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2课时 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2014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2课《数的组成、写数》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2课《数的组成、写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2课《数的组成、写数》主要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能正确地写数,进一步理解数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数的组成,二是写数。
数的组成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一个数可以由几个数组成;写数是让学生能够按照数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出数。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能够数数、识数,但对于数的组成和写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图片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并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的组成,能正确地写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组成: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一个数可以由几个数组成。
2.写数:让学生能够按照数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出数。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操作: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
2.图片演示:通过图片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数的方法。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4.练习巩固: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小球等,用于展示数的组成。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数字,用于学生练习写数。
3.课件:制作一些图片,用于展示数的组成和写数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操作,如拿出一些苹果,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引出数的组成的概念。
然后提问:一个苹果可以由几个苹果组成?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一些物品,如小球、苹果等,每组图片都有一个数。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图片上的数,并让学生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数组成的。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组成、写数

2 数的组成、写数教学内容11~20的写数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认识个位和十位,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数序。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认真、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认识“个位”“十位”,正确写数、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计数器,小棒,视频投影,磁力板。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从7数到17;从20数到10。
2.摆小棒表示下列各数。
(在磁力板上摆)11151820二探究新知我们已经会数、会读11~20各数了,这些数怎样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1.认识计数器。
教师介绍:这是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
个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
2.学习写数。
(1)看磁力板上用小棒摆出的“11”,教师明确:1捆用计数器来表示,就是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板书:1)1根在计数器上表示,就是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一。
(板书:1)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2)请学生先用小棒摆出“16”,再用计数器边拨珠边说过程,并试着动笔写出来。
“18”的写数放手让学生操作体会。
(3)教师出示2捆小棒,问:这是多少?用计数器怎样表示?强调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不拨珠子。
再问:怎样写20呢?强调:十位上是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没有珠子,要用0来占位,不能不写。
(4)试一试。
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写完后,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强调: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板书设计11~20的写数11121314151617181920课后反思1.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得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本节课所设计的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数的组成和写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数的组成和写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理解自然数的含义,知道数的产生和发展。
2. 数的组成: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用数字表示。
3. 写数:学会正确书写10以内数字,掌握数字的书写规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和写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概念,正确书写数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色笔、练习本、数字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数的组成和写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正确书写数字。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数的组成和写数2. 内容:数的概念、数的组成、写数的方法、典型例题、练习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中寻找与数相关的事物,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组成和写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学会了正确书写数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试用)补充
写出来。
3.掌握写法。
师:请你先画出计数器, 然后在
计数器下写上“17”。
①、17里面有几个是和几个
一?
②、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上几?
7个一呢?
学生口答。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试用)补充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活动)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三, 练一练
1.画一画
20 15 2.看一看、写一写
()
()()
四、盘点收获我很棒
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了什么?独立完成。
在计数器上画珠子。
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
想的。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试用)
☆补充设计☆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页(总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11-20各数的组成、写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11-20各数的组成、写数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的数字,并理解其组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的组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学习11-20的数字读写- 理解11-20的数字组成-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的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正确读写11-20的数字- 理解11-20的数字组成难点- 11-20数字的组成概念- 正确书写11-20的数字教具与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1-20)- 计数棒- 小棒或小石头等可计数物品- 画有数字的纸张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或游戏,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探究:分发教具,让学生分组操作,探究11-20的数字组成。
3. 展示与讨论:每组展示他们的发现,教师引导讨论,总结11-20的数字组成。
4.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通过书写、口头表达等方式,加深对11-20数字的理解。
5. 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11-20的数字写在黑板上,旁边附有相应的组成图示。
- 用不同颜色标出每个数字的十位数和个位数。
作业设计- 让学生写出11-20的数字,并口头解释其组成。
- 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应用11-20的数字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对数字组成的理解程度。
