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苗族聚居地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研究——以贵

合集下载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仡佬族、苗族生产农具在小学美术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仡佬族、苗族生产农具在小学美术
调查心得体会 : 5 0 0 字左 右 通过这一环节后 , 学 生 对农 具 有 了 新 的认 识 , 增 强 了学 生 的实 践 能 力 和 临 时 应 变 能 力 ,也 重 新 认 识 了农 具 ,认 识 了农 民, 真切 地 感 受 到 了劳 动人 民 的 聪 明 才智 , 每 一 件 农 具 都 是 劳 动 人 民智 慧 的 结 晶 。 一 件 件 物 品 都记 录着 时代 变 迁 痕 迹 。 部 分 学 生 还 亲 身 参 加 了 农 具 的 使 用 。还 有 热 心 的老 奶 奶 亲 自教 学 生 制 作 了农 具 , 如连枷 、 牛套头等 . 这 对 学 生 来 说 可 是 难 得 的 机会 。 再 通 过 写 心 得 体 会 的 形式 让 学 生 感 悟 农 具 的 魅 力 , 从内 心体会劳 动的艰辛 , 从 而 自觉 形 成 勤 奋 、 节约 、 艰 苦 朴 素 的 优 良品 质 。 这 就 是 我们 在 单 纯 课 堂 教 学 中难 以 学 到 的 知识 。 为 了 让 学 生把 对农 具 的 认识 从 所 见 、 所 听、 所 感 提 升 到 艺 术 的 角 度 进行 审 美 实践 活 动 ,我 选 择 用 绘 画 教 学 形 式 结 束 这 活动 , 并 完 成 对 课 题 的 最 终 实施 。 《 走进农具的世界》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目标 : 1 . 通 过对农 具的收集 、 欣赏和 实际操作 , 了 解 民族 文 化 的魅 力 : 2 . 用 已有 的绘 画 语 言 描 绘 自己 喜爱 的农 具 。 教 学 重点 : 农 具 知 识 教学 难 点 : 用 已有 的 绘 画语 言表 现 农 具 的 特 征 教 学课 时 : 2 课 时 课 前 准备 : 学生 : 收集的农具图片 ; 绘 画工 具 ( 自选 ) 教师 : 多 媒 体 课 件 教 族 文 化

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策略

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策略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教研究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策略岑喃(贵州省黔南名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黔南551300)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多元化悄然而至,以至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举步难艰。

从某种程度上讲,美术属于一门艺术学科,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艺术素养,它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绥的联系。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然后探究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传承的途径,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民族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J0-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233-01一、引言审美素质倍受关注,而美术教学则是培养人们审美素养主阵地,很有必要担当起这一重要使命。

从表面上看,美术教育只是一种“涂画”教学,不停地描墨形式各样的画面,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似乎并无深层含义。

敦不知,艺术产生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艺术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甚至都不属于商品,无人欣赏,无人理会。

反这,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作品,才会蕴含深奥的生活哲理,揭示一定的人生真谛,基本上都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当前,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高校美术教学必须重视民族文化内容的传承,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更是为了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艺术主要是用来服务生活的,体现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这就表明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可分割。

一方面,作为美术教学,其教学方式特殊,主要以传授绘画技巧为主,可以通过独特的画面,创新民族文化,又能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教材素材。

另一方面,美术教学可以为各民族文化的沟通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生民族自豪感,而民族文化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人格和文化修养,从而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三、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传承的途径(一)转变美术教学理念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方面更要如此,彰显艺术的时代精神,也不能丢失中华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贵

