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修辞方法知识点:象征和渲染

合集下载

初中记叙文写作手法讲解:象征(附例讲解)

初中记叙文写作手法讲解:象征(附例讲解)

初中记叙文写作手法讲解:象征1、概念:象征,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特定的具体形象(象征体),表现与之相似的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象征,可以说是比喻(特指暗喻)的延伸和扩大,是形象与观念的复合,是“托义于物”。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2、特征:因为象征往往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象征体)来暗示或暗喻某一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本体),却把被象征的本体隐去。

所以暗示性和朦胧性,是象征的基本特征。

象征的近义词有:代表、符号、标记、标志、表示、意味。

3、作用:A、它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B、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注意:象征既然是暗示,就不能非常直白地把意思直接地说出来;说出来也可以,但不能叫做象征。

我们以前犯的错误在于把本是揭示某一事物象征意义的话误当作是象征本身。

请看下面的句子:例①、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杨朔《茶花赋》)例②、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茅盾《白杨礼赞》)这两例中,都是直接点明了事物所蕴含的意义而非暗示,不能称之为“象征”。

5.讲解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天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读了这首小诗,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礁石”。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10)——衬托、照应、渲染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10)——衬托、照应、渲染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10)——衬托、照应、渲染
一、文章是写甲物的,却写了乙物,这种写法叫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种表现手法叫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反衬又叫对比衬托。

反衬的作用是:用乙物与甲物对比,衬托甲物,突出甲物的某种特点,从而突出中心。

正衬的作用是:用乙物衬托甲物,突出甲物的某种特点具有普遍意义,从而突(深化)出中心。

二、文章中是写甲人的,却写了乙人的表现,这种写法叫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种表现手法叫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反衬又叫对比衬托。

反衬的作用是:用乙人与甲人对比,衬托甲人,突出甲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性格特点),从而突出中心。

正衬的作用是:用乙人衬托甲人,突出甲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具有普遍意义,从而突(深化)出中心。

三、什么叫照应?照应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照应是一种写作技法,即前边提到的景、物、人、事,言、行等,在后边又提及。

它的作用是:使文章气势贯通、脉络清楚;内容上,突出文章的中心;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四、反复渲染的作用
文中几次写到相同的内容或情节叫反复渲染。

作用:强调某种意义,突出某种精神,深化中心。

如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比喻与象征

如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比喻与象征

如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比喻与象征中考作文是学生们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考核,在写作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比喻与象征可以增加作文的修辞力和文采,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比喻与象征,以提升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一、比喻的运用1. 丰富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比喻是通过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增强语言的表达力的效果。

在中考作文中,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来丰富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使得描述更加具体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说“秋风如刀,寒意袭人”,用刀与秋风的比喻,增强了刺骨的感觉,使读者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 隐喻的创造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暗示和示意来传达含蓄的意思。

在中考作文中,我们可以运用隐喻来加深读者对某一概念或情感的理解。

比如,在写家庭的温暖时,可以说“家是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给我们指引方向”,通过把家比作一盏明灯,传达了家庭的温暖和引导作用。

3. 借用典故在作文中借用典故,也是一种比喻的方式,可以展示读者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和丰富。

通过借用典故,我们可以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刻的揭示。

比如,在写环保时,可以借用道家的思想,说“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当像孟子提倡的‘敬天爱人’一样,爱护环境”。

二、象征的运用1. 通过物品象征在中考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物品的象征含义来增加作文的深度和思考。

比如,在写友谊时,可以运用花朵的象征意义,说“友谊就像花朵一样,需要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才能茁壮生长”。

通过花朵的象征,把友谊描绘得更加美好而丰富。

2. 通过动作象征动作也可以象征某种含义。

在中考作文中,我们可以借助动作来传达某种情感或意义,增强读者的感受。

比如,在写成长时,可以描述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情景,说“孩子踉踉跄跄地迈出了第一步,仿佛在告诉世界他已经开始了人生的探索”。

