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333教育综合考点(最全汇编)
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

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第一部分:数学1. 数与代数- 整数与有理数运算- 代数式的计算与变形2. 几何- 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平面图形的计算- 空间几何的概念与性质3.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语文1.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的技巧与方法- 文章中的主题与要点提取- 文章的态度与观点分析2. 写作与表达- 写作的组织与结构- 语言的精确与流畅- 表达观点的逻辑与推理3. 古诗文阅读- 古文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 - 古文背景与文化理解第三部分:外语1. 听力- 听力材料的理解与把握- 听力技巧的应用与训练2. 阅读- 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技巧的运用与提高3. 口语与写作- 口语表达的准确与流利- 写作结构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第四部分:科学1. 物理学- 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 力学与运动的规律- 光学与电磁学基础2. 化学- 元素周期表与基本元素- 化学反应与物质转化- 酸碱中和与溶液浓度3. 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第五部分:历史与地理1. 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 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历史人物与历史成就2. 地理- 人口与城市地理- 农业与工业地理- 气候与自然环境第六部分:政治与经济1. 政治- 国家制度与组织- 政治体制与决策过程2. 经济- 市场经济与全球化- 企业与资源配置- 金融与货币政策综上所述,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涵盖了数学、语文、外语、科学、历史与地理、政治与经济等六个学科的核心内容,通过逐一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
希望考生能够根据提纲中的各个学科和知识点,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并结合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333知识点背诵总结

333知识点背诵总结一、历史知识点1. 世界史在世界史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成就。
例如,需要了解古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现代世界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史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需要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历代王朝的兴衰和社会变革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需要了解夏、商、周等王朝的建立和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秦始皇的统一大业、汉唐宋元等王朝的盛衰兴衰、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以及今天国家的历史文化传承等。
3. 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中,需要了解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还要理解这些历史事件对今天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理环境、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地球的地理环境、气候带分布、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农田、交通运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城市发展、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政治知识点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主要包括国家的起源、政治制度、国家的组织结构、国家的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的运行等方面的知识。
需要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的组织结构、国家的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的运行以及政治理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
2. 政治实践政治实践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关系、国内政治生活、政治决策、政治改革等方面的知识。
需要了解国际政治关系、国内政治生活、政治决策、政治改革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考研333教育综合考点(最全汇编)

考研333教育综合考点(最全汇编)考研333教育综合考点(最全汇编)考研是众多大学生为了深造而参加的重要考试之一。
在考研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教育综合考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考研教育综合考点进行汇编,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技巧和备考建议。
一、教育学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
掌握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概念是考研教育综合考点的核心内容。
具体包括教育学的定义、分类、特点、研究对象和方法等。
考生需要透彻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育思想与学派教育思想与学派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不同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如古代教育思想、近现代教育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等。
同时,还要了解各种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如行为主义、结构主义、认知主义等。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另外,还需要掌握与教育社会学相关的知识点,如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与教育、教育公平与社会不平等等。
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教育实践相关的内容,如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智力与学业成就等。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于理解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的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法学基本原理等。
此外,还需要熟悉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政策等相关内容。
掌握教育法学的知识对于了解我国教育制度及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六、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活动的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教育资金的来源与分配、教育经济政策等相关知识点。
掌握教育经济学的知识对于理解教育经费的运行机制以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价值。
333教育综合考研完整笔记

333教育综合考研完整笔记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的任务(名解):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学艺术和教育价值,并指导教学实践。
第二章教育质的规定性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的纽带,是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
3、教育概念教育广义: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是系统的还是零碎的,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在家庭里、学校中和社会上所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教育狭义(名解):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一定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进行学习,提高思想品德,掌握知识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半日制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
义务教育(名解):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性事业。
学校教育(名解):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教育教学理论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向预期质量规格发展的活动。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名解):一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
二是把它与个体的发展联系起来,指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2、人的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一)顺序性(1)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2)如儿童心里发展,他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喜怒哀乐一般情绪发展到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333教育综合重要知识点

教育学重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来指导教育实践,是一门理论指导性学科。
2、实验教育学:P3、或P99、P247(1)时间、地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2)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梅伊曼和拉伊(3)基本观点: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学③教育实验三个阶段假设—进行实验---验证④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不同场所不同⑤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发展。
-(4)评价;①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范式,近百年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②有其局限,夸大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有效性,走上了唯科学主义迷途3、文化教育学:(1)时间:19世纪末德国(2)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3)主张:①认识文化的存在②教育过程是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方法理解与解释④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化,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评价:①文化教育深刻的影响着20世纪德国乃至世界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目的及师生关系、教育学性质给人以很大的启发②不足之处在于思辨气息很浓,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4、实用主义教育学:(1)时间、地点:P4或P186(2)代表人物:(3)主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评价:①---对赫尔巴特进行了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产生极大影响----②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P10或P10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教育综合333笔记(打印)