少数民族传统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贵

少数 民族传统美术资源不仅 是 自身艺术设 计发展 的重要 宝藏 , 也是 艺术教育发展值得挖掘 的特色
方 向,高校 只有对 自身有 明确 的定位 ,在积极借 鉴其他地 区设计教 育发展经验 的基础上结合 自身
优势 ,努力寻求准确有效 的改革方 式,提高 自 身 的竞争力 , 才 能在未来走 出具有 自 身特色 的专业
地 区 高校 艺术 教 育 存在 的 问 题 , 结 合 两 者 对 这 一 问题 进 行 探 讨 。
二、贵 州省高等 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贵州省少数 民族传统美术资源概况
贵州省拥有贵州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民族学院等 1 9 所
贵州省是全 国少数 民族种 族类别最繁多的省份之一 , 除塔 高等院校 ,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 2 0 世纪 8 0 年代 , 经过近 3 0 年的 吉克 族和乌孜别克族外 ,有苗族 、侗族 、水族、布 依族、仡 佬 发展 , 基本具备完善的教学科研体系。 贵 州的艺术设计教育既存 族等 多个 少数 民族 , 贵州 因此具有 了丰富的 民族传统美术资源 , 在全 国性的艺术设计教育难题 ,也存在 自身地域性的特色问题。 蜡染 、刺绣 、傩面 、挑 花织锦 、银饰等都是贵州独具特 色的民 间传 统工艺。其 中,苗族蜡 染、苗绣 ,水族马尾绣等属于 国家 ( 一)造型艺术学科的发展普遍领 先于设计学科 贵州艺术设计教育造型艺术学科的发展普遍领先于设计学
教 学之路。 关键 词 ;贵州省 ;少数 民族 传统美术 ;艺术设 计教 育 ;传承 与创新
我 国是一个 多民族大 国 , 广义上的传统文化既包含 了传统 民族宗教 、文化 、历史信息 ,但 同时也处于封 闭、落后 、得不 汉族 文化也包含 了无数少数 民族文 化瑰宝。 3 0 多年来艺 术设 计 到合理的传承和利 用的环境 中 , 并随着工业社 会和 现代文明的 行业 对主流传统汉文化的探讨和 实践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 对 少 入侵逐渐失去赖以生存 的土壤 ,更严重的是 ,随着 一代老传承

核心素养引领下贵州侗族服饰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整合与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引领下贵州侗族服饰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整合与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引领下贵州侗族服饰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整合与教学探究作者:潘雪玲来源:《大众科学》2020年第13期摘要: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

“核心素养”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依据,依托于日常发现的问题,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贵州侗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激发着他们的兴趣及探索美的欲望。

如果能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来学习和了解侗族服饰,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我们的美术课堂和生活、和地方美术资源有效的结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本土文化,并有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行动能力,这是每一位美术教育者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侗族服饰文化;地方美术资源;教学探究《美术课程标准》提及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网络资源四大资源。

它在我们美术教程的实践教学中完善了内容,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我们落实美术课堂效果的总目标[1]。

在建立美术教学的资源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形成了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合理的结合美术课程标准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是关键的一步,它能让大家在教学中共享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传承,充分地发挥资源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发展至今从未间断过文明的国家。

为我们研究民族文化,打下了自信的基础。

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意信息、教育、民族文化等全方位的融合。

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密切关联,互相依存。

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民族文化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民族与美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2]。

悠久、丰富、厚实的民族文化给我们课堂教学增加了深度和广度,作为美术教育者就想把能融入美术课堂的地方性美术资源挖掘出来,通过实践、总结、再研究提验出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有这样的行为就是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人们的重视,和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种使命感。

贵州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贵州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贵州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的各种民间艺术。

例如,蜡染、银饰、刺绣、挑花、木雕、剪纸、漆作等优秀的民间美术艺术,世代相传,成为贵州特有的民间美术资源。

1.1 朴实、稚拙的特点贵州民间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质朴,由于地理特点和环境的限制,贵州民间创作的工艺品大多受到材质和制作工艺的限制而显得很粗糙,甚至感觉稚拙。

然而,粗糙的外表中却透着质朴的贵州人民的特点。

1.2 充满想象和夸张贵州是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民间艺人的想象中,糅杂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工艺品。

例如,刺绣、挑花、剪纸等艺术,他们可以把石榴、鱼儿、桃花等各种物品放在同一个空间中,还能叫出很美的名字,或者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其表现手法也极其夸张。

1.3 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各民族相互渗透又保持独立的艺术手法,在贵州民间工艺中显得尤为突出,就算是相同的民族由于所生活的区域不一样,也略有区别。

例如,苗族的刺绣,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贵州民间工艺才堪称中国民间工艺艺术的瑰宝。

但是,随着社会的开展,诸如刺绣、挑花、剪纸等工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因此,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培养孩子们喜欢民间工艺的兴趣便成为当下比拟重要的任务。

