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发布时间:2021-02-19T10:53:45.95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作者:罗振盛[导读]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养成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切合学生发展实际,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广东珠海市唐国安纪念学校罗振盛 519082摘要: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养成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切合学生发展实际,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体质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会一直伴随学生学习生涯的学科,而小学数学又是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学科,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合适不过的。
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升创新能力人类创新思维的基本条件是想象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提供基础。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为严重,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进而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不高。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禁锢,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周二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周二伟21世纪以来,全球的主题是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此可见创新是多么重要。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21世纪对我们教育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老师先教学生后学,老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再思考。
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老师后教,以教促学。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启发提示,以启促思,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像,甚至可以异想天开。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互助互动合作,才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
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密切、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是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意识的前提。
因此,教师应以优秀的品质感染学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课堂上。
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和关心,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入手,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要多放手让学生动手参与和尝试新知,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使学生不断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成为产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源泉。
二、改变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课只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案是教师最理想的课堂,而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方案去教学,每当学生的思路与初始的教学设计有所不同时,总会想尽办法把学生“拽”回“正轨”。
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没有任何主动学习的空间,课堂上看到的最活跃的仅仅是少部分的优秀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河南 省 安 阳 市东关 小 学 范艳 君
摘要 :创新 是一 个 民族的 灵魂 ,培养 创 新人 才是素 质教 育最 根本 的要求 。作 为一名 小 学教 师 ,在 实 际教学 中应 注重学 生创 新意 识 和创 新能 力的 培养 。本文就 如何 在小 学数 学课程 教学 中培养 学 生的创 新能 力提出 几 点建议 ,以供参 考 。 关键词 :小 学数学 创 新能 力 培养
2 、加 强实 践活动 ,增强 创新 能力
在每 节课 教学 知识 的重点 或难 点 处 ,开 展小 组 讨论 ,让小
组 内每一 个 人都 充 分参 与 ,积极 发 表见 解 ,直至 达 成共 识 。教
师 要 参 与到 小组讨 论 之 中 ,掌握 学 生思 维 的动态 ,监 控 教学 过 程 。 对学 生 的作业 开展 自评 、互 评 ,鼓励 学 生勇 敢发 言 、积 极 争 议 。使 学 生始 终保 持 着积 极 向上 的乐 观情 绪 和努 力探 索 获得 成 功 的 强烈愿 望 。启迪 学生 对 问题 总想 用新 的思 路 、新 的方 法 去 解决 的态度 和意 愿 ,形 成创新 的氛 围。 二 、引导探 索学 习 ,诱发 创 新灵 感 1 、重 视学生参 与教 学过程 ,提 高学 习能力 数 学教 学过 程 是一 个在 教 师指 导下 ,以系统 掌 握间 接经 验 为 主 的特 殊 的认识 过程 。在这 个 过程 中,学 生所要 的认识 的数 学 知 识 虽 然 是 人 类 已 知 的 ,但 对学 生 来说 ,却 是 新 的 、 未 知 的 ,特别 是其 中 蕴含 的 数学 思想 方法 和 数学 思维 品 质 ,很难从 现 成 的数 学结 论 中获取 。在 教学 中不 仅要 求 学生 掌 握抽 象 的结 论 ,更 要侧 重 引导 学生 参 与概 念 的形 成 过程 、解题 思 路 的探 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优美 的词语、 句子和段落 。 在班级还 可以全班 交 流 自己收集 的成果 , 相互展示 、 相互学习 , 这
生能够在习作 的启蒙 阶段就消除对作文 的恐惧
心理 。我们要 尊重孩子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
2注重观察 和思维能力培养 的衔接 .
