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中国战略伙伴关系:10年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回顾与前瞻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回顾与前瞻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 学部 主任

冷战结束为中国与东盟成员全 面改善关系 ,与 东 盟 这个 地 区合作 机制 建 立正 常关 系 提供 了新 的环 境 。1991年 ,中 国迅 速推 进 与所 有 东盟 国家 关 系 的 正 常 化 ,并 且 主动 提 出与东 盟 开展对 话 ,这是 中国对 外新关系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与东盟开展对话 的 倡议 得 到 了东 盟 的积极 反应 和 大力 支持 ,因为 与 中 国开展 对话 也 符合 东盟 的利 益 ,符 合东 盟 与大 国建 立 均衡 关 系 的宗 旨。 1996年 ,东 盟正 式 把 中 国作 为 全面对话伙伴 国。1997年 ,中国领导人访问东盟 国 家 ,与东 盟 确立 了 “面 向 21世 纪 的睦邻 互 信 伙 伴 关 系”,这是 一个 历史 性 的突破 ,双 方走 出阴影 ,开 始成 为“伙伴”,以“睦邻”和“互信 ”为基础发展关系。
东 南亚纵 横 AROUND SOUTHEAST ASIA
2013·9
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回顾与前瞻
张 蕴 岭 ※
摘要 :本文 对 中 国一 东盟战 略伙伴 关 系的发展 进 行 回顾 、总结 与展 望 ,并提 出几点 看法 。 关键 词 : 中国一 东盟 ;伙 伴 关 系;战略伙 伴 关 系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views OH the retrospect,conclusion as well as prospect of Strategy Par tnership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nd give some suggests for the Strategy Par tnership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the future.

RCEP 背景下的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

RCEP 背景下的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

RCEP 背景下的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蓬勃发展。

尤其是在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背景下,双方积极促进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加强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谋求经济繁荣与发展。

本文将从 RCEP 的背景、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合作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RCEP 的背景RCEP 是由东盟十个成员国(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与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六个东亚国家共同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

该协定于2020年11月正式生效,涵盖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全球生产总值的近三分之一。

这一协定的签署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入的合作基础。

二、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始于上世纪80年代。

自那时起,双方通过多个渠道开展合作,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据统计,2019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了约6500亿美元。

两者之间的紧密经贸联系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三、合作机遇在 RCEP 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将面临更多的合作机遇。

首先,该协定将简化贸易程序、降低贸易壁垒和关税,促进了更自由化的贸易体系,为双方的商品和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其次,中国与东盟可以进一步加强在投资、金融、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此外,RCEP 的签署还将促进贸易便利化和工商界交流,为双方企业家提供更多商机,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合作机遇,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双方在经济结构、发展阶段以及法律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可能对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语言障碍可能导致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困难。

东盟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

东盟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

东盟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作者:廖宏瑞罗圣荣来源:《东南亚纵横》2024年第03期[摘要]作为2023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以“东盟举足轻重:增长中心”为东盟峰会主题,从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全面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

年内,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朝着预期方向稳步推进,延续“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以维护东盟的中心地位与地区和平稳定。

其中,柬埔寨和泰国两国成功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但缅甸和平进程依旧任重而道远。

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卓有成效,各国通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地区合作等举措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转型,但各国经济复苏普遍低于预期。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上并未取得突出成就,跨境烟霾问题依旧突出,网络安全等问题热度上升。

此外,东盟继续通过“平衡”和“借势”,成功斡旋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与中国的政治互信和经贸人文往来进一步提升,与美国积极推进“印太经济框架”及开展联合演习,与日韩在安全防务合作领域成绩突出,与欧盟聚焦经贸领域合作,积极扩展与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有力维护了东盟中心地位。

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接棒者老挝以“东盟:增强互联互通与韧性”为主题,期望老挝在解决缅甸和平进程、合作制度化程度低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有一定难度,但老挝在促进互联互通、推动南海局势降温及维护东盟中心地位上仍会有较大作为空间。

[关键词]东盟共同体;东盟政治安全;东盟经济;东盟社会文化;东盟外交[中图分类号] D8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2479(2024)03-044-112023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以“东盟举足轻重:增长中心”为东盟峰会主题,显示出印度尼西亚对推动东盟经济发展的雄心。