美术作为一种人文艺术,它的开展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和区域性文化的影响。

在强调美术艺术的民族性和社会性的同时,中学美术教育中应该渗透民间工艺美术,利用贵州民间艺术的资源,对学生进展创造性的培养。

2.1 传承民间艺术社会的开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开展,贵州这个西部大省也同样承受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迁。

现在的农村,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愿待在家里,而是到大城市去实现梦想。

所以,对于民间的各种工艺作品,已经很少有人再研究。

年轻人不愿意学,认为那个花时间学也没有用。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苗族文化作为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之一,也需要被加以重视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使学生成为有一定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人。

一、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历史背景苗族是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苗族文化主要包括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发型和服饰。

苗族女性喜欢戴银质头饰,后背还有飘带,鞋子也是红色的,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通过讲解苗族文化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苗族文化的历史背景、传统民俗、服饰特点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苗族女性的发型,让学生了解到“螺旋发饰”、“角饰”等特别的发型,再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演示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通过美术作品体现苗族文化特点在美术课程中,通过创作美术作品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苗族文化的特点,并且将其融入到作品设计之中。

例如,通过制作苗族风格的服饰模型来体现苗族服饰的特点,或者用画笔勾勒出苗族发饰的特殊形状。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苗族文化魅力,有更深刻的记忆。

四、通过苗族文化展览来传播苗族文化在班级、学校进行苗族文化展览,将苗族文化与美术创作结合起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了解苗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多元文化受益。

展览可以由学生们自己设计和制作展板,并在展板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苗族文化的精髓。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记忆,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展示能力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将苗族文化融入高中美术课程中,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还有助于宣传和传承苗族文化,对于保护多样性文化、维护国家统一和文化传承、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传承和弘扬仡佬族优秀文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传承和弘扬仡佬族优秀文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传承和弘扬仡佬族优秀文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杨梅;郑枫【摘要】仡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仡佬族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仡佬族文化为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仡佬族亦必然地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如何科学地传承和弘扬仡佬族文化是仡佬族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仡佬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主要应采取革故鼎新、文化整合和统筹协调三个方面的策略。

%Gelao nationality, a nationalit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ulture, creates a brilliant culture in the long history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ough Gelao nationality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progress or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it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for the sake of su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in that the modern society per se is constantly advancing. Therefore, how to inherit and promote Gelao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we hace to fac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Gelao nationality. And besides, we should take such measures as innov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etc. to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essence of Gelao culture.【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仡佬族;文化;问题;对策【作者】杨梅;郑枫【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0;铜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贵州铜仁5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8仡佬族是贵州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57.94万人,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及铜仁、安顺、毕节等地,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传承苗族文化与美术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

传承苗族文化与美术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

研究传承苗族文化与美术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杨敏摘要:苗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

例如苗族服饰文化中的刺绣、蜡染工艺等,将苗族文化与初中美术教育有机融合,让广大的美术教师在教材中挖掘适合民族文化融合的教学环节,发掘苗族文化的教育素材,促进两者的融合,强化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初中美术民族文化教育水平。

关键词:苗族文化;初中教育;美术融合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已然到来,新媒体的海量信息注入使许多青少年受到强烈影响。

初中阶段就是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决定性阶段。

初中生对流行文化,有着天然的爱好和兴趣,而对本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却不太深入,这种现象广泛存在。

因此初中阶段急需巩固民族传统文化。

美术是初中阶段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渗透人文性、艺术性,是学生进行具有审美情趣、民族归属感及认同感的重要教育。

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代表。

例如苗族服饰文化中的刺绣、蜡染等工艺,将苗族文化与初中美术教育这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及文化传承双方的发展。

一、苗族文化概述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采、风格独特的民间文化和艺术,是个喜爱歌舞的民族,音乐舞蹈和苗戏等具有悠久的历史。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苗银饰品制作等工艺艺术绚丽多彩,苗族人民还创立了自己的医学,在建筑、饮食、节日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二、苗族纹饰文化艺术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1.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初中美术教育强调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

美学教育不仅是培养基于美术的工作者,更是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将苗族文化融合到当前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升提。

如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图案、形状、质感及艺术来源和文化传承等审美要素的苗族纹饰,不仅外形、品种非常丰富,而且在其图案上也含有大量的艺术文化及风土人情历史韵味的传承意义。