我手写我 1”可利用看 图说话 、 2。 1 仿旬写 学生续写。 教师适 当地引导学生 , 给学生起个头 文字进行 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写作能力是 常说的“
语文素养 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 话等形式 , ” 做好由说话到写话的过渡。 低年级学 “ 老虎和狐狸继 续向森林深处走 去……” ,这样 生活阅历及 对知识 的掌 学生就有 了灵感 , 生活实际 , 学生易动笔 、 让 乐表达 , 引导学生关 生由于词 汇积累有 限 , 能够充分发挥想象 了。 在这样 注现实 , 热爱生活 , 表达真情实感 。
从学生作文中我们不难看出 ,学生 的语言 《 语文课程标 准》 出“ 提 为学 生的 自主写作 肯定表 扬并 纠正 语病 。这样 长 时间坚持下来 匮乏 , 使用最多 的是一些常见的形容词。 教师要
提供有利 的条件和广阔的空 间。尤其对于低年 班上学生 的观察 能力 、想象力 得到了提高 , 督促学生多看课外书 , ” 思 常做读书笔记 , 记下你认
、
课堂教学中重视 兴趣的培养 ‘
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师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 点, 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 固新知 : 巩 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 识,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 的适当演示外 , 安排 t , 人人都是平等的。
一
修正 、 , 补充 以逐步达到完善。 在课堂上 , 应多给 : 了教学效果 。 高
小学数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教育改革的前提。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在课堂上。
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营造自由活跃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并通过微笑、点头听学生讲,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接纳,从而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自由思考的空间以激励更多的创新灵感。
只有在民主、和谐、活泼的气氛中,在愉悦乐学的心境下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上多说些:“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没关系!”“你真棒!”“别紧张!”类似这样激励学生的语言。
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
同时确保他们拥有支配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使他们产生创造意识。
二、诱发好奇心,激发创新勇气好奇心是产生创新勇气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激发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趋向,诱发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启发学生用已准备好的长方形动手去推倒其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即使不喜欢学习的学生看到模型也会拼拼凑凑;为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我引导学生用“量”“割”“补”“算”等方法发现和指导学生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此学生得到了自由学习的机会,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思索、发现、探索出许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这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概念、定理等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他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得到交流,给他们以自由想象的空间。
教师应在关键处启发,让学生动脑、动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和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试论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
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且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305-01随着时代的前行,小学数学教学以不能滞于传授基本的数理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
对于小学生数学的创新教学来说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
一、适当使用教材,挖掘创新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做到源于教材,宽于教材。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的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例 1 为:“每盒彩色笔有 24 支,13 盒共有多少支?”教材中的计算方法是将 13 分解成 3+10,分别列式计算 3 盒和 10 盒的支数,最后写成一个竖式。
表面上看,这只是教会学生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深入挖掘可以看出这里面隐藏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因素。
实质上,学生利用旧知识来计算 24×13 的方法很多,教学时,可先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准备怎样计算 24×13,看谁想的方法多。
这样,学生应用旧知识就可能会想到:24×13=24×(5+8)=24×5+24×8,24×13=24×(3+10)=24×3+24×10,24×13=(4×6)×13=13×4×6……,在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展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发现怎样用竖式计算乘法 24×13。
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北师大版)论文

浅析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北师大版)【摘要】在小学数学改用北师大版的课改教学过程中,其中要掌握的教学重点就是,在九年义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创新与理论同时掌握。
对于学生如如何掌握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这些数学教师要先了解数学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数学的创新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逐渐掌握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北师大版《教改》中曾明确指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由此我们了解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新,使一个国家不断进步发展;创新使一个民族壮大强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新的培养已经变成了重点。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讲,在学习的时候展现出来对不懂问题的求知精神、面对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能力等等都有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
运用这种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难题。
一、首要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和行为习惯在小学的数学课本里,想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修生的养氛围。
老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其实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口语表达。
本身小学年龄小,老师所说的话是他们学习的关键,老师在小学生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想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求每一个数学老师的表达能力要好。
老师要以字正腔圆的表达方式,来培养好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充分的运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多说,敢于发言。
长时间的练习,把它养成一种习惯,这样对以后初高中学习数学时有充分的好处。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在学习数学方面还是学习其他科目都是必备的一条。
小学时候,由于我们年龄小,这是我们养成各类生活习惯的最好时期,习惯它和其他不同,他不需要天生的优势,它只需要我们后天的努力,在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烘托下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 青 惠
( 荥 阳市 索 河 办西 街小 学 , 河南 荥 阳
