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布局之山门与钟鼓楼

合集下载

中国寺院布局

中国寺院布局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杂说2011-02-28 18:27:58来自: 广志(talkbox: ratmickey)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

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

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

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

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

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

“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

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这不合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寺庙基本布局图寺庙建筑一、寺庙朝向: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

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②西藏(z?ng)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

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

下面不做特殊说明,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

二、寺庙大概布局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z?ng)经楼(阁)、方丈室等。

(1)三门: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

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

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

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

(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

(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寺院的门槛绝对不要踩,非常罪过。

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

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

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2)钟楼、鼓楼: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

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钟楼悬有洪种。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

鼓楼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3)天王殿: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①、弥勒佛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竖三世”里的“未来佛”,正确的应该叫“弥勒菩萨”才对。

寺庙布局

寺庙布局

寺庙布局寺庙是蒙古草原上的主要建筑。

寺庙和寺塔的建筑,分印度式、汉式(宫殿式)、藏式、蒙古式;还有印藏、汉藏、蒙藏结合的形式等。

其中,寺庙建筑以汉式、藏式和汉藏结合式为居多;寺塔建筑则以印度式、藏式或印藏结合式居多。

规模大的寺庙,建筑宏伟壮观,富丽堂皇,造型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是印度和中国汉、藏、蒙古各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结晶。

寺庙建筑布局(大寺庙为例):(1)山门,系寺庙的大门,为三间殿,并开三门,中间为正门,两旁为便门。

殿内供奉密执金刚和那罗延金刚(即哼、哈二将),守卫佛门护法神。

山门前有二个旗杆和广场。

(2)钟、鼓楼,二层主体小楼,左为钟楼、右为鼓楼。

(3)天王殿,是寺庙内第一重殿,为五间殿。

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塑像,有的寺庙殿内正中供奉弥勒菩萨,其后韦驮天神。

东西两旁为四大天王塑像。

(4)正殿,即大雄宝殿,是寺庙大殿,分别为"七七"四十九间,或"九九"八十一间的两层大殿,殿内正中供奉"三世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迈达里佛),也有供奉释迦牟尼佛和阿难、迦叶遵者的,或供奉宗喀巴和达玛仁钦(贾曹杰)、格勒巴桑(克主杰)塑像的等等。

在主供佛像后面,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塑像、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像。

(5)供佛楼,为二层或三层大殿。

一层殿内正中供奉三世佛、四佛、四方佛、五方佛或七佛塑像。

两旁供奉文殊、观音等诸菩萨或十八罗汉塑像;二、三层殿内供奉各类诸佛像。

(6)讲经殿,是讲演佛教经典和诵经,或举行法会的殿堂,殿堂内供奉"三世佛"塑像,佛像前正中。

设法座,法座前,排列着众喇嘛坐席。

殿堂两侧陈设《甘珠尔》、《丹珠尔》等诸多佛教经典。

(7)迈达里佛楼,这是专供迈达里佛的楼阁。

殿堂内供奉高大的木雕或泥塑迈达里佛尊像。

(8)扎仓殿,各寺庙每一扎仓都有一个专殿,既是各扎仓修习的经堂,又是佛殿。

殿堂内供奉各扎仓的本尊。

如却伊拉扎仓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卓德巴扎仓供奉那木能嘎布及主要护法神佛像;喇嘛日木扎仓供奉宗喀巴佛像;丁科尔扎仓供奉丁科尔佛像;满巴扎仓供奉敌特齐佛像。

中国古代道教寺院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道教寺院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道教寺院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
什么?
中国古代寺院是活动的重要场所,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而闻名。