通过描述孩子学会走路的动作,传达了成长的喜悦和不断前行的勇气。

3. 通过场景象征在中考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场景的象征意义来凸显文章的主题或思想。

文学创作与鉴赏不能不懂的两个写作技巧:渲染与烘托

文学创作与鉴赏不能不懂的两个写作技巧:渲染与烘托

文学创作与鉴赏不能不懂的两个写作技巧:渲染与烘托文学创作与鉴赏不能不懂的两个写作技巧:渲染与烘托你无论是进行文学创作还是文学鉴赏,必须掌握两个常用,也是很重要的写作技巧那就是:渲染与烘托的方法。

一.渲染技法的运用渲染本是绘画的一种技法。

不同于那种只用线条描画轮廓,而是有时浓墨重彩,有时轻描淡写,以区别明暗浓淡,远近高低,造成丰富的层次,给人一种立体感。

我国古代文论家很早就发现文学与绘画有相通之处,指出文学创作也常用此法,他们称之为“点染”(刘熙载),或者叫做“着色”(张岱)。

文学作品当中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对环境和人物加重描写,以增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当中的渲染的方法。

渲染方法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正是有了“鱼戏莲叶东”这四句就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一).铺张铺张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句话,两句话就可以了结的,诗人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

如汉代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唱的歌,“田田”是形容水面的荷叶劲秀的模样。

本来有那么一句“鱼戏莲叶间”就已经可以把鱼在莲叶间嬉戏的形状显示出来了,然而,作者偏偏又来了个“东、西、南、北”。

重复吗?不,我们一点也不会感到重复,恰恰相反,正是有了“鱼戏莲叶东”这四句就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现在人们的眼前。

渲染说到底是为了突出强调作者所要描绘的事物,因此,他常常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多方面的叙述和铺张、排饰,从各个角度给读者心理以强烈的刺激,使之获得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们又往往跟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联系在一起。

我国古代文学中有不少运用铺张的方法来达到渲染,强调效果的例子。

从各方面来穷形尽相、紧追不舍,把事物道理讲得酣畅淋漓,使人无法躲避,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接受。

初中语文表达手法有哪几种方法

初中语文表达手法有哪几种方法

初中语文表达手法有哪几种方法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笔、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主次、远近、绘声绘色、对比、联想、想象、类比、修辞等。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主要是为语言的表现服务,在表达叙述上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效果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起兴、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志、象征、衬托、反衬、烘云托月、想象、联想、照应、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渲染和衬托等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渲染和衬托等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渲染和衬托等修辞手法一、修辞渲染1.定义:修辞渲染是指通过修辞手段,对所描述的对象进行强调、夸张、对比等处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2.目的: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a)强调:通过重复、对比等手段,突出所要表达的重点。

b)夸张:对事物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或情感效果。

c)对比: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联系。

d)排比:将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e)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3.定义:衬托是指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使所描述的对象更加突出、生动、形象。

4.目的: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a)对比衬托:将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以突出它们的特点。

b)烘托衬托:通过描述与主体相关的事物,以突出主体的特点。

c)正衬:用相似的事物烘托主体,使主体更加突出。

d)反衬:用相反的事物烘托主体,使主体更加鲜明。

e)陪衬:用次要事物烘托主要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突出。

三、正确运用修辞渲染和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原则1.符合主题:运用修辞手法时要紧紧围绕主题,不能偏离主题。

2.适度:修辞手法要适度,过度的修辞会使语言失去真实感。

3.自然:修辞手法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让人感到别扭。

4.创新: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重创新,避免使用陈词滥调。

5.符合语境:运用修辞手法时要符合语境,不能脱离语境。

6.注重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重效果,要能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四、注意事项1.避免滥用修辞:修辞手法是手段,不是目的,要避免为了修辞而修辞。

2.避免低级趣味: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避免低级趣味,保持语言的高雅和品味。

3.避免产生歧义:运用修辞手法时要避免产生歧义,使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渲染和衬托等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如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比喻与象征

如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比喻与象征

如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比喻与象征中考作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是表达作者深意、增添作文情趣的重要手法。