“ 创 新 是 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灵 魂 , 是 一 个 国家 兴 旺 发 达 的不 竭动力” 。培 养 小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能 力 , 是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的 重 要 内 容 之一 ,也 是 教 育教 学 工 作 者 不 断 思 索 和 探 讨 的 问 题 在 我 国素 质 教 育改 革 的大 背 景 下 , 如何 对 学 生 开展 全 面 的 素 质 教 育 是 广 大 教育 工作 者 面 临 的 一 个 重 要 课 题 。而 素 质 教 育 的 一 个 最 重要 的 内容 就 是 对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因为 , 只 有 具 有 创 新 能力 的学 生 , 才不会受制于书面知识 的禁锢 , 才 会 主 动 地 对 遇 到 的 问题 进 行 分析 和解 决 ,才 能 在 其 今 后 的人 生 中 有所 成 就 。 课 堂 是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重 要 平 台 , 教 师应 在课 堂 教 学 中 渗透 对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那么 , 在 现 阶段 的 小 学 数学 课 堂 教学 中 怎样 培 养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呢 ? 下 面 我 就 这 个 问题 谈 谈 自己在 实 践 中的 认 识 。 转变观念 。 克服 认 识 偏 差 课 堂 教 学 是 培 养学 生创 新精 神 的 主 渠 道 ,是 发 掘 创 新 潜 能、 弘扬 主体 精 神 、 促 进 个 性 和谐 发 展 的 有 效 途 径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不 仅 关 系 到 教 学 质 量 的提 高. 而 且 关 系 到 学 生 素 质 的 提高 。 因此 应 注重 对 学 生 创 新 意识 的培养。 一提到创新 , 大 家 往 往 想 到 的 是小 制 作 、 小发明 , 或 者 是 就 某个 问题 , 让 学 生 任 意去 说 去 想 , 便 是创 新 。 其实 , 每 一 个 合乎 情 理 的新 发现 , 别 出心 裁 的观 察 角 度 等 都 是 创 新 。 一 个 人 对某 一 问题 的解 决 是 否 有 创 新 性 。不 在 于 这 一 问 题 及 其 解 决 别人 是否 提 过 ,而 关 键 在 于 这 一 问题 及 其 解 决 对 于 这 个 人 来 说 是 否新 颖 。教 师 要 能 够 通 过 挖 掘 教 材 , 高效地驾驭教 材 , 把 与 时代 发 展 相 适 应 的新 知 识 、 新问题引入课堂 。 与 教 材 内容 有 机结合 ,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让 学 生 掌 握 更 多 的方 法 , 了 解 更 多 的 知识 .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二、 培养思维 . 夯 实 创 新 基 础 创 造 性 思 维 是 人 类 最 复 杂 最 高级 的思 维过 程 ,是 一 切 创 造活动的源泉 , 是 人 智 力 的核 心 , 也 是 创 新 素 质 的 重 要 内容 。 因此 . 教师在教学 中, 要有 目的 、 有 计 划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想 象 思 维、 发散 思维 、 联 想思维 、 类 比思维 、 逆 向思 维 的 训 练 , 使 学 生 不 拘 泥 于 现 成 的结 论 , 善于应变 , 敢 于 创 新 。教 学 大 纲 明 确 规 定: 要 使 学 生 具有 初 步 的逻 辑思 维 能 力 。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和 其 他 各 种 能 力 的 培 养 是 创 造 性 思 维 的基 础 。如 果 没 有 进 行 各 种 思 维 训 练 ,就 很 难 发 展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因 此, 在课 堂 教 学 中 . 教 师 要 重 视 学 生 各 种 能 力 和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的培 养 。 而这 些 能 力 的培 养 要 贯 穿 整 个 教 学过 程 。 人 的 感 知 是 从具体到抽象 。 从 形 象 思 维 向抽 象思 维转 化 的 , 特 别 是 对 低 年 级 的小 学 生 , 更要 遵 循 直 观 形 象 这 一 原 则 , 即用 具 体 、 形象 、 生 动 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 的多种感官 . 让他 们看一 看 、 摸一摸 、 听一 听 、 说一说 . 深化感知 , 发散思维。 三、 挖 掘 智 力 因素 。 培 养创 新精 神 教 师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不 仅 要 抓 好 基 础 知 识 的 落 实 和 基 本 技 能的训练 . 而且 应 挖 掘 教 材 中潜 在 的 因 素 , 着 眼 于学 生 素 质 能 力 的 提 高 和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 还 要告 诉 学 生 ,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是多样的 . 遇 到 问题 要 多 问几 个 为什 么 , 要 注 意 解 决 问题 是 否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的教育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全体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为中心。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把微笑带给学生,把鼓励送给学生,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
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心中燃起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起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没有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就没有问题的提出。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路边有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距3米。
第1棵到第8棵之间共有多少米?”题目出示后,立即有学生回答是24米。
这时我有意表示“赞成”这个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对这个答案进行质疑。
经我再三鼓励,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应该是21米。
”我接着问:“你是怎么想的?”他立即回答了自己的想法:“因为8棵树之间有7个间隔。
”我听完后,首先肯定了这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并对他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
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了,对问题能主动地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当今社会,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
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掘与培养对于个人工作、生活与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们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
小学阶段作为个人创新能力发掘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当今社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有技巧地对学生的适当引导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技巧两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初步探讨。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发展个人个性的不竭动力与重要源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扩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提供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模式主要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一方面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认知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技巧首先,小学数学教师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建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该适当运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尊重学生自身想法,保证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先尊重与关系小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
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积极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之处,只有这样才不会保证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文章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贯彻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变化迅猛的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现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1.1提高认识,强化意识所谓创新思维它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智力水平中高层次的品质。
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是我们的目的,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创造性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
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前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它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材选择、教法应用、还是学法指导,都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要变经验性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同时,焕发自身的教育活力。
1.2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2.1营造人文的课堂氛围,为创新提供合适土壤要营造人文的教学氛围,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尊重、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所谓的“师道尊严”销声匿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一
只
真
感体 验 激 发 学生 的 写 作 兴 趣
之
古人 云
:
知之
的狮 子 !
