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
环保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文)

环保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文)时间:2017-05-15 10:32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评论(0)分享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全文如下:“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2017年5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迅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
在生态环保合作领域,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深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合作,强化生态环境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环境标准、技术和产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发挥生态环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环境保护部编制《“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一、重要意义(一)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国高度重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国家主席多次强调,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深化环保合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愿景与行动》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推进生态环保合作是践行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化水平、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
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中国一东盟合作

201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10+1”合作的典范,引领着东亚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日益紧密的时代,中国—东盟合作不仅具有地区意义,而且具有全球示范效应。
10年的中国—东盟合作,是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亮点,值得好好总结,同时更应务实谋划未来发展的方向,使中国的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为中华民族的两个百年梦想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拟就10年来中国—东盟合作的成就,未来影响中国—东盟合作的因素以及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动力与新目标展开探讨,试图揭示出未来中国—东盟合作的路径及模式,从而有助于经略中国周边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大环境。
一、三轮驱动推动中国—东盟黄金10年合作2003年10月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签署并发表了《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为巩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促进本地区和平、发展和繁荣,随后双方制订了多个“行动计划”,全面深化和拓展双方关系与互利合作。
这些“行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合作■ 许利平/文动计划”为双方在政治和安全、经贸与投资、社会与人文领域开展合作指明了方向,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一)政治、安全合作充实了双方互信基础政治上,双方高层建立了定期接触和互访机制,就中国—东盟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展开对话。
同时,双方还建立了高官或部长级的磋商和协调机制,加强在各个领域的沟通与合作。
安全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联合国维和、人员培训、双边军事演习等方面开展了传统安全合作。
在非传统安全方面,在反恐、贩毒、贩卖人口、非法移民、打击海盗和国际经济犯罪等领域,双方也开展了双边或多边合作,比如在湄公河航道安全护航、打击马六甲海峡海盗等方面展开的卓有成效的合作。
这些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双方政治领导人的相互了解与沟通,打消了某种安全疑虑,充实了双方互信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16•【文号】•【施行日期】2021.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432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广西与东盟深化制造业合作构建大湾区—广西—东盟合作示范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现答复如下。
我国和东盟山水相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近年来,双方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互联互通不断加速,人文交往更加密切。
我国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和投资合作、城镇化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合作潜力大。
进入新发展阶段,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一湾相挽十一国”、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明显。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宜继续积极谋划推进我国特别是广西同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广西与东盟深化制造业合作构建大湾区—广西—东盟合作示范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议,体现了您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东盟经贸务实合作,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具有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等有关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对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将在工作中积极研究。
一、支持广西与东盟深化制造业合作相关工作进展近年来,有关部门围绕深化我国与东盟经贸务实合作,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坚持扩大开放、推动务实合作等多方面措施,积极构建与东盟稳定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支持广西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投资、互联互通等合作,取得务实进展。
(一)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
“十四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高地。
202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广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略论中国与东盟的环境保护合作

略论中国与东盟的环境保护合作
徐进
【期刊名称】《战略决策研究》
【年(卷),期】2014(005)006
【摘要】自2007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环保合作进程迅速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双方制订了《中国-东盟环保合作战略(2009~2015)》和《中国-东盟环境合作
行动计划(2011~2013)》。
虽然双边合作的机制化程度、深度和广度仍有待加强,但合作的前景看好,而且有望成为环境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
【总页数】11页(P30-40)
【作者】徐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9.12
【相关文献】
1.环境保护成为中国—东盟矿业合作关切点——东盟国家矿业投资法规政策概览
2.深港环保与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柬埔寨环境部环境保护总局共同签署水
处理设施援助项目谅解备忘录3.“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东盟南海海洋环境保护
合作机制的构建4.“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法律路径探析
