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
(NEW)戴淑芬《管理学教程》(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益活动,例如支持公益事业等。
6.信息 答: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 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从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信息具有如下特征:① 价值的不确定性;② 内容的可干扰性;③ 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① 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具有一 定的必然性。
② 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因此,权力的性质、应用范 围和程度的确定,需根据整个组织结构的要求。
③ 分配给某个管理职位的权力,如果调整的话,不仅影响该职位或 部门,而且会影响与组织其他部门的关系。因此,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 的。除非整个组织结构重新调整,否则制度分权不会收回。
目 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614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869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24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管理学部分)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824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管理学部分)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6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④ 授权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上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一种调动下 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作用的方法。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This worldnot accidentally, onlyhas thenecessity《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计30 分,每空1分)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B二、填空选择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
(选)*三、简要说明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组织活动本身及结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为管理道德。
2、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3、组织结构:组织中划分、组合、协调人们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4、业务流程再造:20世纪以来兴起的深刻企业变更运动,指对组织的业务过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以获得成本、质量和生产率等方面的突破性改进。
5、员工活性化: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并对员工自己行动的后果及对企业的成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6、领导工作: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目的在于使组织成员自愿自觉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7、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而进行的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因此后人称之。
8、霍桑实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9、现场控制:基层管理者采用;工作方法;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活动。
10、许诺原理:工作计划完成时的许诺;许诺越大,需时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1、主观决策: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成就,采取有效形式,直接利用专家知识与经验,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与信息,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与选择。
12、人员配备:对管理者进行适当选拔、培训和考评,以充实组织规定的各项职能,保证正常组织正常运转,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13、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具有独特性,建立差别竞争优势,形成行业壁垒,以便产生较高边际利润。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习题答案管理学原理第五章习题答案第一节:组织结构和设计1. 解释什么是组织结构?为什么组织结构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的安排。
它决定了信息流动、决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的方式。
组织结构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确保组织的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能够协调合作,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时间、促进创新和适应变化。
2. 什么是分工?为什么分工在组织中至关重要?分工是将一个大的任务或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或工作,并由不同的人来完成。
分工在组织中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程度。
通过分工,每个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分工也能够促进专业化,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和多样化的任务。
3. 解释什么是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目标是什么?组织设计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对组织的结构和流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组织设计的目标是使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4. 什么是部门化?列举几种常见的部门化形式。
部门化是指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将组织内的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或部门组合,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常见的部门化形式包括:功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理区域部门化、客户部门化和矩阵部门化。
第二节:领导与管理1. 解释什么是领导?领导与管理有何区别?领导是指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思维,达到共同目标的过程。
领导强调的是影响和激励他人,以实现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强调的是对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控制。
2. 解释什么是领导风格?列举几种常见的领导风格。
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与员工互动和决策制定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
常见的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任务型领导和教练型领导。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多学科相互叉性就是在多种原有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的边缘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5.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第二章。
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的观察员。
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搜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2.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的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就叫观察法。
3.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4.调查法是与系统观察法密切联系的方法。
它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