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
教师劳动对象多为成长着的年轻一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生个体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要比物质和其他精神产品的生产劳动复杂得多。
2、创造性。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
教师既要遵循统一的培养目标,又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根据客观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
3、示范性。
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言行去影响学生,必须作出示范和表率。
学生有尊重、学习和信赖教师的自然倾向,也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4、个体性与集体性结合。
教师是个体劳动,而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果。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并加强同其他教师的联系与合作。
5、长期性。
培养年轻一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反映了“制造”周期长,也反映了“产品”使用期长,见效慢。
教师劳动的价值1、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1)教师劳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2教师是学生智能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3教师是学生品德的培养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4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劳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教师劳动对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师劳动的自我价值(1)教师劳动风险性较小,比较稳定,比较有保障。
(2)教师劳动的精神消耗能够在比较有规律和富有弹性的劳动作息时间内得到较好地补充和调剂。
(3)教师运用自身具备的精神力量影响学生的劳动过程。
(4)教师劳动是在与学生相处之中进行的。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终结版)

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④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6.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教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即“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任何一种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种定义的结合;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2.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1)教育活动的结构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③教育影响,是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的统一;(2)教育系统的结构。
333教育基础综合_历年考点汇总

名词简答论述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要素人的发展的特点及教学意义义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教育广义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教育狭义环境决定论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发展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环境决定论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教育社会制约性经济对社会的制约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社会流动功能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美育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公平问题智育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制度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学校教育制度以人为本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演变双轨制教育公平等问题对课改的建议课程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学过程应当处理好的关系课程方案坚持全面发展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标准美育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综合课程课程多样性教学原则活动课程课程设计依据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课程目标螺旋组织启发性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当处理好的关系教学评价的种类因材施教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教学策略教学原则定性与定量讲授法启发性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讨论法发展性教师的素养教学组织形式讲授法高尚的师德班级上课制上好一堂课的要求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分组教学制教学评价的原则学校管理法治化测验德育的功能孔丘的教育思想陶冶德育的内容“有教无类”非正式学生群体疏导教学相长学校管理德育途径学记学校管理信息化培养集体的方法书院教育的特点六艺教师劳动的特点“朱子读书法”稷下学宫教师的素养洋务教育论语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中体西用”历史作用和局限有教无类学校管理蔡元培教育思想三纲八条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改革北大,自由并包原则学记稷下学宫性质特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鸿都门学孔丘的教育思想“活教育”思想体系苏湖教法孔丘的教育思想历史影响美国60年代教改监生历事汉武帝的文教政策列举欧美教育思想京师同文馆独尊儒术赫尔巴特道德教育理论中体西用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杜威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科举制度的影响要素主义五育并举北宋三次兴学永恒主义生活教育书院教育的特点终身教育思潮活教育朱熹的教育思想赞科夫发展型教学苏格拉底法五育并举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理想国四大教育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骑士教育生活教育建构主义教学观城市学校斯巴达教育成败归因理论贝尔-兰开斯特制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870年《初等教育法》公立学校运动知识应用的形式《1988年教育改革法》《国防教育法》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莫雷尔法案》