苗族纹装本身的特点引起了初中生的关注,深入了解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认知,根据苗族纹装,收获理想的美学经验。

美术教育对黔东南州小学生苗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美术教育对黔东南州小学生苗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美术教育对黔东南州小学生苗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作为一名少儿美术教师,如何把苗族文化和少儿美术相融合,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苗族文化的传承,既增强孩子美术素养的提升,又有助于孩子认识、了解和传承苗族文化,这就是我们美术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在日常教学中按照苗族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和学生一起学习和了解苗族文化。

今天我就以身材修长、服饰、银饰、吊脚楼等四个方面来阐述苗族题材的少儿美术作品创作。

一、身材修长在进行苗族人物创作时,我们对苗族人物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觉得苗族少女最能反映苗族的民族特色文化,因为苗族男子的装饰物相对要少一些,而且和苗族少女比起来似乎少了一点民族特色和美感。

那么怎么样去表现苗族少女才最有美感呢?我们首先要抓住苗族少女的特点,那就是身材修长。

我们最先没有抓住这一特征,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总感觉没有苗族少女婀娜多姿、漂亮的那种感觉,最后一分析就是在创作人物时没有体现身材修长,人物比例太短,从而失去那种本该有的美感。

要体现苗族少女身材修长,不光是人物比例长,还要有各种舞蹈的优美动作,要在舞蹈中展现那种民族文化的美,所以,在创作苗族少女时,孩子要用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民族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那就是美。

二、苗族服饰它是代表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

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

苗族服饰,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

它同样也是一种装饰艺术,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

苗族人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服饰中,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现象也日益增多。

而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在艺术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将苗族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知苗族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试图探讨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将苗族文化有效融入,以此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好奇和热爱。

一、了解苗族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苗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他们保存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在苗族的传统文化中,多彩的服饰、绚丽的刺绣、独特的建筑和民间艺术等都是极具特色的。

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苗族文化了解甚少,甚至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图片、文献、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向学生介绍苗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真正了解苗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好奇心。

二、创设符合苗族风情的教学环境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实物、音乐等,创设符合苗族风情的教学环境。

可以在教室内挂上苗族传统服饰的图片,或让学生欣赏苗族传统音乐,或者让学生观察苗族传统建筑的特点。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于苗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合苗族文化开展教学设计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苗族传统文化开展各种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创作中更好地领会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画课上,可以让学生学习苗绣,让他们在画作中融入苗族刺绣的元素;在绘画课上,可以邀请苗族的艺人来现场示范,让学生们观摩并模仿其技艺。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苗族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绘画技巧。

四、开展苗族文化主题的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外,美术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与苗族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认知。

可以组织学生走进苗寨,亲身体验苗族的传统文化,感受苗族的风土人情;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欣赏苗族文化艺术品,让学生对苗族传统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

苗族剪纸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研究

苗族剪纸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研究

91D ec ., 2023 Vol.44, No.23China Pulp & Paper Industry ·荟萃OPINIONS□ 基金项目:2021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依托特色与创新发展——贵银、苗绣特色课程群建设及学科专业特色发展探究”(项目编号:202132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邰光忠(1984.7.-),男,苗族,贵州台江人,硕士,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非遗保护与非遗文创。

姚绍将(1987.8.-),男,苗族,贵州天柱人,博士,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贵州高校社科基地贵州苗绣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非遗保护。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间艺术瑰宝,是各个朝代不同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能够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思想感情以及民族精神等内容。

在我国贵州苗族地区,就衍生出了优秀的民间艺术——苗族剪纸,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当地苗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剪纸艺术表现形式,其不仅有着饱满生动的构图艺术效果与丰富的造型形态以及多样的纹样视觉符号,还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寓意和浓厚的装饰审美趣味,被广泛应用在当地民族服装绣片里,其装饰设计手法与题材创作的多样性是其他少数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1 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主要特征贵州是全国苗族主要聚居地,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大,因而相对完整的保留了许多本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也使剪纸外化为识别标志的刺绣得以保存并代代承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

