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自如 游刃有余——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特色一二 教案教学设计
简化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发展——特级教师支玉恒《匆匆》教学片断赏析

简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发展——特级教师支玉恒《匆匆》教学片
断赏析
支玉恒先生凭借他的成熟的教学理念和严谨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匆匆》
这首古诗有更加深刻、更有感染力的感受,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领会古诗背
后深层意义的同时,感受古诗内涵之中沉郁和智慧,更要有大胆的想像、有勇气去飞越一切,去实现人生的理想。
支老师在本次教学中,采取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活跃参与,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趣。
通过不断分析学生
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进
行深入简洁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变得更加精彩生动,学生也更容易接受理解。
而对于学生,也是需要乐于思考和主动发现的,支老师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既不束缚学生,又有效地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背后潜在的含义,让学生更多
地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行。
总之,支老师本次教学充分展示出他的教学技能,充分体现了他的教学思想,独具特
色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匆匆》这首古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支老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
了首位,通过这期课程,向学生传达了一种“乐于探究、不断努力、勇于攀登”的精神,
这也是我观看教学片段时最深刻的体会。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题记: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日趋完美——泰戈尔二00 六年四月二十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风尘仆仆,从山西来到了桂花飘香的宜昌,在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那间简朴而窄小的会议室,支老师领着一群三年级的孩子,在溶溶秋月下静静地走着,走着,整整八十分钟,我的心仿佛变得清净无染,月亮的清晖洒向在座的每个人心里,梦幻般的宁谧之美弥漫心间,仿佛只有那间或闪动的银白水波和曲曲延伸的乡间小路才提示着自我的存在。
支老师课前没有接触学生,并且第一次把这篇意境深邃的课文在三年级上。
神奇的大手让月亮升起来师:要想走月亮,先得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连课题读读。
生读:走月亮(声音响亮,语速快)师:这不是月亮升起来,而是太阳升起来了。
月亮升起来和太阳升起来有什么不同呀?月亮是这样升起来的(师边说边用手模拟月亮缓缓升起来的情景)谁来读?生读:走月亮。
(读得较轻)师:有点月亮的味道了。
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齐:晚上)晚上周围环境有什么特点?(齐:很安静)对呀,夜晚特别静,听我读:走——月——亮!(“走”字低声、拉长,手随声轻轻波动。
“月亮”读得轻而柔,手随声缓缓升起。
)谁再来读,接着读。
生读:(学生边读,老师边用手轻轻地打拍子)师:挺好!大家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我这儿产生了一个想法,你看,已经把月亮升起来讲明白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呢?生:因为洱海很美丽。
师插: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呢?花园也很美呀!生:是要强调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师插:为什么要强调呢?(学生答不上来了)师:盯着我,考虑成熟的发言才是有价值的发言。
听我读,看能听出点什么?(手随着朗读打拍子,读到“洱海”一词时,手在空中如月亮映湖般停顿了一会儿)生:因为有湖,月亮照在湖中,湖中就有月亮。
师:是呀,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还在随波荡漾,美吗?这两句会背了吗?来试试!看我的手!(生扣住教材,眼睛看着老师的手,齐背。
ppt课件支玉恒老师的课堂教学

支玉恒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没有 被破译的“黑箱”
支玉恒老师简介
他是小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位传奇人 物。他快40岁时才由体育教师转为做语 文教师,结果一教就教出了自己的个性, 教出了语文教学的名堂,教出了在全国 的影响,被誉为小语界“四大天王”之 一。他开创了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代讲” 之风,创立了“自主发展——点拨启导” 时间,顺手写一写。哪 一节课上好了,怎么上的,为什么成功,归纳几条;哪节课没上 好,怎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记下来。 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课一定不要与别人相似, 要创造新意,要敢于“标新立异”,要常教常新。 要善于积累资料,平时看了书刊,觉得不错,摘录一点。占 用不了多少时间,积少成多,什么时候都用得着。
在《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谁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人是你的亲人? 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师:对,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朝鲜人民是朝鲜人,他们 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 生:不是。 师:不是亲人?因此我说作者说得不对。既然不是亲人,哪 来的“再见了,亲人”? (学生纷纷举手)想跟我辩论吗?但 现在你们还辩论不了。我希望你们好好进行第二轮 阅读。怎 么读?这回要求就多了。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上写了什么 事实,再仔细看看这些事实里蕴含了什么道理。你得理解它,理 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给我讲道理,来说服我。这叫“晓之以理”。 第二呢,要抓情感,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情感来写的,他表达了朝 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什么感情。抓住了感情之后,你自己去体会,