5.实验法必须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然后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参考下,还是蛮好的))【精选文..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一、名词解释:1. 1.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2. 2.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 3.“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4. 4.“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5. 5.“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6. 6.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7.7.动机: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8.8.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具体而言,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9.9.价值观: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判断,代表了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10.10.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1.1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2.1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3.13.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14.14.气质:是一个人的自然特征、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15.15.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6.16.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7.17.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 全)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全)行政组织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一般意义上理解为某些社会成员为了达到特定得共同目标而自觉形成得有一定秩序与功能得排列组合体。
2、行政组织:正式组织就是指以明文规定得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得组织.3、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得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与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就是指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与管理下属得主要方式,即强制当事人服从组织得管理.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就是指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得方式作为管理与控制部属得主要手段。
6、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荣誉得报偿或规范作为管理部属得方式。
如教会、学校等。
7、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
这种组织就是以组织得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得受惠对象,组织得目得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得利益.8、服务组织:这种组织得基本功能就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得受惠者,乃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
9、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就是一种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得组织。
10、经济组织:经济组织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得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与提供物质财富得职能。
它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领域.1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就是指以明文规定得形式确立下来得,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得组织。
1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就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得,为社会提供与创造精神财富为职能得组织.13、群众性组织:群众性组织就是特定社会群体为追求与保障自己地位与权利得自治性组织。
宗教性组织。
宗教性组织就是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宗旨而形成得组织。
14、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得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她们得学说就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得霍桑工厂进行实验得,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管理学》2019秋季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管理学》课程 2019 年秋季期末考试复习题考试重点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每空 1 分)1.企业活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复杂、开放的动态环境中的应变力、创新力和竞争发展力。
2.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任何一个组织结构都存在着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管理层次的划分,(部门的划分);(职权的划分)。
4.组织内的职权有三种类型:直线职权、谋职权、职能职权。
5.企业战略中有几个关键的词汇决定了战略的取向,这就是长期目标、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
6.决策程序大体可分为确定决策目标、探索可行方案、选优决策三个阶段。
7.要想消除预算编制中的危险倾向,有三种方法:编制可变预算、零基预算、项目预算。
8.网络图的构成要素有:工序、节点、线路。
9.三维构面理论利用的三维构面是:任务导向、关系导向、领导效能。
10.控制工作过程中包含三个基本工作步骤是:拟定标准、评定活动成效、采取纠正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1.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A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
A. 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B. 自觉协作系统C. 非正式的、人性化的、弹性的D. 军事化的2.古典企业制度是指传统的业主制和合伙制,又叫(B. 自然人制度).A. 法人制度B. 自然人制度C. 股份制D. 工厂制度3.( D亚当· 斯密)在其所著《国富论》一书,分析了劳动分工的经济效益,提出了生产合理化的概念。
A. 艾尔弗雷德·马歇尔B.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C. 塞缪尔· 纽曼D. 亚当· 斯密4.在下列企业组织形式中,( A联合经营,合伙经营)是最早的。
A. 联合经营,合伙经营B. 有限责任公司C. 有限联合股份公司D. 股份公司5. ( B法约尔)是“管理过程之父”。
《幼儿园管理》练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办园条件之令狐文艳创作
《幼儿园管理》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令狐文艳一、名词解释1、园长负责制:是幼儿园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园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幼儿园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行政领导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
2、管理过程:是指为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管理者组织全员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共同活动的程序。
3、幼儿园规章制度:是幼儿园的“法”,是为实现幼儿园目标,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加以系统化、条理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4、幼儿园管理原则:是指为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正确处理管理过程中一系列矛盾、关系或问题的指导原则,是对幼儿园管理系统提出的基本要求。