1.1 构图造型艺术图案化贵州地区的苗族剪纸艺术,从构图和造型设计上看,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因每个传承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和支系不同,因此在苗族剪纸图案设计上有着求同存异,百花齐放,表现形式,图案构图主要以对称式、中心式以及多变式共存。

在剪纸艺术品上常见的图案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多方连续、棱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贵州学校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教育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

贵州学校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教育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
贵 州 学校 民族文化 艺 术传承教 育研 究
以贵州黔 东南苗族 侗族 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为例
陈 舒
( 贵 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 5 0 0 2 3 )
摘 要:少数 民族文化艺术是我 国不可 多得 、极其珍贵 的文化 艺术宝库 学校在 民族 文化 艺术传承 中具有基础性 的作 用,对 于促进 多 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意 义重大。加 强学校 民族文化 艺术传承教 育,需要 强化政府推 动 、深化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 园活动、创新 民族 文化 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也需要加 强民族文化 艺术教 育师资队伍 建设 。 关键词:少数 民族文化 艺术 ;传承教育
贵州是一个少数 民族人 口大省,有苗族 、布依族、侗族 、彝 族、土家族 、仡佬族 、水族等 1 6个世居少数 民族 ,少数 民族人 口1 2 5 5 万 人 , 占全 省 人 口总 量 的 3 6 . 1 1 %, 少 数 民族 人 口总 量 在 全 国居第 四位 。民族文化 艺术资源丰 富,而各类学校在 民族文化 艺术传 承 中具有基础 性 的作 用 ,抓好 学校 民族文化 艺术传 承教 育 ,意 义 重 大 。 贵州学校 民族文 化艺 术传 承教 育主要 经验 贵州作 为多民族聚居 省份 ,具有底蕴深厚、 ’ 丰富多彩的 民族 民间文化艺术 ,是我国不可多得、极其珍贵 的文化 艺术 宝库 ,省 教育厅 、省 民委联 合发文,要求在全省开展民族 民间文化进校园 活动 , 贵卅 I 民族 自治地区的一些学校积极在学生 中开展 民族 民间 文 化 教 育 活 动 , 已成 为 素质 教 育 的 重 要 载 体 ,有 效 提 高 了学 生 的 文 化 艺 术 素 养 ,取 得 丰 硕 成 果 ,为 多 民族 文化 繁 荣 发展 、增 进 民 族 团结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作 出 了积 极 贡献 。 第一 ,注重制度 引领 ,政府着力推动。贵 州省 教育 厅、省 民 委联合下发 了 《 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 民族 民间文化教育 的实 施意见 》 等相关 文件 , 对全省各级各类 学校开展 民族 民间文化教育 的 内容 、形式 、师资培养及 “ 双 语”教学提 出了指 导性 意见 ,对 进一步 开展 民族 民间文化 教育提 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 各地也结 合 实际制 定了相 关政策措施,成立 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 的工作领 导小组 ,如龙里县 巴江 中学抽调有 民间文化特长 的教师 为成 员的 民族 民间文化 教育领 导小组,制定 了 《 龙里县 巴江 中学 民族 民间 文 化 教 育 五 年 规 划 》( 2 0 1 1 年——2 O 1 5年 ) 、《 龙 里 县 巴江 中学 民 族 民间文化 教 育方案 》《 龙 里县 巴江 中学 民族 民 间文 化培 训制 度》 ,组织 编写 民族风情 乡土教材 ,聘请 民族 文化传承人和 民间 艺 人 进 校 园 ,把 教 师 参 与 民族 民 间 文 化 教 育 活 承人和 民间艺人进校 园,把教师参 与 民族 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纳入绩效考核等 。 第二,注重示 范带动 ,规范教学活动 。有 关部门开展了民族 民间文化教育项 目学校评选活动 ,以项 目学校为依托 ,加 强教材 建 设,规范教学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至今 ,共评选 了 5 6所 省 级 项 目学 校 。黔 东 南 州 在 拥 有 1 5所 省级 民族 文 化 教育 项 目学校 的基础上 ,还评选 了 3 6所 州级民族 文化 教育 项 目学校 。各项 目 学校结合本地 民族文化传统和 自身 实际,积 极探 索多形式的、符 合教学规律和适合不 同阶段学 生身心发展特 点的、学生喜闻乐见 的教学活动 ,并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 。如 2 0 0 7年, 黎平 一中体育 教师杨胜忠老师撰写 的 《 侗族摔跤在体育课 的实践》获得教育部 组 织 的 民族 体 育 论 文 成 果 一等 奖 。 第 三 ,注 重 突 出 特 色 ,亮 点精 彩 纷 呈 。黔 东 南 卅 I 以富 有 当 地 特 色 的 民族 音 乐 、 民族 舞 蹈 、 民族 工 艺 、 民族 体 育 为 主 体 ,引 导 学校积极开展适合于本地本校 的民族 民间文 化教育项 目,着力提 高 反 排 木 鼓 舞 、芦 笙 舞 、 锦 鸡 舞 、刺 绣 、摔 跤 等 项 目的教 学 质 量 。 不 少 学 校 还 把 民族 元 素 与 现代 艺术 形 式 结 合起 来 ,编 排 创 作 教 学 活动项 目。黔西南州注 重挖掘 民族 文化,不断丰富 民族传统文化 教育 内容。兴仁县 屯脚 中学开发编写 了 《 苗族 布依族文化 》 ,安 龙县新安一 小大 力传承苗族 原生态 板凳 舞,制定 了 “ 板凳舞 ”比 赛规程和评 分标 准,在全校推广。 二 、贵 州学校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教育突 出问题分析 ( 一)学校 民族 文化艺术传承教育发展不平衡 由于对 民族 文化艺术传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 一些地 方 对这 项工作不够重视 ,开展工作不力 。在有些少数 民族 自治地 区也仅限于几所试点 中小学开展 ,就全省而言 ,在 中小学 中还远 未 普及 ,能 够 规 范 化 开 展 的学 校 更 少 。 ( 二 )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还有待完善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苗族)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苗族)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苗族)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民间美术资源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载体,因为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民间美术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民间美术资源并且将其有效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将对小学美术教学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民间(苗族)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美术一直是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高尚的情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思路陈旧,已经不符合教育趋势的发展需要。