正确运用比喻和象征可以使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让读者对文中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考作文中灵活运用比喻和象征。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表达效果。

在中考作文中运用比喻,能够使作文更加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拟人比喻拟人比喻是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生命力。

比如:夜晚的星星像是害羞的姑娘,它们躲在云朵后面,悄悄地闪烁着。

这样的比喻,不仅增加了作文的情趣,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

2.视觉比喻视觉比喻是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比较,来使作文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樱花如粉色的云彩在枝头绽放,它们像是一群群美丽的精灵,给人一种仙境般的美好感觉。

这种形象化的比喻能够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让读者更加感受到作文中事物的美好。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概念或者意义。

在中考作文中运用象征,能够使作文更加富有深意,给读者以启发。

1.自然界的象征自然界中的事物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春天的花朵是希望的象征,它们在黑暗的土地上绽放,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快乐。

这样的象征意义能够使作文更富有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中受到启发。

2.文化符号的象征文化符号也是一种常用的象征手法。

例如:国旗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文化,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荣誉和自豪。

运用这样的象征手法,能够使作文更加有力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三、总结在中考作文中灵活运用比喻与象征,能够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够增加作文的深度和思考力。

通过比喻和象征的运用,我们可以让作文的语言更加丰富多样,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因此,我们在中考作文中应该尽量多地运用比喻和象征这两种表达手法,让作文更加有趣、富有感染力,使读者对作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样的作文将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分数。

象征手法初中作文

象征手法初中作文

象征手法初中作文在我家小区门口,有一盏路灯。

它就那么静静地站着,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这路灯啊,又高又瘦,浑身散发着一种古老而沉稳的气息。

它的杆子是那种深灰色的,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

灯头呢,就像一个倒扣着的大碗,里面装着明亮的灯泡,这灯泡就如同它的心脏,每到夜晚,就会散发出温暖而柔和的光。

每天晚上,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外面回来,一看到那路灯,心里就莫名地踏实起来。

它就像我的老朋友,默默地在那里等着我。

那昏黄的灯光洒在地上,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路灯下的小昆虫们像是被这光芒吸引,在灯光下欢快地飞舞着,就像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

这路灯,可不仅仅是一盏灯,它更像是一种象征。

它象征着那些默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人。

比如说小区的保安大叔,他就像这路灯一样。

白天,他穿着整齐的制服,精神抖擞地站在小区门口,对每一个进出的人微笑着打招呼,检查着车辆。

晚上,当大家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他还在小区里巡逻,那手电筒的光就像路灯的光一样,给黑暗中的小区带来一份安全。

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保安大叔从来没有缺席过。

他就像路灯一样,不管外界环境如何恶劣,都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守护着小区里的每一个居民。

还有我们的老师,他们也像路灯。

在知识的道路上,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

他们站在讲台上,年复一年地传授着知识,耐心地解答着我们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调皮捣蛋,就像那些在路灯下乱飞的小昆虫,给老师制造麻烦。

但是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就像路灯从来不会因为小昆虫的打扰而熄灭自己的光芒一样。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至于迷失方向。

我站在路灯下,抬头看着它,心中充满了敬意。

它虽然不会说话,但却用自己的存在告诉我们很多道理。

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坚守的精神,不管这个岗位是多么平凡,只要我们用心去坚守,就能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就像这路灯一样,虽然平凡,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初三作文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

初三作文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

初三作文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作文是初三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恰当的比喻和象征在作文中的运用,则可以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初三作文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进行形象化的描述,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概念或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易懂。

在初三作文中,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来丰富作文的意境,提升作文的质量。

首先,比喻可以用来形容人物形象。

在描写人物时,可以通过比喻来塑造人物特点和形象。

例如,我们可以用“他如同一只猎豹,快速而灵活”来描述一个跑步非常快的人,这样的描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其次,比喻可以用来描绘风景。

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可以通过比喻来使描写更加生动。

例如,我们可以用“湖水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天上的白云”来形容湖水的光滑平静,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美好而宁静的感觉。