以下是中国古代寺院主要的建筑设计特点:
1. 山门:寺院的入口通常由一座宏伟的山门所标志。

山门通常由守门的石狮子和华严菩萨像所装饰,象征着走入寺院即进入了的世界。

2. 大殿:寺院的核心是大殿,用于举行仪式和供奉神灵。

大殿通常建筑庄严,屋顶多为重檐硬山顶,正中有尖顶,四周有庑殿环绕。

大殿内部常常供奉有神像或圣人像。

3. 侧殿:大殿的两侧通常设有侧殿。

侧殿是修道者研读经书、禅修或独自祈祷的场所。

4. 龙虎殿:龙虎殿是寺院中用于祭祀龙神和虎神的殿堂。

这些神灵在中被认为是有特殊能力的,保护寺院和修道者。

5. 鼓楼和钟楼:鼓楼和钟楼通常建在寺院前院或者山门两侧。

鼓楼和钟楼被用来报时,并在特定的时刻敲响鼓和钟,通知信众参与仪式。

6. 回廊:寺院通常有一个或多个环绕大殿的回廊。

回廊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和漫步的场所,并在寺院建筑中起到衔接的作用。

7. 寺院园林:古代寺院经常建有精美的园林,供修道者修行和休憩。

园林中通常有小桥流水、绿树花草和庭院,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道教寺院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包括山门、大殿、侧殿、龙虎殿、鼓楼和钟楼、回廊以及寺院园林等。

这些设计特点不仅反映了道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还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化的象征。

下⾯我们⼀起看看寺庙雄伟巍峨的殿阁建筑风格以及特有的⽂化特点。

汉传佛教寺庙⼀般坐南朝北,呈中轴线式对称分布,从前⾄后依次建有⼭门、天王殿、⼤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丈室等。

禅宗有“伽蓝七堂”之说,“七堂”⼀般是指:塔(安置佛舍利)、⾦堂(⼜称佛殿,安置本尊佛。

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建筑)、讲堂(讲经之厅堂)、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作经堂,为藏经图书馆)、僧房(⼜作僧坊,即僧众宿舍。

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即三⾯僧房)和⾷堂(⼜称斋堂)。

⼀、⼭门⼭门,为寺庙中的第⼀道⼤殿。

过去寺庙为避开市井尘俗⽽建于⼭林,因此称寺庙正⾯的第⼀道楼门为⼭门。

⼀般有三个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作门,左边为⽆相门,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种学说思想,也叫“三法门”或“三门”,含有智慧、慈悲、⽅便的意思,象征“三解脱门”。

空门在中间,也就是所谓的“四⼤皆空”之意,这种哲学思想是⼀门⼤智慧,所以说了悟空门之意,就是掌握了智慧法门。

⽆作门在右边,最简单的含意是不造恶业。

代表的是努⼒⾏善,种植善因,修成善果,这是⼀道慈悲法门。

⽆相门在左边,主要是告诫⼈们不要固执⼰见,以不同物质的“相”貌、形体简单浮浅地认识事物,特别是不要以⾃我为中⼼,要尊重众⽣万物,处处顺其⾃然,所以说懂得了⽆相门,就是迈进了真正的⽅便之门。

⼭门内两侧供奉的通常是哼哈⼆将,⾯相凶猛吓⼈,闭嘴者为“哼将”,张嘴者为“哈将”。

他们⼿持⾦刚杵,威风凛凛,担任佛祖的警卫任务,虽然在佛界中地位不⾼,但与佛祖朝⼣相伴,属于最亲近的⼈。

传说佛的五百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卫队长密迹⾦刚。

他原来是法意王太⼦,皈依佛教后担当把守寺院⼤门重任。

因为⼀个⼒⼠不符合中国的对称美,所以传⼊中原后⼜增加⼀位⼒⼠,⼀左⼀右⼆将守在⼭门两侧。

⼆、钟楼、⿎楼进⼭门之后,有钟、⿎⼆楼相对。

左为钟楼,右为⿎楼。

⼀般早晨先敲钟,以⿎相应;傍晚则先击⿎,以钟相应。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供三身佛的,多据上述教义安排: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
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和“卢舍那”都是梵文Vairocana的音译,后者是前者的简称。竟尔一佛化成二佛。这种变化无方之事在佛教传说中极多,姑听之可也。ﻫ (2)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故名“横三世”。在殿中的安排是:ﻫ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 作者:
———————————————————————————————— 日期: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
白化文
ﻫ 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ﻫ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药师佛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见图三)。ﻫ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阿弥陀佛掌中有莲台。
2.供三位主尊的
供三尊佛的,叫“三佛同殿”,情况比较复杂,有多种安排方式。ﻫ (1)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有多种说法。供三身佛则多据天台宗的说法:一为“法身”,指佛从先天就具有的将佛法(佛教认为是绝对真理)体现于自身的佛身,也就是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二为“报身”,指以法身为“因”(有“基础、根据、泉源”等义),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三为“应身”,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与供奉对象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与供奉对象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与供奉对象中国佛教寺院布局与供奉对象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宗教是佛教,我认为在中国,佛教是拥有其他宗教所没有的影响力的。