民间美术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载体,如果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将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全新的思路和方式。

同时,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助于传承优秀民间美术文化,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和小学生美术素质提升,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苗族)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一)民间美术资源是优化小学美术教学形式的一个有效路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基本知识点和综合素质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部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应知识内容[1]。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种种限制和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环境给予一定的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和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强化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创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外界环境刺激,给予学生心理上和精神上最强有力的冲击。

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恰恰符合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趋势,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过程中一个行之有效的路径。

(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学习效果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谈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制作与传承的美术教学研究

谈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制作与传承的美术教学研究

谈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制作与传承的美术教学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银饰对苗侗族人来说,是美和富的象征,是他们形影不离的伴侣。

贵州黔东南作为苗、侗族人的聚居地,为传承和发展苗侗族银饰文化数民族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另外,经过多年的少数民族艺术形式的探索,我们发现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制作传承对振兴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将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制作积极的引入当代美术教学体系之中,促进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制作与传承健康发展。

一、现代美术教育的本质内容及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所蕴含的美术教育价值现代美术教育的本质内容为,向被教育者传授美术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被教育者的审美,且满足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求,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最终达到健全人格、全面的提升人类的美术素养及能力的教育目的,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而且由于美术是一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活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境界、心理品质、实践操作能力等,且在现如今的“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积极的引入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制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众所周知,从广义上讲,教育活动针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开展,主要是为了有效的增强人们知识和技能,并且被教育者的思想品质; 从狭义上讲,也就是通俗的学校教育,即学校( 或者教育者)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指导,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教育活动是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事社会生活人才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的传承过程,因此,美术教育也不例外,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制作的创造性具有强大的契合点,因此,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黔东南苗、侗族银饰制作工艺,对该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贵州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融入当地美术课堂研究——以贵州麻江县为例

贵州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融入当地美术课堂研究——以贵州麻江县为例

贵州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融入当地美术课堂研究——以贵州麻江县为例摘要:贵州苗族服饰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它是苗族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学界称之为“苗民族穿在身上的史诗”,它以物质的形式承载了苗民族的精神文化。

本文以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走进当地的美术课堂为研究基础,以麻江县美术教育现状为例,分析探讨苗族图案元素融入在地美术课堂的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并对其提出思考,为今后其他在地民间美术融入美术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苗族服饰、美术教育、麻江县、校本课程、民间美术文化全球化促进了文化间的交融,赋予民族文化学习其他文化精髓的机会,带给各民族文化新的发展空间。