最后,比喻可以用来阐述一个观点或主题。

在议论文中,可以通过比喻来使观点更加深刻和有说服力。

例如,我们可以用“人生就像一条河流,不断流淌着,永远不会停止”来阐述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这样的比喻能够让读者对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通过某个事物来代表另外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含义,给作文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哲理意味。

在初三作文中,我们可以运用象征来提供作文的寓意,增加作文的思想深度。

首先,象征可以用来描述人的品质和性格。

人的品质和性格往往是抽象的,通过与具体事物进行联系,可以使得作文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我们可以用“他的心如同一片湖水,清澈而宽广”来描述一个人内心纯净善良的品质。

其次,象征可以用来描写社会问题和现象。

在议论文中,可以使用象征来更好地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例如,我们可以用“贪污腐败如同一把利剑,刺痛着社会的良知”来形容贪污腐败对社会的破坏和影响,通过象征的手法,让读者对贪污腐败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象征可以用来传达作文的主题和思想。

渲染气氛的九种方法作文怎么渲染氛围

渲染气氛的九种方法作文怎么渲染氛围

渲染气氛的九种方法作文怎么渲染氛围(一)环境渲染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渲染气氛方法。

就是抓住时间发生的环境中的几个事物,通过特定事物的选择、色彩的刻画、声音的刻画、物态的刻画、感受的刻画,以及整体环境给人的感受描写,营造独特的氛围,表现作者或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情感、情绪、感受。

例如:写周恩来去世了,灵车即将通过长安街时,我们可以加上这样一段环境描写,来表现人们的心理、情绪和感受,营造压抑悲伤的氛围——小雨如泣如诉。

长安街两旁的树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头。

压抑和沉重,是凝固的空气,拥塞了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角落。

世界在这一刻停止了呼吸。

(二)人物场面渲染法。

这种方法刻画的对象主要是人,一般针对的是群像,通过刻画场面中不同人物的表现和整个人群的共同表现来渲染气氛。

例如:记一次运动会,正面描写一个同学在200米决赛中很快就要超过前面同学时,加上一段人物场面描写,渲染一种热烈、激烈的场面,表现竞争的激烈和人物的情绪——看台上的人不约而同地站立起来,鼓声、呐喊声瞬间变得激越起来。

有的同学在喊着运动员的名字,有的拼命地挥着手臂,有的紧紧地攥着自己的手,绷紧全身的肌肉为运动员加力,有的干脆离开看台,跑到终点零距离为运动员加油......每一个人的神经都在这一刻被拉长、被收缩到了极限。

(三)情节渲染法。

就是通过细节描写,以情节的紧凑,动作的迅捷、时间的短暂来表现气氛的紧张;以情节的舒缓、动作的轻柔、时间的缓慢来营造轻松闲适的氛围;以情节的缓慢、动作的缓慢沉重、时间的停滞来营造压抑、沉重悲伤的氛围等等。

例如:描写一个反扒警察上车抓小偷的过程——车门刚刚开启,他一个箭步踏上门口的车梯,右手抓住门边的扶手,借助肘部的反扣力量,身子向内一旋,整个身体像一个快似闪电的香蕉球,破门而入。

要下车的人还没回过神来,站在第二个乘客背后的人已经被他揪住衣领,按在地上。

(四)时间渲染法。

以时间为文章的明线,选择若干个时间点,每时间点精确到几时几分,甚至精确到秒,每个时间点之间相差无几,通过时间的分秒变化,来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紧张、焦急的氛围。

初二语文作文中如何运用好比喻和象征

初二语文作文中如何运用好比喻和象征

初二语文作文中如何运用好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表达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

在初二语文作文中,运用好比喻和象征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二语文作文中运用好比喻和象征。

一、比喻的运用1. 丰富形容词在作文中,使用具有形象、生动特点的比喻来修饰名词,能使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如:勤劳的农民像稻谷一样沉默而坚韧,勇敢的消防员像烈火一样勇猛无畏。

2. 增强对比效果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将不同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主题。