并且要能有感情地读出来,来感动我,这叫“动之以情”。最后 让我承认大家的看法,承认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是亲人。你们要 知道,我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不是那么容易说服;我也有一 副铁石心肠,不容易受感动。你们得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学生开始认真读书,个个跃跃欲试。) 为了说服老师,为了感动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投入地读书, 认真地思考,由“要我读”真正变成了“我要读”。 。过去由老师 导的被动式学习,现在完全变成了学生自主的学习,因此,课 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题记: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日趋完美——泰戈尔二00六年四月二十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风尘仆仆,从山西来到了桂花飘香的宜昌,在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那间简朴而窄小的会议室,支老师领着一群三年级的孩子,在溶溶秋月下静静地走着,走着,整整八十分钟,我的心仿佛变得清净无染,月亮的清晖洒向在座的每个人心里,梦幻般的宁谧之美弥漫心间,仿佛只有那间或闪动的银白水波和曲曲延伸的乡间小路才提示着自我的存在。
支老师课前没有接触学生,并且第一次把这篇意境深邃的课文在三年级上。
神奇的大手让月亮升起来师:要想走月亮,先得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连课题读读。
生读:走月亮(声音响亮,语速快)师:这不是月亮升起来,而是太阳升起来了。
月亮升起来和太阳升起来有什么不同呀?月亮是这样升起来的(师边说边用手模拟月亮缓缓升起来的情景)谁来读?生读:走月亮。
(读得较轻)师:有点月亮的味道了。
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齐:晚上)晚上周围环境有什么特点?(齐:很安静)对呀,夜晚特别静,听我读:走——月——亮!(“走”字低声、拉长,手随声轻轻波动。
“月亮”读得轻而柔,手随声缓缓升起。
)谁再来读,接着读。
生读:(学生边读,老师边用手轻轻地打拍子)师:挺好!大家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我这儿产生了一个想法,你看,已经把月亮升起来讲明白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呢?生:因为洱海很美丽。
师插: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呢?花园也很美呀!生:是要强调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师插:为什么要强调呢?(学生答不上来了)师:盯着我,考虑成熟的发言才是有价值的发言。
听我读,看能听出点什么?(手随着朗读打拍子,读到“洱海”一词时,手在空中如月亮映湖般停顿了一会儿)生:因为有湖,月亮照在湖中,湖中就有月亮。
师:是呀,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还在随波荡漾,美吗?这两句会背了吗?来试试!看我的手!(生扣住教材,眼睛看着老师的手,齐背。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走月亮》,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走月亮》,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走月亮》是特级教师支玉恒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月光下漫步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重点生词、短语和句型的学习与理解。
2.3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课文学习,总结出作者对月亮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3.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4.2 课后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包括作业完成质量、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
4.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走月亮》课文文本。
5.2 辅助材料相关月亮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3 工具书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书,如词典、阅读策略指导书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6.2 情境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
6.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支玉恒的个性化教学谈

支玉恒的个性化教学谈《支玉恒老师教语文》是一本朴实生动的小学语文教育专著。
全书共分五章,从“洗净语文课堂的浮华”的语文思想谈起,到一次次与支老师的近距离对话的实录,让我们进一步走近他的用精神开启的语文视界。
紧接着一篇篇焕发着生命力的课堂实录与点评,则诠释了支老师“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深邃的教学思想,让人暗暗称奇。
读罢全书,静静回味,受益匪浅。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遵循普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体现教学个性,并将之升华为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是支老师对自己成长之路的总结,更是为我们的一线老师指引的方向。
这句话听来并不稀奇,但在我们身边,也包括我自己,缺乏思考欠缺个性的课堂教学比比皆是。
有时我们听一节课,其教学目的的确定及完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等,似乎都无懈可击,但要问有什么独到之处,学生有什么难得的收获,却又似乎无话可说。
这应该就是缺乏教学个性的表现吧。
我个人也多次找来名师的教学设计学习借鉴,常发出“他怎么就能想到这样教”的喟叹,遗憾的是我虽有实践的尝试,但欠缺分析研究,思考归纳,每每提到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便觉汗颜。
而支老师无疑是一位极具教学个性的传奇人物。
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富有先创性,别人还不敢做的他做了,别人还未想到的他想了,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新理念;教学环节的过渡逝水无痕;教学艺术的运用雪落无声,不重复使用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做到一课一法,学生一课多得。
在备课方面,他说:在读文、设计方案之前,我决不翻阅任何参考资料,就是自己认真阅读教材。
我先是认认真真地只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回想文章的整体内容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了印象。
因为阅读一次,容易抓住文章的整体内容、情感和思想,再则,只读一遍就能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的,一定是作者写作中的浓墨重彩之处,其实就是文章的重点和亮点。