在今天的中国,旅游这个行业在快速的发展,而宗教作为承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在我们的旅游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体现。

我们去的景点、去的景区,最普遍的是有一座山就有一座庙,没有听说过一山一座清真寺、一山一座天主堂的。

这就体现出佛教文化其实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当中,夸张一点说,佛教已经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灵魂里,许多我们生活中所推崇的原则和道义都来自佛教的教义。

关于佛教的来源,发展历程,佛教的汉化本土化,我认为咱们书上说的已经够多的了,我就不再为大家介绍了,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说说中国佛教寺院的布局和供奉的对象。

其实这部分内容书上也有,但我认为他写的不细致,我说的东西就当做是书上内容的补充。

我所介绍的寺院殿堂布局和佛像供奉情况,是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

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布局中国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荣堂、禅堂、法堂。

通常法堂后面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

接待四方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

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的左后侧或右后侧设立戒坛,有的还有塔院。

山门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

有一句话是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里面,所以将佛寺的大门命名为山门。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

这座殿堂式的建筑叫三门殿,因为寺院的大门一般三门并立,样式是中间一个大门、两旁各一个小门,所以又称三门殿。

进入三门殿,两旁各有一金刚,他们是警卫佛的夜叉神,因为他们手拿金刚杵,所以又叫“执金刚”。

中国传统寺庙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布局综述=700)window.open('/DownloadImg/2 013/01/0717/29448034_1.jpg');" border="0" alt="中国传统寺庙布局"src="/DownloadImg/2013/01/07 17/29448034_1.jpg"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寺庙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说它特殊并不在建筑本身的结构与形态上,而是指的特有的整体布局的要求。

从汉、唐以塔为中心的初期布局过渡到明清时期的我们大家常见的布局,也是随着佛教的汉化而逐渐改变成中国建筑形式的。

最小的山庙基本和我们的四合院的形式差不多。

一个小山门,一个简单的照壁,一个主要的神堂(大多供奉佛祖和观音之外的小一些的神),两侧为附属供奉神明。

后进院基本为僧侣生活区。

大的寺院布局就多了很多的层次。

山门在迎客的位置雄居着,一般山门为两到三重。

中间多安置四大天王,其后是左右龟驮碑刻,详细记录寺院的历史和著名事件以及重修、善款施主之类的内容。

紧接着是左钟(楼)右鼓(楼)。

山门后为三重大殿,一般中轴线上的大殿供奉次序的是观世音菩萨、佛祖、弥勒。

有一种解释是说,佛祖有三世。

前世佛是观世音,现世佛为本身,未来佛是弥勒。

寺庙主要供奉的佛神是不一致的,这和道观完全不同。

全国的道观都有三清殿供奉三位老祖。

而佛教由于显宗和大乘佛教教义的影响,所膜拜的各路神佛都有各自的道场。

只要你信佛有佛性,供奉哪个主神是可以有变化的。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菩陀山的观音殿,灵岩寺的罗汉堂,其它寺院的天王殿等等。

一般的中轴线两侧陪衬着其他各路神仙或观音的其他变身相,甚至有的还衬着鲁班庙、神医阁等。

再往后还有做功课的经堂、戒堂、僧房等等。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中国常见的佛寺殿堂有许多类型,包括三门殿、弥勒殿、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伽蓝殿、祖师殿、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观音殿、三大士殿、念佛堂、罗汉堂、佛学苑、戒坛殿、藏经楼、方丈室、斋堂、放生池、如意寮、化身窑等,佛寺建筑的布局内容随着宗教礼仪、教义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各异,下面简要介绍其特征:三门殿,亦名山门殿,因象征“三解脱门”而得名。

门两旁塑两大金刚像,守护佛法。

弥勒殿,一般寺院将弥勒的真身塑像置于天王殿,有的寺院将弥勒的化身塑像专供一处,即称此处为弥勒殿。

上海龙华寺设有弥勒殿。

弥勒殿的建筑常为单檐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殿两侧置有蹲立石狮和石幢。

钟楼位,于天王殿左前侧,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击之以召集僧众。

因其供奉地藏菩萨,亦有称之为地藏殿的,一般地藏殿也设置于寺院的东边。

鼓楼位,于天王殿右前侧。

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佛寺素有早撞钟、暮击鼓以报时之说。

鼓楼中供奉关帝,其左胁侍为关平,右胁侍为周仓。

也有供奉观音的。

天王殿,一般而言,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有着显正却邪的意义。

单橹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正门左右两侧有石幢,左右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