在教 学 时 我 让 学生 以 读 为 主 进
,
,
步理 解
,
者 好 之 者 不 如 乐之 者
,
”
。
有 了兴 趣 产 生 了 写 作欲
, 。
,
狮子 妈 妈 的话 然后 播 放 大 狮 子 刻 苦 学习本领 的课 件
,
苎: ≮ 乏竺 薏 冀 薏 嫠 I : : !! 奠 雹 寮毫 萱煮 如 苎 ’ :誓生 也 专 写 但 登 兰 竺套 话 为 此 鼍 妻薹学羊 许 能 ? 妻 竺 鬯 ≯冀警 我 在 : 掌兰 容 写 空话 警竺 说》 易 等 懂 的 播 ≥≤ 只 有 妈 妈 好 》 乐 曲 中 让 学 生 看 《 上 《
,
下
,
学生 丰 富 的 想 象 大 胆 的 创 造 表现 得 淋 漓 尽 致 不
, ,
验 内化 为 直 接 经 验
“
,
丰 富 了 写 作 素材 使
,
“
巧 妇
”
常为
知 不 觉就 理
解 了课 文 深 刻 的 主 题
,
,
既 加 深 了 学生 对 课
,
有 米之 炊
、
”
。
文 内 容 的 理 解 又 增 加 了课 堂 教 学 密 度 提 高 了 课 堂 效
, ,
-
: 算的是 体积 小明 算的是 表 面 积 用 铁皮做 箱子 应 算
,
,
,
表面积和 体积
,
孙子 答道
,
“
。
好 ! 正 好 你叔叔 需要做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教育能够实现创新思维和开发以及扩展,其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的教育,其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处于初始阶段,而这个过程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够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仍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不能对学生学习潜力和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
为了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应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智力的有效发展。
所以探讨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确保创新氛围的营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1.宽松学习氛围的营造创新需要心灵的放松,如果环境压抑,学生会对自己心理加以封闭,也就无法进行创新。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做“尊长”和“严父”,更应该做学生的协作伙伴和知心朋友。
从而为学生营造宽松学习情境,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创新提供合适的土壤和气候。
2.通过科学家的故事来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激发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家创新故事的讲述,并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家的故事、专辑的阅读,来对科学家创新精神进行学习,使其更好的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知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告诉学生,在学习中也应和科学家一样不断展开想象、刻苦探索、不断思考,以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3.对学生好奇心进行呵护,以培养其质疑的良好习惯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其是求知的主要动力,在学习积极性中是最活泼、最现实的部分。
小学生好奇心尤其强烈,他们在通常情况下会因为好奇而进行质疑,提出很多奇怪问题。
如果教师认为这种问题没有意义而对学生加以责怪,就会影响其质疑的积极性。
因为学生能提出这种疑问,实际上是其创新求知、积极思维的重要表现,教师应对其进行正确鼓励和引导。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从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手段十分单调,对于书本知识的讲解也只是照本宣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水平》案例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
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结合多年教育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水平,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促动了学生全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兴趣能够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
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教学”元、角、分”时,设计教学情境:我问可爱的小同学们,我们上商店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
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
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
这个下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
我说,光有钱,理解钱还不行。
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买东西时才会不出错钱。
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
只要一个个新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
否则,则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
另外,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实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够 的时间、 空间. 为学生的主动学 习提供条件、 创造机会 , 使他们 的 各种潜能得到发挥 , 从而推动学生创新 意识的培养。 如在教学“ 6的 乘法 口诀 ” , 时 在复习 6 1 2 × , × , × 的 口诀 的基础上 。 × ,X , 3 4 5 6 6 6 6