然而,“文化全球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将各地域,各种族的人类文明成果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传递到世界各地,诞生了诸多品类丰富的文化,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侵蚀了本土文化的生存与传统。

”[[1]]因此。

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引导学生通过美术课堂传承本土文化与民间艺术是美术教师责无旁贷的重任。

贵州苗族地区美术课堂引入苗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美术相关知识,还能加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知与审美认同。

一、贵州麻江县美术教学现状麻江县,地处贵州省中部,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37公里,民族构成上主要以汉族、苗族、布依族、仫佬族、瑶族、畲族为主体,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9.9%。

麻江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样。

麻江第二小学初建于1997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为796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3个,学生2321人,教师88人,其中美术教师2人。

本文关于苗族服饰图案纹样引入在地美术课堂研究,拟通过麻江第二小学的教学现状,以及结合本县兄弟学校的美术教学情况分析调查来探究苗族服饰图案在当地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开发利用情况。

研究将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展开教师座谈与学生知识点问卷调查。

(一)教师层面根据当前的研究问题在教师座谈与电话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各学校针对苗族艺术元素进课堂没有形成标准的课堂形式,加上学校对轻美术重文化的教学策略,忽视了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以及美术资源、教具、教材等的投入较少,教师在美术课上更多是自主、随机式的进行教学;同时,因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人才与资源的匮乏,部分学校没有固定的专业美术教师,或是由其他科任教师代课。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而是更加注重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在中国,苗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服饰、建筑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有效地将苗族文化融入教学,成为了当前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苗族文化的特点、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美术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苗族文化的特点。

苗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他们独特的服饰、民居、传统手工艺等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女性以长发盘起、身着青布长裙和银饰为标志,他们的服饰多以刺绣、镶花、缝补等手工艺为主,色彩鲜艳,图案华丽。

苗族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上覆盖着石板或竹片,外立面常常以图案和壁画作装饰。

苗族还有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如银饰、刺绣、木雕等,这些手工艺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苗族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处瑰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有效地将苗族文化融入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苗族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对苗族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可以通过学生参观苗族风情村或相关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或创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表达对苗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在美术课中设置专门的苗族文化艺术创作项目,如刺绣、竹编、银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苗族文化的魅力,并通过作品展览、交流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分享这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艺术作品。

融入苗族文化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融入苗族文化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让他们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艺术作品。

融入苗族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获取和消化艺术文化的营养。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苗族文化的有效融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成为日益频繁的事情,而艺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苗族文化作为其中之一,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一直吸引着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苗族文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苗族艺术,是当前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苗族文化进行探讨。

了解苗族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省份。

苗族以其特有的服饰、建筑、织锦、绣花等传统艺术闻名于世,其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介绍苗族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让学生们对苗族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苗族的日常生活、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让学生对苗族文化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通过实地体验来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很多学生对苗族文化可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没有亲身体验过苗族的传统手工艺或者民间舞蹈,无法真正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前往苗族聚居地,亲身感受苗族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参与苗族传统舞蹈的学习和表演,甚至可以和当地苗族人民进行交流,从而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苗族文化,激发学生对苗族艺术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水平。