5.“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法律路径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保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文)

环保部发布《“⼀带⼀路”⽣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环保部发布《“⼀带⼀路”⽣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时间:2017-05-15 10:32来源:中国⼀带⼀路⽹评论(0)分享为深⼊贯彻总书记在推进“⼀带⼀路”建设⼯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动》《“⼗三五”⽣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带⼀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带⼀路”建设中的⽣态环境保护⼯作,近⽇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带⼀路”⽣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全⽂如下:“⼀带⼀路”⽣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2017年5⽉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带⼀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带⼀路”倡议提出以来,“⼀带⼀路”建设进展迅速,⼀批重⼤⼯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落地。
在⽣态环保合作领域,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深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合作,强化⽣态环境信息⽀撑服务,推动环境标准、技术和产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为进⼀步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动》(以下简称《愿景与⾏动》)、《“⼗三五”⽣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带⼀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态环保合作,发挥⽣态环保在“⼀带⼀路”建设中的服务、⽀撑和保障作⽤,共建绿⾊“⼀带⼀路”,环境保护部编制《“⼀带⼀路”⽣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重要意义(⼀)⽣态环保合作是绿⾊“⼀带⼀路”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国⾼度重视绿⾊“⼀带⼀路”建设。
中国国家主席多次强调,要践⾏绿⾊发展理念,着⼒深化环保合作,加⼤⽣态环境保护⼒度,携⼿打造绿⾊丝绸之路。
《愿景与⾏动》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态⽂明理念,加强⽣态环境、⽣物多样性和应对⽓候变化合作。
推进⽣态环保合作是践⾏⽣态⽂明和绿⾊发展理念、提升“⼀带⼀路”建设绿⾊化⽔平、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
解析RCEP签署历程、协定内容及后续影响:硬核RCEP,释放哪些利好?-2020.11

5. 中日基于本国产业政策保留了部分税目不参与减让,其中,日方保留了超过 40%的农产品相 关税目,中方保留了83.9%的汽车整车相关税目。
6. 成员国间贸易联系紧密,RCEP将驱动区域经贸一体化升级。同时,RCEP成为 新发展格 局在外布局的第一项成果,有利于促进我国其他多边经贸合作。
“+3”还是“+6”,曾是一个问题 ........................................................................................................................ 6 TPP 与 RCEP 竞争亚太自贸主导权.............................................................................................................. 7 日本留位靴子落地,印度放弃削足适履 ........................................................................................................ 9
1. 中美摩擦加剧; 2. 拜登上台重启 TPP 谈判; 3. 各国履约节奏不及预期。
2定.................................................................................................. 5 20 年协商、8 年博弈,RCEP 促成东亚握手................................................................................ 6
变迁中的地区环境治理——以东盟环境合作为例

LiXi l i n e
[ s at A E N E v ome t op rt nw udb ae akt 17 ,i ioyo r a 0 Ab t c】 S A ni n na C o ea o o l et cdb c 9 7 wt ahs r f r r l i r o h t moet n3 h
到善 治 , 全球 性 问题 即有解 决 的可 能 。 则 与欧 盟相 比, 亚地 区始 终缺 少 一个统 一 的地 区环 东
会。 在关注全球环境治理的同时, 人们不能忽视 的现实 就是 ,一个地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更能影响人们 的生
活乃至生存 ,环境治理这一概念本身就侧重生态区域 的理念 , 人类虽 日益意识到全球性 环境难题 , 但所见证 和参与的大多数环境行动大都是地方化的① 地区是介 。 于民族国家与全球社会之间 的重要 中间层次 ,与全球 治理相 比,地 区环境 治理 的主体包括地区或次地 区层
面 的政 府 间 国际 组 织 ; 融 机 构 , 地 区发 展 银 行 ; 金 如 地
境治理载体 , 东亚的环境合作组织松散无序 , 0 2 世纪9 0 年代初 的几个地 区环境组织, 如亚太环境会议 、 东北亚 次 区域环境合作计划、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 以及A E PC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 管理学 院 ① 正如18 年发表的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 97 我 们共 同的未来》 中所提到 :地球是唯一 的, “ 但世界不是。” 由
e p re c . x e i n e
自2世纪7 年代以来 国际社会应对环境 问题的各 0 0 种制度安排经历了重大 的发展和演变 ,其标志性的事 件包括 17 年 的联合 国人类环境会议 、9 2 的联合 92 19 年 国环境与发展会 议 以及 20 年 的约翰 内斯堡 地球 峰 02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场景招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场景招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9.13•【字号】北政办〔2023〕41号•【施行日期】2023.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场景招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场景招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3年9月13日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场景招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应用场景是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应用的市场载体。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署要求,用好用足北海区位、资源、政策等独特优势,以场景招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建设新局面,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将场景招商作为全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承接我国东部产业转移,以打造高质量的应用场景提升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招商工作质效,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北海率先应用、推广、迭代,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园区建设成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示范区、面向东盟向海经济示范区。
(二)行动目标。
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

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文章属性•【缔约国】东南亚国家联盟•【条约领域】政治,经济,战争军事,环境资源能源•【公布日期】•【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外交部发布)序言20年前,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启了中国-东盟对话。
20年来,在双方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中国同东盟走过了一条睦邻友好和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从对话伙伴提升到战略伙伴。