例如:小溪流水曲折蜿蜒,宛如少女纤细的情怀,而大海浩瀚广阔,宛如壮年男子的豪迈胸怀。

3. 强调特点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特质,使作文更加生动鲜明。

如:爱心如春花般绽放,温暖万物;友情如大海般深沉,永不干涸。

二、象征的运用1. 体现主题通过象征的手法,可以用一个具体的象征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以体现作文的主题。

例如:蜡烛代表希望,象征着温暖和光明;风筝代表自由,象征着追求和梦想。

2. 突破时空限制使用象征物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作文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青年代表着未来和希望,老人则象征着经验和智慧,在作文中将这两个象征物结合起来,可以展示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世界的不同理解。

3. 表达情感通过象征的运用,可以将内心的情感进行外化表达,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受。

例如:枯萎的花朵象征着失望和绝望,绿色的树叶则代表着希望和生机。

总之,在初二语文作文中,合理运用比喻和象征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它们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义和感情。

通过丰富形容词、增强对比效果以及强调特点,我们可以运用好比喻。

而借助象征的手法,我们可以体现作文的主题、突破时空的限制并表达内心的情感。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比喻和象征,让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初二语文作文。

初三年级作文中如何运用比喻与象征

初三年级作文中如何运用比喻与象征

初三年级作文中如何运用比喻与象征初三年级作文中如何运用比喻与象征初三年级的作文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的重要训练阶段。

在写作中,如何巧妙运用比喻与象征,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意境与表现力,还能深化读者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常常被用来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隐喻和对比。

在初三年级的作文中,学生可以通过比喻来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事物或场景,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体。

比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可以写道:“湖面如同一面镜子,静静地映照着天空的蓝色。

”这样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还能够让读者更加感受到自然之美。

除了生动形象,比喻还可以用来抒发情感和思想。

例如,可以用“火热的激情如同燃烧的篝火,照亮了前行的路途。

”来表达对理想和追求的热情,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情感的张力和力量。

而象征,则是通过特定符号或意象来代表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理念。

在作文中运用象征,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多层次的解读和思考空间。

例如,可以通过描写一个老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坚韧;或者通过描绘一朵盛开的花,象征着希望和生机的到来。

这些象征的运用,不仅能够使作品更加富有深度,还能够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思考更广阔的意义和价值。

在初三年级的作文写作中,比喻与象征的运用需要学生具备对语言和情感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实践,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运用比喻与象征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有内涵。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对比喻与象征的讲解与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引导他们运用得当,使作文更加精彩和有深度。

综上所述,比喻与象征作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对初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这些技巧,使自己的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文学风采和情感世界。

中考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之象征-衬托-渲染课件[24张]26页PPT

中考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之象征-衬托-渲染课件[24张]26页PPT
中考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之象征-衬托-渲 染课件[24张]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类型: 映衬:即正面衬托 反衬:即反面衬托
正 面 衬 托:
陌上桑《汉乐府诗集》
❖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 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 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 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褥。行者见罗 敷,下担捋髭须。少年间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远怨怨, 但坐观罗敷。
抑扬 ——《藤野先生》 白描 ——《湖心亭看雪》 托物言志 ——《马说》《爱莲说》 借景抒情 ——《答谢中书书》 夸张 ——《皇帝的新装》 渲染 ——《故乡》开头的环境描写
象征 对比 衬托
常见的三种的表现手法:
象征 对比 衬托
象征 :
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表现手法, “托义于物”,即凭借具体物体来表现 与之相似 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火了,我也松了一口 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冷汗,深知那时吓的。 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 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 不以为然的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 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 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 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野行 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和我 一样也行的路人。

54.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54.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54.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阳谷第二实验中学任荣华一、专题解析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会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

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

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烘托,也是中国传统的画技名称,在画那些浅色东西时,往往用水墨或淡彩加以渲染,使物体明显突现出来,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