年内,印度尼西亚从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全面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

同时,东盟通过“平衡”和“借势”,成功斡旋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积极扩展与日本、韩国、欧盟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力维护了东盟中心地位。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1.引言1.1 概述中国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从建国之初开始,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伙伴关系也日益多样化和全面化。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始与更多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得以正常化,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组织,并在对外事务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着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

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与建设,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提供援助、投资建设等方式,推动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机构和多边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与各国建立平等、互信、互利的伙伴关系。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伙伴关系也将继续扩大和深化,为全球的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探讨:第一章引言1.1 概述文章将首先对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总体概述,介绍中国在外交政策中的伙伴关系战略,并简要介绍中国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伙伴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章将详细阐述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包括对各个章节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1.3 目的本章将说明本文撰写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并阐明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二章正文2.1 第一个子章节本节将描述中国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包括过去的合作成果、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关系的特点和变化。

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

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

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首先,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约40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6500亿美元,增长了16倍之多。

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则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双方在区域合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东亚合作进程,包括东亚峰会、东亚自贸区等重要机制,推动了东盟内部和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四,中国和东盟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加强了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推动了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

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经济走廊建设的合作,并加强了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2024年至2024年,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在东盟地区翻了一番,从1465亿美元增长到3005亿美元。

而东盟对华投资存量也自2024年的684亿美元升至1966亿美元。

然而,在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双方的贸易逆差问题比较突出。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这导致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其次,一些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了双方贸易的自由化。

此外,中小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总体而言,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带动了双方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然而,双方在贸易平衡、区域合作和贸易壁垒等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经济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区域合作的加强,相信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机遇和共同发展。

谋划中国-东盟合作“钻石10年”——第六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综述

谋划中国-东盟合作“钻石10年”——第六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综述
现状与前景 ” 和“ 中 国一东 盟 博 览 会 经 验 与 其 他 ” 5
发 展研 究 院 院长 、 研 究员 吕余 生 主持 , 中国社会 科 学
院学部委员 、 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 , 柬埔寨皇家 科学院副院长 、 教授宋春奔 ,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 中方 常务 副秘 书长 、 研究 员许 宁 宁 , 广 西社 会科 学 院
副 院长 、 研究 员 、 博士 黄 志 勇 , 越 南社 会 科 学 院 中国 研 究所 所长 、 教 授杜 进森 , 泰 国法 政大 学 经济 系副 教 授S o ms a k T a m b u n l e r t c h a i 分 别作 主 旨发 言 。 张 蕴 岭 主要 对 中 国一东 盟 战 略 伙 伴 关 系 的 回
※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广西社会科学 院东
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月3 1日至 9月 1日 在 中国广西南宁市举行 。
来 自文 莱 一 中 国友 好 协 会 、柬 埔 寨 皇 家科 学 院、 柬 埔 寨 合 作 与 和平 研 究 所 、 印度 尼西 亚 加 扎 马
达大学 、 老挝社会科学 院 、 缅甸 国家计划 与经济发
国广 西南 宁举行 。本刊 分别 在 第 9期 和 第 1 0期刊 登论 坛 的综 述和 国 内外专 家、 学者发 言的论 文 , 以飨读 者 。
谋划中国一东盟合作“ 钻石1 0 年”
第六届 中国一 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综述
雷 小华 ※
摘要 :2 0 1 3 年 8月 3 1 至 9月 1日, 第六届 中国一 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 中国广西首府南宁市举行 ,
Pl a n n i n g t h e Di a mo n d De c a d e o f Ch i n a - AS EAN Co o p e r a t i o n

RCEP为中国—东盟经贸互动注入新动能

RCEP为中国—东盟经贸互动注入新动能

中国—东盟自贸区打造下一个“黄金十年”编者按:近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10周年专题论坛(下称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蓝天立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优惠券,给双边人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蓝天立指出,在日益紧密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广西既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是切实的受益者。

“广西愿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和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各方携手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强科技创新、港口物流、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产业合作,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蓝天立表示。

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李成钢在论坛上表示,全面建成10年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已成为亚洲最成熟、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自贸区之一。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不确定性。