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小学教育法》绅士教育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恩物论要素教育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新教育运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及其培养道尔顿制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创造性的培养措施心理发展列举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最近发展区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教育行动研究经典性条件反射说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全纳教育的观念与主要议题发现学习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有意义学习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现代教学制度改革趋势教学观发现学习高校软环境建设学习动机有意义学习班级授课制学习动机的分类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学生观教育均衡发展技能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策略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元认知问题解决的类型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努力管理策略创造性的培养措施多元智力理论班主任素质的要求道德情感我国教育方针教学目标教育研究一般过程教育心理学化教育研究范式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内涵教师期待效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概括化理论教育评价特点真实实验设计教学评价种类学习可接受原则感情迁移1 教育学▲▲▲2 教育质的规定性▲▲▲▲3 教育者▲▲4 受教育者▲▲5 教育中介机构系统▲▲6 广义教育▲▲▲7 狭义教育▲▲▲8 科教兴国▲▲9 国兴科教▲▲10 教育目的▲▲▲11 体育▲12 智育▲13 德育▲14美育▲15教育制度▲▲▲16 学校教育制度▲▲▲17 双轨学制▲▲▲▲18 单轨学制▲▲▲▲19分支型学制▲▲▲▲20 课程▲▲21 课程方案▲▲22 课程标准▲▲23 教科书▲▲24 课程目标设计▲▲25 课程内容设计▲▲26 教学▲▲27 教学任务▲▲28教学过程▲▲29 教学原则▲▲▲▲a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b理论联系实际c直观性d启发性e循序渐进f巩固性g发展性e因材施教p.s. 这个有可能单独拿出一条考名词解释也有可能全部都考出大题30 教学方法▲▲31 教学方式▲▲32 教学手段▲▲33 教学模式34教**略35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方法▲▲▲a 讲授法b谈话法c读书指导法d练习法e演示法f实验法g实习作业法h讨论法I 研究法p.s. 这个同样是挑选出一个考名词解释全部出大题的可能几乎为零36 个别教学制▲▲▲▲37 班级上课制▲▲▲▲38 分组教学制▲▲▲▲39 备课40 上课41教学评价42德育▲▲▲▲43德育过程44 德育方法▲▲▲▲▲a 说服b榜样c锻炼d修养e陶冶f奖惩p.s. 这个也是挑选出一个进行名词解释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方法的每一小点都由可能被考到45 班主任▲▲▲46 教师的“角色从”▲▲▲▲p.s. 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劳动的价值这两点的分点比较容易出简单题因此就不在名词解释里面点出来了47学校管理48 学校管理体制49 校长负责制▲▲▲50 学校管理目标51 教学管理51 教师管理52 学生管理53 总务管理54 学校管理法制化55 学校管理人性化56 学校管理校本化57 学校管理信息化老规矩▲表示特别重要没有▲并不代表不会考到每个名解能做到能系统的组织出自己的语言即可离考试只有80多天了,鸭叔开始勾重点了画三角的表示重中之重!!!1学在官府▲▲▲2大学与小学3国学与乡学4六艺▲▲▲5稷下学宫▲▲▲6六经7明人伦8性恶论9闻见知行10农与工肆之人11素丝论▲12兼士13以法为教14以吏为师15三纲领16八条目17尊德性18道问学p.s.大学和中庸也可以单独拿出来出名词解释19学问思辨行20学记21经学教育22太学▲23鸿都门学▲24郡国学25对贤良策26颜氏教育27性三品28兴文教29苏湖教法▲▲30三舍法▲▲31积分法▲▲32六等黜陟法▲▲33监生历事▲▲34社学▲35东临书院36书院讲会37诂经精舍38学海堂39白鹿洞书院▲▲▲40四书章句集注▲▲41朱子读书法▲▲▲▲42致良知43随人分限所及44漳南书院▲▲45六斋▲46实学47习行48英华书院49马礼逊学校50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51中华教育会52京师同文馆▲▲53福建船政局▲▲▲54幼童留美55劝学篇▲▲▲▲56京师大学堂▲▲▲▲57大同书▲▲▲58体用一致59壬寅学制▲▲▲60壬戌学制▲▲▲61葵卯学制▲▲▲62留日GC63庚款兴学64五育并举▲▲▲▲65教育独立思想▲▲66平民教育运动▲▲67工读主义教育活动▲▲68运动教育思潮▲▲69勤工俭学运动▲▲70科学教育思潮▲▲71国家主义教育思潮72设计教学法73道尔顿学制▲▲▲▲74文纳特卡制75 1922年新学制▲▲▲76收回教育权活动▲▲▲▲77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78战时须作平时看▲▲▲79大学院▲▲▲80大学区制▲▲▲81戊辰学制▲▲▲82训育制度83毕业会考84西南联大▲▲▲▲85工农教育86湖南自修大学87农民运动讲习所88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方针▲▲▲89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90全人生指导▲▲▲91小先生制▲▲▲91活教育▲▲▲中国教育史的重点考察范围除了传统的孔墨显学各个教育家的思想外宋朝的教改书院隋朝科举兴起的演变和封建教育体制的完备中国近现代学制的内容和演变过程劝学的正反分析清政府教改的失败近代中国教育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都需要认真对待重点名词勾画出来之后同学在指南里面找到对应的部分背诵即可1 斯巴达教育▲▲▲2 雅典教育▲▲▲3 美德即知识4 苏格拉底方法▲▲▲5 学园▲▲6 学习即回忆7 理想国▲▲8 吕克昂9 灵魂论10 自由教育▲▲11 宫廷教育▲▲12 骑士教育▲▲13 城市学校▲▲14 行会学校▲▲15 中世纪大学▲▲16 耶稣会学校17 贝尔-兰开斯特制▲▲18 1870年《初等教育法》▲▲▲▲19 《巴尔福教育法》▲▲▲20 《哈多报告》▲▲21 《1944年教育法》▲▲▲▲22 《1988年教育改革法》▲▲▲▲▲23 帝国大学令▲▲▲24 大学区制▲▲▲25 费里教育法▲▲▲26 《郎之万—万隆教育改革方案》▲▲▲27 1959年《教育改革法》▲▲▲28 泛爱学校29 实科中学30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总纲计划》▲▲31 《国民学校章程》▲▲32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33 《莫雷尔法案》▲▲34 六三三学制▲▲▲35 初级学院运动▲▲▲36 国防教育法▲▲▲37 中小学教育法▲▲▲38 生计教育▲▲▲39 返回基础教育活动▲▲▲▲40 国家在危机中▲▲▲41 教育基本法42 学校教育法43 泛智学校44 白板说▲▲▲▲45 绅士教育46 幼儿园47 恩物48 作业49 生活准备说▲▲▲50 知识价值论▲▲▲51 科学教育论▲▲▲52 课程论53 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54 公民教育55 劳作学校56 昆西教学法▲▲▲57 有机教育学校▲▲▲58 葛雷制▲▲▲59 道尔顿制▲▲▲▲60 文纳特卡计划▲▲▲61 设计教学法▲▲▲▲62 改造主义教育63 要素主义64 永恒主义65 新行为主义教育66 结构主义教育67 终身教育思潮▲▲▲▲▲68 现代人文主义思潮▲▲▲▲题外话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重点在于各国的教育法案,各国教育方式和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潮以及学制。
333教育综合重要知识点