这样一番思考,既把握了整体,又抓住了重点,就有了对文章居高临下的认识。
有了这种认识,再打开书细读,看一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语言,铺设了什么样的细节,用了什么手法描述,怎样构段成篇,有什么问题需要查找资料,等等。
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走月亮

感知于外受之于心――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一课教学赏析作者姓名:蒋蓉工作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大公桥小学题记: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日趋完美――泰戈尔二 00 六年四月二十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风尘仆仆,从山西来到了桂花飘香的宜昌,在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那间简朴而窄小的会议室,支老师领着一群三年级的孩子,在溶溶秋月下静静地走着,走着,整整八十分钟,我的心仿佛变得清净无染,月亮的清晖洒向在座的每个人心里,梦幻般的宁谧之美弥漫心间,仿佛只有那间或闪动的银白水波和曲曲延伸的乡间小路才提示着自我的存在。
支老师课前没有接触学生,并且第一次把这篇纯情纯美的课文在三年级上。
碎记支玉恒执教《走月亮》2006年4月中旬,在我们全校老师的期盼之中,迎来了特级教师支玉恒——年近七旬的四大名师之一。
他在我校为期一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执教的冀教版四年级课文《走月亮》。
这是一篇纯情纯美的散文,写出了一位山村小朋友夜晚和阿妈一起月下赏景的愉悦感受。
支老师用2课时执教此文,听课的过程,使我们如同沐浴在清幽的月光中,那么美妙,那么诗意!一、高屋建瓴两步走“分两步走月亮”?听课听到了这里作为听者的我心里不禁“咚咚”一下:这样的课文怎么会两步呢,难道支老师要教同学们分段不成?这可怎么分呀!只见支老师在黑板前边说边写:(第一步)跟着作者走月亮。
我和同学们一起犯嘀咕了:怎么走哇。
支老师又说:“这样走:边读边想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噢,挺简单的。
接下来,支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文章,共同欣赏文中的美景,领会作者的感受。
文毕,支老师提问:刚才我们跟着作者走了一趟,你觉得这个夜晚怎么样?(生答)师:那咱们现在进入第二步:带着作者走月亮。
在支老师不经意的话语中,学生又进入“走月文本仿写”的训练环节。
不愧是著名特级教师,高明!没有特别精致的过渡语,犹如顺着山石的溪流,那样自然,那样清澈,滋润着无数的小花小草。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第二课时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第二课时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热、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读秋天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被艺术化了的语言。
教具准备:收集树叶或者图片(如银杏叶),录音机,磁带,.课件等。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略)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导语:同学们,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雷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又象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秋天的雨是美好的,神奇的,又是令人陶醉的。
二、动情朗读,感受美景1、师:你喜欢《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吗》?把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读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一下,好吗?2、学生有选择地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3、组织学生对刚才的朗读进行评价(.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并提自己的建议)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同桌交流,再指名汇报,师适时板书:颜色、气味、声音。
)过渡:好,同学们,现在你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听听秋雨的声音呢?2、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书后的收获。
3、组织学生班上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师:喜爱秋雨颜色的小朋友,你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1)学生读文汇报,其他补充回答。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教案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支玉恒《走月亮》教学赏析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赏析《走月亮》一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1.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作品的欣赏能力。
1.1.3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概述2.1.1 《走月亮》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月夜下的漫步中所产生的遐想。
2.1.2 文章以优美的文字展现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1.3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丰富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人文情怀。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文本3.1.1 课文《走月亮》3.1.2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3.1.3 课文注释和解释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4.1.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1.3 学会欣赏散文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2 学会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字魅力。