殿中供奉弥勒的真身或化身。

东西两房供奉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其是佛寺的正殿,亦称大殿。

日本称之为金堂。

其建筑式样有重檐庑殿式或重檐歇山式等。

大殿左右有石幢,大殿前有大香鼎,殿内正中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像。

有各种不同姿势的佛像。

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另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表示佛说法的姿势,有的大殿中供奉的是三世佛,称横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也有其旁各有两位菩萨立像或坐像。

有的大殿供奉毗卢遮那佛,有的供奉阿弥陀佛,有的大殿两侧供有二十诸天,有的大殿则于后两侧按古制供有十六罗汉。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 怎么参拜?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 怎么参拜?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怎么参拜?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汉传佛教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

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山门向南开,布局基本上是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藏经楼等组成。

当然,这只是佛教寺院的一般布局,规模比较大的寺院还有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四堂、四台、罗汉堂、禅房、监院/方丈院、大斋堂等等,具体情况还要视规模而定。

一、山门寺庙的大门称为“山门”,因寺庙大多修建于山林之中而得名,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含义,即是三个门之谓,象征佛教中的“三解脱门”,中间的为空门,东侧的为无相门,西侧的为无作门。

无作指无因缘造作;无相即不取一切相;空门,因缘解体,一切皆空。

所以山门是僧俗两界的分界线,也是达到涅磐境界所必须经过的门径。

一般的山门两旁有两位大力金刚像,又名“执金刚”,是两位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的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二、钟楼、鼓楼进入山门以后就可以看见东面的钟楼和西面的鼓楼。

佛教有“晨钟暮鼓”之说,即早上先敲钟,以鼓和之,晚上先击鼓,再以钟应之。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之堂宇,其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地狱救苦,度化众生。

鼓楼为悬挂鼓之建筑物。

其位置在大殿或讲堂之右,而与钟楼相对望,其下面供奉的是妙吉祥菩萨,即文殊菩萨。

三、天王殿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重大殿,殿中供大肚弥勒佛,其背后为韦驮,东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有的天王殿还有类似这样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颠倒之人”。

1、中尊:弥勒佛天王殿一般面向北,供的中尊是弥勒佛,这是因为弥勒作为未来佛,是释迦摩尼佛涅磐后的继承人,具有崇高的地位。

弥勒佛的形象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作大肚弥勒佛,是未来佛,与释迦摩尼(现在佛),燃灯佛(过去佛)一起供奉在大雄宝殿,称为“竖三世佛”;另一作菩萨像装,常带天冠,单独侍奉。

一个寺庙的基本构造是什么

一个寺庙的基本构造是什么

寺庙的基本结构:
1、山门: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故又称山门殿,即使在平原也称山
门。

因有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

通常空门两侧立有哼哈二将;
2、钟楼:位于天王殿左前侧,悬有洪钟。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闻公为其右胁侍;
3、鼓楼:位于天王殿前侧,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4、天王殿: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其背后供韦驮;
5、大雄宝殿:为佛寺正殿,又称“大殿”。

有供奉一佛、三佛、五佛、七佛等情况。

以三佛同殿居多;
6、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其供奉对象随教派不同而有变化;
7、法堂亦称讲堂:一般在大殿之后。

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

法堂内除一般性安置佛像外,另设法座、讲台、钟鼓;
8、罗汉堂:自唐代开始,一些大型寺庙修建五百罗汉堂;
6、方丈室:佛寺住持居住、说法与接客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寺庙和宫殿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寺庙和宫殿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寺庙和宫殿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寺庙和宫殿是无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寺庙和宫殿的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古代寺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凡的地位。

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寺庙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寺庙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与审美追求。

寺庙通常由大门、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钟鼓楼等建筑组成。

其中,大雄宝殿是寺庙最重要的建筑,是佛像供奉的场所。

寺庙的建筑结构注重对称和平衡,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寺庙建筑的特点还包括斗拱结构、彩绘装饰和木雕工艺等。

