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例谈提升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事情。
在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基本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基本活动的意义、培养方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一、数学基本活动的意义数学基本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课堂教学中的游戏、竞赛、讨论等,也可以是课外练习中的思维训练、实验探究等。
数学基本活动有着丰富的意义。
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和热爱。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数学基本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合作探讨、分析问题,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基本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深化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第二,注重启发性。
在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发现能力。
通过启发性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鼓励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基本活动的培养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逻辑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浅谈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四基之一。
所谓经验,即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验越发丰富,成为学生思维的载体。
学生原来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新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也就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习,形成新的活动经验,而这样的数学活动经验又将是后续数学活动的基础。
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呢?笔者有几点思考,愿与大家分享。
一、把握教材,迁移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提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具有延续性。
同时,基本二字又决定了其具有反复性,也就是最新经验的体验可能会用到最原始的活动经验。
而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维度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解决学生用好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问题,在于我们老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总体了解。
教材有着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联系紧密,同样,数学活动经验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我们应找准新旧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关注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迁移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比如,学生想到将圆柱体切成相等的若干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的时候,我们就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会说,根据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想到的。
学生在追忆自己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推理能力和迁移水平。
二、刺激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多维化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内化有别于知识的获取,它需要学生在活动化的课堂教学中生成,具有活动性。
我们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多动手、多思考、多交流,通过刺激各种感觉器官,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经验。
比如,认识平行线一课,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摆小棒、对折长方形纸、在双线纸上画、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利用直尺画等方法,从视觉、触觉上、听觉上多维度地初步感知画平行线的方法,在活动化的课堂中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学生体验深、记得牢,既深化了对平行线特征的认识,又为借助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积累了活动经验,有了这样的经验,学生掌握借助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就轻松多了。
提升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提升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18-02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建立在学生数学活动的感觉基础上的,又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的。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更要关注如何提升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1从自然走向深刻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和经验一般是直接经验。
当然这类感知明显带有个体认识的成分,并且还存在原始、肤浅、片面、模糊的特征,但这类“原初经验”的获得、是构建个人理解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要使这类“原初经验”能合理地积淀,有时还需要经历一个判断、筛选、确定的环节。
因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经历完整的数学活动并对已获得的经验进行反思、评价、提炼。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充满乐趣的学科,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更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影响着他们日后对于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基本活动的意义、培养方法和实践经验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基本活动的意义基本活动是指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操作或者思维活动。
通过基本活动,儿童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数学思维,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基本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通过基本活动,学生可以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之处,从而激发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本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一种对逻辑、抽象和概念的思维能力,通过基本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逻辑和抽象,从而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基本活动有助于建立学生的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是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基本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理解,从而夯实自己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培养方法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培养。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都需要积极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培养。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其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探讨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

探讨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学科,通过积累活动经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并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在情境设置中,教师应注重细节和合理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数学思维能力。
3.组织活动: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实践。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编写数学题目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不断进行数学实践,从而不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4.引导发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提示,但要尽量避免过多的讲解和给出答案。
通过引导发现,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样化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展示他们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活动,引导发现,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明确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的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的学习表现。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他们以后学习数学和工作生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共同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我们要明确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方法。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境的营造等。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美妙。
最后是教学环境的营造,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愉快舒适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快乐和乐趣。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的具体实践。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数学活动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数学学习的场景,比如在购物时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或者在日常游戏中加入一些数学元素,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