4.2.3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4.3.2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4.3.3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5.1.2 提高朗读和默读能力,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1.3 学会欣赏散文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难点5.2.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5.2.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教案教学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支玉恒教师教案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支玉恒教师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支玉恒教师教案,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设计2.1 教学重点:支玉恒教师教案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2 教学难点:支玉恒教师教案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环节:通过支玉恒教师教案中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2 新课环节:按照支玉恒教师教案中的教学步骤,讲解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3 练习环节:根据支玉恒教师教案中的练习设计,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4 拓展环节:结合支玉恒教师教案中的拓展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设计4.1 课堂评价:通过支玉恒教师教案中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改进。
4.2 作业评价:根据支玉恒教师教案中的作业设计,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3 总结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第五章:教学反思设计5.1 教学内容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支玉恒教师教案的要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2 教学方法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教学组织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组织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课堂,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六章:课堂互动设计6.1 提问与回答:根据支玉恒教师教案中的提问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6.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教案教学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1.1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支玉恒老师的教案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支玉恒老师的教案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策略设计2.1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支玉恒老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学会运用其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2.2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支玉恒老师的教案,引导学生理解其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学会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3.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支玉恒老师及其教案教学设计;步骤二:分析支玉恒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其教学理念;步骤三:学习支玉恒老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其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步骤四: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教学;步骤五: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分析支玉恒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二:小组分享,交流学习支玉恒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心得;活动三:教学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教学;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设计4.1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4.2 反馈设计: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五章:教学反思与改进设计5.1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2 改进设计: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的准备与利用6.1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支玉恒老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案例、相关教学视频、教学PPT等教学资源。
6.2 教学资源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支玉恒老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教学理念和方法。
小学语文支玉恒教学实录:《画杨桃》(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语文支玉恒教学实录:《画杨桃》(示范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小学语文支玉恒教学实录:《画杨桃》(示范文本)【广州公开课】:第一课时师:以前我给你们上过什么课呀?生:《曼谷的小象》师:今天咱们还去曼谷吗?生:不去了。
师:不去了,咱们就在教室里上什么课?生:《画洋桃》师:(教师板书“囗”)我不按笔顺写,我写了一个什么?生:口(kǒu)字。
师:不对。
想象一下。
生:正方形。
师:你说像什么?生:支老师写了一个大口的框。
师:大口框,还有什么说法?生:像窗口。
师:像窗口,你说。
生:像画纸。
师:像一张画纸,将来往里面画洋桃是吗?太小了。