为在危机中创造新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下一个“黄金十年”,李成钢建议,各国应携手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继续实施好自贸协定,积极探讨自贸协定的升级。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与东盟各国一道,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振区域和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李成钢说。

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朱林,越南工业贸易部长陈俊英,文莱首相府部长、财政与经济事务主管部长刘光明,柬埔寨商业大臣潘索萨,印尼贸易部部长阿古斯,老挝工业与贸易部部长开玛妮,马来西亚高级部长、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缅甸商务部部长丹敏,菲律宾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拉蒙,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部长陈振声等各国高级官员以及东盟秘书长林玉辉通过视频形式出席会议,他们均高度评价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并探讨了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强经济合作的措施。

各国官员一致表示,期待以真诚友好、建设性和互惠互利的方式开展密切合作,为东盟和中国带来经济机遇和繁荣。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目标及进展2022 年底,东盟将宣布东盟共同体( ASEAN Community)正式建成。

东盟共同体包括了政治安全共同体( APSC)、经济共同体( AEC)和社会文化共同体( ASCC) ,其中经济共同体是东盟共同体的基石。

自 2022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进程正式启动后,该共同体的建设已历时 8 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和总体进展自然引人关注。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历程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到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的发展历程。

自 1978 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 15 年的时间。

1993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22 年 1 月 1 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正式建成。

2022 年 10 月,各国同意建立东盟共同体,2022 年 1 月东盟将实现共同体的时间表从2022 年提前至 2022 年。

早在1997 年12 月,东盟宣布的"2022 年东盟远景目标"( ASEAN Vision 2022) ,就计划在 20 世纪的前 20 年实现范围广泛的一体化。

在 1998 年 12 月的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发表了《河内宣言》和《河内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自由贸易区、产业政策、统一货币、农业与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对外经济关系等广泛领域的合作。

2022 年 11 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八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 2022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 AEC)的构想。

他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 5 亿多人口的单一市场。

中国与东盟: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东盟: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东盟: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

中国与东盟早在1991年就建立了对话关系,并于2003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从此以后,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并且逐渐形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一、政治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在政治领域的合作非常重要。

双方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定期举行双边会议,加强政治互信。

此外,双方还在各种多边机制中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如中国-东盟联合国大会等。

中国与东盟通过政府间的合作来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二、经济合作中国与东盟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非常密切,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双方实施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在历年的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除了贸易合作,两方还互相投资,共同开展产能合作,并积极推动金融合作。

三、人文交流与合作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加强了教育、文化、卫生、媒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海上合作宣言,共同加强渔业合作和海洋保护。

此外,两方还积极开展旅游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四、区域安全与合作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安全与合作方面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共同维护了南海和平稳定,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

中国与东盟还建立了互信与互谅的合作机制,加强了军事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五、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推动中国与东盟着眼于未来,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双方计划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个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繁荣与发展。

双方还在地区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积极合作,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结语中国与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加强。

中国与东盟将继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和东盟发展历程

中国和东盟发展历程

中国和东盟发展历程中国和东盟是地理相连、血脉相亲的好邻居,两国之间的友谊在历史长河中可溯源到几百年前。

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和东盟的发展存在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发展程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世界的变化,中国和东盟确立了发展伙伴关系,双方开展了全面合作,为两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中国和东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中国在那个时候正处于清朝的辗转之间,国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而东盟的成员国,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在殖民主义的影响下也经历了一段动荡的时期。

然而,尽管面临各种困难,双方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为相互提供支持和援助。

其次,中国和东盟在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逐渐形成。

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东盟也积极进行经济改革,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这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促使双方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建立起经贸合作机制。

再次,中国和东盟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例如,在南海争议问题上,双方存在不同的立场和利益。

然而,双方经过多次对话和磋商,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维护了当地的和平与稳定。

双方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欧互联互通”合作,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经济联系和发展合作。

最后,中国和东盟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合作历程。

双方通过互访、文化艺术交流等方式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和东盟的人文交流也为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动力。

总而言之,中国和东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

两国共同经历了战争、动荡和经济改革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今天,中国和东盟已经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东两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综述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综述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综述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之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给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历程、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以期对这一重要经济合作倡议进行深入了解。