双方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建成了自由贸易区,贸易和相互投资快速增长。
双方建立了完善的对话合作机制,确定了11大重点合作领域,在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双方携手应对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和跨境传染病,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巩固了友谊,深化了合作。
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不仅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之际,谨以此手册,追溯双方友好交往历史,展现务实合作成果,期待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一、政治、安全与地区事务政治1991年7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标志着双方对话进程的开始。
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
1997年,双方合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东盟国家广泛赞誉。
同年12月,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举行。
会议确定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确定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同年,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深化同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稳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望未来,随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和2010年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之后,双方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于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签署《投资协议》。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关税水平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自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三年实现目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开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但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中国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
2009年,双边贸易虽然下降,但也达到2130.1亿美元,减少7.9%,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降幅低6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3亿美元,减少7%;中国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减少8.8%。
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双方在自贸协定框架下大幅降低和取消关税为促进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7月,《协议》开始实施,中国按照规定削减了3408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进口关税由9.9%降至8.1%。
2007年1月,中国进行第二次降税,降低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关税进一步下降为5.8%。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一、概述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六、案例一:中国与泰国的经贸关系分析七、案例二: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八、案例三: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关系分析九、案例四:中国与菲律宾的经贸关系分析十、案例五: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一、概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而在东盟国家中,由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组成的东盟次区域更是吸引了中国的目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行分析,并列举五个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东盟国家总人口超过6亿,经济总量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是全球主要市场和重要制造业和农业基地之一。
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是东盟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五个国家,也是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重点对象。
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中国是东盟次区域的最大投资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经济全球化遇到了一些阻力,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会对于这种局面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中国与东盟次区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有望进一步发展。
另外,东盟次区域地区内的市场规模、人口和资源,也是中国进行投资和扩大出口的重要市场和基础。
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合作潜力很大。
首先,东盟次区域地区的政治和安全环境相对稳定,商业环境也相对较好。
其次,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地区具有互补性优势,双方的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都互相补充。
最后,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也有一定的基础,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紧密度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中国在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中需要在不同方面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首先,中国需要更广泛和深入地参加东盟地区的合作机制,如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RCEP 框架下的环境保护与合作

RCEP 框架下的环境保护与合作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RCEP 框架下的环境保护与合作,不仅关乎着区域内各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RCEP 由东盟 10 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 15 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这一协定涵盖了众多领域,其中环境保护也被纳入了重要的考量范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物的排放、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威胁。
在RCEP 框架下,各国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在RCEP 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和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环境法规和标准的协调。
由于各国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
通过协调,促进各国在环境法规和标准上的一致性和相互认可,减少贸易摩擦。
其次,推动绿色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清洁能源技术、污染治理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
RCEP 鼓励各国加强在绿色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方面的合作,共同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
再者,建立环境影响评估机制。