还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
再看,(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你说。
生:分开了四份。
师:分开了四份,那豆腐一分不就坏了吗?你说。
生:这个豆腐切开了四份。
师:对了,他用的“切”,你用的是“分”。
哪一个合适?生:切。
师: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你说。
生:一个盘子装着豆腐。
师:盘子有那么高的沿儿吗?生:没有。
师:你说。
生:用碗装着豆腐。
师:用碗?你说。
生:用胶袋装着豆腐。
师:用胶袋?一块豆腐切四块,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生:盖上盖。
师:什么字啊?生:画。
师:我刚才说了,我没按顺序写。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预备,齐。
支玉恒老师的个性化教学谈

小学语文新教材解析及精品课展示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望能够跟大家新课改所倡导的理想课堂,一直是我们所神往的课堂境界。
我们语文组一行四人很荣幸的在西安东郊康乐路华山俱乐部认真观摩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戴建荣、周益明、贾峰、支玉恒、盛新凤的精品课展示并听取了学术报告,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是后两位专家的课例。
也谈不上是什么响当当的汇报,其实就是把名师的课例盗版一下吧,水平不高,大家就将就着听听。
支玉恒老先生是小语界四大天王之一!他四十岁时才由体育改教语文,却也因此创造了小语界的奇迹!大器晚成的他孜孜不倦地耕耘在小学语文的沃土上,书写着一场又一场奇迹!74岁的他仍然神采奕奕,仍然是亲切幽默的!24日上午是支玉恒老先生的一节习作课,题目是——“个性化表达”。
(这是一幅看图作文)。
教学的大概流程如下:明确目标:本节课的习作内容是个性化表达。
板书课题。
首先以什么叫“个性化表达”?入手,学生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在支老先生或摇头,或但笑不语,或用眼神肯定的动作中,学生对第一次见面的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环节奠定了基础!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扣错扣子、剪衣服等,总结出道理:粗心大意、马虎、糊涂、遇事不考虑。
在指导写作时,支老先生结合今天的看图作文主题,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想象,想象事件、还可以想象周围看他的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经过交流,孩子们总结出:同一件事,同一个人物,只要你进行了不同的心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你的表达肯定是个性化的,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接着又启发学生,你打算从哪幅图来写?孩子们有的说最后一幅图,有的说第一幅图,有的说第三幅图,老师都给予了肯定,并总结出顺叙、倒叙、插叙、这三种写作方法。
到这里,学生心中对于这篇习作的草稿心中已有了大致雏形,但支老先生仍然循循善诱——你想让主人公去干嘛?想象他干什么去了、想象干什么事最有意思、越有趣文章就会写得越生动,学生的兴致一下子上来了,去相亲,去走秀,去开会,去上公开课、当交警、当服务员、去公司上班、参加宴会、上街买衣服、演讲穿戴、会见上司、跟女友约会、参加记者招待会、当模特……还有干什么最有趣?支老先生提示去见丈母娘,丈母娘对女婿最挑剔,从学生的表述中感受的真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后是主人公的确定,可以是他(她)、我、也可以让这件衣服说话。
浅析支玉恒教学艺术

还语文生命的本色——浅析支玉恒教学艺术近期,有幸观摹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师生的心灵对话,生成了语文课堂丰富的生命色彩,全场师生激动的双眸中,闪动着惊喜,燃烧着渴望——语文生命的本色!还语文生命的本色,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让语文与生活联袂共舞,是支玉恒老师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生命元素。
支老师以“情、智、法、博、巧、实”的课堂教学艺术,让课堂成为了师生生命的加油站,成为了师生共享生命的乐园!情支老师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流淌着真爱。
教师常常以积极的姿态,幽默的话语,真挚的情感和学生交流,影响并调控着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
同时,支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对情感的深刻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动情地朗读,深入地体会,用心地表达,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合一,和谐共振,弹奏出优美的情感乐章。
纵观支老师的语文课堂,“情”可以说是贯穿始终。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在引导学生反复多次多种方式品读课文后,提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核心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这个问题没有落入课堂提问的俗套——探讨教材内容,而是直指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学生情感。
支老师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着读出酸甜苦辣等不同滋味,一方面用他那指挥家般的手势,将学生带到一浪接一浪的如痴如醉的朗读中。
最后他还指导学生用一个抒情的句子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
这样,实现了情感的体验、内化、表达的高度融合。
学生在体会喜怒哀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情感与道德的熏陶,提高了对生活的认知水平。
支老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营造了安全、绿色的生命课堂。
智支老师在教学中很重视智慧的启迪和培育。
他对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帮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楔入点,并使他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学生在顿悟的同时,自身的智慧潜力被开发,思维之弦被拨响,学习效率极大提高,使他们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在智力活动中碰撞出了生命的乐响。
浅析支玉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析支玉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小学语文名师支玉恒曾经说过:“一口简洁、准确、清晰、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披荆斩棘的武器”。