数学教学 ■
论小学数学教 学 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吴建 波
( 丽水 市青 田县仁庄镇 小 浙江 ・ 丽水
中图分 类号 : 6 3 G 2. 6 文献标识码 : A
3 3 0 29 )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2 — 1 - 1 1 7 — 8 4 2 0 )1 1 5 0
可 以让学生 自己去 编 6×6 6X 6 , , 7, ×8 6×9的 口诀 , 编好后在小组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 的情境 或提供 一定的实例, 把学生 的情感活
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 , 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 出数学 问题. 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 重要的作 用。一个人 的
什么是创新 , 创新就是把已知 的材料重新组合 , 产生 出新的事 物或思想。 这个定义较准确地揭示了创新 的本质。 不过. 就在校求学 的儿童与青少年学生来说 , 当有特殊 的涵义 。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 过程中表现 出来 的那种好奇心和想象力 , 那种获得和运 用新 知识、 新本领时呈现 的智慧能动性 。 才是学生独立感受事物、 分析问题。 并 对标准化常规问题做 出不同寻常的回答 , 体现创新的主要 因素。学 生的主动 、 、 积极 好奇 、 不模仿已有的办法 、 不重复已有 的结论 , 在原 有 的方法和结论上有 自己的思 考和观点 , 用新的方法分析解决新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简单探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欲望兴趣是创新的基础,欲望是探究的保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不仅可使学生的联想活跃、思维更敏捷,也可提高创新的敏感性。
首先,要注重通过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作为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宽容;把微笑带入课堂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它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就会敢于想象,敢于提出问题,最大限度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要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
真切、主动、活泼、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敢说、敢想、敢问的活动空间。
如在解决“20-12 的意义是什么时?”,学生说法不一,(1)20减去12等于几?(2)20 与12 的差是多少?(3)20比12 多多少?(4)12比20少多少?(5)20减去 12 剩多少?(6)12比 20 差多少?(7)20减去多少等于12?(8)12加上多少等于20?对于这些看法都给予了及时肯定并作了鼓励与表扬,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小学数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 新 思 维
探索 、 发现 、 创新的快乐。 二、 设 置创 新情 境 。 为 创 新 思 维培 养提 供 孕 育 环 境 1 . 指 导 学 生观 察 。 敏 锐 的 观 察 力是 创 新 思 维 的启 动 器 。 观 察前 , 要给学 生提出明确而具体 的 目的、 任务 和要求 . 在 观 察 中及 时 地 指 导 , 科学 地 应 用 直 观教 具及 现代 教 学 技 术 . 支 持 学 生对研究问题做仔细 、 深入的观察 ,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浓 厚 的 观 察
一
、
2 . 引导 学 生 想 象 。想 象 力 是 思 维探 索 的翅 膀 , 要使 学生 学 好 相 关 的基 础 知 识 , 根 据 教 材 潜 在 的 因素 , 创设 想象情境 , 提 供想象材料 , 诱 发 学 生 的 创 造 性想 象 , 进 而 掌 握 想 象 的方 法 。 例如 , 在教学“ 长方体的认识” 一课 时, 首先我用多媒体 出 示可乐罐 、 礼 品盒 、 魔 方 等 实 物 让 学 生说 说 这 些 物 体 的 形 状 , 并 说 说 生 活 中 哪 些 物 体 是 长 方 体 。这 些 都 是 学 生 在 生 活 中非 常 熟 悉 的 物 体 。 这 样 引 人 课 题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立 即被 调 动 起 来 。然 后 引 导 学生 探 究 长方 体 的 面 、 棱、 顶点 , 以及 长 、 宽、 高。 学生每人都有一 套学具 , 在 教 学 中让 学 生 数 一 数 、 看 一看 、 量 量 等方 法发 现长 方 体 面 、 棱、 顶点, 以及 长 、 宽、 高等 的特 征 。 我 还 让 学 生用 小 正 方 体 拼 出 不 同 形 状 的 长 方 体 .再 观 察 长 方 体的棱 、 面 的特 点 。学 生 那 样 随心 所 欲 地 在 课 桌 上 摆 弄 , 看 一 看, 摸一摸 , 看 看 能发 现 什 么 。 那 场 面可 热 闹 了 . 学 生 个 个 兴 致 勃勃 , 课 堂 气 氛 非 常 活 跃 。然 后 我 引 导 学 生 在 小 组 、 全 班 进 行 交流 , 介 绍 自己 发 现 了什 么 。学 生 通 过 积 极 主 动 地 参 与 。 对 长 方 体 的特 点 有 了全 面 了解 。 三、 实 施 开 放性 课 堂 。 为 培 养 创 新 能 力提 供 载 体 首先 , 要鼓 励学 生求 同辩 异 。 “ 疑是思之源 , 思是智之本” , “ 小疑则小进 , 大疑 则 大进 ” 。要 勇 于 向教 科 书 和 现 成 的结 论 、 答案发问; 向同 学 、 向老 师 、 向权威挑战 : 大 胆质 疑 、 大胆创新 ; 积极 去探 究 。 课 堂上 留给 学 生 更 多 的“ 时 间空 白” 。 努 力形 成教 师 与学 生 、 学 生 与学 生 之 间 的 思 维 互 动 , 并 让 学 生 自由 发 表 意 见 , 打破 “ 人云亦 云” 的思 维定 势 , 发 表不 同的见解 , 敢 于 言 别 人所 未言 , 别人 所 未 做 的事 ; 把“ 求同” 与“ 求异 ” 统一起来 , 辩 证 地对待“ 同” 与“ 异” , 在 比较中发现新 问题 、 新情况 , 产 生 新 观点 , 使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得 到 发 展 。 