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我们要注意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而基本数学活动,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设计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基本数学活动,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提高的技能。
教师在设计基本数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兴趣。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能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比如校园寻宝活动、数学物品分类游戏等,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基本数学活动的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数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数学游戏中,可以要求孩子们分组合作,一起解答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意识和团队精神。
基本数学活动的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和谜题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让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问题,让孩子们动脑筋,思考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基本数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动力。
探讨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

探讨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历来,我国在教育新课标改革事业上已经经历8次,每次重点都是对课程的计划、标准和教材进行改革。
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在小学数学课标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喜爱度、积累度,要让学生在不断经历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通过数学的基本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从“实操、思考、自主、探究”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教师通过实践,并根据教学目标,计划和完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数学中找到快乐,在数学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其实,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知道知识普及对学生学业的重要性,他们的心智还不太成熟,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时,不能只进行文本类的知识讲解,可以对组织一些数学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无形的积累知识。
在数学活动中,影响学生获得经验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学生个人、教师、环境等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个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投入程度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教师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大多数人都会忽略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环境是牵制学生、教师、学校乃至家庭的重要因素,往往一个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优质教师的去留,所以环境因素也要格外重视。
小学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他们更感兴趣的玩耍、做游戏。
所以,数学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贯的传授课本知识,而是使用较为“柔和的方式”——将内容融入到实操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明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同时可以在活动中积累到学习数学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灵活的进行实操[1]。
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小情境、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知识,从中积累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北师大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立体图形,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找到很多素材,但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一个深刻印象,教师可以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形。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提升学生学习素养——浅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堂策略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提升学生学习素养——浅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堂策略背景:《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将传统的"双基"正式发展为"四基"。
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学活动经验本身是知识,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的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和经验等,数学活动经验也是过程,学生必须主动地通过动眼、动口、动手等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不断地尝试操作并通过观察和思考而获得。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课堂活动经验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积极营造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环境。
北师大版本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安排了大量的数学活动。
从操作的角度感知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如学习《轴对称(二)》”我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通过对折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够体会到:把纸对折,做出图形的一半,展开后就是全部图形,而这个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从中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了做轴对称图形的经验。
《平移和旋转》时,第一个例题我选取了学生身边熟悉的汽车、电梯、教室里面的吊扇和时钟的钟摆运动的实例作为素材,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和想像它们的运动特点,体会平移和旋转。
学生在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时,我又通过大量的视频(如高铁运行、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和火箭把神舟飞船送上太空)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平移和旋转,接着我又叫学生动手推开教室的窗户和沿着水平方向擦黑板感知平移现象,用一根线,一头拴着粉笔,一头抓在手上,靠手臂旋转摆动做圆周运动感知旋转现象。
“经验”为根知识为枝——例谈基于“经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

“经验”为根知识为枝——例谈基于“经验”推动学生数
学学习
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学科,而“经验”
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
练习和实践来积累经验,从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
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的经验来推动他
们的数学学习。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经验来引入数学知识。
例如,教
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这些问题
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
例如,
利用厨房秤量材料、测量房间的面积和体积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
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代数方程的解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经
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解法。
例如,让学生从实
际生活中的问题中找出代数方程,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代数方
程中的各个概念和方法。
总之,“经验”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
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龙源期刊网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作者:邹春玉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03期【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操作、探究、思维反思等数学基本活动,让学生逐步积累感官与知觉、操作与实践、策略与方法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最终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让经验的“根”扎得更深沉,学科素养更厚实。
【关键词】感官与知觉;操作经验与思维操作;策略性与方法性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点呢?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操作活动中丰富来自感官与知觉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是个体在经历了具体的学科活动之后留下的内容,既可以是感觉知觉的,也可以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开放的教学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知。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2,1),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围绕本节核心知识点设计一道习题,由易到难,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
生1:已知倾斜角为30 ,求该直线的方程;生2:已知直线过点P,且原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求直线方程;生3:设直线l :a x+b y+2=0、l :a x+b y+2=0均经过点P,求过点(a ,b )(a ,b )的直线方程;教师通过创设民主课堂,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行设计题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反复体验和操作中,学生主动性得以加强,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从而获得应有的数学经验。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活动”的根滋养“经验”的枝茁壮成长——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