一、课前问候语,亲切自然课前问候语是一堂课最开始也是最基本的师生互动,好的课前问候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之后的正式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它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
[1]支玉恒老师非常重视课前问候语,他的课前问候语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1.谈话介绍型支老师课前与学生交流实录(片段)师:老师们都爱问问题,我也爱问问题。
我也来问,大家有没有想到今天是一个老头来给你们上课?你们看到我,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似曾相识……支老师在课前用了“老头”来形容自己,使学生平添了对眼前这位老师的亲近感,再趁机把自己的名字及名字的写法巧妙地介绍给学生。
支玉恒老师那幽默风趣的口头语言和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这样的“好感”,那么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必定会顺利的进行下去。
(二)表扬型在一次公开课开课时,支玉恒老师亲切地说:“同学们真精神。
”同学们条件反射式的回答:“老师真精神。
”接下来,支老师又说:“同学们真可爱。
”同学们也顺着说:“老师真可爱。
”那一刻,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公开课,陌生的环境,紧张的氛围,师生之间原本陌生的关系被支玉恒老师用平凡朴素的话语迅速改善,这彰显了一个教学老顽童的智慧与幽默,也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
一句表扬,使学生瞬间被感染,形成了一个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奠基。
1.过渡语言,承上启下创意新颖课堂过渡语是教师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
它简明概括,在课堂上能够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
语文课堂更是如此,教师巧用过渡可以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受语言本身的独特魅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忽视过渡语的设计,常常采用简单粗暴的“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X页,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X课,课题是《XXXXX》”,这样很难让同学们体会到课文之间的联系,课文单元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
挥洒自如 入情入境——评支玉恒《第一场雪》的教学

挥洒自如入情入境——评支玉恒《第一场雪》的教学
崇皓;定杰;辛耿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上旬》
【年(卷),期】1990(000)0Z2
【摘要】在成都“全国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支老师上的一节示范课《第一场雪》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教学中支老师以自己挥洒自如、灵活机智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整体入手,初理全文据了解,成都的小学生从未见过像课文中所描写的纷飞大雪。
面对这种情况,支老师居高临下,从整体入手,简洁明快使学生初理全文。
第一,根据学生及教材特点,确定并向学生宣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①认识雪这种自然现象,根据课文了解并想象下雪及雪后的情景:②了解雪与人类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崇皓;定杰;辛耿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特级教师支玉恒的阅读教学风格赏析 [J], 杨树洪
2.灵动和谐寓情习文--小语教学专家支玉恒《成都巨变》作文教学实录 [J], 廖翠芳;阳琼华
3.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读书课——看支玉恒老师《第一场雪》教学录像有感 [J], 罗先德;王金枝
4.展示雪的特征传达美的情感——《第一场雪》教学建议 [J], 张玉坤
5.以读代讲训练到位──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第一场雪》教案设计赏析 [J], 黄亢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特
色一二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前不久,我们有幸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数节公开课,我们尽情地欣赏并真切地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支老师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老师们的启示很多。
一、“活”与“实”的统一
支老师的课非常的“活”。
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情绪的活跃、语言的活跃,甚至动作的活跃上。
课堂上不时会发出阵阵笑声(笑声不仅来自学生,也来自众多的听课教师)。
在这阵阵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在愉悦之中,在支老师的巧妙点拨下,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看不出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而看到的是他们在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支老师经典的《第一场雪》教学中的片段为例,在学习“雪后”一段时,支老师用鼓动性的语言引导:“雪景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中去游览一番!”一名学生读得尚可,支老师以他独具特点的语言风趣地说:“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雪野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下一个学生读得反而不如前一个,支老师又风趣地说:“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雪地边儿上了,你又把我们带出来了。
”同学们开怀大笑之后,又投入到更加努力之中,争先恐后地希望把老师和同学们带入雪野中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有的同学甚至超水平发挥,表现出的朗读效果令听课老师们叹服。
仔细体会,支老师在一个简单的朗读训练环节中,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
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昧”,而且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融为一体,将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地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再以《飞夺泸定桥》为例,看支老师是怎样进行词语训练的。
师:谁能讲一下“浩浩荡荡”?