一、历程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自贸区建设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

1991年,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条约》,为双方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1993年,中国和东盟启动了自贸区谈判进程,并于2002年在老挝首都万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

随后,双方在谈判过程中相继签署了多项协议和文件,逐步推动了自贸区的建设进程。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成为了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二、成就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双方的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约59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約6400亿美元,增长了10倍以上。

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国,东盟则成为了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自贸区建设促进了双方经济的互补与合作。

中国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而东盟国家在原材料、农产品、劳动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区域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了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

三、未来发展方向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在取得辉煌成就的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此,双方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为自贸区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双方应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自贸区建设与全球贸易体制的对接,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进程。

双方应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推动自贸区建设与数字经济、创新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增强自贸区的活力和韧性。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引言1.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介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双方建立了全面的对话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双方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2002年,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简称《框架协定》),标志着双方建立自贸区的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此之后,中国与东盟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旨在促进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往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通过建立自贸区,双方能够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该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双方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意味着双方通过开展自由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互相补充,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也有助于增进地区间的政治互信,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通过经济合作,各国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更在于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这一自贸区覆盖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涵盖了全球人口的接近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约为10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约40%。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贸易额达到了总额的近6000亿美元。

2012中国-东盟合作

2012中国-东盟合作

2012中国-东盟合作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政治,外交,科学技术,医疗卫生,贸易,金融,邮政通信,知识产权•【公布日期】2012.11.19•【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2012中国-东盟合作201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和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双方领导人去年在2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的一系列倡议已经或正在积极落实,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环保、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结出新的累累硕果。

一、政治、防务与安全政治201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保持密切高层交往。

年内双方副总理级以上高层互访达50余起,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战略互信和沟通协调。

杨洁篪外长出席了7月在金边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重申了我对推进中国与东盟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政策。

为进一步加强中方同东盟的机制化联系,中国在印尼雅加达设立了驻东盟使团,并任命杨秀萍女士作为中国驻东盟大使。

9月27日,中国驻东盟使团举行开馆仪式。

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等国际和区域组织内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了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建立公正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海务实合作2012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十周年,落实《宣言》进程总体势头良好。

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北京举行落实《宣言》第四次高官会和第七次工作组会议。

6月,在河内举行落实《宣言》第五次高官会,就推动落实《宣言》、推进南海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根据第四次高官会通过的“2012年工作计划”,中方主办了南海海洋防灾减灾研讨会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与监测技术研讨会。

中国和东盟国家就探讨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保持沟通。

各国高官分别于7月8日和9月13日在金边举行“准则”非正式磋商,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增进了相互理解,表达了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积极意愿。

浅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

浅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

浅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论文摘要:世纪之交,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展迅猛,连续上了三个台阶,从“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提升至“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当前,双方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只要双方从大局出发。

立足长远,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缩小分歧,化解矛盾,强化合作,双方关系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地缘政治学认为:“邻国的大小、强弱,以及发达还是落后,稳定还是动乱等基本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利益。

”因此,与邻国保持稳定的友好关系,是一个国家谋生存、求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世纪之交,中国双管齐下,在南北两个方向积极主动地推进睦邻友好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虽然存在着一些挑战,但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双方关系的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的机遇1.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在亚太地区,谋和平、促合作、求发展是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政策取向,汇成了地区形势的主流。

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继续保持改善和发展的势头,国家间对话与协调增强,相互依存加深,和平协商成为解决争端的基本途径,不同形式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

以东盟与中、日、韩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亚洲经济在经受住了金融危机、非典和禽流感的冲击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

亚洲仍然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种宽松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2.双方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多层次的对话、磋商与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层互访频繁,各个层次的交往增多,通过对话、交流、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双方的互信。

东盟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

东盟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

东盟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作者:刘婷婷来源:《商情》2015年第43期冷战期间,由于意识形态争端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东盟整体经济发展有限。

冷战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日益加深,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国家政府之间的一种合作安排,在国际上取得了重要影响。