其次 , 要教 会 学 生立 体 思 考 。 从 事 物 方 方 面 面 , 联 系 上 下 发 现 问题 与 问 题 相 关 的 各 种 关 系 , 从 而 获得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 最后 , 要 引 导 学 生 突 破 常 规 。教 师 要 鼓 励 学 生 以创 新 的 态度对待 学习对象 , 促使学生在 学习过程 中想得新 、 想得 多 、 想 得 巧 ,其 特 点 就 是 要 让 学 生 在 学 习 方 法 上 能 摆 脱 思 维 定 式, 不墨守成规 , 学会逆 向思维 , 这 样 才 有 利 于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够理解定义的来龙去脉, 形象地记住它。 六、 抽象概念——图解 抽象概念是指从字面上听起来较为抽象、 难 以理解 的
一
类概念。如化学平衡 、 物质的量 、 阿佛加德罗定律 、 胶体
等, 这类概念学生从字面上难以看出其所云 , 如果单靠文字 来表达 , 学生有 时难以捉摸, 如果变枯燥 的文字描述为图 解, 就显得具体得多, 形象得多。如进行化学平衡 的教学 时, 先从分析可逆反应 的浓度入手 , 根据浓度对化学反应速 率的影响, 指出正逆反应速率随浓度的变化 , 并将变化的过 程绘制在坐标系中, 让学生指 出交点的含义, 再得出化学平
人翁精神参与教学活动 , 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
二、 教学 中要 变被 动为 主动 , 灵 活教法 , 不 断改进 小学 教育 的对象 是儿 童 , 这 个 时期学 生活泼 , 想 象力 丰
富, 对许 多事 物都充 满着 好奇 心 , 而新课 标要 求教 师正确 把
系物, 无机化学中的“ 根” 与有机化学 中的“ 基” , 缩聚反应与 加聚反应等, 进行这类概念的教 学, 可采用类 比法 , 通过类 比, 使学生真正找 出其 区别的根本所在,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
忆, 如在讲完 了无机化学 中的“ 根” 之后, 再来学习有机化学 中的“ 基” , 可以拿“ 一 OH ” 和“ O H一” 加 以对 比, 画出各 自 的电子式 , 从是否带 电荷 、 性质 、 产生的途径等方面加 以比 较, 使学生真正找到“ 根” 与“ 基” 的区别 。
积极 思考 , 急于知 道答案 。这 时教 师 因势 利 导, 引 出教 学 内 容, 带领 学 生进入 新知 识 的学 习。 在课 堂教 学 中教师 要努力 创设 民主 、和谐 的课堂 气氛 , 形 成无拘 无束 的思维空 间 , 让学 生处 于一种 轻松 、 愉快 的心 理状 态 , 敢 于想象 , 敢于提 出 问题 , 最大 限度地用 眼睛去观 察 , 用 头脑 去思考 , 用双手 去实 践 , 用 自己的语言 表达 问题 , 以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
数学课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的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展开想象,求异思维,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知识间的转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谈几点浅见:
一、在教学过程中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质疑和惊奇开始的。
”引导学生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关键设置疑难,促使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探讨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使疑难得以解决。
如在教学第五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时,我贴出来三幅空盘图,学生感到奇怪:这三幅图能讲什么呢?兴趣随之而来,想听听老师如何讲解。
我边释疑,学生边回答。
”每个盘里有几个苹果?”“没有,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求三个盘里共有几个苹果,用什么方法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觉得这三幅图大有文章,他们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答出0+0+0和0×3两种算法时,我继续设疑:0+0+0和0×3的结果是否相等?紧接着,通过0×5,0×9……等的练习,让学生自编零乘任何数得0的题目,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概括:请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得0 的式子有多少个?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么多个和0相乘得0 的式子表示出来?问题的提出,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思考。
果然学生通过思维与讨论,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这样一步一步设疑、激趣、再释疑,使学生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种“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态。
在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从而使知识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
“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教师也要把握住学生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
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愿望。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情趣。
例如:在第五册教材
中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后,我在黑白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如果在一个长方形中裁下一个正方形那么周长怎么计算?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裁下的正方形位置不同,周长也不同,第一种裁法周长和原长方形周长相同,第二种裁后周长比原长方形多出两条正方形的边,第三种周长比原长方形多出正方形的四条边。