另外,中国宫殿是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宫殿是君主居住和举行重要事务的场所,代表了政权的权威和文化的辉煌。

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风格雅致华丽,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著名的紫禁城就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之一。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严谨的布局和精美的装饰。

宫殿建筑的设计注重对称和对景效果,寓意着吉祥和平衡。

宫殿的装饰也非常精细,运用了雕刻、彩绘和瓷砖等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巧妙和细腻。

中国古代寺庙和宫殿不仅仅是建筑结构,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它们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寺庙是佛教信仰和修行的场所,寺庙建筑象征着崇高和超脱。

而宫殿则是皇权的象征,代表了权力和统治。

寺庙和宫殿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正是因为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古代寺庙和宫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它们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和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艺术价值。

寺庙和宫殿的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和宗教需求,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们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精品
图19 大雄宝殿
精品
图20 释迦摩尼佛
精品
十八罗汉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 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 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摩尼的弟子。最初为 十六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排名: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精品
图22 海岛观音
精品
5、藏经楼
藏经楼位于寺庙中轴线的后部。藏经楼的“藏”,读zàng, 是指佛教里的三藏:经藏、律藏、论藏,另外还有分类的 意思。
藏经楼的功用一般用于藏经,也可以用于僧人阅读经书的 场所或是接待贵宾的场所。
藏经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毗卢阁,楼上藏经书,楼下 供奉毗卢遮那佛;二是转轮殿,所有经书放在一个大转轮 上,人们只要将转轮转一圈就代表读经书一遍。
精品
图12 山门(三门)
精品
图13 金刚力士
精品
2、钟楼 、鼓楼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的楼宇,通常与鼓楼分居山门内两 翼,古制以钟楼建于东边。梵钟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 早晚报时之用。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 一百零八种烦恼,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 消。一般来说,钟楼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度化众 生。
精品
图16 弥勒佛
精品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图图11白马寺河南洛阳白马寺河南洛阳图图22灵隐寺浙江杭州灵隐寺浙江杭州图图33少林寺河南登封少林寺河南登封图图44寒山寺江苏苏州寒山寺江苏苏州图图55国清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浙江天台图图66大明寺江苏扬州大明寺江苏扬州图图77栖霞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江苏南京图图88东林寺江西九江东林寺江西九江图图99法门寺陕西扶风法门寺陕西扶风图图1010南普陀寺福建厦门南普陀寺福建厦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正正文文??一寺庙的基本布局一寺庙的基本布局??一般的汉传佛教寺院多采用如下布局模式

寺庙建筑的顺序

寺庙建筑的顺序

寺庙建筑的顺序
敬川
寺庙是传播佛教和僧侣、信徒们进行佛事活动的场所。

不论规模大小、位置如何,寺庙建筑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一般寺庙建筑的顺序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

山门殿即寺庙大门,一般称为“三门”,通常是一座带有三个洞口的牌楼式建筑,中间为正门,左、右各为一个稍小的洞口。

这三门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人们常说“身入空门”,是指进入寺院大门,开始过清静的寺院生活。

山门后建有一通道式的长方形建筑物,称山门殿,殿内一般左右塑对称的手持金刚杵的力士像。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位于山门之后,殿中间供奉弥勒佛,东、西两侧分列四大天王,背面塑韦驮像。

韦驮是一位保护佛法的神将。

大雄宝殿通常是寺院中最高大雄伟的建筑,寺庙中主要的佛事活动一般在这里进行。

大雄宝殿的得名是因为此殿中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

在古印度,佛教信徒尊称释迦牟尼为大雄,意为英勇无比、法力无边。

法堂或称讲堂,是高僧们讲法的地方,是举行重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法堂中央设一座台,安放案桌和法座,法座背后有大的木板屏,常绘有狮子吼图,因为佛教中常把佛说法喻为狮子吼,台下设香案,两侧是听法座。

藏经楼经书是寺庙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寺院在大雄宝殿后面建有藏经楼,用来存放佛经。

伽蓝七堂布局图
三祖寺山门殿
天台山万年寺大雄宝殿
张继诗中的寒山寺。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首先,寺庙钟鼓楼的放置范围是寺庙内部,通常建在山門的后面或正
殿的前面。