- 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教案旨在为一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数学学习体验,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11-20数字的读写和组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引入到实践再到总结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教案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环节。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理解数的分合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10以内数的组成2. 10以内数的写法3. 相关练习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组成和写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分合关系,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字,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普遍性。
- 提问:“你们在哪里还见过数字?数字有什么作用?”2. 新课内容- 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认识10以内的数字。
- 通过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10以内数的组成。
- 引导学生总结10以内数的分合关系,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示范并指导学生书写10以内数字,强调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度。
3. 课堂练习-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演示,集体评讲。
4. 合作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数字,讨论这个数字的组成和写法。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板书设计1. 课题:数的组成、写数2. 10以内数的组成3. 10以内数的写法4. 练习题作业设计1. 必做题-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 家长签字确认。
2. 选做题- 观察家里的物品,记录下它们的数量,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描述。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和答疑工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11~20各数的组成、写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11~20各数的组成、写数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读写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 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 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特别是十位和个位的关系。
2.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11~20各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通过PPT展示一些11~20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数量。
2. 引导学生发现,当我们有10个物品时,我们可以说“十”,那么当我们有11个、12个、13个……20个物品时,我们应该怎么说呢?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字卡片,发现11~20各数的组成,并教他们如何读写这些数字。
2. 通过计数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11~20各数的组成。
第三阶段:巩固练习1.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读写是否正确。
2. 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11~20各数进行描述。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1. 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 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示例。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知识,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2.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掌握得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11-20各数的组成、写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1120各数的组成、写数丨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1120各数的组成、写数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9.2节,即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够正确书写1120的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数的组成规律。
2. 能够正确书写1120的数字,提高学生的数字书写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规律。
2.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书写1120的数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发现有几个同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字表示。
2. 讲解1120各数的组成:用数字卡片展示1120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数字的组成,如12是由1和2组成,13是由1和3组成等。
3. 讲解1120的写数规则: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若某一位上没有数,则写0。
如12写作为“十二”,13写作为“十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如写出14、15、16等的数字表示。
5. 例题讲解:以17为例,讲解如何写成数字表示,引导学生思考并掌握1120的写数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120各数的组成与写数11:一、十一12:一、十二13:一、十三14:一、十四15:一、十五16:一、十六17:一、十七18:一、十八19:一、十九20:二、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出1120的数字表示。
2. 答案:11:十一12:十二13:十三14:十四15:十五16:十六17:十七18:十八19:十九20:二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引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数的组成、写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数的组成、写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字的书写方法。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写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数的组成。
2. 10以内数字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数字的书写方法。
2.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的理解,数字书写的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数的组成,让学生通过计数器实践操作,理解数的组成。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数字的书写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10以内的数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总结讲解:总结数的组成和数字书写方法,强调书写规范。
6.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六、板书设计1. 数的组成2. 数字书写方法3.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书写10以内的数字,每个数字写5遍。
2. 完成《数的组成、写数》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对学生的书写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4.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组成和数字书写方法,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数的组成、写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字的书写方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9单元_第2课时_数的组成、写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9单元_第2课时_数的组成、写数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数的组成和写数。
这部分内容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是学生从简单的数的认知到复杂的数的组成的过渡。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数的和,理解数的组成,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将数的组成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数数,识数,但是对数的组成,数的拆分,以及数的书写,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书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能够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数的和。
2.让学生学会数的书写,能够用书写的方式表达数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组成,如何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数的和。
2.数的书写,如何用书写的方式表达数的组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的书写。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数的组成的示例,和数的书写的示例。