333教育综合重要知识点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333教育综合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分类以及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共同对个体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培养和教导的过程。
它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个体的智力、品德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使其全面发展。
二、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品质等。
教育旨在让每个个体实现自己的潜力,为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三、教育的作用教育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个体来说,教育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培养了个体的智力、品德和身体健康,使其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对于社会来说,教育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四、教育的分类教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学段划分,教育可以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
根据教育目标划分,教育可以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
不同类型的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都有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教育的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个性化教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教育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潜能的最大化。
2.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推动信息化教育:教育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更多样化、便捷化的教育资源和工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 加强职业教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供与就业市场需求匹配的教育内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5. 强化全球化教育: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33教育综合100个名词解释及解答(必背)

333教育综合100个名词解释及解答(必背)333教育综合考研名词解释100题及答案主编:蒙学教育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100题1 、“三纲领八条目”2 、《大教学论》3 、《学记》4 、1912 年教育方针5 、1922 新学制6 、白板说7 、班级上课制8 、榜样法9 、贝尔-- 兰卡斯特制10 、测验11 、产婆术12 、成就动机13 、城市学校14 、创造性15 、导生制16 、道德情感17 、道尔顿制18 、德育19 、德育过程20 、东林书院21 、恩物22 、发现学习23 、分组教学24 、个人本位论25 、公学26 、癸卯学制27 、国家课程28 、鸿都门学29 、活动课程30 、技能31 、稷下学宫32 、监生历事制度33 、教师专业发展34 、教学35 、教学策略36 、教学模式37 、教学评价38 、教学做合一39 、教育40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41 、教育模式43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44 、教育先行45 、教育学46 、教育制度47 、京师同文馆48 、精细加工策略49 、科举制度50 、课程51 、课程标准52 、课程方案53 、课程设计54 、流体智力55 、六艺教育56 、美育57 、骑士教育58 、人的发展59 、壬戌学制60 、三舍法61 、设计教学法62 、社会规范学习63 、绅士教育64 、生活教育65 、实验教育学66 、受教育者67 、书院68 、双轨制69 、苏格拉底法70 、苏湖教法71 、五育并举72 、先行组织者73 、现代教育制度74 、校本课程75 、校长负责制76 、心理发展77 、新教育运动78 、学习79 、学习策略80 、学习动机81 、学校管理82 、学校教育83 、学校教育制度84 、学在官府85 、学制87 、隐性课程88 、有教无类89 、有意义学习90 、元认知91 、元认知策略92 、知识93 、智育94 、智者95 、智者派96 、中体西用97 、终身教育98 、朱子读书法99 、自我效能感100、最近发展区名词解释解析:1 、“三纲领八条目”【解析】《大学》,原是《礼记》里一篇,《四书》之首。
考研333教育综合考点(最全汇编)