结合课堂教学展示苗族艺术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苗族艺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解析,比如苗族的织锦、编织、刺绣、银饰等传统手工艺品,以及苗族的传统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苗族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对苗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开展苗族艺术文化的创作活动也是融入苗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一
以贵州 省遵义 市为例 李蜀卫 , 李小坤
( 遵 义师 范学 院 美 术 学 院 , 贵州 遵义 5 6 3 0 0 2 )
摘 要: 保护 和继承 少数 民族文化是 艺术工作者 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介绍 了遵 义仡佬族 、 苗族 的传统文化。 对遵 义仡佬族、 苗
族 聚居 地 的 中小 学 美术 教 育 现 状进 行 了分 析 , 对 两者 结 合 的 可行 性 和 必 要 性进 行 了 阐述 , 对 在 中小 学 开展 民族 文 化 的 传承 教 育
Ke y wo r d s : Ge l a o mi n o r i t y ; Mi a o — p o p u l a t e d a r e a s ; a r t e d u c a t i o n i n e l e me n t a r y a n d h i g h s c h o o l s ; mi n o r i y t c u l t u r e s ; i n h e i r an t c e
面具、 古墓 、 建筑 、 神龛、 家 具雕 刻等 内容 。 增加 的这 些 内容 不仅 可 以丰 富中小 学生 的美 术知 识 , 更 是对 地 方 民族文 化最 好 的传 承 和发扬 。 作 者对 贵州 省 遵 义 市仡 佬族 、 苗族 聚 居地 的 中小学美 术 教育 现状 进 行 了调 查 , 并结 合 自己多年从 事美 术基 础教 育 的经 验 对如 何在 美术 教 育 中传 承仡 佬族 、 苗 族传 统 民族 文 化做 了试 探性 研 究 , 希 望能 对 民族 文 化 的传 承 和 中小学 美术 教学 改革 提供 有益 的参 考 。 遵 义仡佬 族 、 苗族 聚居 地 的民族 文化 遵 义是 多 民族 聚居 地 区 ,据 《 遵 义 百科全 书 》 2 0 0 9年 的统 计 , 全市 共有 4 0个 民族 , 有 两个 民族 自 治 县一 一 务川仡 佬族苗 族 自治 县和道 真仡 佬族苗 族
LI S h u— we i , LI Xi a o - k u n
( S c h o o l o f Ar t , Z u n y i No r ma l C o l l e g e , Z u n y i 5 6 3 0 0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t i s t h e a r t i s t s ’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o p r o t e c t a n d i n h e i r t t h e mi n o r i y t c u l t u r e . Af t e r i n Wo d u c i n g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o f Ge l a o a n d
t i o n i n t h e El e me n t a r y a nd Hi g h S c h o o l s o f Ge l a o a n d Mi a o Mi no r i t y
一 一
A Ca s e S t u d y o f Z u n y i Di s t r i c t o f Gu i z h o u
Mi a o Mi n o i r t y , t h e a u t h o r o f t h i s p a p e r ma k e s a n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t a t u s q u o o f a n e d u c a t i o n i n he t p l a c e s p o p u l a t e d b y Ge l a o a n d Mi a o
提 出 了具 体 的 建 议 。 来自关键词 : 仡佬族 、 苗族聚居地 : 中小学美术教育 : 民族 文化 : 传承 中图分类号 : G 7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5 8 3 ( 2 0 1 5 ) . 0 1 3 8 . 0 4
A S t u d y o f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o f Mi n o r i t y Cu l t u r e t h r o u g h Ar t Ed u c a — -
mi n o r i y, t he t n e x p o u n d s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n e c e s s i t y a n d o f c o mb i n i n g t h e t wo c u l t u r e s , a n d t h e n p r o p o u n d s s o m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s t o h o w t o c o n d u c t mi n o i r y t c u l t u r e s i n e l e me n t a r y nd a h i g h s c h o o l s .
随着 我 国基础 教育课程 管理体 制及 开发模 式 的 变革, 强 调发展地 方文 化资源 , 关注 地方课 程 资源 的 开 发与 利用 , 是 当前 我 国课程 发展 的主要 方 向。尝 试 对地 方 民族特 色 文化 的发掘 、 整 理 和传 播又 是 中 小学美 术课 程重 点 关注 的 内容 。 根据 中小 学美 术课 教 材 的特 点 , 在 教 学过程 中适 当增加 具有 本地 民族 特 色 的 内容 , 可 以培 养 学生 的乡 土情怀 和 民族 自豪 感 。如 : 在建 筑欣 赏 中增加 风 雨桥 、 民居 、 祠堂 等少 数 民族 建筑 的内容 ; 在 绘画 中增加 少数 民族服饰 的 色 彩和 样 式等 内容 ; 在 工艺设 计 中增加 古墓 雕 刻设
第 l 7卷
第 5期
遵 义师范 学院 学报
J o u ma l of Zu n yi No r ma l Co l l e g e
Vo 1 . 1 7 , No . 5
2 0 1 5年 1 O月
Oc t . 2 0l 5
仡佬族 、 苗族聚居地 中小学美术教 育对 民族文化 的传承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