5、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原则:是指在管理上要从实现整体目标出发,全面规划,统一指挥,合理组织幼儿园各个部门、各种因素、各个层次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6、教育管理:是有权管理教育的部门为实现教育目的、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活动过程。
7、幼儿园管理的有效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管理要在正确的目标指导下,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组织园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讲究经营,高质量、高效益地实现培养目标,完成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8、幼儿园管理的协调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园所管理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内外协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在幼儿园内外相互作用与影响下,不断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9、规章制度管理:即在各部门和全体成员中,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以指挥、控制人和组织的实践,使之保障预定目标和集体利益的活动过程。
10、幼儿园组织机构的设置:指的是幼儿园这种教育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社会组织的建立,幼儿园机构组织是为达到一定的育人目标而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
这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一定形式与层次组成的机构体系,形成有机结合的活动功能系统。
11、管理原则:是指导管理工作的行动准则。
企业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企业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作者:廖琪宗来源:《现代企业》2015年第06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乃至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而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必须依赖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有没有一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上下沟通顺畅的组织结构,将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成败。
然而,依据国情与公司文化的不同,不同企业中风险管理业务的归属与独立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并不一致。
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组织结构的相关理论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分工和协调的系统。
它可以平衡企业组织内专业化与整合两个方面的要求,运用集权和分权的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和控制。
不同生产规模的企业结构是不同的。
内部成员的权利与责任关系,从分工与整合的角度规定公司内部各成员间的业务关系。
分工是指企业为创造价值而对其人员和资源的分配方式。
①纵向分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在如何分配组织的决策权上做出选择,以便很好的控制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
②横向分工:企业高层必须在如何分配人员、职能部门以及事业部方面做出选择,以便增加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整合是指企业为实现预期的目标而用来协调人员与职能的手段。
为此,企业必须建立组织结构,协调不同职能与事业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便有效地执行企业的战略。
2.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根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将环境区分为“简单与复杂、稳定与动荡”四种情况,为了将工作划分为可管理的若干部分,并将这些部分进行归类使其能够有效沟通,就需要判断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是稳定的,还是高度复杂且不断变化的。
稳定的环境能够接受企业采用较为严格的、常规的组织结构;而不断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环境就要求企业采用更为灵活、可调整的组织结构。
(2)技术因素。
企业所采取的技术也与组织结构的确定有关,技术复杂性决定着企业发展规模和组织结构,根据技术复杂性将企业的生产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单件和小批量生产、大批大量生产、连续生产。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名词解释)1、企业使命2、愿景3、企业宗旨4、经营哲学5、战略目标6、长期目标7、年度计划8、企业战略9、经营范围10、资源配置11、竞争优势12、协同作用13、总体战略14、经营单位战略15、职能战略16、战略分析17、战略实施与控制18、战略问题19、战略问题管理20、政治环境21、行业生命周期22、经验曲线23、退出障碍24、进入障碍25、战略群体26、主要竞争对手27、成功关键因素28、效率29、有效性30、价值链分析31、主体活动32、原料供应33、生产加工34、成品储运35、市场营销36、售后服务37、支持活动38、采购管理39、技术开发40、人力资源管理41、企业的基础管理42、核心竞争力43、集中法44、借用法45、收购法46、融合法47、重复法48、SWOT分析法49、市场渗透战略50、市场开发战略51、产品开发战略52、一体化战略53、纵向一体化战略54、完全一体化战略55、锥形一体化战略56、横向一体化战略57、解束58、多元化发展战略59、专业比率60、关联比率61、纵向一体化比率62、集约型多元化经营战略63、扩散型多元化经营战略64、协同效应65、并购66、内部创业67、合资68、横向购并69、纵向购并70、扩大产品门类的购并71、扩大市场的购并72、纯粹复合型的企业购并73、直接购并74、间接购并75、生产过程重组76、撤退战略77、收割战略78、放弃战略79、清算战略80、经营单位战略81、竞争战略82、成本领先战略83、差异化战略84、重点集中战略85、特殊竞争力86、产品质量及可靠性差异化87、销售服务的差异化88、品牌差异化战略89、中庸战略90、投资战略91、投资回收期92、现值指数法93、内部报酬率法94、扩张战略95、市场份额增加战略96、市场渗透97、市场开发98、产品开发99、增长战略100、盈利战略101、市场集中和资产减少战略102、收割战略103、迅速放弃战略104、分散性行业105、领导型企业106、挑战者企业107、追随者企业108、市场弱小者企业109、竞争优势110、衰退行业111、收获战略112、迅速放弃战略113、宏观环境114、微观环境115、企业文化116、企业的经营资源能力117、自上而下118、原有战略变化119、常规战略变化120、有限战略变化121、彻底的战略变化122、企业转向123、企业任务说明书124、战略控制125、反馈控制126、过程控制127、开放控制128、事中控制129、回避控制130、行为限制131、工作责任制132、人员控制133、纠正134、权变计划135、预算136、审计137、内部审计138、外部审计139、目标管理140、战略控制系统141、组织结构142、分工143、整合144、纵向分工145、高长型组织结构146、扁平型组织结构147、集权148、分权149、简单直线型结构150、职能型结构151、事业部型结构152、矩阵型结构153、协调机制154、企业文化155、共同价值观156、行为规范157、企业形象158、企业战略的稳定性159、企业文化的适应性160、企业文化再造161、企业国际化经营162、国际化战略163、全球化战略164、间接出口165、直接出口166、许可证贸易167、独占许可证168、排他许可证169、普通许可方170、双方许可171、合资经营172、反向贸易173、补偿贸易174、管理合同175、BOT 176、战略联盟参考答案:1、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霍桑试验:著名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曾于1927——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总结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人际关系学说,即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
这为管理学说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方向。
2. 经济人假设:是雪恩人性假设中的一种类型。
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于维持效率。
3. 目标管理法:指目标设置和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目标的运用,并以这些目标鉴定个人和组织的工作。
4. 正式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群集合体。
5. 传统的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个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人性假设的Y理论的基本观点、管理原则与措施。
观点:y理论是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①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是极自然的事,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
②人为了达成已经承诺的目标,能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
③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最有意义的报酬。
