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每天早晚读书的习惯和兴趣。
2. 增加学生的诗词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提供学生思考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现代诗词或散文作为早读晚读的主要内容。
2. 配合选取的文本,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学常识。
3.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文本解读和思考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约5分钟)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2. 提问学生对诗词或散文的看法和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阅读(约15分钟)1. 提供早读或晚读的文本,可以是经典现代诗词或散文。
2. 学生个人默读,理解文本的大意和核心信息。
3. 学生用适当的语速朗读文本,培养流利的朗读能力。
第三步:交流与讨论(约15分钟)1. 提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修辞手法、写作风格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主题。
第四步:拓展与延伸(约10分钟)1. 通过朗读或分角色表演,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共鸣和表达欲望。
2. 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丰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
3. 带领学生从其他角度思考文本,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鼓励学生继续保持早读晚读的习惯并推荐其他优秀文本。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发展情况。
3. 朗读表现:评估学生阅读流利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经典现代诗词或散文选集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用于呈现文本和相关图片)希望以上的教案设计能够对你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并满足你的需求。
会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第七期
![会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第七期](https://img.taocdn.com/s3/m/f031eccddaef5ef7bb0d3c25.png)
会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早读学案第七期一、近义成语积累1.巧夺天工VS鬼斧神工【释义】巧夺天工:指人工的技艺非常精湛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冠绝。
鬼斧神工:也作“神工鬼斧”,形容技艺精妙、高超,几乎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
【误用】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眉,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纠错】句中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本来就是天然形成的“苍山”、“洱海”显然是不确切的,应该改为(“鬼斧神工”一词。
2.巧舌如簧vs如簧之舌【释义】巧舌如簧:指说话动听,舌头灵活得好像弹簧一样,是谓词性的结构,通常做谓语。
如簧之舌:指花言巧语,好象弹簧一样灵活的舌头,是名词性的结构,通常做主语或宾语。
【误用】一谈到擅长之处,他就鼓起他那巧舌如簧,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起来。
【纠错】句中需要的是名词性结构“灵活的舌头”,因此应该将“巧舌如簧”改为“如簧之舌”。
3.千夫所指vs众矢之的【释义】千夫所指:侧重指触犯众怒,被众人所指责,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对象多指坏人坏事,语义较重。
众矢之的:侧重指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其对象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语义较轻。
【误用】对于这个问题我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意见,没想到却成为千夫所指了。
【纠错】“千夫所指”是一个强烈的消极色彩的成语,句中仅是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意见,所以不宜用“千夫所指”来形容,应该换成语义较轻的“众矢之的”。
4.情不自禁vs不由自主【释义】情不自禁:指感情或情绪异常激动,不能抑制,语义较重。
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形容感情激动的样子,语义较轻。
【误用】他的手情不自禁地动了一下。
【纠错】句中“情不自禁”属于误用。
“情不自禁”只能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情感方面的影响,而该句中用来形容手,且表达是“下意识”的意思,因此应该用“不由自主”。
二、文学常识积累——古代贱称及特殊称谓古代贱称【竖子/小子】: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有“竖子”,“小子”等称呼。
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晨读案3
![晨读案3](https://img.taocdn.com/s3/m/e93e6fc1770bf78a65295451.png)
【早读过关】 背诵《师说》,熟读课文注释 【辞海泛舟】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劝学》(选自《荀子》) 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劝学》中的“ , ,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
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早读教学设计(推荐5篇)
![早读教学设计(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38c22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0.png)
早读教学设计(推荐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早读教学设计(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早读教学设计(推荐5篇)》。
第一篇: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努力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新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七个单元,除了阅读教学中“讲读”、“自读”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写字”等内容。
七个单元分为两大部分,前五个单元是现代文,后两个单元是古代诗文。
每个单元都注重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现代文文大多是洋溢着时代气息、跃动着生命活力的文质兼美的文章。
体现了文道统一原则。
根据课改精神与语文教学的方向,拟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如下:1、思想品德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短语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说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英语高一早读教案模板范文
![英语高一早读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ab86e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f.png)
Subject: EnglishLesson: Early Reading ClassObjective:-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comprehension through targeted reading exercises.- To enhance vocabulary and grammatical knowledge.- To foster a love for reading and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Duration:- 30 minutesMaterials:- Textbook or reading materials appropriate for Grade 11- Whiteboard and markers- Vocabulary cards- Handouts with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TimerTeaching Aids:- Projector for displaying text- Headphones for listening exercises (if applicable)Lesson Outline:1. Warm-up (5 minutes)- Activity: Quick vocabulary review using flashcards.- Objective: To activate prior knowledge and get students ready for reading.2. Introduction to the Text (5 minutes)- Activity: Briefly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e reading passage.- Objective: To set the context and build anticipation for the reading material.3. Silent Reading (10 minutes)- Activity: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silently.- Objective: To develop reading fluency and comprehension.4. Guided Reading (10 minutes)- Activity: Stop at various points in the text to discuss the meaning of words, phrases, and the overall content.- Objective: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and vocabulary acquisition.5. Vocabulary Building (5 minutes)- Activity: Discuss new vocabulary words found in the passage.- Objective: To expand students' vocabulary and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6. Comprehension Check (5 minutes)- Activity: Hand out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passage.