绝对重点333教育综合考点(最全)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3、教育学的意义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加深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5、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6、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333教育综合最后冲刺必备考点

333教育综合最后冲刺必备考点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育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上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现代教育是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之间互动的交互过程。
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是一门广泛存在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辩证性、科学性。
教学: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德,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形式的规则。
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规、规则、条例等。
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高清版(1)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
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
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
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
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
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
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
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
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
【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
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
333教育综合2024大纲考点

333教育综合2024大纲考点
333教育综合2024大纲考点主要涵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领域的知识点。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的本质、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等。
2. 教育心理学:认知发展、情绪情感、个性心理、学习动机、教学方法等。
3.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原理、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等。
4. 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思想等。
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6. 学科教育:学科教学论、课程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
7.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网络教育等。
8.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实践等。
9.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等。
10.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政策、高校管理、产学研结合等。
这些考点在中级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等场合经常出现。
为了备考,建议您参考相关教材、大纲以及历年真题进行系统学习和练习。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以培养发展人的身心、智力和道德为目标,通过教育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实现社会进步。
2.教育的本质特征包括:目的性、系统性、差异性和社会性。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教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和自然科学教育学。
2.哲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意义。
3.社会科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因素、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4.自然科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心理原理和教学方法。
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和价值观。
2.教育的任务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四、教育的规律与原则1.教育的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阶段规律。
2.教育的原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实践基础。
五、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教育的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
2.教育的手段是教育实践中采用的具体工具和技术,如教学设备、教材和多媒体。
六、教育学家与教育理论1.古代教育学家包括:孔子、孟子和董仲舒。
2.现代教育学家包括:赫胥黎、杜威和皮亚杰。
3.中国教育学家包括:陈寅恪、冯友兰和聂耳。
七、教育与发展1.教育是针对教育问题的根本性变革,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
2.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3.当前教育与发展的重点包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教师发展。
八、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的深入、教育实践的创新和教育科技的应用。
2.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和全球共同发展。
以上是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的终结版,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化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目标与任务、规律与原则、方法与手段、教育学家与教育理论、教育与发展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333教育学背诵题

333教育学背诵题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解释教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说明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分支学科。
二、教育思想与理论流派1.简述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2.列举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并简要评价。
3.描述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分析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说明教育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2.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说明教育如何影响社会稳定。
3.探讨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和挑战。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描述人的身心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2.分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等。
3.阐述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1.描述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并作比较。
2.探讨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
3.分析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以及如何平衡两者。
六、教育制度与政策1.描述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基本框架。
2.分析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以及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
七、课程设计与评价1.描述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2.分析课程内容的几种来源。
3.简述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4.探讨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八、教学方法与技巧1.描述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及其适用情境。
2.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的基本技巧。
3.探讨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影响。
4.描述如何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重点333教育综合考点(最全)教育学原理i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3、教育学的意义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加深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5、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6、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7、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
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一种更为通常的解释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特点:(1)未完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
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预示着人的需教育性和人的可教育性。
(2)能动性: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它为教育提供了合理的人性假设,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性。
8、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人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与建构而形成的结果。
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性等方面因素: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二)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三)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三、个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生理前提、制约、差异性、可塑性)环境决定论: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外部条件、给定性选择性、内在动力、影响)9、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的,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的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
文化知识之所以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文化知识蕴涵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多方面价值。
(一)知识的认识价值(二)知识的能力价值(三)知识的陶冶价值(四)知识的实践价值(认识、能力、陶冶、实践)(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我们应当自觉地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教育对人的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10、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四)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五)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一)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二)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三)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11、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a、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b、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政治社会化又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c、教育的文化功能: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d、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与纵向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做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其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
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做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其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
1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与继承性。
主要表现为下述方面。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13、教育目的的概念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1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教育目的选择上有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个人本位论主要有以下观点:(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个人本位论把个人的自身的需要作为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但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如果只强调个人的需求与个性的发展,而一味贬低和反对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则是片面的、极其错误的。
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社会本位论主要有以下观点:(1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都受到社会的制约;(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 )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社会本位论者从社会需要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无疑是看到了教育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生产高度的社会化的时代,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但是只是站在社会的立场看教育而抹杀了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来排斥教育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1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二)坚持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可以从分类和分层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分类的角度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几个方面的发展。
从分层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发展所构成的立体结构。
如根据人的现实生活所要处理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能力的发展,即发展人处理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如劳动能力)、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和与自我关系的能力(如自我评价能力),如果人的发展在这三个层面都形成了健全的能力,那么,办与外界和人与自身的关系就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个人的发展就是和谐发展或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