小
说 :“
, 我 过了
生
日。”
“猜得到她是几月几日的生日吗? ”我追问学
生。
学生很快运用知识找到了答案:“哦,是2月29 日。”
将学生的生 经验 行“ 数学化 ” , 学
生 行数学思考 , 学生 经验从 一 水平
到 水平,以生成 的数学活动经验。
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 论。活动经
验的得不 动,学生的数学动经验是在参
学生在生 中 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数学的原
始、初步的经验,作为 的我们要于捕捉生
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 内涵,尽力让
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让学生亲身经历
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动经验的过程,使学生充
分积累“数学化”的 动经验’
在我 学完)、月、日》的知识后,我给学生们
放了一段动画的视频:东东和小豆是好朋友,正
、.验
数学 过程的 。”数学
的:
的 一 , 有些 时
“
”,是 数学这有
“连
”的学
,学
的
免
会“得
”的
,
是
的学生来说,更是会产生“绝
事 行”的行为 (为教的我们
努
力为学生提供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或者
动手操作如剪、拼、做等的
,进让学生经
历、感悟, 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经验,并
将这些 迁移运用到以后的学
面积”一课后我 在感叹:课堂上的学生怎么那
,长些
,学生 一
善自己的“转化”作品。当这学生在五年级学习这
一课时我一直想要的“神奇”不期而遇,课堂上当学
生 要 法 的 面积 时 不
节课用过的 形
,并
: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例谈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例谈作者:蒋欣来源:《教育》2014年第31期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将“基本活动经验”确定为“四基”之一。
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善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设定教学预案。
数学课堂教学应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而不是“穿着新鞋走老路”。
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教师:将生活引入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
当今的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挖掘、探寻知识宝藏的源泉,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组织成功的课堂教学,就得激活学生,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课中,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是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从而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
这样的教学,固然能使学生记住、掌握计算公式;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宰着一切。
为了使动手实验成为学生的内需,在教学时请学生拿出一枝圆柱形的铅笔,用卷笔器将铅笔削好,再引导学生观察铅笔前端被削剩的部分,并与原来进行比较。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不难发现,被削过的部分,此时成了与原来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而体积显然小了许多。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猜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学生各抒己见后,自然会产生验证自己猜想的强烈愿望。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推导圆锥体积计算的公式。
这样一个情景的创设,利用学生每天都在使用的铅笔,以及经常要进行的“削铅笔”活动,巧妙地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当然,在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的讲解、演示与答疑等指导,但更为重要的是恰当地诱导学生,巧妙地激活学生,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经验”为根知识为枝——例谈基于“经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

“经验”为根知识为枝——例谈基于“经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经验”为根知识为枝——例谈基于“经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数学是一门让人望而生畏的学科,但借助“经验”,数学学习可以变得更容易、更有趣。
我们可以从数学课本中学习到许多知识,这些知识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理论,但是纸上谈兵无补。
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确定具体的学习重点,并运用实际的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去学习,比如实际地去计算、比较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这样,学生就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化学成身”,从而对这些知识有更清楚的理解。
其次,可以创设情境,用实际问题来挑战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这时,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联想自己经历的实践,加上由经验得出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进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此外,要通过“经验”来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还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数学和推理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求解问题,调整思维方式,既能把数学知识发挥到淋漓尽致,又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
总之,“经验”与“知识”是融为一体的,只有将它们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有效地学习数学。
经验的力量不容小觑,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形成更加深刻的感知,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针对学习数学,“经验”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
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中增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去实践学习,如在课堂上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调动积极性,并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受益匪浅。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比如说,现代的教学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语音辅导等方式,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学到知识,并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小学二年级数学基础提升经验分享

小学二年级数学基础提升经验分享在小学二年级阶段,数学教育不仅是为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更是为孩子们打下扎实的思维基础。
这个时期的数学学习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如何有效提升孩子们的数学基础,成为了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首先,激发兴趣是提升数学基础的关键。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是驱动他们前进的动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学大富翁”或者“数学拼图”,这些游戏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比如通过购物中的计算来练习加减法,能够使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其次,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升数学水平的核心。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时间的概念等。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重复练习和巩固训练来帮助孩子们加深记忆。
例如,利用家庭作业时间进行加减法的练习,或通过定期的小测验来检验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们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数学绘本或学习软件,这些工具通常设计得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再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数学基础提升的重要方面。
在二年级阶段,孩子们需要逐步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和整理知识点等。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监督他们的执行情况。
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可以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数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小学二年级,孩子们不仅需要学会基础的数学运算,还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鼓励孩子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活动经验 的积累是提 高学生数 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帮助 学生积累数 学活动经验是 数学教学 的重要 目标 ,是学 生 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 需 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 .是在数学学习活动 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教师如何在课 堂教学过 程中实现这一点 呢 ?
【摘 要】雄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操作、探究、思维反恩等数学基本活动,让学生逐步积累感官与知觉、操作与实践、策
略与方法等数 学基本 活动经验 ,最终让学生在亲历 中体验 ,在体验 中积 累,让经验 的“根 ”扎得更深沉 ,学科 素养更厚 实。 【关键词 】感官与知觉 ;操作经验与思维操作 ;策略性 与方法性
生 1:已知倾斜角为 3O ,求该直线的方程 ;
生 2:已知直线过点 P。且 原点到该直 线的距离为、/丁 , 求直线方程 :
生 3:设直线 ]】:a】x+b】y+2=0、1 2:a 2x+b2y+2—0均
经过点 P,求过点(a ,b )(a,,b,)的直 线方程;
教师通过创设 民主课 堂。建立积极 和谐 的师生关 系,鼓
错解 :由① 、② 同向相加可求得 :O≤2X≤4即 0≤4x≤ 8③
由② 得一1≤y—X≤1将上式与① 同向相加得 0≤2y≤4 ④
③十④得 O≤4x十 2y≤12 以上解法正确 吗?为什 么? (1)[质疑 ]引导学生阅读 、讨论 、分析。 (2)[辨析 ]通 过讨论 ,上述 解法 中 ,确定 的 O≤4x≤8
2(0 总18 第年29011期月 )
一 学井瓠 育/数 学
文理导航
Liberal Arts Guidance
根深 叶茂 ,本 固枝荣
例谈提 升学生数 学基本 活动经验
N Seo. n0a1I ,N20 o18 291 .