生:“浩浩荡荡”就是气势浩大。
形容人数多,气势浩大。
师:人数众多,气势浩大。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比如今天老师们来听课,人数很多,气势也挺大。
“浩浩荡荡”地坐了满屋子的老师。
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这不是人数多,气势很大吗?(对刚才发言的同学)你的错出在哪儿自己纠正吧!
生:“浩浩荡荡”还得是行动着的。
师:还得是行动着的。
这点补充得对不对?
生:对。
师:对是对了,不太准确。
我再举个例子:自由市场上人多不多?
生:多。
师:自由市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浩浩荡荡。
行不行?
生:不行。
师:错误出在哪儿了?
生:还得是行走着的。
师:自由市场上的人也没有躺下呀?
(笑声)
生:还得是整齐的。
师:不一定是整齐的。
生:还得是形成队伍的。
师:有点道理了。
生:还得是向同一目标去的。
师:对,有方向性。
大家行动一致向一个方向,这才叫“浩浩荡荡”呢。
那么我再举个例子,长江之水,浩浩荡荡流向东海。
这回可没有“人”了啊,行不行?
生:行。
师:谁说行?你说为什么行?
生:因为长江是向东海流去的,是有一定目标的。
师:对,有一定目标。
规模大不大?
生:大。
师:没人行不行?
生:行。
师:其实这个词原来就是形容水的!你看“浩”字有没有三点水?
生:有。
师:“荡”字有没有三点水?
生:有。
师:对了,原来就是形容水势浩大的,后来把它借用来形容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呀,行走的队伍呀,等等。
支老师连续运用反诘、归谬的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活跃——不可谓不“活”;使学生不仅体会出词语理解中的细微差别,而且通过提供的背景和例子,为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打下坚实基础——不可谓不“实”。
在课堂上让学生活跃并不难,可往往活跃之后是乱而不实。
难得的是活而有序,更难得的是活与实的统一。
笔者以为支老师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此。
他可以将学生的情绪调动到空前活跃的程度却并不失控。
学生的活跃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内容与范围之内的活跃,不是无目的、无秩序、无方向的乱“活”。
总会有“话又说回来了”的时候,总会在尽情地发散之后,又巧妙地收回到教学内容与目的上来,学生的思维与情感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中尽情地、极大程度地得到发挥。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活跃的气氛下,支老师可以从容地、不留痕迹地将一项项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扎扎实实地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二、“智”与“趣”的谐和
支老师的课总会是很有趣。
这种“趣”不是低级、搞笑的“趣味”,而是充满了机智的情趣。
可以让人在笑声中理解与顿悟,在笑声中感受到机智的魅力。
这不仅与支老师风趣、幽默的个性语言有关,更多地与支老师对教学不断地创新、在课堂上充满教学机智有关。
是支老
师用教学机智与创新挥洒出的充满智慧的情趣。
试举支老师讲的《晏子使楚》为例。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
(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
(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
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
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这一段对话,不可能是备课时设计好的,是一种“即兴”之作。
但是,它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表现了“师之愿”;(2)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表现了“师之爱”;(3)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该生写字大小不匀)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虽然该生并无此意),启示了一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这是“师之趣”;(4)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这
是“师之情”;(5)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瞬间即兴发挥,表现了“师之智”。
听支老师的课你无法推测出他的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经常会出现谁也始料不及的设计或场面。
也就是说,每次听支老师的课都会有新意,同一篇课文支老师每一次讲都会有不同的教法,从无固定的模式,似乎“无法无天”。
篇篇不同,次次出新,语出难料,机智叠出,诙谐幽默,笑中感悟,这恐怕就是支老师的教学充满着诱人魅力的原因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