钟楼通常位于寺庙的右侧,鼓楼通常位于寺庙的左侧。

其次,钟鼓楼的高度通常与寺庙的其他建筑相当。

在古代,钟鼓楼的
高度一般达到三层或四层,每一层都有一重檐。

檐口上方的装饰和屋脊的
翘角可以体现建筑的雕刻工艺。

再次,钟鼓楼的建造遵循平面对称的设计原则。

钟鼓楼一般由中央主
体部分和两侧亭子组成。

中央主体通常是层叠的矩形或圆形建筑,由多个
柱子和平台组成。

两侧亭子与主体相对称,每一侧有一座室内亭子。

整个
钟鼓楼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宗教的神圣和庄严。

此外,在钟鼓楼的建造中,装饰也是非常重要的。

钟鼓楼的外墙通常
会雕刻一些佛教故事或神话传说的图案,如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等。

而在
门口或天花板上还会绘制佛教的图案和老虎、狮子等动物的浮雕作为装饰。

这些装饰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凸显了钟鼓楼的庄严和宗教的特点。

最后,钟鼓楼的建造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以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由于钟鼓楼通常是由砖石和木材构建的,需要考虑到地基的稳固性和结构
的坚固性。

同时,在进行钟鼓楼的建造时,需要注意考虑周围环境和其他
建筑物的风貌,以保持和谐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寺庙钟鼓楼的放置规则主要包括放置范围、高度要求、建
筑布局、装饰和建造规范等方面。

这些规则都体现了宗教的信仰和建筑的
美学追求,使得寺庙钟鼓楼成为寺庙在空间上独特而庄严的标志。

中国30座钟鼓楼

中国30座钟鼓楼

中国30座钟鼓楼1.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 / 唐—清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唐代及明、清重修重建。

现寺院废毁,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左钟右塔的布局保存了隋唐时期的寺院特征。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

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

重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 米。

钟楼柱网布置及下檐硕大的斗栱仍为唐代原物。

上层经清代重修,为晚清风格。

2.陕西西安鼓楼 / 明鼓楼为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建筑。

下部为砖砌基座,南北正中辟券洞。

楼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四周有环廊。

第一层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为重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

上下两层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栱,使楼的整体显得层次分明、华丽秀美。

3.陕西西安钟楼 / 明西安钟楼是我国现存所有古代钟楼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万历十年(1582)迁于现址,清代曾重修。

钟楼建在方形基座之上,砖木结构,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屋面满铺绿琉璃瓦,其上置铜鎏金宝顶。

钟楼二层的梁架采取“彻上露明造”,用通柱,攒尖顶采用抹角梁和井口枋,梁柱节点遗留宋元做法。

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各层门扉共有64 幅精美木雕。

4.北京钟楼 / 明北京钟楼始建于元,后毁于火。

明永乐时重建,再毁于火。

今楼体为清乾隆十年(1745)在明代砖砌基座上所建,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

楼高33 米(不含基座),无梁式砖石结构。

平面为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明间开拱券门,重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上、下层檐皆施仿木砖制斗栱。

楼内正中的八角木架上悬挂明永乐时所铸的报时大铜钟,重约63 吨,是目前我国现存最重的古铜钟。

5.北京鼓楼 / 明北京鼓楼位于北京地安门外大街北端,和钟楼相距约100 米。

从元大都到明北京,钟鼓楼最终成为皇城中轴线的终点。

北京鼓楼历史上曾三毁四建,现存鼓楼为明嘉靖十八年(1539)遗存,通高46.7 米,是北京古建筑中除塔之外的第二高建筑。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一、引言寺庙钟鼓楼是中国寺庙中常见的建筑,起到了宣扬佛教法音和示警的作用。

为了保证寺庙钟鼓楼的功能发挥,有一些放置规则需要遵守。

本文将详细介绍寺庙钟鼓楼的放置规则。

二、寺庙钟鼓楼的位置选择1. 寺庙钟鼓楼一般位于寺庙的正中心,即寺庙的主要建筑物之一。

2. 寺庙钟鼓楼应该面向佛殿,与佛殿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其不会影响佛殿的布局和佛像的供奉。