但是东盟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大国关系发展的影响。

东盟发展历程未来前景一、冷战期间东盟的发展情况从1967年到2015年,东盟走过了48年的发展历程。

从刚开始的五个创始国发展到现在的东盟十国、东盟10+1、10+3、10+6、10+8。

东盟不仅完成了量的扩张,还达到了质的飞跃,即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和深化。

现如今,东盟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区域性组织,其政治经济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虽然在成立时发表的《曼谷宣言》着重强调“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合作,其目标主要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捍卫自身经济利益,以对付西方发达国家压低初级产品价格和提高工业品价格的恶劣行径。

但是由于当时国际环境的原因,东盟成立初期的合作主要侧重在地区政治和安全领域。

直至70年代中期,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十分缓慢。

至1975年,东盟区域内贸易额仅为66亿美元,只占东盟国家外贸总额的15%。

第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

1976年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标志着地区经济合作的开启。

在这一时期,东盟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与区域外国家和组织的关系问题上统一对外口径。

它们认为,东南亚单个国家说话往往不起多大作用,而几个国家团结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影响则大得多。

因此,它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会议上采取相同的立场。

这一时期的经济合作的成果表明东盟在处理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关系方面,各成员国较容易协调立场,成效也较为显著。

而区域内的贸易、工业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则困难较大,进展也较为缓慢。

尤其在贸易领域,尽管优惠贸易商品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其占东盟国家间贸易总额的比重仅约20%,许多大宗贸易商品仍被排除在优惠贸易商品之外。

形势政策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形势政策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回顾与展望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满十周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01年11月10日23时34分,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结束历时16年的入世谈判。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回眸入世十年,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并成为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的同时,也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力量。

一、总结中国入世10年,其发展特点归纳如下:1、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入世以来,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近5倍、进口增长4.7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入世后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有力支撑了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共赢”。

2 、中国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核心成员2008年7月,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参加多哈回合的各种形式谈判。

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首次参与核心层谈判,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核心成员之一。

3、履行关税和非关税承诺企业国民受益2005年1月1日,按照入世承诺,我国全面取消了不符合世贸规则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这标志着中国入世过渡期基本结束。

与此同时,中国按照承诺降低关税总水平,取消非关税措施,极大改善了对外贸易环境,有利于居民和企业降低生产生活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

4、建立符合世贸规则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2004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7月1日起施行。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我眼中的中国——东盟关系季思杭摘要: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关键词:互利共赢战略平衡地区稳定和平与发展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前身是马来亚,菲律宾,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间,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截止2012年底,东盟共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总面积越44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91亿。

中国与东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双方都不得不关注着对方,中国与中东的海上石油命脉要穿过东盟控制的马六甲海峡,东盟的第一大河湄公河的上游是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东盟5国,在流域内是当地的主要的农业区域,故若在上游的中国便从一定意义上控制着下游的农业,所以双边若不开展交流,那么对双方都是有害的。

另外,东盟是美国岛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图上看,东盟位于美国太平洋锁链战略“第一岛链”的南部组成。

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开始于1991年,当年7月,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

中国的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

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中国与东盟间的高官磋商、商务理事会、联合合作委员会、经贸联委会以及科技联委会共同构建了中国-东盟五大平行对话合作机制。

而真正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有长足进步的,应该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十周年总结与发展展望

十周年总结与发展展望

浅谈我国入世十周年的回顾与展望【摘要】:10年前的今天,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关键字】:入世十周年回顾成就展望未来10年前,一个发展中大国奋斗15年所付出的种种艰辛,让这一年的12月11日定格为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从此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国。

有了改革开放,中国才有条件入世,而入世也大力推动了改革开放。

从这十年来看,我们认真履行承诺,切实趋利避害,实现了总体利大于弊,证明中央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入世的意义是深远的。

中国做对了,世界也做对了。

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风雨历程中国是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以下简称GATT)创始国之一。

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了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1987年3月,GATT成立中国工作组,并于同年10月举行了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1992年10月第十一次会议时,中国工作组基本结束了对中国经贸体制的审议,进入有关中国复关议定书内容的实质性谈判。