2.练习题,包括数的组成的练习,和数的书写的练习。
3.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比如买水果,让学生看到一个数的组成,比如3个苹果,2个香蕉,一共是5个水果。
引导学生思考,5个水果是怎么来的,是怎么组成的。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数的组成的示例,让学生看到,一个数,比如7,可以拆分成4和3,或者2和5,等等。
同时,让学生看到,数的组成,可以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7可以写成4+3,或者2+5。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每组有一堆物品,比如糖果,每组需要将物品分成几份,然后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物品的组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2 数的组成、写数》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2 数的组成、写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9.2 数的组成、写数》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能够正确地写数,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的组成,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对于数的组成和写数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能够正确地写数。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组成的理解。
2.写数的正确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2.准备一些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数的组成的概念。
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学生帮助解决。
例如,小猴子和朋友们摘了一篮子水果,有小苹果、大苹果和小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怎样数水果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图片中有一些物品,例如3个苹果和2个香蕉,让学生数一数,怎样写数才能正确表示这些物品?通过呈现不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数字卡片。
小组成员互相抽卡片,然后把卡片按照数的组成进行排列。
例如,一个小组抽到了数字3和数字4,他们需要把这两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写成加法算式3+4=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2014秋)

写数、数的组成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84~85,例题和想想做做1~8。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11~20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正确书写11~20各数。
2.使得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了解“十进制”的意义,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个位和十位。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预习作业:①.认识计数器,会在计数器上拨10以内的数。
②.和爸爸妈妈说一个11~20中的数,比一比谁说的数大。
2.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研究新问题,学习新本领一起来探索用计数器来写20以内的数。
二、交流共享1.摆小棒来表示14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摆的?生:一捆摆在左边,4根摆在右边。
左边的一捆表示1个十,右边的4根表示4个一。
3.认识数位表学生在幼儿园已经知道数位表上,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一”;右起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十。
4.认识计数器生可能会说:在计数器上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就拨几个珠子。
这时生可能会说:满十要进一。
5.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拨14。
理解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14。
6.写14。
生可能会出现数位不对准的现象。
三、反馈完善1.摆出11、16、18、20根小棒,并在计数器上拨11、16、18、20。
2.完成想想做做1。
3.想想做做2.写数13到20,并和同桌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4.完成想想做做3、4。
5.完成想想做做5。
借助直线上点的位置来理解“接近“的意思。
在交流中体会接近10的数较小,接近20的数较大。
6.完成想想做做6。
学会用不同的策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7.完成想想做做7。
填写并交流。
全课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2课时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

第 2 课时数的组成、写数一般来,“教”概念之形成了十分漫的史。
士(唐初学者,四博士)《春秋谷梁疏》曰:“ 者教人以不及,故也”。
儿的“ ”,其就是先秦而后代教的称之一。
《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教之弗”其“ ”当然也指教。
儿的“ ”和“ ”可称“教”概念的形,但仍不上是名副其的“教” ,因“教”必要有明确的授知的象和本身明确的。
【教学内容】“教先生” 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先生”那一行当怎么也算是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最初出的“先生”一也并非有授知那般的含。
《孟子》中的“先生何出此言也?” ;《》中的“有酒食,先生” ;《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 父兄或有学、有德行的。
其《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者,有德之称”的法。
可“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者的称。
称“老” “先生”的,首于《礼 ?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年、深之授知者” ,与教、老之意基本一致。
教材第 84~85 例 2 及想想做做。
唐宋或更早之前,“ 学” “律学”“算学”和“ 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
“教授”和“助教” 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 “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2课时 数的组成、写数(教案)

第2课时数的组成、写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2.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表示数的过程,提升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培养他们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写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小棒认识了11~20这10个数,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分别写11、14、17、20)学生齐读。
二、学习新知1.设疑,探索新知。
(1)谈话:老师手里拿着一些小棒,你知道有多少根吗?(2)请几位学生猜测一下,师生共同数小棒来验证猜测。
(3)老师如果再添一些小棒,谁来猜一猜现在有多少根呢?如果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地数,你感觉怎么样?(4)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又快又对地数出小棒的根数吗?(5)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
2.教学11的组成和写法。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数学宝贝——计数器。
(出示计数器,介绍计数器的基本结构以及数位“个位”“十位”)老师示范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棵珠,表示1个一;在十位上拨一颗珠,表示1个十。
指名一位学生来尝试拨一拨算珠,表示15。
这两颗算珠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师板书: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3.教学16的组成和写法。
谈话:请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16。
(学生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在计数器上怎么拨珠表示16呢?(指名学生上来拨珠)提问:1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6写在了哪一位上?表示什么?16是怎样组成的?(板书: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4.教学18的组成和写法。
出示计数器,教师拨珠表示18。
提问: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大家写出这个数:(指名学生板书18)提问:写18用了几个数字?各在什么位上?1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教学20的组成和写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字的组成,掌握数字的写法,并能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组成和写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数的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例如数字“7”是由“5”和“2”组成的。
2. 写数: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字,包括数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数字的组成,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字。
2. 难点:理解数字的组成,尤其是数字“6”和“9”的书写。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数字的组成。
2. 新授: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字,包括数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字的组成,并尝试书写10以内的数字。