对于重大的贸易和投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提前预测和防范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确保项目的实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此外,加强环境信息的共享和透明度。
各国及时分享环境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等信息,促进相互了解和监督,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RCEP 框架下的环境保护合作给各国带来了诸多好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能力,促进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2012中国-东盟合作

2012中国-东盟合作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政治,外交,科学技术,医疗卫生,贸易,金融,邮政通信,知识产权•【公布日期】2012.11.19•【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2012中国-东盟合作201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和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双方领导人去年在2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的一系列倡议已经或正在积极落实,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环保、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结出新的累累硕果。
一、政治、防务与安全政治201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保持密切高层交往。
年内双方副总理级以上高层互访达50余起,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战略互信和沟通协调。
杨洁篪外长出席了7月在金边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重申了我对推进中国与东盟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政策。
为进一步加强中方同东盟的机制化联系,中国在印尼雅加达设立了驻东盟使团,并任命杨秀萍女士作为中国驻东盟大使。
9月27日,中国驻东盟使团举行开馆仪式。
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等国际和区域组织内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了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建立公正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海务实合作2012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十周年,落实《宣言》进程总体势头良好。
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北京举行落实《宣言》第四次高官会和第七次工作组会议。
6月,在河内举行落实《宣言》第五次高官会,就推动落实《宣言》、推进南海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根据第四次高官会通过的“2012年工作计划”,中方主办了南海海洋防灾减灾研讨会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与监测技术研讨会。
中国和东盟国家就探讨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保持沟通。
各国高官分别于7月8日和9月13日在金边举行“准则”非正式磋商,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增进了相互理解,表达了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积极意愿。
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13—2023)

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进步报告(2013—2023)一、引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2013年以来,中方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推动“一带一路”机制建设,增进区域互联互通和共同进步。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进步过程中的成就与阅历,并展望将来的进步前景。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21世纪初,全球经济进步进入新的阶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创造显。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推动经济进步、贸易合作与文化沟通等领域的合作。
东盟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和合作伙伴,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对象。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自201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了许多合作效果。
起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推行了多个重大项目,如中泰铁路、中老铁路等,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条件。
其次,在经贸合作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增进了双方的贸易投资合作。
再次,在人文沟通方面,双方增设了文化沟通项目,并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强了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进步中的成就经过十年的合作努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进步中取得了诸多成就。
起首,经济进步方面,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国市场对东盟国家的商品需求量增加,东盟国家的出口也大幅增长。
其次,双方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中国已与东盟国家建立了多个陆、海、空交通运输通道,便利了双方的贸易往来。
再次,中东盟国家在文化沟通方面也取得了乐观效果。
通过文化沟通项目,人们对彼此的文化和传统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和理解。
五、中国与东盟国家“一带一路”进步前景展望展望将来,中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进步中的合作前景宽广。
起首,双方将进一步推行互联互通建设,在交通、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提升区域内的沟通和贸易效率。
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

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中国与东盟国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制定一份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中国东盟合作的实施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
首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可以加强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另外,加强在科技创新、环保、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双方可以加强在地区安全、反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另外,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再次,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双方可以加强在教育、文化交流、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另外,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共同价值观的传播,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应该立足于双方共同利益,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双方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双方应该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东盟合作实施方案应该以经济合作为重点,以政治合作为保障,以文化合作为纽带,全面推动双方合作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希望双方能够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关系取得更大发展,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不断加深的经济联系,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作为推动区域经贸合作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在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影响和作用。