邹春 玉
(枝江市第二 高级 中学,湖北 枝 江 443200)
嘲 文理导航2018/01
一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 操作活动 中丰富来 自感 官与知 觉的数学基本 活动经 验 。“基本活动经验是个体在 经历 了具体 的学科活动之后 留 下的 内容 ,既可以是感 觉知觉的 。也可 以是 经过反省之后 形 成的经验。”在课 堂教学 中教 师通过设计开放 的教学操作活 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 知。 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 P(2,1),请你结合所 学的知识 ,充分 发挥想象力 ,围绕本 节核心知识 点设 计一道 习题,由易到难 ,我们 共同来解决这 些问题。
及 O≤2y≤4是对 的,但用 x的最大(小)值及 y的最大 (小 ) 值来确定 4x十 2y的最大(小 )值 却是不合理 的 .X取得 最 大(小 )值时,Y并不能 同时取得最大(小 )值。 由于忽略 了 X 和 Y的相互制约关系。故这种解法不 正确 。(其 中有小部分 学生仍处于迷 惑之 中。)
动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要注重结合具体 的学习内容 ,设
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
从而积累数学 的基本 活动经验。
例 2.新课程 必修 5课本第 91页 的“阅读与思考”— —
错 在 哪 里?
f 1≤ x+yy的取值范
在数 学教 学 中,应该让 学生亲历学 习过程 ,从 而获得 数 学最本质 的的。最有价值 的活动经验。经历过程不仅是只经 历知识产 生过 程 ,知识 的呈现方 式,更是 指探 究 ,思考 的过 程 ,抽象的过程 ,预测 的过程 ,推理 的过程 ,反 思的过程 ,著名 的教育家 陶行 知先生作 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用 自己的经 验作“根”,以这 经验 所发 生的知识为“枝”,让 学生在 数学学 习所获得 的“叶”真正繁荣起来。
围。
I-1≤Y—x≤ l
例 3.已知 函数f(x)-s1 n X+2015x,对任意的m∈[-2,2]. 都有不等式 f(mx一2)+f(x)<O恒成立 ,则 x的取值范 围是
在试卷讲评 中,将 条件 变为 f(mx一2)+f(x)<0后,引 导学生联想到单调性 ,自主完成改错工作 。随后引导学生对 本题进行 了再挖掘 :反思知识 点:单调性 、奇偶性 、导数、“一 次”不等 式恒成立:反思易错点:关于的“一次”不等式恒成立 问题 ;反思切入点 :f(mx-2)<-f(X),看 负号 能否 变化 到括 号 里面去;反思解题 的实质 :想办法“脱 去”对应 法则 f这件 “外衣”;反思用 同样 的方法做过的题 目(学生举例说 明)。
(3)[激励]此例有没有更好的解法?怎样求解?
(4)[提 问 1](2)中的描述 能否从 形 (即从几何 )方面 直观得到解释?请 同学们 想一想:不等式组 (1)的几何意义 是什 么?
三 、“学 而不 思 则 罔 。思 而不 学 则 殆 ”。
在 思维活动中积 累和提 升策略性 与方 法性 的数 学基本 活动经验。就 一个人 的理 性而言,思维过程也能积淀出一种 经验 ,这种经验就属于思考 的经验。一个数学活动经验 相对 丰富并且善于反 思的学生 .他 的数学直觉必然会随着经验 的 积 累 而增 强 。
励 学生 自行设计题 目,充分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 开 放 的教 学环境 中,学生在反 复体 验和操作 中。学生主 动性得
以加 强.思维 能力得 以提升 。从 而获得应有的数学经验。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探 究活动 中融合行为操作 与思维操 作 的数 学基本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