4. 巩固: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的数字,让学生识别并书写。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字的组成和书写规范。
板书设计1. 数的组成、写数2. 内容:包括数字的组成和书写规范,以及10以内数字的书写示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书写10以内的数字,每个数字书写5遍。
2. 口头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数字的组成和书写规范。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理解了数字的组成和书写规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字“6”和“9”的书写有困难,需要在下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授”和“练习”环节。
这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关键环节,需要详细规划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数字的组成和书写。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数组成、写数苏教版

课题:数的构成、写数教材内容 P84-85二次备课(手写)授课方案(打印):一、授课目的:1.经过演示、操作、思虑,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的读、写 11~20各数,进一步认识 11~20各数的构成,掌握 20以内数的序次,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2、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表示数—理解数的构成”的过程,领悟数学抽象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简单的抽象思想能力。
3、培养独立思虑和与人交流的体验,培养认真读数、写数的意识和习惯。
二、授课重难点:重点:正确的读、写11~20 各数及其构成难点:认识个位和十位三、授课时间: 1 课时四、学情解析: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1-20 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 11-20 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 各数,初步掌握11-20 以内数的序次,在此基础上学习数的构成和写数。
五、授课准备:PPT、计数器六、授课方法:小组合作、总结归纳、操作七、授课过程:(一)复习1.出示 11 根小棒,提问: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数一数,有几根?(带领学生一根一根地数)2.提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一眼就看出是11 根?(将10 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 1 个十, 10 根再添上 1 根就是 11根。
)(课件演示)将10 根小棒捆成一捆。
(二)研究新知1.授课 11 的构成与写法师:我们除了用小棒表示数以外,还能够够用它来表示数()指着计数器。
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计数器(带读),计数器下面的字表示数位,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两个数位。
从右边起,第一个数位是个位,第二个数位是十位。
(带着学生一起说一遍)问:从右边起,第一个数位是(个位),第二个数位是(十位)师:在计数器上还有一些珠子,我们称它为数珠(带读),在相应的数位拨上数珠就可以表示数了,在个位上拨一颗数珠就表示 1 个一,拨两颗数珠表示几个一?在十位上拨一颗数珠表示1个十。
那么怎么样在计数器上表示 11 呢?(对着小棒图),一捆小棒表示( 1 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 1 个十, 1 根小棒表示( 1 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拨一颗数珠,表示 1 个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2.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2.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十以内的数字。
2.掌握用1~9内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两位数。
3.掌握写数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十以内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2.不同的两位数的组成和读法。
3.阿拉伯数字的写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数字的组成和读法根据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苏教版》,先通过数字卡片、骰子等教具,教导学生认识十以内的数字。
可以让学生分组按照指定数字将数字卡片排列起来,比如将1~10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在学生认识十以内数字的基础上,将十以内数字进行拆分和组合。
如:将3拆分成1和2,将4组合成2和2,等等。
可以使用玩具砖块或者珠子等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凑数字。
接着,让学生听老师念出不同的数字,然后学生将数字卡片拼凑成老师念出的数字。
要求学生拼凑出尽可能多的数字。
2. 不同的两位数的组成和读法在学生掌握十以内数字的基础上,可以引入两位数的阅读和拼凑。
首先,老师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数字卡片的方式来教授19这些数字的读法。
然后,将1成两位数。
比如将1和2组成12,将3和5组成35等。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拼凑的方式掌握不同两位数的组成和读法。
3. 数字的写法在学生认识数字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纸笔让学生学习数字的写法。
指导学生将听到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形态和写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手写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写出数字。
让学生来到黑板前面写出听到的数字,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使用数字卡片、玩具砖块或者珠子等教具的情况。
2.观察学生的拼凑和写数字的情况。
3.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同学们对九以内的数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有些同学在两位数拼凑时仍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练习。
同时,需要针对这些困难,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练习和巩固。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参精要》9.2 数的组成、写数(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上第九单元第2课时?数的组成、写数?
例题解读
例2的教学,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认识计数器。
教师可以先出示计数器,向学生说明: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拨一颗数珠就表示有1个十,个位上拨一颗数珠就表示有1个一。
第二个层次,教学11、16、19和20等数的组成和写法。
第一步,教学11的组成和写法。
先让学生摆出11根小棒,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1个十和1个一?然后,由教师示范在计数器上拨出11,并告诉学生:左边有1捆小棒,是10根,就是1个十,可以用十位上的1颗数珠表示;右边有1根小棒,是1个一,可以用个位上的1颗数珠表示;1个十与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
由此教学11的写法:计数器的十位上有1颗数珠,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有1颗数珠,就在个位上写1,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应写作11。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11的十位和个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1所表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第二步,教学16的组成和写法。
让学生先摆出16根小棒,再在计数器上拨数珠表示16,并说一说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1颗数珠,在个位上拨6颗数珠。
然后让学生比照着计数器表示的数,想一想:1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可以怎样写?最后,教学19和20的组成和写法。
因为有了学习11、16的组成和写法的根底,此时要注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20后,可以追问:为什么在个位上要写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数的组成、写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表示数”的过程,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写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以上节课为基础,引导学生去认识计数器,认识和理解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从而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进一步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时,我让学生经历“用摆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叙述数的组成”逐步抽象的过程,使学生的认数经验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
[不足之处]在我的课堂上,我似乎总是觉得低年级孩子还太小,将课堂还给他们那样课堂就乱掉了,教学效果更不用谈了,但是今天的教学效果告诉我,我若不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必将还我一副茫然无措的脸,那样我的课堂将注定是低能低效的。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注意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探求算理和计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