一、共同发展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
通过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提供了众多合作机会。
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投资和建设的高速铁路、港口和公路等项目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借助于贸易通道和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开展投资和贸易活动。
这不仅促进了贸易的流通,也提升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两方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二、促进人文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合作机制,也涉及到了人文交流与合作。
通过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和旅游推广等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在文化交流方面,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合作。
例如,艺术节、文化展览和演出等活动的举办,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这种人文交流有助于加深双方民众对彼此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
另外,一带一路倡议还推动了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
通过教育交流项目和学术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提升教育水平和研究能力。
这对于培养双方的优秀人才和专业技能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合作。
三、加强政治与安全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也在政治与安全领域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通过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与磋商,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和合作意愿。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鼓励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打击跨国犯罪和合作应对灾害等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维护双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从东南亚烟雾污染事件看跨界污染的解决机制及中国与东盟的环境合作

这 一行 动 计划 已经 卓有 成效 , 如新加 坡 志愿者 为 印度 尼西 亚 1 9 9 7 年 8月 3 0日人 为造 成 了严 重 的森林 大火 ,至 少有 7 5 万 公 等 。
辖或 控制 的地 区所造 成 的对 人身 、 财产 以及 自然 环境本 身在 内的 5 0 0 万美 元协 助 印尼扑 灭火 灾 。
任何 损 害 。 ”
三、 东盟 解决 跨界烟 雾污 染 的机制 及其成 效
烟 雾污染属 于大气 污染 的一种 , 是指 由于焚烧 、 尾 气排放 、 燃 烧燃料 等 行为产 生 的烟 气 、 雾状 物或 工业排 放 的粉 尘等 给大气造
东南亚 具有丰 富 的 自然 资源 , 为 该地 区国家 的经济发 展提供 终笼 罩在大 火所 引发的烟 雾中 , 白天如 同傍 晚 , 沙 捞越 ( 马 来西亚 的烟 雾污 染 已达威 胁生 命的程度 , 全市 处于紧 急状态 : 了基础 , 但 也 随之产 生 了环境 问题 。 森 林火 灾造成 跨 国界烟 雾污 的一个 州)
条件 , 就此展 开 全面 的合 作与 协助 。
一
了不 同程度 的 波及 , 当地 的工作 和生活 也遇 到 了一些 困难 。
、
跨 界烟 雾污 染的 界定
此 次森 林 大火造成 的各类损 失约 为 1 4亿美元 , 对 生态 环境
跨 界污 染也称越 境污 染 , 迄 今为止 国际上 尚未对其 形成 统一 造 成 了 巨大 的破坏 , 空气 质量 最著 下降 , 严 重影 响到人 们身 体的 的认 识 和看 法 。 1 9 8 2年 国际法 协会 通过 的 《 适 用跨 国界污 染 的国 际法则》 中
土内, 而 在另 一 国的领土 产生 有害 的后 果 。 ” 2 0 0 4 年 国 际法委 员 接 受外 国协 助 扑灭 这场 森林 火灾 。 马来 西亚 9月 2 4日调派 了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全文)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全文)文章属性•【缔约国】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条约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公布日期】2018.11.15•【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新加坡正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全文)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东盟成员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于2018年11月14日齐聚新加坡,出席第2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忆及我们2003年10月8日在印尼发表的《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关于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2013年10月9日在文莱发表的《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纪念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联合声明》,致力于促进中国-东盟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认识到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年来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东盟合作,强化了中国-东盟关系,使之成为最具实质性、最具活力和互利共赢的关系之一;认识到东盟成立50年来不断发展,并在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伟大成就,中国-东盟关系已迈入新时代;忆及2017年11月13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同意发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以规划双方关系未来方向,为建设开放包容、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作出贡献;进一步重申依据国际法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
东盟国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认识到当前地区和平稳定来之不易,增进中国和东盟间互信和信心、提升合作水平非常重要;兹同意以下内容:中国-东盟总体关系一、全面有效执行《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2016-2020)》及其后续文件等举措,开展更紧密的合作,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2002.11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文译文)序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单独一国简称"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忆及我们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达鲁萨兰国斯里巴加湾东盟-中国领导人会上关于经济合作框架和在10 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决定,自由贸易区将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国(以下简称"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并对早期收获做出规定,其涉及的产品及服务清单将通过相互磋商决定;期望通过具有前瞻性的《中国与东盟(以下将其整体简称为"各缔约方",单独提及东盟一成员国或中国时简称为"一缔约方")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以构筑双方在21世纪更紧密的经济联系;期望最大限度地降低壁垒,加深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联系;降低成本;增加区域内贸易与投资;提高经济效率;为各缔约方的工商业创造更大规模的市场,该市场将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容量;以及增强各缔约方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确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在各缔约方之间创造一种伙伴关系,并为东亚加强合作和维护经济稳定提供一个重要机制;认识到工商部门在加强各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以及进一步推动和便利它们之间的合作并使它们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更多商业机会的必要性;认识到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对灵活性的要求,特别是为东盟新成员国更多地参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提供便利并扩大它们出口增长的需要,这要着重通过加强其国内能力、效率和竞争力来实现;重申各缔约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为WTO)和其他多边、区域及双边协议与安排中的权利、义务和承诺;认识到区域贸易安排在加快区域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起到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年11-12-01概要1.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次中国—东盟[1]领导人会议提出:“我们愿同东盟探讨制订中国—东盟环保合作战略”,并获得了东盟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据此,中国环境保护部与东盟环境高级官员起草并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以下简称《战略》)。