④只要情况适当,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也能学会争取责任。
⑤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是大多数人拥有的能力。
⑥在现代产业生活的情况下,常人的智慧潜能只有一部分已被利用。
管理原则与措施①任何一个组织绩效低落都应归于管理。
②应采用参与管理。
③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融合原则。
④兼顾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
2.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①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食、性、渴等;②安全需要:③爱的需要:朋友、爱情、归属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 组织变革的内容。
①组织结构;②技术革新;③环境改善;④人员变化;⑤战略调整。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This world not accidentally, only has the necessity《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B二、填空选择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
(选)*三、简要说明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分工和协调的系统。
它可以平衡企业组织内专业化与整合两个大面的要求。
运用集权和分权的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和控制。
2(扁平型结构扁平型组织结构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内部层次较少。
在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宽。
3(高长型结构高长型组织结构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内部有很多管理层次。
在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窄。
这种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控制,但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慢。
4(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拥有最重要的决策权力。
在战略管理中,集权制可以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比较容易地控制与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
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集权制更为重要,能够及时迅速地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决策,并保证企业内部做出一致的反应。
分权是指将权力分配给事业部、职能部门以及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
在战略管理中,通过分权制,企业降低内部的管理成本,并减少沟通协调的问题。
同时,企业的较低层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后,会激发他们的责任心,有利于企业的管理。
5(网络型组织从企业内部来看,网络型组织是由若干独立的、彼此有一定纵横联系的经营单位组成的网络。
其核心是网络成员之间在相对松散前提下的高度自主化。
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网络是指若干企业在利益共享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具有合作关系的联盟式组织。
6(混合型组织结构通过更多权力的下放,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将重要的战略计划和重大决策权越来越集中于公司的总部。
这样形成了高度集权与高度分权相结合的混合型组织机构。
7(整合整合是指企业为实现预期的目标而用来协调人员与职能的手段。
为此,企业必须建立组织结构,协调不同职能与事业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便有效地执行企业的战略。
管理学组织名词解释
管理学组织名词解释管理学是研究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名词被用来描述和解释各种组织和管理相关的概念和实践。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管理学组织名词的解释:1. 组织:组织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它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
组织有其特定的结构、职能和层级,以协调和管理人员、资源和活动。
2. 领导:领导是指激发和引导他人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领导者可以通过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来实现目标,领导是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管理:管理是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者负责协调和指导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4. 经营策略:经营策略是指组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达到长期竞争优势的规划和决策。
经营策略包括目标的制定、资源的配置、市场定位等。
5. 效率与效益:效率是指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大化产出的能力。
效益是指产出与产出价值比例的能力。
管理者追求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6.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手段来管理和改善员工的绩效。
绩效管理是激励员工、改善组织绩效的重要工具。
7.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等。
企业文化对于组织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它塑造了组织的身份和形象。
8.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变革时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变革管理涉及目标设定、沟通、培训等方面,旨在确保变革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9.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通过培养合作、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能和成员满意度。
团队建设包括培养良好的沟通、解决冲突和决策能力等。
10.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指组织的知识资产的获取、保存、分享和应用的过程。
知识管理帮助组织利用和发展知识资源,提高组织的创新和竞争力。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管理学组织名词的解释。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机体。
2.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3.领导—一个组织绩效的高低,与领导行为有很大关系。
因此,对领导行为的研究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
4.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苦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5.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和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6.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7.扁平化组织—是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即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组织结构形态形态由标准的金字塔形向圆筒形转化。
8.柔性化组织—是指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即在组织结构上下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机构,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
9.危机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
10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智力或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
11.ERG理论与管理—要找准员工的需要、要重视满足员工层次的需要、要注意员工需要的转化。
12.领导效能—就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
13.正式组织与非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按有关规定确定组织成员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利、义务的一种群体机构。
非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关系为非宫方规定的,在自发的基础上为满足某种心里需要而有意或无意形成的一种不定型组织。
14.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确立的相关形态。