最后,我总结了方法,正要宣布下课。
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如果长方形的宽等于正方形边长的时候,这三种方法都不正确。
我仔细一想,这个学生说的是正确的。
后来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并且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可能。
老师说出肯定答案后,学生敢于怀疑,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品质的学生不但在学校里会创造性的学习,将来也会有助于他们创造性地从事工作。
所以老师应从小事中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鼓励这种创新精神。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数学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了“4”与“3”两个数,问:”这两个数哪个大,为什么?”一位学生走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画了四面红旗,排成一行,然后在下方又画了三面红旗,也排成一行。
说:”四面红旗比三面红旗多一面,所以4比3大。
”又问:“那么怎样表示4大于3?”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面写了“4→3”并解释说:“→”表示大的指挥小的。
”又有一位学生说:“可把箭头上的一横抹去,变成了‘>’。
”并解释说:“这样也可以用来表示大的指挥小的,但比他更简单。
”接着老师再问:“刚才这两个同学用了不同的符号,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几大于几。
那么,我们要选哪一个符号最合适呢?”学生又是一番思考。
最后一致认为“>”又简单,又好写,而且好记(开口的一边是大数,尖角的一边是小数)。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讨论,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
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
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得到完善的解决。
互相讨论,交流可以激发兴趣,开拓思路,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举例“7+7+6+7+7”,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好地算出答案。
学生想出了:“(1)7×4+6(2)7×5-1”第二种想法更有创造性。
同学们在讨论中说:”假如加数6也看成是7,有5个7,得数就多1,所以最后要减1。
”从他们交流的语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脉搏在跳动。
讨论是学生思维跃动的较好的方式。
所以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造讨论的契机,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有一个思考的余地。
四、运用已有经验,培养创新能力。
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创造力的源泉。
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问题解决都会涉及到大量该领域的专门知识,离开了这些知识基础,问题解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创
造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潜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新知的重建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过程,这本身就是充满了生命活力,体现创新意识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第五册“有余数除法”一课时,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主动地发现其中的规律。
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苹果(学具)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个);(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便很快地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
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的除法算式,我们以前学过了,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并且告诉学生余下的数叫做“余数”,在横式里余数的表示方法:9÷4=2(盘)……1(个)。
这种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思考、迁移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总之,创新意识并非只有高层次人才需要具备,中层的,一般的建设者也应具备。
因为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开拓创新型的一代新人。
在全国第七届中小学创造教育年会中代表们一致认为:知识经济、知识创新呼唤创新人才。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创造教育。
我们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重任。
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的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展开想象,求异思维,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知识间的转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就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