2.《战略》对中国和东盟的环境保护合作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分为六个部分:背景、合作回顾、挑战与机遇、目标与原则、合作领域、实施机制。
1.中国—东盟深化环保合作的背景3.2003年10月7日东盟领导人通过了第二个《东盟国家协调一致宣言》,同意在2020年建立东盟共同体,《宣言》强调东盟共同体将由三部分,即东盟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组成,并通过三部分共同体的紧密结合和相互补充确保区域的长期和平、稳定和繁荣,在2007年1月13日菲律宾宿务岛召开的第十二届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确认加快建设东盟共同体的承诺,在《宿务宣言》中强调将在2015年形成东盟共同体。
4.在第十四届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东盟共同体2009—2015年路线图华欣宣言》,路线图由东盟政治与安全蓝图、经济蓝图、社会与文化蓝图,以及东盟一体化第二阶段(2009—2015)行动计划组成。
5.东盟社会与文化共同体蓝图设计了具体活动,以促进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立,关于环境保护部分主要在蓝图中的D章,东盟成员国及东盟对话伙伴的环境保护合作主要集中在区域重要的10个优先领域,相关活动也包含在蓝图中:(1)解决全球环境问题;(2)管理及防止跨界环境污染●∙跨界灰霾污染●∙有害废物跨界转移(3)通过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4)促进环境友好技术(5)促进东盟城市/市区生活质量标准(6)协调环境政策和数据(7)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8)促进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管理(9)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性(10)应对气候变化及消除其影响6.除了上述社会与文化共同体蓝图中及其他章节中关于环境合作的行动外,政治安全蓝图和经济蓝图中也包括相关或对环境合作有影响的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东盟成员国环境主管部门目录Ⅰ.背景 (12)Ⅱ. 行动计划 (13)1. 政策对话与交流 (13)2. 环境数据与信息管理 (14)3. 环境影响评价 (14)4.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 (14)5. 促进环境产业和技术实现绿色发展 (15)6. 环境可持续城市 (15)7. 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 (16)8. 联合研究 (17)III. 行动计划的实施 (17)1. 机构安排 (17)2. 伙伴关系 (17)3. 资源和资金支持 (18)4. 审议实施情况 (18)附件1I. 背景和目标环境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优先合作领域之一,受到中国和东盟的高度重视。
在领导人的支持和环境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在过去十年里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采取“南南合作”的形式,是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实现2030发展议程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
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提出将“进一步促进科技、环境、教育和文化的交流以及人员交流,改善这些领域的合作机制”。
2007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同意制订环境保护合作战略。
2009年,中国和东盟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以下简称合作战略2009-2015)。
2010年,中国环境保护部成立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
2011年,中国和东盟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1-2013)》,2013年,双方又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5)》。
在合作战略2009-2015和两份行动计划框架下,中国和东盟开展了以下合作活动:●举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
论坛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举办一次,主题分别为“创新与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与区域绿色发展”“区域绿色发展转型和建立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区域合作”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话与研修”。
●启动和实施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
该计划于2011年启动。
在该项目框架下,召开了绿色发展、环境管理等主题的研讨会和研修班等活动。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合作。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和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共同开发了“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合作计划”。
该计划一期和二期项目已经成功实施。
另外,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实施了“加强东南亚国家制定和实施2011-2020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实现爱知目标能力项目”,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信托基金支持。
●环境产业和技术合作。
中国和东盟编制和启动了《中国-东盟环境技术与产业合作框架》。
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宜兴)于2014年揭牌。
●联合研究活动。
中国和东盟正在联合编写《中国-东盟环境展望报告》,主题为“共同迈向绿色发展”。
2016年,中国环境保护部与东盟成员国环境主管部门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2016-2020)》(以下简称战略2016-2020)。
战略2016-2020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协调和综合方法,加强中国-东盟在环境保护优先领域的合作,实现本区域的环境可持续性。
在战略2016-2020实施期间,中国和东盟将在以下九个优先领域开展环境合作:●政策对话与交流●环境数据与信息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促进环境产业和技术实现绿色发展●环境可持续城市●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联合研究为确保合作的继续和战略2016-2020的实施,中国和东盟同意编制《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III),其目的是为东盟和中国在未来五年的环境合作提供指导。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0》的总体目标是实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2016-2020》,支持东盟环境战略计划和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国家环境战略。
II. 行动计划1.政策对话与交流政策对话与交流将为中国和东盟环境决策者提供各种平台,就区域重大环境问题交换看法,分享环境管理经验,采取联合行动提升环境合作水平,落实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达成的共识。
高级别政策对话包括举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和中国-东盟环境部长级会议。