1994年4月中国签署了《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最后文件》和《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南亚 纵横 A RO U N D S O U T H E A S T AS I A
2 0 1 3 ・ 9
东盟一中国战略伙伴关 系 : 1 0 年回顾与展望
( 越南) 杜 进 森※
摘 要 :本 文分 析 、 评价 过去 1 0年 东盟和 中国关 系在各 个领 域 包括 政 治 、 经济 、 教育、 旅游、 文化 以及 民 间 交流合 作取 得 的成 绩 、 机遇 系发 展 的建议 。 关键 词 :东盟一 中国关 系;回顾 ;展 望
对 于越南 与 中国的关 系 , 从本 世纪 初 至今 , 两党
因此 , 让东盟一 中国关系健康稳定 发展 , 需要
从 思维 上突破 , 由此 提 出 新 的认 识 和 方 式 并 加 以
促进 。
本 文分 析 、评 价过 去 1 0年 东 盟 与 中 国在 各 个
领域 的关系 , 包括政治 、 经济 、 教育 、 旅游 、 文化 以及 民 间 合 作 和 交 流 取 得 的成 绩 、 机遇和挑战 , 之 后 提 出一些建议 , 以进一步推动今后东盟一中国的战略 伙伴关系。

※ 越南社会科 学院中国研究所所长 、 教授 、 博士 ① ( ( 2 0 1 2年 中 国一 东盟合作 》 , h t t p : / / w w w . f m p r c . g o v . c r d e n g / z x x x / t 9 9 0 3 7 4 . s h t m l , 以及《 东 盟一 中国对 话 关 系》 , h t t p : / /
Pa r t ne r s h i p. Ke y wo r d s:AS EAN- Ch i n a r e l a t i o n s h i p;Re t r o s pe c t ;P r o s pe c t
东 盟是 中 国 的邻 居 。 自从 2 0 0 3年 东盟 与 中 国 建 立 战略 伙伴 关 系 至今 , 双 边关 系 在 多个 领 域 全 面 和深 入地 发展 。现 今 , 在 国际 、 地 区和各 方新 的形 势 背景 下 , 东盟 和 中国正 在 面 临从 未 有 过 的新 的机 遇
d i a l o g u e — r e l a t i o n s.
3 3
总书记和两国的国家主席已经互访 1 3 次, 两 国总理
已经 进行 4次 访 问 ,双 方签 署 了 8项 联合 声 明 和 3 项 联 合公 报④ 。 2 . 经 济合 作 日益加 强
留学 生正 在 中 国 的大学 学 习 , 3 5 0 0多 名 中 国 留学生
在越南 留学 , 主要集 中在语言、 旅游和贸易领域⑤ 。
[ 中图分类号 ] D 8 2 2 . 3 .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3 — 2 4 7 9 ( 2 0 1 3 ) 0 9 - 0 0 3 3 - 0 4
AS EAN- Ch i n a S t r a t e g i c Co o p e r a t i v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Re t r o s p e c t a n d
Pr o s p e c t o f t he Pa s t a nd Fu t ur e De c a de
( V i e t n a m) DO T I E N S A M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h a s a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n t h e a c h i e v e me n t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AS E AN — Ch i n a Re l a t i o n s i n t h e p a s t d e c a d e i n v a r i o u s i f e l d s ,i n c l u d i n g 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y ,e d u c a t i o n,t o u r i s m,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l k e x c h a n g e s 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 p u t s f o r wa r d t o f u r t h e r p r o mo t e t h e C h i n a— AS E AN S t r a t e g i c
ww w. a s e a n . o r g / a s e a n / e x t e r n a l - r e l a t i o n s / c h i n a J i t e m / a s e a n- c h i n a -

东盟一 中国战略伙伴关 系1 O 年 回顾
( 一) 主要 成 就
和挑 战 。
在 过去 的 1 O年里 , 东盟 和 中 国的关 系 在多个 领 域 取得 了相 当 巨大 的成 就 。 1 . 政治关 系 日益加 强
首先要肯定的是 ,东盟与中国的政治关系通过 多种经常性的对话和访 问机制如首脑会议 、部长级 会议、高级官员和专家会议而 日益得到加强。2 0 1 2 年 ,双边进行 的副总理级及 以上的官员会晤就有大 约5 0次 。 全面 和多种 不 同级别 的合 作渠道 增强 了东 盟和中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战略信任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