3. 寺庙钟鼓楼应尽量远离道路和喧闹的地方,以免噪音影响寺庙内的修行和静心。

三、寺庙钟鼓楼的建筑风格1. 寺庙钟鼓楼的建筑风格应与寺庙整体风格相协调,一般以传统的中国古建筑风格为主。

2. 寺庙钟鼓楼的高度应根据寺庙的规模和面积来确定,既要符合寺庙整体比例,又要能够容纳钟鼓等乐器。

3. 寺庙钟鼓楼的形状可以根据寺庙的地理环境和建筑风格来设计,可以是多层的楼阁式建筑,也可以是独立的塔式建筑。

4. 寺庙钟鼓楼的建筑材料应选用耐久、环保的材料,以确保寺庙的长久存在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寺庙钟鼓楼的功能和使用1. 寺庙钟鼓楼的主要功能是宣扬佛教法音和示警,因此钟鼓的选用和放置非常重要。

2. 寺庙钟应选用优质的铜钟,音色悦耳,声音清脆,能够传达佛法的慈悲和智慧。

3. 寺庙鼓应选用优质的鼓皮和鼓面,音色浑厚,节奏明快,能够鼓舞信众的士气。

4. 寺庙钟鼓楼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在特定的时间敲钟鸣鼓,如早晚课、法会等,以及在重要的佛教节日和寺庙活动中使用。

五、寺庙钟鼓楼的维护和管理1. 寺庙钟鼓楼的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清洁、修缮和防腐等工作,以确保钟鼓楼的安全和使用效果。

2. 寺庙钟鼓楼的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包括保管钟鼓、定期检查和维修等工作,以确保钟鼓的正常使用和保养。

六、寺庙钟鼓楼的意义和价值1. 寺庙钟鼓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艺术和宗教的价值。

2. 寺庙钟鼓楼是佛教信仰的象征,可以提醒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价值观。

3. 寺庙钟鼓楼是寺庙的重要景点之一,对于吸引游客和传播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

论古代中国寺庙建筑在古代中国,寺庙作为宗教信仰的场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寺庙建筑的形式与内容,融合了宗教信仰、文化传承和自然生态三者关系,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寺庙建筑发展历程。

本文将就古代中国寺庙建筑发展历程做一个浅析。

汉唐寺庙建筑汉唐时期寺庙建筑主要存在两类风格,南北方的建筑有明显区别。

南方的佛寺具有悬山式造型,即山门、大雄宝殿、佛塔形成一条线。

寺庙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和铜瓦屋面。

而北方巨型佛型雕塑更为常用且壮观,空间设计则视场地、情境、景致而异。

同时,北方佛寺还常常会有挂画、印幢、形胜、瞻园等辅助壁画和颜色的点缀,形成了较为牢固的风格。

在唐代,由于佛教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寺庙建筑得到了大力发展。

唐代建筑主要表现在三塔五塔的外形井然有序上,内部渐进式叠建的三层结构,以及毗卢顶塔顶的巍峨外观和与普通居室不同的规划格局上。

宋元寺庙建筑随着唐朝的结束,玄奘所传教的禅宗开始取代往日的密宗,寺庙建筑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寺庙多采用富有禅意的建筑形式,如禅堂、方丈、钟鼓楼等。

寺庙建筑也逐渐极简化,降低了内部装饰,注重光线的效果和氛围的营造。

此外,此时期的寺庙建筑南北方的差异也逐渐减小,悬山式造型逐渐被顶山式和院落式取代。

而在元代,寺庙建筑出现了大量的密教建筑,如梵刹和葬寺,重点是体现密教教义和图像意象。

元代建筑开端将明代呈现的对称性体现得更加极致,高层建筑多采用楼阁式结构,五塔十三塔更是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同时,元代建筑还可以看出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花厅建筑与波斯式风格的建筑相似,走廊人字形砖与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清寺庙建筑自明代起,佛教禁止佛像的普遍供奉,佛寺的形式逐渐转向自然和理性。

在明代和清代的寺庙建筑中,寺庙的主要建筑形式逐渐变为山门,角楼组合和两进院的五楼作为主体。

此时期的寺庙建筑中,金字塔式飞檐非常常见。

其中,灵隐寺和罗浮山都有着经典的明清风格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楼悬有洪种。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zàng)菩萨,道明 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xié)侍(shì )。
鼓楼置有大鼓。有的寺院供有伽(qié)蓝神关羽,关平为 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Hale Waihona Puke 三门: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 “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 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 脱门”。(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
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 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
寺院的门槛绝对不要踩,非常罪过。 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 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 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 针方向走就可以。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钟楼、鼓楼: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 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