- Objective: To asses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ding material.7. Group Discussion (5 minutes)- Activity: Divide students into small groups and ask them to discuss the passage.- Objective: To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8. Wrap-up and Homework Assignment (5 minutes)- Activity: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passage.- Objective: To reinforce learning and provide closure to the lesson.Homework Assignment:- Read a selection from the textbook or an assigned reading material.- Writ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passage.- Prepare a list of new vocabulary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Assessment:- Participation in class activities- Completion of homework assignments- Answers to comprehension questionsNotes:- Adjust the difficulty level of the reading material based on the students' proficiency.-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ad aloud to improve pronunciation and fluency.- Use varied teaching methods to cater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Provide individualized support to students who may be struggling with the material.---This template can be adapted to fit different reading levels and curricula. The key i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are engaged, challenged, and motivated to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高一生物晨读教案模板范文
![高一生物晨读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78121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2.png)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一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晨读,巩固和复习高一生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加深对细胞、遗传、生物多样性等概念的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生物多样性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做好晨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心得,交流对教材的理解。
二、晨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重点关注细胞、遗传、生物多样性等基础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学生在晨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
三、互动讨论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巡视指导。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次晨读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晨读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布置拓展作业,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阅读相关资料,拓展视野。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晨读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其自主学习能力。
2. 互动讨论: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根据教学评价,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成语积累]
1.三人成虎: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蟲惑人心。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误例:在最困难的3号巷道,几儿名共产党员齐心协力,三人成虎,终于排空了积水。
正例:不能道听途说。
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2.馨竹难书:磬,尽。
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
误例:他自从去年到任以来,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好事,其政绩可谓竹难书。
正例:顺天府丞刘志选,疏参都督张国纪“罪状磬竹难书”。
3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
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即形容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误例:兄弟,你别不信我,我可是一言九鼎,说话算数的
正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4.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误例:首映式结束,导演激动地说,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摄影创意的溢美之词,给了我们极大的肯定和鼓舞,我们一定拍出更好的电影以飨观众
正例:警惕对亚洲新经济的溢美之词。
5.不瘟不火:瘟,戏典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误例:LD彩电春天风风火火地上市以后,几个月来全国各大区的销售状况均不温不火,并不像先前人们预想的那样乐观。
正例:对待每次的演出他是那样的严肃认真,从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理上精心创造,跟别人配搭丝丝入扣,不瘟不火。
6.栩如生:形象逼真,宛如活的。
一定是指“并非活的
误例:李丽上过王老师一节课,就能将其讲课的动作、神态模仿得栩栩如生。
正例:贵厂生产的毛中上印的喜鹊图案,真是栩栩如生啊!”
二.古文延伸翻译下面文言文段。
昔周人有仕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日:“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日:“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日:“吾少年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主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
翻译:从前周朝有个人,屡次求官都没有得到君主赏识,(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边哭泣。
有人问他:“您为什么哭泣啊?”他回答说:“我屡次谋官都得不到赏识。
现在自己伤心自己已经年迈,失去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泪。
”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赏识呢?”他回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
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君王又死去了。
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未能做官。
”
点评: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
三.文常知识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左传。
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く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修,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辛亥”指公元19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成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
课题:语文早读学案
“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夏“淳煕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王成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王成”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西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西”是干支纪年。
四.哲言记忆
1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
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2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
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
大臣士季进宫劝束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
士季便说:“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
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3人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 ----- 《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別人聪明,那么)別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力气学好它。
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
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
切、磋,琢。
磨、(qie、cu、zhuo、m)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
后来引中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
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五.检测
(1)《劝学》字形检测
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则()明而行无过()。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