把这种技法用在描写上,通过对彼事物的描写达到表现此事物的目的,就是烘托描写。

对比,是一种修饰方法,也是一种写作方法,正确运用对比,能给文章增加不少色彩。

矛盾先生说过:“正面的渲染方法不如对比的手法能够产生强烈的效果。

”对比还被中外艺术家看做一条规律和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二、知识结构图主题升华象征手法的作用含蓄现美象征:立意要明确运用象征手法的要求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描绘要具体类比要恰当借景烘托烘托:烘托手法的分类借人烘托场面烘托直接对比和间接对比对比:对比的类型描写对比和议论对比相似对比和相反对比三、写作指导实例引领一)知识点解析1.知识点一解析片段一: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初二语文各种表现手法解析

初二语文各种表现手法解析

初二语文各种表现手法解析初二语文各种表现手法解析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之各种表现手法详细解析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一、表现手法类型: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二、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

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

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记叙文常用修辞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记叙文常用修辞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记叙文常用修辞
关于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记叙文常用修辞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总结: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

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方法象征表现手法象征象征是什么举例象征的分类举例

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方法象征表现手法象征象征是什么举例象征的分类举例

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方法象征表现手法象征象征是什么举例象征的分
类举例
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之象征表现手法:
1. 象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表达或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或品德。

它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其特点是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2. 象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以具体的事物代表抽象的含义。

* 以事物象征人,实际上就是借物喻人。

* 以事物外在的形象特征,象征人物的内在品质。

3. 举例说明:
* 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 以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

* 用八九点钟的太阳象征年轻人;用花朵象征孩子,用夕阳红象征老人。

* 用白杨树“笔直”这一外在特点,象征北方抗日军民正直的品质。

综上所述,在解答中考阅读理解题时,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前五个单元的象征手法

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前五个单元的象征手法

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前五个单元的象征手法这便是象征。

那雨中的荷叶象征着母亲,被红叶呵护着的红莲子象征着儿女。

借用象征的手法,满含诗意,处处温情,没有直接写母爱,却完全读得出母爱。

母爱是抽象的,荷叶和荷花是具体的,用具体生动的荷叶荷花,把母爱这种抽象的概念情感具体化,于是便产生了诗意的美感。

又含蓄又形象的。

而象征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象征物和被象征的对象,二者必须具有一致性。

在冰心的笔下,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每当停电的时候,是又细又长的蜡烛帮我度过了一个个漆黑的夜晚。

我爱蜡烛,更爱他那无私奉献的品质。

蜡烛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还有五彩缤纷的。

白色的蜡烛像一根通体透明的玉石柱子;红色的像美丽的红玛瑙,五彩的蜡烛就像身着彩衣的少女一般亭亭玉立。

每当蜡烛燃烧时,一滴一滴的烛泪顺流而下。

活像一颗颗珍珠。

望着燃烧的蜡烛,望着他那跳动的火焰,你是否注意过它那晶莹,洁净,美玉一般的躯体?是否注意过它那橘黄色的火苗?它的躯体经过烛泪流下,身体上已经有了斑斑驳驳的.蜡烛,仿佛一棵沧桑、不屈不饶的古树,慢慢变短、变短……直到生命结束的瞬间,火才熄灭,那红红的火苗如同一颗闪烁的星星,美丽极了。

微微的风一吹,那燃烧的火并没有为此而熄灭,反而越烧越旺,“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矩成灰泪始干”。

蜡烛为我们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却不求回报。

蜡烛虽然普通,但却毫无怨言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它这种献身精神是那么难能可贵啊!我的猜想,蜡烛在燃烧时流下的泪是什么泪呢?是悲伤的泪?它在燃烧时自己渐渐变短,而流下悲伤的泪。

是欣慰的泪,它为人类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感到欣慰。

它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是那么平凡。

又是那么伟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具有蜡烛精神的人,我们的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照亮别人,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我们的聪明才智,都包含着老师的多少心血。

他们都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蜡烛呀!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们散发出光和热,我愿做一根小小的蜡烛,长大为人类做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修辞方法知识点:象征和渲染
写作有助于大脑开发,思维开阔,很多小伙伴都头疼作文如何拿高分,怎样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有关写作指导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