1.1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1.1.1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是一个就环境合作主要问题交流意见、就全球和区域的战略和新兴环境议题开展政策对话的重要平台,旨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在环境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和提高区域环境管理。
论坛将提出环境保护和合作的政策建议,支持中国、东盟成员国和东盟区域的相关工作。
这些建议将向东盟-中日韩报告。
1.1.2论坛将聚焦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的具体领域,来自中国、东盟成员国(AMS)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及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将参加论坛。
1.1.32016-2020年期间,高级官员论坛将每两年举行一次,中间年份举办研讨会。
1.2中国-东盟环境部长级会议1.2.1中国-东盟环境部长级会议(EMM)是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高层对话机制,中国和东盟成员国环境部长、东盟秘书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将出席。
1.2.2中国-东盟环境部长级会议将根据需要召开。
中国和东盟将继续讨论适时召开第一届中国-东盟环境部长级会议的可能性。
2.环境数据与信息管理该领域旨在通过利用本区域现有环境数据和信息网络/平台的优势,提高中国和东盟收集、处理和使用环境数据和信息的能力,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1中国-东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2.1.1中国与东盟将联合开发一份实施计划,建立中国-东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并于2017年投入运行。
2.1.2中国与东盟将共同开发和维护平台;分享环境信息和数据;开展收集、处理和使用环境信息和数据的能力建设、知识和经验分享活动;开发应用系统以加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
将组织相关活动来讨论信息和数据管理等问题,使用信息和数据来编写《中国-东盟环境展望报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
3.环境影响评价该领域旨在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中国和东盟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合作的重点内容是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项目。
3.1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项目3.1.1能力建设将特别关注地方需求,加强中国和东盟成员国环境官员、技术和专业人员的战略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能力。
3.1.2中国和东盟将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领域的研修班、培训课程、联合研究和技术转移。
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该领域合作旨在提高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在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战略或行动计划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推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其他国际义务,促进生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双方将在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协助下,通过实施《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合作计划》,推进上述领域的合作,支持东盟战略环境计划和东盟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
4.1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合作计划4.1.1中国将与东盟继续开发和实施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合作计划。
4.1.2在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参与下,合作计划旨在提高双方解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具体问题的能力。
合作内容主要包括遗传资源获取与惠宜分享、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红树林保护、泥炭地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陆源污染管理、管理与消除外来入侵物种、东盟遗产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友好城市发展等。
4.1.3中国和东盟将在该领域开展研修班、研讨会、人员交流、科学研究、实地考察和示范等合作活动。
4.1.4合作计划应支持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制订和实施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实现国际上一致同意的目标和任务,如《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和爱知目标》《名古屋议定书》等。
5.促进环境产业和技术实现绿色发展该领域的合作旨在建立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示范项目和开发环境技术的联合研究,加快绿色产业和绿色发展,支持《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的十年框架》。
该领域合作的重点是实施《中国-东盟环境保护技术与产业合作框架》。
5.1中国-东盟环境保护技术与产业合作框架5.1.1该框架通过运行现有的环境友好技术与产业合作网络和示范基地,开发服务平台和示范项目,组织环境产业合作会议,开展环境技术联合研究,为加强中国和东盟在污染防治、废水处理、环境无害化处理和城市废物处理、低碳和环境友好技术、以及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可能会同意的其他领域的环境友好产业和技术合作提供路线图。
5.1.2通过框架,促进中国-东盟机构和企业间环境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环境产品的交流合作。
5.1.3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环境友好技术和产业合作网络,实施网站平台、电子杂志等合作机制以及供需方的对接活动。
5.1.4中国-东盟环境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宜兴)和其他现有的中国-东盟平台,以及中国-东盟环境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梧州)和“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等新平台,成为开展环境保护技术产品展示、技术培训和示范项目的潜在平台,促进中国和东盟成员国环境产业的发展。
5.1.5中国和东盟将开展绿色供应链以及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生态标签)等合作活动,促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
6.环境可持续城市该领域的合作旨在通过知识和经验分享、网络和伙伴关系建设,提升中国和东盟促进环境可持续城市建设能力,包括小型和新增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建设能力。
环境可持续城市合作的重点是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
6.1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6.1.1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旨在推动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合作与交流,提高地方政府保护城市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6.1.2适当的决策、积极的私人部门和公众参与对于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东盟将开展生态友好城市发展的政策对话、知识和经验交流,以及其他活动来加强以下领域的合作,包括可持续生产消费、城市垃圾的环境无害化处理和处置、低碳和环境友好技术、城市水管理、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等。
6.1.3为促进城市间合作和联合相关利益方,围绕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城市发展问题,中国和东盟将探索建立中国-东盟生态城市联盟作为实施伙伴关系的载体。
该联盟将通过知识和经验分享为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民间团体及国际伙伴提供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和环境管理的平台。
还将探索使用证书与奖励等激励措施促进伙伴关系。
6.1.4联盟将与东盟可持续城市工作组和东盟环境可持续城市模范城市项目、东盟清洁空气、清洁水和清洁土地等相关倡议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